CN213659278U - 一种机房环境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房环境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59278U
CN213659278U CN202022591161.6U CN202022591161U CN213659278U CN 213659278 U CN213659278 U CN 213659278U CN 202022591161 U CN202022591161 U CN 202022591161U CN 213659278 U CN213659278 U CN 2136592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turn
pipeline
air supply
main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9116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正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ianggush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ianggus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ianggush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ianggus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9116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592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592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592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机房环境控制系统,通过设置与多个配电柜连接的空气处理器,以及空气处理器和多个配电柜之间的送风管路和回风管路,可以有效降低配电柜内部空气温度。通过将空气处理器接入厂房外部的空气,以及设置与空气处理器连接的空气净化机,使得厂房外部的空气可以通过空气净化机提高清洁度,为空气处理器的回风风量提供补偿。由于空气净化机不断补充来自厂房外部的,且洁净的空气给空气净化机,使得每一个配电柜内部形成微正压,容纳空间内的空气不会通过配电柜缝隙进入配电柜内部,使得配电柜内部空气具备恒定的温度和恒定的清洁度。

Description

一种机房环境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房环境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房环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配电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配电设备,用于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配电柜除了具有分配电能的功能,还具有对被分配电能的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等功能,是配电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配电柜在长时间工作后,其内部的空气温度会逐渐升高,空气粉尘含量也会逐渐增大。因此,配电柜内部的空气环境控制尤为重要。
传统的环境控制方法一般有两种方式。其中一种方案,是通过排风机直接将室内热空气排出室外继而引入室外温度较低的空气,从而达到降温效果。该方案的缺点是,在高温季节,由于室外温度较高,排风温差和送风温差很小,会使得降温效果很差。在高温季节,采用另一种方式,在室内配置空调直接将房间温度下降,继而实现冷却配电柜的目的。但是该降温方案的缺点是,在高温季节,机房建筑的本身的热负荷远远高于配电柜本身的热负荷,这样致使空调能耗过大。最重要的是,机房内设置有很多精密设备,有相对恒定的空气清洁度需求,这两个方案的核心问题是,对于配电柜内部和机房内部均无法保持恒定的空气清洁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机房环境控制系统难以有效使配电柜内部和机房内部保持恒定的空气清洁度的问题,提供一种机房环境控制系统。
本申请提供一种机房环境控制系统,包括:
厂房,其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
多个并列设置的配电柜,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
空气处理器,包括新风口、送风口和回风口,所述送风口与多个配电柜通过送风管路连接;所述回风口与多个配电柜通过回风管路连接;
空气净化机,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空气净化机的输入端用于接入来自所述厂房外部的空气,所述空气净化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新风口通过新风送风管路连接;
所述空气净化机通过新风送风管路向空气处理器输送的风量,与多个配电柜通过回风管路向空气处理器送回的风量之和,等于所述空气处理器通过送风管路向多个配电柜输送的风量。
进一步地,所述机房环境控制系统还包括:
送风侧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送风管路;
回风侧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回风管路;
所述送风侧检测装置包括送风侧温度传感器、送风侧湿度传感器和送风侧粉尘传感器;所述回风侧检测装置包括回风侧温度传感器、回风侧湿度传感器和回风侧粉尘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管路包括送风主管路和多个送风支管路,每一个配电柜均通过一个送风支管路连接至所述送风主管路,所述送风主管路与所述空气处理器连接;所述送风侧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送风主管路;
所述回风管路包括回风主管路和多个回风支管路,每一个配电柜均通过一个回风支管路连接至所述回风主管路,所述回风主管路与所述空气处理器连接;所述回风侧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回风主管路。
进一步地,所述机房环境控制系统还包括:
多个配电柜压差传感器,每一个配电柜压差传感器与一个配电柜连接,用于测量配电柜内部和容纳空间之间的压强差。
进一步地,所述机房环境控制系统还包括:
厂房压差传感器,设置于厂房的墙壁,用于测量厂房内部和厂房外部之间的压强差。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净化机包括:
风机,设置于所述空气净化机内部,用于调节空气净化机通过新风送风管路向空气处理器输送的风量。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处理器包括:
湿度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空气处理器内部,用于对进入空气处理器的空气进行除湿处理和/或加湿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机房环境控制系统,还包括:
远程监控装置,与所述空气处理器通信连接;
所述远程监控装置包括:
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送风侧检测装置以及所述回风侧检测装置获取的检测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处理器和所述空气净化机均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厂房的墙壁设置有通风口;
所述空气净化机的输入端与所述通风口通过新风进风管路连接,所述空气净化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新风口通过所述新风送风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处理器和所述空气净化机均设置于所述厂房的外部;
所述送风主管路包括第一送风主管路和第二送风主管路;所述第一送风主管路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第二送风主管路设置于所述厂房外部,所述第一送风主管路的管路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送风主管路的管路长度;
所述回风主管路包括第一回风主管路和第二回风主管路;所述第一回风主管路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第二回风主管路设置于所述厂房外部,所述第一回风主管路的管路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回风主管路的管路长度。
本申请涉及一种机房环境控制系统,通过设置与多个配电柜连接的空气处理器,以及空气处理器和多个配电柜之间的送风管路和回风管路,可以有效降低配电柜内部空气温度。通过将空气处理器接入厂房外部的空气,以及设置与空气处理器连接的空气净化机,使得厂房外部的空气可以通过空气净化机提高清洁度,为空气处理器的回风风量提供补偿。由于空气净化机不断补充来自厂房外部的,且洁净的空气给空气净化机,使得每一个配电柜内部形成微正压,容纳空间内的空气不会通过配电柜缝隙进入配电柜内部,使得配电柜内部空气具备恒定的温度和恒定的清洁度。
此外,厂房的墙壁也不是密闭的,也是存在一定数量的缝隙,因此由于空气净化机不断得到来自厂房外部的,且洁净的空气的补充,使得容纳空间相对于厂房外部也形成一个微正压,厂房外部的空气不会通过厂房的墙壁缝隙进入容纳空间,使得厂房内部空气(即容纳空间中的空气)具备恒定的清洁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房环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房环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房环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房环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厂房;110-容纳空间;120-墙壁;130-通风口;140-铁丝网;
20-配电柜;30-空气处理器;310-新风口;320-送风口;330-回风口;
340-湿度调节装置;40-空气净化机;410-输入端;420-输出端;430-风机;
510-送风管路;511-送风主管路;511a-第一送风主管路;
511b-第二送风主管路;512-送风支管路;520-回风管路;521-回风主管路;
521a-第一回风主管路;521b-第二回风主管路;522-回风支管路;
530-新风送风管路;540-新风进风管路;610-送风侧检测装置;
611-送风侧温度传感器;612-送风侧湿度传感器;613-送风侧粉尘传感器;
620-回风侧检测装置;621-回风侧温度传感器;622-回风侧湿度传感器;
623-回风侧粉尘传感器;710-配电柜压差传感器;720-厂房压差传感器;
80-远程监控装置;810-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一种机房环境控制系统。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房环境控制系统包括厂房10、多个并列设置的配电柜20、空气处理器30以及空气净化机40。所述厂房10的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110。所述空气处理器30包括新风口310、送风口320和回风口330。所述送风口320与多个配电柜20通过送风管路510连接。所述回风口330与多个配电柜20通过回风管路520连接。
所述空气净化机40,包括输入端410和输出端420。所述空气净化机40的输入端410用于接入来自所述厂房10外部的空气。所述空气净化机40的输出端420与所述新风口310通过新风送风管路530连接。
所述空气净化机40通过新风送风管路530向空气处理器30输送的风量,与多个配电柜20通过回风管路520向空气处理器30送回的风量之和,等于所述空气处理器30通过送风管路510向多个配电柜20输送的风量。
具体地,所述空气处理器30可以为空调。空气处理器30通过送风口320 和送风管路510向多个配电柜20输送降温后的冷空气。冷空气进入多个配电柜 20后,由于换热作用,带走了配电柜20内部的热量。因此,从回风口330输出的空气携带有配电柜20内部的热量,温度较高,通过回风管路520输送至回风口330,返回空气处理器30,空气处理器30对温度较高的空气进行降温处理,通过送风口320重新输送到送风管路510中,形成循环。
由于配电柜20不是绝对密闭的,会存在缝隙,因此配电柜20内部的空气会随着缝隙逸出一部分至容纳空间110中,使得空气处理器30的回风风量不足,即回风管路520中的空气流量不足。此时,通过向空气处理器30输送来自所述厂房10外部的空气,可以引入新空气,以补充空气处理器30的回风风量。来自厂房10外部的空气的清洁度较低,因此,通过设置空气净化机40,可以对来自厂房10外部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在净化处理后,再输入至空气处理器30。
因此,所述空气净化机40通过新风送风管路530向空气处理器30输送的风量,与多个配电柜20通过回风管路520向空气处理器30送回的风量之和,等于所述空气处理器30通过送风管路510向多个配电柜20输送的风量。举例说明,当所述空气处理器30通过送风管路510向多个配电柜20输送的风量(送风风量)为10000立方米每小时,且多个配电柜20通过回风管路520向空气处理器30送回的风量(回风风量)为9000立方米每小时,则空气净化机40通过新风送风管路530向空气处理器30输送的风量(新风风量)应当为1000立方米每小时。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与多个配电柜20连接的空气处理器30,以及空气处理器30和多个配电柜20之间的送风管路510和回风管路520,可以有效降低配电柜20内部空气温度。通过将空气处理器30接入厂房10外部的空气,以及设置与空气处理器30连接的空气净化机40,使得厂房10外部的空气可以通过空气净化机40提高清洁度,为空气处理器30的回风风量提供补偿。由于空气净化机40不断补充来自厂房10外部的,且洁净的空气给空气净化机40,使得每一个配电柜20内部形成微正压,容纳空间110内的空气不会通过配电柜20缝隙进入配电柜20内部,使得配电柜20内部空气具备恒定的温度和恒定的清洁度。
此外,厂房10的墙壁120也不是密闭的,也是存在一定数量的缝隙,因此由于空气净化机40不断得到来自厂房10外部的,且洁净的空气的补充,使得容纳空间110相对于厂房10外部也形成一个微正压,厂房10外部的空气不会通过厂房10的墙壁120缝隙进入容纳空间110,使得厂房10内部空气(即容纳空间110中的空气)具备恒定清洁度。
此外,厂房10内部空气的清洁度小于配电柜20内部空气的清洁度。而且本方案保持配电柜20内的恒定温度和恒定空气清洁度,厂房10内仅保持恒定的空气清洁度,无法保证恒定温度。因为空气净化机40的新风风量是有限的,如果要保持厂房10内的恒定温度,需要耗损空气净化机的40的大量能耗。因此,保持配电柜20内的恒定温度和恒定空气清洁度,厂房10内仅保持恒定的空气清洁度,是能耗最优化的选择。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房环境控制系统还包括送风侧检测装置610和回风侧检测装置620。所述送风侧检测装置610,设置于所述送风管路510。所述回风侧检测装置620,设置于所述回风管路520。所述送风侧检测装置610包括送风侧温度传感器611、送风侧湿度传感器612和送风侧粉尘传感器613。所述回风侧检测装置620包括回风侧温度传感器621、回风侧湿度传感器622和回风侧粉尘传感器623。
具体地,送风侧检测装置610可以设置于所述送风管路510的内部,以对送风管路510内部空气的湿度、温度和PM2.5值进行实时检测。回风侧检测装置620可以设置于所述回风管路520的内部,以对回风管路520内部空气的湿度、温度和PM2.5值进行实时检测。检测数据可以发送至空气处理器30。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送风管路510处设置送风侧检测装置610,以及在回风管路520处设置回风侧检测装置620,可以实现对空气的湿度、温度和PM2.5值进行实时检测,从而实现配电柜20内的恒温,恒湿,恒定的空气清洁度的保持。
此外,还可以在机房环境控制系统内设置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和所述空气处理器30通信连接。当配电柜20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分别超出各自对应的设定阈值后,所述报警装置可以实现报警功能。
另一种实施方式是,当配电柜20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分别超出各自对应的设定阈值后,可以先进行数值调节,如果调节后再次超出设定阈值,再调用报警装置进行报警。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管路510包括送风主管路 511和多个送风支管路512。每一个配电柜20均通过一个送风支管路512连接至所述送风主管路511。所述送风主管路511与所述空气处理器30连接。所述送风侧检测装置610设置于所述送风主管路511。
所述回风管路520包括回风主管路521和多个回风支管路522。每一个配电柜20均通过一个回风支管路522连接至所述回风主管路521。所述回风主管路 521与所述空气处理器30连接。所述回风侧检测装置620设置于所述回风主管路521。
具体地,送风支管路512的数量等于回风支管路522的数量等于配电柜20 的数量。送风主管路511将空气处理器30排出的冷空气流量平均分散给各个送风支管路512。因此,所述送风侧检测装置610设置于所述送风主管路511。
回风主管路521可以汇集多个回风支管路522传输过来的热空气流量,进而传输至空气处理器30降温。因此,所述回风侧检测装置620设置于所述回风主管路521。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送风管路510包括送风主管路511和多个送风支管路512,可以使得送风主管路511可以将空气处理器30排出的冷空气流量平均分散给各个送风支管路512。通过设置回风管路520包括回风主管路521和多个回风支管路522,使得回风主管路521可以汇集多个回风支管路522传输过来的热空气流量。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房环境控制系统还包括多个配电柜压差传感器710。每一个配电柜压差传感器710与一个配电柜20连接。配电柜压差传感器710用于测量配电柜20内部和容纳空间110之间的压强差。
具体地,所述配电柜压差传感器710可以设置在配电柜20的内壁。所述配电柜压差传感器710具有两个触点,一个触点伸入配电柜20内部,另一个触点伸出配电柜20的外部(即伸入容纳空间110),使得配电柜压差传感器710可以测量配电柜20内部和容纳空间110之间的压强差。
本申请要保持配电柜20内部的空气温度和清洁度恒定,就要保持配电柜20 内部形成微正压。微正压,即配电柜20内部和容纳空间110之间的压强差大于 0,也即配电柜20内部的压强要大于容纳空间110的压强。这样,容纳空间110 中的空气才不会通过配电柜20的缝隙进入配电柜20内部。在微正压状态下,配电柜20内部的空气是有部分逸出配电柜20,进入容纳空间110的。通过这种方式,配电柜20内部才不会有温度的变化和清洁度的变化,从而保持恒定。
设置配电柜压差传感器710,可以对该压强差进行实时监控。如果配电柜 20内部和容纳空间110之间的压强差等于0或小于0,代表容纳空间110中的空气可能通过配电柜20的缝隙进入配电柜20内部。实际过程中,为节省能源,控制压强差略大于10Pa即可。因此,后续需要通过增大空气净化机40的输出风量(即新风送风管路530中的风量),以使得配电柜20内部和容纳空间110 之间的压强差达到大于10Pa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配电柜压差传感器710,使得每一个配电柜20 内部和容纳空间110之间的压强差可以得到有效检测,便于监控。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房环境控制系统还包括厂房压差传感器720。所述厂房压差传感器720设置于厂房10的墙壁120。所述厂房压差传感器720用于测量厂房10内部和厂房10外部之间的压强差。
具体地,厂房压差传感器720的设置原理,结构构造和配电柜压差传感器 710相同,此处不再过多赘述。厂房压差传感器720要保持的是厂房10内部(即容纳空间110)相对于厂房10外部的压强差大于10Pa,换言之,需要容纳空间 110的压强大于厂房10内部的压强。
设置厂房压差传感器720,可以对该厂房10内部(即容纳空间110)相对于厂房10外部的的压强差进行实时监控。如容纳空间110和厂房10外部之间的压强差10Pa,代表厂房10外部的空气可能通过厂房10的墙壁120的缝隙进入容纳空间110。后续同样需要通过增大空气净化机40的输出风量(即新风送风管路530中的风量),以使得容纳空间110和厂房10外部之间的压强差达到 10Pa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厂房压差传感器720,使得容纳空间110之间和厂房 10外部的压强差可以得到有效检测,便于监控。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机40包括风机430。所述风机430设置于所述空气净化机40内部。所述风机430用于调节空气净化机40通过新风送风管路530向空气处理器30输送的风量。
具体地,上述内容提及到,当配电柜20内部和容纳空间110之间的压强差等于0或小于0时,或者当容纳空间110和厂房10外部之间的压强差等于0或小于0时,此时就需要增大风机430的风量,可以实现增大空气净化机40通过新风送风管路530向空气处理器30输送的风量的目的。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器30包括湿度调节装置340。所述湿度调节装置340设置于所述空气处理器30内部。所述湿度调节装置340用于对进入空气处理器30的空气进行除湿处理和/或加湿处理。
具体地,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配电柜20内部和容纳空间110都可能出现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的现象,湿度条件装置可以对进入空气处理器30的空气进行除湿处理和/或加湿处理。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湿度调节装置340对进入空气处理器30的空气进行除湿处理和/或加湿处理,使得配电柜20内部和容纳空间110的湿度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达到一个适宜的水平。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房环境控制系统还包括远程监控装置80。所述远程监控装置80与所述空气处理器30通信连接。所述远程监控装置80包括显示屏810。所述显示屏810用于显示所述送风侧检测装置610 以及所述回风侧检测装置620获取的检测数据。
具体地,远程监控装置80可以为PC。通过远程监控装置80的显示屏810,可以获知湿度数据,温度数据和PM2.5值等等检测数据。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带有显示屏810的远程监控装置80,可以实时显示述送风侧检测装置610以及所述回风侧检测装置620获取的检测数据。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器30和所述空气净化机40均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10。所述厂房10的墙壁120设置有通风口130。所述空气净化机40的输入端410与所述通风口130通过新风进风管路540连接。所述空气净化机40的输出端420与所述新风口310通过所述新风送风管路530 连接。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所述空气处理器30和所述空气净化机40 均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10的实施例。此时为了将厂房10外部的空气引入厂房 10内部,在厂房10的墙壁120设置了一个通风口130。所述空气净化机40的输入端410与所述通风口130通过新风进风管路540连接。所述空气净化机40 的输出端420与所述新风口310通过所述新风送风管路530连接。这样就完成了新风的引入以及新风的清洁。
可选地,所述通风口130处设置有铁丝网140。通过在通风口130处设置铁丝网140,可以防止厂房10外部的老鼠通过通风口130钻入厂房10内部,从而防止老鼠咬坏电线。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空气处理器30和所述空气净化机40均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10,以及在厂房10的墙壁120设置有通风口130,适用于空气输送管路长度较小,或是厂房10内部面积较大的实施例。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器30和所述空气净化机40均设置于所述厂房10的外部。
所述送风主管路511包括第一送风主管路511a和第一送风主管路511b。所述第一送风主管路511a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10。第一送风主管路511b设置于所述厂房10外部。所述第一送风主管路511a的管路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送风主管路511b的管路长度。
所述回风主管路521包括第一回风主管路521a和第二回风主管路521b。所述第一回风主管路521a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10。第二回风主管路521b设置于所述厂房10外部。所述第一回风主管路521a的管路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回风主管路521b的管路长度。
具体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所述空气处理器30和所述空气净化机40 均设置于所述厂房10外部的实施例。本实施例适用于内部面积较小的厂房10,可以将回风主管路521和送风主管路511的一部分设置在厂房10外部,节省布设管路的占地面积和场地成本。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空气处理器30和所述空气净化机40均设置于所述厂房10的外部,实现了将回风主管路521和送风主管路511的一部分设置在厂房10外部,节了省布设管路的占地面积和场地成本。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机房环境控制系统,在配电柜20内部不但形成了微正压,而且形成了洁净度较高的一级空气净化。在容纳空间110不但形成了微正压,而且自然形成了洁净度次之的二级空气净化,刚好满足了配电柜20内部空气清洁度要求较高,厂房10内部空气清洁度要求较低的实际目的。结构设置与目的完美契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各方法步骤也并不做执行顺序的限制,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机房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厂房(10),其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110);
多个并列设置的配电柜(20),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10);
空气处理器(30),包括新风口(310)、送风口(320)和回风口(330),所述送风口(320)与多个配电柜(20)通过送风管路(510)连接;所述回风口(330)与多个配电柜(20)通过回风管路(520)连接;
空气净化机(40),包括输入端(410)和输出端(420);所述空气净化机(40)的输入端(410)用于接入来自所述厂房(10)外部的空气,所述空气净化机(40)的输出端(420)与所述新风口(310)通过新风送风管路(530)连接;
所述空气净化机(40)通过新风送风管路(530)向空气处理器(30)输送的风量,与多个配电柜(20)通过回风管路(520)向空气处理器(30)送回的风量之和,等于所述空气处理器(30)通过送风管路(510)向多个配电柜(20)输送的风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送风侧检测装置(610),设置于所述送风管路(510);
回风侧检测装置(620),设置于所述回风管路(520);
所述送风侧检测装置(610)包括送风侧温度传感器(611)、送风侧湿度传感器(612)和送风侧粉尘传感器(613);所述回风侧检测装置(620)包括回风侧温度传感器(621)、回风侧湿度传感器(622)和回风侧粉尘传感器(6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房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路(510)包括送风主管路(511)和多个送风支管路(512),每一个配电柜(20)均通过一个送风支管路(512)连接至所述送风主管路(511),所述送风主管路(511)与所述空气处理器(30)连接;所述送风侧检测装置(610)设置于所述送风主管路(511);
所述回风管路(520)包括回风主管路(521)和多个回风支管路(522),每一个配电柜(20)均通过一个回风支管路(522)连接至所述回风主管路(521),所述回风主管路(521)与所述空气处理器(30)连接;所述回风侧检测装置(620)设置于所述回风主管路(5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房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配电柜压差传感器(710),每一个配电柜压差传感器(710)与一个配电柜(20)连接,用于测量配电柜(20)内部和容纳空间(110)之间的压强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房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厂房压差传感器(720),设置于厂房(10)的墙壁(120),用于测量厂房(10)内部和厂房(10)外部之间的压强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房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机(40)包括:
风机(430),设置于所述空气净化机(40)内部,用于空气净化机(40)通过新风送风管路(530)向空气处理器(30)输送的风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房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器(30)包括:
湿度调节装置(340),设置于所述空气处理器(30)内部,用于对进入空气处理器(30)的空气进行除湿处理和/或加湿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房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远程监控装置(80),与所述空气处理器(30)通信连接;
所述远程监控装置(80)包括:
显示屏(810),用于显示所述送风侧检测装置(610)以及所述回风侧检测装置(620)获取的检测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房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器(30)和所述空气净化机(40)均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10),所述厂房(10)的墙壁(120)设置有通风口(130);
所述空气净化机(40)的输入端(410)与所述通风口(130)通过新风进风管路(540)连接,所述空气净化机(40)的输出端(420)与所述新风口(310)通过所述新风送风管路(53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房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器(30)和所述空气净化机(40)均设置于所述厂房(10)的外部;
所述送风主管路(511)包括第一送风主管路(511a)和第二送风主管路(511b);所述第一送风主管路(511a)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10),第二送风主管路(511b)设置于所述厂房(10)外部,所述第一送风主管路(511a)的管路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送风主管路(511b)的管路长度;
所述回风主管路(521)包括第一回风主管路(521a)和第二回风主管路(521b);所述第一回风主管路(521a)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110),第二回风主管路(521b)设置于所述厂房(10)外部,所述第一回风主管路(521a)的管路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回风主管路(521b)的管路长度。
CN202022591161.6U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机房环境控制系统 Active CN2136592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91161.6U CN213659278U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机房环境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91161.6U CN213659278U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机房环境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59278U true CN213659278U (zh) 2021-07-09

Family

ID=76706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91161.6U Active CN213659278U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机房环境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592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11415A (zh) * 2023-11-28 2023-12-29 南通进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钢件加工用温度监测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11415A (zh) * 2023-11-28 2023-12-29 南通进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钢件加工用温度监测系统
CN117311415B (zh) * 2023-11-28 2024-04-19 南通进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钢件加工用温度监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20725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CN206257781U (zh) 一种实验室多段通风节能控制系统
US9848513B2 (en) Coo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2878644B (zh) 一种数据机房变风量智能气流调控系统
CN104964351A (zh) 数据中心的二维动态送风节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E1451629A1 (en) A system for control of in-door ventilation
JP2011242011A (ja) サーバ用空調システム
CN207922391U (zh) 一种高精度恒温恒湿控制监测装置
CN213659278U (zh) 一种机房环境控制系统
JP6681557B1 (ja) 空調システム、空調システムコントローラ
CN104272215A (zh) 模块化数据中心及其控制方法
CN203980561U (zh) 一种机房用自然冷源节能系统
CN105371396A (zh) 中央加湿系统
CN204176842U (zh) 数据机房空调系统
CN205606820U (zh) 一种柔性智能新风系统
CN108426340A (zh) 一种实验室通风系统
CN207688350U (zh) 变电站用智能室内温湿度保障系统
CN204026926U (zh) 一种数据机房空调控制系统
CN208269350U (zh) 精准送风型新风系统
CN209588304U (zh) 低露点双转轮除湿机复杂多变量参数在线监控系统
CN206478791U (zh) 一种建筑构件式数据中心机房空调
CN107247430A (zh) 建筑设备智能化管控系统
CN208432337U (zh) 一种粮食烘干机数据监测报警系统
CN113028531A (zh) 节能环保型中央空调系统
CN207741952U (zh) 一种一体化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性能测试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