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42993U - 一种俯卧撑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俯卧撑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42993U
CN213642993U CN202022423965.5U CN202022423965U CN213642993U CN 213642993 U CN213642993 U CN 213642993U CN 202022423965 U CN202022423965 U CN 202022423965U CN 213642993 U CN213642993 U CN 2136429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tch
pivoting
push
supporting plate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2396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臧传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erl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erl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erl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erl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2396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429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42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429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俯卧撑支架,包括:枢接结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一容置区;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一端通过枢接结构与第一支撑板的一端枢接,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能够关于枢接结构彼此打开或盖合,第二支撑板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二容置区;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处于盖合状态时,第一容置区与第二容置区相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上分别设有用于放置手柄结构的第一容置区与第二容置区,当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处于盖合状态时,第一容置区所处侧面与第二容置区所处侧面相对接,便于收纳、携带,且其整体结构简单、所需占用空间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俯卧撑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俯卧撑支架。
背景技术
俯卧撑运动是一项很常见的健身运动,有助于增加胸大肌锻炼效果。目前最常用作俯卧撑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手直接接触地面的方式,如全掌式、拳式、指式等,此种方法存在手接触地面不干净,同时手放地面的位置难以控制,容易导致动作不准确,训练部位效果不佳等问题;(2)、使用俯卧撑架,此种方式相比第一种方式,虽然解决了手接触地面不干净的问题,但仍然无法解决动作标准的问题;(3)、使用俯卧撑板,此种方式虽然解决了第一种方式的问题,但是俯卧撑板体积较大,需要占用较大空间,故而不便于携带、收纳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俯卧撑支架,该俯卧撑支架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能够解决现有俯卧撑支架体积大、不便于携带以及收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俯卧撑支架,包括:
枢接结构;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一容置区;
及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通过所述枢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能够关于所述枢接结构彼此打开或盖合,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二容置区;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处于盖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容置区与所述第二容置区相对。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面设有多个第一肋板,各个所述第一肋板相互交错围成所述第一容置区。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面设有多个第二肋板,各个所述第二肋板相互交错围成所述第二容置区。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置区与所述第二容置区关于所述枢接结构镜像布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限定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形成有第一缺口,且所述第一侧面内置设有第一吸附件;
所述第二支撑板限定有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形成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侧面内置有第二吸附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处于盖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吸附件与所述第二吸附件相吸附。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延伸形成有两个第一枢接部,各个所述第一枢接部相间隔形成第一凹口,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延伸形成有两个第二枢接部,各个所述第二枢接部相间隔形成第二凹口。
优选地,所述枢接结构包括:枢转块,所述枢转块至少部分穿入至所述第一凹口内,所述枢转块面向所述第一枢接部的侧面设有第一枢转轴,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向端部可转动式连接于所述第一枢接部;所述枢转块至少部分穿入至所述第二凹口内,所述枢转块面向所述第二枢接部的侧面设有第二枢转轴,所述第二枢转轴的轴向端部可转动式连接于所述第二枢接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枢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座与第一压盖,所述第一连接座面向所述第一枢转轴的侧面形成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一压盖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座,且所述第一压盖形成有与所述第三缺口对应的第四缺口,所述第三缺口与所述第四缺口相拼接形成有供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向端部穿入的第一通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枢接部包括:第二连接座与第二压盖,所述第二连接座面向所述第二枢转轴的侧面形成有第五缺口,所述第二压盖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座,且所述第二压盖形成有与所述第五缺口对应的第六缺口,所述第五缺口与所述第六缺口相拼接形成有供所述第二枢转轴的轴向端部穿入的第二通口。
优选地,所述枢接结构装设有提手。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俯卧撑支架,在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同侧分别设有用于放置手柄结构的第一容置区与第二容置区,当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枢接结构调整为盖合状态时,第一容置区与第二容置区相对接,便于收纳、携带,且其整体结构简单、所需占用空间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俯卧撑支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俯卧撑支架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枢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A区域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第一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第二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第一支撑板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第二支撑板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手柄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俯卧撑支架处于盖合状态的示意图。
100、俯卧撑支架;10、枢接结构;11、枢转块;12、第一枢转轴;13、第二枢转轴;14、提手;20、第一支撑板;21、第一容置区;22、第一肋板;23、第一侧面;24、第一缺口;25、第一枢接部;251、第一连接座;2511、第三缺口;252、第一压盖;2521、第四缺口;26、第一支撑面;27、第一支撑柱;271、第一通气孔;30、第二支撑板;31、第二容置区;32、第二肋板;33、第二侧面;34、第二缺口;35、第二枢接部;351、第二连接座;3511、第五缺口;352、第二压盖;3521、第六缺口;36、第二支撑面;37、第二支撑柱;371、第二通气孔;40、手柄结构;41、基板;411、插接孔;42、手持件;50、第一吸附件;60、第二吸附件;70、第一凹口;80、第二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收纳的俯卧撑支架100,该俯卧撑支架100的结构简单、所需占用空间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该俯卧撑支架100至少包括: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30、枢接结构10及一对手柄结构40。具体的,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的同向一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容置区21与第二容置区31,第一容置区21与第二容置区31用于放置手柄结构40;第一支撑板20的一端通过枢接结构10与第二支撑板30的一端相枢接,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之间能够相对于枢接结构10彼此打开或盖合,即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之间呈折叠式设计,能够有效减少俯卧撑支架100整体结构所需占用的空间,便于收纳及携带。作为优选的,第一容置区21与第二容置区31关于枢接结构10呈镜像分布。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当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枢接结构10与第二支撑板30之间处于并排平放状态;如图10所示,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处于盖合状态时,第一容置区21与第二容置区31相对,此时,各个手柄结构40可分别位于第一容置区21与第二容置区31内,从而达到收纳手柄结构40的目的,减少了俯卧撑支架100所需占用的空间,便于携带。
另外,为了便于携带该俯卧撑支架100,在枢接结构10上还设置有提手14,如图10所示,当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之间处于盖合状态时,提手14位于枢接结构10的外侧面,便于用户手提该俯卧撑支架100。可以理解的是,提手14除了位于枢接结构10的外侧面之外,还可以设置为隐藏式、折叠式等,提手14可以由软性或硬性材料制备而成,能够减少俯卧撑支架100的占用空间的同时也方便包装、运输。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增加第一支撑板20的结构强度,在第一容置区21所处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一肋板22,各个第一肋板22之间相互交错围成了第一容置区21。
其中,如图2所述,为了增加第二支撑板30的结构强度,在第二容置区31所处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二肋板32,各个第二肋板32之间相互交错围成了第二容置区31。作为优选的,各个第一肋板22与各个第二肋板32之间一一对应并关于枢接结构10呈镜像分布。
另外,为了防止在使用俯卧撑支架100的过程中因滑动而造成用户受伤,在第一肋板22与第二肋板32上均涂覆有防滑涂料,以基于该防滑涂料增加第一肋板22及第二肋板32与外部支撑平面之间的摩擦阻力。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板20限定有第一支撑面26,第一支撑面26与第一容置区21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20相背的两侧面上,第一支撑面26上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柱27;第二支撑板30限定有第二支撑面36,第二支撑面36与第二容置区31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30相背的两侧面上,第二支撑面36上设有多个第二支撑柱37,各个第一支撑柱27与各个第二支撑柱37之间关于枢接结构10镜像布置。各个手柄结构40分别对称插接在第一支撑柱27、第二支撑柱37上。可以理解的,在组装该俯卧撑支架100的过程中,用户可将一个手柄结构40插接在第一支撑柱27上,同时将另一个手柄结构40插接在第二支撑柱37上,以使用户可分别握持位于第一支撑柱27上的手柄结构40与位于第二支撑柱37上的手柄结构40进行锻炼。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该手柄结构40包括:基板41与手持件42,基板41与手持件42之间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基板41背向手持件42的一侧相互间隔开设有一对插接孔411,两个插接孔411的距离记为插接间距;其中,任意两个距离等于该插接间距的第一支撑柱27均能够一一对应穿设在基板41的各个插接孔411内,以使基板41与第一支撑柱27之间进行可拆卸式连接,同理,任意两个距离等于该插接间距的第二支撑柱37均能够一一对应穿设在另一基板41的各个插接孔411内,以使该基板41与第二支撑柱37之间可拆卸式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支撑面26上存在有多对距离等于插接间距的第一支撑柱27,同样的,在第二支撑面36上存在有多对距离等于插接间距的第二支撑柱37;如此,每对距离等于插接间距的第一支撑柱27均可用于定位手持件42的角度和位置,在第一支撑面26上存在有多对用于定位手持件42的不同角度和不同位置的第一支撑柱27,同样的,在第二支撑面36上存在有多对用于定位手持件42的不同角度和不同位置的第二支撑柱37,能够有效增加手柄结构40定位多样性的同时也便于对人体的不同部位进行肌肉锻炼,增加了锻炼的多样性;另外,在第一支撑面26与第二支撑面36上分别设置第一支撑柱27和第二支撑柱37,还能够减少俯卧撑支架100的整体体积,便于收纳、携带。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在基板41面向手持件42的一侧相互平行间隔设有两个支柱,各个支柱远离基板41的一端均与手持件42相接,以在手持件42、基板41及两个支柱之间相围设形成供用户握持的工位。另外,各个插接孔411的开设位置与各个支柱一一对应设置;手持件42、基板41及各个支柱之间一体成型,以使该手柄结构40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及支撑效果。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插拔手柄结构40,在第一支撑柱27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271,第一通气孔271的中轴线与第一支撑面26相垂直;如此设置,在第一支撑柱27插入至插接孔411的过程中,位于插接孔411内的空气可经第一通气孔271自由流动,以避免插接孔411与第一支撑柱27之间形成密封结构而导致难于将手柄结构40拆离第一支撑柱27。同理,在第二支撑柱37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孔371,第二通气孔371的中轴线与第二支撑面36相垂直;如此设置,在第二支撑柱37插入至插接孔411的过程中,位于插接孔411的空气可经第二通气孔371自由流动,以避免插接孔411与第一支撑柱27之间形成密封结构而导致难于将手柄结构40拆离第二支撑柱37。
可以理解的,上述实施例中除了可以在第一支撑柱27、第二支撑柱37上分别开设第一通气孔271与第二通气孔371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使得插接孔411内的空气可以自由流动,如:第一支撑柱27与第二支撑柱37均呈半圆柱型设置等。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运输携带,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板20限定有第一侧面23,第一侧面23内部装置有第一吸附件50,第二支撑板30限定有第二侧面33,第二侧面33内部装置有第二吸附件60,第一吸附件50与第二吸附件60之间呈镜像设置,第一侧面23与第二侧面33之间也呈镜像设置,当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之间处于盖合状态时,第一吸附件50与第二吸附件60相吸附,以避免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之间因晃动而由盖合状态转换为打开状态。作为优选的,第一吸附件50与第二吸附件60均为带有磁性的物体,如磁铁。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打开俯卧撑支架100,如图2所示,在第一侧面23上形成有第一缺口24,在第二侧面33上形成有第二缺口34,当需要打开俯卧撑支架100时,用户可通过第一缺口24与第二缺口34将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相分离,以使俯卧撑支架100由盖合状态转换为打开状态。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第一支撑板20靠近第二支撑板30的一端延伸形成有两个第一枢接部25,各个第一枢接部25之间相间隔形成有第一凹口70,第二支撑板30靠近第一支撑板20的一端延伸形成有两个第二枢接部35,各个第一枢接部25与各个第二枢接部35一一对应设置,各个第二枢接部35之间相间隔形成有第二凹口80。
另外,枢接结构10包括:枢转块11,枢转块11至少部分穿入至第一凹口70内,枢转块11面向各个第一枢接部25的各个侧面均设有第一枢转轴12,如图3所示,各个第一枢转轴12的轴向端部均一一对应可转动式连接在各个第一枢接部25上,以使枢转块11与第一支撑板20之间能够相对于彼此转动;枢转块11至少部分穿入至第二凹口80内,枢转块11面向各个第二枢接部35的各个侧面均设有第二枢转轴13,各个第二枢转轴13的轴向端部均一一对应可转动式连接在各个第二枢接部35上,以使枢转块11与第二支撑板30之间能够相对于彼此转动。
具体的,第一枢接部25至少包括:第一连接座251与第一压盖252,第一连接座251面向第一枢转轴12的侧面形成有第三缺口2511,第一压盖252可拆卸式连接在第一连接座251上,并且第一压盖252形成有与第三缺口2511对应的第四缺口2521,第三缺口2511与第四缺口2521相拼接形成了供第一枢转轴12的轴向端部穿入的第一通口。可以理解的,第一压盖252的作用在于对第一枢转轴12进行限位,以避免第一枢转轴12脱离第三缺口2511。作为优选,第三缺口2511与第四缺口2521均呈半圆形设置。
另外,在第一连接座251内设置有与第一枢转轴12的轴向相垂直的第一定位柱,在第一压盖252上形成有与第一定位柱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螺丝等螺接件可依次旋拧进入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柱,以将第一压盖252与第一连接座251相螺接为一体式结构,实现定位安装。可以理解的,第一连接座251与第一压盖252之间除了可以采用螺接的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如卡接、旋合等。
第二枢接部35至少包括:第二连接座351与第二压盖352,第二连接座351面向第二枢转轴13的侧面形成有第五缺口3511,第二压盖352可拆卸式连接在第二连接座351上,并且第二压盖352形成有与第五缺口3511对应的第六缺口3521,第五缺口3511与第六缺口3521相拼接形成了供第二枢转轴13的轴向端部穿入的第二通口。可以理解的,第二压盖352的作用在于对第二枢转轴13进行限位,以避免第二枢转轴13脱离第五缺口3511。作为优选,第五缺口3511与第六缺口3521均呈半圆形设置。
另外,在第二连接座351内设置有与第二枢转轴13的轴向相垂直的第二定位柱,在第二压盖352上形成有第二定位柱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螺丝等螺接件可依次旋拧进入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柱,以将第二压盖352与第二连接座351相螺接为一体式结构,实现定位安装。可以理解的,第二连接座351与第二压盖352之间除了可以采用螺接的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如卡接、旋合等。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俯卧撑支架100的工作过程,以由盖合状态转换为打开状态的过程为例,可描述为:
初始时,俯卧撑支架100处于盖合状态,如图10所示,此时,第一吸附件50与第二吸附件60相吸附为一体,两个手柄结构40分别放置在第一容置区21、第二容置区31内;用户手动作用于第一缺口24与第二缺口34处,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之间基于枢接结构10枢转打开,直至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之间并排平放,如图2所示;之后,取出两个手柄结构40,并将两个手柄结构40分别可拆卸式安装在第一支撑柱27、第二支撑柱37上,如图1所示。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俯卧撑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枢接结构(10);
第一支撑板(20),所述第一支撑板(20)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一容置区(21);
及第二支撑板(30),所述第二支撑板(30)的一端通过所述枢接结构(10)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0)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0)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0)能够关于所述枢接结构(10)彼此打开或盖合,所述第二支撑板(30)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二容置区(31);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20)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0)处于盖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容置区(21)与所述第二容置区(31)相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0)的一侧面设有多个第一肋板(22),各个所述第一肋板(22)相互交错围成所述第一容置区(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30)的一侧面设有多个第二肋板(32),各个所述第二肋板(32)相互交错围成所述第二容置区(31)。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俯卧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区(21)与所述第二容置区(31)关于所述枢接结构(10)镜像布置。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俯卧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0)限定有第一侧面(23),所述第一侧面(23)形成有第一缺口(24),且所述第一侧面(23)内置设有第一吸附件(50);
所述第二支撑板(30)限定有第二侧面(33),所述第二侧面(33)形成有第二缺口(34),所述第二侧面(33)内置有第二吸附件(60);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20)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0)处于盖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吸附件(50)与所述第二吸附件(60)相吸附。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俯卧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0)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30)的一端延伸形成有两个第一枢接部(25),各个所述第一枢接部(25)相间隔形成第一凹口(70),所述第二支撑板(30)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20)的一端延伸形成有两个第二枢接部(35),各个所述第二枢接部(35)相间隔形成第二凹口(8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俯卧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结构(10)包括:枢转块(11),所述枢转块(11)至少部分穿入至所述第一凹口(70)内,所述枢转块(11)面向所述第一枢接部(25)的侧面设有第一枢转轴(12),所述第一枢转轴(12)的轴向端部可转动式连接于所述第一枢接部(25);所述枢转块(11)至少部分穿入至所述第二凹口(80)内,所述枢转块(11)面向所述第二枢接部(35)的侧面设有第二枢转轴(13),所述第二枢转轴(13)的轴向端部可转动式连接于所述第二枢接部(3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俯卧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部(25)包括:第一连接座(251)与第一压盖(252),所述第一连接座(251)面向所述第一枢转轴(12)的侧面形成有第三缺口(2511),所述第一压盖(252)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座(251),且所述第一压盖(252)形成有与所述第三缺口(2511)对应的第四缺口(2521),所述第三缺口(2511)与所述第四缺口(2521)相拼接形成有供所述第一枢转轴(12)的轴向端部穿入的第一通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俯卧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接部(35)包括:第二连接座(351)与第二压盖(352),所述第二连接座(351)面向所述第二枢转轴(13)的侧面形成有第五缺口(3511),所述第二压盖(352)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座(351),且所述第二压盖(352)形成有与所述第五缺口(3511)对应的第六缺口(3521),所述第五缺口(3511)与所述第六缺口(3521)相拼接形成有供所述第二枢转轴(13)的轴向端部穿入的第二通口。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俯卧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结构(10)装设有提手(14)。
CN202022423965.5U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俯卧撑支架 Active CN2136429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3965.5U CN213642993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俯卧撑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3965.5U CN213642993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俯卧撑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42993U true CN213642993U (zh) 2021-07-09

Family

ID=76705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23965.5U Active CN213642993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俯卧撑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429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4276A1 (zh) * 2021-08-23 2023-03-02 安徽即刻动身健身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力量训练桥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4276A1 (zh) * 2021-08-23 2023-03-02 安徽即刻动身健身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力量训练桥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06358A1 (en) Portable display stand
US7335147B2 (en) Adjustable laptop holder for exercise equipment
US20090060473A1 (en) Portable Video Media Device Holder
CN213642993U (zh) 一种俯卧撑支架
WO2001019460A3 (en) Squat exercise apparatus
US8672282B2 (en) Fixing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splay screen
CN213643015U (zh) 一种俯卧撑支架
US20240008209A1 (en) Portable streaming media player holder
CN211328106U (zh) 一种用于心理咨询的沙盘工具箱
CN210405414U (zh) 一种手机夹快装板
KR101429394B1 (ko) 모바일 기기용 스탠드 거치대
CN111053364B (zh) 一种室内装饰设计用绘图台
CN211559181U (zh) 一种教学用折叠式乒乓球桌
CN219809736U (zh) 一种便携式ar设备支架
CN210205723U (zh) 一种站式高拉训练器
CN213693830U (zh) 一种便于多方向握持且设有转接插口的手机壳
CN108945732B (zh) 一种高中生运动设备手提式收纳方法
CN217311805U (zh) 一种兼具俯卧撑和腿部拉伸功能的一体板
CN215060867U (zh) 磁吸式桌面支架
CN209523904U (zh) 一种使用灵活的风扇
CN213982550U (zh) 自拍云台
CN214436139U (zh) 一种健身器材用便携式握力器
CN220491118U (zh) 一种手持式工业视频内窥镜
CN210515791U (zh) 一种便携式体育教学用板
CN215868288U (zh) 一种历史课堂对比演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