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40867U - 一种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40867U
CN213640867U CN202021570444.6U CN202021570444U CN213640867U CN 213640867 U CN213640867 U CN 213640867U CN 202021570444 U CN202021570444 U CN 202021570444U CN 213640867 U CN213640867 U CN 213640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e conduction
earphone
ear
air conduction
co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7044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祖威
杨雪
黄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Guizhou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157044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408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40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408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头带和至少一个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听力检测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气传导耳机和至少一个耳罩,所述第一头带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至少一个所述耳罩上,所述骨传导耳机与所述气传导耳机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耳罩上。本申请的听力检测装置采取了对称设计的发声单元,左右两侧耳部分别均设置有气传导耳机与骨传导耳机的传音方案。该装置的发声单元是可拆卸的,即气传导耳机与骨传导耳机均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单侧耳部或两侧耳部。本申请所提出的装置可提供单侧耳部的听力测验,即,将一侧耳部的两耳机均取下,只保留另一侧耳部所对应的两耳机。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听力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听力测试是在静音环境下(静音间),听障患者坐在静音间内,用戴在耳朵外面的耳机(headphone)与放在静音间外面的听力计(audiometer)相互连接和传送音频信号,由医生或听力师操作听力计和记录患者的纯音听力图(audiogram)。患者将纸质听力图交给验配师,验配师再从听力图读取听力(分贝)-频率(赫兹)数据并手工输入助听器验配软件,在普通诊室或商店环境下开始助听器验配调试。目前,听力测试的项目一般包括气导测试和骨导测试,通过让患者在封闭区域内分别佩戴气导耳机和骨导耳机来实现。骨传导是利用颅骨的震动将声音直接传播到内耳,气导要通过外耳、中耳才进入内耳的。
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05795706U的专利文献提出了一种基于骨传导的听力检测装置,该基于骨传导的听力检测装置包括控制设备及检测头罩,所述检测头罩包括框架、弹性带、骨传导耳机及多个脑电极片,其中,所述弹性带的两端设置于所述框架的边缘位置,所述框架的内表面设置有所述脑电极片,所述弹性带的内表面设置有所述脑电极片,所述骨传导耳机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脑电极片及骨传导耳机电连接;所述骨传导耳机用于通过振动产生声音,所述脑电极片用于当所述骨传导耳机产生声音时,获取用户的脑电波;所述控制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脑电波检测用户的听力程度。其可以采用脑电极片及骨传导耳机检测用户的听力,提高了听力检测的精确度。
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1721214A的专利文献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听力检测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听力检测指令;根据获取的听力检测指令,从存储的声音频率表中查找对应的声音频率;根据查找到的声音频率发出对应的听力检测声音;判断在预设的时间内是否收到检测通过指令以获得该听力检测声音的听力检测结果。
但普遍存在如下缺陷:虽然能够判断左右耳朵各自失聪情况,但对于因外耳和中耳受损导致听力受影响,但内耳仍然有部分听力的人员而言,无法得到良好测试结果;单一的音叉试验是耳科门诊最常用的基本听力检查法,可用于初步判定与鉴别耳聋性质,但不能判断受损部位的听力损失程度;单一的骨传导+脑电波的测量方案,忽视了外耳和中耳受损导致听力受影响的情况。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如上述公开号为CN205795706U的专利文献所提出的基于骨传导的听力检测装置,其存在:无法得到良好测试结果,以及单一传音方式下不能判断受损部位的听力损失程度的问题,以及单一的骨传导+脑电波的测量方案,忽视了外耳和中耳受损导致听力受影响的情况的问题。
对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头带和至少一个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听力检测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气传导耳机和至少一个耳罩,所述第一头带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至少一个所述耳罩上,所述骨传导耳机与所述气传导耳机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耳罩上。本申请的听力检测装置采取了对称设计的发声单元,左右两侧耳部分别均设置有气传导耳机与骨传导耳机的传音方案。该装置的发声单元是可拆卸的,即气传导耳机与骨传导耳机均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单侧耳部或两侧耳部。本申请所提出的装置可提供单侧耳部的听力测验,即,将一侧耳部的两耳机均取下,只保留另一侧耳部所对应的两耳机。本申请所提出的装置在进行单侧耳部听力测验时,仍可由耳罩提供较好的隔音效果。利用本申请所提出的装置进行听力测验时,可先利用气传导耳机初步判定听力是否损失,无需取下更换,即可继续采用骨传导耳机进一步测验。结合骨传导耳机与气传导耳机的双传音方式有利于判断外耳和中耳受损情况或是内耳听力受损程度,以此可得到良好的测验结果。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耳罩包括彼此相适配的耳罩环体和耳罩盖体,所述气传导耳机置于由彼此相盖合固定的耳罩盖体与耳罩环体所构成的罩体空间内。在本申请中耳罩主要是由耳罩环体和耳罩盖体两组件组成,罩体空间罩在耳部外,不仅可用于容置气传导耳机,并且还能够为使用者提供较好的隔音效果。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传导耳机包括耳机线和设于所述耳机线一端的耳机头,所述耳机线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耳罩盖体的内壁上。使用者打开耳罩盖体即可调整耳机头的位置或更换新的气传导耳机。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耳罩环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骨传导耳机相适配的至少一个凹槽。骨传导耳机设置在耳罩环体上面向使用者的内侧面,耳罩可用以在采用骨传导耳机单传音测验时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同时可提供骨传导与气传导双传音方式来进行听力测验。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听力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头带,所述第二头带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耳罩上。将第二头带佩戴在头部可以增强耳罩与耳部之间的相对稳定作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头带包括至少一个软性电路板和布置在所述软性电路板上的至少一个电极。第一头带上面向使用者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作脑电波检测点的至少一个电极,在使用时电极贴在相应位置上用以脑电波信号的采集。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极为呈半球状的凸起结构。在该形状结构设置下电极与前额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有利于脑电波信号的采集。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听力检测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且其与所述处理模块相连接。通信模块可以将由电极采集到的脑电波信号传输至其他智能设备进一步处理。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头带还包括低弹性板,所述软性电路板的两端分别固接在所述低弹性板上。低弹性板可提供软性电路板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使用者手部直接接触而易导致软性电路板受损。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头带为三层结构。第一头带并非传统的单层软性电路板结构,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其彼此材料结构均不同的三层结构第一头带,使得第一头带的佩戴简便且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所提出的听力检测装置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听力检测装置的简化模块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第二头带 2:第一头带 3:骨传导耳机
4:气传导耳机 5:耳罩环体 6:耳罩盖体
2a:软性电路板 2b:高弹性板 2c:低弹性板
2d:伸缩调节部 2e:弹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出的是本申请所提出的一种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听力检测装置可以主要包括第二头带1、第一头带2以及至少一个耳机。该耳机可以包括骨传导耳机3和气传导耳机4。该听力检测装置可同时通过骨传导与气传导两种方式来对使用者测验听力,在实际操作时,能够便捷地选择是以单传音方式还是双传音方式对单侧耳或双侧耳进行测验。
该第二头带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耳罩。该耳罩可以包括耳罩环体5和耳罩盖体6。该第二头带1的端部连接在该耳罩环体5上。该耳罩盖体6可启闭地盖合在该耳罩环体5上。当耳罩盖体6固定盖合至该耳罩环体5上时,耳罩盖体6与耳罩环体5之间紧密贴合,耳罩盖体6与耳罩环体5共同构成该耳罩。该耳罩可笼罩在使用者耳部外。
该耳罩盖体6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小通孔。该气传导耳机4包括耳机头和耳机线。其耳机线贯穿该小通孔而其两端分别位于该小通孔两侧。该耳机头位于该耳罩盖体6上靠近该耳机环体的一侧。当取消耳罩盖体6与该耳罩环体5之间的固定关系时,耳罩盖体6可将耳机头一并带出该耳机环体。优选地,延伸出耳机盖体的耳机线可延伸至第二头带1上。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耳罩盖体6可以是其竖向底端转动连接在该耳罩环体5的竖向底端上。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耳罩盖体6上靠近该耳罩环体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该气传导耳机4包括耳机头和耳机线,该耳机线的一端具有一第二连接部。将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上,即可将气传导耳机4固定在该耳罩盖体6上靠近该耳罩环体5的一侧。
优选地,第二连接部可插接固定在该第一连接部上。第一连接部可以是凹槽部,第二连接部可以是与之相适配的凸起部。
优选地,该第一连接部可以是通信端口(或称数据接口),该第二连接部可以是与之相适配的通信端子(或称数据插头)。通信端子可插接固定至短信端口中。耳机线的长度可便于使用者将耳机头佩戴至耳部。该通信端口可通过数据线从耳罩盖体6的外壁延伸至第二头带1上。
该耳罩环体5的端面上开设有一凹槽。该凹槽可用于容置该骨传导耳机3。耳罩环体5可以包括板体和/或常见的包覆有海绵的硅胶皮革面。使用者可直接将骨传导耳机3插接至凹槽内。骨传导耳机3可以是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插接固定关系来固定在该凹槽内。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为通信端口与通信端子时,该通信端口可通过数据线从耳罩环体5的外壁延伸至第二头带1上。
优选地,该第二头带1与该第一头带2的部分发箍可以为可调节松紧度的伸缩调节部2d。第二头带1上为伸缩调节部2d的部分发箍可以位于其带体中间部位。第一头带2上为伸缩调节部2d的部分发箍可以分别位于其带体的两端。
该第一头带2的两端可以是连接在两该发箍环体的外壁上。该第一头带2的两端可以是转动连接在两该发箍环体的外壁上。此处提及的转动连接可以是通过采用转轴等常用部件实现。该第一头带2的转动方向与该第二头带1的转动方向相垂直。
该第一头带2的带体可以三层结构。三层结构可以分别是软性电路板2a、高弹性板2b以及低弹性板2c。软性电路板2a可以主要包括铜箔、压克力及环氧树脂热固胶、聚亚胺薄膜中的一个或几个材质。高弹性板2b相对低弹性板2c较薄,高弹性板2b软度高,低弹性板2c硬度高。高弹性板2b可以主要包括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硅胶软板、橡胶软板、柔软云母板、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中的一个或几个材质。低弹性板2c可以主要包括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硅胶、橡胶、聚氨酯等材质。
该低弹性板2c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至该发箍环体的两端部上。该低弹性板2c的两端可以分别设置有一伸缩调节部2d。该高弹性板2b位于该低弹性板2c的内侧面所在侧,该高弹性板2b的两端分别从低弹性板2c两侧的板体贯穿出,以此可活动地设置在低弹性板2c上。从低弹性板2c的外侧面拉动高弹性板2b的两端,高弹性板2b与低弹性板2c之间的间隔增大或减小。在高弹性板2b的内侧面所在侧,软性电路板2a的两端可以是分别固接在该高弹性板2b的内侧面上。
在低弹性板2c的两端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一粘贴部。粘贴部可以是魔术贴等常用部件。该高弹性板2b的两端可粘贴固定在低弹性板2c的外侧面上。
高弹性板2b与该软性电路板2a之间的间隔中布置有至少一个弹性部2e。该弹性部2e可以为类似梯形的支架结构。弹性部2e的中间部分固接在软性电路板2a的背侧面上,弹性部2e的两活动端抵靠在该高弹性板2b的内侧面上。当弹性部2e受到压力作用时,其两活动端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在高弹性板2b上滑移。当撤除压力作用时,弹性势能释放,其两活动端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移动,恢复原状。
在软性电路板2a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极。电极可以是呈类似半球状的凸起结构。电极用以采集脑电波信号。优选地,本申请所提出的装置也可以不作听力测试用,而是用以促进睡眠的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辅助装置。
如图2所示,该听力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模块和至少一个通信模块。本申请所提及的耳机发声方式可采用如现已有的公开号为CN210016601U的专利文献所提出的多传导方式。至少一个处理模块和至少一个通信模块可以设置在第一头带2的低弹性板2c中。至少一个处理模块和至少一个通信模块可以设置在第二头带1的带体中。该软性电路板2a可以与处理模块相连接。该骨传导耳机3与该气传导耳机4可以分别与处理模块相连接。该骨传导耳机3与该气传导耳机4也可以分别设置有一处理模块与一通信模块。以该软性电路板2a、该骨传导耳机3与该气传导耳机4均与一处理模块相连接为例(但不限于此),该处理模块可设置在第二头带1中,软性电路板2a经低弹性板2c中数据线延伸出第一头带2而从第二头带1连接至处理模块,骨传导耳机3与气传导耳机4经耳罩中数据线延伸出耳罩而从第二头带1连接至处理模块。
在使用本申请所提出的听力检测装置时,可以按照第一头带2位于额前侧的方式,先将第二头带1戴在头顶。调节第二头带1,两侧的耳罩罩住使用者耳朵,骨传导耳机3贴在使用者耳部外。将耳罩盖体6打开,露出气传导耳机4。将耳机头塞进耳朵后盖紧耳罩盖体6。调节第一头带2使其位于前额待测试位置上。往头后侧拉动高弹性板2b的两端,弹性部2e压缩,迫使电极稳定贴在前额上。将高弹性板2b两端粘贴固定在第一头带2的外侧面。开启气传导耳机4或开启骨传导耳机3或两者同时开启,对单侧耳或双侧耳进行听力测验。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头带(2)和至少一个骨传导耳机(3),
其特征是,所述听力检测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气传导耳机(4)和至少一个耳罩,所述第一头带(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至少一个所述耳罩上,所述骨传导耳机(3)与所述气传导耳机(4)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耳罩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耳罩包括彼此相适配的耳罩环体(5)和耳罩盖体(6),所述气传导耳机(4)置于由彼此相盖合固定的耳罩盖体(6)与耳罩环体(5)所构成的罩体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传导耳机(4)包括耳机线和设于所述耳机线一端的耳机头,所述耳机线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耳罩盖体(6)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耳罩环体(5)上开设有与所述骨传导耳机(3)相适配的至少一个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听力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头带(1),所述第二头带(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耳罩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头带(2)包括至少一个软性电路板(2a)和布置在所述软性电路板(2a)上的至少一个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极为呈半球状的凸起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听力检测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且其与所述处理模块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头带(2)还包括低弹性板(2c),所述软性电路板(2a)的两端分别固接在所述低弹性板(2c)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头带(2)为三层结构。
CN202021570444.6U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 Active CN2136408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0444.6U CN213640867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0444.6U CN213640867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40867U true CN213640867U (zh) 2021-07-09

Family

ID=76691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70444.6U Active CN213640867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408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80374B2 (en) Hearing assistance systems configured to detect and provide protection to the user from harmful conditions
US8325963B2 (en) Bone-conduction microphone built-in headset
JP2005535233A (ja) 娯楽用の骨伝導オーディオ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207968808U (zh) 便携式骨传导耳机
KR20080011985A (ko) 골전도 스피커 및 넥마이크를 구비한 다기능 헤드셋
CN112188351B (zh) 一种改进的骨传导耳机
CN112333598A (zh) 一种耳罩及头戴式骨传导耳机
CN216357249U (zh) 一种tws骨声传导耳机
CN213665273U (zh) 一种医用听力检测仪
CN106899909A (zh) 骨传导耳罩耳机
CN107172520A (zh) 一种骨传麦克风及其耳机
CN213640867U (zh) 一种基于骨导与气导相结合的听力检测装置
CN207968812U (zh) 可更换耳塞套的骨传导耳机
CN111935582B (zh) 一种可变式自适应耳机壳及应用其的耳塞装置、助听设备
CN109769186A (zh) 一种入耳式骨导助听装置
CN113453117B (zh) 无线蓝牙子母耳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7083204U (zh) 一种骨传麦克风及其耳机
WO2017206467A1 (zh) 基于骨传导的听力检测装置
CN212211364U (zh) 一种儿童听力测试辅助装置
CN103442315A (zh) 帽式骨传导立体声耳机
CN112492456A (zh) 一种拥有立体4d音效场景的耳机
CN208079344U (zh) 一种转动出音杆调整佩戴舒适度的耳机
CN207235037U (zh) 一种骨传麦克风及其耳机
CN111541972A (zh) 一种自动调整压力的骨传导音频传输装置
CN207235036U (zh) 一种骨传麦克风及其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