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38368U -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38368U
CN213638368U CN202022615306.1U CN202022615306U CN213638368U CN 213638368 U CN213638368 U CN 213638368U CN 202022615306 U CN202022615306 U CN 202022615306U CN 213638368 U CN213638368 U CN 213638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pin
assembly
hole
connect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153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晓培
李学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ay Area Intelligent Terminal Industri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ay Area Intelligent Terminal Industri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ay Area Intelligent Terminal Industri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ay Area Intelligent Terminal Industri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153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38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38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383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三电路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组件电连接,且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三电路板之间至少部分层叠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沿着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至少部分外边缘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用以至少解决无法实现叠加安装两个连接器,节约了电子产品内部第一电路板上的安装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向小巧化、轻薄化的方向发展,安装在电子产品内部的各个电子部件也越来越小型化,轻薄精巧的电子产品结构限定了其内部有限的容纳空间。对连接器件的使用要求也逐步提高,设置在电子设备内部电路板上的连接器,用于供电路板或柔性排线与电路板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
目前,电子设备内部的第一电路板与柔性电路板之间通常采用连接器实现电连接,传统的连接器工作高度一致,为了避免造成干涉,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无法叠加安装两个连接器,只能并排安装,导致占用第一电路板更多的布局空间,结构不紧凑,不利于产品结构小巧化、轻薄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用以至少解决无法实现叠加安装两个连接器,节约了电子产品内部第一电路板上的安装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
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组件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三电路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组件电连接,且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三电路板之间至少部分层叠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沿着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至少部分外边缘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通过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外边缘间隔设置第二连接组件,从而达到将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并且将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三电路板电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三电路板之间至少部分层叠设置,将传统电路板组件上第二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并排设置的结构改变成层叠设置的结构,这样可以有效节省第一电路板上的布局空间,并且解决了在高度方向上有限的安装空间内无法叠加安装两个连接器的问题,使其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凸台,所述凸台设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且所述凸台上开设可供至少一个插针穿过的至少一个贯穿孔,以使所述至少一个插针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插针设在所述第三电路板上。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贯穿孔中的每个贯穿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的导电层,所述至少一个插针中的每个插针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层电接触。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凸台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呈U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位于所述U型结构围成的空间内。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插针的数量为多个,在所述至少一个插针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至少一个贯穿孔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多个贯穿孔沿着所述凸台的顶端端面间隔设置,所述多个插针沿着所述第三电路板与所述凸台相对的位置间隔设置。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第三电路板均为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为印制电路板。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插针中的每个插针为圆柱型插针,所述至少一个贯穿孔为与所述至少一个插针一一匹配的圆孔,且所述至少一个插针与所述至少一个贯穿孔之间一一插设连接。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为连接器。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连接器包括排母和与所述排母相插接的排针;
所述排母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排针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或者所述排针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排母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上述的电路板组件,从而优化了电子设备内部的空间,使得电子设备内部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电子设备向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路板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的第三电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的第三电路板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电路板;
20-第二电路板;
30-第二连接组件;
31-凸台;
32-贯穿孔;
40-第三电路板;
41-插针;
42-折弯部;
50-第一连接组件;
51-排针;
52-排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电子设备如电视机、摄影机、显示器等,已经大量使用于日常生活中。随着电子设备趋向精密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其内部的容纳空间被大幅度压缩,导致安装在电子设备内部的电路板组件必须合理、充分的利用好有限的安装空间,与电路板组件配套出现的各式各样电连接器,已成为各种电路板组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合理利用第一电路板上的布局空间成为电子设备开发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参考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中,目前,在第一电路板10与柔性电路板之间通常采用连接器实现电连接,连接器的工作高度一致,在高度方向有限的安装空间内无法叠加安装两个连接器,只能并排安装,导致占用第一电路板10更多的布局空间,不利于产品结构小巧化、轻薄化的方向发展。
鉴于上述背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将传统电路板组件上第二电路板20和第三电路板40并排设置的结构改变成层叠设置的结构,从而减小了占用第一电路板10上有限的布局空间,并且在高度方向上不会高出太多,使得电路板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
下面参考附图2-7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
参考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10、第二电路板20和第三电路板40;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组件50电连接;第一电路板10与第三电路板4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组件30电连接,且第二电路板20与第三电路板40之间至少部分层叠设置,第二连接组件30沿着第一连接组件50的至少部分外边缘与第一连接组件50间隔设置。
这样的结构,避免了在电路板组件中,第二连接组件30与第一连接组件50之间干涉,也避免了安装后的第二电路板20和第三电路板40之间干涉,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解决了在高度方向上有限的安装空间内无法叠加安装两个连接器的问题,使其结构更加紧凑,扩大第一电路板10上的布局空间,有利于使用该电路板组件的电子设备向小型化、精密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连接组件30包括:凸台31,参考图4所示,凸台31设在第一电路板10上,且凸台31上开设可供至少一个插针41穿过的至少一个贯穿孔32,以使至少一个插针41与第一电路板10电连接。
参考图6所示,至少一个插针41设在第三电路板40上;插针41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插针41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
插针41不限于采用焊接的方式设在第三电路板40上,多个插针41排列成一列,也可以排列成两列或者更多列。
贯穿孔32的个数为多个,贯穿孔32可以排列成一列,也可以排列成两列或者更多列。
贯穿孔32的个数与插针41的个数相同,插针41一一对应的插入到对应的贯穿孔32内,实现第一电路板10与第三电路板4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组件30的电连接作用。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贯穿孔32的个数为一个,在贯穿孔32内设置有间隔多个插针41的限位块,多个插针41插入到贯穿孔32内时,多个插针41之间靠限位块互相间隔限位。
参考图5和图6所示,在插针41的周围也可设置用于固定插针41的固定台,使得插针41凸出固定台的高度不会太多,固定台与凸台31通过凹凸配合的形式使得位于固定台内的插针41插入到贯穿孔32内,避免拔出或插入插针41时造成插针41弯曲变形的问题。
参考图4所示和图6所示,为了确保第二连接组件30的导电性能,在每个贯穿孔32内设有与第一电路板10电连接的导电层,至少一个插针41中的每个插针41的一端与导电层电接触,即在插针41的个数为多个时,每个插针41的一端与导电层电接触,从而确保在将插针41插入到贯穿孔32内时,第三电路板40与第一电路板10能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具体的,在至少一个贯穿孔32中的每个贯穿孔32内设有的导电层。其中,导电层不限于使用导电塑料、导电橡胶、导电纤维织物、碳纤维等导电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插针41的一端可以沿着贯穿孔32向下延伸,直接抵触到第一电路板10上,通过插针41与第一电路板10的直接接触,确保第三电路板40与第一电路板10能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凸台31在第一电路板10上呈U型结构,第一连接组件50位于U型结构围成的空间内。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凸台31在第一电路板10上也可成相对设置的两个L型结构,第一连接组件50位于相对设置的两个L形结构围成的空间内。
具体的,在至少一个插针41的数量为多个,且至少一个贯穿孔32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贯穿孔32沿着凸台31的顶端端面间隔设置。
多个插针41沿着第三电路板40与凸台31相对的位置间隔设置,多个插针41位于第三电路板40的背面且靠近第三电路板40边缘的位置排列。
在本实例中,多个插针41位于第三电路板40的背面且靠近第三电路板40边缘的位置排列成U形。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多个插针41位于第三电路板40的背面且靠近第三电路板40边缘的位置排列成相对设置的两个L形。
第二电路板20和第三电路板40均为柔性电路板;
具体的,第二电路板20和第三电路板40采用柔性FPC板。
第一电路板10为印制电路板,其是电子设备中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也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
优选的,第一电路板10为主板。
具体的,第二电路板20和第三电路板40的尾端均具有折弯部42,折弯部42向第一电路板10的方向延伸。
至少一个插针41中的每个插针41为圆柱型插针,至少一个贯穿孔32为与至少一个插针41一一匹配的圆孔,至少一个插针41与至少一个贯穿孔32之间一一插设连接。具体是,插针41与贯穿孔32之间插紧连接,达到电连接和信号传输的作用。插针41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圆柱型插针,贯穿孔32为与插针41匹配的圆孔。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插针41也可以为细长状的方形插针,贯穿孔32为与插针41匹配的方形细长孔,插针41插入到贯穿孔32内实现电连接和信号传输。
插针41包括但不限于使用铜柱等具有传导电信号作用的部件。
第一连接组件50为连接器,连接器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排母连接器,连接器也可以是主板电子器件连接器。
优选的,本申请采用排母连接器,排母连接器具有产品体积小型化或微型化、信号传输高速化和数字化、各类信号传输的集成化、产品的低成本化、模块组合化、插拔的便捷化等优点。
参考图7所示,连接器包括排母52和与排母52相插接的排针51。
排母52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0上,排针51设置在第二电路板20上;或者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排针51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0上,排母52设置在第二电路板20上。
在安装时,首先将第二电路板20通过第一连接组件50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0上,再将第三电路板40通过插针41和贯穿孔32的插接安装到第一电路板10上,实现第二电路板20和第三电路板40的层叠安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上述的电路板组件。
具体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便携式游戏设备、电脑、便携式互联网设备、音乐播放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其他手持设备、腕表设备、吊坠设备、听筒设备或其他紧凑型便携式设备。
电子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的电路板组件,使其内部的安装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在电子设备内部节省出更多的布局空间来安装其他元件,有利于电子设备向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满足用户对电子设备小巧精致的使用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使用的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顶端”、“底端”、“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
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组件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三电路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组件电连接,且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三电路板之间至少部分层叠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沿着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至少部分外边缘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凸台,所述凸台设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且所述凸台上开设可供至少一个插针穿过的至少一个贯穿孔,以使所述至少一个插针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插针设在所述第三电路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贯穿孔中的每个贯穿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的导电层,所述至少一个插针中的每个插针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层电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呈U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位于所述U型结构围成的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插针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至少一个贯穿孔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多个贯穿孔沿着所述凸台的顶端端面间隔设置,所述多个插针沿着所述第三电路板与所述凸台相对的位置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第三电路板均为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为印制电路板。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插针中的每个插针为圆柱型插针,所述至少一个贯穿孔为与所述至少一个插针一一匹配的圆孔,且所述至少一个插针与所述至少一个贯穿孔之间一一插设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为连接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排母和与所述排母相插接的排针;
所述排母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排针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或者所述排针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排母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电路板组件。
CN202022615306.1U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3638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15306.1U CN213638368U (zh)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15306.1U CN213638368U (zh)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38368U true CN213638368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32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15306.1U Active CN213638368U (zh)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383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52568B2 (en) Cable assembly with new interface
US7517254B2 (en) Modular jack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base element
US7909653B1 (en) High-speed plug connector with a mounting bracket holding terminals
US8480436B2 (en) USB connector structure having an insulating body with a stop plate with openings
US8202120B2 (en) High frequency socket connector
US20110306244A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n adapter plate for grounding
US7736176B2 (en) Modular jack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connecting terminal
US20120064779A1 (en) Cable assembly with lower profile interface
CN201285973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8206177B2 (en) HDMI connector structure
US8721353B2 (en) Four in one electrical connector socket
CN2562408Y (zh) 电池连接器
US20120094508A1 (en) Adapter with simple configuration
US11005199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US6261106B1 (en) IC card connector apparatus
WO2014001352A1 (en) Telecommunications cassette
US8123570B2 (en) Displayport structure
CN213638368U (zh)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US8282419B2 (en) eSATA connector structure
CN214754301U (zh) 一种接头、传输线及电子设备
CN214204025U (zh) 插头连接器
CN110602915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3750832U (zh) 电子装置
CN215732529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9286817U (zh) 网络插座、电路板组件及电子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