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30566U - 感温装置及电加热灶具 - Google Patents

感温装置及电加热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30566U
CN213630566U CN202022220029.4U CN202022220029U CN213630566U CN 213630566 U CN213630566 U CN 213630566U CN 202022220029 U CN202022220029 U CN 202022220029U CN 213630566 U CN213630566 U CN 2136305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guiding
liquid
tube
sensing device
temperature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200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200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305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305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305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温装置及电加热灶具,其中,感温装置包括测温件(40)和导液组件(50),所述导液组件(50)包括导液外管(51)以及至少部分位于导液外管(51)内的导液内管(52),且所述导液外管(51)与所述导液内管(52)可拆卸相连;所述测温件(40)穿设在所述导液外管(51)的顶端,且所述测温件(40)在所述导液外管(51)内可伸缩设置;至少所述导液外管(51)内具有贯穿所述导液外管(51)两端的导水通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感温装置及电加热灶具有助于实现测温件的安装、拆卸或清洗。

Description

感温装置及电加热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温装置及电加热灶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烹饪器具,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电气烹饪器具,由高频感应加热件(即励磁线圈)、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部分组成,使用时,加热件中通入交变电流,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大部分通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其中,为了在电磁炉使用过程中更好地控制加热功率,往往在电磁炉使用过程中对锅具的温度进行检测。
目前,电磁炉对锅具温度的测量主要通过电磁炉的底壳内设置的测温件进行测量,具体的,面板上开设可供测温件的测温端伸出的测温孔,测温件的测温端通过测温孔向外伸出,测温件通过弹性件在电磁炉上伸缩设置,这样当锅具放置到面板上,测温件的测温端被压入测温孔内,在弹性件的弹力驱动下使得测温件的测温端与锅具的锅底紧密接触,从而实现准确测温。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将测温件装配在漏水盒中,容易导致测温件安装、拆卸或清洗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温装置及电加热灶具,有助于实现测温件的安装、拆卸或清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感温装置,应用于电加热灶具中,包括:测温件和导液组件,所述导液组件包括:导液外管以及至少部分位于导液外管内的导液内管,且所述导液外管与所述导液内管可拆卸相连;
所述测温件穿设在所述导液外管的顶端,且所述测温件在所述导液外管内可伸缩设置;
至少所述导液外管内具有贯穿所述导液外管两端的导水通道。
本实施例提供的感温装置,通过包括测温件和导液组件,所述导液组件包括导液外管以及至少部分位于导液外管内的导液内管,且所述导液外管与所述导液内管可拆卸相连,所述测温件穿设在所述导液外管的顶端,且所述测温件在所述导液外管内可伸缩设置,至少所述导液外管内具有贯穿所述导液外管两端的导水通道。这样通过设置导液组件,以对测温件实现方便安装、拆卸或清洗的作用,进而提高装置的操作性、生产效率以及测温件的测温精度,另外在导液外管内设有贯穿所述导液外管两端的导水通道,这样当承托盘上的水渍通过测温孔进入到导水通道内时,导水通道能够起到导向作用,进而使得水渍能够沿着导水通道的方向流动,从而避免承托盘上的水渍通过测温孔进入电加热灶具内部的问题,对烹煮器具内部的元器件造成损坏,确保烹煮器具的正常使用,并提高测温件的测温准确性。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煮器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测温件安装、拆卸或清洗不方便的问题。
如上所述的感温装置,可选的,所述导液外管和所述导液内管中的其中一个具有旋入组件,所述导液外管和所述导液内管中的另一个上开设具有可供旋入组件旋入的旋入口以及与所述旋入组件卡合的卡口。
这样在装配时,旋入组件沿着卡口的方向进行旋入,直到旋入组件卡入到卡口内,从而实现导液外管与导液内管的卡接,当需要将测温件从导液外管中取下时,将旋入组件从卡口内旋出,以使导液外管与导液内管实现脱离,进而完成对测温件的安装、拆卸与清洗。
如上所述的感温装置,可选的,所述旋入组件包括旋入件和卡合件,所述卡合件设在所述旋入件上,且所述卡合件用于在所述旋入件旋转到所述卡口位置时卡入卡口,以使所述导液内管和所述导液外管卡合相连。
通过设置旋入件和卡合件,旋入件和卡合件沿着卡口的方向进行旋入,当旋入件旋入到卡口位置时,卡合件卡入卡口内,以实现导液内管与导液外管之间卡合相连。
如上所述的感温装置,可选的,所述卡口为所述旋入口的内壁凹陷形成的凹槽,且所述凹槽的槽壁为弧形状,所述卡合件的外表面为与所述凹槽的槽壁匹配的弧形凸面。
这样通过将凹槽的槽壁设置为弧形状,卡合件的外表面设置为与凹槽的槽壁匹配的弧形凸面,进而卡合件的弧形凸面与凹槽的槽壁之间通过弧形的过渡,可以使卡合件卡合时过渡平稳,并且不产生尖角,进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导液外管和导液内管造成损伤,当需要取下测温件时,便于将导液外管和导液内管拆卸,也不会导致用户的划伤,另外,弧形结构表面圆滑容易清理。
如上所述的感温装置,可选的,所述旋入口包括:竖向入口和横向入口,所述竖向入口的一端贯通所述导液外管或所述导液内管的底端,所述竖向入口的另一端与所述横向入口连通,所述卡口开设在所述横向入口的内壁上。
通过设置竖向入口和横向入口,便于旋入件在旋入时可以相对于旋入口上下左右移动,使得旋入件更加容易旋入到卡口位置。
如上所述的感温装置,可选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测温件的底端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液内管相连,所述测温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所述导液外管上可伸缩设置。
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可以使得测温件在伸缩端部被压缩后可以快速复位,同时可以保证测温件与锅具的底面接触良好,进而保证测温的准确性,其次,当锅具离开电加热灶具时测温件可以回到初始位置。
如上所述的感温装置,可选的,所述导液内管的外壁上设有朝向所述导液外管的内壁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所述旋入组件;
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抵在所述凸台上。
这样通过凸台的设置,可以辅助测温件的伸缩端被压缩后可以快速复位,另外,通过将旋入组件设置在所述凸台上,且凸台绕着导液内管的外边缘呈环形结构,这样通过设置环形凸台,进而旋入组件的旋入件与环形凸台之间通过弧形表面的过渡,有助于旋入件旋入到卡口位置。
如上所述的感温装置,可选的,所述导液内管具有朝向所述测温件延伸的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部外且抵在所述凸台上。
这样通过形成第一导向部,当测温件的伸缩端部被压缩时,第一导向部形成导向通道,导向通道对第一弹性件起到导向作用,进而使得测温件能够沿着固定的方向上下伸缩,确保测温件的正常使用,并提高测温件的测温准确性。
如上所述的感温装置,可选的,所述导液内管具有朝向所述壳体延伸的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分别位于所述凸台的上下两侧;
且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底端伸出所述导液外管的底端。
通过第二导向部的设置,测温件的导线能够自第二导向部伸出,并且还可以对测温件的导线进行引导和保护,使得导线可以按照预设的路线进行排布。
如上所述的感温装置,可选的,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外径相同,这样一方面在装配时不易出现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装反的问题,另一方面当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外径设置为相同时,可以提高装置的通用性。
如上所述的感温装置,可选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部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相连。通过第二弹性件的设置,可以保证测温件与锅具的底面接触良好,进而保证测温的准确性。
如上所述的感温装置,可选的,所述导液外管的顶端位于所述测温孔中,且所述导液外管的顶端开设可供所述测温件的测温端穿过的通孔。这样通过设置通孔,能够对测温件在测温孔内的装配起到导向作用,以便于测温件在测温孔内的装配。
如上所述的感温装置,可选的,所述导液外管上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将所述导液外管与所述承托盘背面之间密封连接。
当设置密封垫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测温件与承托盘的密封性能,避免水渍通过测温件与测温孔之间的间隙进入电加热灶具的内部,并损害电加热灶具内的元器件。
如上所述的感温装置,可选的,所述导液外管的外壁上具有卡扣,所述卡扣用于将所述导液外管与所述加热件和/或所述壳体卡合连接。
通过设置卡扣,卡扣与加热件的底部进行卡接,从而可以将实现导液外管的固定。
如上所述的感温装置,可选的,所述旋入口位于导液外管的侧壁上,且所述导液外管靠近所述旋入口的侧壁处开设两条与所述旋入口连通的缝隙,所述卡扣设在两条所述缝隙之间的侧壁上。
这样通过缝隙的设置,当对导液外管卡接和拆卸时,便于形成可以变形的侧壁,且位于卡扣两侧并对卡扣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加热灶具,包括有壳体、承托盘以及如上述所述的感温装置,承托盘与壳体围设成一个腔体。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温件和导液外管以及导液内管的安装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温件和导液外管以及导液内管的安装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温件和导液外管以及导液内管的安装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液外管的安装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液外管的安装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液外管的安装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弹性件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液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液内管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加热灶具;
10-壳体;
11-腔体;
20-承托盘;
21-测温孔;
30-加热件;
40-测温件;
41-感温壳体;
42-测温元件;
43-导线;
50-导液组件;
51-导液外管;
511-通孔;
512-密封件;
513-卡扣;
514-导液外管的侧壁;
5141-旋入口;
51411-竖向入口;
51412-横向入口;
515-缝隙;
516-侧壁;
517-导水通道;
52-导液内管;
521-凸台;
522-第一导向部;
523-第二导向部;
53-旋入组件;
531-旋入件;
532-卡合件;
55-卡口;
60-第一弹性件;
70-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电加热灶具可以为电磁炉、电压力锅或电饭锅等,本实施例中,具体以电加热灶具为电磁炉为例进行说明。
下面以电磁炉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加热灶具做进一步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温件和导液外管以及导液内管的安装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温件和导液外管以及导液内管的安装主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温件和导液外管以及导液内管的安装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液外管的安装立体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液外管的安装主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液外管的安装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弹性件的剖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液内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液内管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电加热灶具100比如电磁炉可以包括壳体10、承托盘20、加热件30和感温装置,其中,感温装置可以包括测温件40和导液组件50,承托盘20盖设在壳体10上并与壳体10围设成一个腔体11,腔体11内设有加热件30、控制板等,本实施例中,加热件30可以为电磁加热件,例如线圈盘,也可以为电加热件,例如电热丝或电热膜等。
其中,导液组件50包括导液外管51以及至少部分位于导液外管51内的导液内管52,且导液外管51与导液内管52可拆卸相连,测温件40穿设在导液外管51的顶端,且测温件40在导液外管51内可伸缩设置,至少导液外管51内具有贯穿导液外管51两端的导水通道。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热件30和测温件40可位于腔体11内,且承托盘20上设有测温孔21,这样在装配时,测温件40可以穿设在测温孔21中,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一方面能够通过测温孔21对测温件40的安装位置进行限位,使得测温件40安装位置相对固定,另一方面可以缩小测温件40与锅具底部之间的距离,能够使得测温件40尽可能的贴近承托盘20或者锅具底部,从而提高测温件40对于锅具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往往为了避免承托盘20上的水渍通过测温孔21进入电加热灶具100内部,会在测温件40与承托盘20上开设的测温孔21之间设置漏水盒,且漏水盒为一体设置,但由于测温件40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的安装、拆卸或清洗,因此,当测温件40与承托盘20上开设的测温孔21之间设置漏水盒时,测温件40不易从漏水盒中取出,容易出现安装、拆卸或清洗不方便的现象。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至图4所示,电加热灶具100还包括一种导液组件50,其中,导液组件50包括导液外管51以及至少部分位于导液外管51内的导液内管52,这样在装配时,具体参见图4所示,测温件40穿设在导液外管51的顶端,且测温件40在导液外管51内可伸缩设置,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测温件40从导液组件50中取出并进行清洗,将导液外管51与导液内管52设置为可拆卸相连,能够起到测温件40安装、拆卸或清洗方便的效果。
通过设置导液组件50,以便于对测温件40进行安装、拆卸或清洗,进而提高装置的操作性、生产效率以及测温件40的测温精度,另外,本实施例中,在导液外管51内设置贯穿导液外管51两端的导水通道,这样当承托盘20上的水渍通过测温孔21进入到导水通道内时,导水通道能够起到导向作用,进而使得水渍能够沿着导水通道的方向流动,从而避免承托盘20上的水渍通过测温孔21进入电加热灶具100内部的问题,对烹煮器具内部的元器件造成损坏,确保烹煮器具的正常使用,并提高测温件40的测温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测温件40穿设在导液外管51的顶端,且测温件40在导液外管51内可伸缩设置,这样当测温件40在导液外管51内上下伸缩时,导液外管51能够起到导向作用,进而使得测温件40沿着固定的方向上下伸缩,避免了测温件40在上下伸缩时出现偏移的问题,确保测温件40的正常使用,并提高测温件40的测温准确性。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灶具100,通过包括壳体10和承托盘20以及导液组件50,承托盘20与壳体10围设成一个腔体11,腔体11内设有加热件30和测温件40,承托盘20上设有测温孔21,导液组件50包括导液外管51以及至少部分位于导液外管51内的导液内管52,且导液外管51与导液内管52可拆卸相连,测温件40穿设在导液外管51的顶端,且测温件40在导液外管51内可伸缩设置,至少导液外管51内具有贯穿导液外管51两端的导水通道。这样通过设置导液组件50,以对测温件40实现方便安装、拆卸或清洗的作用,进而提高装置的操作性、生产效率以及测温件40的测温精度,另外在导液外管51内设有贯穿导液外管51两端的导水通道,这样当承托盘20上的水渍通过测温孔21进入到导水通道内时,导水通道能够起到导向作用,进而使得水渍能够沿着导水通道的方向流动,从而避免承托盘20上的水渍通过测温孔21进入电加热灶具100内部的问题,对烹煮器具内部的元器件造成损坏,确保烹煮器具的正常使用,并提高测温件40的测温准确性。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煮器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测温件40安装、拆卸或清洗不方便的问题。
另外,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测温件40可以包括:感温壳体41、设在感温壳体41的测温元件42,测温元件42的下端设置有导线43,测温件40通过导线43与电加热灶具100的电路板连接,进而起到对锅具进行测温的作用。这样通过感温壳体41的设置,能够尽可能的将锅具底部的温度通过感温壳体41传导至测温元件42,以提高感温装置测温件40测温的准确性的同时,能够对测温元件42进行保护,有助于提高感温装置测温件40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测温元件42可以贴合在感温壳体41的内壁上,以便于锅底的温度可以直接经感温壳体41的内顶壁传递至测温元件42,从而实现对于锅具温度的快速测量,有助于提高测温的准确性。
示例性的,测温元件42可以为具有负温度系统的热敏性贴片,比如NTC(Nega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贴片。
示例性的,感温壳体41可以为陶瓷件、金属件或者其他导热壳体。金属件可以为铝或者不锈钢等。这样在对测温元件42进行保护的同时,能够利用陶瓷材料和金属材料良好的导热性能,将锅具底部的热量传递至测温元件42,有助于进一步实现测温件40对于锅具底部的精确测温。
为了便于导液外管51与导液内管52的卡接,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导液内管52中可以设置旋入组件53,导液外管51上开设具有可供旋入组件53旋入的旋入口5141以及旋入组件53卡合的卡口,这样在装配时,旋入组件53沿着卡口的方向进行旋入,直到旋入组件53卡入到卡口内,从而实现导液外管51与导液内管52的卡接,当需要将测温件40从导液外管51中取下时,将旋入组件53从卡口内旋出,以使导液外管51与导液内管52实现脱离,进而完成对测温件40的安装、拆卸与清洗。
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导液外管51中也可以设置旋入组件53,导液内管52上开设具有可供旋入组件53旋入的旋入口5141以及旋入组件53卡合的卡口55,只要是其中一个上面设置旋入口5141,另一个上面设置卡口55即可,并实现对测温件40的安装、拆卸与清洗,因此,导液外管51和导液内管52之间通过旋入口5141和卡口55结构进行卡合连接的方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具体以在导液内管52上设置旋入组件53,导液外管51上开设具有可供旋入组件53旋入的旋入口5141以及旋入组件53卡合的卡口55为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使用时锅具的稳定性以及旋入组件53的伸缩灵活性,如图2和图3所示,旋入组件53还可以包括旋入件531和卡合件532,其中,卡合件532设在旋入件531上,这样通过设置旋入件531和卡合件532,旋入件531和卡合件532沿着卡口55的方向进行旋入,当旋入件531旋入到卡口55位置时,卡合件532卡入卡口55内,以实现导液内管52与导液外管51之间卡合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旋入件531和卡合件532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进一步限定,因为旋入件531和卡合件532的尺寸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的电加热灶具100以及不同尺寸的测温孔21来具体设定,只要能够使得导液外管51与导液内管52之间卡合相连,并完成对测温件40的安装、拆卸与清洗,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另外,对于旋入件531和卡合件532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也不做进一步限定,只有能够连接稳固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旋入件531和卡合件532可以采用能够发生形变的弹性件制备而成,例如弹性塑料或橡胶材质,以便于导液外管51在导液内管52上的卡接和拆卸。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导液外管51与导液内管52之间卡合时的灵活性,本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卡口55可以设置为旋入口5141的内壁凹陷形成的凹槽,且凹槽的槽壁为弧形状,卡合件532的外表面为与凹槽的槽壁匹配的弧形凸面,这样通过将凹槽的槽壁设置为弧形状,卡合件532的外表面设置为与凹槽的槽壁匹配的弧形凸面,进而卡合件532的弧形凸面与凹槽的槽壁之间通过弧形的过渡,可以使卡合件532卡合时过渡平稳,并且不产生尖角,进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导液外管51和导液内管52造成损伤,当需要取下测温件40时,便于将导液外管51和导液内管52拆卸,也不会导致用户的划伤,另外,弧形结构表面圆滑容易清理。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旋入口5141可以包括竖向入口51411和横向入口51412,其中,竖向入口51411的一端贯通导液外管51或导液内管52的底端,竖向入口51411的另一端与横向入口51412连通,卡口55开设在横向入口51412的内壁上,通过设置竖向入口51411和横向入口51412,便于旋入件531在旋入时可以相对于旋入口5141上下左右移动,使得旋入件531更加容易旋入到卡口55位置。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还可以包括第一弹性件60,其中,具体参见图4所示,第一弹性件60的一端与测温件40的底端相连,第一弹性件60的另一端与导液内管52相连,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60,可以使得测温件40在伸缩端部被压缩后可以快速复位,同时可以保证测温件40与锅具的底面接触良好,进而保证测温的准确性,其次,当锅具离开电加热灶具100时测温件40可以回到初始位置。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导液内管52的外壁上设有朝向导液外管51的内壁凸出的凸台521,且旋入组件53设置在凸台521上,其中,第一弹性件60的一端与测温件40的底端相连,第一弹性件60的另一端抵在凸台521上,这样通过凸台521的设置,可以辅助测温件40的伸缩端被压缩后可以快速复位,另外,通过将旋入组件53设置在凸台521上,且凸台521绕着导液内管52的外边缘呈环形结构,这样通过设置环形凸台521,进而旋入组件53的旋入件531与环形凸台521之间通过弧形表面的过渡,有助于旋入件531旋入到卡口55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凸台521的宽度和厚度,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进一步限定。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导液内管52还具有朝向测温件40延伸的第一导向部522,第一弹性件60的一端套设在第一导向部522外且抵在凸台521上(具体如图4所示),这样通过形成第一导向部522,当测温件40的伸缩端部被压缩时,第一导向部522形成导向通道,导向通道对第一弹性件60起到导向作用,进而使得测温件40能够沿着固定的方向上下伸缩,确保测温件40的正常使用,并提高测温件40的测温准确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导液内管52还具有朝向壳体10延伸的第二导向部523,第一导向部522和第二导向部523分别位于凸台521的上下两侧,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部523可以位于第一导向部522的下方,且第二导向部523的底端伸出导液外管51的底端(具体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导向部522和第二导向部523的设置,可以将测温件40容置在第一导向部522内,同时通过第二导向部523的设置,测温件40的导线能够自第二导向部523伸出,并且还可以对测温件40的导线43进行引导和保护,使得导线43可以按照预设的路线进行排布。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522和第二导向部523的外径可以设置为相同,这样一方面在装配时不易出现第一导向部522和第二导向部523装反的问题,另一方面当第一导向部522和第二导向部523外径设置为相同时,可以提高装置的通用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还可以包括第二弹性件70,其中,具体参见图4所示,第二弹性件70的一端套设在第二导向部523上,第二弹性件70的另一端与壳体10相连,这样通过第二弹性件70的设置,可以保证测温件40与锅具的底面接触良好,进而保证测温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测温件40的穿设,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导液外管51的顶端位于测温孔21中,且导液外管51的顶端开设可供测温件40的测温端穿过的通孔511,这样通过设置通孔511,能够对测温件40在测温孔21内的装配起到导向作用,以便于测温件40在测温孔21内的装配。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导液外管51上还可以设有密封件512,密封件512用于将导液外管51与承托盘20背面之间密封连接,其中,密封件512可以位于导液外管51的周侧,这样当设置密封垫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测温件40与承托盘20的密封性能,避免水渍通过测温件40与测温孔21之间的间隙进入电加热灶具100的内部,并损害电加热灶具100内的元器件。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件51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比如2个),在本实施中,对密封垫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密封件512可以为具有环形胶槽的硅胶密封圈,其中,硅胶弹性较好,这样密封件512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夹紧在导液外管51和承托盘20之间,导液外管51与承托盘20背面之间密封连接以实现测温件40与承托盘20的密封连接。
为了便于导液外管51与加热件30或导液外管51与壳体10的卡接,导液外管51的外壁上具有卡扣513,卡扣513与加热件30的底部进行卡接,从而可以将实现导液外管51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卡扣513可以采用能够发生形变的弹性件(比如弹性塑料)制备而成,以便于导液外管51的卡接和拆卸。
进一步的,如图5至图7所示,旋入口5141可以位于导液外管的侧壁上514,且导液外管51靠近旋入口5141的侧壁516处开设两条与旋入口5141连通的缝隙515,卡扣513设在两条缝隙515之间的侧壁516上,这样通过缝隙515的设置,当对导液外管51卡接和拆卸时,便于形成可以变形的侧壁516,且位于卡扣513两侧并对卡扣513进行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缝隙515的长度、宽度和数量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进一步限定。

Claims (16)

1.一种感温装置,应用于电加热灶具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温件(40)和导液组件(50),所述导液组件(50)包括:导液外管(51)以及至少部分位于导液外管(51)内的导液内管(52),且所述导液外管(51)与所述导液内管(52)可拆卸相连;
所述测温件(40)穿设在所述导液外管(51)的顶端,且所述测温件(40)在所述导液外管(51)内可伸缩设置;
至少所述导液外管(51)内具有贯穿所述导液外管(51)两端的导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外管(51)和所述导液内管(52)中的其中一个具有旋入组件(53),所述导液外管(51)和所述导液内管(52)中的另一个上开设具有可供旋入组件(53)旋入的旋入口(5141)以及与所述旋入组件(53)卡合的卡口(5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入组件(53)包括旋入件(531)和卡合件(532),所述卡合件(532)设在所述旋入件(531)上,且所述卡合件(532)用于在所述旋入件(531)旋转到所述卡口(55)位置时卡入卡口(55),以使所述导液内管(52)和所述导液外管(51)卡合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55)为所述旋入口(5141)的内壁凹陷形成的凹槽,且所述凹槽的槽壁为弧形状,所述卡合件(532)的外表面为与所述凹槽的槽壁匹配的弧形凸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入口(5141)包括:竖向入口(51411)和横向入口(51412),所述竖向入口(51411)的一端贯通所述导液外管(51)或所述导液内管(52)的底端,所述竖向入口(51411)的另一端与所述横向入口(51412)连通,所述卡口(55)开设在所述横向入口(51412)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60),所述第一弹性件(60)的一端与所述测温件(40)的底端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60)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液内管(52)相连,所述测温件(40)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60)在所述导液外管(51)上可伸缩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内管(52)的外壁上设有朝向所述导液外管(51)的内壁凸出的凸台(521),所述凸台(521)上设有所述旋入组件(53);
所述第一弹性件(60)的另一端抵在所述凸台(5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内管(52)具有朝向所述测温件(40)延伸的第一导向部(522),所述第一弹性件(60)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部(522)外且抵在所述凸台(52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内管(52)具有朝向壳体(10)延伸的第二导向部(523),所述第一导向部(522)和所述第二导向部(523)分别位于所述凸台(521)的上下两侧;
且所述第二导向部(523)的底端伸出所述导液外管(51)的底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522)和所述第二导向部(523)的外径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件(70),所述第二弹性件(70)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部(523)上,所述第二弹性件(7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加热灶具的壳体(10)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外管(51)的顶端位于测温孔(21)中,且所述导液外管(51)的顶端开设可供所述测温件(40)的测温端穿过的通孔(511)。
13.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外管(51)上设有密封件(512)。
14.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外管(51)的外壁上具有卡扣(513),所述卡扣(513)用于将所述导液外管(51)与所述电加热灶具内的加热件或内底面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感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入口(5141)位于导液外管的侧壁(514)上,且所述导液外管(51)靠近所述旋入口(5141)的侧壁(516)处开设两条与所述旋入口(5141)连通的缝隙(515),所述卡扣(513)设在两条所述缝隙(515)之间的侧壁(516)上。
16.一种电加热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和承托盘(20),所述承托盘(20)与所述壳体(10)围设成一个腔体(11),还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15任一所述的感温装置。
CN202022220029.4U 2020-09-30 2020-09-30 感温装置及电加热灶具 Active CN2136305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0029.4U CN213630566U (zh) 2020-09-30 2020-09-30 感温装置及电加热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0029.4U CN213630566U (zh) 2020-09-30 2020-09-30 感温装置及电加热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30566U true CN213630566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58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20029.4U Active CN213630566U (zh) 2020-09-30 2020-09-30 感温装置及电加热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305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30566U (zh) 感温装置及电加热灶具
CN202636663U (zh) 厨具及带温度计的锅盖
WO2022057570A1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
CN213119206U (zh) 电热炊具
CN216534971U (zh) 一种蒸汽式空气炸锅的蒸汽发生器清洗结构
CN211738205U (zh) 一种应用于接驳式电热水龙头中的加热水箱
CN213395471U (zh) 烹饪装置
CN213395462U (zh) 感温设备和炉灶
CN218455286U (zh) 一种卧式小厨宝
CN219249828U (zh) 烹饪器具
CN217959658U (zh) 烹饪器具
CN213395465U (zh) 探温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7696100U (zh) 烹饪器具
CN212912760U (zh) 底座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302900U (zh) 烹饪设备
CN218451555U (zh) 一种电水壶
CN218105616U (zh) 一种具有防渗漏和隔热保护功能的家用智能炒锅锅盖
CN214469385U (zh) 一种足浴器温控器精确控温结构及足浴器
CN218606194U (zh) 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0902638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2805917U (zh) 一种ptc发热装置和加湿器
CN215533701U (zh) 恒温烧油器具
CN210471926U (zh) 一种炒菜机的接水结构
CN214148037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4964428U (zh) 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底座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