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27220U - 柜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柜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27220U
CN213627220U CN202022281373.4U CN202022281373U CN213627220U CN 213627220 U CN213627220 U CN 213627220U CN 202022281373 U CN202022281373 U CN 202022281373U CN 213627220 U CN213627220 U CN 213627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door body
base shell
opening
electromagnetic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813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翱翔
毛云庆
赵光强
刘春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shi Commerc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Intelligent Commercia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Intelligent Commercial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Intelligent Commercia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813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272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27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272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柜门装置,包括:基壳,限定出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具有开口;门体,与所述基壳转动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壳转动到封闭所述开口的第一位置以及转动到打开所述开口的第二位置;锁定组件,用于在所述门体位于第一位置时,将所述基壳与所述门体锁紧;电磁开关,电控于所述锁定组件;在所述电磁开关被触发时,所述基壳与所述门体解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柜门装置相比于现有的使用钥匙进行开门的方式,启动电磁开关的方式简单,利于简化和降低开锁的难度,更利于实现智能化开门。

Description

柜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柜门装置。
背景技术
门锁是一种用于将门锁住的工具。门锁的分类很多,在各个场合对门锁的要求不一样。
现有的门锁一般为机械锁,即借助钥匙或者其它解锁工具实现门的开启。
然而,现有的机械锁一般用于侧开门的结构,对于下开门或上翻门的结构,采用机械锁时,操作人员开门和锁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柜门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机械锁在下开门或上翻门的结构中,操作人员开门和锁门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柜门装置,包括:基壳,限定出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具有开口;门体,与所述基壳转动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壳转动到封闭所述开口的第一位置以及转动到打开所述开口的第二位置;锁定组件,用于在所述门体位于第一位置时,将所述基壳与所述门体锁紧;电磁开关,电控于所述锁定组件;在所述电磁开关被触发时,所述基壳与所述门体解锁。
本方案提供的柜门装置,通过在基壳设置电磁开关,并通过电磁开关电控锁定组件,使得在要打开门体时,操作人员只需要对电磁开关进行操作,进而使得基壳与门体解锁,相比于现有的使用钥匙进行开门的方式,启动电磁开关的方式简单,利于简化和降低开锁的难度,更利于实现智能化开门。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能够耦合在一起或者脱离耦合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于所述基壳,所述第二部分设于所述门体;在所述门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耦合,以将所述基壳与所述门体锁紧;在所述电磁开关被触发时,所述电磁开关用于使第一部分相对第二部分往脱离耦合的方向运动。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互耦合与脱离耦合的方式,来实现基壳与门体之间的锁定与解锁。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设于所述门体朝向所述基壳的一侧,所述第二部分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通过上述方案,在门体关闭时,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连接处位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避免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锁定部分暴露在外界空气中,以避免灰尘、雨水等杂质污染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以利于提高锁定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磁开关用于使所述第一部分相对第二部分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脱离耦合。
通过上述方案,在要打开门时,电磁开关能够电控制第一部分并使第一部分转动,进而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离,基壳与门体分离。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具有锁定槽、且被配置成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部分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基壳的弯钩,所述弯钩被配置成钩设于所述锁定槽,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耦合。
通过上述方案,当弯钩转至与锁定槽钩挂时,弯钩施加给第二部分朝向容置空间的力,第二部分施加给弯钩朝向门体的力,这两者力相平衡,以使得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耦合。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壳包括内嵌于所述开口的门框,所述门体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门框的上端或下端。
通过上述方案,当门体与门框的上端铰接时,柜门装置为下翻门结构。当门体与门框的下端铰接时,柜门装置为上翻门结构。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门体与所述门框通过阻尼铰链连接。
通过上述方案,在上翻门和下翻门结构中,当门体与基壳分离时,门体与门框之间的除了铰接力的作用,还有门体的重力。当柜门装置为上翻门或下翻门结构时,阻尼铰链提供给门板的阻尼力与门板的重力平衡,以使得在基壳与门板解锁后,门板需要在操作人员手动操作下才能运动,避免门板转动过快而碰撞人体。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门体和所述门框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所述基壳与所述门体解锁时,使所述门体往远离所述基壳方向运动。
通过上述方案,弹性件可设置在门体上或者门框上,在基壳与门体解锁时,将门体与门框之间能够分离一段距离,不仅能够起到快速分离基壳与门体的作用,还使得操作人员能够直观地获取门体打开的信息,也能够为操作人员拉拽门板提供施力位置。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磁开关包括启动部、通信连接于启动部的控制部以及电连接于控制部的电磁铁,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铁的启闭;在所述电磁铁开启时,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脱离耦合;所述启动部与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基壳的不同面。
通过上述方案,启动部接收或获取解锁信号,并输出启动信号给控制部,控制部接收启动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电磁铁接收控制信号并吸引第一部分,使得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分离,进而使得基壳与门体分离。
另外,操作人员在启动控制部时,避免正对门体,进而避免在门体与基壳分离时,门体碰撞到人体。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壳与所述门体之间设有密封件。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密封件实现基壳与门体之间的密封,以避免灰尘、水等杂质进入容置空间内。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现有的侧开门结构的柜门装置;
图2为现有的上翻门结构的柜门装置;
图3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柜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门体位于第一位置;
图4为图3中的门体位于第二位置的柜门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门体与基壳铰接处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3的部分横向剖视图;
图7为图4的部分横向剖视图;
图8为一种柜门组件的信令交互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壳;11、容置空间;
2、门体;
31、第一部分;311、第一段;312、第二段;
32、第二部分;321、锁定槽;
4、电磁开关;41、启动部;42、控制部;43、电磁铁;
5、门框;
6、阻尼铰链;
7、弹性件;
8、密封件;
101、柜体;102、门扇;103、机械锁。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现有的侧开门结构的柜门装置,图2为现有的上翻门结构的柜门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柜门装置包括柜体101、铰接于柜体101的门扇102以及将柜体101与门扇102锁定的机械锁103。其中,机械锁103指的是没有任何电子元件的锁具。机械锁103的一部分位于柜体101上,另一部分位于门扇102上。这种机械锁103常通过钥匙开启。
如图2所示,在打开上翻门结构的柜门装置时,由于柜体101与门扇102的铰接处位于柜体101的上端,则机械锁103位于柜体101与门扇102铰接处的对侧,即机械锁103位于柜体101的下端。在打开如图2所示的机械锁103时,即打开上翻门结构的机械锁103时,有时需要操作人员蹲下或者弯腰去开启位于低处的锁具、且还要找准锁眼,并克服门扇102的重力将门扇102向上抬起。另外,在开启过程中,仍需要操作人员支撑门扇102,以防止其掉落。
同理,在打开下翻门结构的机械锁103时,有时需要操作人员垫脚或者拉伸身体去开启位于高处的锁具、且还要找准锁眼,并克服门扇102的重力以防止门扇102下降过快。另外,在开启过程中,仍需要操作人员支撑门扇102,以防止其掉落。
有鉴于此,本方案提供一种通过电磁开关4控制锁具开启的柜门装置,以便提高操作人员开启锁具的便捷性。
图3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柜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门体2位于第一位置,图4为图3中的门体2位于第二位置的柜门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柜门装置包括基壳1、门体2、锁定组件以及电磁开关4。其中,基壳1能够限定出一用于存放物品的容置空间11。门体2与基壳1转动连接、并能够相对于基壳1转动到封闭开口的第一位置以及转动到打开开口的第二位置。锁定组件用于在门体2位于第一位置时,将基壳1与门体2锁紧。电磁开关4电控于锁定组件;在电磁开关4被触发时,基壳1与门体2解锁。
本方案提供的柜门装置,通过在基壳1设置电磁开关4,并通过电磁开关4电控锁定组件,使得在要打开门体2时,操作人员只需要对电磁开关4进行操作,进而使得基壳1与门体2解锁,相比于现有的使用钥匙进行开门的方式,启动电磁开关4的方式简单,利于简化和降低开锁的难度,更利于实现智能化开门。
为了描述方便,本方案以基壳1连接门体2的一侧为前(如图中的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以基壳1的另一侧为后。示例性地,基壳1具有朝向前方的开口。继续如图1和图2所示,基壳1包括底壁、连接于底壁的外周的侧壁、连接于侧壁的前侧的前壁。基壳1的底壁、侧壁以及前壁合围成上文提到的容置空间11。另外,上文提到的开口可设于前壁的下端。
下面来描述门体2与基壳1之间的连接结构。
图5为图4的门体2与基壳1铰接处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基壳1包括内嵌于开口的门框5,门框5的前侧与基壳1的前侧之间设有一定间距,在门体2位于第一位置时,该间距用于放置门体2,以使得门体2的前侧与基壳1的前侧平齐。
另外,门体2与门框5之间的铰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门体2的侧边可铰接于门框5的侧边,则该柜门装置为侧开门结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门体2的上端铰接于门框5的上端,则该柜门装置为上翻门结构;
在又一中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门体2的下端铰接于门框5的下端,则该柜门装置为下翻门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以图4和图5所示的柜门装置的开门结构,即柜门装置为下翻门结构来描述本方案,对于柜门装置的其它开门结构的设置方式,可参考下文得出,在此就不再赘述。
继续如图4和图5所示,门体2与门框5通过阻尼铰链6连接。在下翻门结构中,当门体2与基壳1分离时,门体2与门框5之间的除了铰接力的作用,还有门体2的重力。当门体2呈打开状态时,阻尼铰链6提供给门板的阻尼力与门板的重力平衡,以使得在基壳1与门板解锁后,门板需要在操作人员手动操作下才能运动,避免了门板转动过快而碰撞人体。同时,也避免门体2和门框5闭合时,噪音的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阻尼铰链6是铰链的一种,阻尼铰链6可包括定铰链、动铰链、穿设于定铰链和动铰链的转轴以及设置在转轴上的阻尼组件。其中,定铰链安装于基壳1,动铰链安装于板体。使用时通过阻尼组件和转轴之间的摩擦力,使动铰链与定铰链之间旋转存在阻尼力,从而实现动铰链在旋转到任一位置时自由定位在该位置。其中,阻尼组件可为与转轴过盈配合的阻尼片。
另外,门体2和门框5之间可设有弹性件7,弹性件7用于在基壳1与门体2解锁时,使门体2往远离基壳1方向运动。弹性件7可设置在门体2上或者门框5上,在基壳1与门体2解锁时,将门体2与门框5之间能够分离一段距离,不仅能够起到快速分离基壳1与门体2的作用,还使得操作人员能够直观地获取门体2打开的信息,也能够为操作人员拉拽门板提供施力位置。示例性地,弹性件7包括但不限于弹性杆、弹簧。图4以弹性件7为弹性杆为例示出。
此外,继续如图4所示,基壳1与门体2之间可设有密封件8。也就是说,通过密封件8实现基壳1与门体2之间的密封,以避免灰尘、水等杂质进入容置空间11内。其中,密封件8可包括密封圈、密封垫等。可选地,门框5可设有凹槽,门体2朝向门框5的一侧可设有与凹槽配合的密封件8。在门体2位于第一位置时,密封件8过盈配合于凹槽,以便起到密封作用。
其次,基壳1与门体2之间也可设有缓冲件,以便在门体2与门框5闭合时,能够缓冲门体2给门框5施加的冲击力,避免门体2或门框5损坏。
下面来描述锁定组件的结构。
图6为图3的部分横向剖视图,图7为图4的部分横向剖视图,如图6和图7所示,锁定组件包括能够耦合在一起或者脱离耦合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第一部分31设于基壳1,第二部分32设于门体2。
在门体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部分31与第二部分32耦合,以将基壳1与门体2锁紧;在电磁开关4被触发时,电磁开关4用于使第一部分31相对第二部分32往脱离耦合的方向运动。也就是说,通过第一部分31与第二部分32相互耦合与脱离耦合的方式,来实现基壳1与门体2之间的锁定与解锁。
可选地,第一部分31设于门体2朝向基壳1的一侧,第二部分32设于容置空间11内。也就是说,在门体2关闭时,第一部分31与第二部分32之间的连接处位于壳体的容置空间11内,避免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锁定部分暴露在外界空气中,以避免灰尘、雨水等杂质污染第一部分31或第二部分32,以利于提高锁定组件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电磁开关4用于使第一部分31相对第二部分32转动,以使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脱离耦合。也就是说,在要打开门时,电磁开关4能够电控制第一部分31并使第一部分31转动,进而使得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分离,基壳1与门体2分离。
其中,第二部分32具有锁定槽321、且被配置成穿设于容置空间11,第一部分31包括转动设置于基壳1的弯钩,弯钩被配置成钩设于锁定槽321,以使得第一部分31与第二部分32相耦合。也就是说,当弯钩转至与锁定槽321钩挂时,弯钩施加给第二部分32朝向容置空间11的力,第二部分32施加给弯钩朝向门体2的力,这两者力相平衡,以使得第一部分31与第二部分32耦合。
示例性地,图4以第二部分32包括框体为例示出,框体呈U形设置。框体开口的一端与门体2连接,以使得框体与门体2限定出锁定槽321。另外,如图6和图7所示,弯钩包括第一段311以及相对于第一段311弯折的第二段312,第一段311相对于基壳1转动。
由图7至图6所示,在门体2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即在门体2闭合时,操作人员转动门体2,第二部分32的框体逐渐插入容置空间11内。在框体的后端与弯钩的第一段311抵接后,操作人员继续转动门体2,使得框体带动弯钩的第一段311顺时针转动,直至弯钩的第二段312转动至框体内部形成的锁定槽321内。即如图6所示,弯钩的第二段312与锁定槽321的内壁,即框体的内壁抵接。弯钩的第二段312能够阻挡框体朝向前方运动,即阻挡框体沿图中箭头A所指方向运动。框体的内壁能够阻挡弯钩逆时针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弯钩和基壳1之间应设有复位力,以便在弯钩与框体不接触时,保持如图7所示的状态,即初始状态。在框体带动弯钩转动时,操作人员需克服该复位力。在弯钩的第二段312伸入锁定槽321内、并与框体的内壁抵接时,能够为弯钩提供逆时针转动的力。即在基壳1与门体2锁定时,对弯钩施加的复位力与框体对弯钩施加的力平衡。
该复位力可由设置在弯钩与基壳1之间例如弹簧等弹性部件提供。
其次,由图6至图7所示,在门体2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即在门体2要打开时,电磁开关4对弯钩施加与上文提到的复位力方向大致相同的力,以使得上文提到的弯钩所受到的平衡被破坏而逆时针转动,即恢复图7中的初始位置。弯钩的第二段312从框体的锁定槽321内脱离,门体2受到自身重力作用转动。
下面来描述电磁开关4的结构。
图8为一种柜门组件的信令交互图,如图8所示,电磁开关4包括电磁铁43、控制部42以及启动部41。启动部41接收或获取解锁信号,并输出启动信号给控制部42,控制部42接收启动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电磁铁43接收控制信号并吸引第一部分31,使得第一部分31与第二部分32分离,进而使得基壳1与门体2分离。示例性地,电磁铁43通电后具有磁性,能够吸引弯钩,使得弯钩逆时针转动而脱离框体,以此达到分离基壳1与门体2的目的。
可选地,启动部41与开口位于基壳1的不同面。也就是说,避免操作人员在启动控制部42时正对门体2,进而避免在门体2与基壳1分离时,门体2碰撞到人体。
可选地,电磁铁43的线圈上的两个电极引出两条电线,每条电线上设有端子,端子固定设置在基壳1外表面上,方便连接外部电源。
另外,启动部41用于启动控制部42的方式,即启动部41使得电磁铁43通电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启动部41包括复位按钮,在操作人员按下复位按钮后,电磁铁43通电并吸引第一部分31,使得第一部分31与第二部分32脱离,进而使得基壳1与门体2分离。门体2从第一位置到达第二位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启动部41可包括感应器,操作人员可通过磁卡使得控制部42的电磁铁43通电。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启动部41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与控制部42数据连接,无线通信模块获取解锁指令后,并将启动指令传输给控制部42;控制部42启动指令后,电磁铁43的线圈通电。
其中,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无线通信协议与网关设备数据连接,网关设备通过互联网与云端服务器数据连接,上述的云端服务器再通过互联网与智能终端数连接。上述的无线通信模块采用ZigBee、蓝牙、Z-Wave或WIFI无线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初始时,用户通过智能终端对是否开锁进行控制,发送“开锁”指令给云端服务器,并通过网关设备传送至电磁开关4的启动部41,该启动部41对指令信息进行分析后存储。网关设备与无线通信模块通过ZigBee通讯协议数据通信,并接通互联网后与上述的云端服务器之间通讯连接,每个网关设备可对应多个无线通信模块(即多个电磁开关4的启动部41),可建立多个子信道,并可实现自动调整通信子信道,即当发现子信道被污染或占用时,自动切换到其他子信道进行首收发,这样设置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使用低频信号而出现信道被污染或占用无法工作,影响通信质量的缺陷。
云端服务器内存储有电磁开关4的启动部41、网关设备的编码数据,及对应上述各设备的智能终端的授权密匙码,该云端服务器接收智能终端发送的电磁门锁控制指令,并根据指令进行解码分析,判断电磁门锁控制指令的指令代码,并根据判断结果产生相对应的控制指令,控制相对应的网关设备及电磁开关4的启动部41,此外,云端服务器可对接收到的授权的智能终端发出的控制指令进行存储,记录每次接收/发送的指令时间及智能终端的编码,这样管理员或者用户可登录云端服务器进行历史数据的查询,具有可追溯性;的智能终端通过互联网与上述云端服务器数据连接,发出控制电磁门锁开启/关闭的指令信号给云端服务器,并接收云端服务器发送的数据信息反馈,选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PC机等可上网的电子设备,其内装有操作系统,通过配套的软件实现指令的发送/接收。
另外,启动部41还包括供电模块,可选用充电电池供电,并在电磁开关4的启动部41内设有电池盒及盒盖,方便更换电池。供电模块与控制部42电性连接,并为电磁铁43提供电能。
当电磁开关4的启动部41内的供电模块电能损耗殆尽时,用户可通过基壳1外表面上的外接端子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为电磁铁43继续供电,再利用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给控制部42,控制电磁铁43的线圈上的电源的开启,及时解决用户解锁问题,避免用户被锁门外。
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柜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壳,限定出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具有开口;
门体,与所述基壳转动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壳转动到封闭所述开口的第一位置以及转动到打开所述开口的第二位置;
锁定组件,用于在所述门体位于第一位置时,将所述基壳与所述门体锁紧;
电磁开关,电控于所述锁定组件;在所述电磁开关被触发时,所述基壳与所述门体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能够耦合在一起或者脱离耦合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于所述基壳,所述第二部分设于所述门体;
在所述门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耦合,以将所述基壳与所述门体锁紧;
在所述电磁开关被触发时,所述电磁开关用于使第一部分相对第二部分往脱离耦合的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设于所述门体朝向所述基壳的一侧,所述第二部分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开关用于使所述第一部分相对第二部分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脱离耦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柜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具有锁定槽、且被配置成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部分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基壳的弯钩,所述弯钩被配置成钩设于所述锁定槽,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耦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柜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壳包括内嵌于所述开口的门框,所述门体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门框的上端或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柜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与所述门框通过阻尼铰链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柜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和所述基壳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所述基壳与所述门体解锁时,使所述门体往远离所述基壳方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柜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开关包括启动部、通信连接于启动部的控制部以及电连接于控制部的电磁铁,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铁的启闭;
在所述电磁铁开启时,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脱离耦合;
所述启动部与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基壳的不同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柜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壳与所述门体之间设有密封件。
CN202022281373.4U 2020-10-14 2020-10-14 柜门装置 Active CN2136272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81373.4U CN213627220U (zh) 2020-10-14 2020-10-14 柜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81373.4U CN213627220U (zh) 2020-10-14 2020-10-14 柜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27220U true CN213627220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61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81373.4U Active CN213627220U (zh) 2020-10-14 2020-10-14 柜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272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12384B (zh) 一种智能旋转控制器及装置
CN206477747U (zh) 门锁自动化控制系统
CN213627220U (zh) 柜门装置
CN206309176U (zh) 一种柜门锁以及储物柜
CN111441685A (zh) 一种新型自动控制开关门的合页
CN109874254B (zh) 一种物联网机箱
CN111935577A (zh) 一种可升降耳机充电盒
CN202227919U (zh) 射频识别控制物联网型防盗安全门
CN103924844A (zh) 电子智能锁
CN201095912Y (zh) 电动车行李箱箱盖遥控开启装置
CN206829827U (zh) 电控锁芯离合控制机构
CN206480376U (zh) 用于门锁的语音识别装置
CN213960231U (zh) 一种小区门禁用安防装置
CN110499963B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智能锁
CN210520723U (zh) 一种智能收件箱
CN110409931B (zh) 一种用于机柜及箱体的锁具
KR102311910B1 (ko) 보안성이 향상된 도어폰 연동 도어록 시스템
CN111335766A (zh) 一种物联网可自动控制门开关的地弹簧
CN210264225U (zh) 一种耐用的智能锁
CN207453813U (zh) 防盗门
CN208506838U (zh) 一种自发电遥控门禁系统
WO2018077178A1 (zh) 一种智能锁具
CN214202474U (zh) 带蓝牙的智能门锁
CN212642386U (zh) 钥匙盒
CN216110157U (zh) 电子钥匙和锁具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66104 Qingdao wisdom Valley, No. 8, Shengshui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shi Commerc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00 No.399, Songling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ISENSE INTELLIGENT COMMERCIAL SYSTEM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