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11363U - 一种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11363U
CN213611363U CN202022236637.4U CN202022236637U CN213611363U CN 213611363 U CN213611363 U CN 213611363U CN 202022236637 U CN202022236637 U CN 202022236637U CN 213611363 U CN213611363 U CN 213611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reaction kettle
material lifting
compressed air
kett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366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爱民
胡爱华
高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New Hongd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New Hongd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New Hongd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New Hongd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366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11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11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11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包括:反应釜体、提料管、压缩空气管、过渡管和溢流管;所述提料管内置并通过金属管固定连接在反应釜体内壁;所述压缩空气管通过金属管固定连接于提料管上;所述压缩空气管上端凸出于所述反应釜本体外;所述压缩空气管下端弯曲并贯通所述提料管;所述过渡管固定连接于所述提料管上端并连通;所述溢流管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渡管一侧并连通;所述溢流管另一端贯通所述反应釜体并凸出所述反应釜体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适用大流量连续反应釜之间出料,提升了反应釜的有效容积。

Description

一种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的连续反应釜间出料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加大搅拌功率,使搅拌级别提至7-8级,从80%料层高度溢流出料到下级反应釜,要求上下级反应釜液面有高度差,以保证流速。这种出料方式造成反应釜有效容积降低,安装费用高,既不经济、美观,又妨碍工人操作;第二种方式是直接在提料管中插入一根空气管,通入压缩空气提料,但由于空气管出口到提料管进口的距离很难确定,距离小了,气体会冲出提料管外,距离大了,提料管内浆液有一段没有气体,会降低管内外静压差,只能加大空气量,保证提料流量,但由于空气初速高,会有大直径气泡产生,容易形成柱状流,增加了提料管内浆液流动阻力和振动。另外,若釜内是热敏物质,反应温度高,空气管外壁易结垢,降低提料管流通截面,导致釜间不能正常出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适用大流量连续反应釜之间出料,提升了反应釜的有效容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包括:反应釜体、提料管、压缩空气管、过渡管和溢流管;所述提料管内置并通过金属管固定连接在反应釜体内壁;所述压缩空气管通过金属管固定连接于提料管上;所述压缩空气管上端凸出于所述反应釜本体外;所述压缩空气管下端弯曲并贯通所述提料管;所述过渡管固定连接于所述提料管上端并连通;所述溢流管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渡管一侧并连通;所述溢流管另一端贯通所述反应釜体并凸出所述反应釜体外。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体上方设有贯通的检查口,所述检查口安装位置与所述过渡管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空气管下端与所述提料管形成的夹角的范围为:30°~45°。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管的直径大于所述提料管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管设置为U形溜槽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提料管、压缩空气管、过渡管均为无缝钢管。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管和所述金属管的材质均为:不锈钢或碳钢。
与现有技术比,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包含的压缩空气管和提料管连接处形成一定的夹角,通入的空气初速度低,产生的气泡大小均匀,大大降低了提料管内浆液流动阻力和振动。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气提式出料方式,反应釜体无需有高度差,提升了反应釜的有效容积,降低了安装成本。
3.本实用新型包含的压缩空气管安装于提料管外,不会引起提料管内结垢,减少了清理工作量,且空气用量小,运行稳定、效率高。
4.本实用新型包含的溢流管设置为U形溜槽结构,利于气液分层,减小自流阻力。
附图说明
图1 一种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反应釜体 2、提料管 3、压缩空气管 4、过渡管 5、溢流管 6、检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包括:反应釜体1、提料管2、压缩空气管3、过渡管4和溢流管5;所述提料管2内置并通过金属管固定连接在反应釜体1内壁;所述压缩空气管3通过金属管固定连接于提料管2上;所述压缩空气管3上端凸出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外;所述压缩空气管3下端弯曲并贯通所述提料管2;所述过渡管4固定连接于所述提料管2上端并连通;所述溢流管5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渡管4一侧并连通;所述溢流管5另一端贯通所述反应釜体1并凸出所述反应釜体1外。
如图1所示,反应釜体1内置有料液,此时,从压缩空气管3上端通入空气,经压缩空气管3将空气通入提料管2,空气均匀分散于提料管2中。此时,提料管2下端外的液柱压大于提料管2内的液柱压,悬浮料液被压入提料管2内并往上流动,料液流经过渡管4,从溢流管5流向下一反应釜。此过程中,可通过检查口6检查反应情况。反应结束后,可通过检查口6清理提料管内结垢。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

Claims (7)

1.一种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包括:反应釜体(1)、提料管(2)、压缩空气管(3)、过渡管(4)和溢流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料管(2)内置并通过金属管固定连接在反应釜体(1)内壁;所述压缩空气管(3)通过金属管固定连接于提料管(2)上;所述压缩空气管(3)上端凸出于所述反应釜体(1)外;所述压缩空气管(3)下端弯曲并贯通所述提料管(2);所述过渡管(4)固定连接于所述提料管(2)上端并连通;所述溢流管(5)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渡管(4)一侧并连通;所述溢流管(5)另一端贯通所述反应釜体(1)并凸出所述反应釜体(1)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体(1)上方设有贯通的检查口(6),所述检查口(6)安装位置与所述过渡管(4)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管(3)下端与所述提料管(2)形成的夹角的范围为:30°~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4)的直径大于所述提料管(2)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5)设置为U形溜槽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料管(2)、压缩空气管(3)、过渡管(4)均为无缝钢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5)和所述金属管的材质均为:不锈钢或碳钢。
CN202022236637.4U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 Active CN213611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36637.4U CN213611363U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36637.4U CN213611363U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11363U true CN213611363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59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36637.4U Active CN213611363U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113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Mixing characteristics and bubble behavior in an airlift internal loop reactor with low aspect ratio
CN213611363U (zh) 一种气提式连续反应釜出料装置
CN201890908U (zh) 一种耐腐蚀浸出反应罐
CN202700486U (zh) 鼓泡搅拌防气爆装置
CN206019765U (zh) 一种计量罐
CN214004601U (zh) 一种应用于湿法厌氧发酵罐的搅拌装置
CN213254472U (zh) 一种专用于气液反应的柔性体静态混合反应装置
CN211487586U (zh) 一种带有进料结构的反应釜
CN200995166Y (zh) 干扰床分选机
CN106698553A (zh) 一种u型管出水结构的旋流分离器
WO2020238499A1 (zh) 一种用于制备亚硫酸盐的气液相反应器
CN207254286U (zh) 一种反应器新型内部结构
CN209866061U (zh) 一种氯化水解后混合料液连续中和分层系统
CN208990821U (zh) 一种环保节能安全化工反应釜
CN203075801U (zh) 撬装式井口气液分离装置
CN208449303U (zh) 大型半盘管夹套搪玻璃反应釜
CN211079283U (zh) 一种用于难溶铜渣料的浸出装置
CN206262544U (zh) 一种高效液体反应罐
CN220328668U (zh) 一种逆流反应塔
CN214438920U (zh) 一种肟化器
CN205412975U (zh) 一种适用于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连续化生产工艺的合成塔
CN105384238B (zh) 差压式空气扩散装置
CN213669264U (zh) 一种残渣处理反应装置
CN213494304U (zh) 一种新型矿山恒温药箱
CN207838363U (zh) 一种方便清洗的浸出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