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88365U - 微创手术辅助器 - Google Patents

微创手术辅助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88365U
CN213588365U CN202022056217.8U CN202022056217U CN213588365U CN 213588365 U CN213588365 U CN 213588365U CN 202022056217 U CN202022056217 U CN 202022056217U CN 213588365 U CN213588365 U CN 213588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rod
connecting rod
minimally invasive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562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哲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Boning Medical Equi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0562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88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88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88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微创手术辅助器,包括:第一套筒、杆件、第一连杆和第一撑开部;杆件套设在第一套筒内,且可以在第一套筒内沿轴向方向运动;杆件的杆件第一端与第一连杆的第一连杆第一端可转动地铰接;第一连杆的第一连杆第二端与第一撑开部可转动地铰接;第一撑开部与第一套筒可转动的铰接。通过杆件在第一套筒内沿轴向方向运动,驱动第一连杆动作,进而驱动第一撑开部转动,从而实现撑开人体组织形成腔隙的效果,便于获取镜下视野。

Description

微创手术辅助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创手术辅助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外科手术向微创手术发展,尤其在针对脊柱进行手术时,往往使用微创手术,椎间孔镜、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等均临床应用广泛,但脊柱解剖结构复杂,缺乏自然腔隙,使得脊柱内镜手术视野受到极大限制,给镜下手术操作带来极大不便,导致手术难度加大,同时增加了手术风险。
常规手术撑开器无法在内镜下使用,导致无法获取镜下视野被软组织和肌肉遮挡,需要一款手术辅助器伸入人体内,为手术提供腔隙,以便获取镜下视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创手术辅助器,可以在外科手术过程中伸入人体组织,提供腔隙,以便于获取镜下视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微创手术辅助器,包括:第一套筒、杆件、第一连杆和第一撑开部;杆件套设在第一套筒内,且可以在第一套筒内沿轴向方向运动;杆件的杆件第一端与第一连杆的第一连杆第一端可转动地铰接;第一连杆的第一连杆第二端与第一撑开部可转动地铰接;第一撑开部与第一套筒可转动的铰接。
进一步地,上述微创手术辅助器还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二撑开部;杆件的杆件第一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二连杆第一端可转动地铰接,且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连杆的第二连杆第二端与第二撑开部可转动地铰接;第二撑开部分别与第一套筒可转动的铰接。
进一步地,上述微创手术辅助器中第一撑开部和第二撑开部与第一套筒铰接于同一铰接点。
进一步地,上述微创手术辅助器中第一撑开部和第二撑开部与第一套筒的铰接点位于杆件的轴线上。
进一步地,上述微创手术辅助器中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长度一致。
进一步地,上述微创手术辅助器中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相对于杆件对称设置;第一撑开部与第二撑开部相对于杆件对称设置;第一撑开部与第一套筒的铰接点与第二撑开部与第一套筒的铰接点相对于杆件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微创手术辅助器中第一撑开部和第二撑开部与第一套筒铰接于第一铰接点。
进一步地,上述微创手术辅助器中第一撑开部包括第三连杆和第一撑开杆;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杆的第一连杆第一端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撑开杆呈第一角度固定设置;第二撑开部包括第四连杆和第二撑开杆;第四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二连杆第一端铰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撑开杆呈第二角度固定设置;当杆件处于远离第一铰接点的第一位置时,第一撑开杆和第二撑开杆与杆件平行或近似平行。
进一步地,上述微创手术辅助器中第一撑开杆和第二撑开杆的末端圆角处理。
进一步地,上述微创手术辅助器还包括:第二套筒和卡圈;卡圈嵌入第一套筒的外表面;卡圈嵌入第二套筒的内表面;第二套筒相对于第一套筒仅绕轴向转动;第二套筒与杆件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微创手术辅助器还包括:第三套筒;第三套筒与杆件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微创手术辅助器中第一套筒和杆件由柔性材料制成。
通过杆件在第一套筒内沿轴向方向运动,驱动第一连杆动作,进而驱动第一撑开部转动,从而实现撑开人体组织形成腔隙的效果,便于获取镜下视野。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示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示第一实施例闭合状态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示第一实施例撑开状态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示第一实施例闭合状态机构简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示第一实施例撑开状态机构简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撑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示第二实施例闭合状态机构简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套筒;
11:第一铰接点;
12:第二铰接点;
13:第三铰接点;
2:杆件;
2a:杆件第一端;
31:第一连杆;
31a:第一连杆第一端;
31b:第一连杆第二端;
32:第二连杆;
32a:第二连杆第一端;
32b:第二连杆第二端;
41:第一撑开部;
411:第三连杆;
412:第一撑开杆;
42:第二撑开部;
421:第四连杆;
422:第二撑开杆;
5:第二套筒;
6:卡圈;
7:第三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考图1,示出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示第一实施例包括:第一套筒1、杆件2、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第一撑开部41和第二撑开部42,其中杆件2套设在第一套筒1内,且可以在第一套筒1内沿杆件2的轴向方向运动,第一连杆31的第一连杆第一端31a和第二连杆32的第二连杆第一端32a均可转动的铰接在杆件2的第一端2a,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均可以灵活地相对于杆件2转动。同时第一连杆31的第一连杆第二端31b与第一撑开部41可转动地铰接,对应的,第二连杆32的第二连杆第二段32b与第二撑开部42可转动地铰接,并且第一撑开部41与第二撑开部42分别与第一套筒1可转动的铰接,参考图2和图3,第一套筒1的末端分叉以避免与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等部件干涉。
下面参考图4和图5,对第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图4中杆件2处于远离第一铰接点11的第一位置,此时为闭合状态,而图5中杆件2处于靠近第一铰接点11的第二位置,此时为撑开状态。其中杆件2、第一连杆31和第一撑开部41形成了一个曲柄滑块机构,当杆件2相对于第一套筒1作轴向运动时,例如杆件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杆件2驱动第一连杆31进而带动第一撑开部41绕其铰接点转动,同样的,杆件2、第二连杆31和第二撑开部42也形成了一个曲柄机构。于是通过驱动杆件2便可以从图4中的闭合状态进入图5中的撑开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杆件2、第一连杆31和第一撑开部41形成的曲柄滑块机构为对心式曲柄滑块机构,即第一撑开部41与第一套筒1的铰接点位于杆件2的轴向延迟线上,同样的,杆件2、第二连杆31和第二撑开部42形成的曲柄滑块机构也为对心式曲柄滑块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只需要对单侧进行支撑时,则只需要保留一侧的曲柄滑块机构,即第二连杆32和第二撑开部42可以省去。
为了在手术中使得第一撑开部41和第二撑开部42相对于杆件2的撑开角度一致,第一连杆31与第二连杆32相对于杆件2对称设置;第一撑开部41与第二撑开部42相对于杆件2对称设置,并且第一撑开部41和第二撑开部42与第一套筒1铰接于第一铰接点11。
继续参考图4和图5,并结合图6,第一撑开部41具体包括第三连杆411和第一撑开杆412,第三连杆411的一端与第一连杆31的第一连杆第一端31a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撑开杆412呈第一角度固定设置,同样的,第二撑开部42具体包括第四连杆421和第二撑开杆422,第四连杆421的一端与第二连杆32的第二连杆第一端32a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撑开杆422呈第二角度固定设置,当杆件2处于远离第一铰接点11的第一位置时,第一撑开杆412和第二撑开杆422与杆件2平行或近似平行,优选的,第一撑开杆412与第三连杆411形成的第一角度为钝角,对应的,第二撑开杆422与第四连杆421形成的第二角度为钝角,此时由于第一撑开杆412和第二撑开杆422与杆件2平行或近似平行,可以获得更小的横截面,在伸入人体组织时阻力更小。
为了方便地拧动杆件2,参考图1和图7,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套筒5和卡圈6,卡圈6嵌入第一套筒1的外表面,同时嵌入第二套筒5的内表面,于是第二套筒5相对于第一套筒1仅绕轴向转动,同时第二套筒5与杆件2螺纹连接,当第二套筒5相对于第一套筒1转动时,由于杆件2与第二套筒5螺纹连接,便会驱动杆件2在第一套筒1内沿轴向方向运动,仅需要调节第二套筒5的转动方向即可。
当杆件2运动是合适的位置时,需要将杆件2锁定,于是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三套筒7,第三套筒7与杆件2螺纹连接,需要锁定时,将第三套筒7拧紧与第二套筒5抵接触即可。
继续参考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为:第一撑开部41与第一套筒1铰接于第二铰接点12,第二撑开部42与第一套筒1铰接于第三铰接点13,同时为了在手术中使得第一撑开部41和第二撑开部42相对于杆件2的撑开角度一致,第一连杆31与第二连杆32相对于杆件2对称设置;第一撑开部41与第二撑开部42相对于杆件2对称设置,第二铰接点12和第三铰接点13也对称设置。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套筒1和杆件2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在伸入人体内,可以通过轻微形变来适应人体内部结构,进而更好地到达预定手术位置。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12)

1.一种微创手术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套筒(1)、杆件(2)、第一连杆(31)和第一撑开部(41);
所述杆件(2)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筒(1)内,且可以在所述第一套筒(1)内沿轴向方向运动;
所述杆件(2)的杆件第一端(2a)与所述第一连杆(31)的第一连杆第一端(31a)可转动地铰接;
所述第一连杆(31)的第一连杆第二端(31b)与第一撑开部(41)可转动地铰接;
所述第一撑开部(41)与所述第一套筒(1)可转动的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辅助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连杆(32)和第二撑开部(42);
所述杆件(2)的杆件第一端(2a)与所述第二连杆(32)的第二连杆第一端(32a)可转动地铰接,且所述第一连杆(31)与所述第二连杆(32)的转动方向相反;
所述第二连杆(32)的第二连杆第二端(32b)与第二撑开部(42)可转动地铰接;
所述第二撑开部(42)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筒(1)可转动的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创手术辅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撑开部(41)和所述第二撑开部(42)与所述第一套筒(1)铰接于同一铰接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微创手术辅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撑开部(41)和所述第二撑开部(42)与所述第一套筒(1)的铰接点位于所述杆件(2)的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创手术辅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31)与所述第二连杆(32)长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创手术辅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31)与所述第二连杆(32)相对于所述杆件(2)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撑开部(41)与所述第二撑开部(42)相对于所述杆件(2)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撑开部(41)与所述第一套筒(1)的铰接点与所述第二撑开部(42)与所述第一套筒(1)的铰接点相对于所述杆件(2)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创手术辅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撑开部(41)和所述第二撑开部(42)与所述第一套筒(1)铰接于第一铰接点(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创手术辅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撑开部(41)包括第三连杆(411)和第一撑开杆(412);
所述第三连杆(4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31)的所述第一连杆第一端(31a)铰接;
所述第三连杆(4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撑开杆(412)呈第一角度固定设置;
所述第二撑开部(42)包括第四连杆(421)和第二撑开杆(422);
所述第四连杆(4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2)的所述第二连杆第一端(32a)铰接;
所述第四连杆(4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撑开杆(422)呈第二角度固定设置;
当所述杆件(2)处于远离所述第一铰接点(11)的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撑开杆(412)和所述第二撑开杆(422)与所述杆件(2)平行或近似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创手术辅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撑开杆(412)和所述第二撑开杆(422)的末端圆角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辅助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套筒(5)和卡圈(6);
所述卡圈(6)嵌入所述第一套筒(1)的外表面;
所述卡圈(6)嵌入所述第二套筒(5)的内表面;
所述第二套筒(5)相对于所述第一套筒(1)仅绕轴向转动;
所述第二套筒(5)与所述杆件(2)螺纹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辅助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套筒(7);
所述第三套筒(7)与所述杆件(2)螺纹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辅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套筒(1)和所述杆件(2)由柔性材料制成。
CN202022056217.8U 2020-09-18 2020-09-18 微创手术辅助器 Active CN213588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56217.8U CN213588365U (zh) 2020-09-18 2020-09-18 微创手术辅助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56217.8U CN213588365U (zh) 2020-09-18 2020-09-18 微创手术辅助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88365U true CN213588365U (zh) 2021-07-02

Family

ID=76588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56217.8U Active CN213588365U (zh) 2020-09-18 2020-09-18 微创手术辅助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883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64468A (en) Bioptome
US5178133A (en) Laparoscopic retractor and sheath
JP3524095B2 (ja) 医用のはさみ
US9636097B2 (en) Surgical retractor with a locking retractor blade
US5512037A (en) Percutaneous surgical retractor
US5450842A (en) Endoscopic surgical retractor
US5360428A (en) Laparoscopic instrument with electrical cutting wires
EP2124757B1 (en) Improved atrial retractor
US8968187B2 (en) Articulating laparoscopic surgical access instrument
EP2016908A3 (en) Suturing articulating device for tissue and needle manipulation during minimally invasive endoscopic procedure
US9693760B2 (en) Triangulation methods with hollow segments
JP2004275722A5 (zh)
US6001114A (en) Operative instrument for endoscopic surgery
CN104736077A (zh) 可复位的医疗器械支撑系统、设备和方法
JP2005000187A (ja) 処置具用リンク装置及び処置具
JP4350420B2 (ja) 内視鏡用鉗子
CN213588365U (zh) 微创手术辅助器
WO2014185333A1 (ja) トロカールおよびポート
CN210019534U (zh) 一种微创腹腔手术器材的钳合装置
CN110267700A (zh) 用于在冠状动脉内安全定位冠状动脉支架的装置和方法
US20050203345A1 (en) Articulating paddle elevator and arthroscopic method for using same
US6221008B1 (en) Device for lifting the abdominal wall for laparoscopy
CN113423345A (zh) 深部眼眶入路牵开器
CN107536641B (zh) 一种可远端操作的外科手术电凝钳
CN109009328B (zh) 一种肝脏外科手术用下腔静脉根部血管解剖分离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1

Address after: No. 10 Dongxin Road, Niutang Tow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163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Boning Medical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52 Dengcao Hutong,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0

Patentee before: Zhang Zhep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