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86218U - 耳机、耳机组件、电子系统、佩戴检测组件及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耳机、耳机组件、电子系统、佩戴检测组件及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86218U
CN213586218U CN202022814273.3U CN202022814273U CN213586218U CN 213586218 U CN213586218 U CN 213586218U CN 202022814273 U CN202022814273 U CN 202022814273U CN 213586218 U CN213586218 U CN 213586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hole
optical sensor
convex lens
ear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1427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镇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1427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86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86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862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耳机、耳机组件、电子系统、佩戴检测组件及穿戴设备。耳机包括耳机头、设于耳机头内的光学传感器及光学组件。光学组件用于将光学传感器发射的光线分别朝向耳机头的第一通光孔与第二通光孔射出,并用于使经第一通光孔与第二通光孔反射回的光线射于光学传感器。耳机组件包括耳机及收纳盒。收纳盒用于对耳机进行充电。电子系统包括耳机、收纳盒及电子设备,耳机与电子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佩戴检测组件包括外壳、光学传感器及光学组件。穿戴设备包括外壳为穿戴外壳的佩戴检测组件。本申请提供的耳机、耳机组件、电子系统佩戴检测组件及穿戴设备能够实现较高准确率的佩戴检测。

Description

耳机、耳机组件、电子系统、佩戴检测组件及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机、耳机组件、电子系统、佩戴检测组件及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耳机常配置有佩戴检测功能,以更好的实现音乐、通话、交互控制等。检测方式主要包括电容传感器的接触式检测和光学传感器的光学式检测。接触式检测受个体耳道差异因素较大,且电容传感器的设置会影响耳机的射频性能。光学式检测则容易受到干扰,误识别率较高。因此,如何设计无线耳机结构以提高佩戴检测的准确率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佩戴检测准确率较高的耳机、耳机组件、电子系统、佩戴检测组件及穿戴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
耳机头,所述耳机头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通光孔与第二通光孔;
光学传感器,所述光学传感器设于所述耳机头内,所述光学传感器用于发射和接收光线;及
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设于所述耳机头内,所述光学组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光学传感器之间,所述光学组件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通光孔与所述光学传感器之间,所述光学组件用于将所述光学传感器发射的光线分别朝向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第二通光孔射出,并用于使经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第二通光孔反射回的光线射于所述光学传感器。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耳机组件,包括所述的耳机及收纳盒,所述耳机内设有第一电池,所述收纳盒内设有第二电池,所述第二电池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池进行充电。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系统,包括所述的耳机组件及电子设备,所述耳机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佩戴检测组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通光孔与第二通光孔;
光学传感器,所述光学传感器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光学传感器用于发射和接收光线;及
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光学组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光学传感器之间,所述光学组件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通光孔与所述光学传感器之间,所述光学组件用于将所述光学传感器发射的光线分别朝向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第二通光孔射出,并用于使经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第二通光孔反射回的光线射于所述光学传感器。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包括所述的佩戴检测组件,所述佩戴检测组件的外壳形成穿戴外壳,或者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柔性带,所述柔性带连接所述外壳,所述柔性带用于穿戴。
通过在耳机头内设置光学传感器与光学组件,光学传感器发射的光线通过光学组件后分别朝向耳机头的第一通光孔与第二通光孔射出,从而可以分别检测经第一通光孔与第二通光孔反射回的光线,判断第一通光孔与第二通光孔是否被遮挡,以实现多点检测,提高佩戴检测的准确率。光学组件将光学传感器发射的光线定向射出,可相应地减少光学传感器的设置数量,降低功率损耗,节省成本,此外,对于光学传感器的位置要求也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系统中耳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耳机组件中耳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耳机设有第一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耳机设有第一通光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耳机设有第二通光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耳机设有光学组件与光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耳机的光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耳机的光学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所示耳机的光学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7所示耳机的光学组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7所示耳机的光学组件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7所示耳机设有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7所示耳机设有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2所示耳机组件中耳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耳机内部设置光学传感器以实现佩戴检测主要包括单个光学传感器的单点检测和多个光学传感器的多点检测。单点检测准确率低,容易误将未佩戴检测为佩戴。多点检测需要设置多个光学传感器,增加了功耗、成本和结构堆叠难度。为此,本申请通过对耳机的结构设计使得在尽可能不增加功耗、成本和结构堆叠难度的情况下,实现多点检测,提高佩戴检测的准确率。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电子系统100包括耳机组件1及电子设备2。
其中,电子设备2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多功能播放器等。本申请实施例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图2为图1所示电子系统100中耳机组件1的结构示意图。耳机组件1包括耳机10和收纳盒20。
请参照图1和图2,耳机10可以是耳塞式耳机、入耳式耳机、半入耳式耳机、挂耳式耳机、颈脖式耳机等。耳机10与电子设备2之间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可选的,耳机10与电子设备2之间为真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TWS)连接或蓝牙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以TWS耳机为例进行说明。耳机10内设有第一电池120,耳机10的外表面设有充电端121。
收纳盒20用于收容耳机10。可选的,收纳盒20内设有第二电池201和充电接口202,第二电池201和充电接口202用于在耳机10放置于收纳盒20内时对第一电池120进行充电。一实施例中,当耳机10收容于收纳盒20内时,耳机10外表面的充电端121接触收纳盒20内的充电接口202。第二电池201、充电接口202、充电端121及第一电池120形成充电回路,从而可使第二电池201上的电能传输至第一电池120,并转化为化学能,存储于第一电池120内。
如图3所示,图3为图2所示耳机组件1中耳机10的结构示意图。耳机10包括耳机头101、耳柄102、光学传感器103及光学组件104。
具体的,耳机头101与耳柄102之间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为一体。可选的,耳机头101与耳柄102通过内螺纹连接。耳柄102呈中空柱状,耳柄102用于收容第一电池120、天线、柔性电路板等。充电端121设于耳柄102远离耳机头101的一端。可选的,充电端121为外凸的金属壳,充电端121与耳柄102远离耳机头101的一端密封连接。
请参照图3和图4,耳机头101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12,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12设计为贴合人体耳道的结构。可选的,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12粘接为一体。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12围设形成相互连通的收容腔和出音孔111,光学传感器103及光学组件104皆位于收容腔内。出音孔111用于朝向人体耳道内。
以下实施例为便于描述,定义垂直于出音孔111所在面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记为X轴方向。定义耳柄102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记为Y轴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定义垂直于XY平面的方向为第三方向,记为Z轴方向。图4中,箭头所示方向分别为X轴正向、Y轴正向及Z轴正向。
请参照图5至图7,耳机头10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可选的,第一通光孔113设于第一壳体110上,第二通光孔114设于第二壳体112上。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分别位于出音孔111的两侧。换言之,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沿Z轴方向相对设置,或者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沿Y轴方向相对设置。
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沿Z轴方向相对设置,当用户佩戴耳机10时,第一壳体110接触耳甲,第二壳体112接触耳屏。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的光线部分经光学组件104、第一通光孔113射出,射出耳机10外部的光线经耳甲阻挡,发生反射经第一通光孔113、光学组件104反射至光学传感器103处。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的光线的另一部分经光学组件104、第二通光孔114射出,射出耳机10外部的光线经耳屏阻挡,发生反射经第二通光孔114、光学组件104反射至光学传感器103处。
其中,请参照图5和图6,第一通光孔113可以为第一壳体110的通孔。第二通光孔114可以为第二壳体112的通孔。第一通光孔113内可设置第一透光镜140,第二通光孔114内可设置第二透光镜141,第一透光镜140和第二透光镜141用于阻挡外部灰尘进入耳机头101内。第一透光镜140的外表面、第二透光镜141的外表面与耳机头101的外表面平齐。第一透光镜140的内表面、第二透光镜141的内表面与耳机头101的内表面齐平。当然,第一通光孔113还可以为第一壳体110上的透明区域,第二通光孔114还可以为第二壳体112上的透明区域。
请参照图7和图8,光学传感器103设于耳机头101内,用于发射光线。可选的,光学传感器103为环境光传感器、红外光传感器等。光学传感器103可固定于耳机头101的内表面。一实施例中,光学传感器103固定于耳机头101的内表面,并靠近出音孔111设置,光学传感器103可位于出音孔111朝向Y轴正向的一侧,或者光学传感器103可位于出音孔111朝向Y轴反向的一侧。光学传感器103用于朝向背离出音孔111的一侧发射光线,以减少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的光线经出音孔111射出,提高光线利用率。光学传感器103包括光源130和接收器131。光源130用于发射光线。可选的,光源130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LED)。光源130可用于发射可见光线、红外光线、单色(例如:绿色、红色、蓝色)光线等。接收器131用于分别接收经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反射回的光线。
请参照图7和图9,光学组件104设于耳机头101内。一实施例中,光学组件104固定于耳机头101的内表面,光学组件104部分位于第一通光孔113与光学传感器103之间,光学组件104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通光孔114与光学传感器103之间。另一实施例中,光学组件104固定于光学传感器103的外表面,光学组件104部分位于光学传感器103的出光侧与第一通光孔113之间,光学组件104另一部分位于光学传感器103的出光侧与第二通光孔114之间。
光学组件104用于将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的光线分别朝向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射出,并用于使经所述第一通光孔113与所述第二通光孔114反射回的光线射于光学传感器103。可选的,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的光线经光学组件104折射后分别朝向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射出;或者,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的光线经光学组件104汇聚后分别朝向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射出;又或者,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的光线经光学组件104发散后分别朝向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射出;再或者,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的光线经光学组件104反射后分别朝向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射出。
通过在耳机头101内设置光学传感器103与光学组件104,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的光线通过光学组件104后分别朝向耳机头101的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射出,从而可分别检测经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反射回的光线,判断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是否被遮挡,以实现多点检测,提高佩戴检测的准确率。光学组件104将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的光线定向射出,可相应地减少光学传感器103的设置数量,降低功率损耗,节省成本,此外,对于光学传感器103的位置要求也降低。
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和图10,光学组件104包括第一凸透镜143和第二凸透镜144。第一凸透镜143设于第一通光孔113与光学传感器103之间。第二凸透镜144设于第二通光孔114与光学传感器103之间。第一凸透镜143用于接收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的光线并使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的光线形成第一出射光线143a以经第一通光孔113射出。第二凸透镜144用于接收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的光线并使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的光线形成第二出射光线144a以经第二通光孔114射出。
第一凸透镜143的外表面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外凸形的表面。可选的,第一凸透镜143的入射面为外凸形;或者,第一凸透镜143的出射面为外凸形;再或者第一凸透镜143的入射面与第一凸透镜143的出射面皆为外凸形。第二凸透镜144的外表面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外凸形的表面。可选的,第二凸透镜144的入射面为外凸形;或者,第二凸透镜144的出射面为外凸形;再或者第二凸透镜144的入射面与第二凸透镜144的出射面皆为外凸形。
可以理解的,当第一凸透镜143的出射面与第二凸透镜144的出射面为外凸形时,光源130发射的光线部分透过第一凸透镜143时形成第一出射光线143a,另一部分透过第二凸透镜144时形成第二出射光线144a,此时,透过第一凸透镜143的第一出射光线143a能够对准第一通光孔113射出,透过第二凸透镜144的第二出射光线144a能够对准第一通光孔113射出。换言之,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的光线能够尽可能多的经第一通光孔113和第二通光孔114射出,从而减少光线损耗。此外,当第一凸透镜143的入射面与第二凸透镜144的入射面为外凸形时,经第一通光孔113反射回的光线透过第一凸透镜143时汇聚,经第二通光孔114反射回的光线透过第二凸透镜144时汇聚。此时,光学传感器103能够接收较多的光线,从而提高佩戴检测的准确性。
可选的,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点光源130的位置位于第一凸透镜143的焦点处,和/或,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点光源130的位置位于第二凸透镜144的焦点处。其中,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点光源130的位置即光源130(参照图8)的位置。一实施方式中,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点光源130的位置位于第一凸透镜143的焦点处。根据凸透镜以及光线的可逆原理,可以理解的,当光源130位于第一凸透镜143的焦点处时,光源130发射的光线部分透过第一凸透镜143后能够形成平行的第一出射光线143a。此时,第一出射光线143a为平行光线,则可以通过将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一凸透镜143的出射面平行,从而实现第一出射光线143a较多或全部经第一通光孔113射出。另一实施方式中,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点光源130的位置位于第二凸透镜144的焦点处。当光源130位于第二凸透镜144的焦点处时,光源130发射的光线部分透过第二凸透镜144后能够形成平行的第二出射光线144a。此时,第二出射光线144a为平行光线,则可以通过将第二通光孔114与第二凸透镜144的出射面平行,从而实现第二出射光线144a较多或全部经第二通光孔114射出。
换言之,通过将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点光源130的位置位于第一凸透镜143的焦点处或者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点光源130的位置位于第二凸透镜144的焦点处可提高光线利用率,以及避免第一出射光线143a与第二出射光线144a射于耳机头101的内表面,发生反射后被接收器131接收,影响佩戴检测的准确性。此外,可通过第一通光孔113的位置确定第一凸透镜143的位置,通过第二通光孔114的位置确定第二凸透镜144的位置,从而方便第一凸透镜143与第二凸透镜144的安装。
此外,若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点光源130的位置位于第一凸透镜143的焦点处,则根据光线的可逆原理,可以理解的,经第一通光孔113反射回的光线在经过第一凸透镜143后能够汇聚于光学传感器103所在位置,即能够提高光学传感器103接收光线的效率。若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点光源130的位置位于第二凸透镜144的焦点处,则根据光线的可逆原理,可以理解的,经第二通光孔114反射回的光线在经过第二凸透镜144后能够汇聚于光学传感器103所在位置,即能够提高光学传感器103接收光线的效率。
再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凸透镜143的焦点与第二凸透镜144的焦点相重合。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点光源130的位置位于第一凸透镜143的焦点和第二凸透镜144的焦点。第一出射光线143a为平行光线。第二出射光线144a为平行光线。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凸透镜143相对于第一通光孔113的位置可使第一出射光线143a较多或全部经第一通光孔113射出,通过设置第二凸透镜144相对于第二通光孔114的位置可使第二出射光线144a较多或全部经第二通光孔114射出。当第一凸透镜143的位置和第二凸透镜144的位置确定后,可通过第一凸透镜143的位置和第二凸透镜144的位置确定光学传感器103的固定位置。
可选的,请参照图7和图11,光学组件104还包括第一棱镜146和第二棱镜147。第一棱镜146、第二棱镜147为等边三棱镜、直角棱镜等。第一棱镜146设于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一凸透镜143之间。第一棱镜146的入射面朝向第一凸透镜143的出射面以接收第一出射光线143a,第一棱镜146的出射面朝向第一通光孔113以使第一出射光线143a经第一通光孔113直线射出。第二棱镜147设于第二通光孔114与第二凸透镜144之间。第二棱镜147的入射面朝向第二凸透镜144,以接收第二出射光线144a,第二棱镜147的出射面朝向第二通光孔114以使第二出射光线144a经第二通光孔114直线射出。一实施例中,第一棱镜146固定连接耳机头101的内表面,或者固定连接第一透光镜140(参见图5)。第一棱镜146的出射面贴合第一透光镜140的内表面,从而经第一棱镜146出射面射出的光线可全部经第一透光镜140射出。第二棱镜147固定连接耳机头101的内表面,或者固定连接第二透光镜141(参见图6)。第二棱镜147的出射面贴合第二透光镜141的内表面,从而经第二棱镜147出射面射出的光线可全部经第二透光镜141射出。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通光孔113的位置设置第一棱镜146,在第二通光孔114的位置设置第二棱镜147,使第一棱镜146的入射面朝向第一凸透镜143的出射面,第一棱镜146的出射面朝向第一通光孔113,第二棱镜147的入射面朝向第二凸透镜144,第二棱镜147的出射面朝向第二通光孔114,可在第一凸透镜143的出射面与第一通光孔113未平行时,实现第一出射光线143a较多或全部经第一通光孔113射出,在第二凸透镜144的出射面与第二通光孔114未平行时,实现第二出射光线144a较多或全部经第二通光孔114射出。
换言之,设置第一棱镜146可减小对第一凸透镜143位置的限制,设置第二棱镜147可减小对第二凸透镜144位置的限制。当经第一凸透镜143射出的第一出射光线143a与第一通光孔11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时,第一出射光线143a于第一棱镜146内发生折射、反射后依然可以较多的或全部经第一通光孔113射出。当经第二凸透镜144射出的第二出射光线144a与第二通光孔114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时,第二出射光线144a于第二棱镜147内发生折射、反射后依然可以较多的或全部经第二通光孔114射出。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第一棱镜146、第二棱镜147的设置使得对于光学传感器103、第一凸透镜143及第二凸透镜144在耳机头101内的设置位置的要求降低,对于耳机头101内部空间狭窄,需要堆叠多个零部件的情形,能够降低结构堆叠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7和图12,第一棱镜146与第二棱镜147皆为全反射棱镜。换言之,第一棱镜146的横截面与第二棱镜147的横截面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第一棱镜146的横截面中一个直角边所在面为第一棱镜146的入射面,第一棱镜146的横截面中另一个直角边所在面为第一棱镜146的出射面。第一棱镜146的横截面中斜边所在面为第一斜面。第一出射光线143a垂直射于第一棱镜146的入射面后,沿原方向射于第一斜面,由于入射角(45°)大于光线从玻璃射入空气的临界角(42°),第一出射光线143a会在第一斜面上发生全反射,并沿垂直于第一棱镜146的出射面的方向射出。第二棱镜147的横截面中一个直角边所在面为第二棱镜147的入射面,第二棱镜147的横截面中另一个直角边所在面为第二棱镜147的出射面。第二棱镜147的横截面中斜边所在面为第二斜面。第二出射光线144a垂直射于第二棱镜147的入射面后,沿原方向射于第二斜面,由于入射角(45°)大于光线从玻璃射入空气的临界角(42°),第二出射光线144a会在第二斜面上发生全反射,并沿垂直于第二棱镜147的出射面的方向射出。基于上述原理,通过使第一出射光线143a垂直射于第一棱镜146的入射面,使第二出射光线144a垂直射于第二棱镜147的入射面,可实现第一出射光线143a全反射后全部经第一通光孔113射出,第二出射光线144a全反射后全部经第二通光孔114射出。本实施例,可避免第一出射光线143a与第二出射光线144a折射于耳机头101的内表面经耳机10内表面漫反射到光学传感器103的接收器131处,造成佩戴检测的误判。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耳机头101上设置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的光线经光学组件104后于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射出。通过分别检测经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反射回的光线,确定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是否被遮挡。当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皆被遮挡时,判断耳机10处于佩戴状态。当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皆未被遮挡,或者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至少一者未被遮挡时,判断耳机10处于未佩戴状态。从而,进行多点的检测,降低误识别率。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仅需要设置单个光学传感器103即可实现两点的检测,相对于设置多个光学传感器103实现多点的检测方案能够减少功耗、成本,降低结构堆叠难度。
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耳机1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105。控制器105设于耳机头101或耳柄102内,并电连接光学传感器103。本申请实施例以控制器105设于耳柄102内进行说明。控制器105用于根据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的遮挡情况控制耳机10的工作状态。一实施例中,当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皆被遮挡时,判断耳机10处于佩戴状态,此时控制器105控制耳机10与电子设备2(参见图1)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并开始播放音乐。当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皆未被遮挡,或者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至少一者未被遮挡时,判断耳机10处于未佩戴状态,此时控制器105控制耳机10与电子设备2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断开,并停止播放音乐。另一实施例中,当判断耳机10处于佩戴状态时,控制器105控制声音经耳机10上的出音孔111传出。当判断耳机10处于未佩戴状态时,控制器105控制声音经电子设备2传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器105还可以控制摘下耳机10自动进入通透模式,仅佩戴时响应用户交互等。
进一步的,如图14所示,耳机10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106。加速度传感器106用于检测当前耳机10的加速度方向。当光学传感器103检测到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皆被遮挡时,控制器105接收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皆被遮挡的信号,并获取加速度传感器106检测到的当前耳机10的加速度方向,当加速度方向为Y轴方向或接近Y轴方向时,才判断耳机10处于佩戴状态。
如图15所示,以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耳机10结构。该耳机10结构与上述实施例耳机10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耳机头101上还设有第三通光孔115。第三通光孔115间隔设于第一通光孔113与第二通光孔114之间,并靠近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12的连接处。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的光线经第一通光孔113、第二通光孔114及第三通光孔115射出。一实施例中,当耳机10佩戴于人体耳道时,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12的连接处至少部分朝向耳轮,光学传感器103发射的光线经第三通光孔115射出后,受到耳轮的阻挡,经第三通光孔115反射回光学传感器103所在位置。本实施例中,可进一步在第三通光孔115与光学传感器103之间设置第三凸透镜、在第三通光孔115与第三凸透镜之间设置第三棱镜,第三通光孔115内还可设置第三透光镜。第三透光镜与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透光镜140、第二透光镜141的设置相同(参照图5和图6)。第三凸透镜的结构、以及第三凸透镜与第三通光孔115的位置关系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凸透镜143的结构、以及第一凸透镜143与第一通光孔113的位置关系,或者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凸透镜144的结构、以及第二凸透镜144与第二通光孔114的位置关系(参照图10)。第三棱镜的结构,第三棱镜与第三透光镜的连接关系,第三棱镜与第三通光孔115、第三凸透镜的位置关系可分别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棱镜146的结构,第一棱镜146与第一透光镜140的连接关系,第一棱镜146与第一通光孔113、第一凸透镜143的位置关系,或者可分别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棱镜147的结构,第二棱镜147与第二透光镜141的连接关系,第二棱镜147与第二通光孔114、第二凸透镜144的位置关系(参照图11和图12),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10可实现三点检测,从而进一步提高佩戴检测的准确率,降低误识别率。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穿戴设备可以是手表、手环、眼镜戒指、项链等。穿戴设备包括佩戴检测组件。佩戴检测组件包括外壳、光学传感器和光学组件。本实施例与上述耳机10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外壳与耳机头101的结构不同。其中,本实施例的外壳为手表、手环、眼镜、戒指、项链等穿戴外壳。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穿戴设备还包括柔性带,柔性带连接外壳,柔性带用于穿戴。光学传感器和光学组件可参照上述耳机10实施例中光学传感器103和光学组件104。
具体的,外壳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通光孔与第二通光孔。第一通光孔与第二通光孔的位置可根据该穿戴设备穿戴于用户时与用户直接接触的部位进行确定。
光学传感器和光学组件设于外壳内。光学传感器用于发射和接收光线。其中,光学传感器的结构可参照上述耳机实施例中的结构,光学传感器与外壳的连接关系可参照上述耳机10实施例中光学传感器103与耳机头101的连接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光学组件部分位于第一通光孔与光学传感器之间,光学组件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通光孔与光学传感器之间。光学组件用于将光学传感器发射的光线分别朝向第一通光孔与第二通光孔射出,并用于使经第一通光孔与第二通光孔反射回的光线射于光学传感器。
一实施例中,光学组件包括第一凸透镜和第二凸透镜。其中,第一凸透镜与第二凸透镜的结构可分别参照上述耳机10实施例中第一凸透镜143与第二凸透镜144的结构。第一凸透镜如何将光学传感器发射的光线朝向第一通光孔射出,以及如何使经第一通光反射回的光线射于光学传感器皆可参照上述耳机10实施例中第一凸透镜143的透射原理,第二凸透镜如何将光学传感器发射的光线朝向第一通光孔射出,以及如何使经第二通光反射回的光线射于光学传感器皆可参照上述耳机10实施例中第二凸透镜144的透射原理。第一凸透镜与光学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第一凸透镜与第一通光孔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参照上述耳机10实施例中第一凸透镜143与光学传感器103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第一凸透镜143与第一通光孔113的相对位置关系。第二凸透镜与光学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第二凸透镜与第二通光孔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分别参照上述耳机10实施例中第二凸透镜144与光学传感器103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第二凸透镜144与第二通光孔114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另一实施例中,光学组件还包括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其中,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的结构可分别参照上述耳机10实施例中第一棱镜146与第二棱镜147的结构。第一棱镜如何使第一凸透镜射出的光线朝向第一通光孔直线射出,以及第二棱镜如何使第二凸透镜射出的光线朝向第二通光孔直线射出,可分别对应参照上述耳机10实施例中第一棱镜146与第二棱镜147的透射原理。第一棱镜与第一凸透镜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第一棱镜与第一通光孔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分别参照上述耳机10实施例中第一棱镜146与第一凸透镜143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第一棱镜146与第一通光孔113的相对位置关系。第二棱镜与第二凸透镜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第二棱镜与第二通光孔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分别参照上述耳机10实施例中第二棱镜147与第二凸透镜144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第二棱镜147与第二通光孔114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在穿戴设备的外壳内设置光学传感器与光学组件,光学传感器发射的光线通过光学组件后分别朝向耳机头的第一通光孔与第二通光孔射出,从而可以分别检测经第一通光孔与第二通光孔反射回的光线,判断第一通光孔与第二通光孔是否被遮挡,以实现多点检测,提高佩戴检测的准确率。光学组件将光学传感器发射的光线定向射出,可相应地减少光学传感器的设置数量,降低功率损耗,节省成本,此外,对于光学传感器的位置要求也降低。
以上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机头,所述耳机头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通光孔与第二通光孔;
光学传感器,所述光学传感器设于所述耳机头内,所述光学传感器用于发射和接收光线;及
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设于所述耳机头内,所述光学组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光学传感器之间,所述光学组件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通光孔与所述光学传感器之间,所述光学组件用于将所述光学传感器发射的光线分别朝向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第二通光孔射出,并用于使经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第二通光孔反射回的光线射于所述光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包括第一子光学组件和第二子光学组件,所述第一子光学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光学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二子光学组件设于所述第二通光孔与所述光学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一子光学组件用于接收所述光学传感器发射的光线并使所述光学传感器发射的光线经所述第一通光孔射出,所述第二子光学组件用于接收所述光学传感器发射的光线并使所述光学传感器发射的光线经所述第二通光孔射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光学组件包括第一凸透镜,所述第二子光学组件包括第二凸透镜,所述光学传感器包括用于发射光线的点光源,所述点光源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凸透镜的焦点处,和/或,所述光学传感器发射点光源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凸透镜的焦点处;所述第一凸透镜和所述第二凸透镜用于接收所述点光源发射的光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透镜的焦点与所述第二凸透镜的焦点相重合,所述第一凸透镜用于使所述点光源发射的光线朝向所述第一通光孔射出,所述第二凸透镜用于使所述点光源发射的光线朝向所述第二通光孔射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光学组件还包括第一棱镜,所述第二子光学组件还包括第二棱镜,所述第一棱镜设于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第一凸透镜之间,所述第一棱镜接收所述第一凸透镜射出的光线,并使所述第一凸透镜射出的光线经所述第一通光孔直线射出;所述第二棱镜设于所述第二通光孔与所述第二凸透镜之间,所述第二棱镜接收所述第二凸透镜射出的光线,并使所述第二凸透镜射出的光线经所述第二通光孔直线射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与所述第二棱镜皆为全反射棱镜,所述第一凸透镜射出的光线于所述第一棱镜内发生全反射,所述第二凸透镜射出的光线于所述第二棱镜内发生全反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传感器固定于所述耳机头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凸透镜和所述第二凸透镜固定连接所述光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光孔内设有第一透光镜,所述第二通光孔内设有第二透光镜,所述第一棱镜贴合于所述第一透光镜朝向所述耳机头内的一侧,所述第二棱镜设于所述第二透光镜朝向所述耳机头内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头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围设形成出音孔,所述第一通光孔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通光孔设于所述第二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头还设有第三通光孔,所述第三通光孔间隔设于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第二通光孔之间,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处,所述光学传感器发射的光线分别经所述第一通光孔、所述第二通光孔及所述第三通光孔射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并靠近所述出音孔,所述光学传感器用于朝向背离所述出音孔的一侧发射光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传感器用于分别接收经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第二通光孔反射回的光线,以检测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第二通光孔是否被遮挡,所述耳机还包括控制器及耳柄,所述耳柄与所述耳机头相连,所述控制器设于所述耳机头内或者设于所述耳柄内,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光学传感器,并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第二通光孔的遮挡情况控制所述耳机的工作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设于所述耳机头内或者设于所述耳柄内,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当前所述耳机的加速度方向,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加速度方向控制所述耳机的工作状态。
14.一种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及收纳盒,所述耳机内设有第一电池,所述收纳盒内设有第二电池,所述第二电池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池进行充电。
15.一种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耳机组件及电子设备,所述耳机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16.一种佩戴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通光孔与第二通光孔;
光学传感器,所述光学传感器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光学传感器用于发射和接收光线;及
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光学组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光学传感器之间,所述光学组件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通光孔与所述光学传感器之间,所述光学组件用于将所述光学传感器发射的光线分别朝向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第二通光孔射出,并用于使经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第二通光孔反射回的光线射于所述光学传感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佩戴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包括第一凸透镜与第二凸透镜,所述第一凸透镜设于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光学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一凸透镜用于使所述光学传感器发射的光线朝向所述第一通光孔射出;所述第二凸透镜设于所述第二通光孔与所述光学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二凸透镜用于使所述光学传感器发射的光线朝向所述第一通光孔射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佩戴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所述第一棱镜设于所述第一通光孔与所述第一凸透镜之间,所述第一棱镜接收所述第一凸透镜射出的光线,并使所述第一凸透镜射出的光线经所述第一通光孔直线射出;所述第二棱镜设于所述第二通光孔与所述第二凸透镜之间,所述第二棱镜接收所述第二凸透镜射出的光线,并使所述第二凸透镜射出的光线经所述第二通光孔直线射出。
19.一种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至18任意一项所述的佩戴检测组件,所述佩戴检测组件的外壳形成穿戴外壳,或者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柔性带,所述柔性带连接所述外壳,所述柔性带用于穿戴。
CN202022814273.3U 2020-11-27 2020-11-27 耳机、耳机组件、电子系统、佩戴检测组件及穿戴设备 Active CN213586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14273.3U CN213586218U (zh) 2020-11-27 2020-11-27 耳机、耳机组件、电子系统、佩戴检测组件及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14273.3U CN213586218U (zh) 2020-11-27 2020-11-27 耳机、耳机组件、电子系统、佩戴检测组件及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86218U true CN213586218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44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14273.3U Active CN213586218U (zh) 2020-11-27 2020-11-27 耳机、耳机组件、电子系统、佩戴检测组件及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862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7589A (zh) * 2020-11-27 2021-0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耳机组件、电子系统、佩戴检测组件及穿戴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7589A (zh) * 2020-11-27 2021-0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耳机组件、电子系统、佩戴检测组件及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80588B (zh) 具有无线电设备关闭特征结构的耳塞盒
US11573351B2 (en) Optical sensor having a magnetic optical barrier
KR102625817B1 (ko) 음향입출력장치
KR20200137813A (ko) 방열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213586218U (zh) 耳机、耳机组件、电子系统、佩戴检测组件及穿戴设备
DK180836B1 (en) Case with magnetic over-center mechanism
CN108769301B (zh) 移动终端
CN115516872A (zh) 一种耳机通信系统
CN116635769A (zh) 包括微型相机的可穿戴的电子装置
CN110970984A (zh) 一种耳机充电盒及充电装置
CN112367589A (zh) 耳机、耳机组件、电子系统、佩戴检测组件及穿戴设备
CN108983371B (zh) 导光装置、移动通信设备、保护套、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210120573U (zh) 电子设备
KR20220118170A (ko) 웨어러블 전자 장치
US20230275617A1 (en) Audio device with hall effect sensor proximity detection and independent coupling
CN219919161U (zh) 一种mems工艺光纤麦克风
KR20220104576A (ko) 소형 카메라를 포함하는 웨어러블 전자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