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82071U - 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及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及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82071U
CN213582071U CN202023258985.8U CN202023258985U CN213582071U CN 213582071 U CN213582071 U CN 213582071U CN 202023258985 U CN202023258985 U CN 202023258985U CN 213582071 U CN213582071 U CN 2135820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connector
side wall
slot structure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589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迎华
陈选
曹瑞
田利新
崔勇敢
王相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e Sugon Information Industry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wning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wning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wning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589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820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82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820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及服务器,涉及计算机零部件技术领域。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包括散热风扇和插槽结构,散热风扇包括风扇外壳,风扇外壳用于容置风扇,插槽结构用于安装于机箱,风扇外壳可沿预设方向插接于插槽结构。风扇外壳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和卡扣,第一连接器与风扇的线缆电连接,插槽结构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和卡扣槽。当风扇外壳沿预设方向插接到位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插接,卡扣与卡扣槽配合,以使风扇外壳可拆卸地固定于插槽结构。散热风扇安装模组通过风扇外壳将风扇的线缆收纳并通过第一连接器来与外部电连接,使得自动化安装时不会被风扇的线缆影响位置识别,并且只需要简单地向下插接即可完成安装工作。

Description

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及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大部分服务器CPU、扩展卡等功耗高,散热需求大;服务器高度方向尺寸小,无法安装大尺寸CPU散热器;普通低高度CPU风冷风扇的散热能力无法满足散热要求;服务器需要一个覆盖内部绝大部分区域的散热风道,所以服务器的常见风冷散热形式与普通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不同。服务器常见风冷散热形式为:若干散热风扇沿服务器宽度方向排列,向服务器长度方向吹风形成散热风道,散热风经过CPU无风扇散热器、扩展卡上的无风扇散热器、主板和芯片等表面时为其散热。
服务器风扇有风扇线,而目前各行业线缆插拔绝大多数依靠手工插接固定,服务器散热风扇也主要依靠手工插接固定在机箱内,难以实现自动化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其能够改善现有的服务器风扇依赖人工来安装于机箱的问题。
本申请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务器,其包括上述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其具有该散热风扇安装模组的全部特性。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包括:散热风扇和插槽结构,所述散热风扇包括风扇外壳,所述风扇外壳用于容置风扇,所述插槽结构用于安装于机箱,所述风扇外壳可沿预设方向插接于所述插槽结构;
所述风扇外壳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和卡扣,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风扇的线缆电连接,所述插槽结构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和卡扣槽;
当所述风扇外壳沿所述预设方向插接到位时,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插接,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扣槽配合,以使所述风扇外壳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插槽结构。
由于风扇外壳能够用于直接容置风扇并且通过第一连接器与风扇的线缆电连接,风扇的线缆就不会裸露在风扇外壳以外,在安装时,可以通过风扇外壳与插槽结构的配合实现插接,由于有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配合,不需要再额外将风扇的线缆与机箱之间插接固定,使得自动化安装得以实现,改善现有的风扇安装依赖人工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风扇安装模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外壳上沿所述预设方向设有导向条,所述插槽结构设有与所述导向条配合的导向槽;
或者是,所述风扇外壳沿所述预设方向设有导向槽,所述插槽结构设有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导向条。
导向条与导向槽的配合能够保障插接的准确。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插槽结构包括相对的槽板,所述导向槽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槽板的相对的一侧。
任意一侧的槽板都可以开设导向槽,还可以选择同时开设,方便与导向条配合。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于所述槽板。
将第二连接器设置于槽板更方便识别其位置,以便于带动第一连接器来对准,且符合一般插头与插座配合时的插接习惯,当需要人工进行风扇外壳的拆装时,也方便操作。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条设置于所述风扇外壳的两侧,位于同一侧的相邻的所述导向条之间具有夹持间隔,所述夹持间隔用于供机械手夹持。
两侧都设置导向条可以保障插入时的稳定性,而夹持间隔则能够方便进行自动化拿放。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外壳包括顶壁、底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上,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第四侧壁上,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上均设有所述导向条或所述导向槽。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延伸至所述顶壁。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卡扣位于所述顶壁上的部分形成为可供人手操作的拉环。
将卡扣延伸至风扇外壳的顶部,不论是人工还是机械手,都能够通过牵拉拉环来使得卡扣与卡扣槽之间解除配合,以便于取出风扇外壳。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方向与所述预设方向同向。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机箱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散热风扇安装模组,所述散热风扇安装模组的插槽结构安装于所述机箱,所述散热风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插槽结构。
服务器通过应用散热风扇安装模组,能够在服务器的组装过程中,实现自动化安装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到机箱中,免去人工安装的麻烦。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机箱内成排地设置有多个所述散热风扇安装模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风扇安装模组的风扇外壳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风扇安装模组的风扇外壳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风扇安装模组的插槽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风扇安装模组的插槽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风扇外壳与插槽结构完成配合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风扇外壳与插槽结构完成配合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7为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9为风扇外壳与风扇通过弹性铆钉连接的示意图。
图标:10-风扇外壳;11-导向条;12-顶壁;13-底壁;14-第一侧壁;15-第二侧壁;16-第三侧壁;17-第四侧壁;20-插槽结构;21-导向槽;30-第一连接器;40-第二连接器;41-卡持块;51-卡扣;52-卡扣槽;60-拉环;61-提拉部;70-风扇;80-弹性铆钉;90-夹持间隔;101-安装位置;102-机箱;103-机箱盖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9,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包括:散热风扇和插槽结构20;
散热风扇包括风扇外壳10,风扇外壳10用于容置风扇70(图9示出),插槽结构20用于安装于机箱102,风扇外壳10可沿预设方向插接于插槽结构20;
请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风扇外壳1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30和卡扣51;请结合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插槽结构2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40和卡扣槽52。
第一连接器30与风扇70的线缆电连接,第二连接器40能够用于与机箱102内的控制风扇70的模块电连接。当风扇外壳10沿预设方向插接到位时,第一连接器30与第二连接器40插接,卡扣51与卡扣槽52配合,以使风扇外壳10可拆卸地固定于插槽结构20,最终可以使得散热风扇安装到位并能够被控制风扇70的模块控制。
其中,本申请中的第一连接器30插接于第二连接器40的方向与预设方向同向。比如本实施例中的风扇外壳10与插槽结构20的预设方向是上下方向,则第一连接器30与第二连接器40插接时也是上下方向。此外,如果是沿着非预设方向,则风扇外壳10无法被插接到插槽结构20中,第一连接器30与第二连接器40也无法完成插接。
由于第一连接器30与第二连接器40的配合方向与预设方向相同,在风扇外壳10插入插槽结构20时,即可同时实现第一连接器30与第二连接器40的配合,相反,取出风扇外壳10时也能够直接解除第一连接器30与第二连接器40的配合,不需要额外将第一连接器30单独与第二连接器40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30插入第二连接器40后,第二连接器40的卡持块41能够抱住第一连接器30,实现稳定连接。而卡持块41不会将第一连接器30卡死,在向上提拉整个风扇外壳10时,能够在施加一定作用力后就完成第一连接器30与第二连接器40的分离工作,且不会损坏第一连接器30或者第二连接器40。
请结合图1至图4,具体的,风扇外壳10上沿预设方向设有导向条11,插槽结构20设有与导向条11配合的导向槽21;
或者是风扇外壳10沿预设方向设有导向槽21,插槽结构20设有与导向槽21配合的导向条11。导向条11与导向槽21的配合能够保障插接的准确。
详细的,风扇外壳10包括顶壁12、底壁13、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第三侧壁16和第四侧壁17,第一侧壁14和第二侧壁15相对设置,第三侧壁16和第四侧壁17相对设置,第一侧壁14上设有进风口,第二侧壁15上设有出风口,第一连接器30设置在第三侧壁16上,卡扣51设置在第四侧壁17上,第三侧壁16和第四侧壁17上均设有导向条11或导向槽21。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同一侧的相邻的导向条11之间具有夹持间隔90,夹持间隔90用于供机械手夹持。两侧都设置导向条11可以保障插入时的稳定性,而夹持间隔90则能够方便进行自动化拿放。
在本实施例中,插槽结构20包括相对的槽板,导向槽21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槽板的相对的一侧。当风扇外壳10只有一侧设有导向条11时,任意一侧的槽板都可以开设导向槽21,当然,还可以选择同时开设,方便与导向条11配合。相邻的两个槽板之间的区域为风扇外壳10在机箱102上的安装位置101。
请结合图3和图4,进一步的,当要安装的风扇70为多个时,可以选择在单个槽板的相对的两侧都设置导向槽21,使其两侧都能够分别与另外的槽板配合,以容置风扇70,既节约空间又节省材料。比如本实施例在下文提供的服务器中,就成排安装有多个散热风扇安装模组,每个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内都有风扇70,需要说明的是,成排的多个散热风扇安装模组中,处于中间的槽板并不是每个都必须在两侧都设置导向槽21,比如图3和图4中的位于机箱盖连接结构103的两侧的槽板,各自都只有一侧设有导向槽21。其中,机箱盖连接结构103是用于安装机箱102的机箱盖,其上的凸柱可以用于机箱盖定位,机箱盖上配套地设置有定位孔。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40设置于槽板。将第二连接器40设置于槽板更方便识别其位置,以便于带动第一连接器30来对准,且符合一般插头与插座配合时的插接习惯,当需要人工进行风扇外壳10的拆装时,也方便操作。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器40设置于风扇外壳10的情况也在本申请的实施范围内,此处主要就习惯而言采用了设置于槽板的方案,并不表示设置于风扇外壳10的方式有误。
请结合图2,在本实施例中,卡扣51延伸至风扇外壳10的顶壁12。卡扣51位于顶壁12上的部分形成为可供人手操作的拉环60。将卡扣51延伸至风扇外壳10的顶壁12,不论是人工还是机械手,都能够通过牵拉拉环60来使得卡扣51与卡扣槽52之间解除配合,以便于取出风扇外壳10。请结合图1,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顶壁12还设有提拉部61,操作者可以一个手指扣入提拉部61,另一个手指勾动拉环60,这样施力更方便,以使得风扇外壳10的取出工作更为方便。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卡扣51是处于风扇外壳10的一侧,也可以考虑在两侧均设置卡扣51,只要不影响机械手对风扇外壳10两侧进行夹持即可。
由于风扇外壳10能够用于直接容置风扇70并且通过第一连接器30与风扇70的线缆电连接,风扇70的线缆就不会裸露在风扇外壳10以外,在安装时,可以通过风扇外壳10与插槽结构20的配合实现插接,由于有第一连接器30与第二连接器40的配合,不需要再额外将风扇70的线缆与机箱102之间插接固定,使得自动化安装得以实现,改善现有的风扇安装工作依赖人工的问题。
基于上述散热风扇安装模组,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机箱102和散热风扇安装模组,散热风扇安装模组的插槽结构20安装于机箱102,散热风扇可拆卸地安装于插槽结构20。散热风扇安装模组能够在组装服务器时被自动化安装到机箱102中,免去人工安装的麻烦。
其中,风扇外壳10的内部腔室轮廓可以依照所要容置的风扇70的外形轮廓进行设计,留出一定的装配间隙和尺寸公差即可。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对于风扇70的改动,使得风扇外壳10能够适配大部分现有的风扇70,在进行自动化装配时,只需要将已经套好风扇外壳10的风扇70进行上料,就可以方便安装到机箱102中,避免风扇70的线缆影响自动化装配。
请结合图9,在本实施例中,风扇70的底部与风扇外壳10的底部抵持并通过弹性铆钉80连接。弹性铆钉80的安装比螺丝安装更为方便,并且其自身的弹性还能够缓冲风扇外壳10与风扇70的底部之间的振动。详细的,可以采用橡胶铆钉来连接风扇70与风扇外壳10。风扇70底部与风扇外壳10底部平齐,存放过程中橡胶铆钉不受力;使用过程中仅承受风扇70和机箱102振动产生的负荷,同时有助于减弱风扇外壳10和风扇70之间的振动传递。
在具体进行自动化安装时,机械手可以夹持风扇外壳10的夹持间隔90的位置,然后将各个导向条11分别对准各个导向槽21,将第一连接器30对准第二连接器40,即可向下插入到插槽结构20中,完成安装工作,完成安装后的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可以参考图5和图6。
整个过程简单,不需要额外借助电批或者其他类型的辅助工具进行安装。并且没有风扇70的线缆裸露在外部,机械手在识别上述夹持间隔90、导向槽21、第二连接器40时,其视觉系统不会受到遮挡。所以,该散热风扇安装模组为自动化安装提供了实施的基础。
在需要将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取出时,只需要拉住拉环60,使得卡扣51和卡扣槽52分离,然后向上提拉整个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即可,同样不需要借助额外的工具,方便检修维护。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散热风扇安装模组通过风扇外壳10将风扇70的线缆收纳并通过第一连接器30或者第二连接器40来与外部电连接,使得自动化安装时不会被风扇70的线缆影响位置识别,并且风扇外壳10、插座结构沿着预设方向的相互配合,结合第一连接器30、第二连接器40沿着相同方向的配合,只需要简单地向下插接即可完成安装工作,简化自动化安装的操作步骤,结合到风扇70之后,使得风扇70的自动化安装得以实现,不再依赖人工进行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风扇和插槽结构,所述散热风扇包括风扇外壳,所述风扇外壳用于容置风扇,所述插槽结构用于安装于机箱,所述风扇外壳可沿预设方向插接于所述插槽结构;
所述风扇外壳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器和卡扣,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风扇的线缆电连接,所述插槽结构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和卡扣槽;
当所述风扇外壳沿所述预设方向插接到位时,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插接,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扣槽配合,以使所述风扇外壳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插槽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外壳上沿所述预设方向设有导向条,所述插槽结构设有与所述导向条配合的导向槽;
或者是,所述风扇外壳沿所述预设方向设有导向槽,所述插槽结构设有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导向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结构包括相对的槽板,所述导向槽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槽板的相对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于所述槽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条设置于所述风扇外壳的两侧,位于同一侧的相邻的所述导向条之间具有夹持间隔,所述夹持间隔用于供机械手夹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外壳包括顶壁、底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上,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第四侧壁上,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上均设有所述导向条或所述导向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延伸至所述顶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位于所述顶壁上的部分形成为可供人手操作的拉环。
9.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散热风扇安装模组,所述散热风扇安装模组的插槽结构安装于所述机箱,所述散热风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插槽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内成排地设置有多个所述散热风扇安装模组。
CN202023258985.8U 2020-12-29 2020-12-29 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及服务器 Active CN2135820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8985.8U CN213582071U (zh) 2020-12-29 2020-12-29 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及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8985.8U CN213582071U (zh) 2020-12-29 2020-12-29 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及服务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82071U true CN213582071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52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58985.8U Active CN213582071U (zh) 2020-12-29 2020-12-29 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及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820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30041B1 (en) Computer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US7589974B2 (en) Modular server and method
US6269001B1 (en) System for enhanced cooling and latching of pluggable electronic component
US6414845B2 (en) Multiple-fan modular cooling component
US6349029B1 (en) Computer component security apparatus and method
US5936836A (en) Computer with an improved internal cooling system
US8075248B2 (en) Fan assembly
US6808411B2 (en) Fan holder with electrical connector socket
US6494749B1 (en) Connector with mounting fixture for removable storage device
US10362713B2 (en) Process for making an apparatus with fluid-flow-through cooling of circuit boards
US20070035924A1 (en) Fan cage for computer systems
US10394291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sipating heat from expansion components
CN111367372B (zh) 用于不同形式之卡的通用载体
US20120212906A1 (en) Air duct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EP3367766A1 (en) Symmetrical sled blind mating in unsymmetrical chassis placement
CN102736701A (zh) 电源模组
CN102455737A (zh) 一种刀片式外接扩展卡模块
US6356438B1 (en) Expansion board and circuit board retai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282345B2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US6545877B1 (en) Card retaining module for expansion slots
US8503177B2 (en) Detachable USB fan module mounting structure
CN213582071U (zh) 散热风扇安装模组及服务器
US5726859A (en) Circuit board component retainer and extractor
US1167209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nfigured to be mounted in a cluster housing and comprising a front tray for mounting at least one expansion card
CN211375494U (zh) 电子计算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3

Address after: 300450 floors 1-3, No. 15, Haitai Huake street, Huayuan Industrial Zone (outside the ring),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Patentee after: DAWNING INFORMATION INDUSTRY Co.,Ltd.

Patentee after: ZHONGKE SUGON INFORMATION INDUSTRY CHENGDU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450 floor 1-3, No.15, Haitai Huake street, Huayuan Industrial Zone, Binhai high tech Zone,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DAWNING INFORMATION INDUSTR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02

Address after: 610000 846, southern section of Tianfu Avenue, Huayang street, Tianfu New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ZHONGKE SUGON INFORMATION INDUSTRY CHENGDU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450 floors 1-3, No. 15, Haitai Huake street, Huayuan Industrial Zone (outside the ring),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DAWNING INFORMATION INDUSTR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ONGKE SUGON INFORMATION INDUSTRY CHENGD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