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77871U - 一种加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77871U
CN213577871U CN202022530968.9U CN202022530968U CN213577871U CN 213577871 U CN213577871 U CN 213577871U CN 202022530968 U CN202022530968 U CN 202022530968U CN 213577871 U CN213577871 U CN 2135778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tomization
seat
atomizing
water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309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5309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778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778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778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加湿器,所述上水座包括可承装水的上水腔,所述上水腔设有便于外界向其内注水的上水口和与所述水箱连通的出水口;所述雾化储水座包括储水内腔和与所述储水内腔连通的雾化进水口;所述进水泵设置在所述水箱,其通过管路与所述雾化进水口连通;所述雾化组件设置在所述雾化储水座并与所述雾化储水座的储水内腔连通,其出雾口与所述雾化通道的雾化入口连通,所述雾化通道的雾化出口与外界连通;在所述雾化储水座上,所述雾化进水口相对于所述雾化组件的出雾口的设置高度,不小于所述加湿器出厂时设定的所述雾化储水座内的最高储水位。有效地避免了在水泵停止工作时,雾化储水座内的余留水会顺着雾化进水口进入其与进水泵之间的管路。

Description

一种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个小电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加湿器。
背景技术
现有水箱下置、机座上置的加湿器,通过在水箱内设置水泵组件,该水泵组件包括机座相通的进水管,通过水泵组件将水箱中的水抽入机座供雾化装置作用形成水蒸气并向外输出,以加湿设备周围的空气。这样的设计可以很好地避免机座漏水的问题,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即水泵组件在停止工作时,机座中残留的水很容易会回流到进水管中,该节回流水与进水管内因为水泵停止工作而未及时向上输送的剩余水之间就会一段气体,该段气体会给水泵重新工作时带来因压强不够而无法顺利向上抽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一种加湿器,杜绝这种情况导致的进水泵无法再次启用(压强不够)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高效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加湿器,包括主座、水箱和进水泵,所述主座盖合设置在所述水箱的上方;
所述主座包括上水座、雾化储水座、雾化通道和雾化组件;
所述上水座包括可承装水的上水腔,所述上水腔设有便于外界向其内注水的上水口和与所述水箱连通的出水口;
所述雾化储水座包括储水内腔和与所述储水内腔连通的雾化进水口;所述进水泵设置在所述水箱,其通过管路与所述雾化进水口连通;
所述雾化组件设置在所述雾化储水座并与所述雾化储水座的储水内腔连通,其出雾口与所述雾化通道的雾化入口连通,所述雾化通道的雾化出口与外界连通;
在所述雾化储水座上,所述雾化进水口相对于所述雾化组件的出雾口的设置高度,不小于所述加湿器出厂时设定的所述雾化储水座内的最高储水位。
优选地,还包括压水盖,所述压水盖悬空设置在所述雾化进水口的正上方。
优选地,雾化储水座固定连接,所述压水盖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的上端连接,其另一端向所述雾化进水口的正上方延伸。
优选地,所述雾化进水口设置在所述雾化储水座的底壁面,其具有沿垂直于所述底壁面的方向向上延伸的管体结构;
或,所述雾化进水口设于所述雾化储水座的侧壁,其相对于所述雾化储水座的底壁面具有所述设置高度。
优选地,所述雾化储水座设有雾化出水口,所述雾化出水口与所述水箱相通;
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雾化出水口的高度低于所述雾化进水口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雾化组件设置在所述雾化储水座的底壁面。
优选地,所述上水座可拆卸地容纳设置在所述雾化储水座内,所述雾化储水座设有与所述水箱相通的过水口。
优选地,所述上水座的底壁面设有向外凸出的凹槽,其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壁面;
设有过滤器可拆卸地盖合在所述凹槽的上端开口处。
优选地,所述上水座与所述雾化通道一体化设置;
所述雾化通道呈L型结构,使得其雾化入口与其雾化出口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错位设置。
优选地,所述主座包括盖板、座腔和扣装在所述座腔下端的底座,所述盖板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座腔,所述盖板设有通孔,当所述盖板闭合在所述座腔时,所述雾化通道的雾化出口与所述通孔连通;
所述座腔被隔壁分为上腔和用于安装电路元器件的L型腔;
所述上腔为所述雾化储水座,所述雾化组件的雾化器设置在所述上腔;所述雾化组件的风扇设置在所述L型腔内,其风力输出通道与所述雾化通道相通,所述雾化组件的出雾口位于所述雾化组件的风力输出通道的路径上;
所述L型腔的侧壁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风扇相通。
优选地,所述L型腔的上端盖合设有控制座,所述控制座包括位于上方的操作面板。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进水泵不断向雾化储水座的储水内腔输送雾化组件工作所需的水,雾化组件产生的加湿水雾通过雾化通道的雾化出口输出到外界环境中,以缓解空气干燥不适宜人体居住活动的问题。再而,水箱中的水通过上水座往内加入,上水座相当于一个贯通主座和水箱的加水通道或加水漏斗,基于这一结构,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将主座从水箱上拿开,直接向水箱内加水的设计思路,方便消费者的使用,尤其是落地式和工业用加湿器上应用上述加水结构,方便的效果会更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加湿器在出厂时为保证其雾化组件能在最佳状态下工作,以向外均匀输出蒸汽,会通过雾化储水座内设置的水位监测装置(检测雾化储水座内的水位)跟进水泵配合,将雾化储水座内的水量控制在合适的高度,既不会淹过雾化组件太高,也不会太低,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练掌握的技术常识。基于此,本技术方案在所述雾化储水座上设计的,所述雾化进水口相对于所述雾化组件的出雾口的设置高度,不小于所述加湿器出厂时设定的所述雾化储水座内的最高储水位,这就有效地避免了在水泵停止工作时,雾化储水座内的余留水会顺着雾化进水口进入其与进水泵之间的管路,而将空气同时也截留和代入到该管路中,杜绝这种情况导致的进水泵无法再次启用(压强不够)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高效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加湿器的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主座的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加湿器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加湿器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未装配上水座);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主座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加湿器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装配了上水座)。
附图标号说明:
主座1,盖板101,座腔102,上腔102a,L型腔102b,底座103,进风口104,上水座11,上水口111,出水口112,凹槽113,雾化储水座12,雾化进水口121,雾化出水口122,过水口123,雾化通道13,雾化组件14,雾化器141,风扇142;
水箱2,进水泵3,压水盖4,安装座5,过滤器6,管路7。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结合图1-图8及相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方案做进一步阐述。
一种加湿器,包括主座1、水箱2和进水泵3,所述主座1盖合设置在所述水箱2的上方;
所述主座1包括上水座11、雾化储水座12、雾化通道13和雾化组件14;
所述上水座11包括可承装水的上水腔,所述上水腔设有便于外界向其内注水的上水口111和与所述水箱2连通的出水口112;
所述雾化储水座12包括储水内腔和与所述储水内腔连通的雾化进水口121;所述进水泵3设置在所述水箱2,其通过管路7与所述雾化进水口121连通;
所述雾化组件14设置在所述雾化储水座12并与所述雾化储水座12的储水内腔连通,其出雾口与所述雾化通道13的雾化入口连通,所述雾化通道13的雾化出口与外界连通;
在所述雾化储水座12上,所述雾化进水口121相对于所述雾化组件14的出雾口的设置高度,不小于所述加湿器出厂时设定的所述雾化储水座12内的最高储水位。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进水泵3不断向雾化储水座12的储水内腔输送雾化组件14工作所需的水,雾化组件14产生的加湿水雾通过雾化通道13的雾化出口输出到外界环境中,以缓解空气干燥不适宜人体居住活动的问题。再而,水箱2中的水通过上水座11往内加入,上水座11相当于一个贯通主座1和水箱2的加水通道或加水漏斗,基于这一结构,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将主座1从水箱2上拿开,直接向水箱2内加水的设计思路,方便消费者的使用,尤其是落地式和工业用加湿器上应用上述加水结构,方便的效果会更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加湿器在出厂时为保证其雾化组件14能在最佳状态下工作,以向外均匀输出蒸汽,会通过雾化储水座12内设置的水位监测装置(检测雾化储水座12内的水位)跟进水泵3配合,将雾化储水座12内的水量控制在合适的高度,既不会淹过雾化组件14太高,也不会太低,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练掌握的技术常识。基于此,本技术方案在所述雾化储水座12上设计的,所述雾化进水口121相对于所述雾化组件14的出雾口的设置高度,不小于所述加湿器出厂时设定的所述雾化储水座12内的最高储水位,这就有效地避免了在进水泵停止工作时,雾化储水座12内的余留水会顺着雾化进水口121进入其与进水泵3之间的管路,而将空气同时也截留和代入到该管路7中,杜绝这种情况导致的进水泵3无法再次启用(压强不够)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高效实用性。
对于雾化进水口121在雾化储水座12上的具体设置方式,有多种实现形式;
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雾化进水口121设置在所述雾化储水座12的底壁面,其具有沿垂直于所述底壁面的方向向上延伸的管体结构,使得其管口相对于所述雾化储水座12的底壁面具有所述设置高度,由于水箱2设置在主座1的下方,故而本实施例中雾化进水口121的设置方式是最方便进水泵3与雾化进水口121之间管路设置的,基本实现直线连接,既简化了结构,也保证了使用时水路的持续畅通。
另一种实施方式,也可以将所述雾化进水口121设于所述雾化储水座12的侧壁,其相对于所述雾化储水座12的底壁面具有所述设置高度。由于水箱2设置在主座1的下方,故而本实施例中进水泵3与雾化进水口121之间的管路,其与雾化进水口121连接的一端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弯折部,而雾化储水座12中水进入雾化进水口121的流向变为与重力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再加上弯折部管壁的方向,也会加大“水回流”的难度,保证进水泵3的正常使用。
对于雾化组件14与雾化储水座12之间的具体设置方式,优选地为将其设置在所述雾化储水座12的底壁面,这样水可利用其重力直接进入雾化组件14内发生雾化反应,提高雾化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储水座12设有雾化出水口122,所述雾化出水口122与所述水箱2相通;
在竖直方向上,即上下方向上,所述雾化出水口122的高度低于所述雾化进水口121的高度。这样,可以更方便的使雾化储水座12中的水流入到雾化出水口122中,进而回流至水箱2中,有效避免水在雾化储水座12中聚集过多。
由于水箱2中水是利用进水泵3所提供的动力向上运动,通过雾化进水口121进入雾化储水座12的储水腔内,进水泵3具有一定的功率,因而水通过雾化进水口121喷出时也会具有一定的冲击力,故而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在所述雾化进水口121的正上方设置压水盖4,缓冲释放水进入雾化储水座12时的冲击力,避免该冲击力对主座1的其他配件产生长期的力的作用,尤其在进水泵3的功率被调大的情况下,保证了设备的正常使用。
具体的,还包括安装座5,其设置在所述雾化进水口121的一侧,所述安装座5的下端与所述雾化储水座12固定连接,所述压水盖4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5的上端连接,其另一端向所述雾化进水口121的正上方延伸,结构简单,安装稳定且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上水座11可拆卸地容纳设置在所述雾化储水座12内,所述雾化储水座12设有与所述水箱2相通的过水口123,结构紧凑,且上水座11可拆卸的设置,也可方便地对其自身以及长期存留有水的雾化储水座12进行清洗,避免细菌滋生。
进一步地,所述上水座11的底壁面设有向外凸出的凹槽113,其出水口112设置在所述凹槽113的底壁面;凹槽113方便水汇集后统一从一个出水口112进入水箱2中;
设有过滤器6可拆卸地盖合在所述凹槽113的上端开口处,可以隔绝杂质进入水箱2,避免其对加湿器中的管路堵塞,也是初步使水箱2中的水保持清净。
进一步地,所述上水座11与所述雾化通道13一体化设置,结构紧凑,安装方便;
所述雾化通道13呈L型结构,使得其雾化入口与其雾化出口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错位设置,避免雾化组件14产生的水蒸汽直愣愣地从雾化通道13排除,本实施例中雾化通道13的内壁曲折了上述水蒸汽排出外界的路径,其实际也是对水蒸气排出量的一种调控,避免加湿器开启一定时间后,对环境造成的湿气过重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主座1包括盖板101、座腔102和扣装在所述座腔102下端的底座103,所述盖板101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座腔102,所述盖板101设有通孔,当所述盖板101闭合在所述座腔102时,所述雾化通道13的雾化出口与所述通孔连通,水蒸气从主座1的上端面排出;
所述座腔102被隔壁分为上腔102a和用于安装电路元器件的L型腔102b;
所述上腔102a为所述雾化储水座12,所述雾化组件14的雾化器141设置在所述上腔102a;所述雾化组件14的风扇142设置在所述L型腔102b内,其风力输出通道与所述雾化通道13相通,所述雾化组件14的出雾口位于所述雾化组件14的风力输出通道的路径上;
所述L型腔102b的侧壁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风口104,所述进风口104与所述风扇142相通,结构紧凑,干湿分离合理,避免漏水的问题,从而保证电路系统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L型腔102b的上端盖合设有控制座15,所述控制座15包括位于上方的操作面板,方便使用者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座、水箱和进水泵,所述主座盖合设置在所述水箱的上方;
所述主座包括上水座、雾化储水座、雾化通道和雾化组件;
所述上水座包括可承装水的上水腔,所述上水腔设有便于外界向其内注水的上水口和与所述水箱连通的出水口;
所述雾化储水座包括储水内腔和与所述储水内腔连通的雾化进水口;所述进水泵设置在所述水箱,其通过管路与所述雾化进水口连通;
所述雾化组件设置在所述雾化储水座并与所述雾化储水座的储水内腔连通,其出雾口与所述雾化通道的雾化入口连通,所述雾化通道的雾化出口与外界连通;
在所述雾化储水座上,所述雾化进水口相对于所述雾化组件的出雾口的设置高度,不小于所述加湿器出厂时设定的所述雾化储水座内的最高储水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水盖,所述压水盖悬空设置在所述雾化进水口的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其设置在所述雾化进水口的一侧,所述安装座的下端与所述雾化储水座固定连接,所述压水盖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的上端连接,其另一端向所述雾化进水口的正上方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进水口设置在所述雾化储水座的底壁面,其具有沿垂直于所述底壁面的方向向上延伸的管体结构;
或,所述雾化进水口设于所述雾化储水座的侧壁,其相对于所述雾化储水座的底壁面具有所述设置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储水座设有雾化出水口,所述雾化出水口与所述水箱相通;
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雾化出水口的高度低于所述雾化进水口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设置在所述雾化储水座的底壁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座可拆卸地容纳设置在所述雾化储水座内,所述雾化储水座设有与所述水箱相通的过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座的底壁面设有向外凸出的凹槽,其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壁面;
设有过滤器可拆卸地盖合在所述凹槽的上端开口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座与所述雾化通道一体化设置;
所述雾化通道呈L型结构,使得其雾化入口与其雾化出口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错位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座包括盖板、座腔和扣装在所述座腔下端的底座,所述盖板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座腔,所述盖板设有通孔,当所述盖板闭合在所述座腔时,所述雾化通道的雾化出口与所述通孔连通;
所述座腔被隔壁分为上腔和用于安装电路元器件的L型腔;
所述上腔为所述雾化储水座,所述雾化组件的雾化器设置在所述上腔;所述雾化组件的风扇设置在所述L型腔内,其风力输出通道与所述雾化通道相通,所述雾化组件的出雾口位于所述雾化组件的风力输出通道的路径上;
所述L型腔的侧壁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风扇相通。
CN202022530968.9U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加湿器 Active CN2135778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30968.9U CN213577871U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加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30968.9U CN213577871U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加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77871U true CN213577871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34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30968.9U Active CN213577871U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加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778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65362B2 (ja) 加湿器
CN201119769Y (zh) 一种带加湿功能的饮水机
CN213577871U (zh) 一种加湿器
CN213514246U (zh) 一种加湿器
CN212339479U (zh) 一种暗装式多功能出氧终端
CN211261149U (zh) 空气净化加湿器
CN220354088U (zh)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落地式送风扇
CN215637751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14038756U (zh) 便于维护的电壁炉
CN219955538U (zh) 一种水帘无雾超声波加湿器
JP7273155B2 (ja) 清浄機
CN217876262U (zh) 一种效果好的车间用空气加湿设备
CN109959078A (zh) 加湿模块及空调设备
CN216143917U (zh) 一种空气加湿消毒一体机
CN219354995U (zh) 一种加湿装置以及呼吸机
CN220354090U (zh)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落地式送风扇
CN21986810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357316U (zh) 一种多功能办公室用加湿器
CN219775908U (zh) 一种可灵活安置的小型加湿器
CN215723832U (zh) 加湿器
CN217330076U (zh) 一种抑菌、灭菌的生物制剂用加湿器
CN210292180U (zh) 一种科研办公用集成中央式空气加湿装置
CN213051152U (zh) 电动喷雾器
CN219251269U (zh) 呼吸机
CN211204212U (zh) 一种带负离子净化装置的取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