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56217U - 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556217U CN213556217U CN202022346568.2U CN202022346568U CN213556217U CN 213556217 U CN213556217 U CN 213556217U CN 202022346568 U CN202022346568 U CN 202022346568U CN 213556217 U CN213556217 U CN 2135562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dor
- ring
- fixed connection
- flavor
- moving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包括臭气排放装置主体,所述臭气排放装置主体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处理机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护机构,首先,当槽罐使用完产生废气后,通过活性氧化铝除味环、椰壳活性炭吸味环与分子筛过滤环这三层的净化和吸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和净化了大量的臭气,且通过连接螺纹可以随时更换密封除味机构,且更换起来也十分的便捷,通过设置的移动机构,该类臭气排放装置主体就能随时进行移动,还可以随时通过设置的固定按压块可以随时进行短时间的停驻,十分的便捷,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气排放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是一种可以减少槽罐臭气排放的强度,按污染物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排放,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氟以及颗粒物等的排放,液态污染物排放标,包括废水(废液)中所含的油类、需氧有机物、有毒金属化合物、放射性物质和病原体等的排放,固态污染物排放标,包括填埋、堆存和进入农田等处的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等,以及物理性污染物排放。
现有的槽罐臭气排放装置在安装使用时,因为该类槽罐臭气排放装置体积较大,且重量也较重,所以该类槽罐臭气排放装置在想要移动时也比较难移动,同时槽罐臭气排放也是非常的麻烦,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具备密封、除味与移动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包括臭气排放装置主体,所述臭气排放装置主体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处理机构,所述臭气排放装置主体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放机构,所述排放机构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除味机构,包括连接螺纹、活性氧化铝除味环、椰壳活性炭吸味环与分子筛过滤环,所述连接螺纹位于密封除味机构的外壁,所述活性氧化铝除味环位于连接螺纹的下端外表面,所述椰壳活性炭吸味环位于活性氧化铝除味环的下端外表面,所述分子筛过滤环位于椰壳活性炭吸味环的下端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密封除味机构的外壁开设有连接螺纹,所述密封除味机构上端外表面的下端外表面通过连接螺纹与排放机构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性氧化铝除味环与椰壳活性炭吸味环之间设置有一号强力胶,所述活性氧化铝除味环的下端外表面通过一号强力胶与椰壳活性炭吸味环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椰壳活性炭吸味环与分子筛过滤环之间设置有二号强力胶,所述椰壳活性炭吸味环的下端外表面通过二号强力胶与分子筛过滤环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连接口、固定按压块与支撑架与万向滑轮。
优选的,所述连接口与固定按压块均位于移动机构的上端外表面,所述支撑架位于连接口的下端外表面,所述万向滑轮位于移动机构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口的上端外表面通过焊接与底座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口的下端外表面通过焊接与支撑架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与万向滑轮之间设置有一号固定螺丝,所述一号固定螺丝数量为两组,所述万向滑轮的前端外表面和后端外表面均通过一号固定螺丝与支撑架的内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按压块与支撑架之间设置有二号固定螺丝,所述二号固定螺丝的数量为两组,所述固定按压块的前端外表面和后端外表面均通过二号固定螺丝与支撑架的内部外表面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当槽罐使用完产生废气后,就可以通过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中的密封除味机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吸附臭气的排放,槽罐臭气排放在排放时会产生较大的刺鼻的异味,若是长时间在此类环境下工作会对人们的身体产生巨大的伤害,所以我们给该类排放装置中的密封除味机构设置了椰壳活性炭吸味环,通过设置的椰壳活性炭吸味环可以吸收大部分的有毒危害的气味,还能净化空气,且分子筛过滤环的结构上有许多孔径均匀的孔道和排列整齐的孔穴,不同孔径的分子筛把不同大小和形状分子分开,通过这些孔径可以吸附和净化部分臭气,同时活性氧化铝除味环是一种多孔性、高分散度的固体材料,有很大的表面积,通过活性氧化铝除味环又可以吸收部分臭气,通过这三层的净化和吸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和净化了大量的臭气,且通过连接螺纹可以随时更换密封除味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密封除味机构的功能正常,且更换起来也十分的便捷。
2、该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通过设置的移动机构,一般的槽罐臭气排放装置,在想要移动时,因为机器较大移动起来就会十分的不方便,而通过设置的移动机构,该类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就能随时进行移动,还可以随时通过设置的固定按压块可以随时进行短时间的停驻,十分的方便,给人们在使用该类机器时带来了较大的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密封除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臭气排放装置主体;2、密封除味机构;201、连接螺纹;202、活性氧化铝除味环;203、椰壳活性炭吸味环;204、分子筛过滤环;3、排放机构;4、移动机构;401、连接口;402、固定按压块;403、支撑架;404、万向滑轮;5、底座;6、收集处理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包括臭气排放装置主体1,臭气排放装置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4,移动机构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5,底座5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处理机构6,臭气排放装置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放机构3,排放机构3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除味机构2,包括连接螺纹201、活性氧化铝除味环202、椰壳活性炭吸味环203与分子筛过滤环204,连接螺纹201位于密封除味机构2的外壁,活性氧化铝除味环202位于连接螺纹201的下端外表面,椰壳活性炭吸味环203位于活性氧化铝除味环202的下端外表面,分子筛过滤环204位于椰壳活性炭吸味环203的下端外表面。
进一步的,密封除味机构2的外壁开设有连接螺纹201,密封除味机构2上端外表面的下端外表面通过连接螺纹201与排放机构3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连接螺纹201可以随时更换密封除味机构2,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密封除味机构2的功能正常。
进一步的,活性氧化铝除味环202与椰壳活性炭吸味环203之间设置有一号强力胶,活性氧化铝除味环202的下端外表面通过一号强力胶与椰壳活性炭吸味环20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椰壳活性炭吸味环203与分子筛过滤环204之间设置有二号强力胶,椰壳活性炭吸味环203的下端外表面通过二号强力胶与分子筛过滤环20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椰壳活性炭吸味环203可以吸收大部分的有毒危害的气味,还能净化空气。
进一步的,移动机构4包括连接口401、固定按压块402与支撑架403与万向滑轮404,通过设置的固定按压块402可以随时进行短时间的停驻,十分的方便。
进一步的,连接口401与固定按压块402均位于移动机构4的上端外表面,支撑架403位于连接口401的下端外表面,万向滑轮404位于移动机构4的内部,通过设置的万向滑轮404可以随时进行移动。
进一步的,连接口401的上端外表面通过焊接与底座5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连接口401的下端外表面通过焊接与支撑架40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架403与万向滑轮404之间设置有一号固定螺丝,一号固定螺丝数量为两组,万向滑轮404的前端外表面和后端外表面均通过一号固定螺丝与支撑架403的内部外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按压块402与支撑架403之间设置有二号固定螺丝,二号固定螺丝的数量为两组,固定按压块402的前端外表面和后端外表面均通过二号固定螺丝与支撑架403的内部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二号固定螺丝可以紧固支撑架403与固定按压块402之间的连接。
工作原理
本申请专利由臭气排放装置主体1、密封除味机构2、连接螺纹201、活性氧化铝除味环202、椰壳活性炭吸味环203、分子筛过滤环204、排放机构3、移动机构4、连接口401、固定按压块402、支撑架403、万向滑轮404、底座5、收集处理机构6等部件组成,首先,当槽罐使用完产生废气后,就可以通过臭气排放装置主体1中的密封除味机构2,通过活性氧化铝除味环202、椰壳活性炭吸味环203与分子筛过滤环204这三层的净化和吸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和净化了大量的臭气,且通过连接螺纹201可以随时更换密封除味机构2,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密封除味机构2的功能正常,且更换起来也十分的便捷,且通过设置的移动机构4,该类臭气排放装置主体1就能随时进行移动,还可以随时通过设置的固定按压块402可以随时进行短时间的停驻,十分的便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一号、二号)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包括臭气排放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气排放装置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4),所述移动机构(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5),所述底座(5)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处理机构(6),所述臭气排放装置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放机构(3),所述排放机构(3)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除味机构(2),包括连接螺纹(201)、活性氧化铝除味环(202)、椰壳活性炭吸味环(203)与分子筛过滤环(204),所述连接螺纹(201)位于密封除味机构(2)的外壁,所述活性氧化铝除味环(202)位于连接螺纹(201)的下端外表面,所述椰壳活性炭吸味环(203)位于活性氧化铝除味环(202)的下端外表面,所述分子筛过滤环(204)位于椰壳活性炭吸味环(203)的下端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除味机构(2)的外壁开设有连接螺纹(201),所述密封除味机构(2)上端外表面的下端外表面通过连接螺纹(201)与排放机构(3)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氧化铝除味环(202)与椰壳活性炭吸味环(203)之间设置有一号强力胶,所述活性氧化铝除味环(202)的下端外表面通过一号强力胶与椰壳活性炭吸味环(20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椰壳活性炭吸味环(203)与分子筛过滤环(204)之间设置有二号强力胶,所述椰壳活性炭吸味环(203)的下端外表面通过二号强力胶与分子筛过滤环(20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4)包括连接口(401)、固定按压块(402)与支撑架(403)与万向滑轮(4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401)与固定按压块(402)均位于移动机构(4)的上端外表面,所述支撑架(403)位于连接口(401)的下端外表面,所述万向滑轮(404)位于移动机构(4)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401)的上端外表面通过焊接与底座(5)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口(401)的下端外表面通过焊接与支撑架(40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403)与万向滑轮(404)之间设置有一号固定螺丝,所述一号固定螺丝数量为两组,所述万向滑轮(404)的前端外表面和后端外表面均通过一号固定螺丝与支撑架(403)的内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按压块(402)与支撑架(403)之间设置有二号固定螺丝,所述二号固定螺丝的数量为两组,所述固定按压块(402)的前端外表面和后端外表面均通过二号固定螺丝与支撑架(403)的内部外表面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46568.2U CN213556217U (zh) | 2020-10-21 | 2020-10-21 | 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46568.2U CN213556217U (zh) | 2020-10-21 | 2020-10-21 | 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556217U true CN213556217U (zh) | 2021-06-29 |
Family
ID=76526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346568.2U Active CN213556217U (zh) | 2020-10-21 | 2020-10-21 | 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556217U (zh) |
-
2020
- 2020-10-21 CN CN202022346568.2U patent/CN21355621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27400B (zh) | 一种去除油烟中油雾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9078489B (zh) | 一种可旋转无间断吸附-降解为一体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 |
CN209917467U (zh) | 一种可更换滤布的活性炭吸附装置 | |
CN200995119Y (zh) | 多功能联合法除尘除臭净化装置 | |
CN213556217U (zh) | 一种减少槽罐臭气排放装置 | |
CN209828462U (zh) | 空气净化器的滤芯及空气净化器 | |
CN101322896A (zh) | 立式高效烟气脱硫、脱硝装置 | |
CN203469676U (zh) | 一种室内新风净化装置 | |
CN106039957A (zh) | 一种烟气净化系统及烟气净化方法 | |
CN205146858U (zh) | 装有吸附装置的万向抽气罩 | |
CN208943701U (zh) | 一种分级净化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处理设备 | |
CN206514390U (zh) | 一种光催化空气净化器 | |
CN207462930U (zh) | 一种活性炭高效吸附器 | |
CN217662338U (zh) | 环保型烟气净化处理装置 | |
CN213160031U (zh) | 一种卧式植物液离子除臭一体机 | |
CN208771115U (zh) | 光氧催化废气净化装置 | |
CN208579367U (zh) | 高空油烟装置 | |
CN113209759A (zh) | 一种化工厂废气收集用具有分离净化功能的废气检测装置 | |
CN215388486U (zh) | 一种袋式静电除尘器 | |
CN204841317U (zh) | 一种气体除尘除臭净化装置 | |
CN201244429Y (zh) | 立式高效烟气脱硫、脱硝装置 | |
CN212492192U (zh) | 用于塑料加工的废气处理装置 | |
CN213101288U (zh) | 一种环保工程用高效除尘设备 | |
CN214183133U (zh) | 一种活性炭再生装置 | |
CN220489192U (zh) | 一种工业固废焚烧用急冷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