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53510U - 一种颈部按摩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颈部按摩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53510U
CN213553510U CN202021161109.0U CN202021161109U CN213553510U CN 213553510 U CN213553510 U CN 213553510U CN 202021161109 U CN202021161109 U CN 202021161109U CN 213553510 U CN213553510 U CN 213553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elastic
fixing member
neck massager
n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6110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李恒
梁吉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6110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53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53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535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中间支架、弹性连接柱、弹簧及按摩头组件,弹性连接柱为由周向壁面围合形成的轴向中空结构,弹性连接柱具有沿其轴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弹性连接柱的第一端连接于中间支架的内侧面,按摩头组件固设于弹性连接柱的第二端,弹簧设于弹性连接柱的中空部,弹簧的一端抵接于中间支架,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弹性连接柱的第二端或按摩头组件。当用户使用本方案的颈部按摩仪时,受用户颈部挤压力作用,弹性连接柱及弹簧可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发生弹性变形,以带动按摩头组件浮动至贴合于用户颈部,提高按摩头组件与用户颈部的贴合度,从而提高用户使用该颈部按摩仪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颈部按摩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部按摩仪。
背景技术
颈部病是这个时代的职业病之一,很多人因为颈部病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为了缓解颈部的不舒适感以及治疗颈部问题,设计师们根据物理学、仿生学、生物电学、中医学以及多年临床实践研制开发出保健器材“颈部按摩仪”。
在相关技术中,起按摩作用的按摩头组件往往通过螺钉、粘接或焊接等方式直接紧固在颈部按摩仪的支架上,按摩头组件无法相对于支架进行位置的调整,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按摩头组件不能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调整至贴合于用户的颈部,按摩头组件与用户颈部的贴合度低,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有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中间支架,所述中间支架沿自身由上至下的投影为具有开口的C字形;
弹性连接柱,所述弹性连接柱为由周向壁面围合形成的具有中空部的轴向中空结构,所述弹性连接柱具有沿其自身轴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中间支架的内侧面;
按摩头组件,所述按摩头组件设于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二端上;以及
弹簧,所述弹簧设于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中空部内,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中间支架,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二端或抵接于所述按摩头组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材质为硅胶材质,所述周向壁面的厚度为D1,0.5mm≤D1≤1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弹簧的外径由所述弹簧的两端至所述弹簧的中部逐渐减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支架包括朝向所述开口的第一支架和背离所述开口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对合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为弹性支架,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一端固设有固定件,所述中间支架固设有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以将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中间支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片设有朝向所述固定件延伸的第一延伸脚,所述固定件对应所述第一延伸脚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延伸脚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并朝向所述固定件弯折至抵接于所述固定件,以将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片为环形连接片,所述第一延伸脚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延伸脚沿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固定件为环形固定件,所述第一通孔为所述固定件的环孔,多个所述第一延伸脚穿设于所述固定件的所述环孔内并分别沿所述固定件的周向抵接于所述固定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一竖直部均为环形,所述第一竖直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外周并自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外周向下延伸设置,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底部固接于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片固定于所述第一水平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直部的所述底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水平部为环形,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一端的内壁面对应所述第二水平部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二水平部抵接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壁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支架的所述内侧面外凸形成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内形成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竖直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面,所述第二水平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外表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按摩头组件包括底壳和电极片,所述底壳固设于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电极片设于所述底壳。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弹簧与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二端之间抵接有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设有朝向所述底壳延伸的第二延伸脚,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二端对应所述第二延伸脚设有第一避空孔,所述底壳对应所述第二延伸脚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延伸脚穿设于所述第一避空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并朝向所述底壳弯折至抵接于所述底壳。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片为环形连接片,所述第二延伸脚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延伸脚沿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二端对应多个所述第二延伸脚设有多个第一避空孔,所述底壳对应多个所述第二延伸脚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通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二端向内延伸形成第二凸台,所述第二连接片抵接于所述弹簧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所述第一避空孔设于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二端的周向壁面,以使所述第二凸台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底壳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壳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抵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壁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部按摩仪,采用内置弹簧的弹性连接柱作为按摩头组件与中间支架的连接载体,弹性连接柱的弹性可以实现按摩头组件在中间支架上的可浮动连接,弹簧的弹性和恢复能力可进一步提高按摩头组件在中间支架上的浮动效果,从而使得按摩头组件在中间支架上具有良好的浮动效果。当用户使用本方案的颈部按摩仪时,受用户颈部挤压力作用,弹性连接柱及弹簧可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发生弹性变形,以带动按摩头组件浮动至贴合于用户颈部,提高按摩头组件与用户颈部的贴合度,从而提高用户使用该颈部按摩仪的舒适性。
另外,由于弹性连接柱及弹簧均具有弹性变形能力,当弹性连接柱或弹簧中的其中一部件的弹性减弱或失效时,另一弹性部件可以继续起到弹性变形的作用,以继续保持按摩头组件在中间支架上的可浮动连接,从而提高按摩头组件在中间支架上可浮动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颈部按摩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颈部按摩仪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颈部按摩仪的弹性连接柱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颈部按摩仪的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颈部按摩仪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颈部按摩仪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颈部按摩仪的部分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颈部按摩仪的固定件与弹性连接柱一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颈部按摩仪的部分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颈部按摩仪的第二连接片与弹簧一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中间支架;11-开口;12-内侧面;13-第一支架;14-第二支架;15- 腔体;16-第一凸台;161-第一安装槽;2-弹性连接柱;21-第一端;211-环形凹槽;22-第二端;221-第一避空孔;222-第二凸台;3-弹簧;4-按摩头组件; 41-底壳;411-第二通孔;412-第二安装槽;42-电极片;5-左侧手柄;6-右侧手柄;7-固定件;71-第一通孔;72-第一水平部;73-第一竖直部;74-第二水平部;8-第一连接片;81-第一延伸脚;9-第二连接片;91-第二延伸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有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该颈部按摩仪可佩戴于人体颈部,对人体颈部进行按摩。该颈部按摩仪包括中间支架1、弹性连接柱2、弹簧3及按摩头组件4,中间支架1沿自身由上至下的投影为具有开口11的C字形,弹性连接柱2为由周向壁面围合形成的具有中空部的轴向中空结构,弹性连接柱2具有沿其自身轴向的第一端21 和第二端22,弹性连接柱2的第一端21连接于中间支架1的内侧面12,按摩头组件4设于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上,弹簧3设于弹性连接柱2的中空部内,弹簧3的一端抵接于中间支架1,弹簧3的另一端抵接于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或抵接于按摩头组件4。
其中,中间支架1朝向开口11的一侧为内侧,则中间支架1的内侧面是指:中间支架1朝向开口11的一侧的表面。
本方案的颈部按摩仪采用内置弹簧3的弹性连接柱2作为按摩头组件4 与中间支架1的连接载体,弹性连接柱2的弹性可以实现按摩头组件4在中间支架1上的可浮动连接,弹簧3的弹性和恢复能力可进一步提高按摩头组件4在中间支架1上的浮动效果,从而使得按摩头组件4在中间支架1上具有良好的浮动效果。当用户使用本方案的颈部按摩仪时,受用户颈部挤压力作用,弹性连接柱2及弹簧3可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发生弹性变形,以带动按摩头组件4浮动至贴合于用户颈部,提高按摩头组件4与用户颈部的贴合度,从而提高用户使用该颈部按摩仪的舒适性。另外,由于弹性连接柱 2及弹簧3均具有弹性变形能力,当弹性连接柱2或弹簧3中的其中一部件的弹性减弱或失效时,另一部件可以继续起到弹性变形的作用,以继续保持按摩头组件4在中间支架1上的可浮动连接,从而提高按摩头组件4在中间支架1上可浮动连接的可靠性。
本方案以弹簧3设于弹性连接柱2的中空部内,弹簧3的一端抵接于中间支架1,弹簧3的另一端抵接于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为例进行说明。
一些实施例中,颈部按摩仪还包括左侧手柄5和右侧手柄6,左侧手柄5 和右侧手柄6分别连接于中间支架1的两端并自中间支架1的两端向前(如图1中纸面方向向下的方向)延伸。
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支架1包括朝向开口11的第一支架13和背离开口 11的第二支架14,第一支架13和第二支架14对合连接,其中,第二支架 14与第一支架13对合连接是指:第二支架14与第一支架13以彼此相对的方向设置,并且第一支架13与第二支架14配合连接以使二者之间形成腔体 15,弹性连接柱2的第一端21连接于第一支架13,弹簧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支架13及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
进一步地,为了有效提高按摩头组件4的浮动性,第一支架13为弹性支架,即第一支架13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发生一定的变形,以进一步提高按摩头组件4在中间支架1上的浮动性。当用户使用本方案的颈部按摩仪时,用户颈部对按摩头组件4的部分挤压作用力经由弹性连接柱2和弹簧3传递至第一支架13,第一支架13可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发生弹性变形,以带动按摩头组件4浮动至贴合于用户颈部,提高按摩头组件4与用户颈部的贴合度,从而提高用户使用该颈部按摩仪的舒适性。
示例性地,第一支架13的材质为硅胶材质,因为硅胶材质具有弹性较好、有韧性且机械强度高的特点,所以第一支架13具有较好的弹性、韧性及机械强度,从而使得按摩头组件4在第一支架13上具有较好的浮动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架13还可以为其他材质,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
示例性地,第二支架14的材质为塑胶材质,即第二支架14具有弹性,可以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由于第一支架13和第二支架14均可以发生弹性形变,用户在佩戴该颈部按摩仪时,可以施加外力使得第一支架13和第二支架14发生弯曲变形,以方便佩戴。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架14还可以其他材质,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连接柱2及弹簧3的数量可与按摩头组件4的数量相对应。例如,当按摩头组件4为一个时,弹性连接柱2及弹簧3也为一个,当按摩头组件4为多个时,弹性连接柱2及弹簧3也为多个,每个弹性连接柱2均连接于与之对应按摩头组件4及中间支架1,每个弹簧3的两端均抵接于与之对应的中间支架1与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之间。
示例性地,按摩头组件4、弹性连接柱2及弹簧3均为两个,两个弹性连接柱2在中间支架1内侧面12沿C字形间隔设置,两个按摩头组件4分别连接于两个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两个弹簧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两个中间支架1与两个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按摩头组件4、弹性连接柱2及弹簧3还可以为一个、三个或四个以上,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定。
考虑到由于用户在使用该颈部按摩仪时,用户颈部会挤压该按摩头组件 4,按摩头组件4将挤压作用力传递至弹性连接柱2,以带动按摩头组件4浮动至贴合于用户颈部。即,每次用户使用该颈部按摩仪时,弹性连接柱2均会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发生弹性变形。并且,不同的用户使用该颈部按摩仪时,弹性连接柱2发生形变的情况也会不同。因此,本方案采用硅胶材质的弹性连接柱2,硅胶材质弹性较好、具有韧性且机械强度高的特点,可以确保该弹性连接柱2反复发生弹性形变时还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从而颈部按摩仪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若弹性连接柱2的周向壁面的厚度太薄,硅胶材质在成型时的流动性较差会无法流动至壁厚较薄的地方,导致弹性连接柱2的周向壁面的壁厚较薄的地方出现缺料;若弹性连接柱2的周向壁面的厚度太厚,又会影响弹性连接柱2的弹性形变能力。
如图3所示,基于上述考虑,周向壁面的厚度可为D1,0.5mm≤D1≤ 1mm,以使弹性连接柱2在满足弹性要求的同时避免弹性连接柱2的周向壁面在成型时出现缺料的情况。其中,D1可以为0.5mm、0.6mm、0.7mm、0.8mm、 0.9mm或1.0mm等,在实际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值,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定。
可以知道的是,弹性连接柱2还可以为其他弹性材质,当弹性连接柱2 为其他弹性材质时,周向壁面的最小厚度D1还可以为其他数值,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弹簧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中间支架1及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具体为:弹簧3的其中一端抵接于中间支架1的内侧面12,弹簧3的另一端抵接于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的内壁面。因为弹簧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中间支架1及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用户在使用该颈部按摩仪时,弹簧3的中部发生弹性形变,以带动按摩头组件4浮动至贴合于用户颈部。
作为示例,弹簧3可为两端粗中间细的结构,换言之,弹簧3的外径由弹簧3的两端至弹簧3的中部逐渐减小。可选地,弹簧3的两端的外径可相等或不等。
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提高弹簧3的中部的柔软性以及弹性,以进一步提高弹簧3的弹性形变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按摩头组件4在中间支架 1上的浮动效果。另外,由于弹簧3的中间比两端细,使得弹簧3具有良好的对中能力,从而方便弹簧3的复位。
如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弹性连接柱2的第一端21在中间支架1上的固定,弹性连接柱2的第一端21固设有固定件7,中间支架1 固设有第一连接片8,第一连接片8固定于固定件7,以将弹性连接柱2的第一端21固定于中间支架1。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片8设有朝向固定件7延伸的第一延伸脚81,固定件7对应第一延伸脚81设有第一通孔71,第一延伸脚81穿设于第一通孔71 内并朝向固定件7弯折至抵接于固定件7,以将固定件7固定于第一连接片8。采用这样的方式,第一延伸脚81穿设于固定件7的第一通孔71后朝向固定件7折弯,即可实现固定件7与第一连接片8的连接固定,从而实现弹性连接柱2的第一端21与中间支架1的固定,不仅安装牢固,而且安装效率高。
更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片8为环形连接片,第一延伸脚81为多个,多个第一延伸脚81沿第一连接片8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固定件7为环形固定件7,第一通孔71为环形固定件7的环孔,多个第一延伸脚81穿设于固定件7的环孔内并分别沿固定件7的周向抵接于固定件7。采用多个第一延伸脚的设计方式,可以提高第一连接片8与固定件7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弹性连接柱2的第一端21与中间支架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示例性地,本方案中示出了第一延伸脚81为四个的设计方式。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延伸脚81还可以为两个、三个或五个等,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
结合图5至图7所示,可选地,固定件7包括第一水平部72和第一竖直部73,第一水平部72和第一竖直部73均为环形,第一竖直部73的连接于第一水平部72的外周并自第一水平部72的外周向下延伸设置,第一竖直部73的底部固接于弹性连接柱2的第一端21,第一延伸脚81穿设于第一水平部72的环孔并朝向第一水平部72弯折至抵接于第一水平部72。
进一步地,为了增大固定件7与弹性连接柱2的第一端21的连接稳定性,第一竖直部73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水平部74,第二水平部74为环形,弹性连接柱2的第一端21的内壁面对应第二水平部74设有环形凹槽211,第二水平部74抵接于环形凹槽211的内壁面。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通过第二水平部74抵接于环形凹槽211的内壁面,以增大固定件7与弹性连接柱2 的接触面积,从而固定件7与弹性连接柱2的第一端21的连接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为了增大固定件7与第一连接片8的连接稳定性,中间支架1的内侧面12外凸形成第一凸台16,第一凸台16内形成有与中间支架1 的腔体15连通的第一安装槽161,第一连接片8设于第一安装槽161内,第一水平部72抵接于第一连接片8,第一竖直部73抵接于第一安装槽161的内壁面,第二水平部74抵接于第一凸台16的外表面。
如图8所示,可选地,固定件7为塑胶固定件,塑胶固定件与弹性连接柱2一体成型。采用固定件7和弹性连接柱2一体成型的方式,可节省固定件7与弹性连接柱2的安装时间,从而提高弹性连接柱2安装于中间支架1 的安装效率,从而提高颈部按摩仪的安装效率。
结合图9和图10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按摩头组件4包括底壳41和电极片42,底壳41固设于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电极片42设于底壳41。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按摩头组件4在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上的固定,弹簧3与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之间抵接有第二连接片9,第二连接片9设有朝向底壳41延伸的第二延伸脚91,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对应第二延伸脚91设有第一避空孔221,底壳41对应第二延伸脚91设有第二通孔411,第二延伸脚91穿设于第一避空孔221及第二通孔411并朝向底壳41 弯折至抵接于底壳。采用这样的方式,第二延伸脚91穿设于底壳41的第二通孔411后朝向底壳41折弯,即可将实现第二连接片9与底壳41的连接固定,从而实现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与按摩头组件4的固定,安装效率高。
更进一步地,第二连接片9为环形连接片,第二延伸脚91为多个,多个第二延伸脚91沿第二连接片9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对应多个第二延伸脚91设有多个第一避空孔221,底壳41对应多个第二延伸脚91设有多个第二通孔411。采用多个第二延伸脚91的设计方式,可以提高第二连接片9与底壳4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弹性连接柱2 的第二端22与底壳4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方案优选采用第二延伸脚91、第一避空孔221及第二通孔411均为四个的设计方式。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延伸脚91、第一避空孔221及第二通孔 411还可以为两个、三个或五个等,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
可选地,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向内延伸形成第二凸台222,第二连接片9抵接于弹簧3与第二凸台222之间,第一避空孔221设于弹性连接柱 2的第二端22的周向壁面,以使第二凸台222抵接于第二连接片9与底壳41 之间。采用这样的方式,在第二连接片9以及底壳41的连接作用下,位于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的第二凸台222抵接于第二连接片9与底壳41之间,即底壳41抵接于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从而使得底壳41与弹性连接柱 2的第二端22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11所示,可选地,第二连接片9与弹簧3一体成型,采用第二连接片9和弹簧3一体成型的方式,可节省第二连接片9安装于弹簧与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之间的安装时间,以提高底壳41与弹性连接柱2之间的安装效率,从而提高颈部按摩仪的安装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与底壳41之间的定位安装,底壳41设有与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相匹配的第二安装槽412,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伸入第二安装槽412内且抵接于第二安装槽412 的内壁面。采用这样的方式,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直接将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伸入第一安装槽161即可实现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与底壳41 之间的定位,从而方便底壳41与弹性连接柱2的安装。并且,由于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抵接于第二安装槽412的内壁面,增大了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与第二安装槽412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底壳41与弹性连接柱2 的第二端2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由于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伸入第二安装槽412内以实现弹性连接柱2的第二端22与底壳41之间的定位连接,则第二通孔411设于第二安装槽412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颈部按摩仪,通过采用内置弹簧的弹性连接柱作为按摩头组件与中间支架的连接载体,弹性连接柱的弹性可以实现按摩头组件在中间支架上的可浮动连接,弹簧的弹性和恢复能力可进一步提高按摩头组件在中间支架上的浮动效果,从而使得按摩头组件在中间支架上具有良好的浮动效果。当用户使用本方案的颈部按摩仪时,受用户颈部挤压力作用,弹性连接柱及弹簧可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发生弹性变形,以带动按摩头组件浮动至贴合于用户颈部,提高按摩头组件与用户颈部的贴合度,从而提高用户使用该颈部按摩仪的舒适性。
以及,由于弹性连接柱及弹簧均具有弹性变形能力,当弹性连接柱或弹簧中的其中一部件的弹性减弱或失效时,另一部件可以继续起到弹性变形的作用,以继续保持按摩头组件在中间支架上的可浮动连接,从而提高按摩头组件在中间支架上可浮动连接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弹性连接柱连接于中间支架的具有弹性的第一支架,在弹性连接柱的带动下,第一支架也可发生形变,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按摩头组件的随形(贴合用户颈部的形状)能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颈部按摩仪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颈部按摩仪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间支架,所述中间支架沿自身由上至下的投影为具有开口的C字形;
弹性连接柱,所述弹性连接柱为由周向壁面围合形成的具有中空部的轴向中空结构,所述弹性连接柱具有沿其自身轴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中间支架的内侧面;
按摩头组件,所述按摩头组件设于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二端上;以及
弹簧,所述弹簧设于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中空部内,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中间支架,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二端或抵接于所述按摩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材质为硅胶材质,所述周向壁面的厚度为D1,0.5mm≤D1≤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外径由所述弹簧的两端至所述弹簧的中部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架包括朝向所述开口的第一支架和背离所述开口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对合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为弹性支架,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一端固设有固定件,所述中间支架固设有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以将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中间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设有朝向所述固定件延伸的第一延伸脚,所述固定件对应所述第一延伸脚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延伸脚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并朝向所述固定件弯折至抵接于所述固定件,以将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为环形连接片,所述第一延伸脚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延伸脚沿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固定件为环形固定件,所述第一通孔为所述固定件的环孔,多个所述第一延伸脚穿设于所述固定件的所述环孔内并分别沿所述固定件的周向抵接于所述固定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一竖直部均为环形,所述第一竖直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外周并自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外周向下延伸设置,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底部固接于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片固定于所述第一水平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所述底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水平部为环形,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一端的内壁面对应所述第二水平部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二水平部抵接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壁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架的所述内侧面外凸形成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内形成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竖直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面,所述第二水平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外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组件包括底壳和电极片,所述底壳固设于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电极片设于所述底壳。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与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二端之间抵接有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设有朝向所述底壳延伸的第二延伸脚,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二端对应所述第二延伸脚设有第一避空孔,所述底壳对应所述第二延伸脚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延伸脚穿设于所述第一避空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并朝向所述底壳弯折至抵接于所述底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片为环形连接片,所述第二延伸脚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延伸脚沿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二端对应多个所述第二延伸脚设有多个第一避空孔,所述底壳对应多个所述第二延伸脚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通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二端向内延伸形成第二凸台,所述第二连接片抵接于所述弹簧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所述第一避空孔设于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二端的周向壁面,以使所述第二凸台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底壳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弹性连接柱的所述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抵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壁面。
CN202021161109.0U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颈部按摩仪 Active CN213553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61109.0U CN213553510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颈部按摩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61109.0U CN213553510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颈部按摩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53510U true CN213553510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22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61109.0U Active CN213553510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颈部按摩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535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074704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3553510U (zh) 一种颈部按摩仪
CN213406871U (zh) 一种颈部按摩仪
KR20220015365A (ko) 경추 지압용 베개
CN201869865U (zh) 按摩鞋
CN214512277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1835834U (zh) 按摩仪
CN213407484U (zh) 颈部按摩仪、用于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及其导电凝胶组件
CN212941013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4105577U (zh) 按摩头组件及按摩仪
CN214105576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4318532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4074702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9630081U (zh) 按摩器
CN214630300U (zh) 一种磁簧共振按摩鞋
CN215423101U (zh) 一种磁性按摩鞋垫
CN112089583A (zh) 主体和具有其的眼部按摩仪
CN112022645B (zh) 颈部按摩仪
CN214050186U (zh) 按摩头组件和颈部按摩仪
CN219501453U (zh) 一种压力自适应的椅背及具有其的按摩椅
CN211327776U (zh) 颈部按摩器及其手柄体
CN213407479U (zh) 颈部按摩仪、用于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组件及其凝胶套
CN211723636U (zh) 按摩仪的按摩头装配组件
CN217339290U (zh) 一种足浴器按摩头组件及足浴器
CN213407476U (zh) 颈部按摩仪、用于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组件及其凝胶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