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49146U - 一种增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49146U
CN213549146U CN202022504811.9U CN202022504811U CN213549146U CN 213549146 U CN213549146 U CN 213549146U CN 202022504811 U CN202022504811 U CN 202022504811U CN 213549146 U CN213549146 U CN 2135491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jector
oxygen
inlet pip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048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衍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Alux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Alux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Alux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Alux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048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491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49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491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氧器,其解决了现有增氧器对通入氧气压力要求过高,当氧气压力过低时无法加入的技术问题,其设有增氧器壳体、氧气射流器、射流器进水管、射流器出水管;增氧器壳体内设有水氧混合腔,水氧混合腔分别连通设有给水入口管、给水出口管;养殖水从给水入口管通过水氧混合腔引至给水出口管,在此过程中,养殖水在水氧混合腔的横截面流动面积不断增大;射流器进水管的一端与氧气射流器的进水端相连通,射流器进水管的另一端与给水入口管相连通;射流器出水管的一端与氧气射流器的出水端相连通,射流器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水氧混合腔相连通,可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增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氧器。
背景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增氧器这一类装置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增氧器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保证鱼类不会缺氧,并且能够抑制水中厌氧菌的生长,防止池水发生变质。目前,传统的增氧方式一种是采用氧气锥,方法是从氧气锥顶部注入高压氧气,当氧气压力过低时就无法从氧气锥顶部加入,氧气溶解度也会减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增氧器,降低增氧器对于氧气通入压力的要求。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氧器,其设有增氧器壳体、氧气射流器、射流器进水管、射流器出水管;增氧器壳体内设有水氧混合腔,水氧混合腔分别连通设有给水入口管、给水出口管;养殖水从给水入口管通过水氧混合腔引至给水出口管,在此过程中,养殖水在水氧混合腔的横截面流动面积不断增大;射流器进水管的一端与氧气射流器的进水端相连通,射流器进水管的另一端与给水入口管相连通;射流器出水管的一端与氧气射流器的出水端相连通,射流器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水氧混合腔相连通。
优选的,射流器进水管的另一端穿入给水入口管且其入水口朝向给水入口管的进水方向。
优选的,在给水入口管内,射流器进水管的另一端为口径逐渐增大的喇叭口形,且其入水口朝向给水入口管的进水方向。
优选的,射流器出水管的另一端穿入增氧器壳体且其出水口的朝向与水氧混合腔的水流方向大致相同。
优选的,在水氧混合腔内,射流器出水管的另一端为口径逐渐增大的喇叭口形,且其出水口的朝向与水氧混合腔的水流方向大致相同。
优选的,水氧混合腔由一级腔体、二级腔体和三级腔体首尾依次连通而成,且三者管径依次增大;一级腔体与给水入口管相连通,三级腔体与给水出口管相连通。
优选的,射流器出水管的另一端设置在一级腔体内,且其出水口朝向二级腔体。
优选的,增氧器壳体为筒状结构,水氧混合腔由一级腔体、二级腔体和三级腔体由上到下首尾依次连通而成,三级腔体的底部连通设有排污管。
优选的,给水入口管的管径大小大于射流器进水管的管径大小。
优选的,增氧器壳体连接设有用于监测水氧混合腔内养殖水压力的压力表。
优选的,增氧器壳体材料为PE或者PVC或者PPR。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氧器,其设有增氧器壳体、氧气射流器,增氧器壳体内设有水氧混合腔,水氧混合腔分别连通设有给水入口管、给水出口管。养殖水从给水入口管通过水氧混合腔引至给水出口管,在此过程中,养殖水在水氧混合腔的横截面流动面积不断增大。氧气射流器的进水端通过射流器进水管与给水入口管相连通,氧气射流器的出水端通过射流器出水管与水氧混合腔相连通。采用首先向部分养殖水加入氧气,初步混合后再与剩余养殖水再次混合,其中氧气先与部分养殖水混合,降低了注入氧气的压力要求,这种阶段性平稳过渡及与氧气射流器相结合的完美设计,避免了现有技术直接向养殖水中注入高压氧气的要求,当氧气压力过低时就无法加入,致使氧气溶解度减小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局部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增氧器壳体,2.氧气射流器,3.射流器进水管,4.射流器出水管,5.水氧混合腔,6.给水入口管,7.给水出口管,8.排污管,9.压力表,10.氧气入口管,51.一级腔体,52.二级腔体,53.三级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方法;所使用的原料和装置,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市售产品。
由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氧器,其设有增氧器壳体1、氧气射流器2、射流器进水管3、射流器出水管4。增氧器壳体1内设有水氧混合腔5,水氧混合腔5分别连通设有给水入口管6、给水出口管7。养殖水从给水入口管6通过水氧混合腔5引至给水出口管7,在此过程中,养殖水在水氧混合腔5的横截面流动面积不断增大。射流器进水管3的一端与氧气射流器2的进水端相连通,射流器进水管3的另一端与给水入口管6相连通;射流器出水管4的一端与氧气射流器2的出水端相连通,射流器出水管4的另一端与水氧混合腔5相连通。
进入给水入口管6内的养殖水,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养殖水通过进入给水入口管6进入水氧混合腔5内;另外一部分养殖水通过给水入口管6进入射流器进水管3,然后进入氧气射流器2完成加入氧气的初步混合后,再通过射流器出水管4进入水氧混合腔5内,与从进入给水入口管6直接进入水氧混合腔5内的养殖水进行再次混合,并传送至给水出口管7,在混合传送过程中,养殖水在水氧混合腔5的横截面流动面积不断增大,致使水流逐渐变缓,且养殖水量逐渐增大,促进了氧气在养殖水中的不断扩散溶解,最后满足高氧气浓度要求的养殖水从给水出口管7流出进入养殖池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采用首先向部分养殖水加入氧气,初步混合后再与剩余养殖水再次混合,其中氧气先与部分养殖水混合,降低了注入氧气的压力要求,这种阶段性平稳过渡及与氧气射流器相结合的完美设计,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直接向养殖水中注入高压氧气,当氧气压力过低时就无法加入,致使氧气溶解度减小的弊端。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射流器进水管3的另一端穿入给水入口管6,且射流器进水管3的入水口朝向给水入口管6的进水方向,使更多的养殖水流入到给水入口管6内,有利于更多的氧气被注入氧气射流器2内的养殖水中。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在给水入口管6内,射流器进水管3的另一端为口径逐渐增大的喇叭口形,且射流器进水管3的入水口朝向给水入口管6的进水方向,增大养殖水进入射流器水入口管内的体积流量,进一步增大流速。通常采用增加弯头,实现给水入口管6的入水口的转向。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射流器出水管4的另一端穿入增氧器壳体1,在增氧器壳体1内,射流器出水管4的出水口的朝向与水氧混合腔5内水流方向大致相同,更有利于氧气射流器2内含有氧气的养殖水顺利地进入水氧混合腔5内,降低水氧混合腔5内原有养殖水的流动对其影响。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在水氧混合腔5内,射流器出水管4的另一端为口径逐渐增大的喇叭口形,且射流器出水管4的出水口的朝向与水氧混合腔5内水流方向一致,增大从射流器出水管4流出的含有氧气的养殖水与水氧混合腔5内的养殖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促进其充分混合,提升氧气在水氧混合腔5内的养殖水的扩散溶解速度。通常采用增加弯头,实现射流器出水管4的出水口的转向。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水氧混合腔5采用腔体分级结构,具体为:水氧混合腔5由一级腔体51、二级腔体52和三级腔体53首尾依次连通而成,一级腔体51、二级腔体52和三级腔体53的管径依次增大。一级腔体51与给水入口管6相连通,三级腔体53与给水出口管7相连通。给水入口管6内的养殖水进入水氧混合腔5,依次通过一级腔体51、二级腔体52和三级腔体53,最终从给水出口管7流出。管径的大小影响水流在水氧混合腔5内的流速,从一级腔体51至三级腔体53,管径经过两次变大,养殖水在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在腔体内横截面流动面积两次变大,致使水流变缓,促进了氧气在养殖水中的不断扩散溶解,满足水产养殖要求的高含氧量的养殖水从给水出口管7流出进入养殖池内。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射流器出水管4的另一端设置在一级腔体51内,且射流器出水管4的出水口朝向二级腔体52,从射流器出水管4流出的含有氧气的养殖水与一级腔体51内的养殖水混合,射流器出水管4的出水口朝向二级腔体52,即与一级腔体51内养殖水流向相同,更有利于射流器出水管4内含有氧气的养殖水流到一级腔体51内。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增氧器壳体1为筒状结构,水氧混合腔5由一级腔体51、二级腔体52和三级腔体53由上到下首尾依次连通而成,三级腔体53的底部连通设有排污管8。在重力的作用下,水氧混合腔5内不溶于养殖水的固体杂质沉淀在三级腔体53的底部,定期打开排污管8,排出水氧混合腔5底部的固体杂质。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给水入口管6的管径大小大于射流器进水管3的管径大小。当养殖水从给水入口管6进入射流器进水管3后,由于管径变小导致流速变快,从而使养殖水进入氧气射流器2时形成射流,使氧气射流器2与氧气入口管10连通处形成真空,形成的真空促使氧气罐或制氧机中的氧气吸入到氧气射流器2内。从而避免了现有装置需要额外增加射流泵,本实用新型在不增设射流泵的情况下,通过氧气射流器2就可以顺利完成增氧,无需耗电,降低能效、减少成本。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增氧器壳体1连接设有用于监测水氧混合腔5内养殖水压力的压力表9。通常在水氧混合腔5内靠近给水入口管6的位置安装压力表9,用来监测该位置的养殖水压力情况。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增氧器壳体1材料为PE或者PVC或者PPR。该材料机械强度大、力学性能优良,具有抗拉、抗弯、抗压和抗冲击的特点,适合于用做结构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氧气射流器2属于市售装置,氧气射流器2的进气孔与氧气入口管10的一端相连通,氧气入口管10的另一端与外界氧气罐或制氧机相连通,氧气罐或制氧机通过氧气入口管10向氧气射流器2提供氧气。
本实用新型水氧混合腔5不仅可以为上述分级腔体结构,也可以为锥形腔体结构,以实现养殖水在水氧混合腔5的横截面流动面积的不断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由图3所示,工厂化水产养殖经处理后的养殖水进入给水入口管6内,其中一部分养殖水通过给水入口管6直接进入水氧混合腔5的一级腔体51内,另一部分养殖水通过射流器进水管3进入氧气射流器2内,氧气罐或制氧机中的氧气被吸入到氧气射流器2内,与氧气射流器2内的养殖水混合后,经射流器出水管4进入水氧混合腔5的一级腔体51内,然后再与先前直接进入一级腔体51的养殖水混合,再进入二级腔体52,由于管径变大导致养殖水流速变缓,从而增加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然后养殖水进入三级腔体53,养殖水流速再次变缓,水中的溶氧量进一步升高,最后,满足水产养殖要求的高含氧量的养殖水从给水出口管7流出进入到养殖池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顶”、“底”、“前”、“后”、“内”、“外”、“背”、“中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备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Claims (10)

1.一种增氧器,其设有增氧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其还设有氧气射流器(2)、射流器进水管(3)、射流器出水管(4);所述增氧器壳体(1)内设有水氧混合腔(5),所述水氧混合腔(5)分别连通设有给水入口管(6)、给水出口管(7);养殖水从所述给水入口管(6)通过所述水氧混合腔(5)引至所述给水出口管(7),在此过程中,所述养殖水在所述水氧混合腔(5)的横截面流动面积不断增大;所述射流器进水管(3)的一端与所述氧气射流器(2)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射流器进水管(3)的另一端与所述给水入口管(6)相连通;所述射流器出水管(4)的一端与所述氧气射流器(2)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射流器出水管(4)的另一端与所述水氧混合腔(5)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器进水管(3)的另一端穿入所述给水入口管(6)且其入水口朝向所述给水入口管(6)的进水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给水入口管(6)内,所述射流器进水管(3)的另一端为口径逐渐增大的喇叭口形,且其入水口朝向所述给水入口管(6)的进水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增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器出水管(4)的另一端穿入所述增氧器壳体(1)且其出水口的朝向与所述水氧混合腔(5)的水流方向大致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增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氧混合腔(5)内,所述射流器出水管(4)的另一端为口径逐渐增大的喇叭口形,且其出水口的朝向与所述水氧混合腔(5)的水流方向大致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增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氧混合腔(5)由一级腔体(51)、二级腔体(52)和三级腔体(53)首尾依次连通而成,且三者管径依次增大;所述一级腔体(51)与所述给水入口管(6)相连通,所述三级腔体(53)与所述给水出口管(7)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增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器出水管(4)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一级腔体(51)内,且其出水口朝向所述二级腔体(5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增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器壳体(1)为筒状结构,所述水氧混合腔(5)由一级腔体(51)、二级腔体(52)和三级腔体(53)由上到下首尾依次连通而成,所述三级腔体(53)的底部连通设有排污管(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入口管(6)的管径大小大于所述射流器进水管(3)的管径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器壳体(1)连接设有用于监测所述水氧混合腔(5)内养殖水压力的压力表(9)。
CN202022504811.9U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增氧器 Active CN2135491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04811.9U CN213549146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增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04811.9U CN213549146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增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49146U true CN213549146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32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04811.9U Active CN213549146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增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491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29714U (zh) 养鱼虾池微气泡增氧机
CN109046050A (zh) 一种气液混合器
CN203890124U (zh) 高溶氧无堵塞消泡射流曝气器
CN213549146U (zh) 一种增氧器
CN211746311U (zh) 一种基于静态混合的渔塘增氧系统
CN206457326U (zh) 一种水气混合增氧装置
CN209076440U (zh) 一种气液混合器
CN214339488U (zh) 水产养殖用氧水混合装置
CN208667234U (zh) 用于污水处理的充氧装置
CN216038881U (zh) 一种负压式高效溶气装置
CN211770558U (zh) Mbr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09178095U (zh) 高效射流曝气器
CN210929197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射流增氧器
CN211847378U (zh) 一种管道压强式增氧装置
CN212279489U (zh) 一种适用于工厂化海、淡水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的高效纯氧混合器
CN211983340U (zh) 一种混氧推水装置
CN209882834U (zh) 一种能同时充氧和产生水流的一体化装置
CN218249541U (zh) 一种涡流旋切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及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纯氧溶氧装置
CN210120856U (zh) 一种基于电解水的池塘循环水水质净化推流增氧装置
CN208218641U (zh) 一种旋流式剩余污泥臭氧减量化装置
CN215209397U (zh) 一种提高沼气中甲烷含量的装置
CN218403886U (zh)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CN220308152U (zh) 一种潜水式鱼池推水曝气机
CN218968998U (zh) 一种厌氧池上清液回流装置
CN217651078U (zh) 一种零浓缩液的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