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37624U - 一种基于污水用生化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污水用生化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37624U
CN213537624U CN202021518958.7U CN202021518958U CN213537624U CN 213537624 U CN213537624 U CN 213537624U CN 202021518958 U CN202021518958 U CN 202021518958U CN 213537624 U CN213537624 U CN 213537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shell
attachment
hole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189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雪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ilong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Xilong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Xilong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Xilong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189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37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37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37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污水用生化处理设备,包括外壳,外壳为中空矩形结构,所述外壳的侧壁底部开设有卡槽,卡槽为圆形通孔,所述卡槽内固定安装有出水管,出水管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出水管的轮廓尺寸小于卡槽的轮廓尺寸,所述出水管上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外壳内可拆卸的安装有三个过滤板和附着板,污水通过微型过滤孔依次通过多个附着板,每个附着板和附着孔上都附着着多种微生物,污水在通过附着孔和经过附着板时其中的微生物分解消化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分解完成后的污水通过最后一个附着板上的附着孔进入外壳的底部,并通过出水管,进而通过软管被排放到相应的地方,减少了大量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污水用生化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生化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污水用生化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生化处理属于二级处理,以去除不可沉悬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为主要目的,其工艺构成多种多样,可分成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稳定塘法、土地处理法等多种处理方法。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采用活性污泥法,小城市一般采用的是CRI法(人工快渗系统),生物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体的合成,将有机污染物转变成无害的气体产物、液体产物(水)以及富含有机物的固体产物(微生物群体或称生物污泥);多余的生物污泥在沉淀池中经沉淀池固液分离,从净化后的污水中除去。
但现有的设备大多安装有电机等结构,电机在使用时经常会出现各种故障,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低,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燃料,又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价格昂贵,资源利用率差,在使用时又很难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处理干净,并且其中的杂质颗粒也不能过滤干净,难以达到污水排放的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污水用生化处理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污水用生化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污水用生化处理设备,包括外壳,外壳为中空矩形结构,所述外壳的侧壁底部开设有卡槽,卡槽为圆形通孔,所述卡槽内固定安装有出水管,出水管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出水管的轮廓尺寸小于卡槽的轮廓尺寸,所述出水管上固定连接有软管,软管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所述外壳内可拆卸的安装有三个过滤板和附着板,过滤板为矩形结构,附着板为矩形结构,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设备盖,设备盖为矩形结构,设备盖的顶部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为圆形通孔。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顶面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螺杆,螺杆为圆柱形结构,螺杆的外圆壁面开设有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每个附着板的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从支柱孔,从支柱孔为圆形通孔,每个附着板的顶面开设有若干附着孔,附着孔为圆形通孔,每个从支柱孔上设置有一个主支柱,主支柱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每个主支柱与一个从支柱孔固定套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每个过滤板的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主支柱孔,主支柱孔为圆形通孔,每个过滤板的顶面开设有若干微型过滤孔,微型过滤孔为圆形通孔,每个主支柱孔上设置有一个从支柱,从支柱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每个从支柱与一个主支柱孔固定套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设备盖的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插孔,插孔为圆形通孔,螺杆套设于安装插孔上,并通过螺母紧固于设备盖上,螺母为中空圆柱形结构,螺母的内圆壁面开设有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稳定块,稳定块为矩形结构,稳定块的轮廓尺寸大于外壳的轮廓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污水通过微型过滤孔依次通过多个附着板,每个附着板和附着孔上都附着着多种微生物,污水在通过附着孔和经过附着板时其中的微生物分解消化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分解完成后的污水通过最后一个附着板上的附着孔进入外壳的底部,并通过出水管,进而通过软管被排放到相应的地方,从而使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被消耗,减少了大量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到达过滤板,过滤板上设置有不同直径大小的微型过滤孔,依次通过过滤板上不同直径大小的微型过滤孔,并过滤出不同直径大小的颗粒杂质,使污水中的颗粒杂质被过滤,避免了颗粒杂质被直接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附着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出水管;3、卡槽;4、软管;5、设备盖;6、进水管;7、插孔;8、固定孔;9、螺母;10、从支柱;11、螺杆; 12、主支柱;13、附着孔;14、微型过滤孔;15、主支柱孔;16、过滤板;17、从支柱孔;18、附着板;19、稳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基于污水用生化处理设备,包括外壳1,外壳1为中空矩形结构,外壳1的顶部为敞口,所述外壳1的侧壁底部开设有卡槽3,卡槽3为圆形通孔,所述卡槽3 内固定安装有出水管2,出水管2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出水管2的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口,出水管2的轮廓尺寸小于卡槽3的轮廓尺寸,所述出水管2上固定连接有软管4,软管4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所述外壳1内可拆卸的安装有三个过滤板16和附着板18,过滤板16 为矩形结构,附着板18为矩形结构,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设备盖5,设备盖5为矩形结构,设备盖5的顶部开设有固定孔8,固定孔8为圆形通孔。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外壳1的顶面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螺杆11,螺杆11为圆柱形结构,螺杆11的外圆壁面开设有外螺纹,方便使螺母9与螺杆11旋转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外壳1与设备盖5可拆卸的连结在一起,便于清理外壳1中过滤沉淀的杂质。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每个附着板18的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从支柱孔17,从支柱孔17为圆形通孔,每个附着板18的顶面开设有若干附着孔13,附着孔13为圆形通孔,每个从支柱孔17上设置有一个主支柱12,主支柱12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每个主支柱12 与一个从支柱孔17固定套接在一起,从而通过从支柱孔17与主支柱 12将三个附着板18连接在一起,从而使污水更好的与附着板18接触。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每个过滤板16的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主支柱孔15,主支柱孔15为圆形通孔,每个过滤板16的顶面开设有若干微型过滤孔14,微型过滤孔14为圆形通孔,每个主支柱孔15上设置有一个从支柱10,从支柱10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每个从支柱10与一个主支柱孔15固定套接在一起,从而通过主支柱孔 15与从支柱10将三个过滤板16连接在一起,从而使污水能够很好的通过微型过滤孔14,并过滤较大的杂质。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设备盖5的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插孔7,插孔7为圆形通孔,螺杆11套设于安装插孔7上,并通过螺母9紧固于设备盖5上,螺母9为中空圆柱形结构,螺母9的内圆壁面开设有内螺纹,方便使螺母9通过插孔7与螺杆11旋转连接在一起,防止外壳1与设备盖5脱离。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外壳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稳定块19,稳定块19为矩形结构,稳定块19的轮廓尺寸大于外壳1的轮廓尺寸,防止污水进入时产生较大的动力,造成整个装置的震动,进而造成对设备的损坏,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
本实用工作原理:污水通过进水管6进入,到达过滤板16,过滤板16上设置有不同直径大小的微型过滤孔14,依次通过过滤板16 上不同直径大小的微型过滤孔14,并过滤出不同直径大小的颗粒杂质,过滤出的颗粒杂质集中在过滤板16的两侧,污水通过微型过滤孔14并到达附着板18,每个附着板18和附着孔13上都附着着多种微生物,污水依次通过三层附着板18,污水在通过附着孔13和经过附着板18时其中的微生物分解消化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分解完成后的污水通过最后一个附着板18上的附着孔13进入外壳1的底部,并通过出水管2,进而通过软管4被排放到相应的地方,每一次处理污水过后拧开螺杆11上的螺母9,并打开设备盖5,将外壳1内的三层过滤板16取出并清理过滤板16两侧积累的颗粒杂质,用清水对三层过滤板16进行冲洗,将冲洗完成的三层过滤板16控干水分并装入外壳1内,将外壳1上的螺杆11放进设备盖5上的插孔7内,旋转螺母9,使螺母9与螺杆11旋转固定在一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污水用生化处理设备,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侧壁底部开设有卡槽(3),所述卡槽(3)内固定安装有出水管(2),所述出水管(2)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软管(4),所述外壳(1)内可拆卸的安装有若干过滤板(16)和附着板(18),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设备盖(5),设备盖(5)的顶部开设有固定孔(8),所述固定孔(8)上固定安装有进水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污水用生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面固定设置有若干螺杆(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污水用生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板(18)的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有若干从支柱孔(17),附着板(18)的顶面开设有若干附着孔(13),从支柱孔(17)上设置有主支柱(12),所述主支柱(12)与从支柱孔(17)固定套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污水用生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16)的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有若干主支柱孔(15),过滤板(16)的顶面开设有若干微型过滤孔(14),主支柱孔(15)上设置有从支柱(10),所述从支柱(10)与主支柱孔(15)固定套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污水用生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盖(5)的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有插孔(7),螺杆(11)套设于安装插孔(7)上,并通过螺母(9)紧固于设备盖(5)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污水用生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稳定块(19)。
CN202021518958.7U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基于污水用生化处理设备 Active CN213537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8958.7U CN213537624U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基于污水用生化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8958.7U CN213537624U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基于污水用生化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37624U true CN213537624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87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18958.7U Active CN213537624U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基于污水用生化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376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3835A (zh) * 2022-01-25 2022-08-09 周文敏 一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3835A (zh) * 2022-01-25 2022-08-09 周文敏 一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系统
CN114873835B (zh) * 2022-01-25 2023-11-03 山西华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537624U (zh) 一种基于污水用生化处理设备
CN101417187A (zh) 自动反冲洗、再生过滤器
WO2016029877A1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10751616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初级过滤装置
CN203269640U (zh) 高效一体化净水器
CN206109035U (zh) 一种净水模块装置
CN104876364A (zh) 一种高效污水深度处理成套化装置
CN213924340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分级过滤装置
CN211935795U (zh) 一种环保型污水处理用过滤装置
CN210683423U (zh) 一种多级快速污水处理装置
CN204779226U (zh) 高效垃圾资源化处理污水净化系统
CN210736361U (zh) 污水处理净化装置
CN103566636B (zh) 一种外置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17391817U (zh) 一种适用于污水的多重净化装置
CN206219377U (zh) 一种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06256790A (zh) 一种不产生污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
CN213739082U (zh) 一种市政废水处理设备
CN216366921U (zh) 一种用于工业废水的多分流管高效过滤设备
CN219098804U (zh) 一种环保设备用废水收集净化装置
CN214735006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污水过滤装置
CN215440105U (zh) 反硝化滤池污水处理设备
CN212740921U (zh) 一种机加工废水处理系统
CN213950768U (zh) 一种高效率的净化活性炭装置
CN214880855U (zh) 一种废气废水协同处理设备
CN215627408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一体化曝气滤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