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30103U - 一种用于环保除尘设备的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环保除尘设备的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30103U
CN213530103U CN202020841035.9U CN202020841035U CN213530103U CN 213530103 U CN213530103 U CN 213530103U CN 202020841035 U CN202020841035 U CN 202020841035U CN 213530103 U CN213530103 U CN 2135301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rod
dust
main body
body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410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琚鹏宇
张泽文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Xintian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8410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301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301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301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环保除尘设备的支撑装置,涉及环保除尘设备领域,包括主体箱、支撑组件和除尘组件,所述丝杆转动连接在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限位杆固定连接在主体箱内腔底部远离伺服电机的一侧,所述支撑台螺纹连接在丝杆上,所述伸缩杆固定连接在支撑台的顶部,所述安装杆固定连接在主体箱的顶部,所述套管铰接在安装杆上,所述支撑管套接在套管的内腔,所述吸尘头安装在支撑管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抽风机安置在支撑台上,通过伺服电机控制支撑台的升降,使得吸尘头随之变换角度,提高吸尘效果,同时,通过垫片和感应室的配合,使得支撑台下移时,可自动控制喷头的启动,将抽风机排出的粉尘进行处理,提高除尘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环保除尘设备的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除尘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环保除尘设备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限,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大气中过多或过少的粉尘都会对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在生活和工作中,粉尘也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有的环保除尘装置也越来越多,但是,多数除尘装置的支撑结构都较为简单,无法满足除尘的需求,影响除尘效果,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用于环保除尘设备的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环保除尘设备的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环保除尘设备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箱、支撑组件和除尘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伺服电机、丝杆、限位杆、支撑台、伸缩杆、支撑管、吸尘头、套管和安装杆,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主体箱内腔的底部,所述丝杆转动连接在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限位杆固定连接在主体箱内腔底部远离伺服电机的一侧,所述支撑台螺纹连接在丝杆上,且限位杆穿过支撑台远离丝杆的一端,所述伸缩杆固定连接在支撑台的顶部,所述主体箱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安装杆固定连接在主体箱的顶部,且位于开口的外围,所述套管铰接在安装杆上,所述支撑管套接在套管的内腔,且支撑管的一端铰接在伸缩杆的输出端,所述吸尘头安装在支撑管的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除尘组件包括抽风机、集尘板、连接软管、输气管、处理腔、喷头、进水管和排污管,所述抽风机安装在支撑台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集尘板安装在抽风机的输入端,所述连接软管的一端连通在支撑管远离吸尘头的一端,且另一端连通在集尘板上,所述输气管连通在抽风机的底部,所述处理腔固定连接在主体箱内腔底部的中间位置,且处理腔的顶部的设有进出口,所述喷头安装在处理腔内腔的顶部,所述进水管连通在处理腔上方的一侧,所述排污管连通在处理腔的底部,且延伸至主体箱外。
优选的,所述主体箱的底部设有移动脚轮,所述主体箱的上方一侧还安装有推杆。
优选的,所述开口为圆形,所述安装杆和伸缩杆均设有多组,且均匀分布在开口的外围。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的顶部设有垫片,所述处理腔的顶部设有感应室,且垫片和感应室位于同一直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的支撑组件,将抽风机安置在支撑台上,通过伺服电机控制支撑台的升降,使得吸尘头随之变换角度,提高吸尘效果,同时,通过垫片和感应室的配合,使得支撑台下移时,可自动控制喷头的启动,将抽风机排出的粉尘进行处理,提高除尘效果,此外,设置的移动脚轮和推杆,也便于整个装置的移动,进一步提高装置的除尘面积。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口外围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主体箱,2-支撑组件,201-伺服电机,202-丝杆,203-限位杆,204-支撑台,205-伸缩杆,206-支撑管,207-吸尘头,208-套管,209-安装杆,3-除尘组件,301-抽风机,302-集尘板,303-连接软管,304-输气管,305-处理腔,306-喷头,307-进水管,308-排污管,4-开口,5-进出口,6-移动脚轮,7-推杆,8-垫片,9-感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环保除尘设备的支撑装置,包括主体箱1、支撑组件2和除尘组件3,支撑组件2包括伺服电机201、丝杆202、限位杆203、支撑台204、伸缩杆205、支撑管206、吸尘头207、套管208和安装杆209,伺服电机201安装在主体箱1内腔的底部,丝杆202转动连接在伺服电机201的输出端,限位杆203固定连接在主体箱1内腔底部远离伺服电机201的一侧,支撑台204螺纹连接在丝杆202上,且限位杆203穿过支撑台204远离丝杆202的一端,伸缩杆205固定连接在支撑台204的顶部,主体箱1的顶部设有开口4,安装杆209固定连接在主体箱1的顶部,且位于开口4的外围,套管208铰接在安装杆209上,支撑管206套接在套管208的内腔,且支撑管206的一端铰接在伸缩杆205的输出端,吸尘头207安装在支撑管206的另一端。
其中,除尘组件3包括抽风机301、集尘板302、连接软管303、输气管304、处理腔305、喷头306、进水管307和排污管308,抽风机301安装在支撑台204顶部的中间位置,集尘板302安装在抽风机301的输入端,连接软管303的一端连通在支撑管206远离吸尘头207的一端,且另一端连通在集尘板302上,输气管304连通在抽风机301的底部,处理腔305固定连接在主体箱1内腔底部的中间位置,且处理腔305的顶部的设有进出口5,喷头306安装在处理腔305内腔的顶部,进水管307连通在处理腔305上方的一侧,排污管308连通在处理腔305的底部,且延伸至主体箱1外。
其中,主体箱1的底部设有移动脚轮6,主体箱1的上方一侧还安装有推杆7,便于整个支撑装置的移动。
其中,开口4为圆形,安装杆209和伸缩杆205均设有多组,且均匀分布在开口4的外围,提高整体的吸收粉尘的效率。
其中,支撑台204的顶部设有垫片8,处理腔305的顶部设有感应室9,且垫片8和感应室9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装置通过外接电源给装置内的电器元件提供电能,并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它们的开闭,且伸缩杆为市售常见电动推杆,可直接购置使用;
使用时,将抽风机301放置在支撑台204上,通过连接软管303连接支撑管206,并通过推杆7将整个装置移动到粉尘较多的地方,再利用进水管307连通水源,进水管307的输出端与喷头306连通,首先,打开伺服电机201,使得丝杆202正转,支撑台204沿着丝杆202上升,同时控制伸缩杆205收缩,从而调整支撑管206在安装杆209上的角度,打开抽风机301,将外界带有粉尘的气体吸入,经过集尘板302,进入抽风机301内,然后控制伺服电机201反转,同理使得支撑台204下移,并控制伸缩杆205伸长,保持支撑管206的位置不变,当支撑台204下移至底部的垫片8进入感应室9内,且输气管304进入处理腔305,使得喷306通电工作,喷出水雾,与输气管304排出的带有粉尘的气体接触,实施降尘,产生的污水最终从排污管308排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用于环保除尘设备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箱(1)、支撑组件(2)和除尘组件(3),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伺服电机(201)、丝杆(202)、限位杆(203)、支撑台(204)、伸缩杆(205)、支撑管(206)、吸尘头(207)、套管(208)和安装杆(209),所述伺服电机(201)安装在主体箱(1)内腔的底部,所述丝杆(202)转动连接在伺服电机(201)的输出端,所述限位杆(203)固定连接在主体箱(1)内腔底部远离伺服电机(201)的一侧,所述支撑台(204)螺纹连接在丝杆(202)上,且限位杆(203)穿过支撑台(204)远离丝杆(202)的一端,所述伸缩杆(205)固定连接在支撑台(204)的顶部,所述主体箱(1)的顶部设有开口(4),所述安装杆(209)固定连接在主体箱(1)的顶部,且位于开口(4)的外围,所述套管(208)铰接在安装杆(209)上,所述支撑管(206)套接在套管(208)的内腔,且支撑管(206)的一端铰接在伸缩杆(205)的输出端,所述吸尘头(207)安装在支撑管(206)的另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环保除尘设备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组件(3)包括抽风机(301)、集尘板(302)、连接软管(303)、输气管(304)、处理腔(305)、喷头(306)、进水管(307)和排污管(308),所述抽风机(301)安装在支撑台(204)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集尘板(302)安装在抽风机(301)的输入端,所述连接软管(303)的一端连通在支撑管(206)远离吸尘头(207)的一端,且另一端连通在集尘板(302)上,所述输气管(304)连通在抽风机(301)的底部,所述处理腔(305)固定连接在主体箱(1)内腔底部的中间位置,且处理腔(305)的顶部的设有进出口(5),所述喷头(306)安装在处理腔(305)内腔的顶部,所述进水管(307)连通在处理腔(305)上方的一侧,所述排污管(308)连通在处理腔(305)的底部,且延伸至主体箱(1)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环保除尘设备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箱(1)的底部设有移动脚轮(6),所述主体箱(1)的上方一侧还安装有推杆(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环保除尘设备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4)为圆形,所述安装杆(209)和伸缩杆(205)均设有多组,且均匀分布在开口(4)的外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环保除尘设备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204)的顶部设有垫片(8),所述处理腔(305)的顶部设有感应室(9),且垫片(8)和感应室(9)位于同一直线上。
CN202020841035.9U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用于环保除尘设备的支撑装置 Active CN2135301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41035.9U CN213530103U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用于环保除尘设备的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41035.9U CN213530103U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用于环保除尘设备的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30103U true CN213530103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74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41035.9U Active CN213530103U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用于环保除尘设备的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301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93098U (zh) 一种涂装环保净化设备
CN201636649U (zh) 居室烟雾净化除尘台灯
CN213530103U (zh) 一种用于环保除尘设备的支撑装置
CN215388689U (zh) 一种衣柜生产车间用废气处理装置
CN206904686U (zh) 一种新型便携式台灯
CN205252768U (zh) 一种新型空气过滤装置
CN112473268A (zh) 一种用于环保的工业窖炉尾气处理装置
CN208817549U (zh) 一种环保控油油烟机
CN204943704U (zh) 一种空气净化带加湿器功能结构
CN208042409U (zh) 一种带有照明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09413748U (zh) 一种方便清洁的橱窗
CN205402952U (zh) 空气过滤设备
CN111550847B (zh) 一种旋幕式的龙卷风抽油烟机
CN208952269U (zh) 一种可释放负氧离子的空气净化器
CN209936694U (zh) 一种全自动外吹尘式净化设备
CN208643630U (zh) 油漆废气环保处理器
CN107484578A (zh) 一种简易农业大棚清洗装置
CN207527681U (zh) 一种餐厨垃圾废气收集系统
CN211864289U (zh) 一种工业除尘装置
CN209214040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降噪型空气净化器
CN207125701U (zh) 一种静电除尘与地板烘干机
CN207681088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铁屑处理装置
CN218001710U (zh) 一种无扇叶风扇
CN104475291A (zh) 漆雾除漆装置
CN220159577U (zh) 一种用于涂装车间的喷涂废气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4

Address after: 438000 Energy Center Complex Building, South Xiangyun New District, Wuhan Road, Shangguo Community, Tianzhen Office, Wuxue City, Huanggang,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bei Xintian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50900 Hongtai village, nonghe Town, Tonghe County, Harbin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g C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