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26086U - 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26086U
CN213526086U CN202020720345.5U CN202020720345U CN213526086U CN 213526086 U CN213526086 U CN 213526086U CN 202020720345 U CN202020720345 U CN 202020720345U CN 213526086 U CN213526086 U CN 213526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patient
oral
port
isolation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2034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72034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26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26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260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由透明防护隔离箱和肩支架构成,所述透明防护隔离箱上设有左操作口、右操作口、上操作口和向箱内提供新鲜空气的导气口及可将箱内空气排出的负压抽气口。所述肩支架用于将透明防护隔离箱平稳戴在患者头上。这种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可将患者头部置于透明隔离箱内,保证医护人员良好的操作视野和操作的空间及自由度。本装置避免现有防控技术中存在带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气溶胶散播在空气中的风险,既能为在口腔操作治疗过程中的医护人员提供额外的安全防护,大大减少医院感染风险,又能为其方便地实施操作治疗。

Description

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医疗防护用品,尤其一种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口腔诊疗中高速涡轮手机及口腔洁治器等专科设备工作时会产生水雾,这些设备在对患者牙齿进行摩擦时,所产生的水雾可与患者唾液和/或血液混合形成气溶胶由敞开的口腔扩散到周围空气中。如此,积存在口腔中的多种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等)可通过气溶胶、飞沫或接触传播给他人,气溶胶传播是口腔诊疗过程中较为特殊的传播方式,在操作结束后,空气中仍有血液、唾液以及病原体形成的气溶胶,防控难度大。
在口腔诊疗中,具有潜伏期或隐瞒病情的患者极易将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方式传染给医护人员或周围环境中的其它正常就诊的患者。
现有技术中,对于口腔就诊患者的检查或治疗操作均处于裸露环境中,通常医护人员采取的防护措施是佩戴N95口罩或专业口腔防护口罩,N95或专业口腔防护口罩虽可阻断大多数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但因价格较贵加之频繁更换会造成较大的浪费,若遇就诊患者为新冠感染者,其呼出的高浓度病毒,N95 或专业口腔防护口罩则无法达到隔离病毒目的;外科口罩因边缘渗漏不能完全封闭,仅阻断60%-95%的气溶胶传播,医护人员即使有帽子、口罩、防护镜等个人安全防护配备,两者在摘下口罩后,对术后仍在空气中的气溶胶无法防控。空气过滤器及有消毒功能的通风设施,可减少气溶胶中的微生物,阻断其远处传播以及诊室间传播,但其价格较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既能有效防护口腔操作过程中病原微生物通过气溶胶、飞沫、接触传播,又能方便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由透明防护隔离箱和肩支架构成,透明防护隔离箱为密闭结构,其由刚性框架结构的头架、密闭连接在头架上的侧面、顶面和底面构成,在底面上设有可使患者头部进入该透明防护隔离箱的出入口,治疗时,所述患者的头部以悬空方式置于该透明防护隔离箱中,透明防护隔离箱上与患者面部相对的正面为透明板或透明膜;在透明防护隔离箱上设有至少两个方便医护操作者的手插入箱内进行操作治疗的操作口;透明防护隔离箱上还设有向箱内提供新鲜空气的导气口和可将箱内空气排出并送往杀菌过滤装置的负压抽气口;所述肩支架的上端固接在所述头架的底边上,其下端采用快速拆装结构卡置在患者的两侧肩上;在所述透明防护隔离箱上,还设有方便助手将唾液吸引管插入患者口腔内的唾液吸引管插口。
所述头架为正方体,其左侧面、右侧面和顶面均为透明板或透明膜,所述出入口开设在由密实纤维布或塑料布制成的头架底面上的中央,出入口的周边设有松紧结构。
所述头架为正方体,其左侧面、右侧面和顶面均为透明板或透明膜;头架的底面为由轻质材料制作的硬底板,所述出入口设置在该硬底板的中央,在出入口处设有由柔性材料制作的裙围,裙围上设有可将该裙围收紧在患者脖颈上的系绳;或者,头架的底面边侧设有由轻质材料制作起加强筋作用的硬侧板,硬侧板内侧周边设有由密实纤维布或塑料布制成隔离层,所述出入口设置在隔离层的中央,在出入口处设有由柔性材料制作的裙围,裙围上设有可将该裙围收紧在患者脖颈上的系绳。
在头架的正面与底面的拐角处设有导风槽,该导风槽的开口面形状为指向患者面部的喇叭口形,导风槽的槽底为圆弧形面,槽底设有若干个贯穿槽板的通孔或至少一个通槽,导风槽底面周边和背面周边通过密封胶或密封垫固接在所述拐角处构成一个狭窄的内部空腔;所述负压抽气口设置在所述内部空腔的底面上,负压抽气口通过内部空腔、所述通槽或通孔与透明防护隔离箱内相通。
所述肩支架为两个,分别为左架和右架,每个肩支架均由上固件、弹性连接杆和下固件组成,其外形为倒置的“Y”形,上固件与头架固接,弹性连接杆连接在上固件与下固件之间,下固件的下端为“Y”形的夹子,其适配卡紧在患者肩部,上固件与头架之间、上固件与弹性连接杆之间、下固件与弹性连接杆之间均采用快速拆装连接结构。
所述操作口为三个,其中两个为方便医生双手进入箱内操作的口,另一个为方便助手的手进入箱内操作的口。
三个操作口分别设置在左侧面、右侧面和顶面上,由透明防护隔离箱外至内方向正对所述的正面,左侧面上的操作口位于时钟7点近旁的位置,右侧面上的操作口位于时钟4点近旁的位置,顶面上的操作口位于时钟12点近旁的位置。
在所述左侧面、右侧面或顶面上设有方便助手将医用器械或治疗用料送入透明防护隔离箱内的输送口,该输送口上设有单层密封结构或双层密封结构的可将该输送口关闭或打开的封盖,封盖的内侧边与对应面的透明板或透明膜密封连接,封盖的外侧边缘通过魔术贴、拉链或两者的结合连接在输送口上。
所述操作口上设有袖套,袖套的一端固接在对应的操作口上,另一端为可塞入罩内的自由端,袖套的长度不小于100mm,在袖套的自由端设有将伸入其内的手腕紧箍住的松紧口;在所述唾液吸引管插口上设有长度至少为30mm的袖套口,袖套口末端设有将吸唾管紧箍的松紧口。
所述硬质透明面板由波长400~800nm可见光的透光率在80%以上的透明塑料制成;所述软质透明膜为PET、PI、PVC、PE或TPU透明薄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这种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凭借所述的头架可确保透明防护隔离箱不变形,确保诊疗过程中的操作空间。临床操作使用时,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其为与外部隔离且具有操作口的密闭结构的透明防护隔离箱,当医护人员将手伸入透明防护隔离箱进行口腔操作治疗时,伸入手腕被松紧口紧箍,此时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相对密闭,可将患者口腔操作中产生的飞沫、气溶胶等有害物质隔离在局限空间内,并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即刻去除,避免现有防控技术中存在带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气溶胶散播在空气中的风险,可以有效的为医护人员在口腔操作治疗过程中提供额外的防护,大大减少医院感染风险。袖套式操作口可为口腔医护人员提供一定的操作自由度;医护人员通过透明隔离箱可清楚观察患者整个头面部的特征,保证良好的操作视野;可开启和关闭的输送口,利于口腔操作治疗时材料及器械的传递。本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既能保证口腔操作中医护人员的防护安全,又能方便医护人员实施口腔操作治疗。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防控成本低,防控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尤其适合复杂口腔治疗操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隔离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对图1进一步改进后的示意图。
图3为对图1的又一改进后的示意图。
图4为对图3改进后的示意图。
图5为在图4中的防护隔离装置上增设防护隔离套衫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肩支架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两种导风槽的外形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透明防护隔离箱1、头架2、正面21、左侧面22、右侧面23、顶面24、底面25、封底布26、硬底板27、硬侧板28、隔离层29、出入口3、裙围31、系绳32、防护隔离套衫33、导风槽4、通孔41、通槽42、内部空腔43、操作口 51、负压抽气口52、导气口53、唾液吸引管插口54、输送口55、袖套6、肩支架7、上固件71、弹性连接杆72、上端部连接件721、下端部连接件722、螺旋弹簧723、下固件73、防护隔离装置1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100特别适用于口腔科治疗,在将患者头部置于密闭隔离空间内时,方便医生为患者进行各类牙体缺损充填术、修复牙体预备术、牙周洁刮治术等复杂操作的治疗。
如图1-5所示,该防护隔离装置100由透明防护隔离箱1和肩支架7组成。
一、透明防护隔离箱1
所述透明防护隔离箱1的外轮廓形状可为正方体、圆柱体或椭圆体,以下以正方体形状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透明防护隔离箱1内的空间较大,将其套在患者头上时,患者的头部是以悬空在箱内的方式置于该透明防护隔离箱1中(即头部与箱壁之间留有较大的空间),如此,在治疗时,有利于患者的头部按医护操作者的提示做左右或上下转动的动作,也有利于医护操作者伸入箱内的手灵活操作。
所述透明防护隔离箱1由头架2和安装在头架2六个面上的箱壁构成,以图1方向为例,分别为正面21(即当患者头部进入该透明防护隔离箱1中时,其面部正对的面)、左侧面22、右侧面23、顶面24、底面25和背面,正面21 是医生与患者交互面,必须是由透明的硬质材料或透明的软质薄膜构成;除底面25之外的其它四个面可以是透明面,也可以是非透明面。
当正面21为硬质透明面板时,可采用如下安装方式:硬质透明面板以铰连接方式安装在头架2面侧,与硬质透明面板配合的头架2面侧四周边缘设有密封圈(图中未示)。或与头架2面侧四周边缘密封圈连接。
1、头架2
头架2由轻质、刚性且具有较好强度的材料所制,如铝合金、碳纤维管或复合塑料所制。
2、底面25设置
所述透明防护隔离箱1设有供患者头部伸入的出入口3,该出入口3设置在底面25上。
底面25有以下几种设置:
第一种为基础设计。如图1所示,底面25为由密实纤维布或较厚的塑料布构成的封底布26,所述出入口3设置在封底布26的中央,在出入口3的周边设松紧结构,患者的头部进入箱内时,先将松紧结构用手撑开,进入后,松紧结构即恢复原状收紧在患者颈部,由此,将出入口3封闭。
第二种为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底面25由轻质材料制作的硬底板27,硬底板27的四周与头架2底边框密封相接,所述出入口3设置在硬底板27的中央,在出入口3处设有由柔性材料制作且下坠的裙围31,裙围31上设有可将该裙围31收紧在患者脖颈上的系绳32。当患者头部由该出入口3进入箱内后,收紧系绳32即可将裙围31收扰并箍在患者脖颈上,由此,将出入口3封闭,使透明防护隔离箱1内与箱外隔离。
第三种为再改进。如图3所示,底面25由一部分硬质板构成,即在底面25 上与头架2边框相接的边侧设置由轻质材料制作较窄宽度的硬侧板28,该硬侧板28可起加强筋作用,使头架2底边框稳固不变形。在硬侧板28内侧周边设置由密实纤维布或塑料布制成隔离层29,所述出入口3设置在隔离层29的中央,在出入口3处设如前述的第二种结构中的裙围31,同样,裙围31上设可将该裙围31收紧在患者脖颈上的系绳32。
第四种是在第三种结构的基础上又一改进。如图4、5、7所示,在头架2 的正面21与底面25的拐角处设导风槽4,导风槽4的横断面形状似喇叭的断面形状,导风槽4为长条状,其长度略短于正面21底边长度。导风槽4的开口指向患者面部,导风槽4的槽底为圆弧形面,在槽底上设有若干个贯穿该导风槽4 的槽板的通孔41或至少一个通槽42,导风槽4底面25周边和背面周边通过密封胶或密封垫分别与底面25和正面21密封连接,这样,在导风槽4背面与箱体的正面21、底面25之间构成一个狭窄的内部空腔43,该内部空腔43仅通过所述的通孔41或通槽42与箱内连通。
在该结构设置中,负压抽气口52设置在底面25右侧边角处(该负压抽气口52设置在硬侧板28上,在负压抽气口52上设有可与治疗牙椅上的负压管快接的硬接口),而且,该负压抽气口52位于所述内部空腔43中,即在负压抽气口52与导风槽4的通孔41或通槽42之间无需再安装通气管(内部空腔43充当了管道的作用),当将治疗牙椅上的负压管道与设置在负压抽气口52上的接口相接后,箱内的废气即可通过通槽42或通孔41、内部空腔43、负压抽气口 52排出透明防护隔离箱1。在本结构设置中,导风槽4的喇叭口开口角度在60-80 度且方向正对患者面部(相隔一定距离,具体距离以不影响医生对患者口腔进行治疗操作为宜),在负压管抽吸时,导风槽4可使患者口鼻区域形成的气流流速较大,由此可有效将操作治疗时产生的水雾、气溶胶等快速抽走。
为了使负压管抽吸效率高,可在所述正面21上与所述导风槽4相接触的部分设置为硬板,这样,所述内部空腔42是由硬板围合构成的空腔,有利于提高抽吸效果。
3、操作口51
在透明防护隔离箱1上设有至少两个方便医护操作者的手插入箱内进行操作治疗的操作口51,本实用新型优选三个操作口51,其中两个为方便医生双手进入箱内的口,另一个为方便助手的手进入箱内的口。三个操作口51设置的面以及在何位置视对应操作者习惯左手操作还是右手操作而定。
本实用新型将三个操作口51按以下优选方式设置:
三个操作口51分别设置在左侧面22、右侧面23和顶面24上,由透明防护隔离箱1外至内方向正对所述的正面21,左侧面22上的操作口51位于时钟7 点近旁的位置,右侧面23上的操作口51位于时钟4点近旁的位置,顶面24上的操作口51位于时钟12点近旁的位置。三个操作口51不仅可使医护人员操作时有一定的操作自由度,同时,可满足医生在7点到12点区域操作位置的灵活性及助手在2点到4点区域操作位置的灵活性。
以习惯用右手操作且位于患者右侧进行操作的医生而言,上操作口51和左操作口51分别为其左手和右手伸入箱内操作的口,右操作口51为助手的手伸入箱内操作的口。
在每个操作口51上设有长度为200mm的袖套6。
4、导气口53
在透明防护隔离箱1的顶部上设有两个可给箱内输送新鲜空气的导气口53,导气口53内设置有由外向内打开的单向防护过滤膜,以防止箱内空气由该导气口53外泄。
5、负压抽气口52
所述负压抽气口52的内径为15mm-40mm的负压抽气口52,该负压抽气口 52用于将箱内空气排出并送往杀菌过滤装置。
6、唾液吸引管插口54
方便助手将患者口腔内的唾液及水吸出。在唾液吸引管插口54上设有长度 50mm的袖套6,袖套6的末端设有将吸唾管紧箍的松紧口,本实用新型优选该唾液吸引管插口54设置在右侧面23上(利于右手操作习惯的医生,助手位于患者左侧操作的人)。
7、输送口55
在所述左侧面22、右侧面23或者顶面24上设有方便助手操作者将医用器械或治疗用料送入透明防护隔离箱1内的输送口55,输送口55的面积要小于对应面的面积的1/2,输送口55的位置视医护操作者用手习惯而定。
本实用新型将输送口55设置在右侧面23上。为了密封,在该输送口55上设有单层密封结构或双层密封结构的可将该输送口55关闭或打开的封盖,封盖的内侧边与对应面的透明板或透明膜密封连接,封盖的外侧边缘通过魔术贴、拉链(包括医用拉链)或两者的结合连接在输送口55上。
8、防护隔离套衫33
在所述裙围31的下边缘通过按扣或拉链连接结构连接有一个可穿在患者身上的防护隔离套衫33(该防护隔离套衫33也可与裙围31为一体结构),该防护隔离套衫33用于在给患者治疗时避免治疗所用材料滴落在患者身上。
所述柔质防护隔离套衫33背面设有开襟口,开襟口两侧设有方便将开襟口收拢的系带。
9、硬质透明面板和软质透明膜
硬质透明面板是波长400~800nm可见光的透光率在80%的透明塑料制成。透光率好的硬质透明面罩可保证医生清晰的临床操作视野。
所述软质透明膜为PET、PI、PVC、PE或TPU透明薄膜。
10、袖套6
各操作口51和唾液吸引管插口54上的袖套6均由质地柔软的医用防护隔离材料制成。在每个袖套6的末端设有松紧结构,其可使医护操作者操作时,有效阻断透明防护隔离箱1内有害物质的外泄。
二、肩支架7
如图1-4和图6所示,所述肩支架7用于将透明防护隔离箱1平稳戴在患者头上。
肩支架7为两个,分别为左架和右架,每个肩支架7均由上固件71、弹性连接杆72和下固件73组成,其外形为倒置的“Y”形,上固件71固接在头架2 的底边上,弹性连接杆72连接在上固件71与下固件73之间,下固件73为“Y”形的叉口,可将该叉口设置为可调节叉口张口大小的结构,即适合不同肩宽的患者使用。
1、上固件71与下固件73
为了适应脖颈长度不同的患者使用,所述上固件71和下固件73可采用可伸缩调节结构,比如,上固件71或下固件73采用双管套筒式可伸缩紧固结构或其它常规的可伸缩机械连接结构。
为了方便安装,可将上固件71与头架2之间、上固件71与弹性连接杆72 之间、弹性连接杆72与下固件73之间的连接结构均设置成快接式连接结构,如在头架2底边上设置螺柱,采用套接在上固件71上的手旋式螺母即可手动将上固件71与头架2固接在一起,或者公母扣卡接连接结构等。
2、弹性连接杆72
弹性连接杆72的作用是:在透明防护隔离箱1不受外力作用下,该透明防护隔离箱1以竖直状态戴在患者头上,当医护操作者手伸入透明防护隔离箱1 内进行治疗操作时,随着医护操作者手的动作,允许透明防护隔离箱1在其所受外力的方向上产生与医护操作者的动作同步跟随的变动,即弹性连接杆72会发生适度的弯曲变形。当医护操作者对透明防护隔离箱1施加的外力释放后,在弹性连接杆72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弹性连接杆72又恢复至原有的竖直状态,即透明防护隔离箱1返回到原来的竖直状态(当然也可根据医疗需要,将透明防护隔离箱1的原始状态设置为相对人的身体略为向后倾斜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连接杆72由下端部连接件722和连接在上端部连接件 721与下端部连接件722之间的螺旋弹簧723构成(当然也可采用多片弹性钢片叠置构成的弹性连接板),其可为市售的,也可为定制。
弹性连接杆72的长度视透明防护隔离箱1允许变动的幅度来定,即允许其变动的幅度大时,弹性连接杆72螺旋弹簧723部分就可长些,反之,弹性连接杆72的螺旋弹簧723部分就要短些。
3、紧固带
为了将肩支架7很好地固定在对应肩上,在左架和右架的下固件73上设有可绕患者腋窝或胸部将下固件73加以固定的快拆绷带,该快拆绷带可为带魔术贴的护带,也可为带按扣的护带,还可是带皮带扣的护带。
为了避免下固件73卡置在患者肩上使患者感到不舒适感觉,可在下固件73 上与肩部接触的区域设置柔软护垫。
三、使用方法
本实用新型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100的使用方法:
1、患者就诊前,助手协助患者从柔质防护隔离套衫33背面开襟口套入头部,使患者头部位于透明防护隔离箱1内中央,硬质透明面板位于患者面部正前部,安置肩支架7,调整支架高度并固定,利用缩颈系绳32将柔质防护隔离套衫33口箍于患者颈脖,使透明防护隔离箱1内形成与外部隔离的空间,并绑紧系带将柔质防护隔离套衫33背面开襟封闭;
2、诊疗时,患者仰躺在牙椅上,将外置的负压吸引管与负压抽气口52连接,医生左右手带好手套分别从上操作口51、左操作口51伸入透明防护隔离箱 1内,医护人员伸入的手腕被松紧口紧箍,此时透明防护隔离箱1内相对密闭,透过硬质透明面板对患者进行口腔操作,袖套式操作口51既可方便医生灵活操作,也可避免医生易污染区-前臂的污染。助手将外置的吸唾液管从唾液吸引管插口54伸入患者口内,配合医生操作,及时吸走水和唾液,助手右手可从右操作口51伸入透明防护隔离箱1内配合医生操作,操作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均可通过透明防护隔离箱1的硬质透明面板及周壁各透明膜观察患者头面部、口腔各部位;
3、医生在对患者使用高速手机、超声洁牙机等操作时,打开外置负压开关,可即刻吸去治疗时产生的飞沫、气溶胶,封闭的操作空间也阻挡了诊治过程中的飞溅,阻断了飞沫、气溶胶及飞溅进入诊室空气中或医护人员及正常就诊者身上,持续的负压吸引结合喇叭状导风槽可以避免透明面罩上的气雾形成,以保证良好操作视野。设置在透明防护隔离箱1上的两个导气口53为箱内提供外界新鲜空气,透明防护隔离箱1内的飞沫、气溶胶在单向医用防护过滤膜阻挡下不会从两个导气口53导出;
4、诊治结束后,继续负压吸引30-60秒,将透明防护隔离箱1封闭空间内残留的飞沫、气溶胶彻底吸去;
5、最后由助手帮助解开柔质防护隔离套衫33背面的缩颈系绳32和开襟口的系带,将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100从患者身上卸下。
这种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100可将患者头部和上身部位置于其内,通过透明防护隔离箱1可清楚观察到患者口腔内及头部各部位,医护人员通过设置在透明防护隔离箱1各操作口51可方便对患者进行口腔治疗操作,关键的是在口腔诊疗过程中患者口腔中产生的飞沫、气溶胶等有害物质被隔离在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100的局限空间内,并即刻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去除,避免现有防控技术中存在带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气溶胶散播在空气中的风险,可以有效的为口腔医护人员在操作治疗过程中提供额外的防护,大大减少医院感染风险。本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100既能保证口腔诊疗中医护人员及其他就诊患者的安全,又能方便口腔医护人员实施治疗操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由透明防护隔离箱和肩支架构成,透明防护隔离箱为密闭结构,其由刚性框架结构的头架、密闭连接在头架上的侧面、顶面和底面构成,在底面上设有可使患者头部进入该透明防护隔离箱的出入口,治疗时,所述患者的头部以悬空方式置于该透明防护隔离箱中,透明防护隔离箱上与患者面部相对的正面为透明板或透明膜;在透明防护隔离箱上设有至少两个方便医护操作者的手插入箱内进行操作治疗的操作口;透明防护隔离箱上还设有向箱内提供新鲜空气的导气口和可将箱内空气排出并送往杀菌过滤装置的负压抽气口;所述肩支架的上端固接在所述头架的底边上,其下端采用快速拆装结构卡置在患者的两侧肩上;在所述透明防护隔离箱上,还设有方便助手将唾液吸引管插入患者口腔内的唾液吸引管插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架为正方体,其左侧面、右侧面和顶面均为透明板或透明膜,所述出入口开设在由密实纤维布或塑料布制成的头架底面上的中央,出入口的周边设有松紧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架为正方体,其左侧面、右侧面和顶面均为透明板或透明膜;头架的底面为由轻质材料制作的硬底板,所述出入口设置在该硬底板的中央,在出入口处设有由柔性材料制作的裙围,裙围上设有可将该裙围收紧在患者脖颈上的系绳;或者,头架的底面边侧设有由轻质材料制作起加强筋作用的硬侧板,硬侧板内侧周边设有由密实纤维布或塑料布制成隔离层,所述出入口设置在隔离层的中央,在出入口处设有由柔性材料制作的裙围,裙围上设有可将该裙围收紧在患者脖颈上的系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头架的正面与底面的拐角处设有导风槽,该导风槽的开口面形状为指向患者面部的喇叭口形,导风槽的槽底为圆弧形面,槽底设有若干个贯穿槽板的通孔或至少一个通槽,导风槽底面周边和背面周边通过密封胶或密封垫固接在所述拐角处构成一个狭窄的内部空腔;所述负压抽气口设置在所述内部空腔的底面上,负压抽气口通过内部空腔、所述通槽或通孔与透明防护隔离箱内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肩支架为两个,分别为左架和右架,每个肩支架均由上固件、弹性连接杆和下固件组成,其外形为倒置的“Y”形,上固件与头架固接,弹性连接杆连接在上固件与下固件之间,下固件的下端为“Y”形的夹子,其适配卡紧在患者肩部,上固件与头架之间、上固件与弹性连接杆之间、下固件与弹性连接杆之间均采用快速拆装连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口为三个,其中两个为方便医生双手进入箱内操作的口,另一个为方便助手的手进入箱内操作的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操作口分别设置在左侧面、右侧面和顶面上,由透明防护隔离箱外至内方向正对所述的正面,左侧面上的操作口位于时钟7点近旁的位置,右侧面上的操作口位于时钟4点近旁的位置,顶面上的操作口位于时钟12点近旁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侧面、右侧面或顶面上设有方便助手将医用器械或治疗用料送入透明防护隔离箱内的输送口,该输送口上设有单层密封结构或双层密封结构的可将该输送口关闭或打开的封盖,封盖的内侧边与对应面的透明板或透明膜密封连接,封盖的外侧边缘通过魔术贴、拉链或两者的结合连接在输送口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口上设有袖套,袖套的一端固接在对应的操作口上,另一端为可塞入罩内的自由端,袖套的长度不小于100mm,在袖套的自由端设有将伸入其内的手腕紧箍住的松紧口;在所述唾液吸引管插口上设有长度至少为30mm的袖套口,袖套口末端设有将吸唾管紧箍的松紧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板由波长400~800nm可见光的透光率在80%以上的透明塑料制成;所述透明膜为PET、PI、PVC、PE或TPU透明薄膜。
CN202020720345.5U 2020-05-02 2020-05-02 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 Active CN213526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20345.5U CN213526086U (zh) 2020-05-02 2020-05-02 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20345.5U CN213526086U (zh) 2020-05-02 2020-05-02 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26086U true CN213526086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74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20345.5U Active CN213526086U (zh) 2020-05-02 2020-05-02 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260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7134A (zh) 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
US4901716A (en) Clean room helmet system
US5596985A (en) Surgical mask
CN111296965A (zh) 一种口腔诊疗用防护隔离装置
CN111419594B (zh) 一种传染原隔离设备和方法
CN213526086U (zh) 用于口腔操作治疗的防护隔离装置
CN212416204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负压隔离罩
CN213663853U (zh) 一种可穿着消杀的防护服
CN212852597U (zh) 一种口腔诊疗用防护隔离装置
CN206324275U (zh) 一种通用型多功能呼吸罩
CN211885006U (zh) 一次性正压呼吸器头罩保护套
CN211882343U (zh) 呼吸系统传染病隔离杀灭系统
CN111407585A (zh) 一种口腔综合诊疗台操作防护罩
CN111631883A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负压隔离罩
KR102450947B1 (ko) 음압 및 방호겸용 방호복의 구조.
CN111449877A (zh) 一种用于肠镜操作的传染原隔离设备和方法
CN210445747U (zh) 一种方便清洁的检验科处理微生物用工作服
CN215079865U (zh) 充气式口腔防护操作罩
CN206350857U (zh) 一种心内科护理用人工呼吸装置
CN214317091U (zh) 一种便于喝水的医用防护口罩装置
CN213045396U (zh) 一种呼吸内科护理防护罩
CN215913373U (zh) 一种医用多功能隔离面罩
CN212369248U (zh) 一种口腔综合诊疗台操作防护罩
CN212262113U (zh) 一种隔离装置
CN212547502U (zh) 面部隔离及口周气溶胶吸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