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22606U - 移动电源外壳 - Google Patents

移动电源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22606U
CN213522606U CN202022180393.2U CN202022180393U CN213522606U CN 213522606 U CN213522606 U CN 213522606U CN 202022180393 U CN202022180393 U CN 202022180393U CN 213522606 U CN213522606 U CN 213522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ole
led lamp
shell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8039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波
杨光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Xinchuang Precision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Xinchuang Precision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Xinchuang Precision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Xinchuang Precision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8039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22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22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22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电源外壳,该移动电源外壳包括:壳体及LED灯。上述移动电源外壳,通过在壳体上开设收容槽并利用该收容槽收容安装LED灯,并于收容槽内设置包括散热件、散热板、两个限位凸起以及两个限位块的散热结构,利用两个限位凸起以及两个限位块的限制作用将电路板安装限制在散热板上,该安装限制方式简单快捷,便于组装。灯芯工作室产生的热量将由电路板传导至散热板,再由散热板传导至散热件,并进一步地传导至壳体及周缘空间的空气中,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在穿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作用下对电源线进行梳理,保持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和有序性。

Description

移动电源外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电源外壳。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设备市场的技术进步和充分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使用智能设备,为其便捷的日常生活添砖加瓦。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由于电池电量的限制,往往使得这些智能设备智能维持在有限的使用时间,超过该使用时间即需要对该智能设备进行充电。而当用户在户外不具备常规电源的场所时,移动电源就成为此类智能设备充电的首要选择。利用移动电源可以随时随地的为智能设备充电。而且,移动电源的外壳往往仅能起到保护移动电源内部电池不受一般外力而损坏的作用,移动电源的外壳还具有统一移动电源外观等的基本作用。
然而,伴随着用户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自身携带的设备的功能也不断的提高。移动电源作为户外出行常规携带的设备,用户往往希望该移动电源具有其他较为实用的功能,如作为手电具有照明作用,便于进行户外照明。但是现有的移动电源的外壳往往采用简单的结构进行照明灯具的安装,特别是针对利用节能环保的LED灯的安装,由于LED灯对散热的要求较高,采用传统的安装方式往往不能达到LED灯的散热要求,特别是大功率的LED灯。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高对LED灯的散热效率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移动电源外壳。
一种移动电源外壳,该移动电源外壳包括壳体及LED灯,所述LED灯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LED灯用于与所述壳体内的电池电性连接;
所述壳体开设有收容槽以及与所述收容槽连通的穿孔,所述壳体于所述收容槽内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LED灯安装在所述散热结构上,所述收容槽通过所述穿孔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穿孔用于穿设所述LED灯的电源线;
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件、散热板、两个限位凸起以及两个限位块,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散热件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凸起相对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的边缘区域,每一所述限位块对应与一所述限位凸起滑动连接,所述散热板开设有与所述穿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散热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散热板、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以及两个所述限位块共同用于安装所述LED灯;
所述LED灯包括灯芯、电路板以及电源线,所述灯芯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背向所述灯芯的一面与所述散热板通过导热硅胶贴合连接,所述电路板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之间并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块抵接,所述电源线依次穿设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穿孔并收容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ED灯还包括灯盖,所述灯盖与所述收容槽连接,所述灯盖用于盖设所述收容槽以将所述LED灯限制在所述收容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所述散热件以及所述散热板一体式铸铝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包括散热筒及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筒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各个所述散热片的端部均与所述散热筒连接并呈放射状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还包括线束卡扣,所述线束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壁上,所述线束卡扣与所述电源线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散热片的末端与所述收容槽的槽底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散热片分别与所述散热板及所述收容槽的槽底垂直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所述散热片的邻近所述第二通孔的端部相互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所述散热片之间的夹角介于20度至3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所述散热片之间的夹角为25度。
上述移动电源外壳,通过在壳体上开设收容槽并利用该收容槽收容安装LED灯,并于收容槽内设置包括散热件、散热板、两个限位凸起以及两个限位块的散热结构,利用两个限位凸起以及两个限位块的限制作用将电路板安装限制在散热板上,该安装限制方式简单快捷,便于组装。灯芯工作室产生的热量将由电路板传导至散热板,再由散热板传导至散热件,并进一步地传导至壳体及周缘空间的空气中,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在穿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作用下对电源线进行梳理,保持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和有序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电源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移动电源外壳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电源外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移动电源外壳局部结构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电源外壳的局部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限位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电源外壳10,该移动电源外壳10包括壳体100及LED灯200,LED灯200设置于壳体100上,LED 灯200用于与壳体100内的电池电性连接。壳体100开设有收容槽110以及与收容槽110连通的穿孔120,壳体100于收容槽110内设置有散热结构130,LED 灯200安装在散热结构130上,收容槽110通过穿孔120与壳体100的内腔连通,穿孔120用于穿设LED灯200的电源线。散热结构130包括散热件131、散热板132、两个限位凸起133以及两个限位块134,散热件131设置于收容槽 110中,散热板132与散热件131连接,两个限位凸起133相对设置于散热板 132的边缘区域,每一限位块134对应与一限位凸起133滑动连接,散热板132 开设有与穿孔120连通的第一通孔1321,散热件131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321连通的第二通孔1311,散热板132、两个限位凸起133以及两个限位块134共同用于安装LED灯200。LED灯200包括灯芯210、电路板220以及电源线230,灯芯210安装在电路板220上,电路板220背向灯芯210的一面与散热板132 通过导热硅胶贴合连接,电路板220位于两个限位凸起133之间并分别与两个限位块134抵接,电源线230依次穿设第一通孔1321、第二通孔1311及穿孔 120并收容于壳体100的内腔中。
上述移动电源外壳10,通过在壳体100上开设收容槽110并利用该收容槽 110收容安装LED灯200,并于收容槽110内设置包括散热件131、散热板132、两个限位凸起133以及两个限位块134的散热结构130,利用两个限位凸起133 以及两个限位块134的限制作用将电路板220安装限制在散热板132上,该安装限制方式简单快捷,便于组装。灯芯210工作室产生的热量将由电路板220 传导至散热板132,再由散热板132传导至散热件131,并进一步地传导至壳体 100及周缘空间的空气中,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在穿孔120、第一通孔1321、第二通孔1311的作用下对电源线230进行梳理,保持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和有序性,这样从侧面也更有利于提高移动电源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收容槽110开设于壳体100的侧面。收容槽110为圆形结构的凹槽。收容槽110用于通过设置散热结构130以收容LED灯,并对该LED灯进行热量的驱散,以提高LED灯的使用寿命。
为使得移动电源外壳外观整体紧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 LED灯200还包括灯盖240,灯盖240与收容槽110连接,灯盖240用于盖设收容槽110以将LED灯200限制在收容槽110中。优选地,收容槽的开口周缘开设有台阶,该台阶的直径等于灯盖的直径,台阶的直径大于收容槽的直径,且该台阶的深度等于灯盖的厚度。安装时将灯盖的周缘粘上防水胶水,扣入该台阶即可。如此,一方面利用灯盖可以起到保护LED灯内部结构,另一方面采用灯盖单独与壳体连接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移动电源外壳外观的整体紧凑性。
为使得产品的导热性能较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0、散热件131 以及散热板132一体式铸铝成型。也就是利用模具,一体式设计壳体100、散热件131以及散热板132整体的模型结构后,采用铸铝成型的方式,一体式产生壳体100、散热件131以及散热板132一体的结构。这样可以利用铝的导热特性,整体上使得让LED灯产生的热量可以顺利的传导至远离灯芯210的区域,如此更有利于LED灯的散热,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为提高散热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散热件131包括散热筒1312及若干散热片1313,散热筒1312开设有第二通孔1311,各个散热片1313的端部均与散热筒1312连接并呈放射状分布。优选地,散热筒1312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散热片1313为方形的块状结构。优选地,散热筒1312及若干散热片1313 一体式铸铝成型。如此,利用呈放射状分布的各个散热片1313,增大了散热片 1313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
为梳理电源线230,如图4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散热件131 还包括线束卡扣1314,线束卡扣1314设置于第二通孔1311的内侧壁上,线束卡扣1314与电源线230卡接。本实施例中,线束卡扣1314利用卡接扣合原理,使电源线230穿设线束卡扣1314后将电源线230用力限制在第二通孔1311的内侧壁上。这样可以避免在使用移动电源时电源线230因摆动幅度过大而导致接线端子与电池的连接过程松脱造成接触不良。
为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散热片1313的末端与收容槽110的槽底连接。也就是说,每一散热片1313均分布在散热板132与收容槽110的槽底之间。这样,散热板132上的热量可以通过各个散热片1313传导至收容槽110的槽底进而传导至壳体100上。如此,在若干个散热片1313的辅助散热作用下,散热板132上的热量可迅速被传导至收容槽110的槽底,散热效率高,间接地也提高了LED灯的使用寿命。
为使得散热结构整体的紧凑性,也并与开模生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散热片1313分别与散热板132及收容槽110的槽底垂直连接。优选地,相邻两散热片1313之间的夹角相等,也就是说,相邻两散热片1313之间的间距相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散热片1313之间的夹角介于20度至30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散热片1313之间的夹角为25度。优选地,各个散热片1313之间成中心对称设置。进一步地相邻两散热片1313的邻近第二通孔1311的端部相互连接。这样,散热结构从整体具有紧凑性和合理性,也更加便于开模生产。
结合图4、图6、图7以及图8,一实施例中,散热板132为圆形板状结构,两个限位凸起133分别设置于散热板132的圆周边缘,且两个限位凸起133相对设置,两个限位凸起133分别位于散热板132径向的两端的圆周边缘,也就是说,两个限位凸起133的最外缘之间的距离等于散热板132的直径。每一限位块134对应与一限位凸起133滑动连接。具体的,限位凸起133的内侧开设有滑动槽1331,限位凸起133还于滑动槽1331沿着垂直于限位凸起133的高度方向的分别延伸开设有限位滑槽1332,也就是说,滑动槽1331朝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分别延伸开设有两个限位滑槽1332,两个限位滑槽1332分别与滑动槽1331 连通,两个限位滑槽1332与滑动槽1331形成“十”字型结构的滑槽1333。限位块134的形状结构为“十”字型结构,具体的,限位块134设置有滑块1341,滑块1341的相背两侧延伸设置有限位滑块1342,滑块1341和两个限位滑块1342 形成“十”字型结构。限位块134与该滑槽1333契合并适配,限位块134插入该滑槽1333中与限位凸起133滑动连接。也就是说,滑块1341滑入滑动槽1331 中,每一限位滑块1342对应滑入一限位滑槽1332中。本实施例中,限位滑块 1342的高度小于限位滑槽1332的深度,这样便于限位块134滑入滑槽1333的深处以跟较薄的电路板220抵接。
为了更好地将电路板220限制在散热板132上,进一步地,限位块134还于朝向电路板220的侧面上设置有压扣凸起1343,压扣凸起1343凸出于限位块 134朝向电路板220的侧面。本实施例中,限位块134一体成型设置该压扣凸起 1343。如此,将限位滑块1342粘上热熔胶后,利用压扣凸起1343可以在将限位块134滑入滑槽1333的过程中与电路板220抵接,从而便捷地将电路板220 限制在散热板132上。
为防止在移动电源外壳摔落时,电路板220在惯性下相对散热板132发生位移,进一步地,限位块134还于朝向电路板220的侧面上设置有弧面凸起1344,弧面凸起1344凸出于限位块134朝向电路板220的侧面,且弧面凸起1344位于压扣凸起1343与电路板220之间,弧面凸起1344与电路板220的边缘抵接。如此,当电路板220的直径小于散热板132的直径时,弧面凸起1344即可在限位块134滑入滑槽1333的过程中与电路板220的边缘抵接,这样在相对的两个弧面凸起1344的共同作用下直径小于散热板132的电路板220将被水平限制,而同时存在压扣凸起1343再竖直方向的限制,则电路板220可稳定牢固地被限制在散热板132上,移动电源外壳摔落时也不会发生位移,极大地提高了移动电源产品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壳体上开设收容槽并利用该收容槽收容安装LED灯,并于收容槽内设置包括散热件、散热板、两个限位凸起以及两个限位块的散热结构,利用两个限位凸起以及两个限位块的限制作用将电路板安装限制在散热板上,该安装限制方式简单快捷,便于组装。灯芯工作室产生的热量将由电路板传导至散热板,再由散热板传导至散热件,并进一步地传导至壳体及周缘空间的空气中,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在穿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作用下对电源线进行梳理,保持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和有序性。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电源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LED灯,所述LED灯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LED灯用于与所述壳体内的电池电性连接;
所述壳体开设有收容槽以及与所述收容槽连通的穿孔,所述壳体于所述收容槽内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LED灯安装在所述散热结构上,所述收容槽通过所述穿孔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穿孔用于穿设所述LED灯的电源线;
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件、散热板、两个限位凸起以及两个限位块,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散热件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凸起相对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的边缘区域,每一所述限位块对应与一所述限位凸起滑动连接,所述散热板开设有与所述穿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散热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散热板、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以及两个所述限位块共同用于安装所述LED灯;
所述LED灯包括灯芯、电路板以及电源线,所述灯芯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背向所述灯芯的一面与所述散热板通过导热硅胶贴合连接,所述电路板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之间并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块抵接,所述电源线依次穿设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穿孔并收容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还包括灯盖,所述灯盖与所述收容槽连接,所述灯盖用于盖设所述收容槽以将所述LED灯限制在所述收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所述散热件以及所述散热板一体式铸铝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散热筒及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筒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各个所述散热片的端部均与所述散热筒连接并呈放射状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电源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还包括线束卡扣,所述线束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壁上,所述线束卡扣与所述电源线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电源外壳,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散热片的末端与所述收容槽的槽底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电源外壳,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散热片分别与所述散热板及所述收容槽的槽底垂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电源外壳,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散热片的邻近所述第二通孔的端部相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电源外壳,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散热片之间的夹角介于20度至3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电源外壳,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散热片之间的夹角为25度。
CN202022180393.2U 2020-09-29 2020-09-29 移动电源外壳 Active CN213522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0393.2U CN213522606U (zh) 2020-09-29 2020-09-29 移动电源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0393.2U CN213522606U (zh) 2020-09-29 2020-09-29 移动电源外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22606U true CN213522606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63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80393.2U Active CN213522606U (zh) 2020-09-29 2020-09-29 移动电源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226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9600A (zh) * 2022-08-15 2022-09-16 宁波从越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充气泵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9600A (zh) * 2022-08-15 2022-09-16 宁波从越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充气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522606U (zh) 移动电源外壳
CN211289664U (zh) 可快速拼接的led线条灯
CN112290632B (zh) 一种多功能手机寻机座充
CN213782901U (zh) 一种充电装置
CN213637097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19874192U (zh) 一种固定稳定的sd卡座
CN209897036U (zh) 一种多功能蓝牙接收器
CN220106026U (zh) 一种移动硬盘盒及移动硬盘
CN114678938B (zh) 组合式充电设备
CN211982374U (zh) 手机散热器
CN215185977U (zh) 一种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应急储能电源
CN213402478U (zh) 一种无线充电模块
CN211556931U (zh) 一种充电装置
CN216120929U (zh) 一种固定架一体注塑成型结构的插头
CN212869658U (zh) 一种户外照明设备壳体
CN211450403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led插拔管
CN114899905B (zh) 集成式充电座
CN219320733U (zh) 一种迷你主机
CN212062877U (zh) 一种带usb结构的开关插座
CN218599664U (zh) 电源装置
CN220981250U (zh) 一种便携式无线充电照明灯
CN219980479U (zh) 充电装置
CN216672657U (zh) 一种组合式移动电源
CN209861397U (zh) 一种铝基板结构的ac-dc电源模块
CN217718596U (zh) 一种高效散热显卡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