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20395U - 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 - Google Patents

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20395U
CN213520395U CN202022186966.2U CN202022186966U CN213520395U CN 213520395 U CN213520395 U CN 213520395U CN 202022186966 U CN202022186966 U CN 202022186966U CN 213520395 U CN213520395 U CN 213520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um spring
drum
pin
double
plug b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869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炳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gxinda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Kang Xinda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Kang Xinda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Kang Xinda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869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20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20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20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件领域,涉及一种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双鼓簧组件设置在插套上,通过双鼓簧组件与插套接触点增加到4个,同时鼓簧与插针的接触位置增加到2个以上,相当于增加了插针与鼓簧之间、鼓簧与插套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插针与插套间的接触电阻会比单鼓簧小,从而有效减少了电阻、减少损耗提升了能源利用率,能在更高电流电压要求的情况下使用。

Description

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件领域,涉及一种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
背景技术
插针插套,又称接插件,是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装置,通常安装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导通的桥梁,传输电流或信号,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现有的鼓簧结构虽然能够起到电连接的作用,但是使用这种结构的鼓簧时,插针与鼓簧之间的接触电阻值较高,接触电阻值较高会增加能源的消耗,进而使成本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减少了电阻、减少损耗提升了能源利用率,能在更高电流电压要求的情况下使用的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包括插针、插套,所述插套内设置有双鼓簧组件,所述插针一端插设在所述双鼓簧组件上,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压接电线的第一槽口,所述插套自由端上设置有用于压接电线的第二槽口。
进一步地,所述双鼓簧组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鼓簧,所述鼓簧边缘均匀设置有多个定位部件,两鼓簧之间通过所述定位部件定位堆叠。
进一步地,所述鼓簧整体为轴向开口的半封闭式圆柱结构,所述鼓簧的中部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接触弹片,各接触弹片上均具有向鼓簧内部凸起的波峰。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件为凸起舌头,所述鼓簧边缘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凸起舌头设置在所述定位槽上,所述凸起舌头向所述鼓簧内部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插套上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双鼓簧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容置腔底部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容置腔开口处设置有挡环,使得所述双鼓簧组件不能从所述容置腔上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环包括多个限位板,所述插套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限位槽上,所述限位板向所述鼓簧内部倾斜形成对双鼓簧组件的限位结构,所述双鼓簧组件与所述限位板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插套自由端与第二槽口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上开设有圆弧槽。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鼓簧的内外表面均镀有锡保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插套、插针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卡圈,所述卡圈包括多个限位凸起,多个限位凸起均匀设置在插套、插针上,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插套、插针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插针呈阶梯状,分别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所述大径段和小径段光滑过渡,且所述小径段的长度大于所述大径段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双鼓簧组件设置在插套上,通过双鼓簧组件与插套接触点增加到4个,同时鼓簧与插针的接触位置增加到2个以上,相当于增加了插针与鼓簧之间、鼓簧与插套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插针与插套间的接触电阻会比单鼓簧小,从而有效减少了电阻、减少损耗提升了能源利用率,能在更高电流电压要求的情况下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套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鼓簧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插套;11、第二槽口;12、第二连接座;13、限位凸起;14、限位板;15、容置腔;2、插针;22、第一槽口;23、小径段;24、大径段;3、鼓簧;31、接触弹片;32、波峰;33、凸起舌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3所示,一种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包括插针2、插套1,所述插套1内设置有双鼓簧组件,所述插针2一端插设在所述双鼓簧组件上,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压接电线的第一槽口22,所述插套1自由端上设置有用于压接电线的第二槽口11。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双鼓簧组件设置在插套1上,通过双鼓簧组件与插套1接触点增加到4个,同时鼓簧3与插针2的接触位置增加到2个以上,相当于增加了插针2与鼓簧3之间、鼓簧3与插套1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插针2与插套1间的接触电阻会比单鼓簧3小,从而有效减少了电阻、减少损耗提升了能源利用率,能在更高电流电压要求的情况下使用。
双鼓簧组件的外侧壁与所述插套1的一端内侧壁有效接触,插针2的一端外侧壁与双鼓簧组件的内侧壁进行有效接触
所述双鼓簧组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鼓簧3,所述鼓簧3边缘均匀设置有多个定位部件,两鼓簧3之间通过所述定位部件定位堆叠。
采用两个结构相同的鼓簧3,两个结构相同的鼓簧3替换原有的单鼓簧3结构,使得两个鼓簧3中的单个鼓簧3长度小于原单鼓簧3结构的长度,有效降低鼓簧3本身的内阻,使得插针2与插套1间的电阻远远小于以前但鼓簧3结构,从而使本产品能在更高电流电压要求的情况下使用,双鼓簧3与插针2可使得电连接组件的结构更稳定,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所述鼓簧3整体为轴向开口的半封闭式圆柱结构,所述鼓簧3的中部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接触弹片31,各接触弹片31上均具有向鼓簧3内部凸起的波峰32。
所述定位部件为凸起舌头33,所述鼓簧3边缘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凸起舌头33设置在所述定位槽上,所述凸起舌头33向所述鼓簧3内部倾斜起到两鼓簧3相互支撑、定位的作用。
通过在鼓簧3两端设置定位部件,即两端各有6或者8个内凸舌头,在将双鼓簧3装配到插套1时,可有效避免鼓簧3发生相互重叠,提高鼓簧3的装配精度以及装配效率。
同时凸起舌头33可使得组装时不会扣在一起,降低了组装难度和生产成本,使得电连接组件的结构更稳定,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所述插套1上设置有容置腔15,所述双鼓簧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5内,所述容置腔15底部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容置腔15开口处设置有挡环,使得所述双鼓簧组件不能从所述容置腔15上脱离。
所述限位环包括多个限位板14,所述插套1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板14设置在所述限位槽上,所述限位板14向所述鼓簧3内部倾斜形成对双鼓簧组件的限位结构,所述双鼓簧组件与所述限位板14抵接。
所述插套1自由端与第二槽口1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座1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12上开设有圆弧槽。
所述所述鼓簧3的内外表面均镀有锡保护层。
所述插套1、插针2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卡圈,所述卡圈包括多个限位凸起13,多个限位凸起13均匀设置在插套1、插针2上,所述限位凸起13与所述插套1、插针2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插针2呈阶梯状,分别包括大径段24和小径段23,所述大径段24和小径段23光滑过渡,且所述小径段23的长度大于所述大径段24长度。
所述插套1相当于快插接头的母头,内置双鼓簧组件(2个鼓簧3),其端部的第二槽口11用于压接电线;所述插针2相当于快插接头的公头,其端部第一槽口22用于压接电线;两个鼓簧3均固定在插套1内,鼓簧3本身有弹性,插针2插入插套1内时,能很好的导通插头与插套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插针、插套,所述插套内设置有双鼓簧组件,所述插针一端插设在所述双鼓簧组件上,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压接电线的第一槽口,所述插套自由端上设置有用于压接电线的第二槽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鼓簧组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鼓簧,所述鼓簧边缘均匀设置有多个定位部件,两鼓簧之间通过所述定位部件定位堆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鼓簧整体为轴向开口的半封闭式圆柱结构,所述鼓簧的中部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接触弹片,各接触弹片上均具有向鼓簧内部凸起的波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为凸起舌头,所述鼓簧边缘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凸起舌头设置在所述定位槽上,所述凸起舌头向所述鼓簧内部倾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上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双鼓簧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容置腔底部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容置腔开口处设置有挡环,使得所述双鼓簧组件不能从所述容置腔上脱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包括多个限位板,所述插套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限位槽上,所述限位板向所述鼓簧内部倾斜形成对双鼓簧组件的限位结构,所述双鼓簧组件与所述限位板抵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自由端与第二槽口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上开设有圆弧槽。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鼓簧的内外表面均镀有锡保护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插针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卡圈,所述卡圈包括多个限位凸起,多个限位凸起均匀设置在插套、插针上,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插套、插针为一体成型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呈阶梯状,分别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所述大径段和小径段光滑过渡,且所述小径段的长度大于所述大径段长度。
CN202022186966.2U 2020-09-29 2020-09-29 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 Active CN213520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6966.2U CN213520395U (zh) 2020-09-29 2020-09-29 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6966.2U CN213520395U (zh) 2020-09-29 2020-09-29 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20395U true CN213520395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63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86966.2U Active CN213520395U (zh) 2020-09-29 2020-09-29 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203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09041B (zh) 大电流连接器及其母座连接器
CN103620875A (zh) 电气端子和插孔组件
US11715897B2 (en) Power connector socket
CN20700979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防脱落电连接器
US20200274305A1 (en) Plug connector
CN108879159A (zh) 一种具有防开路功能的连接器
CN218070243U (zh) 弹性接触件和电连接器
CN213520395U (zh) 插针插套双鼓簧结构
CN105514729A (zh) 一种复合结构的大电流接触件
US6899572B1 (en) Electrical socket contact with tines
CN110350345B (zh) 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组件
CN219040783U (zh) 一种外导体接触元件
CN208723151U (zh) 一种具有防开路功能的连接器
CN207199960U (zh) 大电流连接器及其母座连接器
CN109193280B (zh) 连接器
CN104916937A (zh) 多触点电极插孔
JP6530163B2 (ja) プラグに対する高電流差込みコネクタ用のブッシュ
CN218887665U (zh) 一种连接器及其母端子
CN111668631A (zh) 一种连接结构、插孔组件以及电连接器
CN205565211U (zh) 一种复合结构的大电流接触件
CN217589503U (zh) 新型高压端子组合
CN205724146U (zh) 一种高频转低频转接器
CN213782310U (zh) 一种耐磨损的防电火花插接件
CN220306528U (zh) 一种接触簧片及连接器
CN216773661U (zh) 连接器和电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000 building A3, No. 1601, Yingbin West Road, Baicheng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angxinda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building A3, No. 1601, Yingbin West Road, Baicheng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KANG XINDA PHOTOELECTRIC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