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17659U - 一种微型光纤适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型光纤适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17659U
CN213517659U CN202022754117.2U CN202022754117U CN213517659U CN 213517659 U CN213517659 U CN 213517659U CN 202022754117 U CN202022754117 U CN 202022754117U CN 213517659 U CN213517659 U CN 213517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art
shell
cavity
optical fiber
inn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5411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葱绿
虞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Rontaray Photoelectric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Rongdazhi Optical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Rongdazhi Optical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Rongdazhi Optical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5411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17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17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176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种微型光纤适配器,包括外壳和陶瓷套管,外壳内设有支撑部,该支撑部上开有能容陶瓷套管的空腔,该空腔在支撑部上形成朝向第一内腔的第一端口和朝向第二内腔的第二端口,其特征在于外壳由沿轴向排列的第一、第二外壳拼接而成,支撑部也由与第一外壳注塑成一体件的第一支撑部和与第二外壳注塑成一体件的第二支撑部组成,且第一支撑部上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支撑部上的第二容纳腔共同形成了空腔,陶瓷套管与该空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为0.04‑0.07mm,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内径均小于陶瓷套管的外径并大于陶瓷套管的内径。本实用新型在成本低的基础上可提高光纤适配器的性能,使得与其匹配的光纤连接器能顺利进行地插入、对接。

Description

一种微型光纤适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配器,具体涉及一种微型光纤适配器。
背景技术
光纤适配器主要用来将一个光纤连接器与另一个光纤连接器(或设备)相连接的器件,该适配器包括有外壳,该外壳至少具有两个接口,可分别插入同种接口类型的光纤连接器或不同接口类型的光纤连接器,以实现两光纤连接器的连接或实现FC、SC、ST、LC、MTRJ、MPO、E2000等不同接口间的转换。外壳内还设有支撑部,该支撑部中设置对接用的套管,当各光纤连接器插入到适配器的对应接口中时,各光纤连接器的插针插入到对接套管的对应管口内。
目前,为了降低该光纤适配器的成本,外壳通常采用塑料材质,同时为了能顺利地供两个光纤连接器插入并对准,让套管在外壳内做适当微量活动,以满足插配要求,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920605A的文献中所公开的塑料套管芯,该塑料套管芯通过多向微薄筋韧带连接于适配器的外壳内壁,使得塑料套管芯可以微量浮动于适配器的外壳中。采用该结构,虽能在插芯插入时,光纤塑料套管芯能保证可靠定位,但其性能不如陶瓷套管。可目前的陶瓷套管大多以嵌件的形式埋设在外壳中,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让陶瓷套管也能相对于外壳作微量活动的微型光纤适配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型光纤适配器,包括具有两个接口的外壳和陶瓷套管,所述外壳内设有将外壳的内腔轴向分隔成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的支撑部,该支撑部上开有轴向延伸的空腔,该空腔在支撑部上形成朝向第一内腔的第一端口和朝向第二内腔的第二端口,所述陶瓷套管安装在该支撑部的空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沿轴向排列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拼接而成,所述支撑部也由与第一外壳注塑成一体件的第一支撑部和与第二外壳注塑成一体件的第二支撑部组成,且第一支撑部上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支撑部上的第二容纳腔共同形成了所述的空腔,所述陶瓷套管与该空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为0.04mm-0.07mm,同时,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内径均小于陶瓷套管的外径并大于陶瓷套管的内径。
在上述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接合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锥形凸头和锥孔,以确保拼接后的第一外壳的轴线和第二外壳轴线处于同一轴线上。
在上述方案中,较好的是,所述第一端口的端面凸出于第一支撑部所在的表面,第二端口的端面凸出于第二支撑部所在的表面,以在与光纤连接器插接时,起到导向的作用。
在上述各方案中,在与光纤连接器插接时,防止出现反向插接的现象,所述外壳的各个接口的内壁上开有轴向延伸的导向槽组,所述的导向槽组由宽度不等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组成。其中以所述的第一导向槽位于外壳的顶面上,第二导向槽位于壳体的底面上为佳,以便操作者看到导向槽组的结构。
在上述各方案中,再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外壳在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的顶面上分别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弹性臂,该弹性臂在邻近对应接口的端部为自由端,在各弹性臂的自由端上具有向对应的内腔侧凸起而用来与光纤连接器的外壳相勾合的钩部,使得与光纤连接器插接后能实现可靠的连接。
为了方便拆卸,还可以包括有解锁片,所述外壳的各个接口的端面上开设有与弹性臂的自由端相对应的插口,所述解锁片插置在该插口中,并能与对应的弹性臂的钩部相抵触而能推动弹性臂的自由端向外侧移动,利用该解锁片,可以推动弹性臂,进而使钩部脱离光纤连接器上的卡槽,而达到解锁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拼接,使支撑部的内腔由可以相分离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组成,从而使得外壳和支撑部仍可以通过注塑一体而成而保持低成本的优点,同时又可以让陶瓷套管能顺利地装配到支撑部的内腔中,并保持在合适的间隙让其作微量的活动,因为本实用新型在成本低的基础上可提高光纤适配器的性能,使得与其匹配的光纤连接器能顺利进行地插入、对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无锁紧片);
图2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去掉陶瓷套管后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仰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微型光纤适配器包括具有两个接口的外壳1和陶瓷套管2,其中外壳1的截面设计成方形,外壳内设有将外壳的内腔轴向分隔成第一内腔11和第二内腔12的支撑部3,该支撑部3上开有轴向延伸的空腔31,该空腔31在支撑部上形成朝向第一内腔的第一端口32和朝向第二内腔的第二端口33,第一端口32和第二端口33处于同轴线上。陶瓷套管2安装在该支撑部的空腔31中,在图4中可知,陶瓷套管2有四对,即一个接口中可以插接四个双芯光纤连接器。当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单个或双个陶瓷套管2,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本实施例中,为了顺利地安装陶瓷套管2,并让陶瓷套管2能微量浮动在空腔31中,上述外壳1制成分体式结构,即外壳1由沿轴向排列的第一外壳1a和第二外壳1b拼接而成,且第一外壳1a和第二外壳1b的结合面为平面。支撑部3也由与第一外壳1a注塑成一体件的第一支撑部3a和与第二外壳1b注塑成一体件的第二支撑部3b组成,且第一支撑部3a上的第一容纳腔31a和第二支撑部3b上的第二容纳腔31b共同形成了所述的空腔31,陶瓷套管2与该空腔3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优选为0.04mm-0.07mm,上述的第一端口32位于第一支撑部3a上,第二端口33位于第二支撑部3b上,且第一端口32和第二端口33的内径均小于陶瓷套管2的外径并大于陶瓷套管2的内径。
为了与微型连接器插配连接时,能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口32的端面凸出于第一支撑部3a所在的表面,第二端口33的端面凸出于第二支撑部3b所在的表面。并且为了防止与光纤连接器插接时反向对接,外壳1的各个接口的内壁上开有轴向延伸的导向槽组13,导向槽组13的数量与陶瓷套管2的对数相对应,本实施例图中,导向槽组13设计成四组,各导向槽组13由宽度不等的第一导向槽131和第二导向槽132组成,优选的是,第一导向槽131位于外壳1的顶面上,第二导向槽132位于壳体1的底面上,以方便插接时的对准。
为了与光纤连接器插接后能可靠的连接在一起,上述外壳1在第一内腔11和第二内腔12的顶面上分别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弹性臂14,该弹性臂14在邻近对应接口的端部为自由端,在各弹性臂14的自由端上具有向对应内腔侧凸起的钩部141,当光纤连接器插入到对应的内腔中后,钩部141在弹性臂14的回复力作用下,勾合住光纤连接器的外壳的卡槽,从而使得本光纤适配器与光纤连接器相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当需要将光纤适配器与所连接的光纤连接器相分离时,为了提高拆卸效率,本适配器还包括有解锁片4,外壳1的各个接口的端面上开设有与弹性臂14的自由端相对应的插口15,解锁片4插置在该插口15中,并能与对应的弹性臂14的钩部141相抵触,请参见图2,如此,当解锁片4向内推动进入到插口15时,能推动弹性臂14的自由端向外侧移动,从而可以使弹性臂的钩部141脱离光纤连接器上的卡槽,以达到二者解锁的目的。
第二实施例,如图5所示,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接合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锥形凸头16和锥孔17,且图5中有上、下间隔分布的两组,如此设计,可以确保第一壳体1a的轴线(也即第一支撑部的轴线)和第二壳体1b的轴线(也即第二支撑部的轴线)能可靠地处于同一轴线上,这样既达到了顺利装配陶瓷套管2的目的,又确保了陶瓷套管2的自由浮动和光纤适配器的准直性能。

Claims (7)

1.一种微型光纤适配器,包括具有两个接口的外壳和陶瓷套管,所述外壳内设有将外壳的内腔轴向分隔成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的支撑部,该支撑部上开有轴向延伸的空腔,该空腔在支撑部上形成朝向第一内腔的第一端口和朝向第二内腔的第二端口,所述陶瓷套管安装在该支撑部的空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沿轴向排列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拼接而成,所述支撑部也由与第一外壳注塑成一体件的第一支撑部和与第二外壳注塑成一体件的第二支撑部组成,且第一支撑部上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支撑部上的第二容纳腔共同形成了所述的空腔,所述陶瓷套管与该空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为0.04mm-0.07mm,同时,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内径均小于陶瓷套管的外径并大于陶瓷套管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接合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锥形凸头和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的端面凸出于第一支撑部所在的表面,第二端口的端面凸出于第二支撑部所在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型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各个接口的内壁上开有轴向延伸的导向槽组,所述的导向槽组由宽度不等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向槽位于外壳的顶面上,第二导向槽位于壳体的底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在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的顶面上分别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弹性臂,该弹性臂在邻近对应接口的端部为自由端,在各弹性臂的自由端上具有向对应的内腔侧凸起而用来与光纤连接器的外壳相勾合的钩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型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解锁片,所述外壳的各个接口的端面上开设有与弹性臂的自由端相对应的插口,所述解锁片插置在该插口中,并能与对应的弹性臂的钩部相抵触而能推动弹性臂的自由端向外侧移动。
CN202022754117.2U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微型光纤适配器 Active CN213517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54117.2U CN213517659U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微型光纤适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54117.2U CN213517659U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微型光纤适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17659U true CN213517659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25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54117.2U Active CN213517659U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微型光纤适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176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2142B2 (en) Low cost hardened fiber optic connection system
AU707686B2 (en) Optical connector with immovable ferrule
US6350062B2 (en) Multifiber ferrule defining alignment holes having a tapered lead-in portion
US9823424B2 (en) Ferrule assembly for a fiber optic connector
JPH0359503A (ja) 光フアイバ・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そのためのアダプタ
US20090052844A1 (en) Fiber optical connector
CA1136460A (en) Self-aligned plug connector for optical fibers
EP1596231B1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medium connecting method and optical connecting structure
WO2017223461A1 (en) Elastomeric optical fiber alignment and coupling device
CN202472042U (zh) 光纤连接器
CN112099157B (zh) 多芯光纤连接头、多芯光纤适配器及多芯光纤连接组件
CN213517659U (zh) 一种微型光纤适配器
WO2019036297A1 (en) FERRULE ASSEMBLY AND OPTICAL FIBER CONNECTION SYSTEM
CN100451707C (zh) 一种光纤连接装置
CN110989097A (zh) 一种光纤适配器连接组件
US11320600B2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for hardware interiors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200986602Y (zh) 一种光纤连接装置
US20220099899A1 (en) Fiber optic adapter with integrally molded structures
CN212391635U (zh) 一种分体式mt公头定位针座及mpo连接器
CN113109906A (zh) 一种光模块光口适配器、光模块及光模块的组装方法
CN215297738U (zh) 一种光模块光口适配器、光模块
CN220626715U (zh) 一种光纤连接头、光纤连接插头及光纤连接组件
US11422312B2 (en) Fiber optic converter
WO2023060385A1 (zh) 光纤适配器及光通信装置
US20230251433A1 (en) Fibe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 for optical fib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9

Address after: No. 666, Danshui Hong'er Road, Binha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ixi, Ningbo, Zhejiang 315311

Patentee after: NINGBO RONTARAY PHOTOELECTRIC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8400 3rd floor, building 5, Science Park, genshank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enture building, Jingzhou Miao and Dong Autonomous County, Huaihu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nan rongdazhi optical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