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16503U - 云雾水采集器 - Google Patents

云雾水采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16503U
CN213516503U CN202021933090.7U CN202021933090U CN213516503U CN 213516503 U CN213516503 U CN 213516503U CN 202021933090 U CN202021933090 U CN 202021933090U CN 213516503 U CN213516503 U CN 2135165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ud
mist
housing
water
clou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330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婧
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CAMS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CA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CAMS filed Critical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CAMS
Priority to CN20202193309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165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165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165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云雾水采集器,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沿其纵向具有进口、出口和位于所述进口与出口之间的中空腔室;至少一个云雾水采集网,每个所述云雾水采集网可被置于所述中空腔室中并且其上端朝向所述进口倾斜,使得每个所述云雾水采集网的迎风面与所述中空腔室的纵向中心线形成锐角夹角;以及风机,所述风机定位在所述云雾水采集网的下游并且靠近所述外壳的出口,所述风机是可变速的。该云雾水采集器通过采用可变速风机和可电加热的云雾水采集网,大大拓宽了云雾水采集器的采集功能。

Description

云雾水采集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云雾水收集领域,具体地涉及云雾水采集器。
背景技术
云雾一般是由大气气溶胶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液态或固态水所组成的复杂系统。云雾通常在山地地区高发。通过对云雾水的粒径分布、化学成分等特性的研究,能够为大气环境、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提供科学支撑。为了研究云雾水的粒径分布、化学组成及其变化规律,通常需要采集云雾水样品。目前已发展出单级或多级的云雾水采样器。云雾水采样器一般利用特氟龙绳或特氟龙棒截留雾滴来实现采集云雾水样品的目的,其中,特氟龙是指聚四氟乙烯(简称“Teflon”)。
中国发明专利CN101769831B就公开了一种雾水采集装置。该雾水采集装置设有中空的壳体。该壳体具有进口和出口,并且在进口上布置有防雨水盖。雾水吸收网和风机都布置在该壳体中,并且风机位于雾水吸收网的下游。在雾水吸收网的下端布置有雾水汇集皿,用于收集凝结的雾水。美国专利US4,697,462公开了另一种云雾水收集器。该云雾水收集器具有分为前部和后部的外壳。在前部外壳中布置有三个特氟龙绳网,在后部外壳中布置有风机,并且在前部外壳的进口可安装防雨水装置。在特氟龙绳网的下方设置有云雾水滴收集装置。
然而,在上述两种雾水采集装置的方案中,都没有提及风机速度对采集功能的影响。实际上,风机的速度与雾水采集装置的采集功能紧密相关。不同的风机抽吸速度将决定雾水采集装置采集到的不同粒径宽的雾水。风机的转速越快,其提供的抽吸力就强,能碰撞并凝结到雾水吸收网上的雾水粒径段就越宽,因此能够采集到的雾水粒子的粒径就越细。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云雾水采集装置的采集功能有限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云雾水采集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沿其纵向具有进口、出口和位于所述进口与出口之间的中空腔室;至少一个云雾水采集网,每个所述云雾水采集网可被置于所述中空腔室中并且其上端朝向所述进口倾斜,使得每个所述云雾水采集网的迎风面与所述中空腔室的纵向中心线形成锐角夹角;以及风机,所述风机定位在所述云雾水采集网的下游并且靠近所述外壳的出口,所述风机是可变速的。
在上述云雾水采集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云雾水采集网包括多根凝结绳,每根所述凝结绳具有中空的内腔,在所述内腔内布置有可加热所述凝结绳的电热丝,所述电热丝配置成可通过电连接装置与电源形成电连接。
在上述云雾水采集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凝结绳由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在上述云雾水采集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云雾水采集网包括外框,所述凝结绳彼此平行地固定到所述外框上,所述凝结绳具有预定直径并且相邻的所述凝结绳之间间隔有第一预定距离。
在上述云雾水采集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预定直径为0.5毫米,并且所述第一预定距离为2毫米。
在上述云雾水采集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由有机玻璃材料制成。
在上述云雾水采集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云雾水采集器还包括防雨水干扰盖,所述防雨水干扰盖配置成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外壳的进口处,并且所述防雨水干扰盖具有设置在其底部上的可免受雨水干扰的云雾水气流入口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可将云雾水气流引到所述中空腔室中的流道。
在上述云雾水采集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云雾水采集器还包括布风板,所述布风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通风孔,所述布风板布置在所述云雾水采集网与所述风机之间并且与所述风机相距第二预定距离。
在上述云雾水采集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通风孔为蜂窝状六角形开孔。
在上述云雾水采集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预定距离为5厘米。
在上述云雾水采集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云雾水采集器还包括置于所述云雾水采集网下方的凝结云雾水槽,所述凝结云雾水槽安装在所述外壳上。
在上述云雾水采集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凝结云雾水槽的底部下方设有电加热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云雾水采集器通过使用可变速的风机,可满足使用同一个云雾水采集器采集不同云雾水粒径宽度的要求,因此拓宽了雾水采集器的采集功能,并可用于不同的云雾水观测方案。而且通过单个风机提供不同的速度,使得整个云雾水采集器的配件数量得以减少,因此本实用新型云雾水采集器更容易维护。另外,该云雾水采集器的体积紧凑,结构简单,便于山地搬运安装。云雾水采集网的上端朝向外壳的进口倾斜,使得每个云雾水采集网的迎风面与中空腔室的纵向中心线形成锐角夹角,有利于凝结云雾水借助于重力作用沿着云雾水采集网向下流。
优选地,凝结绳具有中空的内腔,在内腔内布置有可加热所述凝结绳的电热丝。在冬季冻雾易发的山地,通过电热丝通电给凝结绳加热,可避免云雾水采集器结冰。如果云雾水采集器结冰,冻雾水的采集会变得很困难。因此,本实用新型云雾水采集器即使在冻雾季节也能正常工作,因此其采集功能被进一步拓宽。
优选地,在凝结云雾水槽的底部下方设有电加热装置。在需要的时候,通过电加热装置对凝结云雾水槽进行加热,可保证云雾水采集的顺利实施。
优选地,云雾水采集器的外壳由有机玻璃材料制成,可避免对采集样品产生污染。
优选地,云雾水采集网能够可拆卸地插入到设置在外壳上的插槽中。这样的设计方便云雾水采集网的更换,而且还可根据云雾水观测方案或要求的变化,采用不同的云雾水采集网配置。
优选地,云雾水采集器还包括防雨水干扰装盖。该防雨水干扰盖配置成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外壳的进口处,并且所述防雨水干扰盖具有设置在其底部上的可免受雨水干扰的云雾水气流入口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可将云雾水气流引到所述中空腔室中的流道。该防雨水干扰盖能够保证下雨时云雾水的采集功能也不会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云雾水采集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云雾水采集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云雾水采集器的云雾水采集网的实施例的示意平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云雾水采集器的云雾水采集网的凝结绳的实施例的示意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云雾水采集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截面图。
附图标记列表:
1、云雾水采集器;1a、替代的云雾水采集器;11、外壳;111、外壳主体;111a、进口;111b、出口;111c、顶壁;111d、底壁;112、插槽盖;113、凝结云雾水槽;114、中空腔室;115、外壳风机部;12、云雾水采集网;12a、迎风面;12b、上端;12c、下端;121、外框;122、凝结绳;122a、内腔;123、电热丝;13、凝结云雾水储存装置;14、防雨水干扰盖;14a、顶侧;14b、底侧;14c、右侧;14d、前侧;141、云雾水气流入口;15、风机;16、布风板;21、第一连接装置;22、第二连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解决现有云雾水采集装置的采集功能不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云雾水采集器1。该云雾水采集器1包括:外壳11,外壳11沿其纵向具有进口111a、出口111b和位于进口111a与出口111b之间的中空腔室114;至少一个云雾水采集网12,每个云雾水采集网12可被置于中空腔室114中并且其上端12b朝向进口111a倾斜,使得每个云雾水采集网12的迎风面12a与中空腔室114的纵向中心线C形成锐角夹角θ;以及风机15,风机15定位在云雾水采集网12的下游并且靠近外壳11的出口111a,风机15是可变速的。
在本文中所提及的“纵向中心线C”是指云雾水采集器外壳的中心线,其与外壳内的从进口到出口的云雾水气流流向平行,例如基于图1所示的方向,纵向中心线C与水平方向重合。外壳的进口是指云雾水气流进入外壳的进口,而出口是指云雾水气流离开外壳的出口。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云雾水采集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截面图,而图2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云雾水采集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右视图。图1的示意截面图是沿着云雾水采集器1的纵向中心线C切开。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云雾水采集器1包括外壳11,三个云雾水采集网12、凝结云雾水储存装置13、防雨水干扰盖14、和风机15。凝结云雾水储存装置13能够被可更换地置于云雾水采集网12的下方。
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外壳11包括外壳主体111和与外壳主体111连接成一体的外壳风机部115。沿着纵向中心线C的方向,外壳主体111的一个纵向端形成进口111a,而外壳主体111的另一个相对的纵向端对接外壳风机部115的一个纵向端。外壳风机部115的另一个相对的纵向端形成出口111b。外壳风机部115配置成可将风机15容纳在其中。在外壳主体111和外壳风机部115内形成从进口111a延伸到出口111b的中空腔室114。外壳11优选由有机玻璃制成,该材料不会对要采集的样品产生污染。替代地,外壳11也可由其它合适的惰性树脂制成。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外壳11形成为具有正方形横截面(其垂直于纵向中心线C)的大致长方体盒。其中,外壳主体111的正方形横截面要小于外壳风机部115的正方形横截面。换言之,外壳风机部115相对于外壳主体111在径向上向外扩大,以便容纳风机15。替代地,外壳11可采用长方形或其它合适横截面形状。在外壳11的进口端外壁上还设有多个第一连接装置21。这些第一连接装置21设置成能够与设置在防雨水干扰盖14的对应位置上的连接装置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以将防雨水干扰盖14固定到外壳11的进口111a上。第一连接装置21设置为例如围绕进口111a从外壳11径向向外突出的连接法兰,其可通过螺栓或螺钉与防雨水干扰盖14上的连接装置固定到一起。替代地,第一连接装置21也可配置为合适的卡扣或卡孔结构。优选地,外壳11与防雨水干扰盖14之间的连接处可设置密封结构,以保证气流或雨水不会从该连接处渗入到外壳11内。在外壳主体111与外壳风机部115相互对接的端部外壁上也设有多个第二连接装置22。这些第二连接装置22设置成将外壳主体111和外壳风机部115固定在一起。第二连接装置22设置为围绕外壳主体111径向向外突出的连接法兰,其可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到一起。替代地,第二连接装置22也可配置为合适的卡扣或卡孔结构或其它合适的连接结构。外壳主体111和外壳风机部115之间的连接处也可设置密封结构,以保证气流或雨水不会从该连接处渗入到外壳11内。替代地,防雨水干扰盖14与外壳11可一体成型;外壳主体111和外壳风机部115也可一体成型。
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外壳主体111上设有三个插槽(图中未示出),在每个插槽中可插入一个云雾水采集网12。这些插槽相互间隔预定的距离并且相互平行。每个插槽与进口111a之间的距离要小于对应插槽与出口111b之间的距离。换言之,插槽定位靠近进口111a。每个插槽在外壳主体111的顶壁111c和底壁111d之间延伸,并且每个插槽的上端朝向外壳11的进口111a倾斜,使得该插槽与纵向中心线C形成锐角夹角θ。插入到插槽中的云雾水采集网12的上端12b(参见图3)因此也朝向进口111a倾斜,并且云雾水采集网12的迎风面12a与外壳11的纵向中心线C也形成锐角夹角θ。由于外壳主体111的底壁111d与纵向中心线C平行,因此云雾水采集网12的迎风面12a与外壳主体111的底壁111d也形成锐角夹角θ。优选地,该锐角夹角θ设为55°。替代地,该锐角夹角θ可为小于55°或大于55°的角度,例如60°或其它合适的角度。这种角度设置有利于凝结云雾水快速地流到云雾水采集网12的下端。替代地,在外壳主体111上也可设置少于三个的插槽,例如一个或两个。相应地,云雾水采集网12的数量也少于三个,例如与插槽数量相对应的一个或两个。可选地,根据实际观测需要,可只在部分插槽中插入云雾水采集网12。需要指出的是,云雾水采集网的数量与云雾水采集效率相关。云雾水采集网的数量越多,采集效率一般越高,但风阻也随之增大。
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外壳主体111的顶壁111c上还设有可转动地打开和关闭的插槽盖112。插槽盖112可密封地覆盖所有插槽的上部入口,以避免雨水或其它异物进入外壳主体111内。替代地,插槽盖112也可采用例如滑动结构的其它合适结构。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外壳主体111的底壁111d上安装有凝结云雾水槽113。该凝结云雾水槽113布置在云雾水采集网12的下端12c(参见图3)的下方,以汇集从云雾水采集网12上滴下或流下的凝结云雾水滴。凝结云雾水槽113的底部设有排出凝结云雾水的孔结构(图中未示出),并且该孔结构配置成可与凝结云雾水储存装置13形成流体连通。凝结云雾水储存装置13例如可以是储存瓶或储存罐等合适形式。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凝结云雾水槽113由特氟龙(即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使得凝结云雾水槽113具有耐高温的特性。替代地,凝结云雾水槽113也可由其它合适的惰性树脂材料制成。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凝结云雾水槽113的底部下方设有电加热装置,以便在环境温度比较低(例如冬季)可能导致凝结云雾水槽113结冰的情况下,对凝结云雾水槽113进行加热,从而保证云雾水采集不会受到结冰状况的影响。电加热装置可采用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伴热带或硅胶加热板。电伴热带通常由导电聚合物和两根平行金属导线及绝缘护层构成。这种电伴热带不仅可自动调节输出功率,而且还可自动限制加热的温度。硅胶加热板则是一种柔软性的薄形片状发热体,通常由在玻璃纤维布所制成的上下二个片材中夹入硅胶再压实而形成的二片薄片所构成。由于硅胶加热板的柔软性,其可与凝结云雾水槽113的底部形成密切接触,有助于提高传热性。在云雾水采集器的实际操作中,在凝结绳122中设置了电热丝123的情况下,加热凝结云雾水槽113可与加热凝结绳122同步进行。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防雨水干扰盖14可拆卸地连接到外壳11的进口端上。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沿着纵向中心线C的方向,防雨水干扰盖14的横截面为大致三角形。替代地,防雨水干扰盖14也可设计成其它形状的中空结构,例如底部设置开口的正方体或长方体结构。防雨水干扰盖14均由直壁围成,使得其加工更容易,进而能够节约成本。基于图1中所示的方位,该防雨水干扰盖为由顶侧14a、底侧14b、右侧14c、前侧14d和后侧(其与前侧14d相对,图中不可见)围成的中空结构。底侧14b可以是全部敞开的,形成云雾水气流入口141。在右侧14c上也形成开口,以与外壳11的进口111a对接,因此在该防雨水干扰盖14内形成从云雾水气流入口141到右侧开口的流道。其余的顶侧14a、前侧14d和后侧均由直壁构成。顶侧14a从右侧14c的顶边缘向左下方倾斜地延伸到底侧14b的左侧边缘,因此与底侧14b形成夹角ɑ。该夹角ɑ例如可以是35°或40°或60°或其它合适的锐角角度。通过设置合适的锐角夹角,顶侧14a可有助于引导云雾水气流流向云雾水采集网12。云雾水沿着方向A进入防雨水干扰盖14并在该防雨水干扰盖14内沿着流道形成图1中所示的云雾水气流B。替代地,根据实际需要,云雾水采集器1也可配置为无防雨水干扰盖。
如图2所示,风机15布置在外壳风机部115内。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风机15可拆卸地安装在外壳风机部115内,因此风机15是可更换地。风机15是可变速的,例如可提供8米/秒和2米/秒的不同速度。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风机15为变频风机,例如包括调速器的变频风机。替代地,风机15也可采用其它合适形式的可变速风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一个云雾水采集器1可配置一个风机15。替代地,一个云雾水采集器1也可配置多于一个的风机15,每个风机15具有不同的风速配置,以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更换,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的观测需要。通过风机提供的不同速度,云雾水采集器1可采集不同粒径宽度的云雾水,从而扩大了云雾水采集器的采集能力。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云雾水采集器的云雾水采集网的实施例的示意平面图。如图3所示,云雾水采集网12包括外框121和凝结绳122。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外框121为具有四个相同侧边的正方形。替代,外框121也可采用与外壳主体111的中空腔室114相匹配的其它形状,例如长方形。每根凝结绳122的两端分别固定到外框121的上侧边和下侧边上。凝结绳122相互平行,并且相邻凝结绳122之间间隔有第一预定距离L1。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凝结绳122的预定直径可设为0.5mm,而相邻凝结绳之间的第一预定距离L1可为2mm。替代地,根据实际需要,凝结绳122可选用不同于0.5mm的预定直径尺寸,而相邻凝结绳之间的距离L1也可为不同于2mm的值。凝结绳122可由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制成。云雾水采集网12能够方便地插入外壳主体111上的对应插槽中,并且还可方便地从插槽中抽出,从而便于维护和更换云雾水采集网12。
图4是本实用新型云雾水采集器的云雾水采集网的凝结绳的实施例的示意截面图。如图4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凝结绳122为空心结构,因此在每根凝结绳122内形成中空的内腔122a。在内腔122a内可布置有电热丝123。电热丝123可通过电连接装置与外部电源形成电连接。电连接装置可布置在外壳11上的对应云雾水采集网12的位置,或者直接布置在云雾水采集网12上。例如,在每个云雾水采集网12的下端12c上都设置一个电源接口。通过控制电热丝123给凝结绳122加热,使得本实用新型云雾水采集器即使在冻雾发生的季节(例如冬季)也可正常工作,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云雾水采集器的功能。
图5是本实用新型云雾水采集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截面图。如图5所示,替代的云雾水采集器1a被提供。在该实施例中,在外壳11内设有布风板16,可使云雾水采集器1a内的云雾水气流分布更加均匀。布风板16配置成可覆盖中空腔室14的垂直于纵向中心线C的整个横截面。布风板16布置在云雾水采集网12与风机15之间。可选地,布风板16与风机15之间的距离要短于与云雾水采集网12之间的距离。布风板16与风机15之间相距第二预定距离L2。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布风板16与风机15之间的第二预定距离L2设为5厘米,这个距离可使气流的分布非常均匀。替代地,根据云雾水采集器的实际尺寸,第二预定距离L2也可采用不同于5厘米的尺寸。在布风板16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通风孔(图中未示出),以允许云雾水气流从布风板16上流过。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布风板16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的六角形开孔(图中未示出)。替代地,布风板16上也可设置其它合适形式的通风孔结构。本实施例中未提及部分同上述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云雾水采集器1、1a通过对风机15的速度控制,可采集到不同粒径的云雾水样本。例如,在特氟龙材料制成的凝结绳122的直径为0.5毫米并且相邻凝结绳122之间的间距为2毫米的情况下,当风机15的风速设为8米/秒时,如果采集效率为60%,那么可采集到的最小云雾水粒子直径约为5μm。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风机5的风速设为2米/秒时,那么可采集到的最小云雾水粒子直径约为11μm。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不同实施例的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云雾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沿其纵向具有进口、出口和位于所述进口与出口之间的中空腔室;
至少一个云雾水采集网,每个所述云雾水采集网可被置于所述中空腔室中并且其上端朝向所述进口倾斜,使得每个所述云雾水采集网的迎风面与所述中空腔室的纵向中心线形成锐角夹角;以及
风机,所述风机定位在所述云雾水采集网的下游并且靠近所述外壳的出口,所述风机是可变速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雾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云雾水采集网包括多根凝结绳,每根所述凝结绳具有中空的内腔,在所述内腔内布置有可加热所述凝结绳的电热丝,所述电热丝配置成可通过电连接装置与电源形成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云雾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凝结绳由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云雾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云雾水采集网包括外框,所述凝结绳彼此平行地固定到所述外框上,所述凝结绳具有预定直径并且相邻的所述凝结绳之间间隔有第一预定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云雾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直径为0.5毫米,并且所述第一预定距离为2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云雾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有机玻璃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云雾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云雾水采集器还包括防雨水干扰盖,所述防雨水干扰盖配置成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外壳的进口处,并且所述防雨水干扰盖具有设置在其底部上的可免受雨水干扰的云雾水气流入口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可将云雾水气流引到所述中空腔室中的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云雾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云雾水采集器还包括布风板,所述布风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通风孔,所述布风板布置在所述云雾水采集网与所述风机之间并且与所述风机相距第二预定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云雾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为蜂窝状六角形开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云雾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定距离为5厘米。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云雾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云雾水采集器还包括置于所述云雾水采集网下方的凝结云雾水槽,所述凝结云雾水槽安装在所述外壳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云雾水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凝结云雾水槽的底部下方设有电加热装置。
CN202021933090.7U 2020-09-07 2020-09-07 云雾水采集器 Active CN2135165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33090.7U CN213516503U (zh) 2020-09-07 2020-09-07 云雾水采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33090.7U CN213516503U (zh) 2020-09-07 2020-09-07 云雾水采集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16503U true CN213516503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46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33090.7U Active CN213516503U (zh) 2020-09-07 2020-09-07 云雾水采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165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79808A (zh) * 2021-11-29 2022-12-16 山东大学 一种多级云雾水采集器的分粒径采集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79808A (zh) * 2021-11-29 2022-12-16 山东大学 一种多级云雾水采集器的分粒径采集方法
CN115479808B (zh) * 2021-11-29 2024-01-30 山东大学 一种多级云雾水采集器的分粒径采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98151B (zh) 云雾水采集装置及云雾水采集方法
BR112021007382A2 (pt) filtro de partícula com dispositivo ultrassônico
US7740530B2 (en) Air handling system
US4697462A (en) Active cloudwater collector
CN213516503U (zh) 云雾水采集器
KR20040019398A (ko) 풍력 발전설비
CN208141248U (zh) 具有除湿降温功能的端子箱
US8461715B2 (en) Apparatus for wind collection
JP2004124764A (ja) ガスタービン吸気フィルタ装置
CN205404208U (zh) 一种雾水实验分析采集器
CN207265506U (zh) 箱式变电站通风系统和箱式变电站
WO2014036613A1 (en) Rotor ventilator
CN206159128U (zh) 一种换气装置
Houpis et al. A branch exposure chamber for fumigating ponderosa pine to atmospheric pollution
CN106289850A (zh) 空气颗粒物在线浓缩富集口鼻暴露系统
CN112546736B (zh) 空气过滤装置及空气循环设备
AU2008306620B2 (en) Water purification
CN212137048U (zh) 一种可自动干燥的开关柜
CN212033471U (zh) 一种用于自动化控制柜的防护装置
CN208608606U (zh) 一种高防护性高效通风结构
CN210207639U (zh) 微细颗粒物的风力抛分系统
Bailey et al. The influence of wind direction on greenhouse ventilation
CN102937370A (zh) 热风穿透外循环式煤样减湿装置
CN221530748U (zh) 一种通风结构、电气柜以及储能集装箱
CN112838481A (zh) 电能计量配电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