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13720U - 一种聚光结构、远光模组、车灯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光结构、远光模组、车灯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513720U CN213513720U CN202021704183.2U CN202021704183U CN213513720U CN 213513720 U CN213513720 U CN 213513720U CN 202021704183 U CN202021704183 U CN 202021704183U CN 213513720 U CN213513720 U CN 2135137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high beam
- beam module
- income
- le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公开了一种聚光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光部(1)、通光部(2)和出光部(3),所述入光部(1)设置为能够使得射入的光线汇聚并出射至所述通光部(2),所述通光部(2)设置为能够引导射入的光线从所述出光部(3)射出,其中,所述入光部(1)的入光端设有开口向后、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条形凹腔(11),所述条形凹腔(11)内设有向后凸出的条形凸起(12)。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远光模组、车灯及车辆。本实用新型聚光结构能够减小车灯模组的上下开口尺寸和左右方向尺寸,实现小开口设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具体地,涉及一种聚光结构。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远光模组、车灯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数量剧增,交通事故的发生更加频繁,夜间更是事故发生的高峰期,很多驾驶者对车灯远光功能的使用很不规范而成为“马路杀手”。自适应远光系统(ADB)可以根据前方车辆的位置和距离调整相应该区域的照明情况从而能够避免远光功能对前方车辆的眩目。随着汽车车灯的的出光窗口越来越偏扁平化,这就要求远光模组所使用的透镜的上下开口很小。
目前能实现ADB功能的聚光结构主要有传统的反射镜、小凸透镜或者聚光器。如图1所示,反射镜1’的椭球反射面11’体积大,如果要实现多个ADB像素,势必会导致远光模组体积大;小凸透镜体积相对较小,但是每个小凸透镜一般仅对应一颗光源,若实现很多像素,需要很多小凸透镜,远光模组尺寸同样很大;如图2所示,聚光器2’相对反射镜1’的椭球反射面11’来说体积减小很多,但是与聚光器2’的多个准直单元21’的入光端一一对应的多个光源间的间隔仍然较大,此外该结构的前表面是凹面,对光产生发散效果,为保证其光效,其对应的设置在前方的透镜尺寸也很大,使得远光模组尺寸也很大。
综上,目前能够实现ADB功能的远光模组大多具有开口尺寸大的特点,很难适应当前的要求,因此,开发一种应用于小开口远光ADB的聚光结构已经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光结构,该聚光结构能够减小车灯模组的开口尺寸,实现小开口设计。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远光模组,该远光模组的开口尺寸很小,能够实现小开口设计。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灯,该车灯能够实现小开口设计。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的车灯能够实现小开口设计,能够满足车辆的多样化造型设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聚光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光部、通光部和出光部,所述入光部设置为能够使得射入的光线汇聚并出射至所述通光部,所述通光部设置为能够引导射入的光线从所述出光部射出,其中,所述入光部的入光端设有开口向后、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条形凹腔,所述条形凹腔内设有向后凸出的条形凸起。
优选地,所述入光部具有上下设置的相对的第一反射面和左右设置的相对的第二反射面,所述相对的第二反射面分别连接在所述相对的第一反射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相对的第一反射面的纵截线均为由后向前逐渐向外延伸的曲线,其横截线均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所述相对的第二反射面均为由后向前逐渐向外扩张延伸的曲面。
优选地,所述相对的第一反射面为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相对的第二反射面为左右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出光部具有初级出光面,所述初级出光面的横截线为向前凸出的曲线,其纵截线为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
优选地,所述入光部、通光部和出光部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远光模组,包括光源、透镜以及上述所述的聚光结构,所述聚光结构和透镜依次设在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出射方向上,所述聚光结构的入光部的条形凹腔内对应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光源。
优选地,所述透镜具有次级出光面,所述次级出光面为顺滑曲面,其纵截线为向前凸出的曲线,横截线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或曲线。
优选地,所述聚光结构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优选地,所述聚光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聚光结构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
优选地,所述光源为LED光源,所述光源能够独立控制亮灭。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灯,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远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车灯。
本实用新型聚光结构通过设置入光部和通光部,能够对光线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很好的汇聚,使得与本实用新型聚光结构配合的透镜的出光面的上下高度可以做到很小,并且入光部和通光部的上下高度也可以做到很小,从而使得整个车灯模组的上下高度能够做到很小,实现车灯模组的上下小开口设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入光部的入光端设置条形凹腔和条形凸起,使得更多的光线通过入光部进入通光部,能够提高光效,条形凹腔内可以对应设置多个光源,能够减小各光源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减小整个车灯模组的左右方向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反射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的聚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聚光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远光模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一个光源的远光模组在配光屏幕上形成的光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三个光源的远光模组在配光屏幕上形成的光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远光模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远光模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配光屏幕上形成的光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反射镜 11’椭球反射面
2’聚光器 21’准直单元
1入光部 11条形凹腔
12条形凸起 13第一反射面
14第二反射面 2通光部
3出光部 31初级出光面
4透镜 41次级出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其中,“上”、“下”、“前”、“后”、“左”、“右”均是基于附图3中所示的方位。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光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光部1、通光部2和出光部3,所述入光部1设置为能够使得射入的光线汇聚并出射至所述通光部2,所述通光部2设置为能够引导射入的光线从所述出光部3射出,其中,所述入光部1的入光端设有开口向后、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条形凹腔11,所述条形凹腔11内设有向后凸出的条形凸起12。
本实用新型聚光结构的入光部1的入光端设有开口向后、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条形凹腔11,所述条形凹腔11内设有向后凸出的条形凸起12,该条形凸起12的纵截线为向后凸出的曲线,使得更多的光线通过入光部1进入通光部2,能够提高光效,条形凹腔11内可以对应设置多个光源,能够减小各光源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减小整个车灯模组的左右方向的尺寸。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入光部1具有上下设置的相对的第一反射面13和左右设置的相对的第二反射面14,所述相对的第二反射面14分别连接在所述相对的第一反射面13的左右两侧;所述相对的第一反射面13的纵截线均为由后向前逐渐向外延伸的曲线,其横截线均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所述相对的第一反射面13为其纵截线沿其横截线扫掠而成,所述相对的第二反射面14均为由后向前逐渐向外扩张延伸的曲面。
由图4和图5中箭头表示的光线走向可知,光线分别经由入光部1的条形凹腔11内表面和条形凸起12外表面折射进入通光部2,经条形凹腔11 内表面进入的光线分别射至第一反射面13和第二反射面14,经第一反射面 13和第二反射面14反射后进入通光部2,经条形凸起12外表面折射的光线则可以直接进入通光部2,进入通光部2的光线最后经出光部3射出。因此,通过上下设置相对的第一反射面13和左右设置相对的第二反射面14,使得射至第一反射面13和第二反射面14的光线能够被反射至通光部2,能够对光线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很好的汇聚,一方面使得更多的光线进入通光部2,从而提高光效,另一方面使得与本实用新型聚光结构配合的透镜的出光面的上下高度可以做到很小,并且入光部1和通光部2的上下高度也可以做到很小,从而使得整个车灯模组的上下高度能够做到很小,实现车灯模组的上下小开口设计。
其中,所述相对的第一反射面13优选为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相对的第二反射面14优选为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入光部1前端的上下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通光部2后端的上下尺寸,所述入光部1前端的左右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通光部2后端的左右尺寸,所述通光部2的后端的上下尺寸等于或大于其前端的上下尺寸。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出光部3具有初级出光面31,所述初级出光面31 的横截线为向前凸出的曲线,其纵截线为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所述初级出光面31为其纵截线沿其横截线扫掠而成。其中,进入通光部2的光线最后经出光部3的初级出光面31射出,由此,初级出光面31的设置能够对射入的光线在左右方向上进行汇聚,能够减小与本实用新型聚光结构配合的透镜的出光面的左右尺寸,从而进一步减小整个车灯模组的左右方向的尺寸。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优选地,所述入光部1、通光部2和出光部 3为一体成型,使得本实用新型聚光结构的集成化程度高,减少安装零部件的数量,保证三者的相对位置精度,确保光形的稳定性,且便于加工成型。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远光模组,如图6所示,包括光源、透镜4以及上述所述的聚光结构,所述聚光结构和透镜4依次设在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出射方向上,所述聚光结构的入光部1的条形凹腔11内对应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光源。
本实施方式中,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聚光结构汇聚后射至透镜4,经透镜 4出射后形成远光光形。当聚光结构的入光部1的条形凹腔11内对应设有多个光源时,多个光源发出的光线依次经聚光结构和透镜4后形成具有多个光斑的远光光形。其中,图7为聚光结构的入光部1的条形凹腔11内对应设有一个光源时远光模组在配光屏幕上形成的光形图;图8是设置三个光源时远光模组在配光屏幕上形成的光形图。由于本实用新型远光模组包括上述所述的聚光结构,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经所述聚光结构后,聚光结构能够对光线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很好的汇聚,使得透镜4的出光面的上下高度可以做到很小,并且聚光结构的上下高度也可以做到很小,从而使得整个远光模组的上下高度能够做到很小,实现远光模组的上下小开口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当聚光结构的入光部1的条形凹腔11内对应设有多个光源时,相比传统聚光器2’的多个光源需要与聚光器2’的各准直单元21’一一对应设置,使得多个光源之间的距离不能调节,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多个光源对应设在一个条形凹腔内,因此,多个光源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且多个光源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到很小,从而可以设置左右方向尺寸较小的透镜4,从而能够减小整个远光模组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并且当多个光源之间的距离很小时,可以保证其成形后的各光斑之间的连续,使各光斑之间的衔接过渡均匀,提高远光光形的均匀性。另外,由于多个光源之间相互分开,分散排布,光源产生的热量较为分散,使得远光模组的散热效果更好,提高了远光模组的散热能力。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透镜4具有次级出光面41,所述次级出光面41为顺滑曲面,其纵截线为向前凸出的曲线,能够对入射的光线进行上下方向上的汇聚,使得整个远光模组的上下尺寸变小;其横截线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或曲线,次级出光面41由其纵截线沿其横截线扫掠而成。由此,透镜4 的次级出光面41可以根据车身的预设轮廓进行弯曲,使得次级出光面41的形状变化多样,适应性强,并能够呈现光滑的光导式外观,可满足不同车灯的多样化造型和美观需求。其中,次级出光面41的横截线优选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即所述透镜4为具有焦线的柱面透镜,如果采用单焦点透镜,聚光结构与单焦点透镜一一对应,聚光结构的焦点需设置在透镜4的单焦点上,如两者有偏差会引起对应形成的光斑发生畸变,即光斑边界线不是直的,而采用具有焦线的柱面透镜,只要聚光结构的焦点设置在焦线上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聚光结构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其中,当所述聚光结构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聚光结构投射形成的光形叠加后形成完整的远光光形。与所述多个聚光结构相配合的透镜4优选为具有焦线的柱面透镜,使得多个聚光结构只用对应一个透镜4即可。多个所述聚光结构可以根据车灯内空间以及造型需求沿左右方向横向排列、沿上下方向竖向排列或者沿一定方向倾斜排列,具体地,如图9所示,所述聚光结构为沿左右方向横向并排设置的两个,所述聚光结构前方设有一个柱面透镜。图10为设置两个聚光结构的远光模组在配光屏幕上形成的光形图。
优选地,所述光源为LED光源,所述光源能够独立控制亮灭,使得在实际应用时,通过控制各个光源的亮灭,可以实现对应光斑的亮暗,从而能够灵活实现多像素ADB远光功能。在实际使用时,当聚光结构为一个,聚光结构的入光部1的条形凹腔11内对应设有多个光源时,可以通过调节各个光源之间的距离来调节各个光源对应形成的光斑之间的角度,从而使得各光斑在保证衔接均匀的同时还能相互错开以独立点亮一个区域,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各个光源的亮灭实现不同区域的点亮,配合车载摄像头灵活实现ADB 远光功能;当聚光结构为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时,还可以通过调节各聚光结构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偏转角度来调节通过各聚光结构对应形成的各光斑的偏转角度,从而使得各光斑在保证衔接均匀的同时还能相互错开以独立点亮一个区域,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各个光源的亮灭实现不同区域的点亮,配合车载摄像头灵活实现ADB远光功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聚光结构通过设置入光部1和通光部2,能够对光线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很好的汇聚,使得与本实用新型聚光结构配合的透镜的出光面的上下高度可以做到很小,并且入光部1和通光部2的上下高度也可以做到很小,从而使得整个车灯模组的上下高度能够做到很小,实现车灯模组的上下小开口设计,且其上下开口不超过10mm,这是目前任何一个车灯模组都不能达到的开口尺寸;本实用新型聚光结构通过在入光部1 的入光端设置条形凹腔11和条形凸起12,使得更多的光线通过入光部1进入通光部2,能够提高光效,条形凹腔11内可以对应设置多个光源,能够减小各光源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减小整个车灯模组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本实用新型远光模组包括上述所述的聚光结构,使得所述远光模组的上下开口尺寸和左右方向尺寸很小,实现远光模组的小开口设计。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灯,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远光模组,该车灯能够实现小开口设计。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车灯,该车辆的车灯能够实现小开口设计,能够满足车辆的多样化造型设计。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2)
1.一种聚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光部(1)、通光部(2)和出光部(3),所述入光部(1)设置为能够使得射入的光线汇聚并出射至所述通光部(2),所述通光部(2)设置为能够引导射入的光线从所述出光部(3)射出,其中,所述入光部(1)的入光端设有开口向后、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条形凹腔(11),所述条形凹腔(11)内设有向后凸出的条形凸起(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部(1)具有上下设置的相对的第一反射面(13)和左右设置的相对的第二反射面(14),所述相对的第二反射面(14)分别连接在所述相对的第一反射面(13)的左右两侧;所述相对的第一反射面(13)的纵截线均为由后向前逐渐向外延伸的曲线,其横截线均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所述相对的第二反射面(14)均为由后向前逐渐向外扩张延伸的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的第一反射面(13)为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相对的第二反射面(14)为左右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部(3)具有初级出光面(31),所述初级出光面(31)的横截线为向前凸出的曲线,其纵截线为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部(1)、通光部(2)和出光部(3)为一体成型。
6.一种远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透镜(4)以及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光结构,所述聚光结构和透镜(4)依次设在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出射方向上,所述聚光结构的入光部(1)的条形凹腔(11)内对应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光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4)具有次级出光面(41),所述次级出光面(41)为顺滑曲面,其纵截线为向前凸出的曲线,横截线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或曲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结构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远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聚光结构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LED光源,所述光源能够独立控制亮灭。
11.一种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远光模组。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04183.2U CN213513720U (zh) | 2020-08-14 | 2020-08-14 | 一种聚光结构、远光模组、车灯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04183.2U CN213513720U (zh) | 2020-08-14 | 2020-08-14 | 一种聚光结构、远光模组、车灯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513720U true CN213513720U (zh) | 2021-06-22 |
Family
ID=76440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704183.2U Active CN213513720U (zh) | 2020-08-14 | 2020-08-14 | 一种聚光结构、远光模组、车灯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513720U (zh) |
-
2020
- 2020-08-14 CN CN202021704183.2U patent/CN21351372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703973B1 (ko) | 하이빔과 로우빔이 통합된 차량용 램프 조명 장치, 차량용 램프 및 차량 | |
CN210740267U (zh) | 一种初级光学元件、前照灯模组、车灯及车辆 | |
US6419380B2 (en) | Vehicle light | |
CN112752925A (zh) | 车灯光学元件、车灯模组、车辆前照灯及车辆 | |
CN113958921A (zh) | 照明模组、照明装置及车辆 | |
WO2020211104A1 (zh) | 车灯模组 | |
CN113091014A (zh) | 车灯光学元件、车灯模组和车辆 | |
CN113405064A (zh) | 车灯光学系统、车灯模组、车灯及车辆 | |
CN115707902A (zh) | Adb远近光一体车灯照明模组及车灯 | |
CN210107257U (zh) | 照明模组、车灯及车辆 | |
CN210740255U (zh) | 一种车灯光学元件、车灯模组、车辆前照灯和车辆 | |
WO2022068267A1 (zh) | Adb远光模组及车灯 | |
CN214222983U (zh) | Adb车灯模组、车灯及车辆 | |
WO2021103755A1 (zh) | 车灯模组、车辆前照灯及车辆 | |
CN210373267U (zh) | 一种车灯模组、车灯及车辆 | |
CN210319819U (zh) | 一种车灯模组、车灯及车辆 | |
CN210141546U (zh) | 车灯模组 | |
CN213513720U (zh) | 一种聚光结构、远光模组、车灯及车辆 | |
CN212746311U (zh) | Adb远光模组及车灯 | |
CN212618082U (zh) | 一种车灯光学组件、车灯模组、车灯及车辆 | |
CN215372308U (zh) | 远光照明模组、车灯及车辆 | |
WO2022001239A1 (zh) | 一种车灯光学组件、车灯模组、车灯及车辆 | |
WO2022012634A1 (zh) | 车辆远光灯模组、车辆前照灯及车辆 | |
CN212987096U (zh) | 车辆远光灯模组、车辆前照灯及车辆 | |
CN214064804U (zh) | 车灯光学系统、车灯模组、车灯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