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06256U - 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06256U
CN213506256U CN202022174974.5U CN202022174974U CN213506256U CN 213506256 U CN213506256 U CN 213506256U CN 202022174974 U CN202022174974 U CN 202022174974U CN 213506256 U CN213506256 U CN 213506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gae
chamber
air
port
air fl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749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园琦
高中
郑佐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inglu Lingwu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inglu Lingwu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inglu Lingwu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inglu Lingwu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7497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062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06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062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包括除藻池、基座、上端盖、注液口、排液口和排藻组件,除藻池底端连接有基座,除藻池内依次开设有注液室和气浮室,注液室与气浮室之间通过第一过流口相连通,注液室上端安装有带有注液口的上端盖,注液室内设有搅拌组件,气浮室底端设有气浮组件,除藻池远离注液室一侧开设有与气浮室相连通的排液口;水藻在气浮装置的作用下产生浮藻层,浮藻层会被收集在除藻室内,通过除藻室内的过滤板进行过滤,使水流重新回到气浮室中,而浮藻会被排出,在保证浮藻处理良好效率的同时,对其含有的水分进行高效去除,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实用效果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除藻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源的污染也日渐严重,其中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一般采用沉淀和气浮进行初步处理,由于藻类密度一般较小,其絮体不易沉淀,采用气浮法可快速、高效实现固液分离,其原理是利用进入水路的空气产生微气泡(带有负电势)附着在藻类上形成气藻混合物,气藻混合物和液体之间由于密度的不平衡,产生浮力,将藻类带到水面,实现固液分离,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气浮法可以代替水处理中的深沉、澄清工艺,尤其对那些浮絮体类的去除,效果更为明显。
现有的气浮装置在对水质中浮藻进行排出时,一般采用管道抽取的方式进行处理,然而这种除藻的方式除藻效率不佳,水流很容易跟随浮藻一同抽取出来,排出后的浮藻含有大量的水分,需要再一次的过滤,费事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包括除藻池、基座、上端盖、注液口、排液口和用于浮藻进行过滤排出的排藻组件,除藻池底端连接有基座,除藻池内依次开设有注液室和气浮室,注液室与气浮室之间通过第一过流口相连通,注液室上端安装有带有注液口的上端盖,注液室内设有用于防止液体沉淀的搅拌组件,气浮室底端设有用于对水藻进行处理的气浮组件,除藻池远离注液室一侧开设有与气浮室相连通的排液口;
所述排藻组件包括设置包括开设在除藻池内所在气浮室远离注液室一侧上端部的除藻室,除藻室与气浮室之间设有挡水堰板,挡水堰板上方安装有用于将浮藻刮入除藻室内的转动辊,除藻室底端开设有与气浮室相连通的第二过流口,第二过流口所在除藻室内上端安装有过滤板,过滤板上端设有吸泥口,吸泥口与安装在除藻室上端部的抽泥泵相连通,抽泥泵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排泥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设置在注液室内的搅拌杆,搅拌杆底端对应第一过流口上方设有搅拌叶片,搅拌杆顶端通过固定环穿过上盖板与安装在上盖板顶端的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气浮组件包括空气压缩机和气体传输管,空气压缩机设置在注液室下方并与除藻池连接固定,气体传输管铺设在气浮室内底端且其端面开设有若干气孔,气体传输管与空气压缩机之间通过导气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气浮室上方开设有多组用于保证气浮室内空气正常排出的换气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流口和第二过流口均呈倾斜角度设置,且第一过流口与第二过流口所在气浮室内高度低于第一过流口与第二过流口位于注液室和除藻室内高度。
优选的,所述除藻室上方所在除藻池上端面设有活动掀板,活动掀板与除藻池之间通过转动销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水藻在气浮装置的作用下产生浮藻层,浮藻层会被收集在除藻室内,通过除藻室内的过滤板进行过滤,使水流重新回到气浮室中,而浮藻会被排出,在保证浮藻处理良好效率的同时,对其含有的水分进行高效去除,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实用效果显著;
过流口的设计方便废液进行流出,搅拌杆的使用用于防止水体内残渣沉淀,配合气浮组件提高藻类气浮效果,其中换气槽的设置能保证气浮室内空气正常排出,避免气体存储在室内,造成二次污染,另外通过打开活动掀板,能对除藻室内的各部件进行观察,方便人员进行维护,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中上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中气浮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除藻池、2-基座、3-排泥口、4-排液口、5-上端盖、6-注液口、7-驱动电机、8-换气槽、9-活动掀板、10-注液室、11-气浮室、12-除藻室、13-搅拌杆、14-空气压缩机、15-气体传输管、16-抽泥泵、17-第一过流口、18-第二过流口、19-过滤板、20-吸泥口、21-挡水堰板、22-转动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包括除藻池1、基座2、上端盖5、注液口6、排液口4和用于浮藻进行过滤排出的排藻组件,除藻池1底端连接有基座2,除藻池1内依次开设有注液室10和气浮室11,注液室10与气浮室11之间通过第一过流口17相连通,注液室10上端安装有带有注液口6的上端盖5,注液室10内设有用于防止液体沉淀的搅拌组件,气浮室11底端设有用于对水藻进行处理的气浮组件,除藻池1远离注液室10一侧开设有与气浮室11相连通的排液口4,从注液口6向注液室10内注入液体,注液室10内液体通过第一过流口17流入气浮室11中进行气浮处理;
所述排藻组件包括设置包括开设在除藻池1内所在气浮室11远离注液室10一侧上端部的除藻室12,除藻室12与气浮之间设有挡水堰板21,挡水堰板21上方安装有用于将浮藻刮入除藻室12内的转动辊22,除藻室12底端开设有与气浮室11相连通的第二过流口18,第二过流口18所在除藻室12内上端安装有过滤板19,过滤板19上端设有吸泥口20,吸泥口20与安装在除藻室12上端部的抽泥泵16相连通,抽泥泵16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排泥口3相连通;气浮室11内经气浮后的浮藻层上升到挡水堰板21上端时,转动辊22旋转,将浮藻刮入除藻室12内,落入除藻室12内的浮藻会在过滤板19的作用下进行过滤,使水源从第二过流口18返回至气浮室11内,而浮藻则在抽泥泵16的抽取下,从排泥口3排出;
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设置在注液室10内的搅拌杆13,搅拌杆13底端对应第一过流口17上方设有搅拌叶片,搅拌杆13顶端通过固定环穿过上盖板与安装在上盖板顶端的驱动电机7输出端连接固定;在进行注液时,搅拌电机启动,搅拌杆13带动搅拌叶片旋转,使废液在从第一过滤口流入气浮室11内时,液体能先一步的混合起来,进而避免液体内残渣沉淀,影响气浮效果;
所述气浮组件包括空气压缩机14和气体传输管15,空气压缩机14设置在注液室10下方并与除藻池1连接固定,气体传输管15铺设在气浮室11内底端且其端面开设有若干气孔,气体传输管15与空气压缩机14之间通过导气管相连通;气浮组件采用微孔曝气气浮法进行水藻进行处理,其原理是,空气压缩机14产生加压空气,通过气体传输管15将压缩空气形成气泡分散于水中进而实现气浮,气浮室11上方开设有多组用于保证气浮室11内空气正常排出的换气槽8;气浮装置在进行工作时,气浮室11内会产生大量气体,通过在气浮室11上端开设换气槽8,进而保证空气能正常进行流通,避免气体存储在室内,造成二次污染;
所述第一过流口17和第二过流口18均呈倾斜角度设置,且第一过流口17与第二过流口18所在气浮室11内高度低于第一过流口17与第二过流口18位于注液室10和除藻室12内高度,第一过流口17与第二过流口18的倾斜设置用于方便废液流入气浮室11内进行气浮处理,除藻室12上方所在除藻池1上端面设有活动掀板9,活动掀板9与除藻池1之间通过转动销活动连接;通过打开活动掀板9,能对除藻室12内的各部件进行观察,方便人员进行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气浮室11内经气浮后的浮藻层上升到挡水堰板21上端时,转动辊22旋转,将浮藻刮入除藻室12内,落入除藻室12内的浮藻会在过滤板19的作用下进行过滤,使水源从第二过流口18返回至气浮室11内,而浮藻则在抽泥泵16的抽取下,从排泥口3排出,在保证浮藻处理良好效率的同时,对其含有的水分进行高效去除,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实用效果显著。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包括除藻池(1)、基座(2)、上端盖(5)、注液口(6)、排液口(4)和用于浮藻进行过滤排出的排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藻池(1)底端连接有基座(2),所述除藻池(1)内依次开设有注液室(10)和气浮室(11),所述注液室(10)与气浮室(11)之间通过第一过流口(17)相连通,所述注液室(10)上端安装有带有注液口(6)的上端盖(5),所述注液室(10)内设有用于防止液体沉淀的搅拌组件,所述气浮室(11)底端设有用于对水藻进行处理的气浮组件,所述除藻池(1)远离注液室(10)一侧开设有与气浮室(11)相连通的排液口(4);
所述排藻组件包括设置包括开设在除藻池(1)内所在气浮室(11)远离注液室(10)一侧上端部的除藻室(12),所述除藻室(12)与气浮室(11)之间设有挡水堰板(21),所述挡水堰板(21)上方安装有用于将浮藻刮入除藻室(12)内的转动辊(22),所述除藻室(12)底端开设有与气浮室(11)相连通的第二过流口(18),所述第二过流口(18)所在除藻室(12)内上端安装有过滤板(19),所述过滤板(19)上端设有吸泥口(20),所述吸泥口(20)与安装在除藻室(12)上端部的抽泥泵(16)相连通,所述抽泥泵(16)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排泥口(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设置在注液室(10)内的搅拌杆(13),所述搅拌杆(13)底端对应第一过流口(17)上方设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杆(13)顶端通过固定环穿过上盖板与安装在上盖板顶端的驱动电机(7)输出端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组件包括空气压缩机(14)和气体传输管(15),所述空气压缩机(14)设置在注液室(10)下方并与除藻池(1)连接固定,所述气体传输管(15)铺设在气浮室(11)内底端且其端面开设有若干气孔,所述气体传输管(15)与空气压缩机(14)之间通过导气管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室(11)上方开设有多组用于保证气浮室(11)内空气正常排出的换气槽(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流口(17)和第二过流口(18)均呈倾斜角度设置,且第一过流口(17)与第二过流口(18)所在气浮室(11)内高度低于第一过流口(17)与第二过流口(18)位于注液室(10)和除藻室(12)内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藻室(12)上方所在除藻池(1)上端面设有活动掀板(9),所述活动掀板(9)与除藻池(1)之间通过转动销活动连接。
CN202022174974.5U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 Active CN2135062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4974.5U CN213506256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4974.5U CN213506256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06256U true CN213506256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64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74974.5U Active CN213506256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062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78274A (zh) 一种一体化物理法油田水处理器
CN108002570A (zh) 一种环保餐饮废水处理用油水分离池
CN110078273A (zh) 一种油田三元驱及注聚污水物理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06384991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8716890U (zh) 一种气浮沉淀一体装置
CN213506256U (zh) 一种高效除藻一体化气浮装置
CN109020061A (zh) 一种含油生活污水的处理系统
CN109293079B (zh) 一种低能耗曝气循环澄清池
CN113797606A (zh) 一种优化进出水及排泥方式的矩形周进周出沉淀池
CN208151112U (zh) 分层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560625Y (zh) 射流泵溶气浮选机
CN216106106U (zh) 一种刮渣高度可调的气浮机
CN204714550U (zh) 含油污水处理用微纳米气浮装置
CN213049532U (zh) 一种优化进出水及排泥方式的矩形周进周出沉淀池
CN210140508U (zh) 一种新型气浮机
CN209940753U (zh) 一种微纳气泡乳化液处理装置
CN209853875U (zh) 一体化净水装置
CN208218448U (zh) 一种喷涂废水气浮处理设备
CN217794718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池面撇渣装置
CN205773520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高效气浮装置
CN214192646U (zh) 一种气浮池
CN110092515A (zh) 电絮凝-微纳米气浮-陶瓷膜处理含油废水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12687619U (zh) 一种序批式超微气泡浮选装置
CN220779379U (zh) 一种污水处理中的污泥沉淀增效装置
CN220317582U (zh) 一种高效型溶气气浮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