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05283U - 一种纺织纤维快速收丝工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纺织纤维快速收丝工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05283U
CN213505283U CN202022436645.3U CN202022436645U CN213505283U CN 213505283 U CN213505283 U CN 213505283U CN 202022436645 U CN202022436645 U CN 202022436645U CN 213505283 U CN213505283 U CN 213505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fan blade
barrel
spindle
outer circum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3664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敏
王军
吴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jia Fu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anxin Ji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anxin Ji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anxin Ji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3664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05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05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05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一种纺织纤维快速收丝工装装置,属于机械及纺织行业工器具技术领域。筒体的外圆周分别连接合页扇叶装置,合页扇叶装置的合页的一侧合页连接筒体的外圆周,合页的另一侧合页与扇叶连接,筒体的另一端有连接杆,电钻与连接杆连接,扇叶支撑在纱锭或收丝辊的内腔,纱锭或收丝辊连接纱架。合页扇叶装置分成120度连接在筒体的外圆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适用于碳纤维纺织快速收丝。将纺织设备上的丝或者废丝收卷至纱锭或收丝辊上,大幅提高收丝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纺织纤维快速收丝工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纤维快速收丝工装装置,属于机械及纺织行业工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早在公元前5000年,世界文明产生之处就有了纺织品生产。公元前500年我国就有了木质纺织机械,当时的纺织技术已经领先世界。150年前工业革命开始,西方逐步有了梭织机,并逐步开始替代手工织布,产量得到了大幅提升。1870年世界上第一台剑杆织机诞生,生产效率提升数倍。我国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研发剑杆织机,通过引入电子技术、变频调速技术以及传感技术,使得剑杆制造技术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近年来,在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的推动下,发达国家的高性能纤维纺织装备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子化自动控制的剑杆织机、多轴向经编机等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制获得成功,高性能纤维织物的品质和性能得到大幅提升。虽然我国的高性能纤维织物研究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牵引下取得了迅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高性能纤维编织设备依旧落后很多。通常而言,在纺织工艺后期当纺织纤维长度不能够继续进行编织时,一般采用手动将设备上的丝收到纤维纱锭上或直接剪断废弃造成纤维浪费。同时人工收集劳动强度大且很难做到整齐的收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纺织纤维快速收丝工装装置,可以快速、有效的将纺织设备上的丝收卷至纤维纱锭,大幅提高收丝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一种纺织纤维快速收丝工装装置,筒体的外圆周分别连接合页扇叶装置,合页扇叶装置的合页的一侧合页连接筒体的外圆周,合页的另一侧合页与扇叶连接,筒体的另一端有连接杆,电钻与连接杆连接,扇叶支撑在纱锭或收丝辊的内腔,纱锭或收丝辊连接纱架。
合页扇叶装置分成120度连接在筒体的外圆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适用于碳纤维纺织快速收丝。将纺织设备上的丝或者废丝收卷至纱锭或收丝辊上,大幅提高收丝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如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显然,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
为便于对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并不构成对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实施例1: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纺织纤维快速收丝工装装置,筒体5的外圆周分别连接合页扇叶装置,合页扇叶装置的合页7的一侧合页连接筒体5的外圆周,合页7的另一侧合页与扇叶6连接,合页扇叶装置分成120度连接在筒体5的外圆周,筒体5的另一端有连接杆8,电钻1与连接杆8连接,将扇叶6打开后,扇叶6支撑在纱锭或收丝辊3的内腔,纱锭或收丝辊3连接纱架4,将电钻1调至反转,启动电钻1即可完成快速收丝。扇叶6的两端有圆滑过渡的圆弧,两端之间的顶部有斜度,便于与不同直径的内圆连接。
实施例2: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纺织纤维快速收丝工装装置,收丝工装一端与电钻快速连接,另一端与纱锭或者收丝辊连接,电钻反转可快速收丝。工装采用碳钢、不锈钢、铝合金等金属材质,整体由连接杆、筒体、扇叶三部分组成,使用时将连接杆插入电钻拧紧,将扇叶外延与纱锭或收丝辊内侧顶紧,启动电钻即可快速收丝。
连接杆8右侧有15-60mm长电钻连接杆,可以快速卡紧连接。
筒体5的材质为45号钢、铝合金、不锈钢等金属,筒壁厚2-5mm。
扇叶6外延直径由左向右一次增大,直径范围70-80mm。
扇叶6可折叠可更换,展开过程可卡紧纱锭或收丝辊3。
将收丝工装连接杆8与电钻1连接拧紧,然后展开扇叶6,将扇叶6外延与纱锭或收丝辊3内侧顶紧,将电钻1调至反转,启动电钻1即可完成快速收丝。
如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纺织纤维快速收丝工装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的外圆周分别连接合页扇叶装置,合页扇叶装置的合页的一侧合页连接筒体的外圆周,合页的另一侧合页与扇叶连接,筒体的另一端有连接杆,电钻与连接杆连接,扇叶支撑在纱锭或收丝辊的内腔,纱锭或收丝辊连接纱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纤维快速收丝工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合页扇叶装置分成120度连接在筒体的外圆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纤维快速收丝工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扇叶的两端有圆滑过渡的圆弧,两端之间的顶部有斜度。
CN202022436645.3U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纺织纤维快速收丝工装装置 Active CN213505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36645.3U CN213505283U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纺织纤维快速收丝工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36645.3U CN213505283U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纺织纤维快速收丝工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05283U true CN213505283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13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36645.3U Active CN213505283U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纺织纤维快速收丝工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052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21081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纺织卷筒
CN110510454A (zh) 一种纺织机械加工用绕盘装置
CN213505283U (zh) 一种纺织纤维快速收丝工装装置
CN210260656U (zh) 一种可调节牵引力的短纤维收卷装置
CN111320028A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纺织设备放线装置
CN110106591A (zh) 一种环锭细纱机自动断线感应及接线装置
CN219830721U (zh) 一种吸湿面料吸湿性检测机构
CN217296709U (zh) 一种纺织用便于调节张力的理纱装置
CN107740221A (zh) 一种大丝束的选纬机构
CN207062489U (zh) 具有断线集线机构的剑杆织机
CN209974992U (zh) 一种新型纺织用倍捻机
CN207551541U (zh) 纱线均匀收集机构
CN211251323U (zh) 纤维丝拉伸定型缠绕装置
CN218088304U (zh) 一种碳纤维丝束生产用打绞机
CN212895198U (zh) 高透气锦纶斜纹滤布的加工装置
CN210504932U (zh) 一种超薄石英纤维布的收卷装置
CN216040029U (zh) 一种纺织用纱线的毛绒去除装置
CN211814832U (zh) 一种剑杆织机废边收集机构
CN218232677U (zh) 一种芳纶布加工用捻线装置
CN211971391U (zh) 一种加工立体交织耐磨透气沙发面料的收线筒
CN216947369U (zh) 一种织造机的自动抽纬总成
CN209352281U (zh) 手摇式织布收卷装置
CN211310387U (zh) 一种碳纤维丝束放丝机
CN211947444U (zh) 一种避免绕线的针织圆形纬编机
CN220597714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卷绕喂入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0

Address after: 2276, 1st Floor, Zone E, No. 205 Dongxiaojing Industrial Park, Dongba Township,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00

Patentee after: Zhongjia Fu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65000 in the center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anci District, Langf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onganxin Jiahua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