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92781U - 一种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92781U
CN213492781U CN202022038073.3U CN202022038073U CN213492781U CN 213492781 U CN213492781 U CN 213492781U CN 202022038073 U CN202022038073 U CN 202022038073U CN 213492781 U CN213492781 U CN 213492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ice shell
air
cavity
rear side
inn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3807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琰
张兆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Yuda Precision Cas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Yuda Precision Cas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Yuda Precision Cas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Yuda Precision Cas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3807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92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92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92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吸气口,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开设有空气过滤箱,所述吸气口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空气过滤箱相连通的进气管,所述空气过滤箱内腔的底部横向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内部横向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空气过滤箱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空气过滤箱的内腔相连通的出气管,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空气过滤箱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空气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间用除尘装置技术领域。该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通过设置吸气口将气体吸入进气管内部,随后气体通过进气管到达空气过滤箱内腔的液体中进行过滤。

Description

一种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间除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车间除尘是指利用相应的除尘设备有效解决车间环境问题,给予车间工人温馨舒适的环境,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综合抑尘技术主要包括生物纳膜抑尘技术、云雾抑尘技术及湿式收尘技术等关键技术,目前的的车间除尘装置装置已满足人们的需求,但仍然有许多不足。
现有的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在使用水过滤空气中的灰尘时,会产生大量的污水,且无法对污水进行回收导致成本较大,以及在移动过程中,接头暴露在外,容易导致导致接头踩踏损坏,造成接头无法使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解决了无法对污水进行回收导致成本较大,以及在移动过程中,接头暴露在外,容易导致导致接头踩踏损坏,造成接头无法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所述装置外壳外表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吸气口,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空气过滤箱,所述吸气口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空气过滤箱相连通的进气管,所述空气过滤箱内腔的底部横向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内部的前侧开设有与空气过滤箱内腔的底部相连通的排水孔,所述第一挡板的内部横向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前端横向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前端延伸至所述排水孔的内腔,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空气过滤箱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空气过滤装置,所述空气过滤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有一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空气过滤箱的顶部连通,所述空气过滤装置的底部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向外延伸至所述装置外壳的外部,所述装置外壳的内腔且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下方设置有液体过滤箱,所述液体过滤箱内腔竖向设置有一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液体过滤箱的内腔分隔为一前腔体和一后腔体,所述前腔体内腔与所述排水孔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装置外壳的正面与所述后腔体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电机,所述前腔体内腔且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下方可滑动地横向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后侧可转动地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后腔体的内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且位于所述后腔体的内腔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连接杆远离过滤网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液体过滤箱的底部设置与所述液体过滤箱相连通的蓄水腔。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位于空气过滤箱内腔的一端设置有透气罩,所述装置外壳的正面与所述空气过滤箱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装置外壳外表面开设有延伸至空气过滤箱内腔的进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后腔体的后侧设置有收纳箱,所述收纳箱内腔的顶部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外表面套设有电源接头,所述收纳箱内腔的底部横向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装置外壳后侧的外表面开设有可供电源接头活动的移动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向外延伸至装置外壳的外部,所述第一转动杆位于所述装置外壳外部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棘轮,所述装置外壳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转动杆的顶部可转动地设置有限位杆,所述装置外壳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限位杆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腔的后侧向外延伸至所述装置外壳后侧的外表面,所述装置外壳后侧的内部横向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装置外壳后侧的外表面且位于蓄水腔的后侧开设有与螺纹杆相适配的螺纹槽,所述蓄水腔的外侧与螺纹槽相连通,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蓄水腔的一端竖向固定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内侧壁且位于所述螺纹杆的外圈设置有橡胶圈,所述装置外壳后侧的外表面开设有与所述橡胶圈相对应的密封槽,所述密封盖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外壳的正面与所述液体过滤箱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维修门,所述隔板的内部开设有可供所述过滤网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内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过滤网接触的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通过设置进气管外表面的进气泵,可通过吸气口将气体吸入进气管内部,随后气体通过进气管到达空气过滤箱内腔的液体中进行过滤,可过滤空气中颗粒较大的灰尘,过滤后的气体可通过出气管外表面的出气泵进入空气过滤装置内部进行二次过滤,可减少空气过滤装置工作负担的同时增加过滤效率,随后通过排气管排出,当液体饱和度过满导致无法过滤时,可启动电动伸缩杆将液体排入至液体过滤箱内腔的过滤网处进行过滤,使得液体中的颗粒进行过滤,使得液体通过,颗粒堆积在过滤网上,从而达到过滤液体,使其可进行回收再次使用,减少成本,通过设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的啮合,使得过滤网通过连接杆进行滑动,当对液体进行过滤时,可进行水平滑动,防止过滤网堵塞的同时增加过滤效率。
(2)、该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通过设置收纳箱内部的第一转动杆,可使得电源接头进行收纳,可防止电源接头在不使用时暴露在外,导致电源接头损坏无法使用的问题,通过设置限位杆,可配合固定块对棘轮进行限位,防止第一转动杆在移动过程中进行松动,导致电源接头脱落,增加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二转动杆,可减少电源接头的磨损,增加电源接头的实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转动杆与棘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外壳、2-吸气口、3-空气过滤箱、4-排水孔、5-空气过滤装置、6-密封板、7-第一挡板、8-液体过滤箱、9-过滤网、10-蓄水腔、11-收纳箱、12-电源接头、13-第一转动杆、14-第二转动杆、15-后腔体、16-连接杆、17-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19-棘轮、20-电机、21-密封盖、22-螺纹杆、23-把手、24-橡胶圈、25-固定块、26-限位杆、27-电动伸缩杆、28-隔板、29-前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装置外壳1外表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吸气口2,装置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空气过滤箱3,吸气口2的顶部设置有与空气过滤箱3相连通的进气管,进气管外表面且位于装置外壳1的外部设置有进气泵,空气过滤箱3内腔的底部横向设置有第一挡板7,第一挡板7内部的前侧开设有与空气过滤箱3内腔的底部相连通的排水孔4,第一挡板7的内部横向设置有电动伸缩杆27,电动伸缩杆27的前端横向设置有密封板6,密封板6的前端延伸至排水孔4的内腔,装置外壳1的内部且位于空气过滤箱3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空气过滤装置5,空气过滤装置5的进气口连通有一出气管,出气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出气泵,出气管的另一端与空气过滤箱3的顶部连通,空气过滤装置5的底部连通有排气管,排气管的另一端向外延伸至装置外壳1的外部,装置外壳1的内腔且位于第一挡板7的下方设置有液体过滤箱8,液体过滤箱8内腔竖向设置有一隔板28,隔板28将液体过滤箱8的内腔分隔为一前腔体29和一后腔体15,前腔体29内腔与排水孔4的内腔相连通。
进气管位于空气过滤箱3内腔的一端设置有透气罩,装置外壳1的正面与空气过滤箱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观察窗,装置外壳1外表面开设有延伸至空气过滤箱3内腔的进水口。
通过设置进水口,可将水源输入至空气过滤箱3的内腔,随后进气泵通过吸气口2将气体吸入通过进气管到达空气过滤箱3的内腔时,水可对气体进行过滤,使得较大的颗粒与气体分离,通过设置透气罩,可使得气体在水中形成较小的气泡,增大气体与液体接触的表面积,增加过滤的效果,随后夹杂较小颗粒的气体通过出气管外表面的出气泵进入空气过滤装置5内部,由空气过滤装置5进行过滤,可减少空气过滤装置5的工作负担,增加空气过滤装置5使用寿命的同时增加过滤效率,随后气体可通过排气管排出,通过设置观察窗,使得工作人员更好看的观察空气过滤箱3内部液体的状况。
装置外壳1的正面与后腔体15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电机20,前腔体29内腔且位于第一挡板7的下方可滑动地横向设置有过滤网9,过滤网9位于前腔体29内腔的顶部与底部设置有两个,两个过滤网9的后侧可转动地设置有连接杆16,电机20的输出端延伸至后腔体15的内腔,电机20的输出端且位于后腔体15的内腔设置有第二齿轮18,连接杆16远离过滤网9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齿轮17,第二齿轮18的顶部与底部与第一齿轮17相啮合。
装置外壳1的正面与液体过滤箱8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维修门,隔板28的内部开设有可供过滤网9滑动的滑槽,滑槽内部固定连接有与过滤网9接触的密封圈。
通过设置过滤网9,可当液体饱满时,启动电动伸缩杆27,带动密封板6进行移动,脱离排水孔4的内腔,随后液体排入液体过滤箱8内部的前腔体29,使得过滤网9对液体内部的颗粒进行过滤,位于前腔体29内腔顶部的过滤网9可对液体中的较大颗粒进行过滤,底部的过滤网9可对液体中较小的颗粒进行过滤,使得液体可再次使用,减少成本,通过设置第一齿轮17与第二齿轮18的啮合,可当启动电机20带动第二齿轮18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17转动,使得过滤网9通过连接杆16进行水平滑动,可在过滤时,防止过滤网9堵塞的同时,增加过滤网9的过滤效果,通过设置维修门可使得工作人员对液体过滤箱8内壁过滤网9上的灰尘进行清理,防止灰尘过多导致过滤网9堵塞,使得过滤网9无法对液体进行过滤的问题,增加稳定性。
装置外壳1的内部且位于后腔体15的后侧设置有收纳箱11,收纳箱11内腔的顶部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第一转动杆13,第一转动杆13外表面套设有电源接头12,收纳箱11内腔的底部横向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二转动杆14,第一转动杆13的一端向外延伸至装置外壳1的外部,第一转动杆13位于装置外壳1外部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棘轮19,装置外壳1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转动杆13的顶部可转动地设置有限位杆26,装置外壳1的外表面且位于限位杆26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5。
通过设置收纳箱11内部的第一转动杆13,可使得电源接头12进行收纳,可防止电源接头12在不使用时暴露在外,导致电源接头12损坏无法使用的问题,通过设置限位杆26,可配合固定块25对棘轮19进行限位,防止第一转动杆13在移动过程中进行松动,导致电源接头12脱落,增加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二转动杆14,可减少电源接头12的磨损,增加电源接头12的实用寿命。
装置外壳1的内部且位于液体过滤箱8的底部设置与液体过滤箱8相连通的蓄水腔10。
蓄水腔10的后侧向外延伸至装置外壳1后侧的外表面,装置外壳1后侧的内部横向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2,装置外壳1后侧的外表面且位于蓄水腔10的后侧开设有与螺纹杆22相适配的螺纹槽,蓄水腔10的外侧与螺纹槽相连通,螺纹杆22远离蓄水腔10的一端竖向固定连接有密封盖21,密封盖21的内侧壁且位于螺纹杆22的外圈设置有橡胶圈24,装置外壳1后侧的外表面开设有与橡胶圈24相对应的密封槽,密封盖2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把手23。
需对蓄水腔10内腔的液体进行排出时,可通过转动把手23,带动密封盖21转动,使得橡胶圈24进行转动,随后螺纹杆22脱离螺纹槽,使得螺纹杆22进行移动,带动橡胶圈24脱离密封槽,可对蓄水腔10内腔的液体进行排出。
工作时,启动进气泵,可使得气体通过吸气口2吸入至进气管,随后气体可通过进气管进入空气过滤箱3内部的液体中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气体可通过出气管外表面的出气泵进入空气过滤装置5的内部进行二次过滤,随后达标的气体可通过排气管进行排出,当空气过滤箱3内部的液体达到饱和时,可启动第一挡板7内部的电动伸缩杆27,使得液体可通过重力进入液体过滤箱8内部的过滤网9处进行过滤,通过启动电机20,可带动第二齿轮18进行转动,使得第二齿轮18与第一齿轮17进行啮合,带动连接杆16进行移动,使得连接杆16带动过滤网9进行水平移动,随后过滤后的液体进入蓄水腔10内部进行储存,当需要将蓄水腔10内部的液体排出时,可通过转动把手23,带动密封盖21转动,使得橡胶圈24进行转动,随后螺纹杆22脱离螺纹槽,使得螺纹杆22进行移动,带动橡胶圈24脱离密封槽,可对蓄水腔10内腔的液体进行排出。
移动时,可逆时针第一转动杆13,使得限位杆26无法对棘轮19的限位,随和第一转动杆13可带动电源接头12进行收纳,当需要展开电源接头12时,需要将限位杆26顺时针打开,随后拉动电源接头12即可使得电源接头12进行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外表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吸气口(2),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空气过滤箱(3),所述吸气口(2)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空气过滤箱(3)相连通的进气管,所述空气过滤箱(3)内腔的底部横向设置有第一挡板(7),所述第一挡板(7)内部的前侧开设有与空气过滤箱(3)内腔的底部相连通的排水孔(4),所述第一挡板(7)的内部横向设置有电动伸缩杆(27),所述电动伸缩杆(27)的前端横向设置有密封板(6),所述密封板(6)的前端延伸至所述排水孔(4)的内腔,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空气过滤箱(3)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空气过滤装置(5),所述空气过滤装置(5)的进气口连通有一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空气过滤箱(3)的顶部连通,所述空气过滤装置(5)的底部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向外延伸至所述装置外壳(1)的外部,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腔且位于所述第一挡板(7)的下方设置有液体过滤箱(8),所述液体过滤箱(8)内腔竖向设置有一隔板(28),所述隔板(28)将所述液体过滤箱(8)的内腔分隔为一前腔体(29)和一后腔体(15),所述前腔体(29)内腔与所述排水孔(4)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装置外壳(1)的正面与所述后腔体(15)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电机(20),所述前腔体(29)内腔且位于所述第一挡板(7)的下方可滑动地横向设置有过滤网(9),所述过滤网(9)的后侧可转动地设置有连接杆(16),所述电机(20)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后腔体(15)的内腔,所述电机(20)的输出端且位于所述后腔体(15)的内腔设置有第二齿轮(18),所述连接杆(16)远离过滤网(9)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齿轮(17),所述第一齿轮(17)与第二齿轮(18)相啮合,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液体过滤箱(8)的底部设置与所述液体过滤箱(8)相连通的蓄水腔(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位于空气过滤箱(3)内腔的一端设置有透气罩,所述装置外壳(1)的正面与所述空气过滤箱(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装置外壳(1)外表面开设有延伸至空气过滤箱(3)内腔的进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后腔体(15)的后侧设置有收纳箱(11),所述收纳箱(11)内腔的顶部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第一转动杆(13),所述第一转动杆(13)外表面套设有电源接头(12),所述收纳箱(11)内腔的底部横向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二转动杆(14),所述装置外壳(1)后侧的外表面开设有可供电源接头(12)活动的移动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13)的一端向外延伸至装置外壳(1)的外部,所述第一转动杆(13)位于所述装置外壳(1)外部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棘轮(19),所述装置外壳(1)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转动杆(13)的顶部可转动地设置有限位杆(26),所述装置外壳(1)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限位杆(26)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腔(10)的后侧向外延伸至所述装置外壳(1)后侧的外表面,所述装置外壳(1)后侧的内部横向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2),所述装置外壳(1)后侧的外表面且位于蓄水腔(10)的后侧开设有与螺纹杆(22)相适配的螺纹槽,所述蓄水腔(10)的外侧与螺纹槽相连通,所述螺纹杆(22)远离所述蓄水腔(10)的一端竖向固定连接有密封盖(21),所述密封盖(21)的内侧壁且位于所述螺纹杆(22)的外圈设置有橡胶圈(24),所述装置外壳(1)后侧的外表面开设有与所述橡胶圈(24)相对应的密封槽,所述密封盖(2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把手(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的正面与所述液体过滤箱(8)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维修门,所述隔板(28)的内部开设有可供所述过滤网(9)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内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过滤网(9)接触的密封圈。
CN202022038073.3U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 Active CN213492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8073.3U CN213492781U (zh)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8073.3U CN213492781U (zh)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92781U true CN213492781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47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38073.3U Active CN213492781U (zh)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927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12090U (zh) 一种建筑用除尘装置
CN213492781U (zh) 一种水泵外壳加工车间用除尘装置
CN210278711U (zh) 一种化工产品用废气收集装置
CN211987613U (zh) 一种电力设备除尘器的排尘装置
CN212942026U (zh) 一种便于更换滤网的滤筒除尘器
CN218392928U (zh) 用于建筑节能材料生产的粉尘回收装置
CN217613824U (zh) 一种用于处理粉尘的环保过滤装置
CN211526072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有害气体收集箱
CN214809532U (zh) 一种便于清洗滤芯的有机废气治理用过滤处理装置
CN211215901U (zh) 一种可移动式工业除尘设备
CN111558243B (zh) 一种低能耗真空度吸排水控制系统
CN212347905U (zh) 一种建筑污水处理装置
CN218405771U (zh) 一种具有除臭及淤泥自清洁功能的提升泵站
CN217449287U (zh) 一种基于生态恢复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6537101U (zh) 一种空压站用废油收集器
CN213527983U (zh) 一种矿用粉尘净化装置
CN212478044U (zh) 一种一体化轴流泵站
CN216259873U (zh) 一种建筑节能用粉尘回收装置
CN218422165U (zh) 一种搅拌罐用管道排水结构
CN214130907U (zh) 一种新型环保除尘设备
CN216265154U (zh) 一种湿式打磨除尘工作台
CN215311128U (zh) 一种新型喷雾机防护设备
CN219732251U (zh) 一种雨污分流用抽吸除渣功能的水溢流格栅
CN220071146U (zh) 一种室内剔凿防尘装置
CN215388245U (zh) 一种布袋除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