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86605U - 一种捕鼠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捕鼠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86605U
CN213486605U CN202022259313.2U CN202022259313U CN213486605U CN 213486605 U CN213486605 U CN 213486605U CN 202022259313 U CN202022259313 U CN 202022259313U CN 213486605 U CN213486605 U CN 213486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killing
side plate
trap according
mouse tr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593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玉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2593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86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86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86605U/zh
Priority to US17/432,140 priority patent/US20220338460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0398 priority patent/WO2022078024A1/zh
Priority to AU2021106102A priority patent/AU2021106102A4/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3/00Traps for animals
    • A01M23/02Collecting-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3/00Traps for animals
    • A01M23/16Box traps
    • A01M23/18Box traps with pivoted closure fl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3/00Traps for animals
    • A01M23/38Electric trap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捕鼠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捕鼠器,包括底壳,上盖,所述底壳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第一端板;设于底壳内上的第一灭杀板、第二灭杀板,在底壳另一端设有第二端板;至少还设有一个入口,所述入口开设于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内,在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内表面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铰接端设有弹性件;所述第一灭杀板的铰接端与底壳铰接,在底壳内设有第一弹性件,在底壳内设有与第一灭杀板联动的支撑组件,所述入口处于打开状态时,挡板上接近支撑组件的侧边缘下表面通过支撑组件支撑。同现有技术的捕鼠器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高;捕鼠成功率高,可防止进入底壳内的老鼠逃出;捕鼠模式多样,可电击灭鼠或机械捕鼠。

Description

一种捕鼠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鼠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安全性较高的用于捕杀各种有害小动物的捕鼠器。
背景技术
捕鼠器作为一种捕杀老鼠等有害小动物的器具,广泛用于室外,比如草坪、花圃等场所,以及用于室内场所;目前采用的捕鼠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至少两块灭杀板(正极板及负极板),为了将老鼠引入壳体内通过灭杀板将其捕杀,在壳体的其中一端设有开口,老鼠从开口沿直线路径进入壳体并走到灭杀板上,当老鼠的身体部位同时与正极板及负极板接触时,则灭杀板启动,对老鼠进行电击,从而将老鼠杀死;采用此类捕鼠器,壳体端部设有开口,通过端部可直接将手伸入其内,对于缺乏安全意识的婴幼儿,如果将手伸入壳体内并与正极板及负极板接触,会对婴幼儿造成很大伤害,因此,此类捕鼠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其次,老鼠进入壳体并遭受第一电击后,如果尚有行动能力,则可能沿直线路径退回并逃走,则捕鼠效果较差;正极板及负极板一般固定在底壳的底板上,不能拆卸,难以清洗,因此,老鼠死亡时遗留的尿液气味长期存在壳体中,后期则难以将其他老鼠引入壳体捕杀,同样会影响捕鼠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捕鼠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捕鼠器,包括底壳,设于底壳上的上盖,所述底壳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一块设于底壳其中一端的第一端板;设于底壳内且位于底板上的第一灭杀板、第二灭杀板,在底壳另一端设有第二端板;至少还设有一个入口,所述入口开设于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内,在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内表面上设有一块与其铰接的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入口的挡板,所述挡板上与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相铰接的铰接端设有驱动挡板旋转并关闭入口的弹性件;所述第一灭杀板上接近入口的铰接端与底壳铰接,在底壳内设有与第一灭杀板相连接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使第一灭杀板复位及支撑第一灭杀板另一端,在底壳内设有与第一灭杀板联动的支撑组件,所述入口处于打开状态时,挡板上接近支撑组件的侧边缘下表面通过支撑组件支撑。在底壳的其中一块侧板或者两块侧板内设置入口,一般,捕鼠器的底壳的底板与侧板所成角度接近90度,入口的中轴线与第一灭杀板、第二灭杀板的纵向中线所成角度同样接近90度,因此,婴幼儿如不慎将手伸入底壳内,不能像现有捕鼠器那样直接到达第一灭杀板,而是需要转弯后才能到达第一灭杀板,对于婴幼儿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杜绝了安全隐患;使用捕鼠器时,挡板打开,弹性件被挤压,老鼠等有害小动物从该入口进入底壳内,当老鼠转身踏上第一灭杀板并越过其铰接端时,第一灭杀板相对底板转动且第一灭杀板前端下降,第一弹性件被压缩,与第一灭杀板联动的支撑组件随之转动,此时,挡板失去支撑,在弹性件的驱动下,挡板相对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旋转,最终封闭入口,防止老鼠从底壳内逃出;如果捕鼠器接通电源,当老鼠同时与第一灭杀板、第二灭杀板接触时,则被电击致死;如果捕鼠器未通电,在本实用新型,比如捕鼠器不安装控制器或者安装控制器后不通电,则老鼠被困于底壳内,等使用者查看时,将被困的老鼠抓出即可。因此,本结构设计可兼具电击灭鼠及机械捕鼠两种方式。
为了兼具电击灭鼠及机械捕鼠两种方式,在底壳的一侧设有可拆卸的控制器,为此,在底壳的一侧设有内凹的用于安装控制器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包括外端与第二侧板端部相连接的内端板,两端分别与内端板的内端、第一端板相连接的内侧板,设于内侧板上边缘且向外伸出的上横板。第二侧板及内侧板组成一个与第一侧板等长的组合侧板,且内侧板与第一侧板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间距,因此,底板也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位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那部分及位于第一侧板与内侧板之间用于安装第一灭杀板、第二灭杀板的那部分;内端板、内侧板及上横板围合成一个安装控制器的容纳部,采用该容纳部安装控制器,使控制器的外表面不突出于底壳的相应位置的外表面,从而使捕鼠器的外形轮廓线条流畅,更美观。
通常,底壳采用塑料制成,而其成型工艺一般采用注塑工艺,所述底壳由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内端板、内侧板及上横板一体成型而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灭杀板、第二灭杀板位于内侧板与第一侧板之间且二者与底板可分离连接。即第一灭杀板、第二灭杀板可拆卸,当二者被老鼠的尿液等体液弄脏时,可拆下清洗,避免底壳内有异味遗留,从而影响捕鼠效果。
优选地,所述入口为两个,分别设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内,在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内表面上各设有一块可相对其旋转的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入口的挡板。
优选地,所述两个挡板分别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的连接处分别位于两个入口的上方。
为了安装挡板,两个挡板的铰接端的两侧各设有一根连接柱,在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的内表面的相应位置各设有一块连接立板,每块连接立板内各设有一个用于同连接柱插接的横向轴孔,挡板的铰接端位于两块连接立板之间。
为了安装弹性件,所述两个挡板的铰接端各设有两根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与挡板固定连接的横杆,两根横杆之间具有间隙,弹性件为一根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两根横杆上的扭簧;打开入口时,所述两根扭簧上的其中一根扭臂分别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的内表面相接触且所述扭臂被挤压。
具体地,所述支撑组件采用以下结构,其包括立板,与立板上端固定连接的支撑横块,设于支撑横块侧壁上的横向凸条;所述立板下端与第一灭杀板上接近入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打开入口时,两块挡板上接近支撑横块的侧边缘下表面置于横向凸条的上表面上。
为了实现第一灭杀板与底板铰接,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底座,在第一灭杀板上与底壳铰接的铰接端上设有两根连接转轴,所述两根连接转轴分别与两个底座铰接。此处,两根连接转轴与两个底座可分离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两根弹簧,且第一弹性件的下端与底板固定连接,上端与第一灭杀板底面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一灭杀板的铰接端内侧。
进一步,在所述内侧板的外壁上设有两组弹性触点,所述两组弹性组触点分别与第一灭杀板、第二灭杀板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位于内凹部内且与内侧板可分离连接。
具体地,所述控制器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盖板,设于盖板上的电路板及电池盒,设于电池盒内的电池,设于电池盒开口处的电池盒盖板;在外壳的面板上设有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电源开关。
所述外壳的上面板内设有穿孔,在电路板上设有安全开关,所述安全开关上端位于该穿孔内。
与安全开关相对应,所述上横板内设有安装孔,所述穿孔位于安装孔正下方。
为了实现控制器与内侧板可分离连接,所述盖板的两端各设有一根与盖板一体成型的滑轨,在滑轨的上端设有倾斜导向面。
与之对应,所述内侧板的两端表面上各设有一个分别与两根滑轨相结合的滑槽,滑槽的外挡条的下端内表面设有与倾斜导向面相适应的倾斜面。
在内侧板内设有一块上端与内侧板固定连接的扣接板,所述扣接板两侧及下端与内侧板分离,扣接板下端面与内侧板下表面平齐且扣接板的下端表面上设有扣件。
所述盖板的下边缘内设有与扣件相连接的扣接缺口。
在盖板内设有两个接触穿孔,分别用于使两组弹性触点伸入外壳内与电路板实现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上盖的内表面上设有两根与其垂直的导向柱,上盖与底壳相结合时,其中一根导向柱下端穿过安装孔后与按压安全开关。采用该结构,如果未将上盖与底壳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安全开关未通过导向柱打开时,即便打开了控制器的面板上的电源开关,第一灭杀板、第二灭杀板也不会接通电源,从而避免人手不慎伸入底壳内被电击而受伤;同时,设置导向柱,便于快速将上盖安装在底壳上,因为只有导向柱与底壳上的对应结构对准时,才能安装上盖,因此可实现盲装。
优选地,所述第一灭杀板为正极五金板,第二灭杀板为负极五金板。
有益技术效果:在底壳的其中一块侧板或者两块侧板内设置入口,因此,婴幼儿如不慎将手伸入底壳内,不能像现有捕鼠器那样直接到达第一灭杀板,而是需要转弯后才能到达第一灭杀板,对于婴幼儿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杜绝了安全隐患;当老鼠进入底壳后,挡板相对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旋转,最终封闭入口,防止老鼠从底壳内逃出;如果捕鼠器接通电源,当老鼠同时与第一灭杀板、第二灭杀板接触时,则被电击致死,如果捕鼠器未通电,则老鼠被困于底壳内,等使用者查看时,将被困的老鼠抓出即可。因此,本结构设计可兼具电击灭鼠及机械捕鼠两种方式。同现有技术的捕鼠器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高;捕鼠成功率高,可防止进入底壳内的老鼠逃出;捕鼠模式多样,可电击灭鼠或机械捕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的另一角度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A为图3的第一局部放大图;
图3B为图3的第二局部放大图;
图3C为图3的第三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入口打开状态的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入口关闭状态的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与控制器的组装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上盖时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器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盖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捕鼠器,包括底壳1,设于底壳上的上盖2,所述底壳包括底板101、第一侧板102、第二侧板103及一块设于底壳其中一端的第一端板104;底壳内设有位于底板101上的第一灭杀板3、第二灭杀板4,在底壳1另一端设有第二端板105,即底壳1的两端均不设置开口。
如图8所示,为了兼具电击灭鼠及机械捕鼠两种方式,在底壳1的一侧设有可拆卸的控制器5,为此,在底壳1的一侧设有内凹的用于安装控制器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包括外端与第二侧板103端部相连接的内端板106,两端分别与内端板106的内端、第一端板104相连接的内侧板107,设于内侧板107上边缘且向外伸出的上横板108。此处,第二侧板103及内侧板107组成一个与第一侧板102等长的组合侧板,且内侧板107与第一侧板102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侧板102与第二侧板103之间的间距,因此,底板101也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位于第一侧板102与第二侧板103之间的那部分及位于第一侧板102与内侧板107之间用于安装第一灭杀板3、第二灭杀板4的那部分;即,内端板106、内侧板107及上横板108围合成一个安装控制器5的容纳部,采用该容纳部安装控制器5,使控制器5的外表面不突出于底壳1的相应位置的外表面,从而使捕鼠器的外形轮廓线条流畅,更美观。
在底壳1的上端开口处还设有连接圈体6,所述连接圈体6与底壳一体成型。连接圈体6主要用于与上盖可分离连接。
所述第一灭杀板3、第二灭杀板4位于内侧板107与第一侧板102之间且二者与底板101可分离连接。即第一灭杀板3、第二灭杀板4可拆卸,当二者被老鼠的尿液等体液弄脏时,可拆下清洗,避免底壳1内有异味遗留,从而影响捕鼠效果。
通常,底壳1采用塑料制成,而其成型工艺一般采用注塑工艺,所述底壳1由底板101、第一侧板102、第二侧板103、第一端板104、第二端板105、内端板106、内侧板107及上横板108一体成型而成。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以设置两个入口为例进行说明,所述两个入口7分别设于第一侧板102、第二侧板103内,为了封闭或打开两个入口7,对应地在第一侧板102及第二侧板103内表面上各设有一块可相对其旋转的挡板8。也就是说,如果只设置一个入口,当将入口7设于第一侧板102内时,则需在第一侧板102内表面上设置一块挡板8;而将入口7设于第二侧板103内时,则需在第二侧板103内表面上设置一块挡板8。
所述两块挡板8分别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相铰接,且挡板8的铰接端均设有驱动挡板8旋转并关闭入口7的弹性件9,此处,打开入口时,弹性件9处于被挤压的状态,因此,弹性件9主要用于驱动挡板8旋转,最终关闭入口7。本实施例的两块挡板8采用相同的结构。
如图3-5及图3A所示,在本实施例,为了安装挡板8,两个挡板8的铰接端的两侧各设有一根连接柱10,在第一侧板102及第二侧板103的内表面的相应位置各设有一块连接立板11,每块连接立板11内各设有一个用于同连接柱10插接的横向轴孔1101,挡板8的铰接端位于两块连接立板11之间;即第一侧板102及第二侧板103的内表面上各设有两块相互平行的连接立板11分别用于同两块挡板8铰接。
为了安装弹性件9,所述两个挡板8的铰接端各设有两根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与挡板固定连接的横杆12,两根横杆12之间具有间隙,此处,弹性件9为一根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两根横杆12上的扭簧,所示弹性件9的两端设有扭臂901;打开入口7时,所述两根扭簧上的其中一根扭臂901分别与第一侧板102及第二侧板103的内表面相接触且所述扭臂901被挤压,扭臂由此产生的反作用力则驱使挡板8旋转,直至两块挡板8分别与第一侧板102及第二侧板103内表面相贴合并关闭入口7。
在使用过程中,即将捕鼠器放于室内或室外时,为了让老鼠进入底壳1内,入口7应处于常开状态,也就是说,挡板8的自由端应该抬高至不遮挡入口7且不影响老鼠进入底壳1内,比如挡板8处于水平状态,此时,为了防止挡板8在扭臂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关闭入口7,则需要给挡板提供支撑面。
参考图4所示,为了给挡板8提供支撑面,在底壳1内设有与第一灭杀板3联动的支撑组件13,具体地,所述支撑组件13采用以下结构,其包括立板1301,与立板上端固定连接的支撑横块1302,设于支撑横块侧壁上的横向凸条1303;所述立板1301下端与第一灭杀板3上接近入口7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灭杀板3上的该端也为其与底板101铰接的铰接端;打开入口7时,两块挡板8上接近支撑横块1302的侧边缘下表面置于横向凸条1303的上表面上,即此时的挡板8由横向凸条1303提供支撑。支撑组件13一体成型而成。
此处,采用的第一灭杀板3与底壳1应该活动连接,比如二者可相对旋转,第一灭杀板3相对底壳1移动时,方可带动支撑组件13移动,从而实现支撑组件13与第一灭杀板3的联动,进而使挡板8失去支撑而关闭入口7;本实施例采用的具体结构为,第一灭杀板3与底板101铰接,为了实现二者的铰接,所述底板101上设有两个底座14,在第一灭杀板3上与底壳铰接的铰接端上设有两根连接转轴15,所述两根连接转轴分别与两个底座14铰接。此处,两根连接转轴15与两个底座14可分离连接。如图3、图3B、图3C所示。
第一灭杀板3与底板101铰接也相当于第一灭杀板3与底壳1铰接,很显然,第一灭杀板3也可以与第一侧板102与内侧板107铰接,即将两个底座14分别设于第一侧板102与内侧板107上,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老鼠进入底壳1内并踏上第一灭杀板3时,第一灭杀板3的自由端的位置自然会下降,此时第一灭杀板3相对底板101旋转,支撑组件13随之移动,因挡板8与横向凸条1303的接触面很小,当支撑组件13有较小的转动幅度时,挡板8即与横向凸条1303脱离,而为了使第一灭杀板3自由端的压力消除后回到初始位置,进而带动支撑组件13回到原位,给挡板8提供支撑,则需要给第一灭杀板3提供复位结构。
为此,如图6-7所示,在底壳1内设有与第一灭杀板3相连接的用于使第一灭杀板3复位以及支撑第一灭杀板3另一端的第一弹性件16,具体地,所述第一弹性件16为两根弹簧,且第一弹性件的下端与底板101固定连接,上端与第一灭杀板3底面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16位于第一灭杀板3的铰接端内侧。
如图8所示,在所述内侧板107的外壁上进一步设有两组弹性触点17,所述两组弹性组触点分别与第一灭杀板3、第二灭杀板4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5位于内凹部内且与内侧板107可分离连接。
具体地,所述控制器5包括外壳501,设于外壳内的盖板502,设于盖板上的电路板503及电池盒504,设于电池盒内的电池505,设于电池盒504开口处的电池盒盖板506;在外壳的面板上设有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电源开关507、指示灯508、提示音开关509、DC输入孔510。如图4所示。
所述外壳501的上面板内设有穿孔501a,在电路板503上设有安全开关511,所述安全开关上端位于该穿孔内。
与安全开关511相对应,所述上横板108内设有安装孔108a,所述穿孔501a位于安装孔正下方;如图4所示。
如图8所示,为了实现控制器5与内侧板107可分离连接,所述盖板502的两端各设有一根与盖板一体成型的滑轨502a,在滑轨的上端设有倾斜导向面502b。
与之对应,所述内侧板107的两端表面上各设有一个分别与两根滑轨502a相结合的滑槽107a,滑槽的外挡条107b的下端内表面设有与倾斜导向面502b相适应的倾斜面107c。
如图2所示,在内侧板107内设有一块上端与内侧板固定连接的扣接板18,所述扣接板18两侧及下端与内侧板107分离,扣接板18下端面与内侧板下表面平齐且扣接板的下端表面上设有扣件19;扣接板18与扣件19一体成型。
如图10所示,所述盖板502的下边缘内设有与扣件19相连接的扣接缺口502c。
在盖板502内设有两个接触穿孔502d,分别用于使两组弹性触点17伸入外壳501内与电路板实现电性连接。
如图11所示,进一步,所述上盖2的内表面上设有两根与其垂直的导向柱20,上盖2与底壳1相结合时,其中一根导向柱20下端穿过安装孔后与按压安全开关511。采用该结构,如果未将上盖2与底壳1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安全开关未通过导向柱20打开时,即便打开了控制器5的面板上的电源开关507,第一灭杀板3、第二灭杀板4也不会接通电源,从而避免人手不慎伸入底壳1内被电击而受伤;同时,设置导向柱20,便于快速将上盖2安装在底壳1上,因为只有导向柱20与底壳上的对应结构对准时,才能安装上盖2,因此可实现盲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灭杀板3为正极五金板,第二灭杀板4为负极五金板。
如图12所示,控制器5包括主控制模块,与主控制模块相连接的指示灯及蜂鸣器、电源管理模块,与电源管理模块相连接的电池及变压模块,与主控制模块相连接的安全开关及声音选择开关;控制器采用两电极输出(即HV1、HV2/第一灭杀板3、第二灭杀板4),既是输入也是输出,指该电极在待机时将感应输入作为感应触发信号输入,当感应到有害动物时这两电极又转变为输出特定波形的高压电通过第一灭杀板3、第二灭杀板4来击杀进入的有害动物。电击后有指示灯和声音提示,并且声音提示可通过声音选择开关选择打开和关闭来适应不同场景使用。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交、直流电源供电,可单独使用AC220V适配器或电池,也可两者同时使用,交流适配器的输出插入外壳的面板上的DC输入孔510即可。
本实施例以设置两个入口7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很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基础上,在任一侧板上开设入口7,即只设置一个入口,也基本能达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效果,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在底壳1的其中一块侧板或者两块侧板内设置入口7,一般,捕鼠器的底壳1的底板101与侧板所成角度接近90度,入口7的中轴线与第一灭杀板3、第二灭杀板4的纵向中线所成角度同样接近90度,因此,婴幼儿如不慎将手伸入底壳1内,不能像现有捕鼠器那样直接到达第一灭杀板3,而是需要转弯后才能到达第一灭杀板3,对于婴幼儿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杜绝了安全隐患;如图9所示,使用捕鼠器时,挡板8打开,弹性件9被挤压,老鼠等有害小动物从该入口7进入底壳1内,当老鼠转身踏上第一灭杀板3并越过其铰接端时,第一灭杀板3相对底板101转动且第一灭杀板3前端下降,第一弹性件16被压缩,与第一灭杀板3联动的支撑组件13随之转动,此时,挡板8失去支撑,在弹性件9的驱动下,挡板8相对第一侧板102或第二侧板103旋转,最终封闭入口7,防止老鼠从底壳1内逃出;如果捕鼠器接通电源,当老鼠同时与第一灭杀板3、第二灭杀板4接触时,则被电击致死,如果捕鼠器未通电,则老鼠被困于底壳1内,等使用者查看时,将被困的老鼠抓出即可。因此,本结构设计可兼具电击灭鼠及机械捕鼠两种方式。
在以上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相应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亦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捕鼠器,包括底壳,设于底壳上的上盖,所述底壳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一块设于底壳其中一端的第一端板;设于底壳内且位于底板上的第一灭杀板、第二灭杀板,其特征在于,在底壳另一端设有第二端板;至少还设有一个入口,所述入口开设于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内,在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内表面上设有一块与其铰接的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入口的挡板,所述挡板上与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相铰接的铰接端设有驱动挡板旋转并关闭入口的弹性件;所述第一灭杀板上接近入口的铰接端与底壳铰接,在底壳内设有与第一灭杀板相连接的第一弹性件,在底壳内设有与第一灭杀板联动的支撑组件,所述入口处于打开状态时,挡板上接近支撑组件的侧边缘下表面通过支撑组件支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在底壳的一侧设有内凹的用于安装控制器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内设有控制器;所述容纳部包括外端与第二侧板端部相连接的内端板,两端分别与内端板的内端、第一端板相连接的内侧板,设于内侧板上边缘且向外伸出的上横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由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内端板、内侧板及上横板一体成型而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灭杀板、第二灭杀板位于内侧板与第一侧板之间且二者与底板可分离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为两个,分别设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内,在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内表面上各设有一块可相对其旋转的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入口的挡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挡板分别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的连接处分别位于两个入口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挡板的铰接端的两侧各设有一根连接柱,在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的内表面的相应位置各设有一块连接立板,每块连接立板内各设有一个用于同连接柱插接的横向轴孔,挡板的铰接端位于两块连接立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挡板的铰接端各设有两根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与挡板固定连接的横杆,两根横杆之间具有间隙,弹性件为一根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两根横杆上的扭簧;打开入口时,所述两根扭簧上的其中一根扭臂分别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的内表面相接触且所述扭臂被挤压。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立板,与立板上端固定连接的支撑横块,设于支撑横块侧壁上的横向凸条;所述立板下端与第一灭杀板上接近入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打开入口时,两块挡板上接近支撑横块的侧边缘下表面置于横向凸条的上表面上。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底座,在第一灭杀板上与底壳铰接的铰接端上设有两根连接转轴,所述两根连接转轴分别与两个底座铰接。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两根弹簧,且第一弹性件的下端与底板固定连接,上端与第一灭杀板底面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一灭杀板的铰接端内侧。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侧板的外壁上设有两组弹性触点,所述两组弹性触点分别与第一灭杀板、第二灭杀板电性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位于内凹部内且与内侧板可分离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盖板,设于盖板上的电路板及电池盒,设于电池盒内的电池,设于电池盒开口处的电池盒盖板;在外壳的面板上设有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电源开关。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上面板内设有穿孔,在电路板上设有安全开关,所述安全开关上端位于该穿孔内。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板内设有安装孔,所述穿孔位于安装孔正下方。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两端各设有一根与盖板一体成型的滑轨,在滑轨的上端设有倾斜导向面。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的两端表面上各设有一个分别与两根滑轨相结合的滑槽,滑槽的外挡条的下端内表面设有与倾斜导向面相适应的倾斜面。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在内侧板内设有一块上端与内侧板固定连接的扣接板,所述扣接板两侧及下端与内侧板分离,扣接板下端面与内侧板下表面平齐且扣接板的下端表面上设有扣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下边缘内设有与扣件相连接的扣接缺口。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在盖板内设有两个接触穿孔,分别用于使两组弹性触点伸入外壳内与电路板实现电性连接。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内表面上设有两根与其垂直的导向柱,上盖与底壳相结合时,其中一根导向柱下端穿过安装孔后与按压安全开关。
23.如权利要求1-22任一所述的一种捕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灭杀板为正极五金板,第二灭杀板为负极五金板。
CN202022259313.2U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捕鼠器 Active CN213486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59313.2U CN213486605U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捕鼠器
US17/432,140 US20220338460A1 (en) 2020-10-13 2021-08-03 Mousetrap
PCT/CN2021/110398 WO2022078024A1 (zh) 2020-10-13 2021-08-03 一种捕鼠器
AU2021106102A AU2021106102A4 (en) 2020-10-13 2021-08-20 Mousetra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59313.2U CN213486605U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捕鼠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86605U true CN213486605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395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59313.2U Active CN213486605U (zh) 2020-10-13 2020-10-13 一种捕鼠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38460A1 (zh)
CN (1) CN213486605U (zh)
AU (1) AU2021106102A4 (zh)
WO (1) WO202207802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392871A1 (en) * 2018-10-22 2021-12-23 Brandenburg (Uk) Limited Rodent trap and rodent management
WO2022078024A1 (zh) * 2020-10-13 2022-04-21 刘洪琴 一种捕鼠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59940A1 (en) * 2019-03-25 2022-05-26 Swissinno Solutions Ag Animal trap for killing an animal, method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electrical shocks by an animal trap and using a shield in an electric animal trap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78153B1 (en) * 2015-03-30 2016-03-08 Chun Hung Tsang Pesticide-free agricultural air sterilization and farming equipment
GB201519845D0 (en) * 2015-11-10 2015-12-23 Rat Tec Solutions Ltd Animal sorting device
CN105613475A (zh) * 2016-03-28 2016-06-01 朱赤丹 一种全自动连续性捕鼠器
CN105660598A (zh) * 2016-04-05 2016-06-15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一种设置有电击板的捕鼠器
CN205922661U (zh) * 2016-06-29 2017-02-08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连续自动捕鼠器
CN107980759A (zh) * 2016-10-27 2018-05-04 王洪兰 一种新型捕鼠器
CN207136052U (zh) * 2017-04-19 2018-03-27 山东英才学院 一种电击捕鼠器
CN206776606U (zh) * 2017-05-05 2017-12-22 王红美 一种捕鼠器
DK3420816T3 (da) * 2017-06-29 2021-05-31 Woodstream Corp Elektronisk rottefælde med indvendig barrierestruktur
CN207784119U (zh) * 2018-01-30 2018-08-31 深圳市捷立克卫生服务有限公司 捕鼠器
US11219204B2 (en) * 2018-02-12 2022-01-11 Woodstream Corporation Electronic rodent trap with remote monitoring capability
CN208064358U (zh) * 2018-04-03 2018-11-09 宋米佳 一种全自动田间连续捕鼠器
CN213486605U (zh) * 2020-10-13 2021-06-22 苗玉霞 一种捕鼠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392871A1 (en) * 2018-10-22 2021-12-23 Brandenburg (Uk) Limited Rodent trap and rodent management
WO2022078024A1 (zh) * 2020-10-13 2022-04-21 刘洪琴 一种捕鼠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78024A1 (zh) 2022-04-21
AU2021106102A4 (en) 2021-10-28
US20220338460A1 (en) 2022-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86605U (zh) 一种捕鼠器
US8418397B2 (en) Electrocuting mouse trap with automatic chamber-clearing mechanism and access control mechanism
KR20060110287A (ko) 쥐덫
CN206324090U (zh) 一种电子捕鼠装置
EP1465482A1 (en) Animal trap
CN215377983U (zh) 一种可自动报警安全性高的电控箱
CN214431267U (zh) 一种灭蚊灯
CN101463703A (zh) 一种驱蚊蝇风机
CN2933000Y (zh) 一种箱式捕鼠器
CN202440043U (zh) 一种带捕捉苍蝇器的垃圾桶
CN113124372A (zh)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市政环保用路灯
CA2105554C (en) Waste disposal device
CN211631521U (zh) 一种高效多功能鼠饵盒
CN206101398U (zh) 电磁触发蟑螂捕灭器
CN211983392U (zh) 一种灭蚊灯
CN214932823U (zh) 一种脚踏式开门结构
CN214546736U (zh) 新型灭蚊灯
CN211631522U (zh) 一种灭鼠器
CN2113610U (zh) 吸入式电动抓蚊器
CN208521812U (zh) 一种机械式遥控墙壁开关装置
CN217215614U (zh) 防潮功能的船用电气控制箱
CN208300828U (zh) 一种全自动连续电子捕鼠器
CN202095426U (zh) 使用安全的吸蚊灯
CN215123546U (zh) 一种方便清洁的灭蚊灯
CN211793975U (zh) 一种易于使用的捕鼠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