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79688U - 一种显示器立柱以及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器立柱以及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79688U
CN213479688U CN202022200226.XU CN202022200226U CN213479688U CN 213479688 U CN213479688 U CN 213479688U CN 202022200226 U CN202022200226 U CN 202022200226U CN 213479688 U CN213479688 U CN 2134796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pole magnet
horizontal portion
magnet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0022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智勇
张斌斌
葛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ike Jin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0022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796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79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796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器立柱及显示器,该显示器立柱包括:底支架和设于所述底支架上的立支架,所述立支架远离所述底支架的一端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转动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在未受外力作用时,所述提手容置在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提手的外端面与所述立支架的外端面齐平,所述提手在受外力作用下可转动并露出所述立支架的外端面以供人手拿取。通过在立支架远离底支架一端设置提手,从而方便拿取,此时一只手就可以完成显示器的搬运,因此一个人每次可以搬运两台显示器,大大提高了搬运效率。同时,提手可以容置在容纳槽内且外端面与立支架的外端面齐平,使得提手具有良好的隐藏性,从而保证了显示器立柱的美观性。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器立柱以及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显示器立柱以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显示器一般显示屏模组和显示器立柱,显示屏模组固定在显示器立柱上,显示器立柱一般包括底支架和立支架,立支架一般比较宽且无提取结构,正常人的一只手(尤其是女性)无法稳定的拿取立支架,造成显示器搬运不便。因此,当需要搬运显示器时,一般是通过双手抱显示器而不是单手拿取立柱支架进行搬运,这样降低了搬运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立柱及显示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器的显示器立架拿取不便而造成显示器搬运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器立柱,包括底支架和设于所述底支架上的立支架,所述立支架远离所述底支架的一端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转动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在未受外力作用时,所述提手容置在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提手的外端面与所述立支架的外端面齐平,所述提手在受外力作用下可转动并露出所述立支架的外端面以供人手拿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手包括水平部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水平部的两端相连接的弧形部,所述水平部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所述弧形部和所述水平部之间设置有通孔,所述提手在未受外力作用时,所述弧形部容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水平部远离所述弧形部的一侧面与所述立支架的外端面齐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磁性相吸或相斥的第一磁铁,所述立支架上位于所述水平部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磁铁同性相斥或异性相吸的第二磁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铁包括设于所述水平部的一端的第一N极磁铁以及另一端的第一S极磁铁,所述第二磁铁包括设于所述立支架上位于所述水平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第二N极磁铁和第二S极磁铁,所述水平部在未受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一N极磁铁和所述第二N极磁铁相靠近,所述第一S极磁铁和所述第二S极磁铁相靠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部在未受外力作用时,基于同一水平基准面,所述第一N极磁铁和所述第一S极磁铁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N极磁铁和第二S极磁铁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手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N极磁铁和所述第一S极磁铁的安装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支架上位于所述水平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凹槽,所述第二N极磁铁和所述第二S极磁铁分别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立支架的外端面设有装饰外盖,所述装饰外盖上设有可供所述提手转动的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手为塑胶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设有弹簧抵接件,所述弹簧抵接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和所述弧形部,所述弹簧抵接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水平部的转动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器立柱。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器立柱及显示器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立支架远离底支架一端设置提手,从而方便拿取,此时一只手就可以完成显示器的搬运,因此一个人每次可以搬运两台显示器,大大提高了搬运效率。同时,提手可以容置在容纳槽内且外端面与立支架的外端面齐平,使得提手具有良好的隐藏性,从而保证了显示器立柱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立柱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立柱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立柱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立柱中提手未受外力作用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立柱中提手受外力作用的受力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立柱中提手外露于立支架外端面的平面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显示器立柱;11、底支架;12、立支架;121、容纳槽;122、凹槽;13、装饰外盖;131、开口;14、安装部;2、提手;21、水平部;22、弧形部;221、通孔;23、第一半壳体;24、第二半壳体;25、安装槽;3、第一N极磁铁;4、第一S极磁铁;5、第二N极磁铁;6、第二S极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器立柱进行说明。该显示器立柱1包括:底支架11和设于底支架11上的立支架12,底支架11一般为板状或V型条状结构,立支架12的一端固定在底支架11上,另一端用于固定显示器的显示屏模组,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模组固定在立支架12的侧面。
具体地,立支架12远离底支架11的一端端面设有延伸方向与立支架12的长度方向相同的容纳槽121,容纳槽121靠近立支架12的外端面具有开口,容纳槽121内转动设置有提手2。如图1所示,提手2在未受外力作用时,提手2容置在容纳槽121内且提手2的外端面与立支架12的外端面齐平,这样提手2具有良好的隐藏性;如图2所示,提手2在受外力作用下可转动并露出立支架12的外端面以供人手拿取,提手2的设置仅需要一只人手就可以实现显示器立柱1的拿取,从而提高了显示器的搬运效率。本实施例中外力作用指人手对提手的作用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立柱1,通过在立支架12远离底支架11一端设置提手2,从而方便拿取,此时一只手就可以完成显示器的搬运,因此一个人每次可以搬运两台显示器,大大提高了搬运效率。同时,提手2可以容置在容纳槽121内且外端面与立支架12的外端面齐平,使得提手2具有良好的隐藏性,从而保证了显示器立柱1的美观性。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手2为半圆形结构,提手2包括水平部21以及两端分别与水平部21的两端相连接的弧形部22。水平部21的中部转动连接于容纳槽121的内壁,水平部21的中间设置有转动孔,水平部21通过转动孔套设在转轴(图中未示出)上,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立支架12上,从而实现提手2与立支架12的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水平部21的中部为转动点o,转动点o为提手2的平衡点和转动中心。
如图3所示,弧形部22和水平部21之间设置通孔221,通孔221的作用是方便人手穿过以握住弧形部22,保证人手拿取提手2的稳定性;如图4所示,提手2在未受外力作用时,弧形部22容置在容纳槽121内,水平部21远离弧形部22的外侧与立支架12的外端面齐平。因提手2为半圆形结构,提手2的重心在转动点o的轴线上且位于弧形部22的顶点处,这样提手2在未受外力作用时,提手2能保持平衡且容置在容纳槽121内。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水平部21的两端分别设有磁性相吸或相斥的第一磁铁,立支架12上位于水平部21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磁铁同性相斥或异性相吸的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作用是用于保持提手2处于当前状态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磁铁包括设于水平部21的一端的第一N极磁铁3和另一端的第一S极磁铁4,第一N极磁铁3与第一S极磁铁4以转动点o为对称线对称设置;第二磁铁包括设于立支架12上位于水平部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第二N极磁铁5和第二S极磁铁6。如图4所示,水平部21在未受外力作用时,第一N极磁铁3和第二N极磁铁5相靠近,第一S极磁铁4和第二S极磁铁6相靠近,利用第一N极磁铁3和第二N极磁铁5的排斥力和第一S极磁铁4和第二S极磁铁6的排斥力,使得水平部21两端受到的排斥力相同,保证了提手2的稳定性。
如图5和图6所示,水平部21受外力F进行旋转并使弧形部22完全外露于立支架12的外端面,此时水平部21仍处于水平状态,第一S极磁铁4和第一N极磁铁3相靠近,第二S极磁铁6和第二N极磁铁5相靠近,通过第一S极磁铁4和第一N极磁铁3相吸以及第二S极磁铁6和第二N极磁铁5相吸,使得提手2上的受力保持平衡状态,从而保证了提手2外露时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水平部21在未受外力作用时,基于同一水平基准面,第一N极磁铁3和第一S极磁铁4的位置低于第二N极磁铁5和第二S极磁铁6的位置。这样第二N极磁铁5对第一N极磁铁3的排斥力向下倾斜,第二S极磁铁6对第一S极磁铁4的排斥力向下倾斜,这样能有效防止了提手2在未外受外力作用时进行转动,保证提手2的隐藏性能。在其他实施例中,水平部21在未受外力作用时,基于同一水平基准面,第一N极磁铁3、第一S极磁铁4、第二N极磁铁5和第二S极磁铁6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如图6所示,当弧形部22完全外露于立支架12的外端面时,基于同一水平基准面,第一N极磁铁3、第一S极磁铁4、第二N极磁铁5和第二S极磁铁6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可以保证第一N极磁铁3和第一S极磁铁4的吸力以及第二N极磁铁5和第二S极磁铁6的吸力达到最大,从而保证提手2外露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水平部21的两端分别设有磁性相同的第一磁铁,立支架12上位于水平部21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磁铁同性相斥或异性相吸的第二磁铁。例如第一磁铁为N极磁铁,第二磁铁为S极磁铁,利用磁铁异性相吸的吸力,使得水平部21的两端均受到吸力,保证提手2不易转动;或者,例如第一磁铁为N极磁铁,第二磁铁为N极磁铁,或者例如第一磁铁为S极磁铁,第二磁铁为S极磁铁,通过利用磁铁同性相斥的排斥力使得水平部21两端受到的力均衡,从而保证提手2不易转动。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手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半壳体23和第二半壳体24,第一半壳体23和第二半壳体24均为半圆环结构,第一半壳体23和第二半壳体24扣合连接,第一半壳体23和第二半壳体24内设有用于容置第一N极磁铁3和第一S极磁铁4的安装槽25。第一半壳体23和第二半壳体24通过扣合的方式连接,这样方便第一N极磁铁3和第一S极磁铁4的安装,同时节约提手2生产所需要的材料量,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提手2为塑胶件,这样可以通过模具进行批量生产。在其他实施例中,提手2为金属件,具体采用与磁铁相吸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钢材料,这样可以仅在立支架12上设置磁铁。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立支架12在水平部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容纳槽121相连通的凹槽122,第二N极磁铁5和第二S极磁铁6分别设置在凹槽122内,立支架12的外端面设有装饰外盖13,装饰外盖13上设有可供提手2转动的开口131。装饰外盖13固定在立支架12的外端面,用于将第二N极磁铁5和第二S极磁铁6固定在凹槽122内,装饰外盖13用于保证立支架12的美观性。在本实施例中,水平部21的外端面与装饰外盖13的外表面齐平。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容纳槽121的底部设有弹簧抵接件(图中未示出),弹性抵接件的一端抵接在容纳槽121的底壁,另一端抵接于弧形部22,弹簧抵接件的伸缩方向与水平部21的转动中心(转动点o)位于同一轴线上。当弧形部22容置在容纳槽121内时,弹簧抵接件抵接在弧形部22的顶点处,弹簧抵接件与转动点o相互配合,能有效防止提手2在未受外力时进行转动。弹簧抵接件至少包括一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立支架12的容纳槽121内,另一端与弧形部22抵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簧的一端设有抵接块,抵接块上设有滚珠,滚珠与弧形部22滚动接触,这样能减少对弧形部22的磨损。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器,显示器包装显示屏模组以及如上陈述的显示器立柱1,在立支架12的侧面设有安装部14,安装部14用于固定连接显示屏模组,安装部14可以通过螺钉或卡扣等常规结构与显示屏模组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器通过采用显示器立柱1,从而使得显示器具有搬运方便和搬运效率高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器立柱,包括:底支架和设于所述底支架上的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支架远离所述底支架的一端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转动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在未受外力作用时,所述提手容置在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提手的外端面与所述立支架的外端面齐平,所述提手在受外力作用下可转动并露出所述立支架的外端面以供人手拿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包括水平部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水平部的两端相连接的弧形部,所述水平部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所述弧形部和所述水平部之间设置有通孔,所述提手在未受外力作用时,所述弧形部容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水平部远离所述弧形部的一侧面与所述立支架的外端面齐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磁性相吸或相斥的第一磁铁,所述立支架上位于所述水平部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磁铁同性相斥或异性相吸的第二磁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包括设于所述水平部的一端的第一N极磁铁以及另一端的第一S极磁铁,所述第二磁铁包括设于所述立支架上位于所述水平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第二N极磁铁和第二S极磁铁,所述水平部在未受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一N极磁铁和所述第二N极磁铁相靠近,所述第一S极磁铁和所述第二S极磁铁相靠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在未受外力作用时,基于同一水平基准面,所述第一N极磁铁和所述第一S极磁铁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N极磁铁和第二S极磁铁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N极磁铁和所述第一S极磁铁的安装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支架上位于所述水平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凹槽,所述第二N极磁铁和所述第二S极磁铁分别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立支架的外端面设有装饰外盖,所述装饰外盖上设有可供所述提手转动的开口。
8.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为塑胶件。
9.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设有弹簧抵接件,所述弹簧抵接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和所述弧形部,所述弹簧抵接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水平部的转动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
10.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立柱。
CN202022200226.XU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显示器立柱以及显示器 Active CN2134796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0226.XU CN213479688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显示器立柱以及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0226.XU CN213479688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显示器立柱以及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79688U true CN213479688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66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00226.XU Active CN213479688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显示器立柱以及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796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TE517714T1 (de) Schaltbare magnetische anordnung
CN213479688U (zh) 一种显示器立柱以及显示器
CN210298015U (zh) 充电盒
CN201055176Y (zh) 自动旋转相框
CN214900954U (zh) 一种支架、防护壳及电子设备
CN215522510U (zh) 一种支架
CN213882134U (zh) 旅行盒及旅行组件
CN212909636U (zh) 带支撑功能的保护壳
CN214045186U (zh) 具有折叠功能的无线充电器
CN219960643U (zh) 一种新型支架手机壳
CN221103392U (zh) 一种手机保护壳
CN215300687U (zh) 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CN211860217U (zh) 长方形金属手机支架
CN220383107U (zh) 一种带支架的手机壳
CN208833257U (zh) 一种手机摇摆计步器
CN219960645U (zh) 一种支架手机壳
CN213420400U (zh) 一种可折叠支架
CN214756465U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17902392U (zh) 一种多功能键盘手托
CN215958687U (zh) 一种智能眼镜盒
CN210927698U (zh) 可实现多角度支撑的手机支架
CN218858249U (zh) 一种桌板、座椅及车辆
CN212207977U (zh) 钟摆装置
CN210183388U (zh) 一种双挺力车载手机支架
CN220421869U (zh) 一种具有支架的手机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