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77195U - 一种双层折叠箱式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折叠箱式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477195U CN213477195U CN202021450422.6U CN202021450422U CN213477195U CN 213477195 U CN213477195 U CN 213477195U CN 202021450422 U CN202021450422 U CN 202021450422U CN 213477195 U CN213477195 U CN 2134771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lding
- plate
- hinged
- seat
- dou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折叠箱式房,包括叠层结构、底板座和顶板座,叠层结构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叠层结构呈上下依次连接,叠层结构包括两个折叠侧板体和两个侧墙板体,两个折叠侧板体呈左右相对平行设置,两个侧墙板体呈前后相对平行设置,折叠侧板体包括上折叠板和下折叠板,上折叠板的下边沿与下折叠板的上边沿铰接;在相邻两个叠层结构之间设置有隔板座,位于上方的下折叠板的下边沿与隔板座铰接,位于下方的上折叠板的上边沿与隔板座铰接,位于上方的侧墙板体的下边沿与隔板座铰接;位于底部下折叠板的下边沿与底板座铰接,位于底部的侧墙板体的下边沿与底板座铰接;位于顶部上折叠板的上边沿与顶板座铰接。可一次性地吊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房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折叠箱式房。
背景技术
集装箱房以其造价低、可移动和重复使用等优点,已成为工地、野外、灾区等临时用房的首选。为了便于运输和组装,目前市面上出现折叠式集装箱房。在一些场合,因可使用的地方有限,一般采用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的结构,目前都是采用两个折叠式集装箱房叠在一起方式进行组装,具体的安装方式为:首先对每个折叠式集装箱房进行展开,然后通过吊装设备把上方的折叠式集装箱房吊装起来,再叠在下方的折叠式集装箱房的顶部,其中在展开折叠式集装箱房时也需要用到吊装设备,所以需要多次的吊装操作,进而加大了工人的工作强度,使得工序复杂、效率低、拆装不便、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两个折叠式集装箱房简单地叠在一起,不牢固,存在无连接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折叠箱式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折叠箱式房,包括:叠层结构、底板座和顶板座,叠层结构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叠层结构呈上下依次连接,所述叠层结构包括:两个折叠侧板体和两个侧墙板体所述折叠侧板体呈竖直设置,两个所述折叠侧板体呈左右相对平行设置,所述折叠侧板体包括:上折叠板和下折叠板,所述上折叠板的下边沿与下折叠板的上边沿铰接;所述侧墙板体呈竖直设置,两个所述侧墙板体呈前后相对平行设置于两个折叠侧板体之间的前侧和后侧;在相邻两个叠层结构之间设置有隔板座,相邻两个叠层结构中,位于上方的叠层结构的下折叠板的下边沿与隔板座铰接,位于下方的叠层结构的上折叠板的上边沿与隔板座铰接,位于上方的叠层结构的侧墙板体的下边沿与隔板座铰接,位于所述双层折叠箱式房底部的叠层结构的侧墙板体的下边沿与底板座铰接;位于所述双层折叠箱式房底部的叠层结构的下折叠板的下边沿与底板座铰接;位于所述双层折叠箱式房顶部的叠层结构的上折叠板的上边沿与顶板座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搭建集装箱房时,把顶板座往上吊起,从而可带动每一个叠层结构上的两个折叠侧板体展开,使得上折叠板和下折叠板形成呈竖直状态的折叠侧板体,再把每一个叠层结构上的两个侧墙板体往上折翻至竖直状态,从而形成双层折叠箱式房,通过一次的吊装即可搭建成多层结构的箱式房,提高安装效率;当运输收纳时,把每一个叠层结构上的两个侧墙板体往下折翻,位于上方的侧墙板体合在隔板座的顶面上,位于下方的侧墙板体合在底板座的顶面上,再把每一个折叠侧板体上的上折叠板和下折叠板折叠起来,使得顶板座、折叠状态下的折叠侧板体、侧墙板体与底板座合在一起,进而可把双层折叠箱式房折叠起来,减少运输和收纳的空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铰接的上折叠板与下折叠板之间、铰接的下折叠板与隔板座之间、铰接的下折叠板与底板座之间、铰接的上折叠板与顶板座之间、铰接的上折叠板与隔板座、铰接的侧墙板体与隔板座之间、铰接的侧墙板体与底板座之间也设置有多个合页。
通过多个合页来提高两个铰接构件铰接的牢固性,同时当折叠侧板体竖起来后,上折叠板与下折叠板之间的侧壁可相互抵接,并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以及折叠侧板体的上侧壁和下侧壁也可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同时侧墙板体的上侧壁和下侧壁也可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座包括上隔板块和下隔板块,所述上隔板块和下隔板块呈上下相对平行设置,所述上隔板块和下隔板块可拆卸连接;在相邻两个叠层结构中,位于上方的叠层结构的下折叠板的下边沿与上隔板块铰接,位于下方的叠层结构的上折叠板的上边沿与下隔板块铰,位于上方的叠层结构的侧墙板体的下边沿与上隔板块铰接。
这使得本方案的箱式房为组合式结构,在使用时,可把对应的隔板座拆开,灵活组装出不同层数的箱式房。其中,下隔板块作为下方的房子的房顶,上隔板块作为上方的房子的房底。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底板座的底面安装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数量为多个。
搭建好的集装箱房主体通过多个支撑脚支撑起来,避免底板座的底面直接与地面接触,起到防潮的功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顶板座的顶面安装有吊装构件。在进行吊装时,吊装设备通过顶板座上的吊装构件把顶板座吊起。对于吊装构件的结构可为多种,可在顶板座顶面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吊钩,便于吊装。
所述吊装构件包括吊耳,所述的吊耳的数量为多个。在进行吊装时,吊装设备与多个吊耳进行挂接,提高吊装的稳定性,避免顶板座在吊起的过程中倾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其中一个所述侧墙板体上开设有门口。门口与侧墙板体一体化,一般地门口都会配套有门扇,这时的门扇也可跟随侧墙板体收纳起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其中一个所述侧墙板体上开设有窗口。窗口可提高每一层房子内的通透性,并且窗口上的窗扇也可跟随侧墙板体收纳起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叠层结构还包括呈竖向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的数量为四个,在俯视投影上四个立柱呈矩形排布,四个所述立柱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相邻的侧墙板体的侧边与折叠侧板体的侧边之间;
相邻两个叠层结构中,位于上方的叠层结构的立柱的下端与隔板座抵接,位于下方的的叠层结构的立柱的上端与隔板座抵接;
位于所述双层折叠箱式房底部的叠层结构的立柱的下端与底板座抵接,位于所述双层折叠箱式房顶部的叠层结构的立柱的上端与顶板座抵接。
由于折叠侧板体为折叠式结构以及侧墙板体采用铰接结构来实现翻折,在结构上存在支撑不稳的问题,尤其当折叠箱式房多层时,下层的对上层的起到支撑的作用,为了提高每一层的结构强度,在每一层的叠层结构上设置四个立柱来提高支撑的能力,并且四个立柱呈矩形排布,有效地分担折叠侧板体和侧墙板体的承载力,避免折叠箱式房散架坍塌;当进行收纳时,把立柱拆下来即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上折叠板上安装有上加强筋,所述上加强筋呈竖向设置,多个所述上加强筋沿上折叠板呈前后间隔排列设置;
对应地,在所述下折叠板上安装有呈竖向设置的下加强筋,所述下加强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下加强筋的位置与多个上加强筋一一对应。
在拼装时,上加强筋与下加强筋一一对应,从而可提高上折叠板与下折叠板展开后所形成的折叠侧板体的支撑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层折叠箱式房,其一实施例的前视图,其中两箭头分别表示左向和右向,其中两箭头分别表示上向和下向;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层折叠箱式房,其一实施例的折叠过程中的前视图,其中两箭头分别表示左向和右向,其中两箭头分别表示上向和下向;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层折叠箱式房,其一实施例的折叠过程中的侧视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层折叠箱式房,其一实施例的折叠过程中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折叠箱式房作出如下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双层折叠箱式房包括两个叠层结构100、呈水平设置的底板座300和也呈水平设置的顶板座400,两个叠层结构100呈上下依次设置,顶板座400和底板座300分别设置于两个叠层结构100的顶部和底部,在所述底板座300的底面安装有多个支撑脚310。
其中所述叠层结构100包括两个折叠侧板体110和两个侧墙板体120,其中两个所述折叠侧板体110呈左右相对平行设置,所述折叠侧板体110包括上折叠板111和下折叠板112,所述上折叠板111的下边沿与下折叠板112的上边沿铰接形成所述呈竖直设置的折叠侧板体110,两个侧墙板体120呈前后相对平行设置,两个所述侧墙板体120分别呈竖直设置于两个折叠侧板体110之间的前侧和后侧。
在两个叠层结构100之间设置有隔板座200,位于上方的叠层结构100的下折叠板112的下边沿与隔板座200铰接,位于下方的叠层结构100的上折叠板111的上边沿与隔板座200铰接,位于上方的叠层结构100的侧墙板体120的下边沿与隔板座200铰接,位于下方叠层结构100的下折叠板112的下边沿与底板座300铰接,位于下方叠层结构100的侧墙板体120的下边沿与底板座300铰接,位于上方叠层结构100的上折叠板111的上边沿与顶板座400铰接。
当运输收纳时,把每一个叠层结构100上的两个侧墙板体120往下折翻,位于上方的侧墙板体120合在隔板座200的顶面上,位于下方的侧墙板体120合在底板座300的顶面上,再把每一个折叠侧板体110上的上折叠板111和下折叠板112折叠起来,使得顶板座400、折叠状态下的折叠侧板体110、侧墙板体120与底板座300合在一起,进而可把双层折叠箱式房折叠起来,减少运输和收纳的空间。
在搭建时,把顶板座400往上吊起,并带动每一个叠层结构100上的两个折叠侧板体110展开,使得上折叠板111和下折叠板112形成呈竖直状态的折叠侧板体110,再把两个侧墙板体120往上折翻至竖直状态,通过一次的吊装即可搭建成双层折叠箱式房,提高安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顶板座400、底板座300、竖直状态下的折叠侧板体110以及侧墙板体120的形状均为矩形,在另一些实施中,可为其他形状,主要可实现折叠和支撑即可。
同时,对于相邻两个铰接部件之间的铰接结构可为多种,其中对于上折叠板111与下折叠板112之间的铰接可采用一体化的铰接结构,因为本实施例中的上折叠板111与下折叠板112都作为墙板,所以上折叠板111与下折叠板112可采用铝板材料制成,采用类似卷门一样的结构实现铰接,这时两个侧墙板体120的外边沿就起到定位的作用,其四周分别与折叠侧板体110、隔板座200、顶板座400或者底板座300的内壁抵接。在本实施例实施中,铰接结构采用多个合页铰接的结构,在搭建完成后,铰接的边沿均可相互弥合,一来提高防水性能,二来两个铰接构件之间可相互抵接,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中,可设置两个以上的叠层结构100,形成两层以上的折叠箱式房。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座200包括上隔板块和下隔板块,上隔板块和下隔板块呈上下相对平行设置,上隔板块和下隔板块可拆卸连接;在两个叠层结构100中,位于上方的叠层结构100的下折叠板112的下边沿与上隔板块铰接,位于下方的叠层结构100的上折叠板111的上边沿与下隔板块铰接。这使得本实施例的双层折叠箱式房为组合式结构,在使用时,可把对应的上隔板块和下隔板块拆开,可灵活组装出不同层数的集装箱房。
其中对于上隔板块和下隔板块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为多种,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螺栓把上隔板块和下隔板块连接在一起,但是考虑到防水,避免在上隔板块和下隔板块的表面上开设安装孔,可在上隔板块和下隔板块的侧壁开设安装孔,在上隔板块和下隔板块的侧壁之间通过连接耳连接在一起。在其他一些方案中,也为了提高相邻两侧之间的隔音,把上隔板块和下隔板块架空,在上隔板块和下隔板块之间通过多个支脚进行连接,并且支脚的结构可为螺杆结构,支脚与上隔板块的底面固定连接,在下隔板块的顶面可转动地固定有螺母座,通过螺母座与支脚螺纹连接来实现上隔板块和下隔板块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同时支脚也可作为上方的集装箱房的支撑构件。在本实施例中,在两个上隔板块和下隔板块之间通过两条支撑板条连接在一起,支撑板条呈前后延伸设置,两条支撑板条呈左间隔排列设置,并在支撑板条的外侧设置有连接耳,连接耳通过螺栓与上隔板块、下隔板块的外侧壁连接。
在所述顶板座400的顶面安装有多个吊耳410,在进行吊装时,吊装设备与多个吊耳410进行挂接,提高吊装的稳定性,避免顶板座400在吊起的过程中倾斜。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叠层结构100尺寸大小相同,但是在另外一些实施中,两个叠层结构100的尺寸大小可不同。以上为了描述清楚,才把两个叠层结构100上的零部件进行同一的命名,每一个叠层结构100上的零部件的尺寸大小可不一样,例如,位于上方的叠层结构100的大小可小于位于下方的叠层结构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叠层结构100上的两个侧墙板体120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组装。具体地,侧墙板体120可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进行组装,在搭建时,首先把顶板座400往上吊起,使得每一个叠层结构100上的两个折叠侧板体110展开,使得上折叠板111和下折叠板112形成呈竖直状态的折叠侧板体110,这时顶板座400、底板座300和多个折叠侧板体110共同形成折叠式集装箱房主体,最后在每一层房子上均安装上两个侧墙板体120,侧墙板体120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又或者通过其他卡接结构进行固定。在收纳时,反向操作即可,这时可把顶板座400、折叠侧板体110与底板座300合在一起进行收纳输送,而侧墙板体120直接堆放在其上面或下面即可。
同时,在其中一个所述侧墙板体120上开设有门口121和窗口122,根据需要可开设多个窗口122。
在其他一些实施中,叠层结构100的朝向可不一样。在一些叠层结构100中,其两个所述折叠侧板体110可呈前后相对平行设置,而两个侧墙板体120就呈左右相对平行设置从而可灵活改变门口121的朝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叠层结构100还包括呈竖向设置的立柱130,所述立柱130的数量为四个,在俯视投影上四个立柱130呈矩形排布,四个所述立柱130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相邻的侧墙板体120的侧边与折叠侧板体110的侧边之间;
相邻两个叠层结构100中,位于上方的叠层结构100的立柱130的下端与隔板座200抵接,位于下方的的叠层结构100的立柱130的上端与隔板座200抵接;
位于所述双层折叠箱式房底部的叠层结构100的立柱130的下端与底板座300抵接,位于所述双层折叠箱式房顶部的叠层结构100的立柱130的上端与顶板座400抵接。
由于折叠侧板体110为折叠式结构以及侧墙板体120采用铰接结构来实现翻折,在结构上存在支撑不稳的问题,尤其当折叠箱式房多层时,下层的对上层的起到支撑的作用,为了提高每一层的结构强度,在每一层的叠层结构100上设置四个立柱130来提高支撑的能力,并且四个立柱130呈矩形排布,有效地分担折叠侧板体110和侧墙板体120的承载力,避免折叠箱式房散架坍塌;当进行收纳时,把立柱130拆下来即可。
对于立柱130的安装方式可为多种,可通过螺栓单独地与侧墙板体120的侧边或侧墙板体120的侧边连接,又或者立柱130的两端通过分别与顶板座400、隔板座200或底板座300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立柱130可通过卡扣与卡槽配合的方式来实现可拆卸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所述上折叠板111上安装有上加强筋113,所述上加强筋113呈竖向设置,多个所述上加强筋113沿上折叠板111呈前后间隔排列设置;上加强筋113可固定于上折叠板111的表面上,又或者嵌入上折叠板111内。
对应地,在所述下折叠板112上安装有呈竖向设置的下加强筋114,所述下加强筋1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下加强筋114的位置与多个上加强筋113一一对应。下加强筋114可固定于下折叠板112的表面上,又或者嵌入下折叠板112内。
在拼装时,上加强筋113与下加强筋114一一对应,从而可提高上折叠板111与下折叠板112展开后所形成的折叠侧板体110的支撑能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层折叠箱式房,其特征在于:包括:
叠层结构(100),其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叠层结构(100)呈上下依次连接,所述叠层结构(100)包括:
折叠侧板体(110),其数量为两个,所述折叠侧板体(110)呈竖直设置,两个所述折叠侧板体(110)呈左右相对平行设置,所述折叠侧板体(110)包括:
上折叠板(111);
下折叠板(112);
所述上折叠板(111)的下边沿与下折叠板(112)的上边沿铰接;
侧墙板体(120),其数量为两个,所述侧墙板体(120)呈竖直设置,两个所述侧墙板体(120)呈前后相对平行设置于两个折叠侧板体(110)之间的前侧和后侧;
在相邻两个叠层结构(100)之间设置有隔板座(200),相邻两个叠层结构(100)中,位于上方的叠层结构(100)的下折叠板(112)的下边沿与隔板座(200)铰接,位于下方的叠层结构(100)的上折叠板(111)的上边沿与隔板座(200)铰接,位于上方的叠层结构(100)的侧墙板体(120)的下边沿与隔板座(200)铰接;
底板座(300),位于所述双层折叠箱式房底部的叠层结构(100)的下折叠板(112)的下边沿与底板座(300)铰接,位于所述双层折叠箱式房底部的叠层结构(100)的侧墙板体(120)的下边沿与底板座(300)铰接;
顶板座(400),位于所述双层折叠箱式房顶部的叠层结构(100)的上折叠板(111)的上边沿与顶板座(400)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折叠箱式房,其特征在于:
在铰接的上折叠板(111)与下折叠板(112)之间、铰接的下折叠板(112)与隔板座(200)之间、铰接的下折叠板(112)与底板座(300)之间、铰接的上折叠板(111)与顶板座(400)之间、铰接的上折叠板(111)与隔板座(200)、铰接的侧墙板体(120)与隔板座(200)之间、铰接的侧墙板体(120)与底板座(300)之间也设置有多个合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折叠箱式房,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座(200)包括上隔板块和下隔板块,所述上隔板块和下隔板块呈上下相对平行设置,所述上隔板块和下隔板块可拆卸连接;
在相邻两个叠层结构(100)中,位于上方的叠层结构(100)的下折叠板(112)的下边沿与上隔板块铰接,位于下方的叠层结构(100)的上折叠板(111)的上边沿与下隔板块铰,位于上方的叠层结构(100)的侧墙板体(120)的下边沿与上隔板块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折叠箱式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板座(300)的底面安装有支撑脚(310),所述支撑脚(310)的数量为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折叠箱式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板座(400)的顶面安装有吊装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层折叠箱式房,其特征在于:
所述吊装构件包括吊耳(410),所述的吊耳(410)的数量为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折叠箱式房,其特征在于:
在其中一个所述侧墙板体(120)上开设有门口(1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折叠箱式房,其特征在于:
在其中一个所述侧墙板体(120)上开设有窗口(1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折叠箱式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叠层结构(100)还包括呈竖向设置的立柱(130),所述立柱(130)的数量为四个,在俯视投影上四个立柱(130)呈矩形排布,四个所述立柱(130)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相邻的侧墙板体(120)的侧边与折叠侧板体(110)的侧边之间;
相邻两个叠层结构(100)中,位于上方的叠层结构(100)的立柱(130)的下端与隔板座(200)抵接,位于下方的叠层结构(100)的立柱(130)的上端与隔板座(200)抵接;
位于所述双层折叠箱式房底部的叠层结构(100)的立柱(130)的下端与底板座(300)抵接,位于所述双层折叠箱式房顶部的叠层结构(100)的立柱(130)的上端与顶板座(400)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折叠箱式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折叠板(111)上安装有上加强筋(113),所述上加强筋(113)呈竖向设置,多个所述上加强筋(113)沿上折叠板(111)呈前后间隔排列设置;
对应地,在所述下折叠板(112)上安装有呈竖向设置的下加强筋(114),所述下加强筋(1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下加强筋(114)的位置与多个上加强筋(113)一一对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50422.6U CN213477195U (zh) | 2020-07-21 | 2020-07-21 | 一种双层折叠箱式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50422.6U CN213477195U (zh) | 2020-07-21 | 2020-07-21 | 一种双层折叠箱式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477195U true CN213477195U (zh) | 2021-06-18 |
Family
ID=76358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450422.6U Active CN213477195U (zh) | 2020-07-21 | 2020-07-21 | 一种双层折叠箱式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47719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30647A (zh) * | 2021-11-26 | 2022-02-1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充气展开式半刚性月面密封舱 |
-
2020
- 2020-07-21 CN CN202021450422.6U patent/CN21347719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30647A (zh) * | 2021-11-26 | 2022-02-1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充气展开式半刚性月面密封舱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89243C (zh) | 可移动的建筑物 | |
AU2012247151B2 (en) | Modular living unit | |
US5444944A (en) | Low cost collapsible enclosure | |
US8141304B2 (en) | Prefabricated container house | |
US9016001B2 (en) | Erectable housing structure with a shipping container configuration | |
CN108301512B (zh) | 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及折叠房屋组 | |
EP1941108B1 (en) | Collapsible modular shelter for containerized transportation | |
US8707634B2 (en) | Collapsible modular building with canvas seams | |
US20060277836A1 (en) | Collapsible ISO container-type modular shelter | |
AU2011235588B2 (en) | Expandable flat pack dwelling module | |
US7100332B2 (en) | Unfolding modular building system | |
CN211524199U (zh) | 一种折叠式集装箱房 | |
CN213477195U (zh) | 一种双层折叠箱式房 | |
WO1993020297A1 (en) | Portable shelter | |
US20230082695A1 (en) | A portable building structure | |
JP6491844B2 (ja) | 組立家屋の連結方法 | |
CN211666340U (zh) | 一种扩展方舱 | |
CN2775213Y (zh) | 运输方便的活动房 | |
WO2000057014A1 (en) | Building construction | |
AU2011202177C1 (en) | Transportable Building | |
CN214885896U (zh) | 具有折叠阳台的集装箱房屋 | |
CN116716984B (zh) | 一种基于多连杆机构和电动缸驱动的可折展二连体箱式房 | |
CN219808790U (zh) | 一种可折叠集装箱活动房 | |
CN217601718U (zh) | 一种可多层叠加的折叠房屋 | |
CN101538953A (zh) | 板块折叠式帐篷拖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