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74051U - 一种保温袋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温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74051U
CN213474051U CN202021860529.8U CN202021860529U CN213474051U CN 213474051 U CN213474051 U CN 213474051U CN 202021860529 U CN202021860529 U CN 202021860529U CN 213474051 U CN213474051 U CN 213474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free end
length direction
bag according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6052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cang Huajin Plastic Packaging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cang Huajin Plastic Packaging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cang Huajin Plastic Packaging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cang Huajin Plastic Packaging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6052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74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74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740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温袋,其包括本体部、密封部及设置在所述本体部两侧的把手部,所述本体部为一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其包括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及底面,所述密封部能够完全覆盖所述本体部的开口,所述密封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本体部的后侧面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密封部的一端与所述后侧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侧面连接,所述密封部上设有断点线,所述断点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密封部的长度方向一致。本申请的保温袋通过设置带有断点线的密封部对保温袋进行密封,在提高密封性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侧面的折痕设计,可以使得保温袋能够进行在一定范围内折叠,缩小自身面积,便于携带和储放。

Description

一种保温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袋。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运输物品时,习惯用塑料袋盛装物品,若遇到需要保温的产品,则在长距离运输的情况下,难以保证产品的新鲜。而且大多数的塑料袋无闭合设计,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手动将开口系紧,不但费时费力,还容易被他人翻查和取出。
为了能够更长时间的保存产品温度,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保温袋。保温袋也称保温包或保温箱等,是一种具有隔热、恒温效果的包装。不过现有的保温袋开口端一般采用的是拉链、卡口又或其他辅助件进行密封的,这些密封方式密封效果差,而且安全性同样不高,其他人还是很容易打开保温袋,特别是在外卖运送的过程中,商家防止中途外卖被打开,往往在包装上用订书钉密封,不过这种密封方式麻烦不说,还是很容易被无痕迹的打开。
因此,结合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保温性能好,操作简单且携带储放方便的保温袋。
为实现实用新型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温袋,其包括本体部、密封部及设置在所述本体部两侧的把手部,所述本体部为一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其包括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及底面,所述密封部能够完全覆盖所述本体部的开口,所述密封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本体部的后侧面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密封部的一端与所述后侧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侧面连接,所述密封部上设有断点线,所述断点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密封部的长度方向一致。
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和密封部均为三层结构,从外到内依次包括有高密度无纺布层、高密度珍珠棉层及铝箔层。
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的长度与所述本体部的后侧面的长度一致,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一长边与所述后侧面连接,另一长边为自由端;所述第二部分的一长边与所述前侧面连接,另一长边为自由端,所述第一部分的自由端能够与所述第二部分的自由端连接,且所述断点线位于所述第二部分。
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前侧面的位置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断点线,两条断点线之间的所述第二部分形成断条。
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的一长边向外延伸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部分的两宽边分别向外延伸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后侧面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连接。
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断点线连接。
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本体部的外侧面之间及所述第一部分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部分的自由端之间分别设有胶条,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本体部的外侧面之间及所述第一部分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部分的自由端之间分别通过所述胶条连接。
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本体部的后侧面的长度一致,所述密封部的一长边与所述后侧面连接,另一长边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能够与所述前侧面连接,所述密封部上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断点线,两条断点线之间的所述密封部形成断条。
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与所述本体部的外侧面之间分别设有胶条,所述密封部通过所述胶条与所述本体部的外侧面连接。
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中间位置均设有折痕,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能够通过所述折痕弯折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袋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袋,其通过密封部对本体部的开口进行封闭,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保温袋的缝隙,密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2)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袋,其通过在密封部上设置断点线或断条,使用者可以方便的从断点线或断条处打开保温袋,且这种破坏性的结构设计,使得密封后的保温袋一旦打开便不可恢复,杜绝了食品等待配送时和配送过程中的安全卫生隐患,大大增加了保温袋的安全性,更加高效、安心;
(3)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袋,其采用高密度无纺布、高密度珍珠棉及铝箔三中材料制成,生产成本低,节约商家包装成本,提升客户的消费体验,同时,本申请的保温袋防水、防油、防漏,承重强,更加牢靠,且可以重复使用;
(4)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袋,其本体部的侧面设有折痕,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保温袋进行一定范围内折叠,缩小自身面积,便于携带和储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保温袋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保温袋本体部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保温袋密封部的第一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保温袋密封部的第二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保温袋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保温袋本体部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保温袋密封部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本体部,111-前侧面,112-后侧面,113-左侧面,114-右侧面, 115-底面,12-密封部,122-第一部分,1221-第一连接部,1222-第二连接部, 123-第二部分,13-把手部,14-断点线,141-断条,15-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7,图1为本申请保温袋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保温袋本体部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保温袋密封部的第一部分122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保温袋密封部的第二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保温袋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保温袋本体部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保温袋密封部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袋,其包括本体部11、密封部12及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1两侧的把手部13。如图1所示。所述本体部11和密封部12均为三层结构,从外到内依次包括有高密度无纺布层、高密度珍珠棉层及铝箔层,使得产品有着优良的保温性,同时还具有防水、防油、防漏,承重强,更加牢靠等优点。所述本体部11为一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其包括前侧面111、后侧面112、左侧面113、右侧面114及底面115,所述密封部12能够完全覆盖所述本体部11的开口,所述密封部1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本体部11的后侧面112 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密封部12的一端与所述后侧面1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侧面111连接,所述密封部12上设有断点线14,所述断点线1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密封部12的长度方向一致。
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12的长度与所述本体部11的后侧面112的长度一致,其包括第一部分122和第二部分123,如图1和图2所示,为两个矩形片状结构,其中第一部分122的宽度较宽,第二部分123的宽度较窄。当然,所述第一部分122和第二部分123的宽度也可以为相等或相反,由于第一部分122和第二部分123的宽度大小不影响本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仅以第一种情况为示例进行方案描述。
所述第一部分122的一长边与所述后侧面112连接,另一长边为自由端。所述第二部分123的一长边与所述前侧面111连接,另一长边为自由端,所述第一部分122的自由端能够与所述第二部分123的自由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部分122的一长边向外延伸有第一连接部1221,所述第一部分122的两宽边分别向外延伸有第二连接部1222。所述第一部分12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 1221与所述后侧面112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1222分别与所述左侧面113 和右侧面114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221和第二连接部1222与所述本体部11的外侧面之间设有胶条15,如图3所示。图中所展示的胶条15是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221和第二连接部1222的内表面的,当然这仅是一种优选方案,胶条15也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1的左侧面113、右侧面114和后侧面112,一样可以实现相同的连接效果。所述胶条15在其远离被设置结构的一侧设有离型底层,在使用时,用户只需要撕掉离型底层便可以通过所述胶层实现胶粘连接。而且,胶条15连接仅是一种优选连接方式,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任何可以让两种物体连接的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当然,所述第一部分122的一长边也可以不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221与所述后侧面112连接,而是所述第一部分122的一长边直接与所述后侧面112断点线14连接。同样所述第一连接部1221和第二连接部1222也可以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122断点线 14连接。这种断点线14式设计,可以保证在第一连接部1221和第二连接部 1222全部与所述第一部分122连接,即所述密封部12闭合完全覆盖所述本体部11的开口时,用户打开保温袋时可以方便的通过断点线14将密封部12撕开。
在所述第二部分123的自由端的内表面设有胶条15,如图2所示。在使用时,用户只需要撕掉所述胶条15的离型底层,便可以将所述第一部分122与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胶条15进行密封连接,之后将所述第二部分123的自由端通过所述胶条15与所述第一部分122的上表面进行固定连接。同样,所述胶条 15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22的上表面,一样可以实现同样的连接效果。而且,胶条15连接仅是一种优选连接方式,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任何可以让两种物体连接的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所述第二部分123设有断点线14,如图1和2所示。图中所展示的是所述第二部分123与所述前侧面 111断点线14连接,当然这仅是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部分123还可以与所述前侧面111通过胶条15或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之后在靠近所述前侧面111 的位置设置断点线14,如图4所示。优选的在所述第二部分123靠近所述前侧面111的位置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断点线14,两条断点线14之间的所述第二部分123形成断条141,如图1、2或4所示。这样用户在打开保温袋时,只需要将所述断条141撕下,然后便可以方便的将所述密封部12撕开。这种破坏性的结构设计,使得密封后的保温袋一旦打开便不可恢复,杜绝了食品等待配送时和配送过程中的安全卫生隐患,大大增加了保温袋的安全性,更加高效、安心。
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左侧面113和右侧面114的中间位置均设有折痕,所述左侧面113和右侧面114能够通过所述折痕弯折变形,这样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保温袋进行一定范围内折叠,缩小自身面积,便于携带和储放。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保温袋同样包括本体部11、密封部12及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1 两侧的把手部13,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所述密封部12 的结构上。实施例一中的所述密封部12为两部分组成,而本实施例中的密封部 12为一个整体的矩形片状结构。这样不同结构的所述密封部12也会导致密封后的保温袋的形状不同。实施例一中披露的保温袋,其上端较宽,整体形状为方形,如图1所示。而本实施例中披露的保温袋,其本体部11的开口端是闭合的,之后用所述密封部12进行密封连接,所以整体形状为三角形,如图5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1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本体部11的后侧面112 的长度一致,所述密封部12的一长边与所述后侧面112连接,另一长边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能够与所述前侧面111连接。优选的,所述密封部12与所述本体部11的外侧面之间分别设有胶条15,所述密封部12通过所述胶条15与所述本体部11的外侧面连接。
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12与所述后侧面112断点线14连接。所述胶条15设于所述密封部12自由端的内表面。优选的,有两条平行设置的断点线14,两条断点线14之间的所述密封部12形成断条141,如图6所示。当然,所述密封部12与所述后侧面112还可以通过胶条15或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之后在所述密封部12的中间位置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断点线14,两条断点线14之间的所述密封部12形成断条141,如图7所示。这样,在保温袋密封时,所述断条141刚好处于所述主体部的开口处,这样,用户只需要将所述断条141撕下,然后便可以方便的打开保温袋。
图7中所展示的胶条15是设置在密封部12的靠两个长边的内表面上,当然这仅是一种优选方案,胶条15也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1的前侧面111 和后侧面112,一样可以实现相同的连接效果。而且,胶条15连接仅是一种优选连接方式,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任何可以让两种物体连接的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袋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袋,其通过密封部对本体部的开口进行封闭,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保温袋的缝隙,密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2)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袋,其通过在密封部上设置断点线或断条,使用者可以方便的从断点线或断条处打开保温袋,且这种破坏性的结构设计,使得密封后的保温袋一旦打开便不可恢复,杜绝了食品等待配送时和配送过程中的安全卫生隐患,大大增加了保温袋的安全性,更加高效、安心;
(3)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袋,其采用高密度无纺布、高密度珍珠棉及铝箔三中材料制成,生产成本低,节约商家包装成本,提升客户的消费体验,同时,本申请的保温袋防水、防油、防漏,承重强,更加牢靠,且可以重复使用;
(4)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袋,其本体部的侧面设有折痕,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保温袋进行一定范围内折叠,缩小自身面积,便于携带和储放。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保温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本体部(11)、密封部(12)及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1)两侧的把手部(13),所述本体部(11)为一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其包括前侧面(111)、后侧面(112)、左侧面(113)、右侧面(114)及底面(115),所述密封部(12)能够完全覆盖所述本体部(11)的开口,所述密封部(1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本体部(11)的后侧面(112)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密封部(12)的一端与所述后侧面(1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侧面(111)连接,所述密封部(12)上设有断点线(14),所述断点线(1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密封部(12)的长度方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11)和密封部(12)均为三层结构,从外到内依次包括有高密度无纺布层、高密度珍珠棉层及铝箔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12)的长度与所述本体部(11)的后侧面(112)的长度一致,其包括第一部分(122)和第二部分(123),
所述第一部分(122)的一长边与所述后侧面(112)连接,另一长边为自由端;
所述第二部分(123)的一长边与所述前侧面(111)连接,另一长边为自由端,所述第一部分(122)的自由端能够与所述第二部分(123)的自由端连接,且所述断点线(14)位于所述第二部分(1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123)靠近所述前侧面(111)的位置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断点线(14),两条断点线(14)之间的所述第二部分(123)形成断条(14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22)的一长边向外延伸有第一连接部(1221),所述第一部分(122)的两宽边分别向外延伸有第二连接部(1222),所述第一部分(12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221)与所述后侧面(112)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1222)分别与所述左侧面(113)和右侧面(11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21)和第二连接部(1222)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122)断点线(1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21)和第二连接部(1222)与所述本体部(11)的外侧面之间及所述第一部分(122)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部分(123)的自由端之间分别设有胶条(15),所述第一连接部(1221)和第二连接部(1222)与所述本体部(11)的外侧面之间及所述第一部分(122)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部分(123)的自由端之间分别通过所述胶条(15)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1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本体部(11)的后侧面(112)的长度一致,所述密封部(12)的一长边与所述后侧面(112)连接,另一长边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能够与所述前侧面(111)连接,所述密封部(12)上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断点线(14),两条断点线(14)之间的所述密封部(12)形成断条(14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12)与所述本体部(11)的外侧面之间分别设有胶条(15),所述密封部(12)通过所述胶条(15)与所述本体部(11)的外侧面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面(113)和右侧面(114)的中间位置均设有折痕,所述左侧面(113)和右侧面(114)能够通过所述折痕弯折变形。
CN202021860529.8U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保温袋 Active CN213474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0529.8U CN213474051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保温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0529.8U CN213474051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保温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74051U true CN213474051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416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60529.8U Active CN213474051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保温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740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38041B2 (en) Combined box and resealable bag
KR101917643B1 (ko) 보온 및 보냉이 가능한 포장상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3474051U (zh) 一种保温袋
CN208053963U (zh) 一种用于复合益生菌固体饮料的产品包装
CN201411112Y (zh) 侧封连底式包装袋
KR200475209Y1 (ko) 종이 포장용기
CN207292725U (zh) 带置物腔和提手的酒盒
WO2019068705A1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TRANSPORT PACKAGING
CN111559555A (zh) 一种纸箱折叠方法及冷冻食品用包装用纸箱
CN209567267U (zh) 双面胶封口式无纺布袋
CN202704244U (zh) 一种服装包装袋
CN215795024U (zh) 一种生鲜包装箱
CN217049725U (zh) 一种带自封口的外贴扁绳把手纸袋
CN215852751U (zh) 一种保温袋
CN218559799U (zh) 农产品或食品包装袋
CN215708636U (zh) 一种便携式隔热保温纸箱
CN215623330U (zh) 一种新能源环保生鲜冷链保温纸箱
CN215437337U (zh) 一种可多次循环使用的纸箱
CN213229898U (zh) 一种便于开启和封合的保温箱
CN209832841U (zh) 一种包装袋结构
CN216832664U (zh) 定位开启镀铝复合包装膜
CN212474269U (zh) 一种冷冻食品用包装用纸箱
CN218199772U (zh) 全封口便捷手提袋
CN219884347U (zh) 一种高强度保温飞机盒
CN207956330U (zh) 一种翻盖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