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61562U - 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61562U
CN213461562U CN202021747076.8U CN202021747076U CN213461562U CN 213461562 U CN213461562 U CN 213461562U CN 202021747076 U CN202021747076 U CN 202021747076U CN 213461562 U CN213461562 U CN 213461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circuit
shift
control circuit
in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4707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仲清
陈利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rostar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rostar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rostar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rostar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4707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61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61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615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电压反馈电路、电流反馈电路、电压比效器电路、电流比效器电路、压控振荡电路、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第二路6脉冲信号电路,其中:所述电压反馈电路输出端与电压比效器电路输入端连接、电流反馈电路输出端与电流比效器电路输入端连接、电流比效器、电压比效器电路输出端合并与压控振荡电路输入端连接、压控振荡电路输出端与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的时钟输入端连接;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触发电路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电路简单、实用、可靠,成本低廉,参数可依据需要调整。

Description

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
背景技术
在不间断电源(UPS)、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中,多为RC移相,即以同步电压通过RC充放电产生近似锯齿波的触发电路。
来自同步变压器TA、TB、TC的正弦电压,分别经运算放大器IC1:1、IC2:1、IC3:1整形成50Hz正方波,通过二极管D3、D8、D13半波整流后分别对电容C1、C6、C9充电,以后电容C1又对电阻R4放电,电容C6又对电阻R13放电,电容C9又对电阻R22放电,这样在电阻R4、R13、R22两端就得到一个近似锯波电压;当可控硅整流输出电压高于基准电压,反馈运算放大器IC6:1输出电压上升,分别与电阻R4、R13、R22两端的近似锯波电压合成加于运算放大器IC1:2(6脚)、IC2:2(6脚)、IC3:2(6脚)的负输入端上。IC1:2(5脚)、IC2:2(5 脚)、IC3:2(5脚)的正输入端接地,IC1:2(7脚)、IC2:2(7脚)、IC3:2(7脚)的输出端则输出脉宽随输出电压变化的输出脉冲,输出电压高时,脉宽变窄,可控硅的触发相角向后移;输出电压低时,脉宽变宽,可控硅的触发相角向前移。
从上述原理中看出,每相移相的关键---近似锯波电压的产生是由不同的RC回路形成,故所产生的近似锯波电压的斜率截然不同,誓必造成三相可控硅的移相角度不一致,造成交流输入电流不平衡、输入电流谐波大、功率因数低、输入隔离变压器噪音大等的蔽端。
同时,为解决谐波问题要增加5次七次谐波滤波器。由于5次频率(250Hz)较低,要用的电抗器体积大、重量重。完全不适宜ups内窄小的空间安装,且250Hz的谐波电流令五次滤波器的电抗产生令人厌烦的噪音。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进一步地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压控振荡及计数器构成的高可靠性12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其可以减少造成交流输入电流不平衡、输入电流谐波大、功率因数低、输入隔离变压器噪音大等蔽端的因数;减低设备运行故障,确保设备使用寿命,且实现成本低,灵活性高,电路简单,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电压反馈电路、电流反馈电路、电压比效器电路、电流比效器电路、压控振荡电路、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第二路6脉冲信号电路、第一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电路和第二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电路,其中:
所述电压反馈电路输出端与电压比效器电路输入端连接、电流反馈电路输出端与电流比效器电路输入端连接、电流比效器、电压比效器电路输出端合并与压控振荡电路输入端连接、压控振荡电路输出端与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的时钟输入端连接;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触发电路输入端连接;
所述压控振荡电路另一路输出端与第二路6脉冲信号电路的时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路6脉冲信号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触发电路输入端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包括若干子电路,所述子电路为:A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B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C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A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B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C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A+相移相控制电路、B+相移相控制电路、C+相移相控制电路、A-相移相控制电路、B-相移相控制电路和C-相移相控制电路;
所述控振荡电路输出端与所述A+相移相控制电路、B+相移相控制电路、C+相移相控制电路、A-相移相控制电路、B-相移相控制电路、C-相移相控制电路的时钟输入端连接;
所述A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与A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入端连接、B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与B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入端连接、C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与C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入端连接;A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一路与A+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A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另一路与反相器U1输入端连接、B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一路与B+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B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另一路与反相器U2输入端连接、C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一路与C+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C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另一路与反相器U3输入端连接;反相器U1输出端与A-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反相器U2输出端与B-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反相器U3输出端与C-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 连接;
所述A+相移相控制电路、B+相移相控制电路、C+相移相控制电路、A-相移相控制电路、 B-相移相控制电路、C-相移相控制电路输出端与第一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触发电路输入端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二路6脉冲信号电路包括多个子电路,所述子电路为:A相移相+15°同步电压取样电路、B相移相+15°同步电压取样电路、C相移相+15°同步电压取样电路、 A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B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C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B-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B+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和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
所述压控振荡电路另一路输出端与所述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B+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B-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的时钟输入端连接;
所述A相移相+15°同步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与A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入端连接、B相移相+15°同步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与B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入端连接、C相移相+15°同步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与C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入端连接;A移相+15°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一路与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A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另一路与反相器U1输入端连接、B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一路与B+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B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另一路与反相器U2输入端连接、C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一路与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C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另一路与反相器U3输入端连接;反相器U1输出端与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反相器U2输出端与B-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 RST连接、反相器U3输出端与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
所述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B+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B-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输出端与第二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触发电路输入端连接。
具体地,电压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6、R7、R85和电容C60;
所述R85和电容C60并联连接后再一端与所述电阻R6、R7串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压比较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具体地,电流反馈电路主要由电阻R27、R28、R29、R30、电容C21、C22、运算放大器U9:1组成;
所述R27和R28分别接到运算放大器U9:1的负向输入端,所述R27的另一端接VE-,所述R27的另一端接电流比较器电路;
所述R29和R30接运算放大器U9:1的正向输入端,所述R29另一端接VE+,R30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C21两端分别接运算放大器U9:1的正相和负相输入端,所述C21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9:1的负相输入端,一端接地。
具体地,电压比效器电路主要由电阻R81、R82、R83、电阻R84、电容C58、电容C59 和运算放大器U22:2组成;
所述R83接在运算放大器U22:2的输出端,所述R82与电容C59串联后,电容C59端接运算放大器U22:2的输出端,电阻R82接在所述运算放大器U22:2的负相输入端;
R81一端接电压反馈电路,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22:2的负相输入端;
R84与电容C58串联后,电阻R84端接所述电压反馈电路,电容C58接所述运算放大器 U22:2的负相输入端以及电阻R82。
具体地,电流比效器电路主要由电阻R68、R69、电容C54、运算放大器U22:1、二极管D17组成;
所述电阻R68的一端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9:1的输出端,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22:1的负相输入端;
所述电容C54与电阻R69串联后,电容C54接运算放大器U22:1的负相输入端,电阻R69端接运算放大器U22:1的输出端;
所述二极管D17的正相端接运算放大器U22:1的输出端,负相端接运算放大器U22:2 的输出端。
具体地,压控振荡电路主要由电阻R44、R45、电容C36、压控振荡器U11组成;
所述电阻R44、R45一端接地,一端分别接压控振荡器U11的引脚R1和R2,所述电流C36接压控振荡器U11的引脚BIN,所述压控振荡器U11的输入引脚VCIN接电阻R83和二极管D17,所述压控振荡器U11的输出引脚VCOUT接第一路6脉冲的时钟输入端。
具体地,,所述A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主要由电阻R24、R25、R26、电容C17、C18、C19、运算放大器U9:4组成;
所述电容C17,电阻R24,R26依次串联,且R26接运算放大器U9:4的输出端;
所述电容C19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9:4的输出端,另一端接接运算放大器U9:4的负相输入端;
所述电容C18一端接地,一端接在电阻R24,R26之间;所述电阻R15一端与电容C18连接,一端接接运算放大器U9:4的正相输入端。
具体地,所述A+相移相控制电路主要由电阻R047、二极管D015、计数器U013组成;
所述电阻R47、二极管D15串联连接后,二极管D15的负相端接计数器U013的Q10引脚,所述电阻R47、二极管D15的中间引出一条线接到所述计数器U013的时钟CLK引脚;
所述A-相移相控制电路主要比A+相移相控制电路多一个反相器U19:3。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用压控振荡及计数器构成的高可靠性12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这样既减少造成交流输入电流不平衡、输入电流谐波大、功率因数低、输入隔离变压器噪音大等蔽端的因数;减低设备运行故障,确保设备使用寿命,且实现成本低,灵活性高,电路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反馈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电流反馈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电压比较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电流比较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压控震荡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和第二路6脉冲信号电路的部分电路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和第二路6脉冲信号电路的部分电路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和第二路6脉冲信号电路的部分电路图三。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触发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触发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第一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电路和第二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
如图3-4所示,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电压反馈电路、电流反馈电路、电压比效器电路、电流比效器电路、压控振荡电路、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第二路6脉冲信号电路、第一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电路和第二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电路,其中:
各个电路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电压反馈电路输出端与电压比效器电路输入端连接、电流反馈电路输出端与电流比效器电路输入端连接、电流比效器、电压比效器电路输出端合并与压控振荡电路输入端连接、压控振荡电路输出端与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的时钟输入端连接;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触发电路输入端连接;
所述压控振荡电路另一路输出端与第二路6脉冲信号电路的时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路6脉冲信号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触发电路输入端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包括若干子电路,所述子电路为:A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B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C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A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B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C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A+相移相控制电路、B+相移相控制电路、C+相移相控制电路、A-相移相控制电路、B-相移相控制电路和C-相移相控制电路;
所述控振荡电路输出端与所述A+相移相控制电路、B+相移相控制电路、C+相移相控制电路、A-相移相控制电路、B-相移相控制电路、C-相移相控制电路的时钟输入端连接;
所述A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与A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入端连接、B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与B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入端连接、C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与C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入端连接;A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一路与A+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A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另一路与反相器U1输入端连接、B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一路与B+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B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另一路与反相器U2输入端连接、C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一路与C+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C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另一路与反相器U3输入端连接;反相器U1输出端与A-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反相器U2输出端与B-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反相器U3输出端与C-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 连接;
所述A+相移相控制电路、B+相移相控制电路、C+相移相控制电路、A-相移相控制电路、 B-相移相控制电路、C-相移相控制电路输出端与第一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触发电路输入端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二路6脉冲信号电路包括多个子电路,所述子电路为:A相移相+15°同步电压取样电路、B相移相+15°同步电压取样电路、C相移相+15°同步电压取样电路、 A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B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C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B-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B+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和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
所述压控振荡电路另一路输出端与所述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B+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B-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的时钟输入端连接;
所述A相移相+15°同步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与A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入端连接、B相移相+15°同步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与B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入端连接、C相移相+15°同步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与C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入端连接;A移相+15°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一路与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A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另一路与反相器U1输入端连接、B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一路与B+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B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另一路与反相器U2输入端连接、C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一路与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C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另一路与反相器U3输入端连接;反相器U1输出端与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反相器U2输出端与B-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 RST连接、反相器U3输出端与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
所述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B+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B-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输出端与第二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触发电路输入端连接。
具体地,各个电路的电路原理及电气元件的连接关系如下:
电压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6、R7、R85和电容C60;所述R85和电容C60并联连接后再一端与所述电阻R6、R7串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压比较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电流反馈电路主要由电阻R27、R28、R29、R30、电容C21、C22、运算放大器U9:1组成;所述R27和R28分别接到运算放大器U9:1的负向输入端,所述R27的另一端接VE-,所述R27的另一端接电流比较器电路;所述R29和R30接运算放大器U9:1的正向输入端,所述R29另一端接VE+,R3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C21两端分别接运算放大器U9:1的正相和负相输入端,所述C21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9:1的负相输入端,一端接地。
具体地,电压比效器电路主要由电阻R81、R82、R83、R84、电容C58、电容C59和运算放大器U22:2组成;所述R83接在运算放大器U22:2的输出端,所述R82与电容C59串联后,电容C59端接运算放大器U22:2的输出端,电阻R82接在所述运算放大器U22:2的负相输入端;R81一端接电压反馈电路,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22:2的负相输入端;R84与电容C58串联后,电阻R84端接所述电压反馈电路,电容C58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2:2的负相输入端以及电阻R82。
具体地,电流比效器电路主要由电阻R68、R69、电容C54、运算放大器U22:1、二极管D17组成;所述电阻R68的一端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9:1的输出端,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22:1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电容C54与电阻R69串联后,电容C54接运算放大器U22:1的负相输入端,电阻R69端接运算放大器U22:1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17的正相端接运算放大器 U22:1的输出端,负相端接运算放大器U22:2的输出端。
具体地,压控振荡电路主要由电阻R44、R45、电容C36、压控振荡器U11组成;所述电阻R44、R45一端接地,一端分别接压控振荡器U11的引脚R1和R2,所述电流C36接压控振荡器U11的引脚BIN,所述压控振荡器U11的输入引脚VCIN接电阻R83和二极管D17,所述压控振荡器U11的输出引脚VCOUT接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的时钟输入端。
具体地,所述A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主要由电阻R24、R25、R26、电容C17、C18、C19、运算放大器U9:4组成;所述电容C17,电阻R24,R26依次串联,且R26接运算放大器U9:4 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19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9:4的输出端,另一端接接运算放大器U9:4 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电容C18一端接地,一端接在电阻R24,R26之间;所述电阻R15一端与电容C18连接,一端接接运算放大器U9:4的正相输入端。
其他几个子电路结构都相似,具体如下,连接关系不再具体赘述。
B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主要由电阻R14、R15、R16、电容C7、C8、C9、运算放大器U9:3组成。
C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主要由电阻R17、R18、R19、电容C10、C11、C12、运算放大器U9:2组成。
A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主要由电阻R70、R71、R72、电容C43、C55、运算放大器U18:3组成。
B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主要由电阻R73、R74、R75、电容C44、C56、运算放大器U18:2组成。
C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主要由电阻R76、R77、R91、电容C45、C57、运算放大器U18:1组成。
具体地,所述A+相移相控制电路主要由电阻R047、二极管D015、计数器U013组成;所述电阻R47、二极管D15串联连接后,二极管D15的负相端接计数器U013的Q10引脚,所述电阻R47、二极管D15的中间引出一条线接到所述计数器U013的时钟CLK引脚;所述 A-相移相控制电路主要比A+相移相控制电路多一个反相器U19:3。
其他的几个电路结构相似,具体如下:
B+相移相控制电路主要由电阻R21、二极管D7、计数器U5组成,B-相移相控制电路主要由电阻R20、二极管D6、计数器U4、反相器U19:5组成。
C+相移相控制电路主要由电阻R78、二极管D18、计数器U20组成,C-相移相控制电路主要由电阻R79、二极管D19、计数器U21、反相器U19:2组成。
如图第一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触发电路主要由或门U6:1、U6:2、U6:3、U6:4、U14:1、U14:3组成。第一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触发电路输出至可控硅触发极的隔离驱动电路。
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的各个子电路的具体结构如下:
A相移相+15°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主要由电阻R024、R025、R026、电容C017、C018、0C19、运算放大器U09:4组成,
B相移相+15°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主要由电阻R014、R015、R016、电容C07、C08、C09、运算放大器U09:3组成,
C相移相+15°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主要由电阻R017、R018、R019、电容C010、C011、C012、运算放大器0U9:2组成,
A相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主要由电阻R070、R071、R072、电容C043、C055、运算放大器U018:3组成,
B相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主要由电阻R073、R074、R075、电容C044、C056、运算放大器U018:2组成,
C相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主要由电阻R076、R077、R091、电容045、C057、运算放大器U018:1组成,A+相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主要由电阻R047、二极管D015、计数器U013组成,
A-相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主要由电阻R046、二极管D014、计数器U012、反相器U019:3组成,
B+相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主要由电阻R021、二极管D07、计数器U05组成,
B-相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主要由电阻R020、二极管D06、计数器U04、反相器U019:5组成,
C+相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主要由电阻R078、二极管D018、计数器U020组成,
C-相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主要由电阻R079、二极管D019、计数器U021、反相器U019:2组成,
第二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触发电路主要由或门U06:1、U06:2、U06:3、U06:4、U014:1、 U014:3组成。
第一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触发电路与第二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触发电路叠加输出至12 脉冲可控硅触发极的隔离驱动电路;12脉冲可控硅隔离驱动电路是外围器件,不在本发明方案之内,在此不予赘述。
具体地,C60、C21、C22为杂讯滤波电容,以消除杂波干扰。C36为压控振荡电容,C59、 C54为积分电容,起滤波作用。
本实用新型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压控振荡U11第9脚VCIN输入端输入一个随输出电压或电流的升高而下降,随输出电压或电流的下降而升高的电压值,那么,压控振荡U11第4脚VCOUT输出端就输出一个方波振荡电压,而这振荡电压的周期会随输出电压或电流的升高而加大,随输出电压或电流的下降而缩短;其振荡频率由C36、R44、R45决定。市电的A相同步电压通过由电阻R24、 R25、R26、电容C17、C18、C19、运算放大器U9:4组成的A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及由电阻 R70、R71、R72、电容C43、C55、运算放大器U18:3组成的A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后,输出 50Hz的同步方波;其它两相的同步方波的产生与A相同理,同理市电经移相变压器的A相移相+15°相同步电压通过由电阻R024、R025、R026、电容C017、C018、C019、运算放大器U09:4组成的A相相移相+15°同步电压取样电路及由电阻R070、R071、R072、电容C043、 C055、运算放大器U018:3组成的A相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后,输出50Hz的同步方波;其它两相的同步方波的产生与A相相移相+15°同理,在此不予赘述。压控振荡 U11第4脚VCOUT输出方波信号通过R47输入至A+相移相控制电路中的计数器U13的时钟输入端(CL),同时,A相50Hz的同步方波输入至计数器U13的重置输入端(RST)。
压控振荡器(4046)U11
U13的9脚电压升高,U13的4脚频率周期缩短,否则周期加大。
即随着可控硅整流输出电压或电流的升高,U13的4脚频率周期加大,否则周期缩短。通过计数器U4累计1024个周期的时间越长,同步控制12脉冲可控硅触发相角越向后移。(触发相角加大)其它各相位的移相原理与之相同。
由于各相的移相相位是利用压控振荡的脉冲周期,通过计数器累计1024个周期的时间而产生的,使得每个控制移相相角一致。避免传统的采用RC移相电路所在的问题,如交流输入电流不平衡、输入电流谐波大、功率因数低、输入隔离变压器噪音大等蔽端。
本实用新型用压控振荡及计数器构成的高可靠性12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是利用 12脉冲可控硅整流输出反馈电压分量来控制压控振荡的脉冲周期,通过计数器累计1024个周期的时间,来同步控制12脉冲可控硅触发相角,使每个控制相角一致。从而实现既减少造成交流输入电流不平衡、输入电流谐波大、功率因数低、输入隔离变压器噪音大等蔽端的因数;减低设备运行故障,确保设备使用寿命,且实现成本低,灵活性高,电路简单,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用压控振荡及计数器构成的高可靠性12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电路简单、实用、可靠,成本低廉,参数可依据需要调整,适当改变外围的参数,如U1、U2,即可实现在任何地方均可应用。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电压反馈电路、电流反馈电路、电压比效器电路、电流比效器电路、压控振荡电路、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第二路6脉冲信号电路、第一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电路和第二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电路,其中:
所述电压反馈电路输出端与电压比效器电路输入端连接、电流反馈电路输出端与电流比效器电路输入端连接、电流比效器、电压比效器电路输出端合并与压控振荡电路输入端连接、压控振荡电路输出端与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的时钟输入端连接;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触发电路输入端连接;
所述压控振荡电路另一路输出端与第二路6脉冲信号电路的时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路6脉冲信号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触发电路输入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包括若干子电路,所述子电路为:A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B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C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A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B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C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A+相移相控制电路、B+相移相控制电路、C+相移相控制电路、A-相移相控制电路、B-相移相控制电路和C-相移相控制电路;
所述控振荡电路输出端与所述A+相移相控制电路、B+相移相控制电路、C+相移相控制电路、A-相移相控制电路、B-相移相控制电路、C-相移相控制电路的时钟输入端连接;
所述A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与A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入端连接、B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与B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入端连接、C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与C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入端连接;A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一路与A+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A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另一路与反相器U1输入端连接、B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一路与B+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B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另一路与反相器U2输入端连接、C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一路与C+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C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另一路与反相器U3输入端连接;反相器U1输出端与A-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反相器U2输出端与B-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反相器U3输出端与C-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
所述A+相移相控制电路、B+相移相控制电路、C+相移相控制电路、A-相移相控制电路、B-相移相控制电路、C-相移相控制电路输出端与第一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触发电路输入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路6脉冲信号电路包括多个子电路,所述子电路为:A相移相+15°同步电压取样电路、B相移相+15°同步电压取样电路、C相移相+15°同步电压取样电路、A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B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C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B-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B+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和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
所述压控振荡电路另一路输出端与所述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B+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B-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的时钟输入端连接;
所述A相移相+15°同步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与A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入端连接、B相移相+15°同步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与B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入端连接、C相移相+15°同步电压取样电路输出端与C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入端连接;A移相+15°相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一路与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A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另一路与反相器U1输入端连接、B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一路与B+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B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另一路与反相器U2输入端连接、C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一路与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C相移相+15°同步电压整形电路输出端另一路与反相器U3输入端连接;反相器U1输出端与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反相器U2输出端与B-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反相器U3输出端与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重置输入端RST连接;
所述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B+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A-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B-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C-移相+15°相移相控制电路输出端与第二路6脉冲可控硅整流触发电路输入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电压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6、R7、R85和电容C60;
所述R85和电容C60并联连接后再一端与所述电阻R6、R7串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压比较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流反馈电路主要由电阻R27、R28、R29、R30、电容C21、C22、运算放大器U9:1组成;
所述R27和R28分别接到运算放大器U9:1的负向输入端,所述R27的另一端接VE-,所述R27的另一端接电流比较器电路;
所述R29和R30接运算放大器U9:1的正向输入端,所述R29另一端接VE+,R30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C21两端分别接运算放大器U9:1的正相和负相输入端,所述C21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9:1的负相输入端,一端接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电压比效器电路主要由电阻R81、R82、R83、电阻R84、电容C58、电容C59和运算放大器U22:2组成;
所述R83接在运算放大器U22:2的输出端,所述R82与电容C59串联后,电容C59端接运算放大器U22:2的输出端,电阻R82接在所述运算放大器U22:2的负相输入端;
R81一端接电压反馈电路,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22:2的负相输入端;
R84与电容C58串联后,电阻R84端接所述电压反馈电路,电容C58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2:2的负相输入端以及电阻R8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流比效器电路主要由电阻R68、R69、电容C54和运算放大器U22:1、二极管D17组成;
所述电阻R68的一端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9:1的输出端,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22:1的负相输入端;
所述电容C54与电阻R69串联后,电容C54接运算放大器U22:1的负相输入端,电阻R69端接运算放大器U22:1的输出端;
所述二极管D17的正相端接运算放大器U22:1的输出端,负相端接运算放大器U22:2的输出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压控振荡电路主要由电阻R44、R45、电容C36、压控振荡器U11组成;
所述电阻R44、R45一端接地,一端分别接压控振荡器U11的引脚R1和R2,所述电流C36接压控振荡器U11的引脚BIN,所述压控振荡器U11的输入引脚VCIN接电阻R83和二极管D17,所述压控振荡器U11的输出引脚VCOUT接第一路6脉冲的时钟输入端。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中的A相同步电压取样电路主要由电阻R24、R25、R26、电容C17、C18、C19、运算放大器U9:4组成;
所述电容C17,电阻R24,R26依次串联,且R26接运算放大器U9:4的输出端;
所述电容C19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9:4的输出端,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9:4的负相输入端;
所述电容C18一端接地,一端接在电阻R24,R26之间;所述电阻R15一端与电容C18连接,一端接运算放大器U9:4的正相输入端;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6脉冲信号电路中的A+相移相控制电路主要由电阻R047、二极管D015、计数器U013组成;
所述电阻R47、二极管D15串联连接后,二极管D15的负相端接计数器U013的Q10引脚,所述电阻R47、二极管D15的中间引出一条线接到所述计数器U013的时钟CLK引脚;
所述A-相移相控制电路主要比A+相移相控制电路多一个反相器U19:3。
CN202021747076.8U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 Active CN213461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7076.8U CN213461562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7076.8U CN213461562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61562U true CN213461562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314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47076.8U Active CN213461562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615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ai et al. Design consideration for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boost converter operating at the boundary of 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 and 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
CN112117888B (zh) 基于过零点电流畸变在线补偿的图腾柱整流器的控制方法
CN101399492A (zh) 电源供应器的具保护电路的控制电路
KR20120037756A (ko) 역률 개선 회로
Belhimer et al. A novel hybrid boost converter with extended duty cycles range for tracking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in photovoltaic system applications
JPH01283063A (ja) Pwm制御による電源装置
CN213461562U (zh) 一种十二路脉冲可控硅整流移相电路
Itoh et al.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single-phase inverter with power decoupling function using boost-up chopper
Obara et al. Development of high power density flying capacitor multi-level converters with balanced capacitor voltage
Cao et al. Grid-connected solar Micro-inverter reference design
CN110829823B (zh) 一种提高dcm升压pfc变换器临界电感的装置及方法
Gangavarapu et al.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ree phase single stage isolated Cuk based PFC converter
CN115800722A (zh) 一种单相并网变换电路消除并网电流谐波畸变的方法
Xiaojie et al. A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using dead-beat current control
Wang et al. A Bridgeless Cuk PFC Converter Based on One Cycle Control
CN1564415A (zh) 统一恒频积分控制的三相四线制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方法
CN2831575Y (zh) 低压电网动态净化器
Bagawade et al. Digital implementation of one-cycle controller (OCC) for AC-DC converters
CN204244208U (zh) 用压控振荡及计数器构成的高可靠性六脉冲scr整流移相电路
CN105634006A (zh) 一种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346733A (zh) 无桥式pfc电路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2142864U (zh) 总线型控制器控制的智能静止无功发生器
Toyama et al. Repetitive control of current for residential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system
CN104333040A (zh) 一种基于改进无差拍控制方法的级联式光伏并网系统
Cheng et al. A design of single phase inverter with three-channel interleaved PFC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