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60159U - 一种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60159U
CN213460159U CN202022199213.5U CN202022199213U CN213460159U CN 213460159 U CN213460159 U CN 213460159U CN 202022199213 U CN202022199213 U CN 202022199213U CN 213460159 U CN213460159 U CN 2134601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connector
fastening
snap
connecto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92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斌
郭荣哲
陈琼南
陈宏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Xuntao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992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601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601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601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散热件、扣合弹片。连接器本体包括供外接设备连接的对接端以及位于对接端一侧供外接设备插拔的插拔容纳腔。连接器的功率消耗通过热传导方式散发,设置散热件用于辅助连接器的散热,其通过扣合弹片扣合固定于连接器本体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扣合弹片的扣合主体两侧设置向外延伸的扣合延伸部,增大扣合弹片与散热件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分摊应力的作用,以避免扣合弹片由于应力集中而发生损坏,进而提高了连接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其功率消耗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因此现有的连接器中通常设有散热结构。
散热件(例如散热片)作为常用的散热结构,应用于各种连接器中。散热件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一般通过卡扣固定于连接器的本体上,并通过热传导的方式来对连接器进行散热。
用于扣合散热件的卡扣结构与散热件的接触面积一般较小,应力集中,造成使用寿命缩短,容易损坏。例如,申请号为CN202010457461.7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设有散热片支架,用于将散热片固定于连接器上,但是散热片支架呈单一方向延伸,其呈弯折状且与散热模块接触的面积小,很容易由于散热片支架与散热模块接触位置处应力集中而发生损坏(例如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接器,连接器的散热件与扣合弹片之间具有更加稳定的结构连接,连接器的可靠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散热件,包括散热底板;扣合弹片,所述扣合弹片与所述连接器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底板夹持在所述扣合弹片与所述连接器本体之间,所述扣合弹片包括扣合主体以及由所述扣合主体沿插拔方向延伸的扣合延伸部,所述扣合延伸部贴靠在所述散热底板上。
优选地,所述扣合主体上还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散热件底板直接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扣合延伸部由所述接触部沿插拔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散热件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散热件并列设置,每个相邻的所述散热件之间形成有定位镂空区,所述扣合主体上具有至少一个定位凹扣,所述定位凹扣扣合于所述定位镂空区中。
优选地,所述定位凹扣和所述接触部设有多个,且每个所述接触部与每个所述定位凹扣相互依次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本体还包括:对接端,用于与外接设备连接;外壳,所述对接端设置于所述外壳中,所述外壳朝向所述散热件的一侧具有供所述散热件伸入的散热孔。
优选地,所述散热件上具有突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伸入所述散热孔且延伸至所述连接器本体内部的插拔容纳腔中。
优选地,所述散热孔为矩形通孔,所述连接部为长方体。
优选地,所述外壳上具有卡扣凸起;所述扣合弹片还包括:扣臂,所述扣臂与所述扣合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扣臂上具有与所述卡扣凸起对应的卡扣槽。
优选地,所述扣合弹片具有两个所述扣合主体和所述扣臂,两个所述扣合主体平行设置,两个所述扣臂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扣合主体沿相互平行方向的两端且与所述扣合主体之间的夹角为90度。
优选地,所述外壳内并列设置有多个所述对接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通过扣合弹片将散热件扣合固定于连接器本体上,并且扣合弹片的扣合主体上具有扣合延伸部,扣合延伸部由扣合主体的两侧沿插拔方向向外延伸并用于分摊扣合主体所受到的散热件对其应力,使扣合弹片受到的应力更加分散、平均,不易因应力过大而发生损坏,进而使得连接器的可靠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个并排排列的散热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一散热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同时,应当理解,在以下的描述中,“电路”是指由至少一个元件或子电路通过电气连接或电磁连接构成的导电回路。当称元件或电路“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称元件/电路“连接在”两个节点之间时,它可以是直接耦接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元件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物理上的、逻辑上的、或者其结合。相反,当称元件“直接耦接到”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意味着两者不存在中间元件。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1、散热件2、扣合弹片3以及电路板组件(图中未示出)。连接器本体1包括供外接设备连接的对接端101以及位于对接端101的一侧供外接设备插拔的插拔容纳腔102。散热件2包括散热底板22,扣合弹片3与连接器本体2固定连接,且散热底板22夹持固定在扣合弹片3与连接器本体1之间,扣合弹片3用于将散热件2扣合并固定于连接器本体1上,散热件2用于散热。其中,散热件2扣合于连接器本体1上后,其至少部分位于插拔容纳腔102中,当外接设备插入插拔容纳腔102中与对接端101连接后,散热件2与外接设备的插头直接接触,或者,相隔很短的间距(小于1cm)。由此,外接设备的插头上由功率消耗所产生的热量以直接接触或通过介质(例如空气)间接热传导的方式传导到散热件2上,散热件2将所述热量传导至结构外(例如结构周边的空气中)以实现连接器的散热。
如图3所示,扣合弹片3包括扣合主体31以及由扣合主体31的两侧沿插拔方向向外延伸的扣合延伸部32,扣合延伸部32贴靠在散热底板22上。其中,扣合主体31用于直接扣合散热件2,而扣合延伸部32用于增大扣合弹片3与散热件2的接触面积,从而分摊应力,以稳定扣合结构,避免扣合弹片3由于应力集中而造成损坏(例如断裂)。
在本实施例中,扣合主体31包括接触部312,接触部312在扣合时直接接触散热件2。如图3所示,扣合主体31呈多个依次连接的M形,其具有通常意义上的波峰和波谷,也就是最高点和最低点。其中,接触部312处在波谷位置。在扣合弹片3由上至下将散热件2扣合于连接器主体1上时,接触部312与散热件2接触并形成施力面(对于散热件2而言是受力面)从而将散热件2扣合固定。
接触部312的两侧沿插拔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扣合延伸部32。扣合延伸部32同样与散热件2的散热底板22直接接触并构成施力面,从而分摊了接触部312与散热件2之间的应力。接触部312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椭圆形或是其它形状。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扣合主体31也可以为板状,即扣合主体31也可以全部与散热件2接触,具体的情况应视散热件2的形式、尺寸等而定。
散热件2可以采用具备良好热传导性的金属材料。例如,银、铜或铝合金等材料。优选地,可以采用铜或者铝合金材质的散热件2,价格低廉且热传导性良好,性价比更高。
散热件2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板状、片状或多片状等。如图1-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件2采用柱状的形式。并且,柱状的散热件2沿竖直方向延伸,也就是说,散热件2与外接设备的插头插入插拔容纳腔102的方向相垂直。由此,在水平方向上,可以布置更多的散热件2,整体散热结构的体积更大,其散热效果更好。
应理解的是,附图中未示出连接器的整体外壳。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可以是应用于I/O连接器的通信接口内部连接器组件的结构。其中,所述的I/O连接器包括但不限于SFP(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光模块)以及SFP的衍生产品例如QSFP(Quad SmallForm-factor Pluggable)、QSFP-DD(Qua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DoubleDensitu)和DSFP(Dual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等。因此,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可以具有整体外壳,并且具备整体外壳(内部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的连接器可以作为计算机通信接口(也称正头负头、插针插槽或者公头母头)使用。
本实施例中的散热件2沿竖直延伸,其顶部通常顶靠在连接器的整体外壳(的内壁)上。因此,散热件2对连接器的整体外壳也可能具有力的作用,从而连接器的整体外壳也分摊一定的受力,以缓解散热件2作用于扣合弹片3上的应力。
进一步应理解的是,对接端101的具体结构在图中未示出,其包括但不限于若干连接端子、容纳连接端子的胶壳或金属制的端子外壳。其中,连接端子的一端用于与外接设备的插头电连接,另一端则用于连接前述的电路板组件。电路板组件可以设置在连接器本体1的下方,其上具有与连接端子一一对应的焊点,并与连接端子焊接。电路板组件用于处理经外接设备输入或输出的电信号并通过连接器传输至电子设备。
如图1所示,连接器本体1还包括外壳10,外壳10用于形成容纳对接端101和插拔容纳腔102的空间,并具有保护对接端101的作用。其作为连接器本体的外壳,区别于上述的连接器的整体外壳以及连接端子的端子外壳。
如图3所示,外壳10朝向散热件2的一侧的表面上具有供散热件2伸入的散热孔100,则散热孔100的一侧为散热件2,另一侧则为插拔容纳腔102。散热件2至少部分从散热孔100伸入到插拔容纳腔102中,进而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到外接设备的插头。其中,若散热件2不能直接接触到插头,则散热孔100的设置仍然能使散热件2更近距离接近到插头,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散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壳10内并列设置有四个对接端101,相应地,四个对接端101的同一侧具有并列的四个插拔容纳腔102。由此,连接器可以同时对接多个插头,信息交互效率更高。
散热孔100也设有四个,分别与四个插拔容纳腔102一一对应。如图4和图5所示,散热件2还包括散热底板22,散热底板22的一侧设置散热件2,另一侧则在扣合至连接器本体1上时直接与连接器本体1接触。也就是说,散热底板22增大了散热件2与连接器本体1的接触面积,并且为扣合弹片3的扣合提供了扣合施力面。
其中,散热件2与散热底板22不限于分别成型后固定连接或者是一体成型。
由散热底板22朝向连接器本体1的一侧表面上凸起形成有连接部20,连接部20伸入散热孔100中进而延伸至插拔容纳腔102中,并可以直接接触到外接设备的插头。其中,连接部20沿与厚度方向相垂直的横截面的尺寸,小于等于散热孔100的横截面尺寸,并且连接部20的厚度大于散热孔10的深度,使得连接部20可以顺利从散热孔100中伸入插拔容纳腔102。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孔100为矩形通孔,相对应地,连接部20为长方体。并且,散热孔100与连接部20的尺寸基本相当,且散热孔100对齐于连接部20。由此,在连接部20伸入散热孔100后,由于尺寸相当,基本不会晃动,结构更加稳定。
在一些其他的可选实施例中,散热孔100还可以设置为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通孔,连接部20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立体,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件2也设有四个,每个散热件2的散热底板22的侧缘上相互对齐的位置均具有定位凹槽210。四个散热件2并列对齐后,相邻的定位凹槽210连通并形成定位镂空区21。相对应地,扣合主体31的每两个接触部312之间,具有定位凹扣311。每个定位凹扣311对应一个定位镂空区21,定位凹扣311伸入到对应的定位镂空区21中定位散热件2的安装位置。也就是说,四个散热件2并列设置后,相邻的散热件2之间形成定位镂空区21,使扣合弹片3的定位凹扣311对准相应的定位镂空区21并将散热件2扣合于连接器本体1上,散热件2的安装位置也就由此确定了。其中,连接部20设置的位置应通过预先计算或实践以确定一个可以顺利插入散热孔100的位置,以避免在安装时连接部20不能完全伸入散热孔100而导致不能正确装配。
优选地,定位凹扣311的位置可以略低于接触部312的位置。所述略低是相对于外壳10的表面而言的,也就是说定位凹扣311相比接触部312更加接近外壳10。由于定位凹扣311是伸入定位镂空区21而形成定位及固定的,而接触部312是扣合于散热底板22的上表面,因此,定位凹扣311略低一些可以提高其对散热件2的固定及定位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凹扣311和接触部312相互依次交错设置,也就是说,与定位凹扣311相邻(相隔有间距的相邻)的一定是接触部312而不会同样也是定位凹扣311。如此设置与散热底板2和定位镂空区21同样也是相互穿插的相对应。在一些其他的可选实施例中,例如,同一块散热底板22上可以同时扣合两个或多个接触部312,则定位凹扣311与接触部312不再是穿插设置的。
优选地,定位凹扣311沿定位镂空区21排列方向的尺寸,与定位镂空区21的尺寸,应该基本相当,使得定位凹扣311伸入定位镂空区21后不会晃动,定位更加精准。或者,定位凹扣311和定位镂空区21也可以为卡扣凹槽配合,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
如图5所示,扣合弹片3还包括扣臂33,扣臂33与扣合主体31固定连接。如图1和图3所示,外壳10上具有卡扣凸起103。扣臂33上具有与卡扣凸起103对应的卡扣槽331,扣合弹片3通过卡扣槽331与卡扣凸起103的卡扣配合进而扣合固定于连接器本体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扣合弹片3包括两个扣合主体31和两个扣臂33。两个扣合主体31以预定间距平行设置,所述预定间距优选的小于散热底板22的任一边的长度。两个扣臂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扣合主体31沿相互平行方向的两端并且与扣合主体31的延伸方向互成角度。优选地,所述角度为九十度,相对应地,外壳10的棱角也为直角,卡扣凸起103设置在外壳10的两侧壁上对应的位置,使得扣臂33沿外壳10的侧壁顺下扣入时,卡扣凸起103与卡扣槽331的位置正好对齐从而可以形成配合。
进一步地,由于扣臂33紧固散热底板22的两侧,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底板22的宽度约为外壳10宽度的四分之一,使得散热底板22可以正好被扣合弹片3固定。优选地,散热底板22的长度与外壳10的长度基本相当,使得散热件2扣合于连接器本体1上时,其各边缘不会超出连接器本体1,从而具备更稳定的结构并且节省空间。
应理解的是,连接器本体1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对接端101,以及相对应的插拔容纳腔102、散热孔100和散热件2等。可以根据连接器所需要的场合需求而对应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通过扣合弹片将散热件扣合固定于连接器本体上,并且扣合弹片的扣合主体上具有扣合延伸部,扣合延伸部由扣合主体的两侧向外延伸并用于分摊扣合主体所受的应力,使扣合弹片受到的应力更加分散、平均,不易因应力过大而发生损坏,进而使得连接器的可靠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本体(1);
散热件(2),包括散热底板(22);
扣合弹片(3),所述扣合弹片(3)与所述连接器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底板(22)夹持在所述扣合弹片(3)与所述连接器本体(1)之间,所述扣合弹片(3)包括扣合主体(31)以及由所述扣合主体(31)沿插拔方向延伸的扣合延伸部(32),所述扣合延伸部(32)贴靠在所述散热底板(2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主体(31)上还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散热件底板(22)直接接触的接触部(312),所述扣合延伸部(32)由所述接触部(312)沿插拔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2)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散热件(2)并列设置,每个相邻的所述散热件(2)之间形成有定位镂空区(21),所述扣合主体(31)上具有至少一个定位凹扣(311),所述定位凹扣(311)扣合于所述定位镂空区(2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扣(311)和所述接触部(312)设有多个,且每个所述接触部(312)与每个所述定位凹扣(311)相互依次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本体(1)还包括:
对接端(101),用于与外接设备连接;
外壳(10),所述对接端(101)设置于所述外壳(10)中,所述外壳(10)朝向所述散热件(2)的一侧具有供所述散热件(2)伸入的散热孔(1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2)上具有突出的连接部(20),所述连接部(20)伸入所述散热孔(100)且延伸至所述连接器本体(1)内部的插拔容纳腔(102)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100) 为矩形通孔,所述连接部(20)为长方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上具有卡扣凸起(103);
所述扣合弹片(3)还包括:
扣臂(33),所述扣臂(33)与所述扣合主体(31)固定连接,所述扣臂(33)上具有与所述卡扣凸起(103)对应的卡扣槽(33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弹片(3)具有两个所述扣合主体(31)和所述扣臂(33),两个所述扣合主体(31)平行设置,两个所述扣臂(33)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扣合主体(31)沿相互平行方向的两端且与所述扣合主体(31)之间的夹角为9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内并列设置有多个所述对接端(101)。
CN202022199213.5U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连接器 Active CN2134601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9213.5U CN213460159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9213.5U CN213460159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60159U true CN213460159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87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9213.5U Active CN213460159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601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87668B2 (en) I/O plug connector adapted for normal insertion and reverse insertion into I/O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the two
US8651880B2 (en)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US8113865B1 (en) Plug connector
US7086889B2 (en) Interlocking member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07051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improved spring member for abutting against a metal plate
US742247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heat sink function
US20120052725A1 (en) Plug connector
TWI701868B (zh) 插頭連接器
JP543749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6932647B2 (en) Connector enhanced in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function
CN107591655B (zh) 卡缘连接器及其组件
US6109969A (en) Cable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EMI shields for securely grounding to a panel of a mating connector
CN213460159U (zh) 一种连接器
US6540551B1 (en) Connector structure
US6758692B2 (en) Heat sink assembly having retention module
CN112072422A (zh) 电连接器模块和散热外壳
CN108306143B (zh) 电连接器
CN211295586U (zh) 连接器组件
TWM309777U (en) Power connector of heat dissipation fan
US647503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2109992A (zh) 散熱外殼與電連接器模組
TWI625003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566717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US6179622B1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TWI842541B (zh) 連接器組合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9

Address after: 523000 No. 17, kuiqing Road, Qinghuang Industrial Zone, Qinghuang village, Qingx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XUNTAO ELECTRONIC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401, building 2, No.5, information road, Songshanhu Park,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808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Lixu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