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55035U - 一种同轴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轴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55035U
CN213455035U CN202022172461.0U CN202022172461U CN213455035U CN 213455035 U CN213455035 U CN 213455035U CN 202022172461 U CN202022172461 U CN 202022172461U CN 213455035 U CN213455035 U CN 213455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placing groove
hot fluid
exchange coi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7246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晓兰
匡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ye Zhento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17246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55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55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550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轴换热器,包括支座,支座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筒,放置槽的内腔与固定筒的外圈之间设置有换热盘管,换热盘管的进液口贯穿放置槽内壁右侧的顶部并延伸至放置槽外,换热盘管进液口的底部贯穿连接有第一热流体出管,换热盘管进液口的顶部贯穿连接有第二热流体出管,换热盘管的出液口贯穿放置槽内壁正面的底部并延伸至放置槽外,换热盘管出液口的底部贯穿连接有第一热流体进管,换热盘管出液口的顶部贯穿连接有第二热流体进管,第一螺旋通道和第二螺旋通道可增大冷热流体的热接触面积,可对冷热流体之间进行二次热交换,可提高冷热流体之间的热交换量,以提高热交换率,并减少热量的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同轴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同轴换热器。
背景技术
同轴换热器是由同心的内管和外套管组成,冷热流体分别在内管和外套管环隙中流动的同时进行传热的设备,具有耐压抗震、不易变形、耐脏、耐垢、不易堵塞、回油顺畅、安全性高工艺性好、不易泄漏、结构灵活、布置方便、价格低廉且节省费用等优点,特别适合于热泵系统。现有的同轴换热器一般只是通过简单的内外管进行热交换,冷热流体的热接触面积较小,而且冷热流体之间往往只进行一次热交换,故冷热流体之间交换的热量较少,热交换效率较低,造成热量的过多浪费。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同轴换热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换热器,具有热接触面积大和提高热交换效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同轴换热器一般只是通过简单的内外管进行热交换,冷热流体的热接触面积较小,而且冷热流体之间往往只进行一次热交换,故冷热流体之间交换的热量较少,热交换效率较低,造成热量的过多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轴换热器,包括支座,所述支座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筒,所述放置槽的内腔与固定筒的外圈之间设置有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的进液口贯穿放置槽内壁右侧的顶部并延伸至放置槽外,所述换热盘管进液口的底部贯穿连接有第一热流体出管,所述换热盘管进液口的顶部贯穿连接有第二热流体出管,所述换热盘管的出液口贯穿放置槽内壁正面的底部并延伸至放置槽外,所述换热盘管出液口的底部贯穿连接有第一热流体进管,所述换热盘管出液口的顶部贯穿连接有第二热流体进管,所述支座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腿。
优选的,所述支座的外圈均匀的开设有多个通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热流体出管的出液口与第二热流体进管的进液口之间连接有通管。
优选的,所述换热盘管内外壁之间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螺旋通道,所述第一螺旋通道的进液口与第一热流体进管的出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螺旋通道的出液口与第一热流体出管的进液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换热盘管内外壁之间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螺旋通道,所述第一螺旋通道的进液口与第二热流体进管的出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螺旋通道的出液口与第二热流体出管的进液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支腿的底部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腔插接有底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第一螺旋通道和第二螺旋通道可增大冷热流体的热接触面积,同时可对冷热流体之间进行二次热交换,如此可提高冷热流体之间的热交换量,以提高热交换率,并减少热量的损失,解决了现有的同轴换热器一般只是通过简单的内外管进行热交换,冷热流体的热接触面积较小,而且冷热流体之间往往只进行一次热交换,故冷热流体之间交换的热量较少,热交换效率较低,造成热量的过多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换热盘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座、11放置槽、12固定筒、13通口、3换热盘管、31第一螺旋通道、32第二螺旋通道、4第一热流体进管、5第一热流体出管、6第二热流体进管、7第二热流体出管、8通管、9支腿、91插槽、10底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同轴换热器,包括支座1,支座1顶部开设有放置槽11,放置槽11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筒12,放置槽11的内腔与固定筒12的外圈之间设置有换热盘管3,换热盘管3的进液口贯穿放置槽11内壁右侧的顶部并延伸至放置槽11外,支座1的外圈均匀的开设有多个通口13,换热盘管3进液口的底部贯穿连接有第一热流体出管5,换热盘管3进液口的顶部贯穿连接有第二热流体出管7,换热盘管3的出液口贯穿放置槽11内壁正面的底部并延伸至放置槽11外,换热盘管3出液口的底部贯穿连接有第一热流体进管4,换热盘管3出液口的顶部贯穿连接有第二热流体进管6,第一热流体出管5的出液口与第二热流体进管6的进液口之间连接有通管8,支座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腿9,支腿9的底部开设有插槽91,插槽91的内腔插接有底轮10,换热盘管3内外壁之间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螺旋通道31,第一螺旋通道31的进液口与第一热流体进管4的出液口相连通,第一螺旋通道31的出液口与第一热流体出管5的进液口相连通,换热盘管3内外壁之间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螺旋通道31,第二螺旋通道32的进液口与第二热流体进管6的出液口相连通,第二螺旋通道32的出液口与第二热流体出管7的进液口相连通。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底轮10将本装置移动至合适的工作位置,然后将冷流体由第一热流体进管4通入第一螺旋通道31内,同时将热流体通入换热盘管3内,热流体与冷流体可通过换热盘管3的管壁产生热交换,热流体的热量转移至冷流体中,热流体得以冷却降温,冷流体得以加热升温,吸热后的冷流体由第一热流体出管5排出,并由通管8和第二热流体进管6进入第二螺旋通道32内,可再次与换热盘管3内的热流体产生热交换,从而进一步吸收掉热流体更多的热量,并提高热交换率,减少热量的损失,在热交换过程中,相比于一般的换热器,第一螺旋通道31和第二螺旋通道32可增大冷热流体的热接触面积,如此可提高冷热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同轴换热器,包括支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顶部开设有放置槽(11),所述放置槽(11)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筒(12),所述放置槽(11)的内腔与固定筒(12)的外圈之间设置有换热盘管(3),所述换热盘管(3)的进液口贯穿放置槽(11)内壁右侧的顶部并延伸至放置槽(11)外,所述换热盘管(3)进液口的底部贯穿连接有第一热流体出管(5),所述换热盘管(3)进液口的顶部贯穿连接有第二热流体出管(7),所述换热盘管(3)的出液口贯穿放置槽(11)内壁正面的底部并延伸至放置槽(11)外,所述换热盘管(3)出液口的底部贯穿连接有第一热流体进管(4),所述换热盘管(3)出液口的顶部贯穿连接有第二热流体进管(6),所述支座(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的外圈均匀的开设有多个通口(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流体出管(5)的出液口与第二热流体进管(6)的进液口之间连接有通管(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3)内外壁之间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螺旋通道(31),所述第一螺旋通道(31)的进液口与第一热流体进管(4)的出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螺旋通道(31)的出液口与第一热流体出管(5)的进液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3)内外壁之间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螺旋通道(32),所述第二螺旋通道(32)的进液口与第二热流体进管(6)的出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螺旋通道(32)的出液口与第二热流体出管(7)的进液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9)的底部开设有插槽(91),所述插槽(91)的内腔插接有底轮(10)。
CN202022172461.0U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同轴换热器 Active CN213455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2461.0U CN213455035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同轴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2461.0U CN213455035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同轴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55035U true CN213455035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83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72461.0U Active CN213455035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同轴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550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71912U (zh) 一种用于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水箱
CN213455035U (zh) 一种同轴换热器
CN203615788U (zh) 高效可拆卸式换热器
CN104964483B (zh) 一种热回收型污水源热泵系统
CN213778218U (zh) 油井热能循环利用系统
CN201764732U (zh) 一种立卧两用换热水箱及安装有该换热水箱的换热水器
CN208075655U (zh) 紧凑式高效换热器
CN211782892U (zh) 一种换热器
CN206919726U (zh) 一种新型换热器结构
CN213778732U (zh) 高效油井热能利用装置
CN218097314U (zh) 一种管翅化管壳式换热器
CN219914081U (zh) 一种新型螺旋式换热器
CN213902026U (zh) 一种高效罐壳式换热器
CN220454374U (zh) 一种数据中心热管热量回收装置
CN217929246U (zh) 一种锅炉用冷凝器的节能余热回收装置
CN210531324U (zh) 一种高效组合式油气冷却器
CN2521571Y (zh) 带超导热管的石油污水高效换热器
CN218002263U (zh) 一种改进型换热器
CN2816088Y (zh) 筒子染色机的换热结构
CN213901662U (zh) 一种冷却循环节能系统
CN214536092U (zh) 一种新型卧式导热油蒸汽发生器
CN216869263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化工换热器
CN221036972U (zh) 一种变角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传热强化装置
CN221099445U (zh) 一种化工用换热器
CN108458620A (zh) 紧凑式高效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06

Address after: 435100 No. 88, Kaiyuan Avenue, Northwest Industrial Park, Day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ngshi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AYE ZHENTO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Room 301, 6 Yuli street,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uang 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