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52702U - 支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支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52702U
CN213452702U CN202022142339.9U CN202022142339U CN213452702U CN 213452702 U CN213452702 U CN 213452702U CN 202022142339 U CN202022142339 U CN 202022142339U CN 213452702 U CN213452702 U CN 213452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plate
folding
support structure
platform
folded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4233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月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angchengta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angchengta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angchengta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angchengta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4233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52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52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527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配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支架结构,包括支撑主体及摆放平台;支撑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及第三折叠板,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及第三折叠板能够依次弯折,且第三折叠板远离第二折叠板的一端能够与第一折叠板形成可拆卸连接;摆放平台以可折叠的方式连接于第三折叠板背离第二折叠板的一侧,摆放平台用于支撑电子设备其中的一个侧边,第三折叠板背离第二折叠板的一侧用于支撑电子设备的背面,且第三折叠板在第一折叠板上的连接位置可调整以调节电子设备的摆放角度。本申请提供的支架结构能够同时应用于游戏机、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支撑,且电子设备的摆放角度可调整,同时该支架结构能够折叠收纳。

Description

支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游戏机、手机及平板电脑是人们经常使用的电子设备,随着电子设备的娱乐功能越来越多,人们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也越来越多,长时间的手握电子设备会给人们带来不便,且手也会变得很酸痛。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支架结构,通过支架结构支撑电子设备从而解放双手;但是现有的支架结构,往往都是限用于同一尺寸的电子设备,支撑的角度无法调节,且不使用的时候占用空间大,不方便携带及收纳,导致支架结构适用范围不广及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架结构适用范围不广及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支架结构,包括支撑主体及摆放平台;所述支撑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及第三折叠板,所述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及第三折叠板能够依次弯折,且所述第三折叠板远离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一折叠板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摆放平台以可折叠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第三折叠板背离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侧,且所述摆放平台与所述第三折叠板的第一折痕与所述第一折叠板与所述第二折叠板的第二折痕平行,所述摆放平台用于支撑电子设备其中的一个侧边,所述第三折叠板背离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侧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背面,且所述第三折叠板在所述第一折叠板上的连接位置可调整以调节所述电子设备的摆放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及第三折叠板展开后整体呈平板状;
所述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及第三折叠板的厚度相等,且所述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及第三折叠板的宽度相等;
其中,所述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及第三折叠板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折痕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板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间隔设置的多排插槽组,所述第三折叠板远离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端设有插脚组,所述插脚组能够分别插设于各所述插槽组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槽组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一折叠板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插槽,所述插脚组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一折叠板宽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插脚,所述第一插脚对应插入所述第一插槽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放平台与所述第三折叠板一体连接;
或者,所述摆放平台通过压合、粘贴、铆接、焊接或螺钉锁紧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三折叠板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痕与所述第一折叠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且所述摆放平台上开设有沿纵向贯穿所述摆放平台并用于供数据线穿过的过线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放平台包括与所述第三折叠板弯折连接的第四折叠板,以及与所述第四折叠板弯折连接的第五折叠板;所述第五折叠板能够弯折至与所述第三折叠板形成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五折叠板弯折后位于所述第四折叠板与所述第一折叠板之间,所述第四折叠板用于承载所述电子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折叠板与所述第一折叠板相互呈锐角设置,且所述第四折叠板与所述第三折叠板垂直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折叠板背离所述第四折叠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插脚,所述第三折叠板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脚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槽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折叠板上开设有用于供电子设备发出的语音穿过的穿音孔;
且所述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及第三折叠板上均开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孔。
本申请提供的支架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结构,通过摆放平台来支撑电子设备其中的一个侧边,然后通过第三折叠板来支撑电子设备的背面,也即是通过支撑和限制电子设备的一个侧边及背面即可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支撑,其结构简单,且该支架结构在横向上对电子设备没有结构限制,在纵向上只有摆放平台一个限制,也即是该支架结构对电子设备的横向尺寸及纵向尺寸均没有限制,进而使得该支架结构能够同时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电子设备,例如能够同时应用于手机、游戏机和平板电脑上,且对同一种电子设备的尺寸也不会有限制,进而使得该支架结构的应用范围广;同时,通过第三折叠板背离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在第一折叠板上的连接位置可调,从而可以将电子设备的使用角度调整成用户更习惯的角度,使用方便。此外,通过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及第三折叠板可相互折叠,且摆放平台能够相对第三折叠板折叠,从而使得该支架结构在不使用时能够展开并折叠成平整状态,这样,既方便携带,也方便收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结构的第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结构的第二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结构的第三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结构的展开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支撑主体;11、第一折叠板;111、插槽组;1111、第一插槽;12、第二折叠板;13、第三折叠板;131、插脚组;1311、第一插脚;132、第二插槽;133、穿音孔;14、第二折痕;15、第三折痕;16、散热孔;20、摆放平台;21、第四折叠板;22、第五折叠板;221、第二插脚;23、安装条;24、过线槽;30、第一折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结构进行说明。该支架结构能够同时用于支撑游戏机、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以解放用户双手,同时还能够折叠收纳。
支架结构包括支撑主体10及摆放平台20,其中,摆放平台20以可折叠的方式连接于支撑主体10,且摆放平台20与支撑主体10之间具有第一折痕30。
支撑主体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叠板11、第二折叠板12及第三折叠板13,第一折叠板11与第二折叠板12之间设有第二折痕14,第二折叠板12与第三折叠板13之间设有第三折痕15,第一折叠板11、第二折叠板12及第三折叠板13能够依次弯折,且第三折叠板13远离第二折叠板12的一端能够与第一折叠板11形成可拆卸连接。折叠之后,第一折叠板11、第二折叠板12及第三折叠板13围合形成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摆放平台20以可折叠的方式连接于第三折叠板13背离第二折叠板12的一侧,且摆放平台20与第三折叠板13的第一折痕30与第一折叠板11与第二折叠板12的第二折痕14平行,即第一折痕30、第二折痕14及第三折痕15相互平行。摆放平台20用于支撑电子设备其中的一个侧边,第三折叠板13背离第二折叠板12的一侧用于支撑电子设备的背面。其中,第三折叠板13在第一折叠板11上的连接位置可调整,即第三折叠板13远离第二折叠板12的一端能够与第一折叠板11的不同位置形成可拆卸连接,则第三折叠板13与第一折叠板11之间的夹角可调,从而可以调节电子设备的摆放角度。
具体使用时,请参阅图1,当将第一折叠板11、第二折叠板12及第三折叠板13依次折叠形成三角形后,将第一折叠板11摆放于水平面上,并使得第三折叠板13面对用户设置,第二折叠板12背对用户设置时,则摆放平台20也朝向用户设置,且摆放平台20能够承接电子设备的重量。摆放电子设备时,以手机为例,当用户需要将手机竖起来时,则可以将手机的底侧摆放于摆放平台20上,然后将手机的背面靠设于第三折叠板13上,从而实现支架结构对手机的支撑以解放双手;当用户需要将手机横向摆放时,则可以将手机长度方向上的一侧摆放于摆放平台20上,然后将手机的背面靠在第三折叠板13上即可。对应游戏机和平板电脑,其摆放原则相同,此处不再重复。
本实施例中的支架结构,通过摆放平台20来支撑电子设备其中的一个侧边,然后通过第三折叠板13来支撑电子设备的背面,也即是通过支撑和限制电子设备的一个侧边及背面即可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支撑,其结构简单,且该支架结构在横向上对电子设备没有结构限制,在纵向上只有摆放平台20一个限制,也即是该支架结构对电子设备的横向尺寸及纵向尺寸均没有限制,进而使得该支架结构能够同时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电子设备,例如能够同时应用于手机、游戏机和平板电脑上,且对同一种电子设备的尺寸也不会有限制,进而使得该支架结构的应用范围广;同时,通过第三折叠板13背离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在第一折叠板11上的连接位置可调,从而可以将电子设备的使用角度调整成用户更习惯的角度,使用方便。此外,通过第一折叠板11、第二折叠板12及第三折叠板13可相互折叠,且摆放平台20能够相对第三折叠板13折叠,从而使得该支架结构在不使用时能够展开并折叠成平整状态,这样,既方便携带,也方便收纳。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第一折叠板11、第二折叠板12及第三折叠板13展开后整体呈平板状,也即是支撑主体10展开后呈平板状。具体的,第一折叠板11、第二折叠板12及第三折叠板13的厚度相等,且第一折叠板11、第二折叠板12及第三折叠板13的宽度相等。其中,第一折叠板11、第二折叠板12及第三折叠板13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折痕30的延伸方向平行。本申请通过将支撑主体10展开后呈平板状的设计,使得该支撑主体10可以通过一块形状规则的平板皮套弯折形成,制作简单。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第一折叠板11的长度方向分别与第一折叠板11的厚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垂直,第一折叠板11的长度方向具体为图3中的X方向。第一折叠板11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间隔设置的多排插槽组111,第三折叠板13远离第二折叠板12的一端设有插脚组131,插脚组131能够分别插设于各插槽组111中,以调节第三折叠板13与第一折叠板11之间的夹角,从而调整电子设备的摆放角度。
请参阅图3,第一折叠板11上设有三组插槽组111,各插槽组111从第一折叠板11远离第二折叠板12的一端边缘向第二折叠板12方向间隔分布,且插槽组111在第一折叠板11上的位置不会超过第一折叠板11沿其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这样使得第一折叠板11位于第二折叠板12与第三折叠板13之间的长度足够长,进而使得支撑主体10折叠成三角形后结构更加稳固。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插槽组111的数量也可以是两组、四组或四组以上,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插槽组111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一折叠板11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插槽1111,插脚组131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一折叠板11沿宽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插脚1311,第一插脚1311对应插入第一插槽1111中。通过第一插脚1311与第一插槽1111之间的配合以实现第三折叠板13与第一折叠板11的可拆卸连接,其结构简单,且拆装方便。
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插槽组111包括两个第一插槽1111,两个第一插槽1111分别靠近第一折叠板11沿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设置,并分别贯穿第一折叠板11沿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对应的,插脚组131包括两个第一插脚1311,两个第一插脚1311对应两个第一插槽1111设置,且两个第一插脚1311一一对应插入两个第一插槽1111中。通过两个第一插槽1111及两个第一插脚1311的设置,使得第三折叠板13在第一折叠板11上支撑平稳,而第一插槽1111贯穿第一折叠板11沿宽度方向上的侧边的设置,使得第一插槽1111的加工工艺更加简单。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摆放平台20与第三折叠板13通过压合的方式形成连接。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摆放平台20与第三折叠板13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例如通过粘贴、铆接、焊接或螺钉锁紧的方式连接,甚至可以是一体连接,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在实际使用中,例如游戏机,其充电插口设于底侧的中间位置,因此当需要一边充电一边使用时,需要将数据线从摆放平台20的下方向上插入游戏机的充电插口中。对此,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通过在第一折痕30与第一折叠板11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也即是摆放平台20设于第三折叠板13上具有一定高度的位置。且摆放平台20上开设有过线槽24,过线槽24设于摆放平台20沿第一折痕30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且过线槽24沿纵向贯穿摆放平台20,其中,纵向是指当第一折叠板11摆放于水平面时的竖直方向,过线槽24用于供数据线穿过。本申请过线槽24的设置能够供数据线穿过,且将摆放平台20设置一定高度能够避免将数据线的插头弯折损坏,能够保护数据线。本申请的支架结构使得电子设备能够一边使用一边充电,用户体验更好。
具体的,上述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数据线的插头结构来设定,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摆放平台20包括第四折叠板21和第五折叠板22,第四折叠板21与第三折叠板13弯折连接,第五折叠板22与第四折叠板21弯折连接。第五折叠板22能够弯折至与第三折叠板13形成可拆卸连接,且第五折叠板22弯折后位于第四折叠板21与第一折叠板11之间,第三折叠板13、第四折叠板21及第五折叠板22形成三角形,过线槽24分别贯穿第四折叠板21及第五折叠板22设置,第四折叠板21用于承载电子设备。本申请通过第四折叠板21及第五折叠板22弯折连接形成摆放平台20,这样,使得摆放平台20不使用时可以展开成平板状并叠设于第三折叠板13上,便于收纳携带,同时通过摆放平台20呈三角形的设置,使得摆放平台20结构稳定性好,且结构简单。
请参阅图1及图4,摆放平台20还包括安装条23,安装条23与第四折叠板21背离第五折叠板22的一端折叠连接。安装条23沿第一折痕30方向延伸,安装条23叠设于第三折叠板13上,并通过压合的方式固定于第三折叠板13上,安装条23与第四折叠板21可相互折叠,从而通过安装条23将摆放平台20以可折叠地方式连接于第三折叠板13上。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第三折叠板13与第一折叠板11相互呈锐角设置,且第四折叠板21与第三折叠板13垂直设置,这样,当第一折叠板11摆放于水平桌面后,第四折叠板21相对第三折叠板13呈向上倾斜的趋势,从而使得电子设备在摆放于第四折叠板21上的同时倾斜靠在第三折叠板13上,进而提高了该支架结构对电子设备的支撑稳定性。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第五折叠板22背离第四折叠板21的一端设有第二插脚221,第三折叠板13设有第二插槽132,第二插脚221插设于第二插槽132中,通过第二插脚221与第二插槽132的插接形成第五折叠板22与第三折叠板1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其结构简单,且拆装方便。
请参阅图2及图3,第五折叠板22沿第一折痕30延伸方向上设有三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插脚221,对应的,第三折叠板13上沿第一折痕30延伸方向上开设有三个第二插槽132,三个第二插脚221一一对应插入三个第二插槽132中。其中,位于中间的第二插脚221的宽度大于其两侧第二插脚221的宽度,则位于中间的第二插槽132的宽度大于其两侧第二插槽132的宽度,且位于中间的第二插槽132贯穿第三折叠板13远离第二折叠板12的一侧,如此设置,便于将各第二插脚221插入第二插槽132中。此外,为了方便插接,本申请的第一插槽1111的周向尺寸均大于对应第一插脚1311的周向尺寸,同样的,第二插槽132的周向尺寸均大于对应第二插脚221的周向尺寸。
本申请的支架结构在安装时,先将第四折叠板21和第五折叠板22弯折设置,并将各第二插脚221对应插入各第二插槽132中;然后将第二折叠板12及第三折叠板13依次折叠设置,并将各第一插脚1311对应插入各第一插槽1111中。当需要调整电子设备的摆放角度,只需要调整各第一插脚1311在第一折叠板11上的位置即可。当该支架结构不使用时,则可以先将第一插脚1311从第一插槽1111中拆卸下来,将第一折叠板11、第二折叠板12及第三折叠板13依次展开,然后将第二插脚221从第二插槽132中拆卸下来,并将第四折叠板21及第五折叠板22依次展开并叠设于第三折叠板13上,最后将第一折叠板11、第二折叠板12及第三折叠板13依次叠层即可。
请参阅图1及图2,第三折叠板13上开设有两个穿音孔133,两个穿音孔133位于摆放平台20的上方,两个穿音孔133均为腰型孔且沿第一折痕30的延伸方向延伸。两个穿音孔133分别对应电子设备上的两个喇叭,则电子设备上喇叭发出的语音能够穿过穿音孔133,也即是电子设备上喇叭发出的语音不会被第三折叠板13所阻挡,进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发音效果好。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穿音孔133的数量、位置及形状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限定,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请参阅图2及图3,第一折叠板11、第二折叠板12及第三折叠板13上均开设有散热孔16,散热孔16用于散热,从而保证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好,提高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散热孔16均设于第一折叠板11、第二折叠板12及第三折叠板13沿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并贯穿第一折叠板11、第二折叠板12及第三折叠板13沿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这样,不仅能够起到散热效果,且使得散热孔16加工工艺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主体及摆放平台;所述支撑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及第三折叠板,所述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及第三折叠板能够依次弯折,且所述第三折叠板远离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一折叠板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摆放平台以可折叠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第三折叠板背离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侧,且所述摆放平台与所述第三折叠板的第一折痕与所述第一折叠板与所述第二折叠板的第二折痕平行,所述摆放平台用于支撑电子设备其中的一个侧边,所述第三折叠板背离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侧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背面,且所述第三折叠板在所述第一折叠板上的连接位置可调整以调节所述电子设备的摆放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及第三折叠板展开后整体呈平板状;
所述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及第三折叠板的厚度相等,且所述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及第三折叠板的宽度相等;
其中,所述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及第三折叠板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折痕的延伸方向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板沿其长度方向上分布有间隔设置的多排插槽组,所述第三折叠板远离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端设有插脚组,所述插脚组能够分别插设于各所述插槽组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组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一折叠板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插槽,所述插脚组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一折叠板宽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插脚,所述第一插脚对应插入所述第一插槽中。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放平台与所述第三折叠板一体连接;
或者,所述摆放平台通过压合、粘贴、铆接、焊接或螺钉锁紧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三折叠板上。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痕与所述第一折叠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且所述摆放平台上开设有沿纵向贯穿所述摆放平台并用于供数据线穿过的过线槽。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放平台包括与所述第三折叠板弯折连接的第四折叠板,以及与所述第四折叠板弯折连接的第五折叠板;所述第五折叠板能够弯折至与所述第三折叠板形成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五折叠板弯折后位于所述第四折叠板与所述第一折叠板之间,所述第四折叠板用于承载所述电子设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叠板与所述第一折叠板相互呈锐角设置,且所述第四折叠板与所述第三折叠板垂直设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折叠板背离所述第四折叠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插脚,所述第三折叠板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脚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槽中。
10.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叠板上开设有用于供电子设备发出的语音穿过的穿音孔;
且所述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及第三折叠板上均开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孔。
CN202022142339.9U 2020-09-25 2020-09-25 支架结构 Active CN213452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2339.9U CN213452702U (zh) 2020-09-25 2020-09-25 支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2339.9U CN213452702U (zh) 2020-09-25 2020-09-25 支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52702U true CN213452702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82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42339.9U Active CN213452702U (zh) 2020-09-25 2020-09-25 支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527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52702U (zh) 支架结构
CN215111428U (zh) 可折叠收纳支架
TWM448173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保護套
CN210776384U (zh) 一种带扩展坞的移动终端立式支架
KR200472787Y1 (ko) 휴대전자기기의 휴대용 거치대
CN20976087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架
CN211075758U (zh) 一种可固定智能终端的置物垫支架
CN217285107U (zh) 一种支撑组件及其支撑架
CN215445876U (zh) 移动终端设备的折叠支架
CN219020580U (zh) 一种书立
CN218770420U (zh) 三角支架扩展坞
CN214896380U (zh) 双屏电子设备
CN214156529U (zh) 电脑放置架
CN219198593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架
TWI566960B (zh) 多功能載台
CN219177410U (zh) 一种磁吸支架
CN210402146U (zh) 一种教学用带支架的平板电脑
CN217634972U (zh) 一种平板支架
CN214580067U (zh) 支架
CN217057042U (zh) 一种支脚支架
CN210042113U (zh) 一种多用途蓝牙音箱
CN218153278U (zh) 手机平板电脑多用途支架
CN216389835U (zh) 支架和笔记本电脑用拓展坞
CN220706807U (zh) 底座组件及一体机
CN213988046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落地式立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