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50460U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450460U CN213450460U CN202022470012.4U CN202022470012U CN213450460U CN 213450460 U CN213450460 U CN 213450460U CN 202022470012 U CN202022470012 U CN 202022470012U CN 213450460 U CN213450460 U CN 2134504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tunnel
- ventilation
- jet
-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包括隧道主体,所述隧道主体内通道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横道,所述所述隧道主体内通道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横道,所述隧道主体内通道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横道,所述第一横道、所述第二横道和所述第三横道的上部设置有右通道,所述第一横道、所述第二横道和所述第三横道的下部设置有左通道,所述右通道内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射流通风机、第二射流通风机和第三射流通风机,本实用新型可以使有害气体的浓度得以降低,解决了由于不同的施工工序对洞内环境造成的污染,保证了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安全有序地开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通风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简称BIM,是由充足信息构成以支持新产品开发管理,并可由计算机应用程序直接解释的建筑或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即数字技术支撑的对建筑环境的生命周期管理。它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随着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高速已成为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桥梁、隧道等刚性路基代替填土段路基施工是采取的必然措施之一,同时长大隧道、长大隧道工程在选线设计里大量存在,施工中为保证文明施工和舒适的工作环境,所以长大隧道通风方案的选择,通风措施的采取显得尤为重要,隧道施工通风方式可分为风管式通风和巷道式通风两种类型,目前较多的采用巷道式射流通风方式,该方式适用于有平行导坑的长大隧道,其特点是通过最前面的横道使正洞和平导组成一个完整的风流循环系统,而对平导和正洞导坑前面的独头巷道再辅以局部的风管式通风,巷道式通风是过去和现在解决长大隧道施工通风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且在将来也仍将是一种主要办法。
但是,目前传统巷道式通风结构,大多采用全程压入式通风方式,采用大功率压入式通风机和射流风机,而且每个洞需要布设长距离通风管道,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且随着隧道的不断掘进,风机的耗能越来越大,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传统巷道式通风结构,大多采用全程压入式通风方式,采用大功率压入式通风机和射流风机,而且每个洞需要布设长距离通风管道,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且随着隧道的不断掘进,风机的耗能越来越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包括隧道主体,所述隧道主体内通道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横道,所述所述隧道主体内通道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横道,所述隧道主体内通道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横道,所述第一横道、所述第二横道和所述第三横道的上部设置有右通道,所述第一横道、所述第二横道和所述第三横道的下部设置有左通道,所述右通道内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射流通风机、第二射流通风机和第三射流通风机,所述第一射流通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横道的上方,所述第二射流通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横道上方的右侧,所述第三射流通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三横道的上方,所述第三横道的右侧为连通巷,所述连通巷的右侧为截断层,所述右通道的右端为第一掌子面,所述左通道的右端为第二掌子面,所述第一横道和所述第二横道的相邻端面之间连接有第一挡风墙,所述第二横道和所述第三横道的相邻端面之间连接有第二挡风墙,所述第二横道的中部纵向贯穿设置有通风道,所述通风道的上下两端均贯穿过所述隧道主体的上下两侧壁,所述左通道内的上侧设置有两个第一轴流通风机,所述左通道内的下侧设置有两个第二轴流通风机,所述第一轴流通风机的右端为风力输出端并连接有第一通风管,所述第一通风管的右端穿过所述连通巷并安装于所述第一掌子面左端面的上侧,所述第二轴流通风机的右端为风力输出端并连接有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二通风管的右端安装于所述第二掌子面左端面的下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道、所述第二横道和所述第三横道的宽度均相等。
优选的,所述左通道的长度大于所述右通道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射流通风机、所述第二射流通风机和所述第三射流通风机的风力输出端均设置于左端,且所述第一射流通风机、所述第二射流通风机和所述第三射流通风机的功率均大于或等于37千瓦。
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流通风机和所述第二轴流通风机的功率均大于或等于55千瓦。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风管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掌子面的距离小于15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通过合理布局射流通风机和轴流通风机的位置以及配合挡风墙的使用,缓解了长大隧道通风的压力,提高了整个通风结构的通风效率,本实用新型可以使有害气体的浓度得以降低,解决了由于不同的施工工序对洞内环境造成的污染,保证了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安全有序地开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隧道主体、2-第一横道、3-第二横道、4-第三横道、5-右通道、6-左通道、7-第一射流通风机、8-第二射流通风机、9-第三射流通风机、10-连通巷、11-截断层、12-第一掌子面、13-第二掌子面、14-第一挡风墙、15-第二挡风墙、16-通风道、17-第一轴流通风机、18-第二轴流通风机、19-第一通风管、20-第二通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包括隧道主体1,隧道主体1内通道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横道2,隧道主体1内通道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横道3,隧道主体1内通道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横道4,第一横道2、第二横道3和第三横道4的上部设置有右通道5,第一横道2、第二横道3和第三横道4的下部设置有左通道6,右通道5内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射流通风机7、第二射流通风机8和第三射流通风机9,射流通风机是一种特殊的轴流风机,主要用于公路、铁路及地铁等隧道的纵向通风系统中,提供全部的推力;也可用于半横向通风系统或横向通风系统中的敏感部位,如隧道的进、出口,起诱导气流或排烟等作用,射流通风机是一种开放进、出口的特殊轴流风机,在这种工作条件下风机被设计为具有最高效率,大于运行于具有一定静压的工作点,射流风机对空气的作用力,即通常所说的推力,与风机支承受到的力“等大、反向”,第一射流通风机7设置于第一横道2的上方,第二射流通风机8设置于第二横道3上方的右侧,第三射流通风机9设置于第三横道4的上方,第三横道4的右侧为连通巷10,连通巷的右侧为截断层11,右通道5的右端为第一掌子面12,左通道6的右端为第二掌子面13,第一横道2和第二横道3的相邻端面之间连接有第一挡风墙14,第二横道3和第三横道4的相邻端面之间连接有第二挡风墙15,第二横道3的中部纵向贯穿设置有通风道16,通风道16的上下两端均贯穿过隧道主体1的上下两侧壁,左通道6内的上侧设置有两个第一轴流通风机17,左通道6内的下侧设置有两个第二轴流通风机18,轴流风机,就是与风叶的轴同方向的气流,如电风扇,空调外机风扇就是轴流方式运行风机,之所以称为“轴流式”,是因为气体平行于风机轴流动,第一轴流通风机17的右端为风力输出端并连接有第一通风管19,第一通风管19的右端穿过连通巷10并安装于第一掌子面12左端面的上侧,第二轴流通风机18的右端为风力输出端并连接有第二通风管20,第二通风管20的右端安装于第二掌子面13左端面的下侧,要在达到净空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直径比较大的风管来降低损耗。
具体而言,第一横道2、第二横道3和第三横道4的宽度均相等。
具体而言,左通道6的长度大于右通道5的长度。
具体而言,第一射流通风机7、第二射流通风机8和第三射流通风机9的风力输出端均设置于左端,且第一射流通风机7、第二射流通风机8和第三射流通风机9的功率均大于或等于37千瓦。
具体而言,第一轴流通风机17和第二轴流通风机18的功率均大于或等于55千瓦。
具体而言,第二通风管20的右端与第二掌子面13的距离小于15米。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右通道5和左通道6均挖掘1800m并且连通通风道16后,采用射流通风机进行通过施工,通过利用第一射流通风机7、第二射流通风机8和第三射流通风机9吸卷升压的作用,将空气诱导到洞中进行流动,进而实现换气通风的目的,首先,将第一射流通风机7、第二射流通风机8和第三射流通风机9布置到右通道5内,然后进行全纵向射流通风,提高右通道5的排烟速度,由于第一轴流通风机17和第二轴流通风机18通风会在左通道6内产生负压,所以可以将洞外的新鲜风流源源不断地送入,并利用第一轴流通风机17和第二轴流通风机18送到右通道5和左通道6的掌子面,利用这种采用分段抽出式通风和巷道混合通风的方式代替压入式通风方案来进行通风,通风效果良好,当隧道掘进到2000m以上后依然可以保持第一掌子面12和第二掌子面13的每秒中的风速达到1~2m。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包括隧道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主体(1)内通道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横道(2),所述隧道主体(1)内通道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横道(3),所述隧道主体(1)内通道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横道(4),所述第一横道(2)、所述第二横道(3)和所述第三横道(4)的上部设置有右通道(5),所述第一横道(2)、所述第二横道(3)和所述第三横道(4)的下部设置有左通道(6),所述右通道(5)内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射流通风机(7)、第二射流通风机(8)和第三射流通风机(9),所述第一射流通风机(7)设置于所述第一横道(2)的上方,所述第二射流通风机(8)设置于所述第二横道(3)上方的右侧,所述第三射流通风机(9)设置于所述第三横道(4)的上方,所述第三横道(4)的右侧为连通巷(10),所述连通巷的右侧为截断层(11),所述右通道(5)的右端为第一掌子面(12),所述左通道(6)的右端为第二掌子面(13),所述第一横道(2)和所述第二横道(3)的相邻端面之间连接有第一挡风墙(14),所述第二横道(3)和所述第三横道(4)的相邻端面之间连接有第二挡风墙(15),所述第二横道(3)的中部纵向贯穿设置有通风道(16),所述通风道(16)的上下两端均贯穿过所述隧道主体(1)的上下两侧壁,所述左通道(6)内的上侧设置有两个第一轴流通风机(17),所述左通道(6)内的下侧设置有两个第二轴流通风机(18),所述第一轴流通风机(17)的右端为风力输出端并连接有第一通风管(19),所述第一通风管(19)的右端穿过所述连通巷(10)并安装于所述第一掌子面(12)左端面的上侧,所述第二轴流通风机(18)的右端为风力输出端并连接有第二通风管(20),所述第二通风管(20)的右端安装于所述第二掌子面(13)左端面的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道(2)、所述第二横道(3)和所述第三横道(4)的宽度均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通道(6)的长度大于所述右通道(5)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流通风机(7)、所述第二射流通风机(8)和所述第三射流通风机(9)的风力输出端均设置于左端,且所述第一射流通风机(7)、所述第二射流通风机(8)和所述第三射流通风机(9)的功率均大于或等于37千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流通风机(17)和所述第二轴流通风机(18)的功率均大于或等于55千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管(20)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掌子面(13)的距离小于15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70012.4U CN213450460U (zh) | 2020-10-30 | 2020-10-30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70012.4U CN213450460U (zh) | 2020-10-30 | 2020-10-30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450460U true CN213450460U (zh) | 2021-06-15 |
Family
ID=76297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470012.4U Active CN213450460U (zh) | 2020-10-30 | 2020-10-30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450460U (zh) |
-
2020
- 2020-10-30 CN CN202022470012.4U patent/CN2134504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05430B (zh) | 一种单洞大断面特长隧道施工通风系统及通风方法 | |
CN109139081B (zh) | 一种高瓦斯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方法 | |
CN203097922U (zh) | 一种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 | |
De Souza | Cost saving strategies in mine ventilation | |
CN108561169B (zh) | 城市地下互通立交隧道的组合式通风设计方法 | |
CN202391448U (zh) | 长距离隧道无风门巷道式通风结构 | |
CN102102527A (zh) | 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技术 | |
CN108301859A (zh) | 一种大型地下水封洞库群推挽式施工通风方法及其系统 | |
CN213450460U (zh)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 | |
WO2021196707A1 (zh) | 基于复杂洞室群施工的分阶段通风方法 | |
CN108756989B (zh) | 一种隧道通风系统及隧道通风方法 | |
CN110318799B (zh) | 一种大长隧道施工通风方法 | |
CN102121391A (zh) | 小半径螺旋隧道施工通风工法 | |
CN203201582U (zh) | 多风井的矿井通风系统 | |
CN213450462U (zh)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长距离小断面独头隧道通风系统 | |
CN211549759U (zh) | 一种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 | |
CN103527236A (zh) | 一种瓦斯隧道混合式通风方法 | |
CN203837518U (zh) | 设有补偿式水能风机的冷却塔 | |
CN111706381A (zh) | 一种特长独头通风隧道风道通风结构及其通风方法 | |
CN112922657A (zh) | 一种110工法切顶卸压成巷u型变w型的通风方法 | |
CN206889300U (zh) | 一种钾盐矿专用耐腐蚀通风机 | |
CN214464325U (zh) | 地下洞室群施工期通风系统 | |
CN215672318U (zh) | 深部长距离独头巷道掘进接力通风降温系统 | |
CN221400614U (zh) |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通风结构 | |
CN218716934U (zh) | 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的通风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