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49849U - 一种智能门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门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49849U
CN213449849U CN202021451301.3U CN202021451301U CN213449849U CN 213449849 U CN213449849 U CN 213449849U CN 202021451301 U CN202021451301 U CN 202021451301U CN 213449849 U CN213449849 U CN 213449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groove
pushing
driv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513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密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nnaught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nnaugh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nnaught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nnaugh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513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49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49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498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智能门栓,其包括有外壳、锁舌和锁头,外壳设置有连接口,还包括设于室外的触控面板和设于室内的触控按键,外壳内设置有用于带动锁舌滑移的驱动组件和用于驱使驱动组件切换开关状态的电控动力件;当驱动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锁舌与锁头卡接;当驱动组件处于开启状态时,锁舌脱离锁头;触控面板和触控按键分别与电控动力件电性连接。当使用者需要开锁时,可从室外触按触控面板或者从室内触按触控按键,驱使电控动力件带动驱动组件切换开关状态。当驱动组件处于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时,锁舌脱离锁头可完成开锁动作;当驱动组件处于从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时,锁舌与锁头卡接可完成上锁动作。本申请具有便于使用者操作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门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门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门栓。
背景技术
目前,门栓作为一种防盗产品,在家家户户都看得到它的身影,在保护家庭财产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变化,市面上的门栓多种多样,其安全性能、价格和功能也各有不同。
常见的门栓主要包括有固定在大门上的外壳和设于大门两面的执手。两执手分别位于室内和室外,且与外壳铰接。外壳中空且其内部设置有锁芯、锁舌和复位弹簧,执手和锁芯分别与锁舌联动连,锁舌穿设于外壳并与外壳滑动连接。在锁合状态下,复位弹簧推动锁舌使其与锁头卡接,使用者可通过转动执手使锁舌锁进外壳内,从而完成开锁的动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使用者每次开门时均需要对执手施力,以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后使执手转动,进而完成锁舌的收缩,开锁过程较为费力,不够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方便使用者完成开锁操作,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门栓。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门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门栓,包括有外壳、锁舌和锁头,外壳设置有供所述锁舌外露的连接口,还包括设于室外的触控面板和设于室内的触控按键,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锁舌滑移的驱动组件和用于驱使所述驱动组件切换开关状态的电控动力件;当所述驱动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锁舌与所述锁头卡接;当所述驱动组件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锁舌脱离所述锁头;所述触控面板和所述触控按键分别与所述电控动力件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固定在门上,在锁合状态下,锁舌外露于外壳并与锁头卡接。当使用者需要开锁时,可从室外触按触控面板或者从室内触按触控按键,驱使电控动力件带动驱动组件切换开关状态。当驱动组件处于从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时,锁舌脱离锁头可完成开锁动作;当驱动组件处于从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时,锁舌与锁头卡接可完成上锁动作。通过这种方式,使用者可通过触按触控面板或者触控按键的方式,驱使锁舌完成开锁动作或上锁动作,此过程简单省力,便于使用者操作。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且通过滑动方式带动所述锁舌滑移的驱动件、与所述驱动件滑动连接且通过摆动方式带动所述驱动件滑移的推动件,以及与所述外壳铰接且通过转动方式带动所述推动件摆动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控动力件连接,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控动力件驱动转动件转动时,转动件带动推动件摆动;当推动件摆动时,推动件带动驱动件滑移,进而使锁舌滑移。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设置有推动槽,所述推动件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端容纳于所述推动槽中;当所述转动件转动时,所述推动件抵接于所述推动槽并与所述推动槽相对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动件摆动时,推动件抵接于推动槽的槽壁对驱动件施力,从而使驱动件发生滑移。
优选的,所述外壳设置有对所述推动件具有限位作用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推动件的移动路径呈弧形分布,且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推动槽连通,所述推动件设置有容纳于所述限位槽中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槽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件转动时,限位件在限位槽内滑动,限制推动件的移动范围,使转动件与驱动件之间的联动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电控动力件为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外壳栓接,所述触控面板和所述触控按键分别与所述步进电机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进电机可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相应角位移,当使用者触按触控面板或触控按键时,步进电机带动转动件转动预设的角度,从而带动锁舌移动。由于步进电机在未接受电脉冲信号时处于静止状态,锁舌难以发生滑移,降低锁舌与锁头处于锁合状态下时被撬开的几率。
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有底座和用于遮挡所述底座的盖板,所述底座和所述盖板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设置有供所述固定螺栓连接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盖板设置有供所述固定螺栓穿设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固定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螺栓穿设于连接孔并与第一固定孔螺纹连接,使盖板与底座相对固定。使用者拧开固定螺栓后,可拆分盖板和底座,方便使用者对门栓内部进行检修。
优选的,所述底座设置有用于与门栓接的安装螺栓和供所述安装螺栓穿设的第二固定孔,所述驱动件远离所述推动槽一端的两侧侧壁向内凹陷形成让位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螺栓穿设于第二固定孔并与门栓接,从而使底座与门相对固定。让位面可减少驱动件的整体体积,减少驱动件的占用空间,使门栓内的布局更加合理。
优选的,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有用于封闭所述盖板的挡块,所述挡块垂直于所述底座,所述连接口设置于所述挡块,所述固定片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挡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片可增大挡块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外壳的机械强度。
优选的,所述盖板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壁设置有定位条,所述底座的两侧设置有供所述定位条容纳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连通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挡块的一侧并与所述定位条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条与定位槽形成卡接结构,使底座与盖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使用者装配盖板时,可将定位条插进定位槽中并沿定位槽进行滑移,使盖板与底座连接,提高使用者的装配效率。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贯通所述外壳,所述推动槽贯通所述驱动件,所述限位件为限位螺栓,所述转动件设置有供所述限位螺栓连接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壁为螺纹面,所述限位螺栓穿设于所述限位槽并与所述限位孔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安装限位螺栓时,可将限位螺栓从外壳依次穿设于限位槽及推动槽,并与限位孔螺纹连接,进而使推动件与转动件相对固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使用者可通过触按触控面板或者触控按键的方式,驱使锁舌完成开锁动作或上锁动作,此过程简单省力,便于使用者操作;
2.步进电机在未接受电脉冲信号时处于静止状态,锁舌难以发生滑移,降低锁舌与锁头处于锁合状态下时被撬开的几率,提高安全性;
3.当使用者触按触控面板或触控按键时,步进电机带动转动件转动预设的角度,从而带动锁舌移动,反应速度快,节省开锁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智能门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外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转动件、驱动件和底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推动件运动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智能门栓开锁和关锁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智能门栓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11、触控按键;2、锁头;3、底座;31、限位槽;311、让位部;32、固定片;321、第一固定孔;33、定位槽;34、第二固定孔;4、挡块;41、连接口;5、盖板;51、电路主板;511、控制单元;52、容置槽;521、定位条;54、关锁孔;55、连接孔;56、固定螺栓;6、锁舌;7、驱动组件;71、转动件;72、推动件;721、限位件;7211、限位螺栓;722、限位孔;73、驱动件;731、推动槽;732、让位面;8、电控动力件;81、步进电机;9、大门;91、触控面板;911、数字键区;912、IC卡感应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门栓。
实施例1
参照图1,智能门栓包括有外壳1和锁头2,其中外壳1栓接在大门9的内侧,锁头2栓接在室内的固定物如门框上。
参照图1和图2,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锁舌6、驱动组件7和电控动力件8,外壳1接近锁头2的一侧开设有供锁舌6穿设的连接口41,电控动力件8可通过驱动组件7带动舌锁移动。当电控动力件8驱使驱动组件7切换至关闭状态时,锁舌6移动至与锁头2卡接的位置,此时大门9处于锁紧状态;当电控动力件8驱使驱动组件7切换至打开状态时,锁舌6移动至完全脱离锁头2的位置,此时大门9处于开锁状态。在本实施例中,锁舌6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使用者可根据实际环境调整外壳1及锁头2的安装方向,从而调整锁舌6的移动方向。
参照图2和图3,外壳1内栓接有电路主板51,电路主板51上设置有控制单元511,且电路主板51通过引线与电控动力件8电性连接。为了方便使用者完成开锁动作,大门9的外侧栓接有触控面板91,外壳1远离触控面板91的一面设置触控按键11。触控面板91和触控按键11分别与电路主板51电性连接,当使用者需要开锁时,可从室外触按触控面板91或者从室内触按触控按键11,驱使电控动力件8带动驱动组件7切换开关状。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91设置有数字键区911和IC卡感应区912,使用者可通过密码验证或IC卡身份验证来完成开锁动作。
参照图2,外壳1包括有与大门9栓接的底座3和用于遮挡底座3的盖板5。其中底座3接近锁头2的一侧焊接有挡块4以垂直于底座3的方向设置。连接口41开设于挡块4,连接口41的截面与锁舌6的形状相匹配,当锁舌6移动时,连接口41对锁舌6具有限位作用,且在本实施例中,锁舌6移动时其两侧始终与连接口41的内壁贴合。
参照图4,驱动组件7包括有转动件71、推动件72和驱动件73,其中电控动力件8与转动件71连接,转动件71通过转动方式带动推动件72摆动,推动件72通过摆动方式带动驱动件73移动,驱动件73在移动时与锁舌6同步移动,完成电控动力件8与锁舌6的联动。
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电控动力件8为步进电机81。步进电机81与底座3栓接,且步进电机81的输出轴以朝向底座3。转动件71位于步进电机81与底座3之间,转动件71的一端与步进电机81的输出轴键连接,转动件71的另一端以接近底座3的方向延伸形成推动件72。推动件72整体呈圆柱状。
参照图4,驱动件73整体的长度与锁舌6的移动方向平行,且驱动件73焊接于锁舌6接近底座3的一端。驱动件73远离锁舌6的一端开设有推动槽731,推动槽731贯通驱动件73,且推动槽73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锁合的移动方向。推动槽731的宽度与推动件72的直径一致,推动件72容纳于推动槽731中。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驱动件73的占用空间,锁舌6的厚度为驱动件73厚度的两倍,且锁舌6接近锁舌6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让位面732,使驱动件73整体呈T形。
参照图4和图5,当步进电机81接收电脉冲信号后,可通过输出轴驱使转动件71转动,进而使推动件72摆动至预设的位置。当推动件72发生摆动时,推动件72沿着推动槽731移动并对推动槽731施力,从而推动驱动件73及锁舌6发生滑移,进而实现步进电机81、转动件71、推动件72、驱动件73及锁舌6之间的联动。
参照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当转动件71处于开启状态时,转动件7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且推动件72位于推动槽731的中部,此时锁舌6远离驱动件73的一端容纳于连接口41;当转动件71从开启状态转动后,转动件71切换至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推动件72位于推动槽731的端部,锁舌6远离驱动件73的一端穿设于连接口41并外露于挡块4。
参照图4和图5,为了使转动件71与驱动件73之间的联动更加稳定,底座3开设有用于限制推动件72移动范围的限位槽31,限位槽31沿推行件的移动路径呈弧形分布。推动件72接近限位槽31的一端焊接有限位件721,限位件721与限位槽31相匹配,并容纳于限位槽31中。当推动件72移动时,限位件721在限位槽31内滑移,且当转动件71处于关闭状态时,限位件721位于限位槽31的端部。
参照图2和图3,当锁舌6处于上锁状态,使用者需要从室外开锁时,可在触控面板91上出入正确的密码或使用IC卡进行身份验证,验证成功后步进电机81正向转动,锁舌6缩回挡块4中,完成开锁动作;使用者需要从室内开锁时,可在触按触控按键11,步进电机81正向转动,锁舌6缩回挡块4中,完成开锁动作。
参照图2和图3,当锁舌6处于开锁状态,使用者需要从室外关锁时,可在触按触控面板91上的“#”键,步进电机81反向转动,锁舌6伸出挡块4,完成关锁动作;使用者需要从室内关锁时,可在触按触控按键11,步进电机81反向转动,锁舌6伸出挡块4,完成开锁动作。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511采用单片机;步进电机81采用两相五线步进电机81,在其他实施例中,使用者也可以采用两相六线步进电机、四相五线步进电机等。
参照图5和图6,设A、B、C和D为推动件72移动路径中的四个位置,其中B和D重叠:当推动件72处于A时,处于关闭状态,步进电机81接收到电脉冲信号后正转使推动件72移动至B;当推动件72处于B时,处于打开状态,步进电机81接收到电脉冲信号后正转使推动件72移动至C;当推动件72处于C时,处于关闭状态,步进电机81接收到电脉冲信号后正转使推动件72移动至D,推动件72重新回到B。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底座3与挡块4形成一个呈L形的整体,盖板5接近底座3的一面开设有容置槽52,且容置槽52连通盖板5接近挡块4的一面;当盖板5与底座3固定在一起时,形成一个封闭的壳体。
参照图2,底座3接近挡块4一端的两侧分别焊接有固定片32,固定片32的一侧与挡块4焊接,在挡块4与底座3之间形成加固结构。固定片32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固定孔321,第一固定孔321的内壁为螺纹面。
参照图2,电路主板51栓接于容置槽52的槽壁上,且盖板5远离底座3的一面开设有供触控按键11外露的关锁孔54。盖板5两侧的表面开设有两个连接孔55,连接孔55为通孔,且两连接孔55分别与两第一固定孔321相对应。连接孔55穿设有固定螺栓56,固定螺栓56与第一固定孔321栓接,使盖板5与底座3相对固定。使用者拧开固定螺栓56后,可拆分盖板5和底座3,方便使用者对门栓内部进行检修。
参照图2,底座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定位槽33,定位槽33沿底座3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连通底座3远离挡块4的一侧。容置槽52的两侧槽壁向外凸出形成两条定位条521,两定位条521与两定位槽33相匹配。盖板5与底座3相对固定时,定位条521与定位槽33形成卡接结构,使底座3与盖板5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使用者在装配盖板5和底座3时,可将定位条521插进定位槽33中并沿定位槽33进行滑移,使盖板5与底座3连接,提高使用者的装配效率。
参照图2和图4,底座3的表面开设有四个第二固定孔34,第二固定孔34为通孔,且各个第二固定孔34的位置与驱动件73互不干涉。
参照图1和图2,使用者可将安装螺栓穿设于第二固定孔34,并与大门9螺纹连接,使底座3固定盖在大门9上。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步进电机81可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相应角位移,当使用者触按触控面板91或触控按键11时,步进电机81带动转动件71转动预设的角度,从而带动锁舌6移动,反应速度快,节省开锁时间。由于步进电机81在未接受电脉冲信号时处于静止状态,锁舌6难以发生滑移,降低锁舌6与锁头2处于锁合状态下时被撬开的几率。
实施例2
参照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限位件721为限位螺栓7211。推动件72开设有与限位螺栓7211杆部适配的限位孔722,限位孔722贯通推动件72,且限位孔722的内壁为螺纹面。限位槽31贯通底座3,且限位槽31远离推动一端的槽壁向内凹陷形成让位部311,供限位螺栓7211的头部容纳。限位螺栓7211穿设于限位槽31并与限位孔722螺纹连接。
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者安装限位螺栓7211时,可将限位螺栓7211从外壳1依次穿设于限位槽31及推动槽731,并与限位孔722螺纹连接,进而使推动件72与转动件71相对固定,提高使用者的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智能门栓,包括有外壳(1)、锁舌(6)和锁头(2),外壳(1)设置有供所述锁舌(6)外露的连接口(4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室外的触控面板(91)和设于室内的触控按键(11),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锁舌(6)滑移的驱动组件(7)和用于驱使所述驱动组件(7)切换开关状态的电控动力件(8);当所述驱动组件(7)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锁舌(6)与所述锁头(2)卡接;当所述驱动组件(7)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锁舌(6)脱离所述锁头(2);所述触控面板(91)和所述触控按键(11)分别与所述电控动力件(8)电性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7)包括有与所述外壳(1)滑动连接且通过滑动方式带动所述锁舌(6)滑移的驱动件(73)、与所述驱动件(73)滑动连接且能够通过摆动方式带动所述驱动件(73)滑移的推动件(72),以及与所述外壳(1)铰接且能够通过转动方式带动所述推动件(72)摆动的转动件(71);所述转动件(71)的一端与所述电控动力件(8)连接,所述转动件(71)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件(7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73)设置有推动槽(731),所述推动件(72)远离所述转动件(71)的一端容纳于所述推动槽(731)中;当所述转动件(71)转动时,所述推动件(72)抵接于所述推动槽(731)并与所述推动槽(731)相对滑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门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设置有对所述推动件(72)具有限位作用的限位槽(31),所述限位槽(31)沿所述推动件(72)的移动路径呈弧形分布,且所述限位槽(31)与所述推动槽(731)连通,所述推动件(72)设置有容纳于所述限位槽(31)中的限位件(721),所述限位件(721)与所述限位槽(31)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门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动力件(8)为步进电机(81),所述步进电机(81)与所述外壳(1)栓接,所述触控面板(91)和所述触控按键(11)分别与所述步进电机(81)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门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有底座(3)和用于遮挡所述底座(3)的盖板(5),所述底座(3)和所述盖板(5)通过固定螺栓(56)连接,所述底座(3)固定连接有固定片(32),所述固定片(32)设置有供所述固定螺栓(56)连接的第一固定孔(321),所述盖板(5)设置有供所述固定螺栓(56)穿设的连接孔(55),所述连接孔(55)与所述第一固定孔(32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门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设置有用于与门栓接的安装螺栓和供所述安装螺栓穿设的第二固定孔(34),所述驱动件(73)远离所述推动槽(731)一端的两侧侧壁向内凹陷形成让位面(73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门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固定连接有用于封闭所述盖板(5)的挡块(4),所述挡块(4)垂直于所述底座(3),所述连接口(41)设置于所述挡块(4),所述固定片(32)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3)与所述挡块(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门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5)设置有容置槽(52),所述容置槽(52)的槽壁设置有定位条(521),所述底座(3)的两侧设置有供所述定位条(521)容纳的定位槽(33),所述定位槽(33)连通所述底座(3)远离所述挡块(4)的一侧并与所述定位条(521)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门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1)贯通所述外壳(1),所述推动槽(731)贯通所述驱动件(73),所述限位件(721)为限位螺栓(7211),所述转动件(71)设置有供所述限位螺栓(7211)连接的限位孔(722),所述限位孔(722)的内壁为螺纹面,所述限位螺栓(7211)穿设于所述限位槽(31)并与所述限位孔(722)螺纹连接。
CN202021451301.3U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智能门栓 Active CN213449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1301.3U CN213449849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智能门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1301.3U CN213449849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智能门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49849U true CN213449849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306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51301.3U Active CN213449849U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智能门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498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8269A (zh) * 2022-02-11 2022-05-17 佛山市强睿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平开玻璃门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8269A (zh) * 2022-02-11 2022-05-17 佛山市强睿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平开玻璃门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88944A (en) Security door
CN106175007B (zh) 一种具有电子密码锁定装置的手提箱
US6945572B1 (en) Sliding door latch assembly
CN201802161U (zh) 带定位斜舌的电子防盗锁体
CN213449849U (zh) 一种智能门栓
CN212336961U (zh) 锁舌的锁定与解锁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全自动锁
US20200056403A1 (en) Lock with a lockable push-through latch
CN208010104U (zh) 插芯锁
CN201896503U (zh) 双电机电子防盗锁体
US4915432A (en) Door handle motion transfer mechanism
CN114450460B (zh) 闩锁组件
EP1682725B1 (en) A lock
CN204631979U (zh) 一种室内门指纹锁
KR101667352B1 (ko) 디지털 도어록의 모티스 록
CN201896496U (zh) 一种防盗锁用齿轮件
KR101409397B1 (ko) 도어 자동 잠금 장치
TW202020281A (zh) 基於單次控制之鎖栓長距傳動之鎖閘結構
CN205617940U (zh) Rfid电控锁
KR200322505Y1 (ko) 도어록 잠금장치
CN213838120U (zh) 一种手动/电动锁体和u型锁具
CN201254882Y (zh) 电机电控锁
CN210888442U (zh) 箱锁
CN212837152U (zh) 一种锁体及智能家居门锁
CN103790444B (zh) 钥匙微动开锁自动记录电子锁机构
WO2015126163A1 (ko) 데드볼트 지지력이 향상된 도어락 모티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