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32680U - 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32680U
CN213432680U CN202021407070.6U CN202021407070U CN213432680U CN 213432680 U CN213432680 U CN 213432680U CN 202021407070 U CN202021407070 U CN 202021407070U CN 213432680 U CN213432680 U CN 2134326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extinguishing
extinguishing agent
battery
lithium ion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0707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飞
王亮
刘海涛
高永权
姜乃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phyr Intelligent System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ephyr Intelligent System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phyr Intelligent System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Zephyr Intelligent System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0707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326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32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326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一个分控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灭火剂存储装置和一个电池模组,形成了一个分控阀与一个电池模组一一对应的结构,可以实现对某一特定电池模组单独控制。一个分控阀与一个电池模组一一对应的结构,可以避免多个电池模组彼此之间的干扰,形成分控阀与电池模组的唯一对应关系。从而,当某一特定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时,热失控所在电池模组对应的分控阀将在热失控发生时开启,进而使得灭火剂进入抵达热失控的电池模组内部,直接喷向电池模组内的热失控电池单体。随着灭火剂的喷射,会填充满热失控的电池模组内部,使发生热失控锂离子电池所在的受限空间内或电池内部迅速充满灭火药剂,阻止热失控蔓延。

Description

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对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和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视,使得新能源电动汽车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同时世界各国、世界各大车企也在大力发展的新能源电动车作为替代原有燃油车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此背景下,新能源电动车所用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提高,电池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提升续航里程的同时,也使得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风险和危害程度越来越大。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风险已被广泛认为是限制新能源车辆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如何确保锂离子电池系统在外部作用或者内部触发进而发生热失控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电池包外部、车辆和人员的安全已迫在眉睫。
然而,传统的灭火装置是将灭火剂简单直接充入箱体内,并没有考虑电池包内部构造、电池单体热失控可能发生的特定区域、灭火药剂在电池包内的均匀性和针对性等问题。进而,传统的灭火装置并没有对热失控锂离子电池进行针对性灭火,导致灭火药剂用量大,灭火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
一种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应用于电池箱体,所述电池箱体包括多个电池模组。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包括灭火剂存储装置、多个分控阀、多个阀后分控喷管。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并驱动灭火剂流动。每个所述分控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多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与多个所述分控阀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的输入端与每个所述分控阀的第二端连接,每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的输出端延伸至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还包括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具有输入端与多个输出端,用于对灭火剂进行分流。所述分流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的输出端管路连接。所述分流装置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多个所述分控阀的第一端一一对应管路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装置包括灭火剂进入管、灭火剂分流管。所述灭火剂进入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灭火剂分流管具有输入端与多个输出端。所述灭火剂分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灭火剂进入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灭火剂分流管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多个所述分控阀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还包括多个阀前分控导管。多个所述阀前分控导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灭火剂分流管的多个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每个所述阀前分控导管的输出端与每个所述分控阀的第一端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还包括多个阀后分控喷管。每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的输入端与每个所述分控阀的第二端连接。每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的输出端用于与每个所述电池模组连接,并延伸至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一喷射结构。每个所述第一喷射结构与每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喷射灭火剂。且每个所述第一喷射结构设置于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二喷射结构。多个第二喷射结构设置于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内。多个所述第二喷射结构分别与每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的输出端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喷射结构与所述电池模组内的每个电池单体对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喷射结构与每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泄压阀对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与所述分控阀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体的外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控阀为爆破阀或电磁阀。
上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一个所述分控阀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和一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且一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与一个所述电池模组连接。此时,形成了一个所述分控阀与一个所述电池模组一一对应的结构,可以实现对某一特定电池模组单独控制。并且,一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分控阀和一个所述电池模组连接,将灭火剂释放至热失控发生的电池模组内或热失控电池单体所在区域。此时,一个所述分控阀与一个所述电池模组一一对应的结构,可以避免多个所述电池模组彼此之间的干扰,形成所述分控阀与所述电池模组的唯一对应关系。
从而,当某一特定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时,热失控所在电池模组对应的所述分控阀将在热失控发生时开启,进而使得灭火剂进入抵达热失控的所述电池模组内部,直接喷向所述电池模组内的热失控电池单体。并且,随着灭火剂的喷射,会填充满热失控的所述电池模组内部,使发生热失控锂离子电池所在的受限空间内或电池内部迅速充满灭火药剂。进而,灭火剂会从热失控发生位置向热失控未发生位置进行覆盖,即灭火剂的流动方向与热失控热蔓延方向一致,最终充满整个发生热失控单体附近的受限空间。同时,由于受限空间的几何尺寸和灭火剂的表面张力能够互相正向促进,以及灭火剂的饱和蒸汽压的反向限制,灭火剂能够有效驻留发生热失控的单体的临近空间,充分吸收热失控单体释放的能量,降低热量的累积与传播,阻止热失控蔓延。
因此,通过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可以控制灭火剂流动路径,对起火的所述电池模组进行定点喷射,能够重点防护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关键产热区域,实现对灭火剂的高效利用,提高灭火效率。通过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的定点喷射,可以降低灭火剂的使用量,降低整体重量。并且,通过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可以减少原电池系统的热防控零部件,可减少甚至取消气凝胶、云母片、防火棉等热防护零部件的使用,同时提升灭火效果,降低成本。同时,通过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使得灭火剂在热失控的所述电池模组内部驻留足够长的时间,对防护时间进行了有效延长,防止热失控蔓延,充分保护了电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中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中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沿图1中A-A方向剖面)。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沿图1中A-A方向剖面)。
附图标记说明:
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电池箱体80、电池模组30、电池单体310、灭火剂存储装置10、分控阀20、分流装置40、灭火剂进入管410、灭火剂分流管420、阀前分控导管50、阀后分控喷管60、第一喷射结构710、第二喷射结构720、电池单体310、泄压阀3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应用于电池箱体80。所述电池箱体80包括多个电池模组30。每个所述电池模组30包括多个电池单体310。所述电池箱体80包围形成一个空间,为多个所述电池模组30提供容纳、支撑和保护,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振动、遇水等对电池模组30和内部所有管路和零部件的损害。并且,所述电池箱体80可以对与每个所述电池模组30连接的管路等其他零部件进行位置限定,进而避免发生位置偏移,影响喷射灭火剂的覆盖精度。所述电池模组30为封装电池单体310的部件。所述电池单体310为所述电池模组30内为模组提供电动势的锂离子电池单体。每个所述电池模组30内的所述电池单体310的数量因模组设计的不同而不同。其中,所述电池单体310的实际数量可能更多或者更少,具体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限定。并且,每个所述电池模组30内的多个所述电池单体310之间的连接方式因模组设计的变化而变化,包括但不限于串联、并联、串并混连。
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包括灭火剂存储装置10、多个分控阀20、多个阀后分控喷管60。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10用于存储并驱动灭火剂流动。每个所述分控阀20的第一端与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10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每个所述分控阀20的第二端用于与每个所述电池模组30通过管路连接,管路并延伸至每个所述电池模组30内。多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60与多个所述分控阀20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60的输入端与每个所述分控阀20的第二端连接。每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60的输出端延伸至每个所述电池模组30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10为存储灭火剂的装置。并且,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10自备高压驱动能力,进而可以驱动灭火剂流动,以进入多个所述电池模组30内。其中,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10可以为回转泵、离心泵、动力式泵等输送液体的机械结构和液体储存结构形成的装置,用于存储灭火剂,并驱动灭火剂在管路中流动,以分别到达多个所述电池模组30内。
所述分控阀20可以为爆破阀、电磁阀等快速开启且可靠有效的阀体。一个所述分控阀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10和一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60。且一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60与一个所述电池模组30连接。此时,形成了一个所述分控阀20与一个所述电池模组30一一对应的结构,可以实现对某一特定电池模组单独控制。并且,一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60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分控阀20和一个所述电池模组30连接,将灭火剂释放至热失控发生的电池模组内或热失控电池单体所在区域。此时,一个所述分控阀20与一个所述电池模组30一一对应的结构,可以避免多个所述电池模组30彼此之间的干扰,形成所述分控阀20与所述电池模组30的唯一对应关系。
从而,当某一特定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时,热失控所在电池模组30对应的所述分控阀20将在热失控发生时开启,进而使得灭火剂进入抵达热失控的所述电池模组30内部,直接喷向所述电池模组30内的热失控电池单体。并且,随着灭火剂的喷射,会填充满热失控的所述电池模组30内部,使发生热失控锂离子电池所在的受限空间内或电池内部迅速充满灭火药剂。进而,灭火剂会从热失控发生位置向热失控未发生位置进行覆盖,即灭火剂的流动方向与热失控热蔓延方向一致,最终充满整个发生热失控单体附近的受限空间。同时,由于受限空间的几何尺寸和灭火剂的表面张力能够互相正向促进,以及灭火剂的饱和蒸汽压的反向限制,灭火剂能够有效驻留发生热失控的单体的临近空间,充分吸收热失控单体释放的能量,降低热量的累积与传播,阻止热失控蔓延。
因此,通过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可以控制灭火剂流动路径,对起火的所述电池模组30进行定点喷射,能够重点防护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关键产热区域,实现对灭火剂的高效利用,提高灭火效率。通过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的定点喷射,可以降低灭火剂的使用量,降低整体重量。并且,通过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可以减少原电池系统的热防控零部件,可减少甚至取消气凝胶、云母片、防火棉等热防护零部件的使用,同时提升灭火效果,降低成本。同时,通过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使得灭火剂在热失控的所述电池模组30内部驻留足够长的时间,对防护时间进行了有效延长,防止热失控蔓延,充分保护了电池。
结合图2所示,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还包括分流装置40。所述分流装置40具有输入端与多个输出端,用于对灭火剂进行分流。所述分流装置40的输入端与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流装置40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多个所述分控阀20的第一端一一对应管路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装置40将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10中的灭火剂进行分流。所述分流装置40的一个输出端连接一个所述分控阀20。此时,所述分流装置40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多个所述分控阀20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进行管路连接,形成了多个并联的所述分控阀20。同时,一个所述分控阀20的第二端与一个所述电池模组30一一对应连接,可以实现对某一特定电池模组的单独控制,进而避免了彼此之间的相互干扰,有针对性的进行灭火。
结合图3所示,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装置40包括灭火剂进入管410与灭火剂分流管420。所述灭火剂进入管410的输入端与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灭火剂分流管420具有输入端与多个输出端。所述灭火剂分流管420的输入端与所述灭火剂进入管4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灭火剂分流管420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多个所述分控阀20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装置40由所述灭火剂进入管410与所述灭火剂分流管420组成。所述灭火剂进入管410为连接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10与所述灭火剂分流管420的管路。所述灭火剂分流管420为连接所述灭火剂进入管410与所述分控阀20的装置。此时,通过所述灭火剂分流管420可以实现将所述灭火剂进入管410中的灭火剂分流成12个等多个分路。一个分路与一个所述分控阀20对应设置,以实现一对一控制。其中,所述灭火剂分流管420可以分为多个不同数量的分路,形成了多个并联结构的灭火剂分路,具体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还包括多个阀前分控导管50。多个所述阀前分控导管50的输入端与所述灭火剂分流管420的多个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每个所述阀前分控导管50的输出端与每个所述分控阀20的第一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阀前分控导管50为连接所述灭火剂分流管420与所述分控阀20的管路,使灭火剂能够从所述灭火剂分流管420进入所述分控阀20为分控12个所述电池模组30(实际电池模组数量可能因车型或设计的不同而不同)。提供基础。其中,一个所述阀前分控导管50与所述灭火剂分流管420的一个输出端连接,一个所述阀前分控导管50与一个所述分控阀20对应连接。此时,多个所述阀前分控导管50形成了并联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还包括多个阀后分控喷管60。每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60的输入端与每个所述分控阀20的第二端连接。每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60的输出端用于与每个所述电池模组30连接,并延伸至每个所述电池模组30内。
本实施例中,一个所述分控阀20的第一端连接一个所述阀前分控导管50,一个所述分控阀20的第二端连接一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60。此时,一个所述分控阀20连接一个所述阀前分控导管50与一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60,进而实现对某一特定电池模组的单独控制,从而使得灭火剂能够达到特定热失控的电池模组或电池单体。
一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60与一个所述分控阀20和一个所述电池模组30连接,将灭火剂释放至热失控发生的电池模组内或热失控电池单体所在区域。从而,所述电池模组30内部空间允许时,可以将所述阀后分控喷管60延伸进入所述电池模组30内,使得灭火剂能够直接作用于热失控的所述电池模组30,针对性的对热失控电池模组进行灭火,提高了灭火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后分控喷管60延伸至所述电池模组30内时,可以经过所述电池箱体80的壳体。此时,通过所述电池箱体80可以对多个所述电池模组30提供容纳、支撑和保护,避免车辆振动、遇水对电池模组和内部所有管路和零部件的损害。同时,通过所述电池箱体80可以在灭火剂释放过程中,对所述阀后分控喷管60及所述电池箱体80内的其他零部件进行固定,防止发生位置偏移,影响喷射灭火剂的覆盖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还包括多个第一喷射结构710。每个所述第一喷射结构710与每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60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喷射灭火剂。且每个所述第一喷射结构710设置于每个所述电池模组30内。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池模组30内装有所述第一喷射结构710。所述第一喷射结构710可以为喷头或喷口。一个所述第一喷射结构710与一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60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喷射结构710设置于一个所述电池模组30内。从而,通过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中管路的设置,可以使得灭火剂能够进入热失控所述电池模组30内,直接进行灭火。
结合图4所示,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还包括多个第二喷射结构720。多个所述第二喷射结构720设置于每个所述电池模组30内。多个所述第二喷射结构720分别与每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60的输出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一个所述电池模组30内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喷射结构720。一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60延伸至一个所述电池模组30内,一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60可以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喷射结构720,可以实现对所述电池模组30内的不同位置区域进行喷洒灭火剂。从而,多个所述第二喷射结构720设置于每个所述电池模组30内,可以加快所述电池模组30内灭火剂的填充,以迅速充满灭火药剂,充分吸收热失控单体释放的能量,降低热量的累积与传播,阻止热失控蔓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喷射结构720与所述电池模组30内的每个电池单体310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一个所述第二喷射结构720对应一个所述电池单体310进行设置,可以针对每一个所述电池单体310安装喷头或喷口。此时,灭火剂能够从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10中流入所述电池模组30,并针对热失控的所述电池单体310直接喷洒,提升灭火效率。
结合图5所示,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喷射结构720与每个所述电池单体310的泄压阀311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喷射结构720(喷头或喷口)连接在所述阀后分控喷管60上,并指向所述电池模组30内某一个电池单体310的泄压阀311。从而,通过所述第二喷射结构720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向热失控电池单体,可以快速准确地对热失控电池单体进行灭火,提高了灭火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10与所述分控阀20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体80的外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10、分控阀20、灭火剂进入管410、灭火剂分流管420、阀前分控导管50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体80的外部,以方便进行控制。所述电池箱体80的内部空间放置有多个所述电池模组30、电池单体310、阀后分控喷管60、第一喷射结构710、第二喷射结构720,以方便对管路及喷头或喷口进行固定,防止发生位置偏移,影响喷射灭火剂的覆盖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还包括控制器、多个传感器。每个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每个所述电池箱体80内。控制器分别与多个所述分控阀20连接。且控制器分别与多个所述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可以为微控制单元(MCU)。
当电池热失控发生时,热失控电池所在的传感器可以检测到信号,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唯一对应的所述分控阀20打开。此时,灭火药剂从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10,通过所述灭火剂进入管410、所述灭火剂分流管420,沿着所述灭火剂分流管420进入所述阀前分控导管50。热失控所在电池模组30对应的所述分控阀20将在热失控发生时开启使灭火剂进入所述阀后分控喷管60。灭火剂抵达所述电池模组30内部时,通过所述第一喷射结构710(喷头或喷口)或所述第二喷射结构720(喷头或喷口)直接喷向热失控电池单体310。随后,灭火剂立即充满所述电池模组30内部。从而,使得发生热失控锂离子电池所在的受限空间内或电池内部迅速充满灭火药剂,灭火剂从热失控发生位置向热失控未发生位置进行覆盖,即灭火剂的流动方向与热失控热蔓延方向一致,最终充满整个发生热失控单体附近的受限空间,充分吸收热失控单体释放的能量,降低热量的累积与传播,阻止热失控蔓延。
因此,通过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的内部设置高压灭火剂喷射轨加支管或喷嘴的方式覆盖电池包内的每个模组,或电池包内的分区域,甚至电池单体,将灭火药剂直接释放至热失控电池单体。从而,通过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考虑到了电池包内部构造、空间和烟火蔓延、电池单体热失控可能发生的特定区域、灭火药剂在电池包内的均匀性和针对性等问题。并且,通过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100对热失控锂离子电池进行针对性灭火,直接作用于热失控电池单体。此时,使用的灭火药剂用量小,灭火效率高、节约了成本,进而可以高效抑制锂离子电池包的热失控、减少灭火药剂用量和延长灭火药剂防护热失控时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应用于电池箱体,所述电池箱体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包括:
灭火剂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并驱动灭火剂流动;
多个分控阀,每个所述分控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多个阀后分控喷管,与多个所述分控阀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的输入端与每个所述分控阀的第二端连接,每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的输出端延伸至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还包括:
分流装置,具有输入端与多个输出端,用于对灭火剂进行分流;
所述分流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流装置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多个所述分控阀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装置包括:
灭火剂进入管,所述灭火剂进入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灭火剂分流管,具有输入端与多个输出端;
所述灭火剂分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灭火剂进入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灭火剂分流管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多个所述分控阀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还包括多个阀前分控导管,多个所述阀前分控导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灭火剂分流管的多个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每个所述阀前分控导管的输出端与每个所述分控阀的第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一喷射结构,每个所述第一喷射结构与每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喷射灭火剂;
且每个所述第一喷射结构设置于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还包括:
多个第二喷射结构,设置于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内;
多个所述第二喷射结构分别与每个所述阀后分控喷管的输出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喷射结构与所述电池模组内的每个电池单体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喷射结构与每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泄压阀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与所述分控阀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体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控阀为爆破阀或电磁阀。
CN202021407070.6U 2020-07-16 2020-07-16 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 Active CN2134326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07070.6U CN213432680U (zh) 2020-07-16 2020-07-16 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07070.6U CN213432680U (zh) 2020-07-16 2020-07-16 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32680U true CN213432680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306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07070.6U Active CN213432680U (zh) 2020-07-16 2020-07-16 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326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97786A (zh) * 2022-02-22 2022-05-13 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式储能电站用电池架及其管理方法
GB2622484A (en) * 2022-08-05 2024-03-20 Lifeline Fire & Safety Systems Lt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97786A (zh) * 2022-02-22 2022-05-13 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式储能电站用电池架及其管理方法
CN114497786B (zh) * 2022-02-22 2023-06-16 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式储能电站用电池架及其管理方法
GB2622484A (en) * 2022-08-05 2024-03-20 Lifeline Fire & Safety Systems Lt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32680U (zh) 并联式锂离子电池灭火装置
CN113193261A (zh) 一种锂电池储能系统液冷消防联合管控系统及管控方法
CN114024072A (zh) 防灭火电池包及车辆
CN114450844A (zh) 电池架和包括该电池架的能量存储设备
CN206541906U (zh) 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CN109103388A (zh) 锂离子电池系统及耗能产品
CN211561654U (zh) 一种电池仓混合灭火系统
CN116195116A (zh) 电池架、能量存储装置和电力产生系统
EP4191734A1 (en) Battery rack,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a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216928778U (zh) 电池模组、电池簇、消防设备和封闭式储能系统
CN116830360A (zh) 储能装置
JP2023518586A (ja) 消防装置、筐体アセンブリ、電池、電力消費装置及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13750401B (zh) 一种电池系统
CN214181516U (zh) 锂离子电池箱内灭火喷淋结构
CN115775951A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CN109103391A (zh) 锂离子电池系统及耗能产品
CN212282622U (zh) 一种基于圆柱锂电池安全管理的消防排水系统
CN217387292U (zh) 一种基于换热、消防及热安全一体的电池系统
CN111659055A (zh) 一种动力电池箱的消防安全系统
CN217391443U (zh) 一种储能电站的消防系统
CN215585303U (zh) 灭火剂输送系统及电池系统
CN217655988U (zh) 一种电池包和一种车辆
CN211301845U (zh) 电池消防设备、电池组件和电源
CN212383108U (zh) 一种动力电池箱的消防安全系统
CN216418123U (zh) 一种锂电池用自动灭火、抑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