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23795U - 一种简易回弹旋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简易回弹旋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23795U
CN213423795U CN202022007486.5U CN202022007486U CN213423795U CN 213423795 U CN213423795 U CN 213423795U CN 202022007486 U CN202022007486 U CN 202022007486U CN 213423795 U CN213423795 U CN 2134237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groove
circular
rotator
reb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074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康楠
章明星
孙娟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avorit Automotiv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avorit Automotiv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avorit Automotiv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avorit Automotiv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074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237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237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237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回弹旋钮,属于旋钮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旋钮主体、旋钮、旋转体和弹性环状体。其中,旋钮主体的外侧壁沿周向对称设有第一挂接装置,旋钮对应设有第二挂接装置。旋钮主体的顶部设有圆形第一凹槽,并在第一凹槽的中心设有通孔。旋钮的底面设有与第一凹槽相配合的圆形凸台。旋转体被设置于通孔内,并在顶部连接圆形凸台。弹性环状体连接第一挂接装置和第二挂接装置。旋转旋钮主体顶部的旋钮,通过第二挂接装置和第一挂接装置拉伸弹性环状体,可使旋钮逐渐旋转,旋钮被释放后,在弹性环状体作用下旋钮自动复位。该简易回弹旋钮的制作更加简单,方便,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简易回弹旋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钮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简易回弹旋钮。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有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回弹旋钮,比如汽车后备箱内取放备用轮胎的盖板,通过旋转盖板才能取出备用轮胎。
传统的旋钮都需要采购整套的旋转机构,而传统的旋转机构包括钮环、开模制作的塑料外壳以及转轴等,其制作复杂,制作时间长,制造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尤其针对传统旋钮制作复杂以及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回弹旋钮,通过旋钮转动旋转体,使其在旋钮主体上旋转,然后再通过弹性环状体提供回弹力可自动复位,制作简单,制造成本低。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回弹旋钮,其中所述简易回弹旋钮包括:
一旋钮主体,其中所述旋钮主体的外侧壁沿周向对称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挂接装置,其中所述旋钮主体的顶部的中间位置设有圆形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中心设有贯穿所述旋钮主体的通孔;
一旋钮,其中所述旋钮的底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的圆形凸台,所述旋钮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一挂接装置相配合的第二挂接装置;
一旋转体,其中所述旋转体被设置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旋转体的顶部被连接于所述圆形凸台的中心;以及
若干个弹性环状体,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挂接装置和所述第二挂接装置,以在所述旋钮被旋转后提供回弹力。
本申请实用新型一种简易回弹旋钮,通过旋钮转动旋转体,旋转体在旋钮主体的中心的通孔内自由转动,随着转动范围的增加,旋钮主体上的第一挂接装置和旋钮上的第二挂接装置之间所连接的弹性环状体被逐渐拉伸,并产生回弹力,释放旋钮后,在该回弹力作用下旋钮可自动复位。该简易回弹旋钮的结构更加简单,制作方便,并大大降低了其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沿周向设有至少一个弧形开口,所述圆形凸台的侧壁于所述弧形开口内连接有凸起,以在弧形开口的其中一端给所述弹性环状体提供初始回弹力,以在旋钮未旋转时使旋钮和旋钮主体之间通过弹性环状体保持相对稳定,并在弧形开口的另一端限制所述旋钮的最大旋转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开口有两个,且被对称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以使旋钮的旋转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体是塞打螺丝,以方便直接使用价格较为便宜的成品,节约制作时间。所述旋转体的顶端螺接于所述圆形凸台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主体的底部设有以所述通孔为中心的第二凹槽,且所述旋钮主体的底部设有以所述第二凹槽为中心的非圆形的第三凹槽;
所述旋转体套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靠近所述塞打螺丝的螺丝头,且所述定位板与所述第三凹槽相配合。通过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降低旋转体与旋钮主体之间的摩擦力,使旋转体的转动更加灵活,同时通过定位板限位旋转体,使旋转体的转动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体于靠近所述定位板远离所述螺丝头的一侧沿径向设有圆形凹陷部,所述圆形凹陷部内设有凸出于所述圆形凹陷部的卡箍,用于限位旋转体,防止旋转体掉出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凹槽为方形。防止定位板随旋转体一起旋转,而加重旋转体的旋转负担。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的顶面设有扭动把手,以方便旋钮的扭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挂接装置和第二挂接装置均为挂扣,所述弹性环状体被连接于所述挂扣的开口内,防止弹性环状体脱离第一挂接装置和第二挂接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环状体是橡皮筋,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简易回弹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简易回弹旋钮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简易回弹旋钮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简易回弹旋钮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旋钮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旋钮主体,11-第一挂接装置,12-第一凹槽,121-弧形开口,13-通孔,14-第二凹槽,15-第三凹槽,2-旋钮,21-第二挂接装置,22-圆形凸台,221-凸起,23-扭动把手,3-旋转体,4-弹性环状体,5-定位板,6-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回弹旋钮,其中所述简易回弹旋钮包括旋钮主体1、旋钮2、旋转体3和两个弹性环状体4。
其中,所述旋钮主体1的外侧壁沿周向对称设有两个第一挂接装置11。根据旋钮主体1的外径的大小,第一挂接装置11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四个甚至六个。其中所述旋钮主体1的顶部的中间位置设有圆形第一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2的中心设有贯穿所述旋钮主体1的通孔13。
其中,所述旋钮2的底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12相配合的圆形凸台22,所述旋钮2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一挂接装置11相配合的第二挂接装置21。本实施例中,第二挂接装置21设置在旋钮2的底面,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也可以保护第二挂接装置21免受外物碰撞。当然,第二挂接装置21也可以设置在旋钮2的外侧壁。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12的侧壁沿周向对称设有两个弧形开口121。根据第一凹槽12的直径的大小,弧形开口121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四个或六个,而根据弹性环状体4的受力承受程度,弧形开口121的长度可适当设置,在此不做详细的限定。所述圆形凸台22的侧壁于所述弧形开口121内连接有凸起221,以在弧形开口121的左端给所述弹性环状体4提供初始回弹力,以在旋钮未旋转时,使旋钮2和旋钮主体1之间通过弹性环状体4保持相对稳定,并在弧形开口121的右端限制所述旋钮2的最大旋转角度,避免弹性环状体4因张力过大而失效或损坏。
其中,所述旋转体3被设置于所述通孔13内,且所述旋转体3的顶部被连接于所述圆形凸台22的中心。
为方便该简易回弹旋钮的制作,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旋转体3可选用塞打螺丝,旋转体3通过顶端的外螺纹螺接于圆形凸台22的底部。方便旋转体3和旋钮2的组装,同时塞打螺丝可在市场直接购买成品。
优选地,所述旋钮主体1的底部设有以所述通孔13为中心的第二凹槽14,且所述旋钮主体1的底部设有以所述第二凹槽14为中心的非圆形的第三凹槽15;通过第二凹槽14和第三凹槽15降低旋转体3与旋钮主体1之间的摩擦力,使旋转体3的转动更加灵活。
所述旋转体3套设有定位板5。所述定位板5靠近所述塞打螺丝的螺丝头,且所述定位板5与所述第三凹槽15相配合,以限位旋转体3。通过在旋钮主体1的通孔13处以及定位板5处同时限位旋转体3,使旋转体3的转动更加稳定,不会出现旋转偏移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旋转体3于靠近所述定位板5的顶面处沿径向设有圆形凹陷部。所述圆形凹陷部内设有凸出于所述圆形凹陷部的卡箍6。在旋转体3解除与旋钮2之间的螺接关系时,通过卡箍6将旋转体3限制在定位板5上,防止旋转体3直接掉落出去。
优选地,所述第三凹槽15为方形。防止定位板5随旋转体3一起旋转,而加重旋转体3的旋转负担。显然,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也会非常容易地想到将第三凹槽15设为三角形或其他多边菱形或不规则形状,以限位定位板5。
优选地,所述旋钮2的顶面设有扭动把手23,以方便旋钮2的扭动。
其中,两个弹性环状体4用于分别连接两个第一挂接装置11和两个第二挂接装置21,以在所述旋钮2被旋转后提供回弹力。最好是每个弹性环状体4连接相邻的第一挂接装置11和第二挂接装置21。避免错开连接,以节约弹性环状体4的可用回弹力,同时使整体结构更加简单,制作更加方便。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会非常容易地想到,弹性环状体4可以设置为多个,以增加回弹力,使旋钮2的旋转更加稳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挂接装置11和第二挂接装置21均为挂扣,所述弹性环状体4被连接于所述挂扣的开口内。在旋钮2转动的过程中,防止弹性环状体4脱离第一挂接装置11和/或第二挂接装置21。
另外,考虑到该简易回弹旋钮的制作方便、简单,并有效降低成本,所述弹性环状体4选择为橡皮筋,也可以选择为头绳或类似于头绳的弹性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用语“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不表示任何顺序,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可将这些用语解释为名称。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简易回弹旋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简易回弹旋钮包括:
一旋钮主体,其中所述旋钮主体的外侧壁沿周向对称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挂接装置,其中所述旋钮主体的顶部的中间位置设有圆形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中心设有贯穿所述旋钮主体的通孔;
一旋钮,其中所述旋钮的底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的圆形凸台,所述旋钮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一挂接装置相配合的第二挂接装置;
一旋转体,其中所述旋转体被设置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旋转体的顶部被连接于所述圆形凸台的中心;以及
若干个弹性环状体,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挂接装置和所述第二挂接装置,以在所述旋钮被旋转后提供回弹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回弹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沿周向设有至少一个弧形开口,所述圆形凸台的侧壁于所述弧形开口内连接有凸起,以在所述弧形开口的其中一端给所述弹性环状体提供初始回弹力,并在另一端限制所述旋钮的最大旋转角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回弹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开口有两个,且被对称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回弹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是塞打螺丝,所述旋转体的顶端螺接于所述圆形凸台的底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简易回弹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主体的底部以所述通孔为中心设有第二凹槽,且所述旋钮主体的底部以所述第二凹槽为中心设有非圆形的第三凹槽;
所述旋转体套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靠近所述塞打螺丝的螺丝头,且所述定位板与所述第三凹槽相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简易回弹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于靠近所述定位板远离所述螺丝头的一侧沿径向设有圆形凹陷部,所述圆形凹陷部内设有凸出于所述圆形凹陷部的卡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简易回弹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为方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回弹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的顶面设有扭动把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回弹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接装置和第二挂接装置均为挂扣,所述弹性环状体被连接于所述挂扣的开口内。
10.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简易回弹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环状体是橡皮筋。
CN202022007486.5U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简易回弹旋钮 Active CN2134237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07486.5U CN213423795U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简易回弹旋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07486.5U CN213423795U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简易回弹旋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23795U true CN213423795U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61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07486.5U Active CN213423795U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简易回弹旋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237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11540A (en) Tethered ball apparatus
US20150078855A1 (en) Lug nut locking device
US7874890B2 (en) Yo-yo having side-located roller members
US4030690A (en) Medical equipment device for controlling dispositions of intravenous bottles
CN213423795U (zh) 一种简易回弹旋钮
US9027444B2 (en) Ratchet wrench
WO2016134566A1 (zh) 可收纳耳机线的数据线装置盒
US2188074A (en) Wheel puller
CN205547683U (zh) 一种腕带及腕带影像采集装置
CN205432566U (zh) 通用电吹风精油风嘴
CN204635261U (zh) 一种自动鞋带收紧扣
CN105831903A (zh) 一种腕带及腕带影像采集装置
KR101907024B1 (ko) 기능성 바퀴
CN213381095U (zh) 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绞丝钳
CN207454510U (zh) 一种具有锁紧功能的平垫圈
CN210484513U (zh) 一种货运绑带紧固器
JPH01180022U (zh)
CN216456901U (zh) 一种连接球装配体
CN208848411U (zh) 一种长度可调的英语教学用教鞭
CN210426425U (zh) 一种靶球防摔手环
CN218670858U (zh) 固定结构
CN220607471U (zh) 一种具有藏发功能的头套
CN210824950U (zh) 历史学习用展示卷轴
CN213217562U (zh) 一种医疗用微型定值扭力螺丝刀
CN216570660U (zh) 可调节的巡视卡悬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