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02839U - 一种硅桥并联电路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桥并联电路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02839U
CN213402839U CN202021310585.4U CN202021310585U CN213402839U CN 213402839 U CN213402839 U CN 213402839U CN 202021310585 U CN202021310585 U CN 202021310585U CN 213402839 U CN213402839 U CN 213402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silicon bridge
path
parallel circuit
a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1058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建勇
张新建
陈建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1058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02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02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028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硅桥并联电路及空调器,所述硅桥并联电路包括第一路硅桥、第二路硅桥,所述第一路硅桥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路硅桥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路硅桥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路硅桥的第二端相连接,通过所述硅桥并联电路,实现通过两路硅桥的电流相同,提高了硅桥并联电路的稳定性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硅桥并联电路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硅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硅桥并联电路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硅桥并联电路是空调器中的一种常见电路,在功率较大的空调器中,由于空调器中电流较大,故而整流硅桥需要并联使用。
现有技术中的硅桥并联电路存在以下特点:
如图4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硅桥并联电路原理图,现有技术中硅桥并联电路对两个器件的均流考虑不周,会由于器件之间的差异导致阻抗不同,从而导致流过两个器件也即两路硅桥的电流不同,会造成先烧掉流过电流较大的硅桥,然后再烧掉流过电流较小的硅桥,最后全部烧坏失效,现有技术的硅桥并联电路稳定性较差,降低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硅桥并联电路,保证通过电路中各硅桥的电流相同,进而提高硅桥并联电路的稳定性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是目前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硅桥并联电路及空调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硅桥并联电路中通过各硅桥的电流不相同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硅桥并联电路中,所述硅桥并联电路包括第一路硅桥、第二路硅桥,
所述第一路硅桥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路硅桥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路硅桥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路硅桥的第二端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硅桥并联电路中,所述第一路硅桥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的共接点为所述第一路硅桥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的共接点为所述第一路硅桥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共接点和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共接点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硅桥并联电路中,所述第二路硅桥包括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
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的共接点为所述第二路硅桥的第一端,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的共接点为所述第二路硅桥的第二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五二极管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共接点和所述第六二极管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共接点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硅桥并联电路中,所述第一路硅桥与所述第二路硅桥中的二极管的阻抗完全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中,包括如上述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硅桥并联电路,还包括:
冷媒循环回路,使冷媒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四通阀和减压器组成回路中进行循环;
压缩机,用于进行将低温低压冷媒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并排至冷凝器的工作;
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其中,一个为凝缩器进行工作,另一个为蒸发器进行工作;
四通阀,用于控制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中冷媒流向,以使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进行切换;
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
室内盘管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盘管温度。
通过应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硅桥并联电路包括第一路硅桥、第二路硅桥,所述第一路硅桥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路硅桥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路硅桥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路硅桥的第二端相连接,通过所述硅桥并联电路,实现通过两路硅桥的电流相同,提高了硅桥并联电路的稳定性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结构的概要的电路图。
图3是示出空调器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概要的框图。
图4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硅桥并联电路应用原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硅桥并联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硅桥并联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空调器;2:室外机;3:室内机;10:制冷剂回路;11:压缩机;12:四通切换阀;13:室外热交换器;
14:膨胀阀;16:室内热交换器;21:室外风扇;31:室内风扇;32:室内温度传感器;33: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
63:垂直挡板;64,65:水平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图1所示的空调器1具备:室内机3,以室内挂机(图中示出)为例,室内挂机通常安装在室内壁面WL等上。再如,室内柜机(图中未示出)也是室内机的一种室内机形态。
室外机2,通常设置在户外,用于室内环境换热。另外,在图1示出中,由于室外机2隔着壁面WL位于与室内机3相反一侧的户外,用虚线来表示室外机2。
图2中示出空调器1电路结构,该空调器1具备制冷剂回路10,通过使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循环,能够执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使用连接配管4连接于室内机3和室外机2,以形成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
此外,如图3中示出,空调器1具备控制部50以控制内部的空调器中各部件工作,以使空调器1各个部件运行实现空调器的各预定功能。其中,在空调器1中还附属有遥控器5,该遥控器5具有例如使用红外线或其他通信方式与控制部50进行通信的功能。遥控器5用于用户可以对空调器的各种控制,实现用户与空调器之间交互。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技术中硅桥并联电路中的各硅桥的阻抗不同,会导致通过各硅桥的电流大小不同,容易导致各硅桥先后烧毁,提高了硅桥并联电路的安全隐患,影响元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并联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硅桥并联电路无法保证通过并联电路中各硅桥的电流相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硅桥并联电路,包括第一路硅桥和第二路硅桥,所述第一路硅桥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路硅桥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路硅桥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路硅桥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一路硅桥与第二路硅桥除这两处直接相连接外并无其他位置相连接。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硅桥并联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硅桥并联电路包括第一路硅桥501、第二路硅桥502,
所述第一路硅桥50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路硅桥502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路硅桥501的第二端与第二路硅桥502的第二端相连接。
具体的,第一路硅桥501的第一端与第二路硅桥50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路硅桥501的第二端与第二路硅桥502的第二端连接,两路硅桥之间无其他连接。
为了保证硅桥并联电路的稳定性,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路硅桥501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的共接点为所述第一路硅桥501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的共接点为所述第一路硅桥50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共接点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共接点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的方案仅为本申请所提出的一种具体实现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第一路硅桥结构,这并不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为了提升硅桥并联电路的稳定性,在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路硅桥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
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与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的共接点为所述第二路硅桥502的第一端,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与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的共接点为所述第二路硅桥502的第二端,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所述第五二极管D5与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共接点和所述第六二极管D6与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共接点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的方案仅为本申请所提出的一种具体实现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第二路硅桥结构,这并不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为了使通过硅桥并联电路中各硅桥的电流相同,在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路硅桥501与所述第二路硅桥502中的二极管的阻抗完全相同。
具体的,本申请中的是来自于同一个整流硅桥,这些二极管是同一个设备同一个芯片且同时生产的,性能完全相同,阻抗完全相同,流过的电流也完全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的方案仅为本申请所提出的一种具体实现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阻抗相同或搭配使用二极管以使第一路硅桥501的通过电流与第二路硅桥502的通过电流相同,这并不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硅桥并联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第一路硅桥501中的二极管与第二路硅桥502中的二极管来自同一个整流硅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的共接点为所述第一路硅桥501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的共接点为所述第一路硅桥501的第二端,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与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的共接点为所述第二路硅桥502的第一端,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与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的共接点为所述第二路硅桥502的第二端,第一路硅桥501的第一端与第二路硅桥50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路硅桥501的第二端与第二路硅桥502的第二端连接。
这些二极管生产时是同一个芯片且同时生产的,性能完全相同,阻抗完全相同,流过的电流也完全相同,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共接点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共接点相连接。
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所述第五二极管D5与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共接点和所述第六二极管D6与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共接点相连接。
通过应用以上技术方案,硅桥并联电路中各硅桥采用阻抗完全相同的二极管,所述第一路硅桥50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路硅桥502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路硅桥50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路硅桥502的第二端相连接,通过所述硅桥并联电路,实现通过两路硅桥的电流相同,提高了硅桥并联电路的稳定性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硅桥并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桥并联电路包括第一路硅桥、第二路硅桥,
所述第一路硅桥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路硅桥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路硅桥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路硅桥的第二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路硅桥与所述第二路硅桥中的二极管的阻抗完全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桥并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硅桥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的共接点为所述第一路硅桥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的共接点为所述第一路硅桥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共接点和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共接点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桥并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路硅桥包括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
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的共接点为所述第二路硅桥的第一端,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的共接点为所述第二路硅桥的第二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五二极管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共接点和所述第六二极管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共接点相连接。
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硅桥并联电路,还包括:
冷媒循环回路,使冷媒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四通阀和减压器组成回路中进行循环;
压缩机,用于进行将低温低压冷媒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并排至冷凝器的工作;
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其中,一个为凝缩器进行工作,另一个为蒸发器进行工作;
四通阀,用于控制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中冷媒流向,以使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进行切换;
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
室内盘管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盘管温度。
CN202021310585.4U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硅桥并联电路及空调器 Active CN213402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0585.4U CN213402839U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硅桥并联电路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0585.4U CN213402839U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硅桥并联电路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02839U true CN213402839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199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10585.4U Active CN213402839U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硅桥并联电路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028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28713B2 (en) Combined hot water supply and air-conditioning device
EP2541169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air-conditioning hot-water-supplying system
EP2541170A1 (en) Air-conditioning hot-water-supply system
CN114111100A (zh) 一种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3968594B (zh) 一种风冷热泵机组
CN213402839U (zh) 一种硅桥并联电路及空调器
CN218296285U (zh) 热泵系统、热水器及空调器
CN216481291U (zh) 空调器
CN113945002B (zh) 一种通讯转换电路和空调器
CN214009332U (zh) 一种热泵系统
CN213066334U (zh) 一种空调
CN214665074U (zh) 一种空调器控制系统和空调器
CN114963442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947283B (zh) 一种空调器和温度补偿的控制方法
CN213273116U (zh) 一种空调器压缩机软启动电路及空调器
JP4063041B2 (ja) 多室形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CN111750509A (zh) 一种过零检测电路及空调器
CN112306134B (zh) 一种空调基板供电保护电路和空调
CN213542795U (zh) 一种室内机待机功耗控制电路和空调器
CN112303814B (zh) 一种空调及空调化霜方法
CN215983303U (zh) 复叠式热泵系统
CN219607329U (zh) 一种热泵机组
CN111912085B (zh) 一种驱动电路及空调器
CN214013859U (zh) 一种直流电机保护电路和空调器
CN213395621U (zh)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控制电路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