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96613U - 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396613U CN213396613U CN202022114728.0U CN202022114728U CN213396613U CN 213396613 U CN213396613 U CN 213396613U CN 202022114728 U CN202022114728 U CN 202022114728U CN 213396613 U CN213396613 U CN 2133966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ste heat
- connecting pipe
- hose
- rotary furnace
- f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绞龙外筒本体,所述绞龙外筒本体的表面套设有烟道转筒,所述烟道转筒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与绞龙外筒本体配合使用的支撑杆,所述烟道转筒表面的左侧连通有集烟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绞龙外筒本体、烟道转筒、支撑杆、集烟室、软管、连接管、流量控制机构、排气仓、盖板和接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回转炉不便于对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会浪费大量的热量,不能对余热进行回收后对绞龙外筒进行利用,影响绞龙外筒对物料的加工送料的问题,该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具备便于对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优点,值得推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煅烧、焙烧或干燥粒状及粉状物料进行加工时,需要使用到回转炉,回转炉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温度的烟气,需要使用到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现有回转炉不便于对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会浪费大量的热量,不能对余热进行回收后对绞龙外筒进行利用,影响绞龙外筒对物料的加工送料,因此需要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来填补无法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空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具备便于对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回转炉不便于对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会浪费大量的热量,不能对余热进行回收后对绞龙外筒进行利用,影响绞龙外筒对物料的加工送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绞龙外筒本体,所述绞龙外筒本体的表面套设有烟道转筒,所述烟道转筒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与绞龙外筒本体配合使用的支撑杆,所述烟道转筒表面的左侧连通有集烟室,所述集烟室的表面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集烟室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腔设置有与软管配合使用的流量控制机构,所述连接管远离软管的一侧连通有排气仓,所述排气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盖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流量控制机构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表面套设有扇叶,所述固定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连接管配合使用的固定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环绕于烟道转筒的内腔,所述软管的数量为六个,且均匀分布于集烟室的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软管的两侧与集烟室和连接管的连接处均通过接头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靠近排气仓的一侧与排气仓的连接处通过法兰进行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盖板靠近排气仓的一侧与排气仓接触,所述盖板的右侧与盖板的连接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表面与扇叶的连接处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固定轮靠近连接管内壁的一侧与连接管的内壁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绞龙外筒本体、烟道转筒、支撑杆、集烟室、软管、连接管、流量控制机构、排气仓、盖板和接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回转炉不便于对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会浪费大量的热量,不能对余热进行回收后对绞龙外筒进行利用,影响绞龙外筒对物料的加工送料的问题,该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具备便于对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优点,值得推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流量控制机构,用于连接管中测量气体的体积流量和总量,方便使用者进行观察记录。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杆,可以起到支撑作用,提高绞龙外筒本体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软管,可以起到连接作用,方便对气体进行输送。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管,方便对气体进行输送,通过设置接头,方便使用者对软管进行安装和拆卸,便于使用者将软管进行连接,通过设置法兰,方便对连接管进行固定。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气仓,方便对气体进行收集,通过设置盖板,可以对排气仓起到密封作用,通过设置螺栓,方便对盖板的位置进行固定,便于对盖板进行拆装。
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柱,可以起到固定作用,通过设置轴承,方便扇叶转动,通过设置轴承,方便扇叶转动,通过设置固定轮,可以起到固定和引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结构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局部结构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排气仓和盖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软管和接头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局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流量控制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绞龙外筒本体;2、烟道转筒;3、支撑杆;4、集烟室;5、软管;6、连接管;7、流量控制机构;701、固定柱;702、扇叶;703、固定轮;8、排气仓;9、盖板;10、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绞龙外筒本体1,绞龙外筒本体1的表面套设有烟道转筒2,烟道转筒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与绞龙外筒本体1配合使用的支撑杆3,烟道转筒2表面的左侧连通有集烟室4,集烟室4的表面设置有软管5,软管5远离集烟室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6,连接管6的内腔设置有与软管5配合使用的流量控制机构7,连接管6远离软管5的一侧连通有排气仓8,排气仓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盖板9。
参考图7,流量控制机构7包括固定柱701,固定柱701的表面套设有扇叶702,固定柱70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连接管6配合使用的固定轮703。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流量控制机构7,用于连接管6中测量气体的体积流量和总量,方便使用者进行观察记录。
参考图3,支撑杆3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环绕于烟道转筒2的内腔,软管5的数量为六个,且均匀分布于集烟室4的表面。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杆3,可以起到支撑作用,提高绞龙外筒本体1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软管5,可以起到连接作用,方便对气体进行输送。
参考图1、图2和图5,软管5的两侧与集烟室4和连接管6的连接处均通过接头10进行固定连接,连接管6靠近排气仓8的一侧与排气仓8的连接处通过法兰进行连通。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连接管6,方便对气体进行输送,通过设置接头10,方便使用者对软管5进行安装和拆卸,便于使用者将软管5进行连接,通过设置法兰,方便对连接管6进行固定。
参考图1、图2和图4,盖板9靠近排气仓8的一侧与排气仓8接触,盖板9的右侧与盖板9的连接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排气仓8,方便对气体进行收集,通过设置盖板9,可以对排气仓8起到密封作用,通过设置螺栓,方便对盖板9的位置进行固定,便于对盖板9进行拆装。
参考图6和图7,固定柱701的表面与扇叶702的连接处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固定轮703靠近连接管6内壁的一侧与连接管6的内壁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固定柱701,可以起到固定作用,通过设置轴承,方便扇叶702转动,通过设置轴承,方便扇叶702转动,通过设置固定轮703,可以起到固定和引流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通过接头10将软管5的两侧分别与集烟室4和连接管6进行连接,然后在对余热回收过程中,排气仓8内腔含有热量的气体通过连接管6排出,经过连接管6内腔的流量控制机构7进行测量气体的体积流量和总量,连接管6通过软管5将气体输送至集烟室4的内腔,集烟室4将气体输送至烟道转筒2,通过烟道转筒2对绞龙外筒本体1进行加热,提高绞龙外筒本体1的预热效果。
综上所述:该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通过设置绞龙外筒本体1、烟道转筒2、支撑杆3、集烟室4、软管5、连接管6、流量控制机构7、排气仓8、盖板9和接头10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回转炉不便于对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会浪费大量的热量,不能对余热进行回收后对绞龙外筒进行利用,影响绞龙外筒对物料的加工送料的问题,该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具备便于对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优点,值得推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绞龙外筒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外筒本体(1)的表面套设有烟道转筒(2),所述烟道转筒(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与绞龙外筒本体(1)配合使用的支撑杆(3),所述烟道转筒(2)表面的左侧连通有集烟室(4),所述集烟室(4)的表面设置有软管(5),所述软管(5)远离集烟室(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的内腔设置有与软管(5)配合使用的流量控制机构(7),所述连接管(6)远离软管(5)的一侧连通有排气仓(8),所述排气仓(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盖板(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机构(7)包括固定柱(701),所述固定柱(701)的表面套设有扇叶(702),所述固定柱(70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连接管(6)配合使用的固定轮(7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环绕于烟道转筒(2)的内腔,所述软管(5)的数量为六个,且均匀分布于集烟室(4)的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5)的两侧与集烟室(4)和连接管(6)的连接处均通过接头(10)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6)靠近排气仓(8)的一侧与排气仓(8)的连接处通过法兰进行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9)靠近排气仓(8)的一侧与排气仓(8)接触,所述盖板(9)的右侧与盖板(9)的连接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701)的表面与扇叶(702)的连接处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固定轮(703)靠近连接管(6)内壁的一侧与连接管(6)的内壁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14728.0U CN213396613U (zh) | 2020-09-23 | 2020-09-23 | 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14728.0U CN213396613U (zh) | 2020-09-23 | 2020-09-23 | 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396613U true CN213396613U (zh) | 2021-06-08 |
Family
ID=76182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114728.0U Active CN213396613U (zh) | 2020-09-23 | 2020-09-23 | 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396613U (zh) |
-
2020
- 2020-09-23 CN CN202022114728.0U patent/CN21339661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77690B (zh) | 一种有机质废物热解炭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2893438Y (zh) | 一种含盐有机废液焚烧系统 | |
CN205351348U (zh) | 漆膜烘干室燃气催化无焰加热voc处理系统 | |
CN206269610U (zh) | 一种煤矸石砖窑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 |
CN213396613U (zh) | 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5079246U (zh) | 一种稻壳炭化尾气综合利用装置 | |
CN107763840A (zh) | 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锅炉 | |
CN201711053U (zh) | 砖混结构大布袋除尘器 | |
CN102966960B (zh) | 医疗废弃物热分解炉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836810A (zh) | 一种酸再生站氧化铁粉降温冷却处理系统 | |
CN206408077U (zh) | 一种污泥处理碳化系统 | |
CN202993774U (zh) | 一种生物质物料粉末干燥装置 | |
CN206119151U (zh) | 一种烟叶烤机的风能循环利用装置 | |
CN209588699U (zh) | 一种用于检测新型生物质颗粒燃烧率的实验炉 | |
CN214276540U (zh) | 一种环式培烧炉用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 | |
CN205874182U (zh) | 一种污泥烘干装置 | |
CN205482326U (zh) | 一种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
CN210845759U (zh) | 一种炭素生产中的沥青烟气收集处理装置 | |
CN207386149U (zh) | 一种有机物污染土壤移动式四相位滚筒连续热脱附处理系统 | |
CN207147254U (zh) | 一种方便移动具有防尘功能的余热器 | |
CN208482176U (zh) | 转炉炼钢一次烟气的除尘系统 | |
CN209706527U (zh) | 一种夹套式电热烘干炉 | |
CN208162275U (zh) |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自燃式焚烧与热脱附修复系统 | |
CN108645995B (zh) | 用于锂云母选矿后的矿石质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
CN207815346U (zh) | 一种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热脱附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Li Mingsuo Inventor after: Wang Weimin Inventor after: Chen Yongping Inventor before: Zhan Wei Inventor before: Wang Weimin Inventor before: Chen Yongp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