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95913U - 空气能热水模块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能热水模块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395913U CN213395913U CN202022110496.1U CN202022110496U CN213395913U CN 213395913 U CN213395913 U CN 213395913U CN 202022110496 U CN202022110496 U CN 202022110496U CN 213395913 U CN213395913 U CN 2133959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water
- port
- valve
- way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空气能热水模块机,包括:热交换器;与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循环侧连接的制冷剂循环部分;以及与热交换器的水循环侧连接的水循环部分;其中,制冷剂循环部分包括:与热交换器的B口分别连接的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分别用于与室内换热器以及室外换热器连接;水循环部分包括:第一节流阀和三通阀;三通阀的入口分别与自来水进水端、回水端连接,用于在自来水进水端或回水端之间切换进水;第一节流阀的入口与三通阀的出口连接,其出口与热交换器的C口连接;热交换器的A口用于与四通阀连接,其D口用于与水箱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能够有效节省水资源和能源,实现制冷、热水、制冷+热水和除霜等多种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能热水模块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热水供应装置,一般仅设计成对水箱或自来水进行加热,不能循环利用已经加热过的回水,能源利用率较低。另外,目前市面上的空气能热水系统的功能比较单一,一般仅具备热水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能热水模块机,包括:
热交换器;
与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循环侧连接的制冷剂循环部分;以及
与热交换器的水循环侧连接的水循环部分;
其中,制冷剂循环部分包括:与热交换器的B口分别连接的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分别用于与室内换热器以及室外换热器连接;
水循环部分包括:第一节流阀和三通阀;三通阀的入口分别与自来水进水端、回水端连接,用于在自来水进水端或回水端之间切换进水;第一节流阀的入口与三通阀的出口连接,其出口与热交换器的C口连接;
热交换器的A口用于与四通阀连接,其D口用于与水箱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其水循环部分,通过三通阀连接回水端,对回水端中的水流进行再加热,能够有效节省水资源和能源;其制冷剂循环部分,通过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的设置,能够与外接部分配合使用,实现制冷、热水、制冷+热水和除霜等多种功能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制冷剂循环部分还包括单向阀,热交换器的B口与单向阀的入口连接,单向阀的出口分别与第一膨胀阀的B口以及第二膨胀阀的B口连接,第一膨胀阀的A口用于与室内换热器连接,第二膨胀阀的A口用于与室外换热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制冷剂循环部分还包括第三膨胀阀,热交换器的B 口与第三膨胀阀的B口连接,第三膨胀阀的A口分别与第一膨胀阀的B口以及第二膨胀阀的B口连接,第一膨胀阀的A口用于与室内换热器连接,第二膨胀阀的A口用于与室外换热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节流阀为电动节流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节流阀为冷凝压力阀,用于根据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调节进入热交换器进行加热的水流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水循环部分还包括第二节流阀,其入口与三通阀的出口连接,其出口与水箱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节流阀为冷凝压力阀,用于根据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调节进入热交换器进行加热的水流量;水循环部分还包括第三节流阀,其入口与三通阀的出口连接,其出口与热交换器的C口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水循环部分还包括设置在三通阀与回水端之间的温度传感器,三通阀设置为当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切换至从回水端进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空气能热水系统在制冷模式下的循环图;
图2为图1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的细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空气能热水系统在热水+制冷模式下的循环图;
图4为图3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的细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空气能热水系统在热水模式下的循环图;
图6为图5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的细节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空气能热水系统在制热模式下的循环图;
图8为图7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的细节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空气能热水系统在除霜模式下的循环图;
图10为图9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的细节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在制冷模式下的循环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在热水+制冷模式下的循环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在热水模式下的循环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在制热模式下的循环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空气能热水系统在除霜模式下的循环图;
图16为图15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的细节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变形实施方式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在除霜模式下的循环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空气能热水系统在制冷模式下的循环图;
图19为图18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的细节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空气能热水系统在热水+制冷模式下的循环图;
图21为图20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的细节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空气能热水系统在热水模式下的循环图;
图23为图22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的细节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空气能热水系统在除霜模式下的循环图;
图25为图24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的细节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空气能热水系统在热水+制冷模式下的循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2(其中图2为图1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10的细节图)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空气能热水系统,包括空气能热水模块机10和外接部分20。图1显示了空气能热水系统的整体,包括空气能热水模块机10以及外接部分20,图2显示了空气能热水模块机10,其他附图同理。外接部分20用于与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10配合使用。
该空气能热水模块机10包括热交换器,与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循环侧连接的制冷剂循环部分30,以及与热交换器的水循环侧连接的水循环部分40。其中,制冷剂循环部分30和外接部分20涉及空气能制冷剂循环,用于从空气中获取热量,水循环部分40提供水源,使得水源经过热交换器获得热量并实现出水。
本说明书中,四通阀的四个端口分别以D、E、S、C表示,四通阀的具体连接方式不限于下述方式,只要能够实现相关功能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具体连接方式进行一定改变。为了描述方便,储液器12、膨胀阀、室内换热器以及室外换热器的两个端口分别以A和B表示,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循环侧的两个端口分别以A和B表示,热交换器的水循环侧的两个端口分别以C和D表示。实际工作中,端口可以进行对调,只要能够实现相关功能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具体连接方式进行一定改变。
实施例一
(一)制冷剂循环部分30和外接部分20
参阅图1-2,该制冷剂循环部分30包括第一膨胀阀1、第二膨胀阀2、储液器12和单向阀4。该外接部分20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四通阀、气液分离器11和压缩机,四通阀包括第一四通阀7和第二四通阀8。
该室内换热器、第一膨胀阀1、第二膨胀阀2、室外换热器、第一四通阀7、气液分离器11、压缩机、第二四通阀8、热交换器、储液器12和单向阀4依次连接,单向阀4还与所述第一膨胀阀1和第二膨胀阀2之间连接,第一四通阀7分别与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四通阀8连接。
具体地,该第一膨胀阀1和第二膨胀阀2均为双向膨胀阀。该室外换热器的A口与第二膨胀阀2的A口连接,其B口与第一四通阀7的E口连接。室内换热器的A口与第一膨胀阀1的A口连接,其B口与第一四通阀7 的C口连接。第一四通阀7的D口与第二四通阀8的C口连接,其S口分别与第二四通阀8的S口以及气液分离器11的入口连接。第二四通阀8的 D口与压缩机的出口连接,其E口与热交换器的A口连接。热交换器的B 口与储液器12的A口连接。储液器12的B口与单向阀4的入口连接,单向阀4的出口连接在第一膨胀阀1的B口和第二膨胀阀2的B口之间。
该制冷剂循环部分30和外接部分20所实现的空气能热交换能够提供五种功能模式,以下分别介绍其工作过程。
(1)制冷模式
在该模式下,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开启,以实现室内环境的制冷,由于无需制备热水,热交换器不工作。
制冷剂循环路径如图1-2所示,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中散热冷凝后,依次经由第二膨胀阀2和第一膨胀阀1实现降压,然后在室内换热器中吸热蒸发,之后依次经过第一四通阀7的C口和S口,进入气液分离器11,再进入压缩机进行增压,增压后依次通过第二四通阀8的D口和C口,以及第一四通阀7的D口和E口,重新进入室外换热器,继续下一次循环。
(2)热水+制冷模式
在该模式下,室内换热器和热交换器开启,室外换热器关闭,通过室内换热器吸收室内环境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释放到所需加热的水流中,同时实现室内环境的制冷和水流的加热,能够极大地节省能源,实现节能环保。
制冷剂循环路径如图3-4所示,制冷剂在热交换器中散热冷凝后,经过储液器12、单向阀4,再经由第一膨胀阀1实现降压,然后在室内换热器中吸热蒸发,之后依次经过第一四通阀7的C口和S口,进入气液分离器11,再进入压缩机进行增压,增压后依次通过第二四通阀8的D口和E 口,重新进入热交换器,继续下一次循环。
(3)热水模式
在该模式下,室外换热器和热交换器开启,室内换热器关闭,通过室外换热器吸收室外环境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释放到所需加热的水流中,在不影响室内温度的情况下实现水流的加热。
制冷剂循环路径如图5-6所示,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中吸热蒸发后,依次经过第一四通阀7的E口和S口,进入气液分离器11,再进入压缩机进行增压,之后依次经过第二四通阀8的D口和E口,再进入热交换器散热冷凝,然后经过储液器12和单向阀4,经由第二膨胀阀2进行降压,降压后重新进入室外换热器,继续下一次循环。
(4)制热模式
在该模式下,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开启,热交换器关闭,通过室外换热器吸收室外环境的热量,通过室内换热器将热量释放到室内环境中。
制冷剂循环路径如图7-8所示,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中吸热蒸发后,依次经过第一四通阀7的E口和S口,进入气液分离器11后,进入压缩机进行增压,增压后依次经过第二四通阀8的D口和C口,第一四通阀7的D 口和C口,进入室内换热器散热冷凝,然后依次经过第一膨胀阀1和第二膨胀阀2进行降压,降压后重新进入室外换热器,继续下一次循环。
(5)除霜模式
在该模式下,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开启,吸收室内环境的热量,释放到室外换热器上,使得室外换热器上的霜融化。
制冷剂循环路径如图9-10所示,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中散热冷凝后,依次经由第二膨胀阀2和第一膨胀阀1实现降压,然后在室内换热器中吸热蒸发,之后依次经过第一四通阀7的C口和S口,进入气液分离器11,再进入压缩机进行增压,增压后依次通过第二四通阀8的D口和C口,以及第一四通阀7的D口和E口,重新进入室外换热器,继续下一次循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阅图2,制冷剂循环部分30还包括用于检测压缩机的排气压力的压力表5,以及用于根据压缩机排气压力,在压缩机排气压力超出预设值时,对压缩机进行关闭的保护开关6。
(二)水循环部分40
参阅图2,该水循环部分40包括三通阀、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该三通阀的入口分别与自来水进水端,房间网管(例如酒店中的房间的用水网管)的回水端连接,该三通阀的出口与第一节流阀的入口连接,用于将回水端或自来水进水端的其中之一与第一节流阀的入口连通,从而实现从回水端或自来水进水端进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阅图4,三通阀的入口与回水端之间还设有温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0用于检测回水端中的水流的温度,当水流温度低于预设值时,三通阀切换至连通回水端与其出口的位置,进而关闭自来水进水端,从回水端进水,从而对回水水流进行再加热。
第一节流阀的出口与热交换器的入口连接,热交换器的出口与出水端连接。出水端的水进入水箱后(水箱如图4所示,其他图中未示出),由水泵加压输送至用水的房间。第一节流阀用于控制热交换器的进水量,该第一节流阀采用冷凝压力阀,用于根据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调节进水量,通过感应制冷剂的压力改变而调节阀门开启度,以便让足够的水流量通过,更有利于热交换效率的提高和出水温度的恒定。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将三通阀的入口切换至回水端,热交换器对回水端的低温水进行再加热,对回水的余热进行再利用,能够节约能源。
该第二节流阀的入口与三通阀的出口连接,其出口与出水端连接,用于将三通阀出口处未经加热的冷水通过出水端供给水箱(水箱如图4所示,其他图中未示出),与水箱中的热水混合,从而调节水箱中的水温,使供给房间的用水达到预设温度。
现有技术中,热交换器不断对水箱中的热水进行循环加热,由于进入热交换器的水源温度较高,热能利用不充分,导致加热效率较低,而本实用新型中,不采用水箱循环加热的方式,而是通过第二节流阀直接补充冷水至水箱,从而调节水箱的温度,由于进入热交换器的水源是冷水,而非水箱中的循环热水,进入热交换器的水源温度较低,因此能够大大提高加热效率。
实施例二
(一)制冷剂循环部分30和外接部分20
参阅图1和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大体相同,制冷剂循环部分30 还包括第三膨胀阀3,并且无需设置单向阀4,能够进一步增加工作效率,特别在除霜模式下,能够实现快速除霜。
该制冷剂循环部分30包括第一膨胀阀1、第二膨胀阀2、第三膨胀阀3 和储液器12。该外接部分20包括室外换热器、四通阀、气液分离器11和压缩机,四通阀包括第一四通阀7和第二四通阀8。
该室内换热器、第一膨胀阀1、第二膨胀阀2、第三膨胀阀3、室外换热器、第一四通阀7、气液分离器11、压缩机、第二四通阀8、热交换器和储液器12依次连接,储液器12与第三膨胀阀3连接,第一四通阀7分别与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四通阀8连接。
具体地,该第一膨胀阀1、第二膨胀阀2和第三膨胀阀3均为双向膨胀阀。该室外换热器的A口与第二膨胀阀2的A口连接,其B口与第一四通阀7的E口连接。室内换热器的A口与第一膨胀阀1的A口连接,其B口与第一四通阀7的C口连接。第一四通阀7的D口与第二四通阀8的C口连接,其S口分别与第二四通阀8的S口以及气液分离器11的入口连接。第二四通阀8的D口与压缩机的出口连接,其E口与热交换器的A口连接。热交换器的B口与储液器12的A口连接。储液器12的B口与第三膨胀阀3 的B口连接,第三膨胀阀3的A口连接在第一膨胀阀1的B口与第二膨胀阀2的B口之间。
该制冷剂循环部分30和外接部分20所实现的空气能热交换同样能够提供五种功能模式,以下分别介绍其工作过程。
(1)制冷模式
在该模式下,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开启,以实现室内环境的制冷,由于无需制备热水,热交换器不工作。
制冷剂循环路径如图1和11所示(图1部分的循环路径与实施例一相同),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中散热冷凝后,依次经由第二膨胀阀2和第一膨胀阀1实现降压,然后在室内换热器中吸热蒸发,之后依次经过第一四通阀7的C口和S口,进入气液分离器11,再进入压缩机进行增压,增压后依次通过第二四通阀8的D口和C口,以及第一四通阀7的D口和E口,重新进入室外换热器,继续下一次循环。
(2)热水+制冷模式
在该模式下,室内换热器和热交换器开启,室外换热器关闭,通过室内换热器吸收室内环境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释放到所需加热的水流中,同时实现室内环境的制冷和水流的加热,能够极大地节省能源,实现节能环保。
制冷剂循环路径如图3和12所示(图3部分的循环路径与实施例一相同),制冷剂在热交换器中散热冷凝后,经过储液器12,再依次经由第三膨胀阀3和第一膨胀阀1实现降压,然后再室内换热器中吸热蒸发,之后依次经过第一四通阀7的C口和S口,进入气液分离器11,在进入压缩机进行增压,增压后依次通过第二四通阀8的D口和E口,重新进入热交换器,继续下一次循环。
(3)热水模式
在该模式下,室外换热器和热交换器开启,室内换热器关闭,通过室外换热器吸收室外环境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释放到所需加热的水流中,在不影响室内温度的情况下实现水流的加热。
制冷剂循环路径如图5和13所示(图5部分的循环路径与实施例一相同),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中吸热蒸发后,依次经过第一四通阀7的E口和 S口,进入气液分离器11,再进入压缩机进行增压,之后依次经过第二四通阀8的D口和E口,再进入热交换器散热冷凝,然后经过储液器12,依次经由第三膨胀阀3和第二膨胀阀2进行降压,降压后重新进入室外换热器,继续下一次循环。
(4)制热模式
在该模式下,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开启,热交换器关闭,通过室外换热器吸收室外环境的热量,通过室内换热器将热量释放到室内环境中。
制冷剂循环路径如图7和14所示(图7部分的循环路径与实施例一相同),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中吸热蒸发后,依次经过第一四通阀7的E口和 S口,进入气液分离器11后,进入压缩机进行增压,增压后依次经过第二四通阀8的D口和C口,第一四通阀7的D口和C口,进入室内换热器散热冷凝,然后依次经过第一膨胀阀1和第二膨胀阀2进行降压,降压后重新进入室外换热器,继续下一次循环。
(5)除霜模式
在该模式下,室外换热器和热交换器开启,吸收水中的热量,释放到室外换热器上,使得室外换热器上的霜融化。与实施例一中的除霜模式不同,本实施例中吸收经过热交换器的水的热量,而非吸收室内环境的空气的热量来为室外换热器除霜,由于水的换热速度比空气的换热速度高出几倍,因此能够实现快速除霜。
制冷剂循环路径如图15-16所示,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中散热冷凝后,依次经由第二膨胀阀2和第三膨胀阀3进行降压,降压后经过储液器12,再进入热交换器吸热蒸发,之后依次经过第二四通阀8的E口和S口,进入气液分离器11,再进入压缩机进行增压,随后依次经过第二四通阀8的 D口和C口、第一四通阀7的D口和E口,重新进入室外换热器,继续下一次循环。
(二)水循环部分40
参阅图11,该水循环部分40包括三通阀和第一节流阀。该三通阀的入口分别与自来水进水端,房间网管(例如酒店中的房间的用水网管)的回水端连接,该三通阀的出口与第一节流阀的入口连接,用于在回水端或自来水进水端之间切换,将回水端或自来水进水端的其中之一与第一节流阀的入口连通,从而实现从回水端或自来水进水端进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阅图12,三通阀的入口与回水端之间还设有温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 10用于检测回水端中的水流的温度,当水流温度低于预设值时,三通阀切换至连通回水端与其出口的位置,进而关闭自来水进水端,从回水端进水,从而对回水水流进行再加热。
第一节流阀的出口与热交换器的入口连接,热交换器的出口与出水端连接。出水端的水进入水箱后(水箱如图12所示,其他图中未示出),由水泵加压输送至用水的房间。第一节流阀用于控制热交换器的进水量,该第一节流阀优选采用电动节流阀。通过电动节流阀的开度的调节,能够直接实现出水端温度的调节。
现有技术中,热交换器不断对水箱中的热水进行循环加热,由于进入热交换器的水源温度较高,热能利用不充分,导致加热效率较低,而本实用新型中,不采用水箱循环加热的方式,而是直接通过电动节流阀的开度对出水端的水温进行调节,出水端的水进入水箱后,通过水泵直接输送至各个房间,由于进入热交换器的水源是冷水,而非水箱中的循环热水,进入热交换器的水源温度较低,因此能够大大提高加热效率。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参阅图17所示,对比图16,第一节流阀采用冷凝压力阀,用于根据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调节进水量,通过感应制冷剂的压力改变而调节阀门开启度,以便让足够的水流量通过,更有利于热交换效率的提高和出水温度的恒定。还设置了第三节流阀,其入口与三通阀的出口连接,其出口与热交换器连接,在除霜模式下,水流可通过第三节流阀而非第一节流阀进入热交换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和二相比,空气能热水模块机10相同,外接部分 20不同,其结构更简单,外接部分20仅配置一个四通阀9,该四通阀具体为第三四通阀9,功能简化,不具备制热功能。
(一)制冷剂循环部分30和外接部分20
该制冷剂循环部分30包括第一膨胀阀1、第二膨胀阀2、储液器12和单向阀4。该外接部分20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第三四通阀9、气液分离器11和压缩机。
该室内换热器、第一膨胀阀1、第二膨胀阀2、室外换热器、第三四通阀9、气液分离器11、压缩机、热交换器、储液器12和单向阀4,单向阀 4还与所述第一膨胀阀1和第二膨胀阀2之间连接,压缩机还与室内换热器连接。
具体地,该第一膨胀阀1和第二膨胀阀2均为双向膨胀阀。该室外换热器的A口与第二膨胀阀2的A口连接,其B口与第三四通阀9的C口连接。室内换热器的A口与第一膨胀阀1的A口连接,其B口分别与第三四通阀9的S口和气液分离器11的入口连接。第三四通阀9的D口与压缩机的出口连接,其E口与热交换器的A口连接。热交换器的B口与储液器12 的A口连接。储液器12的B口与单向阀4的入口连接,单向阀4的出口连接在第一膨胀阀1的B口和第二膨胀阀2的B口之间。
该制冷剂循环部分30和外接部分20所实现的空气能热交换能够提供四种功能模式,以下分别介绍其工作过程。
(1)制冷模式
在该模式下,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开启,以实现室内环境的制冷,由于无需制备热水,热交换器不工作。
制冷剂循环路径如图18-19所示,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中散热冷凝后,依次经由第二膨胀阀2和第一膨胀阀1实现降压,然后在室内换热器中吸热蒸发,之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1,再进入压缩机进行增压,增压后依次通过第三四通阀9的D口和C口,重新进入室外换热器,继续下一次循环。
(2)热水+制冷模式
在该模式下,室内换热器和热交换器开启,室外换热器关闭,通过室内换热器吸收室内环境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释放到所需加热的水流中,同时实现室内环境的制冷和水流的加热,能够极大地节省能源,实现节能环保。
制冷剂循环路径如图20-21所示,制冷剂在热交换器中散热冷凝后,经过储液器12、单向阀4,再经由第一膨胀阀1实现降压,然后在室内换热器中吸热蒸发,之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1,再进入压缩机进行增压,增压后依次通过第三四通阀9的D口和E口,重新进入热交换器,继续下一次循环。
(3)热水模式
在该模式下,室外换热器和热交换器开启,室内换热器关闭,通过室外换热器吸收室外环境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释放到所需加热的水流中,在不影响室内温度的情况下实现水流的加热。
制冷剂循环路径如图22-23所示,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中吸热蒸发后,依次经过第三四通阀9的C口和S口,进入气液分离器11,再进入压缩机进行增压,之后依次经过第三四通阀9的D口和E口,再进入热交换器散热冷凝,然后经过储液器12和单向阀4,经由第二膨胀阀2进行降压,降压后重新进入室外换热器,继续下一次循环。
(4)除霜模式
在该模式下,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开启,吸收室内环境的热量,释放到室外换热器上,使得室外换热器上的霜融化。
制冷剂循环路径如图24-25所示,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中散热冷凝后,依次经由第二膨胀阀2和第一膨胀阀1实现降压,然后在室内换热器中吸热蒸发,之后进入气液分离器11,再进入压缩机进行增压,增压后依次通过第三四通阀9的D口和C口,重新进入室外换热器,继续下一次循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阅图19,制冷剂循环部分30还包括用于检测压缩机的排气压力的压力表5,以及用于根据压缩机排气压力,在压缩机排气压力超出预设值时,对压缩机进行关闭的保护开关6。
(二)水循环部分40
参阅图19,该水循环部分40包括三通阀、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该三通阀的入口分别与自来水进水端,房间网管(例如酒店中的房间的用水网管)的回水端连接,该三通阀的出口与第一节流阀的入口连接,用于将回水端或自来水进水端的其中之一与第一节流阀的入口连通,从而实现从回水端或自来水进水端进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阅图21,三通阀的入口与回水端之间还设有温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0用于检测回水端中的水流的温度,当水流温度低于预设值时,三通阀切换至连通回水端与其出口的位置,进而关闭自来水进水端,从回水端进水,从而对回水水流进行再加热。
第一节流阀的出口与热交换器的入口连接,热交换器的出口与出水端连接。出水端的水进入水箱后(水箱如图21所示,其他图中未示出),由水泵加压输送至用水的房间。第一节流阀用于控制热交换器的进水量,该第一节流阀优选采用冷凝压力阀,用于根据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调节进水量,通过感应制冷剂的压力改变而调节阀门开启度,以便让足够的水流量通过,更有利于热交换效率的提高和出水温度的恒定。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将三通阀的入口切换至回水端,热交换器对回水端的低温水进行再加热,对回水的余热进行再利用,能够节约能源。
该第二节流阀的入口与三通阀的出口连接,其出口与出水端连接,用于将三通阀出口处未经加热的冷水通过出水端供给水箱(水箱如图21所示,其他图中未示出),与水箱中的热水混合,从而调节水箱中的水温,使供给房间的用水达到预设温度。
现有技术中,热交换器不断对水箱中的热水进行循环加热,由于进入热交换器的水源温度较高,热能利用不充分,导致加热效率较低,而本实用新型中,不采用水箱循环加热的方式,而是通过第二节流阀直接补充冷水至水箱,从而调节水箱的温度,由于进入热交换器的水源是冷水,而非水箱中的循环热水,进入热交换器的水源温度较低,因此能够大大提高加热效率。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大体相同,在水循环部分40存在不同。
参阅图26,该水循环部分40包括三通阀和第一节流阀。该三通阀的入口分别与自来水进水端,房间网管(例如酒店中的房间的用水网管)的回水端连接,该三通阀的出口与第一节流阀的入口连接,用于在回水端或自来水进水端之间切换,将回水端或自来水进水端的其中之一与第一节流阀的入口连通,从而实现从回水端或自来水进水端进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阅图26,三通阀的入口与回水端之间还设有温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 10用于检测回水端中的水流的温度,当水流温度低于预设值时,三通阀切换至连通回水端与其出口的位置,进而关闭自来水进水端,从回水端进水,从而对回水水流进行再加热。
第一节流阀的出口与热交换器的入口连接,热交换器的出口与出水端连接。出水端的水进入水箱后(水箱如图26所示,其他图中未示出),由水泵加压输送至用水的房间。第一节流阀用于控制热交换器的进水量,该第一节流阀优选采用电动节流阀。通过电动节流阀的开度的调节,能够直接实现出水端温度的调节。
现有技术中,热交换器不断对水箱中的热水进行循环加热,由于进入热交换器的水源温度较高,热能利用不充分,导致加热效率较低,而本实用新型中,不采用水箱循环加热的方式,而是直接通过电动节流阀的开度对出水端的水温进行调节,出水端的水进入水箱后,通过水泵直接输送至各个房间,由于进入热交换器的水源是冷水,而非水箱中的循环热水,进入热交换器的水源温度较低,因此能够大大提高加热效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或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自由组合,包括对上述不同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特征进行自由组合,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空气能热水模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交换器;
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循环侧连接的制冷剂循环部分;以及
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水循环侧连接的水循环部分;
其中,所述制冷剂循环部分包括:与所述热交换器的B口分别连接的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分别用于与室内换热器以及室外换热器连接;
所述水循环部分包括:第一节流阀和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入口分别与自来水进水端、回水端连接,用于在自来水进水端或回水端之间切换进水;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入口与所述三通阀的出口连接,其出口与热交换器的C口连接;
所述热交换器的A口用于与四通阀连接,其D口用于与水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循环部分还包括单向阀,所述热交换器的B口与所述单向阀的入口连接,所述单向阀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膨胀阀的B口以及第二膨胀阀的B口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的A口用于与室内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阀的A口用于与室外换热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循环部分还包括第三膨胀阀,所述热交换器的B口与所述第三膨胀阀的B口连接,所述第三膨胀阀的A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膨胀阀的B口以及第二膨胀阀的B口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的A口用于与室内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阀的A口用于与室外换热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阀为电动节流阀。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阀为冷凝压力阀,用于根据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调节进入热交换器进行加热的水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部分还包括第二节流阀,其入口与所述三通阀的出口连接,其出口与水箱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阀为冷凝压力阀,用于根据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调节进入热交换器进行加热的水流量;所述水循环部分还包括第三节流阀,其入口与所述三通阀的出口连接,其出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C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能热水模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部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三通阀与回水端之间的温度传感器,所述三通阀设置为当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低于预设值时,切换至从所述回水端进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10496.1U CN213395913U (zh) | 2020-09-23 | 2020-09-23 | 空气能热水模块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10496.1U CN213395913U (zh) | 2020-09-23 | 2020-09-23 | 空气能热水模块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395913U true CN213395913U (zh) | 2021-06-08 |
Family
ID=76181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110496.1U Active CN213395913U (zh) | 2020-09-23 | 2020-09-23 | 空气能热水模块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39591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84304A (zh) * | 2020-12-02 | 2021-03-12 | 广州特殊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空气能热水器 |
-
2020
- 2020-09-23 CN CN202022110496.1U patent/CN21339591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84304A (zh) * | 2020-12-02 | 2021-03-12 | 广州特殊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空气能热水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20011014A1 (e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CN112129010B (zh) | 空气能热水模块机 | |
CN203586629U (zh) | 一种多换热器切换的空气源热泵空调机组 | |
CN101749812A (zh) | 多功能空调系统 | |
CN107120831B (zh) | 一种连续制热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 | |
CN213395915U (zh) | 空气能热水系统 | |
WO2009097819A1 (zh) | 一种热水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
CN213395912U (zh) | 多功能空气能热交换装置 | |
CN113720034A (zh) | 空调循环系统以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 |
CN110425624B (zh) | 太阳能喷射与压缩耦合的制冷热泵装置 | |
CN215809421U (zh) | 空调循环系统以及空调 | |
CN213395913U (zh) | 空气能热水模块机 | |
CN110966696A (zh) | 带太阳能喷射的冷媒辐射墙一体化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 |
CN112710100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101417B (zh) | 前置水换热器四模态冷暖热水三用机 | |
CN112880237A (zh) | 一种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三联供系统 | |
CN101266074A (zh) | 高效节能环保型热泵空调热水器 | |
CN112484304B (zh) | 空气能热水器 | |
CN213395916U (zh) | 热水供应装置 | |
CN211316415U (zh) | 带太阳能喷射的冷媒辐射墙一体化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 |
CN201028871Y (zh) | 高效节能热泵热水空调器 | |
CN213395914U (zh) | 空气能热交换装置及空气能热水系统 | |
CN209944565U (zh) | 空调器 | |
CN209944564U (zh) | 空调器 | |
CN210035871U (zh) | 一种水源热泵热水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