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88100U - 一种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88100U
CN213388100U CN202021598034.2U CN202021598034U CN213388100U CN 213388100 U CN213388100 U CN 213388100U CN 202021598034 U CN202021598034 U CN 202021598034U CN 213388100 U CN213388100 U CN 213388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pipe
biomass
discharg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980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玉忠
韩冰
李军
孙华海
赵晶晶
胡宝鼎
黄月
魏克印
刘成江
张军
张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BIO ENER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BIO ENER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BIO ENER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BIO ENER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980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88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88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88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管、缓冲池、分离池、沉淀池、清水池、排水管、喷淋水管;进水管与缓冲池连接,缓冲池与分离池连接,分离池与沉淀池连接,沉淀池与清水池连接,清水池与排水管及喷淋水管连接,排水管通过进水支管与进水管连接;缓冲池上部设有第一生物质固形物排出管,分离池上部设有第二生物质固形物排出管;缓冲池底部设有第一污泥排出管,分离池底部设有第二污泥排出管,沉淀池底部设有第三污泥排出管;进水管的进水口设有粗格栅,第一溢水口处设有缓冲池滤网,第二溢水口处设有分离池滤网。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出水水质并实现废水处理再利用,保障料场降温、抑尘、火灾防控用水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再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质料场淋溶水主要包括露天料场区域雨水、喷淋水和运输系统冲洗水等。生物质露天堆料场中存放有农业剩余物、林业剩余物料等生物质燃料,其中主要为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燃料的特点是体积大、重量轻、密度小、易随风或水移动。生物质料场淋溶水中含有破碎生物质原料、料场尘土等,需对其进行分离、回收、再利用。现有的料场淋溶水处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燃煤电厂煤炭料场,生物质电厂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研究相对较少,因此需要一种基于生物质燃料特点的淋溶水处理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针对生物质燃料体积大、重量轻、密度小、易腐烂,和降雨量季节性大小变换,以及少量降雨带来的污水处理问题,保证料场淋溶水有效处理,防止大量降雨进入水处理系统,有效实现雨污分离。使用智能化管控系统,确保出水水质,并回用部分处理水,保障料场的降温、抑尘、防火用水需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管、缓冲池、分离池、沉淀池、清水池、排水管、喷淋水管;
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缓冲池连接,所述缓冲池通过第一溢水口与所述分离池连接,所述分离池通过第二溢水口与所述沉淀池连接,所述沉淀池通过第三溢水口与所述清水池连接,所述清水池与所述排水管及喷淋水管连接,所述排水管通过进水支管与所述进水管连接;
所述缓冲池上部设有第一生物质固形物排出管,所述分离池上部设有第二生物质固形物排出管;
所述缓冲池底部设有第一污泥排出管,所述分离池底部设有第二污泥排出管,所述沉淀池底部设有第三污泥排出管;
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设有粗格栅,所述第一溢水口处设有缓冲池滤网,所述第二溢水口处设有分离池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溢水口设于所述缓冲池中部,所述第二溢水口设于所述分离池中部,所述第三溢水口设于所述沉淀池上部。
进一步地,排水管通过进水支管与进水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池滤网、分离池滤网处均设有程控反冲洗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生物质固形物排出管、第二生物质固形物排出管、第一污泥排出管、第二污泥排出管、第三污泥排出管、第一溢水口、第二溢水口、第三溢水口、进水管、进水支管、排水管、喷淋水管均设与程控阀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池中部设有絮凝剂投放口,所述絮凝剂投放口与絮凝剂定量添加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处设有流量计,所述缓冲池、分离池、沉淀池和清水池均设有水位监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程控反冲洗水泵、程控阀门、絮凝剂定量添加系统、流量计、水位监测装置与生物质料场安全监控一体化平台连接。
借由上述方案,通过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立缓冲池和分离池,收集淋溶水中生物质固形物,防止料场淋溶水携带有机物污染环境。
2)在缓冲池前设立进水支管与进水管直接相连,避免携带生物质和泥沙少的大量降雨进入分离池和沉淀池,实现雨污有效分离。
3)通过生物质料场安全监控一体化平台,自动化监测与控制分离池投放絮凝剂,加速颗粒物沉降,实现水体中生物质固形物与水体有效分离。
4)通过生物质料场安全监控一体化平台连接,自动化控制清水池输送喷淋水量,达到抑尘效果以及降温防火灾效果,同时控制料场中生物质含水量保持在合理范围。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中标号:
1-进水管;2-缓冲池;3-分离池;4-沉淀池;5-清水池;6-粗格栅;7-缓冲池滤网;8-分离池滤网;9-第一生物质固形物排出管;10-第二生物质固形物排出管;11-第一污泥排出管;12-第二污泥排出管;13-第三污泥排出管;14-进水支管;15-排水管;16-喷淋水管;17-絮凝剂投放口;18-第一溢水口;19-第二溢水口;20-第三溢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管1、缓冲池2、分离池3、沉淀池4、清水池5、排水管15、喷淋水管16;
进水管1与缓冲池2连接,缓冲池2通过第一溢水口18与分离池3连接,分离池3通过第二溢水口19与沉淀池4连接,沉淀池4通过第三溢水口20与清水池5连接,清水池5与排水管15及喷淋水管16连接,排水管15通过进水支管14与进水管1连接;
缓冲池2上部设有第一生物质固形物排出管9,分离池3上部设有第二生物质固形物排出管10;
缓冲池2底部设有第一污泥排出管11,分离池3底部设有第二污泥排出管12,沉淀池4底部设有第三污泥排出管13;
进水管1的进水口设有粗格栅6,第一溢水口18处设有缓冲池滤网7,第二溢水口19处设有分离池滤网8。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溢水口18设于缓冲池2中部,第二溢水口19设于分离池3中部,第三溢水口20设于沉淀池4上部。
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管15通过进水支管14与进水管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池滤网7、分离池滤网8处均设有程控反冲洗水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生物质固形物排出管9、第二生物质固形物排出管10、第一污泥排出管11、第二污泥排出管12、第三污泥排出管13、第一溢水口18、第二溢水口19、第三溢水口20、进水管1、进水支管14、排水管15、喷淋水管16均与程控阀门连接,通过程控阀门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分离池3中部设有絮凝剂投放口17,所述絮凝剂投放口17与絮凝剂定量添加系统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1处设有流量计,缓冲池2、分离池3、沉淀池4和清水池5均设有水位监测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程控反冲洗水泵、程控阀门、絮凝剂定量添加系统、流量计、水位监测装置与生物质料场安全监控一体化平台连接。
实施例1
本实例中生物质料场淋溶水通过集水沟进入进水管1,于进水管处粗格栅6分离淋溶水中体积较大的固形物后进入缓冲池2进行初次分离。因生物质固形物密度较小,浮于水面完成分离过程,通过缓冲池上部生物质固形物排出管9排出。初分离后的淋溶水通过开设在缓冲池2中部的第一溢水口18,溢流进入分离池3,此时的水流中仍含有少量生物质固形物,在第二溢水口19前被分离池滤网8所截留,通过絮凝剂定量添加系统在分离池3中部投放絮凝剂,加速水中颗粒物的沉淀,分离后的颗粒物从底部第二污泥排出管12排出,漂浮在水面的生物质固形物从上部第二生物质固形物排出管10排出。处理后的淋溶水进入沉淀池4进行二次沉淀,沉淀出水通过第三溢水口20进入清水池5,清水在清水池5中储存,排放或再利用。
该淋溶水处理系统中,在进水口处设有流量计,缓冲池2、分离池3、沉淀池4和清水池5设有水位计,生物质料场设有测风仪。上述流量计、水位计测风仪以及堆垛自动测温监控系统的监测数据均上传至生物质料场安全监控一体化平台,自动控制程控阀门、程控反冲洗水泵、加药装置的开启和关闭。
通过检测缓冲池2和分离池3水位计水位,实时上传至生物质料场安全监控一体化平台,发现异常水位变化时,及时控制滤网前程控反冲洗水泵对缓冲池滤网7、分离池滤网8进行反冲洗疏通,防止滤网堵塞。通过监测清水池5水位和来水流量,控制清水池5排水,避免在来水多时出现清水池储存空间不足情况。监测生物质料场风速,以及堆垛自动测温监控系统测量堆垛温度,通过生物质料场安全监控一体化平台分析,当风速大于分析值时,自动化控制喷淋水管16处程控阀门的开启,实现对料场进行喷水抑尘;当堆垛温度过高时,自动化定点对其进行喷水降温。通过记录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自动化控制喷淋水排放量,在维持生物质燃料较低含水率的同时达到抑尘以及降温防火灾的目的。
实施例2
本实例中的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进水管处设有进水支管14,进水支管14与排水管15直接相连,进水管1和进水支管14处设有程控阀门。正常情况下,生物质料场淋溶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缓冲池2进行初次过滤,当降雨量大时,在降雨初期,携带有生物质固形物和泥沙的雨水正常进入该系统进行水处理。而在降雨后期,则通过生物质料场安全监控一体化平台监测调控系统,远程调控进水管1程控阀门关闭,进水支管14程控阀门开启,使相对干净的后期雨水直接通过进水支管14进入排水系统。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直接与排水管15相连的进水支管14,避免了携带生物质和泥沙少的大量降雨进入分离池和沉淀池,有效实现雨污分离,减少了系统负担。
该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立缓冲池和分离池,收集淋溶水中生物质固形物,防止料场淋溶水携带有机物污染环境。
2)在缓冲池前设立进水支管与进水管直接相连,避免携带生物质和泥沙少的大量降雨进入分离池和沉淀池,实现雨污有效分离。
3)通过生物质料场安全监控一体化平台,自动化监测与控制分离池投放絮凝剂,加速颗粒物沉降,实现水体中生物质固形物与水体有效分离。
4)通过监控生物质料场测风仪监测风速大小,通过堆垛无线自动测温监控系统监测堆垛温度大小,并与物质料场安全监控一体化平台连接,自动化控制清水池输送喷淋水量,达到抑尘效果以及降温防火灾效果,同时控制料场中生物质含水量保持在合理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1)、缓冲池(2)、分离池(3)、沉淀池(4)、清水池(5)、排水管(15)、喷淋水管(16);
所述进水管(1)与所述缓冲池(2)连接,所述缓冲池(2)通过第一溢水口(18)与所述分离池(3)连接,所述分离池(3)通过第二溢水口(19)与所述沉淀池(4)连接,所述沉淀池(4)通过第三溢水口(20)与所述清水池(5)连接,所述清水池(5)与所述排水管(15)及喷淋水管(16)连接;
所述缓冲池(2)上部设有第一生物质固形物排出管(9),所述分离池(3)上部设有第二生物质固形物排出管(10);
所述缓冲池(2)底部设有第一污泥排出管(11),所述分离池(3)底部设有第二污泥排出管(12),所述沉淀池(4)底部设有第三污泥排出管(13);
所述进水管(1)的进水口设有粗格栅(6),所述第一溢水口(18)处设有缓冲池滤网(7),所述第二溢水口(19)处设有分离池滤网(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水口(18)设于所述缓冲池(2)中部,所述第二溢水口(19)设于所述分离池(3)中部,所述第三溢水口(20)设于所述沉淀池(4)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5)通过进水支管(14)与所述进水管(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池滤网(7)、分离池滤网(8)处均设有程控反冲洗水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质固形物排出管(9)、第二生物质固形物排出管(10)、第一污泥排出管(11)、第二污泥排出管(12)、第三污泥排出管(13)、第一溢水口(18)、第二溢水口(19)、第三溢水口(20)、进水管(1)、进水支管(14)、排水管(15)、喷淋水管(16)均与程控阀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池(3)中部设有絮凝剂投放口(17),所述絮凝剂投放口(17)与絮凝剂定量添加系统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处设有流量计,所述缓冲池(2)、分离池(3)、沉淀池(4)和清水池(5)均设有水位监测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程控反冲洗水泵、程控阀门、絮凝剂定量添加系统、流量计、水位监测装置与生物质料场安全监控一体化平台连接。
CN202021598034.2U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3388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98034.2U CN213388100U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98034.2U CN213388100U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88100U true CN213388100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203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98034.2U Active CN213388100U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881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97281A (zh) * 2022-06-06 2022-07-29 温州市创源水务有限公司 一种进水在线仪表房的预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97281A (zh) * 2022-06-06 2022-07-29 温州市创源水务有限公司 一种进水在线仪表房的预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7781B (zh) 一种雨水收集分流、涵养地层的调蓄系统
CN105317103A (zh) 具有自治理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
CN103816715B (zh) 雨污分离装置及其雨污分离方法
US20220185712A1 (en) Method for Reusing Farmland Drainage
CN108408802A (zh) 合流制管网溢流及水体污染一体化削减系统
CN213388100U (zh) 一种生物质料场淋溶水处理系统
KR20110018758A (ko) 초기우수 분리장치
CN111203028A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雨水沉沙池装置
CN207436209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多层过滤雨水口装置
CN209798950U (zh) 一种化工厂的雨水收集装置
CN210658599U (zh) 一种环保型路面水与坡面水收集排放系统
CN112796397A (zh) 一种新型雨污分流及雨水利用系统
JP5756282B2 (ja) 重金属含有酸性廃水の処理システム
CN217555958U (zh) 一种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CN208562046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
CN214693581U (zh) 一种排水过滤装置
CN214495975U (zh) 一种建筑施工管理用排水设备
CN209227667U (zh) 一种雨水存蓄系统
CN211312791U (zh) 一种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清污分流装置
CN203790706U (zh) 雨污分离装置
CN208293714U (zh) 一种市政排水系统
CN209039289U (zh) 一种农业禽畜污废水净化装置
CN217613478U (zh) 一种用于垃圾场的排水过滤装置
CN105908825A (zh) 一种楼顶雨水综合利用结构
CN102515422B (zh) 一种水源保护地公路径流污染综合处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