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83746U - 一种电摩免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摩免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83746U
CN213383746U CN202021978815.4U CN202021978815U CN213383746U CN 213383746 U CN213383746 U CN 213383746U CN 202021978815 U CN202021978815 U CN 202021978815U CN 213383746 U CN213383746 U CN 2133837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d
sphere
spheroid
tire
inn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7881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前孙
陈大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orui Ti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orui Ti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orui Ti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orui Ti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7881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837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837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837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摩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以及两个球体层,球体层以胎面圆心所在的径向面对称设置,球体层由10‑20个中空的球体围绕胎面所对应的圆心位置阵列形成,同一球体层中相邻的球体间、两个球体层中对位的相邻球体间均相接并于相接位置处贯通,胎面呈中心高边缘低的弧面形状,球体层的外围与胎面相接,相接位置处向胎面内部凸起形成胎面凹槽,胎面中心以及两个对位的球体间呈中空状。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在轮胎在行进中产生剪切力,使轮胎保持平衡行进,不摇晃,同时在转向时,还能起到省能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电摩免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免充气轮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摩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电动摩托车胎通常用耐磨橡胶材料制成,有充气胎和实心胎之分。打足气体在密封的橡胶胎腔内获取舒适支撑,充气胎的缺点在于胎面的橡胶材料易磨损,由于是充气支撑,还因此存在爆胎的可能;而实心胎虽然无需充气,也不存在爆胎的可能,并且承载能力强,但也恰恰由于无需充气,缺乏气体作为缓冲,导致其弹性性能明显较差,即路面舒适性差。因此,亟需一种电摩免充气轮胎,既能够保有原实心胎的不爆胎,同时还能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路面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摩免充气轮胎,该轮胎在保证足够支撑力的情况下,又具备弹性形变的基础,避免在轮胎在行进中产生剪切力,使轮胎保持平衡行进,不摇晃,同时在转向时,还能起到省能的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摩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以及两个球体层,球体层以胎面圆心所在的径向面对称设置,所述球体层由10-20个中空的球体围绕胎面所对应的圆心位置阵列形成,同一球体层中相邻的球体间、两个球体层中对位的相邻球体间均相接并于相接位置处贯通,胎面呈中心高边缘低的弧面形状,所述球体层的外围与胎面相接,相接位置处向胎面内部凸起形成胎面凹槽,胎面中心以及两个对位的所述球体间呈中空状。
优选的,同一球体层中相邻的球体、两个球体层中对位的相邻球体间通过连接环相接,连接环截面呈中间低两边高的U形状;
优选的,对位的球体间表面开设有对位的第一通孔;进一步优选的,第一通孔的轴心线与球体的前后走向的中心线重叠。
优选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内环,内环与靠近胎面圆心位置的球体层相接并覆盖球体相接的位置,内环与球体层相接的位置形成波峰、波谷相互交替的形状,其中,内环于球体相接的位置形成波峰。
优选的,所述内环波峰位置处设置有贯通前后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轴心线与胎面圆心所对应的轴心线平行。
优选的,与内环相接的每个球体所对应的内环位置设置有贯穿内环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位于相邻两波峰之间。
优选的,胎面边缘在与球体相接位置处形成与球体表面相接的封边,所述封边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形状,而在同一球体层中相邻的球体相接位置以及所对应的封边之间形成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电摩免充气轮胎对应的内部空间相通。
优选的,所述球体为椭圆球体,椭圆球体长轴与胎面所对应的轴心线平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对称的球体层,组成球体层的相邻的球体间相通,形成一个大的中空球体支撑结构,有利于胎面的力传导以及对胎面形成稳定的支撑,而在球体与胎面相接时,相接位置处形成胎面凹槽,由于胎面厚度较大,通过形成胎面凹槽,由于胎面凹槽位于胎面中心线的两侧,在胎面中心线处受力时,向两边传导,而胎面凹槽为力传导位置,可以将力传导给两侧的球体层,有利于发生弹性形变,而由于中空球体支撑结构既是相互连接,又是内部中空并且相通,在保证足够支撑力的情况下,又具备弹性形变的基础,避免在轮胎在行进中产生剪切力,使轮胎保持平衡行进,不摇晃,同时在转向时,还能起到省能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电摩免充气轮胎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1电摩免充气轮胎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F-F方向的剖面图;
图4为图2中C-C方向的剖面图;
图5为实施例1电摩免充气轮胎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B-B方向的剖面图。
图中,1-胎面,11-胎面凹槽,12-封边、2-内环,21-波峰,22-波谷,23-第二通孔,24-第三通孔、3-球体层,31-球体,311-第一通孔,32-连接环,4-第四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一种电摩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1、内环2以及两个球体层3,球体层3以胎面1圆心所在的径向面对称设置,球体层3由14个中空的球体31围绕胎面1所对应的圆心位置阵列形成,在本实施例中,该球体31为椭圆形球体31,椭圆球体31长轴与胎面1所对应的轴心线平行。
同一球体层3中相邻的球体31间、两个球体层3中对位的相邻球体31间均通过连接环32相接并于相接位置处贯通,该连接环32的截面呈中间低两边高的U形状,相当于两个球体层3形成了一个中空球体31支撑结构,通过将所有的球体31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有利于对胎面1形成稳定的支撑,保证足够的支撑力度,另一方面又将球体31设置成中空的结构,避免中空球体31支撑结构支撑力度过大,无法发生弹性形变,保证胎面1接触地面时的舒适性。
胎面1呈中心高边缘低的弧面形状,即胎面1在中心线位置处最高,该中心线所在的径向面与胎面1所对应的轴心线垂直,而球体层3与胎面1相接,即球体层3中各个球体31与胎面1分别连接,此时相接位置刚好位于胎面1中心线的两侧,而在球体层3中的球体31与胎面1相接位置向胎面1内部凸起形成胎面凹槽11,该胎面凹槽11可以为半圆形,也可以为截面呈椭圆的柱形,在本实施例中,胎面凹槽11为由相接位置处垂直向胎面1内部延伸的柱形结构。而除了该球体31、胎面凹槽11为中空状,而对位的球体31与胎面1之间呈中空状,四个相邻的球体31与胎面1之间均呈中空状,而四个相邻的球体31连接时,外表面并不完全相接,从而使四个相邻的球体31间也呈中空状,而通过设置成中空状,有利于节省材料,同时由于球体层3只是由围绕胎面1所对应的圆心阵列形成,即只包含了一个层次的球体31,其支撑力比较强,将各连接位置外的位置设置成中空状,也利于降低支撑强度。
进一步,对位的球体31间表面开设有对位的第一通孔311,该第一通孔311轴心线可以与椭圆形球体31的长轴重叠,也可以不与其重叠,即在靠近长轴与椭圆形球体31表面重叠的位置周围设置即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轴心线可以与椭圆形球体31的长轴重叠的方式,有利于使胎面1受力时,力的传导更加均衡,当然如果以靠近长轴与椭圆形球体31表面重叠的位置周围设置,虽然作用略有降低,但力传导的稳定性依然不受影响。
内环2与靠近胎面1圆心位置的球体层3相接并覆盖球体31相接的位置,内环2与球体层3相接的位置形成波峰21、波谷22相互交替的形状,其中,内环2于球体31相接的位置形成波峰21。而在波峰21位置处,内环2与对应的连接环32表面相接,并且内环2在该位置的侧面为平面,通过形成波峰21,有利于增强球体层3与内环2的连接强度。而内环2波峰21位置处的侧面设置有贯通前后的第二通孔23,第二通孔23的轴心线与胎面1圆心所对应的轴心线平行,通过设置第二通孔23,在连接环32位置受力时,可起到进一步的缓冲作用。
而在与内环2相接的每个球体31所对应的内环2位置设置有贯穿内环2的第三通孔24,第三通孔24位于相邻两波峰21之间,即位于波谷22处,并且第三通孔24贯穿内环2的两个表面,并与对应位置的球体31相通,从而进一步使内环2与球体层3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一方面有利于热量的散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弹性缓冲作用。
而在进一改进,胎面1边缘在与球体31相接位置处形成与球体31表面相接的封边12,封边12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形状,而在同一球体层3中相邻的球体31相接位置以及所对应的封边12之间形成第四通孔4,第四通孔4与电摩免充气轮胎对应的内部空间相通。在该基础上,除了设置通孔的位置外,胎面1、球体31以及内环2之间形成了封闭的中空结构,同时球体层3间又形成中空的结构,通过多个中空结构的配合,有利于在胎面1接触地面时,形成稳定的支撑,同时也能够使得该支撑的刚性减弱,允许有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从而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保证轮胎先进中平衡,不摇晃,同时在转向时,还能起到省能的作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应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实施方案为:包括胎面1、内环以及两个球体层,球体层以胎面1圆心所在的径向面对称设置,球体层由14个中空的球体围绕胎面1所对应的圆心位置阵列形成,同一球体层中相邻的球体间、两个球体层中对位的相邻球体间均相接并于相接位置处贯通,胎面1呈中心高边缘低的弧面形状,球体层的外围与胎面1相接,相接位置处向胎面1内部凸起形成胎面凹槽,胎面1中心以及两个对位的球体间呈中空状,而内环与球体层间连接。
在该基础上,就可以达到使电摩免充气轮胎具备弹性形变的基础,避免在轮胎在行进中产生剪切力,使轮胎保持平衡行进,不摇晃,同时在转向时,还能起到省能的作用。
实施例3
而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同一球体层中相邻的球体、两个球体层中对位的相邻球体间通过连接环相接,连接环截面呈中间低两边高的U形状;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球体间的连接强度和支撑强度,避免球体间连接的刚性过大。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将球体层中球体的数量变更为10,同时增加以下的技术特征:
对位的球体间表面开设有对位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轴心线与球体的前后走向的中心线重叠;内环与靠近胎面1圆心位置的球体层相接并覆盖球体相接的位置,内环与球体层相接的位置形成波峰、波谷相互交替的形状,其中,内环于球体相接的位置形成波峰;内环波峰位置处设置有贯通前后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轴心线与胎面1圆心所对应的轴心线平行。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将球体层的数量变更为20,同时增加以下技术特征:
与内环相接的每个球体所对应的内环位置设置有贯穿内环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位于相邻两波峰之间。胎面1边缘在与球体相接位置处形成与球体表面相接的封边,封边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形状,而在同一球体层中相邻的球体相接位置以及所对应的封边之间形成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与电摩免充气轮胎对应的内部空间相通。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电摩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胎面以及两个球体层,球体层以胎面圆心所在的径向面对称设置,所述球体层由10-20个中空的球体围绕胎面所对应的圆心位置阵列形成,同一球体层中相邻的球体间、两个球体层中对位的相邻球体间均相接并于相接位置处贯通,胎面呈中心高边缘低的弧面形状,所述球体层的外围与胎面相接,相接位置处向胎面内部凸起形成胎面凹槽,胎面中心以及两个对位的所述球体间呈中空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摩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同一球体层中相邻的球体间、两个球体层中对位的相邻球体间通过连接环相接,所述连接环截面呈中间低两边高的U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摩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对位的球体间表面开设有对位的第一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摩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的轴心线与球体的前后走向的中心线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电摩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环,所述内环与靠近胎面圆心位置的球体层相接并覆盖球体相接的位置,内环与球体层相接的位置形成波峰、波谷相互交替的形状,所述内环于球体相接的位置形成波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摩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波峰位置处设置有贯通前后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轴心线与胎面圆心所对应的轴心线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摩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与内环相接的每个球体所对应的内环位置设置有贯穿内环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位于相邻两波峰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摩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胎面边缘在与球体相接位置处形成与球体表面相接的封边,所述封边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形状,而在同一球体层中相邻的球体相接位置以及所对应的封边之间形成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电摩免充气轮胎对应的内部空间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电摩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为椭圆球体,椭圆球体长轴与胎面所对应的轴心线平行。
CN202021978815.4U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电摩免充气轮胎 Active CN2133837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8815.4U CN213383746U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电摩免充气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8815.4U CN213383746U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电摩免充气轮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83746U true CN213383746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216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78815.4U Active CN213383746U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电摩免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837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591A1 (zh) * 2022-04-15 2023-10-19 深圳市道瑞轮胎有限公司 免充气轮胎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591A1 (zh) * 2022-04-15 2023-10-19 深圳市道瑞轮胎有限公司 免充气轮胎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85871B2 (ja) 車両用の非空圧式タイヤ
CN107571689B (zh) 一种具有弹性结构体的免充气轮胎
CN106256564B (zh) 一种免充气轮胎
CN213383746U (zh) 一种电摩免充气轮胎
CN208053000U (zh) 一种弹性免充气轮胎
CN213007410U (zh) 一种弧形面免充气轮胎
JP2008049943A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用ホイールおよび非空気入り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
CN207657525U (zh) 一种具有弹性结构体的免充气轮胎
WO2016179927A1 (zh) 一种具有舒适弹性结构胎面的非充气轮胎
WO2009057780A1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WO2023138176A1 (zh) 免充气式轮胎
RU2581315C2 (ru) Шина для назем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6103143A (zh) 充气轮胎
WO2023197591A1 (zh) 免充气轮胎
CN204659362U (zh) 一种具有舒适弹性结构胎面的非充气轮胎
CN212332302U (zh) 免充气轮胎的车轮结构
CN211106780U (zh) 一种免维护安全环保轮胎
CN111845208A (zh) 具有高缓冲减震性能的柔辐式非充气轮胎
CN110758021A (zh) 一种椭圆总承体结构的非充气轮胎
CN212124750U (zh) 一种柔辐式非充气弹性轮胎
JP2021066217A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7449670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2021066221A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CN212604303U (zh) 一种多囊式一体轮胎及具有该轮胎的电动平衡车
CN216993776U (zh) 免充气式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