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71294U -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371294U CN213371294U CN202020453766.6U CN202020453766U CN213371294U CN 213371294 U CN213371294 U CN 213371294U CN 202020453766 U CN202020453766 U CN 202020453766U CN 213371294 U CN213371294 U CN 2133712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
- body assembly
- pot body
- temperature controller
- bottom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煲体组件包括外锅和温控器。外锅包括底壁和从底壁的边缘向上延伸并围绕一周的侧壁,底壁设置有两个相对的立壁,立壁上设置有沿横向延伸的安装孔。温控器具有感测端和电连接端,温控器在靠近感测端的位置设置有分别沿横向向相反的两侧延伸的翼片,感测端抵靠外锅的底壁的外侧面,并且翼片卡入安装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煲体组件,可以通过相对设置的立壁上的横向安装孔夹持温控器的翼片的方式将温控器固定在外锅上,可由此以省略专用于固定温控器的紧固件以及支架等的零部件,能够简化装配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时间和物料等方面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诸如电饭煲等的烹饪器具,有些使用发热盘执行加热的功能。同时设置温控器用于直接或间接感测发热盘的温度,并在发热盘温度超过预定标准时控制其停止加热,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通常,温控器通过螺钉之类的紧固件直接固定在外锅上或固定在焊接至外锅的支架上。这样的固定方式使得安装时工艺繁琐。另外,紧固件和支架均增加了物料成本。因此存在生产效率低和成本高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煲体组件,其包括:
外锅,所述外锅包括底壁和从所述底壁的边缘向上延伸并围绕一周的侧壁,所述底壁设置有两个相对的立壁,所述立壁上设置有沿横向延伸的安装孔;以及
温控器,所述温控器具有感测端和电连接端,所述温控器在靠近所述感测端的位置设置有分别沿横向向相反的两侧延伸的翼片,所述感测端抵靠所述外锅的所述底壁的所述外侧面,并且所述翼片卡入所述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煲体组件,可以通过相对设置的立壁上的横向安装孔夹持温控器的翼片的方式将温控器固定在外锅上,可由此以省略专用于固定温控器的紧固件以及支架等的零部件,能够简化装配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时间和物料等方面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所述两个立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翼片的宽度并且小于所述翼片的长度,所述翼片通过所述温控器旋转的方式卡入所述安装孔。由此,可以通过旋转温控器的方式将翼片卡入安装孔,操作方式简单。
可选地,所述底壁设置有横向延伸的弹性压片,在所述翼片卡入所述安装孔的状态下,所述弹性压片压在所述翼片上。由此,弹性压片可以进一步增强温控器安装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安装孔具有夹持侧边,所述夹持侧边与所述弹性压片分别位于所述翼片的两侧并将所述翼片夹紧固定,其中,所述夹持侧边构造为从两端向中间逐渐靠近所述弹性压片。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强温控器安装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夹持侧边在中间位置设置有平行于所述弹性压片延伸的平直部。由此,该侧边的两端较低,有利于翼片卡入,中间较高,有利于增加对翼片的夹持力。
可选地,所述翼片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弹性压片上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延伸进入所述通孔内。由此,突出部和通孔的配合有利于使翼片保持固定。
可选地,所述突出部构造为锥形或半球形。由此,突出部能够顺利地滑入通孔内。
可选地,所述立壁从所述底壁朝向外侧延伸。由此,立壁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可选地,所述立壁从所述底壁朝向内侧延伸,并且所述底壁在所述立壁之间设置有朝向内侧凹陷的第一凹陷部。由此,立壁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可选地,所述外锅的所述底壁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感测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凹陷部内。由此,第二凹陷部可以对温控器起到定位作用,防止其与外锅相对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
如上所述的煲体组件,所述煲体组件包括内锅,所述内锅设置在所述外锅内;以及
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所述煲体组件上,当所述盖体盖合时,所述盖体和所述内锅之间构成烹饪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起到与上述煲体组件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视图,同时也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煲体组件;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煲体组件的外锅、温控器和发热盘组装中间过程的立体分解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煲体组件的外锅和温控器组装中间过程的立体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煲体组件的外锅和温控器在另一组装中间过程的立体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的煲体组件的组装完毕之后的局部剖切视图;以及
图6为图2所示的煲体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1,其包括煲体组件10和盖体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煲汤、炒菜等各种功能。
煲体组件10至少包括煲体外壳11和内锅12。其中,煲体外壳11大致呈圆角长方体的形状。内锅12设置在煲体外壳11中,用于提供烹饪所需的空间。例如,煲体外壳11内可以设置直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12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其进行清洗。当然,煲体组件10内还可以设置于实现烹饪功能相关的其他零部件,例如电源板(未示出)等。
盖体20相对于煲体组件10可开合地设置。因此盖体20通常具有与煲体组件10形状相适应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20可以通过枢转轴(未示出)连接至煲体组件10,并且以绕枢转轴枢转的方式相对于煲体组件10开合。当盖体20相对于煲体组件10打开时,煲体组件10中的内锅12的开口露出,用户可以向内锅12中添加食材或从内锅12中取出烹饪好的食物。当盖体20盖合在煲体组件10上时,其覆盖在内锅12之上,并且和内锅12之间构成烹饪空间。盖体20和内锅1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未示出),使烹饪空间能够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煲体组件10还包括如图2所示的发热盘31和外锅32。发热盘31和外锅32均设置在煲体外壳11中。其中,发热盘31位于内锅12的下方,与内锅12的底面直接或间接地接触,以用于加热内锅12。
如图2所示,外锅32具有底壁321和侧壁322。底壁321大致横向延伸。侧壁322从底壁321的边缘向上延伸并围绕一周。由此,底壁321和侧壁322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并沿着从下向上的方向将发热盘31和内锅12包围在其中。换句话说,外锅32从下方和侧部将内锅12和发热盘31与其他零部件隔离。这样可以减少烹饪时发热盘31和内锅12与外界之间的热交换,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对内锅12的加热效率。
可以理解,在上面所描述的结构中,发热盘31的至少用于发热的主体部设置在外锅32内,而发热盘31的例如接线端子和卡接结构等则穿过外锅32的底壁321伸出至外锅32的外部。
此外,煲体组件10还包括温控器33,其用于感测发热盘31的温度,并在发热盘31的温度超过预定标准时控制其停止加热,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根据本实用新型,温控器33直接地固定在外锅32上,其通过感测外锅32的温度间接地判断发热盘31的温度。直接固定的方式可以省略专用于固定温控器33的紧固件以及支架等的零部件,能够简化装配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时间和物料等方面的生产成本。
具体地,如图2所述,温控器33大致构造为圆柱形的结构,其具有位于圆柱形结构两端的感测端331和电连接端332。再参考图3至图5,温控器33固定至外锅32的底壁321的外侧,其感测端331抵接在该底壁321上,通过外锅32间接地感测发热盘31的温度。为了保证测温的准确性,优选地,发热盘31与外锅32的底壁321的内侧面抵接,以确保发热盘31与感测端331之间具有良好的导热效率,使得外锅32能够正确地反映发热盘31的真实温度水平。
电连接端332可以与发热盘31的供电电路连接。例如,其可以串联在发热盘31的供电电路上。可以理解,当发热盘31的温度超过预定的标准时,容易使临近发热盘31的零部件由于过热而损坏,甚至可能引发火灾。因此,当温控器33通过感测端331所感测到的温度超过预定的标准时,可以自动地切换为断开状态,使得发热盘31的供电电路断开,停止加热,以免发热盘31的温度继续升高。而当所感测到的温度降低至允许值以下时,温控器33可以重新切换为导通的状态,此时发热盘31可以导通以进行加热。
为了将温控器33固定在外锅32上,如图2所示,外锅32的底壁321设置有两个相对的立壁323。在本实施方式中,立壁323大致垂直于底壁321的方式朝向内侧延伸。然而,可以理解,立壁323也可以与底壁321具有除了垂直之外的其他角度。立壁323上设置有沿横向延伸的安装孔324。安装孔324贯通立壁323。相应地,温控器33在靠近感测端331的位置设置有横向分别向相反的两侧延伸的翼片333。在温控器33装配到位的状态下,翼片333卡入相对应的立壁323的安装孔324内以沿横向限位。并且温控器33的感测端331抵靠底壁321的外侧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锅32的底壁321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凹陷部328。立壁323通过底壁321部分地朝向第一凹陷部328弯折的方式制作成型。其中,安装孔324可以通过例如冲压的工艺制作成型。当然,立壁323也可以设置为单独的构件并通过诸如焊接等的方式固定在底壁321上。
优选地,如图2所示,外锅32的底壁321在与温控器33的感测端331对应的位置还可以设置第二凹陷部329。如图5所示,当温控器33固定至外锅32时,其感测端331设置在第二凹陷部329内。由此,第二凹陷部329可以沿横向对温控器33限位,避免温控器33相对于外锅32的底壁321产生沿横向的相对移动,有利于固定。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感测端331具有固定且唯一的感测位置,有利于每次感测温度的统一性,从而可以提高控制的精确度。
优选地,上述两个立壁323设置为二者之间的距离大于温控器33的翼片333的宽度并且小于翼片333的延伸长度。由此,温控器33适于以旋转的方式安装固定。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组装时,首先将温控器33以翼片333大致平行于立壁323的方式放置在两个立壁323之间。此时温控器33的感测端331抵靠底壁321的外侧面。然后旋转温控器33,如图5所示,翼片333随温控器33的旋转逐渐卡入对应的安装孔324内直至安装到位。
优选地,如图2所示,安装孔324的下侧边设置为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向下倾斜。优选地,下侧边在两端处大致呈弧形地方式倾斜延伸。如此,当温控器33旋转安装时,翼片333首先接触安装孔324的端部。下侧边在端部处较低,可以使翼片333能够较为容易地卡入安装孔324内。并且弧形延伸的方式有利于翼片333沿下侧边平滑地移动。
随着温控器33进一步旋转,翼片333沿安装孔324的下侧边逐渐移动至中间的位置。另外,底壁321上还设置有弹性压片326。该弹性压片326可以通过例如冲压的方式制作成型。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压片326位于翼片333的背离底壁321的一侧。在翼片333卡入安装孔324的过程中,弹性压片326从翼片333的上方向下偏压。由此,弹性压片326和安装孔324的下侧边沿竖向将翼片333夹持固定。可以理解,在上述构造中,安装孔324的下侧边在中间位置的高度较高,能够减小下侧边与弹性压片326之间沿竖向的距离,从而有利于对翼片333的夹持固定。
优选地,如图2所示,安装孔324具有夹持侧边。该夹持侧边与弹性压片326分别位于翼片333的两侧,以将翼片333夹持固定,也即夹持侧边位于翼片333的朝向底壁321的一侧。为了便于翼片333旋转卡入,优选地,夹持侧边构造为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向下倾斜的结构,使得夹持侧边与弹性压片326的距离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例如,夹持侧边在两端处大致呈弧形地方式倾斜延伸。如此,当温控器33旋转安装时,翼片333首先接触安装孔324的端部。夹持侧边在端部处较低,可以使翼片333能够较为容易地卡入安装孔324内。并且弧形延伸的方式有利于翼片333沿夹持侧边平滑地移动。
随着温控器33进一步旋转,翼片333沿安装孔324的夹持侧边逐渐移动至中间的位置。优选地,安装孔324的夹持侧边在中间的位置设置有平直部325。与夹持侧边在靠近两端的位置处的构造不同,平直部325大致沿横向平行于弹性压片326平直地延伸。由此,当温控器33安装到位时,平直部325承托翼片333。平直延伸的方式有利于夹持侧边与翼片333保持稳定地承托。
优选地,如图2所示,翼片333上设置有通孔334。相对应地,弹性压片326设置有突出部327。在温控器33装配到位的状态下,弹性压片326的突出部327伸入通孔334内。由此,突出部327与通孔334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沿横向使弹性压片326与翼片333保持相对稳定,避免翼片333从弹性压片326处脱离而导致连接失效。进一步优选地,突出部327大致构造为锥形或半球形。由此突出部327具有光滑的外表面,有利于其滑入通孔334内。突出部327可以通过例如对弹性压片326冲压的方式制作成型。
图6示出了煲体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在此实施方式中,立壁323’构造为从底壁321’向外侧延伸。这样可以省略设置上述第一凹陷部。相应地,弹性压片326’位于翼片333的靠近底壁321’的一侧,以将翼片333朝向外侧偏压,而夹持侧边则位于翼片333的背离底壁321’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相对设置的立壁上的横向安装孔夹持温控器的翼片的方式将温控器固定在外锅上,可由此以省略专用于固定温控器的紧固件以及支架等的零部件,能够简化装配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时间和物料等方面的生产成本。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1)
1.一种煲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组件包括:
外锅(32),所述外锅(32)包括底壁(321)和从所述底壁(321)的边缘向上延伸并围绕一周的侧壁(322),所述底壁(321)设置有两个相对的立壁(323),所述立壁(323)上设置有沿横向延伸的安装孔(324);以及
温控器(33),所述温控器(33)具有感测端(331)和电连接端(332),所述温控器(33)在靠近所述感测端(331)的位置设置有分别沿横向向相反的两侧延伸的翼片(333),所述感测端(331)抵靠所述外锅(32)的所述底壁(321)的外侧面,并且所述翼片(333)卡入所述安装孔(3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立壁(323)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翼片(333)的宽度并且小于所述翼片(333)的长度,所述翼片(333)通过所述温控器(33)旋转的方式卡入所述安装孔(32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煲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321)设置有横向延伸的弹性压片(326),在所述翼片(333)卡入所述安装孔(324)的状态下,所述弹性压片(326)压在所述翼片(33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煲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324)具有夹持侧边,所述夹持侧边与所述弹性压片(326)分别位于所述翼片(333)的两侧并将所述翼片(333)夹紧固定,其中,所述夹持侧边构造为从两端向中间逐渐靠近所述弹性压片(3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煲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侧边在中间位置设置有平行于所述弹性压片(326)延伸的平直部(32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煲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片(333)上设置有通孔(334),所述弹性压片(326)上设置有突出部(327),所述突出部(327)延伸进入所述通孔(334)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煲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327)构造为锥形或半球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壁从所述底壁朝向外侧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壁(323)从所述底壁(321)朝向内侧延伸,并且所述底壁(321)在所述立壁(323) 之间设置有朝向内侧凹陷的第一凹陷部(32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32)的所述底壁(321)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凹陷部(329),所述感测端(331)设置于所述第二凹陷部(329)内。
1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煲体组件(10),所述煲体组件(10)包括内锅(12),所述内锅(12)设置在所述外锅(32)内;以及
盖体(20),所述盖体(20)可开合地设置所述煲体组件(10)上,当所述盖体(20)盖合时,所述盖体(20)和所述内锅(12)之间构成烹饪空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53766.6U CN213371294U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53766.6U CN213371294U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371294U true CN213371294U (zh) | 2021-06-08 |
Family
ID=76178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53766.6U Active CN213371294U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371294U (zh) |
-
2020
- 2020-03-31 CN CN202020453766.6U patent/CN21337129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30205569A1 (en) | Dual-purpose pot for roasting and frying | |
CN211483987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3371294U (zh) |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1961723U (zh) |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1961718U (zh) |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1984968U (zh) |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0828688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1984967U (zh) |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5899462U (zh) | 一种空气炸锅的发热管固定组件和空气炸锅 | |
CN213075416U (zh) |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2574678U (zh) |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111329333B (zh) | 便携式加热容器 | |
CN212186155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929671U (zh) | 加热器具 | |
CN212186129U (zh) |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4595470U (zh) |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5077457U (zh) |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9895343U (zh) | 煲体和烹饪器具 | |
CN21653487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2346250U (zh) | 盖体和烹饪器具 | |
CN21230753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158258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4180057U (zh) |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399322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7218718U (zh) | 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