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70267U - 鞋底及鞋 - Google Patents

鞋底及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70267U
CN213370267U CN202021604398.7U CN202021604398U CN213370267U CN 213370267 U CN213370267 U CN 213370267U CN 202021604398 U CN202021604398 U CN 202021604398U CN 213370267 U CN213370267 U CN 213370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p
sole
groove
region
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043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ykey Zhuhai Hengqin New Area Commerc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ykey Zhuhai Hengqin New Area Commerc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ykey Zhuhai Hengqin New Area Commerc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ykey Zhuhai Hengqin New Area Commerc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043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70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70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70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鞋底及鞋。其中,鞋底包括脚掌部、脚跟部以及设置在脚掌部和脚跟部之间的足弓部,脚掌部上设有减震区,减震区由多个减震凸起组合形成,减震凸起朝向地面的一面向内凹陷形成弯折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底及鞋可以吸收脚部冲击力,减小运动时对足部的冲击,进而保护足部,能有效提升鞋底减震性能。

Description

鞋底及鞋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鞋底及鞋。
背景技术
鞋子作为生活的必需品,根据用途和适用地面的不同而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而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展,新兴运动项目不断兴起,旅游业成为生活的时尚,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晨跑和夜跑。因此,为了避免脚部在运动中受伤,人们对于鞋子的减震功能需求越来越看重。目前,市面上现有的鞋子的减震功能都是鞋本省的材质所自带的,这就导致鞋的减震功能不足,人们在运动过程中会出现脚踝、小腿扭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鞋底及鞋,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鞋底,包括脚掌部、脚跟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之间的足弓部,所述脚掌部上设有减震区,所述减震区由多个减震凸起组合形成,所述减震凸起朝向地面的一面向内凹陷形成弯折面,所述弯折面包括向内凹陷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减震凸起之间设有凹槽,且相邻的所述凹槽相互贯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脚掌部的外缘沿周向设有第一防滑区,所述第一防滑区设置在所述减震区的外侧,所述第一防滑区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防滑块,所述第一防滑块的两侧设有第一防滑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滑区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排水槽,所述第一防滑区靠近所述减震区的一侧边缘设有环形汇聚槽,所述第一排水槽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汇聚槽连通,所述第一排水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脚掌部的外缘,所述环形汇聚槽的深度低于所述第一排水槽的深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滑区远离所述脚跟部的一端沿所述脚掌部的宽度方向设有防滑条,所述防滑条靠近所述减震区的一侧设有分流槽,所述分流槽的中部与所述环形汇聚槽连通,所述分流槽的两端延伸至所述脚掌部的外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足弓部上设置有对称布置的弓形区,所述弓形区呈流线型地从所述足弓部的中部朝向远离地面的方向斜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脚跟部的外缘沿周向设置有第二防滑区,所述第二防滑区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防滑块,所述第二防滑块远离所述脚掌部的一侧设有第二防滑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滑区靠近所述脚跟部的端部位置设有防滑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脚跟部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位于所述第二防滑区的内侧,所述第二防滑区上设置有第二排水槽,所述第二排水槽的一端与所述凹部连通,所述第二排水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脚跟部的外缘。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鞋,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鞋底。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吸收脚部冲击力,减小运动时对足部的冲击,进而保护足部,能有效提升鞋底减震性能。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鞋底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鞋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脚掌部;
110:减震区;120:第一防滑区;130:防滑条;
111:减震凸起;112:凹槽;113:第一面;114:第二面;
121:第一防滑块;122:第一防滑槽;123:第一排水槽;124:环形汇聚槽;125:导流槽;
131:分流槽;
200:足弓部;
210:弓形区;
300:脚跟部;
310:第二防滑区;320:防滑纹;330:凹部;340:第二排水槽;350:防滑件;
311:第二防滑块;312:第二防滑槽;
32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鞋底的结构示意图,该鞋底包括:脚掌部100、脚跟部300以及设置在脚掌部100和脚跟部300之间的足弓部200,脚掌部100 设有减震区110。由于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一般都是脚掌部100先行着地,受力点主要集中在脚掌部100,所以在脚掌部100设置减震区110,可以吸收脚掌部100所受到的冲击力,减小脚掌部100的压力,进而保护足部,有效的提升鞋底的减震性能,且提高人们在运动过程中舒适感。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减震区110是由多个减震凸起111不规则排列在鞋底组合形成。每个减震凸起111的形状不一样,减震凸起111朝向地面的一面向内凹陷形成弯折面。弯折面包括第一面113和第二面 114,第一面113和第二面114可以为三角形或多边形,向内凹陷的第一面113 与同样向内凹陷的第二面114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减震凸起111能够规则的排列在鞋底,且每个减震凸起 111的形状可以是一样的。另外,减震凸起111的弯折面可以三个面、四个面、五个面等多个面,且每个面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或多边形等,同时相交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是钝角也可以是锐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减震凸起111之间设有凹槽112,每个凹槽112 的槽底面齐平,并且相邻的凹槽112相互贯通。当减震凸起111在起减震作用时,凹槽112的存在可以为减震时的减震凸起111形变提供一个缓冲作用,使得减震凸起111的减震性能更佳。
在一个实施例中,脚掌部100的外缘沿周向设有第一防滑区120,第一防滑区120固定在脚掌部100的外表面。可以理解的是,脚掌部100的外表面指的是脚掌部100与地面相接触的一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防滑区120设置在减震区110的外侧,并且第一防滑区120的高度与减震区110的高度一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防滑区120的高度指的是第一防滑区120的底面与鞋底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减震区110的高度指的是减震区110的底面与鞋底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因为人体在运动的时候,主要受力点在于脚掌部100,而脚掌部100所承受的冲击力大部分集中在脚掌部100的中心区,为了吸收或缓冲脚掌部100所承受的压力,减震区110最佳的设置地方在于脚掌部100的中心。而第一防滑区120设置在外侧,并且两者的高度一致,一是使减震区110更有效的缓冲脚掌部100的冲击力;二是使减震区110在缓冲脚掌部100的冲击力的同时,脚掌部100外缘周边的第一防滑区120同时接触到地面,能够防止鞋底打滑,提高了鞋底的防滑性能;三是第一防滑区120的存在能够减缓减震区110的磨损,避免减震区110过快的磨损而导致的减震效果不佳。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防滑区120上沿鞋底宽度方向间隔开设多个矩形槽,多个矩形槽均匀地分布在鞋底中线的两侧,且关于鞋底中线对称分布。矩形槽内嵌设有第一防滑块121,矩形槽的大小略大于第一防滑块121的大小。通过在第一防滑区120开设矩形槽,便于对第一防滑块121进行定位安装,且有利于提高第一防滑块121在第一防滑区120上的固定效果。其中,第一防滑块121 可以固定在矩形槽内。另外,矩形槽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具体的形状根据第一防滑块121的形状而定,而第一防滑块121的形状、大小、尺寸根据产品的设计需要以及适应场景等进行调整选择,只要能够实现防滑即可,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防滑块121关于鞋底的中线对称分布,位于中线任一侧的多个第一防滑块121等间距分布。这样,在脚掌部100支撑于地面时,可以使得地面作用于脚掌部100的支撑力均匀地分布在多个第一防滑块121上,不仅可以提升足部的舒适感,还可以在行走过程中保证多个第一防滑块121所受到的静摩擦力大致相同,从而避免某个第一防滑块121因承受的摩擦力较大而磨损严重,导致鞋底在于地面接触时,偏向磨损严重的一侧,间接的导致减震区110的磨损,降低了鞋底的减震性能。另外,矩形槽的大小略大于第一防滑块121的大小,当第一防滑块121受到摩擦力时,矩形槽与第一防滑块121 之间的空隙可以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有效的减缓了第一防滑块121的磨损。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一防滑块121的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防滑槽122,使得第一防滑区120的防滑性能增加。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第一防滑块121 的两侧可以各设置两个、三个等多个第一防滑槽122,同时,第一防滑槽122 不一定需要设置在第一防滑块121的两侧,可以是一侧设置多个第一防滑槽 122。另外,此处不对第一个防滑槽的大小、尺寸、形状做限定,可以根据产品的设计需要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防滑区120靠近减震区110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环形汇聚槽124,环形汇聚槽124的槽底面与凹槽112的槽底面齐平,并且环形汇聚槽124与凹槽112连通。第一防滑区12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排水槽123,多个第一排水槽123均匀地分布在鞋底中线的两侧,且关于鞋底中线对称分布。第一排水槽123的形状为矩形,并且长度方向与鞋底宽度方向一致。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排水槽123的形状可以不是矩形,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以及适应场景等进行调整选择。另外,第一排水槽123的槽底面与环形汇聚槽124的槽底面齐平,并且第一排水槽123的一端与环形汇聚槽124连通,另一端延伸至脚掌部100的外援,与外部连通,间接地连通凹槽112与外部。如此,当运动时,鞋底接触的地面上具有积水或其他液体物质时,如果鞋底与这类地面接触时,则积水或其他液体物质可以经减震区110中凹槽112、环形汇聚槽124、第一排水槽123排出,保证了减震区110减震凸起 111的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防滑区120上设置有导流槽125,导流槽125与第一排水槽123的一侧连通,另外,导流槽125的深度低于第一排水槽123的深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排水槽123的深度指的是鞋底与地面接触时,第一排水槽123的槽底面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导流槽125的深度指的是鞋底与地面接触时,导流槽125的槽底面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当地面具有积水或其他液体物质时,导流槽125的槽底面要比第一排水槽123的槽底面先接触到积水或其他液体物质,如此,当鞋底接触的地面上具有积水或其他液体物质时,导流槽125能够率先将第一防滑区120的积水或其他液体物质经导流槽125和第一排水槽123排出,使得第一防滑区120能够与地面你的接触面积最大,防止打滑,进一步的提升第一防滑区120的防滑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防滑区120远离脚跟部300的一端沿脚掌部100宽度方向设有防滑条130,防滑条130的形状为长条形。防滑条130的摩擦系数与第一防滑块121的摩擦系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视具体情况而定。防滑条130用于在脚掌部100的前端产生摩擦力,使得人体在运动时,鞋底能够抓地,防止打滑。另外,防滑条130的形状可以呈拱桥形、C 形、半月形、人字形等多种形状,在此不对防滑条130的形状做具体限定。
作为一个示例,当防滑条130呈拱桥形时,位于脚掌部100前端的防滑条130的拱部朝向鞋头方向,使得防滑条130能够进行多方位防滑。
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滑条130靠近减震区110的一侧设有分流槽131,分流槽131的形状可以是与防滑条130一致,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得鞋底更加具有美感。分流槽131的中部与环形汇聚槽124连通,并且分流槽131的两端延伸至脚掌部100的外缘,与外部连通,也就是说分流槽131沿脚掌部100宽度方向贯通。分流槽131用于在鞋底与具有积水或其他液体物质的底面接触时,使得减震区110的积水或其他液体物质经凹槽112、环形汇聚槽124、分流槽131 流出,为积水或液体物质提供引流通道,缓解了第一排水槽123排出积水或其他液体物质的压力,便于减震区110的积水或其他液体物质快速地排出,使得减震区110的减震效果不因积水或其他液体物质的汇聚而有所削弱。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足弓部200上设置有对称分布的弓形区210,弓形区210呈流线型地从足弓部200的中部朝向远离地面的方向斜向延伸。如此设计是为了使得足弓部200与人体脚部的足弓紧密贴合,以增大足部与鞋底的接触面积,减小足部的压强,从而提高鞋底的舒适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脚跟部300的外缘沿周向设有第二防滑区310。第二防滑区310上沿脚跟部300宽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矩形槽,多个矩形槽均匀地分布在脚跟部300中线的两侧,且关于脚跟部300中线对称分布。矩形槽内嵌设有第二防滑块311,矩形槽的大小略大于第二防滑块311的大小。通过在第二防滑区310开设矩形槽,便于对第二防滑块311进行定位安装,且有利于提高第二防滑块311在第二防滑区310上的固定效果。其中,第二防滑块311可以固定在矩形槽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防滑块311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固定在矩形槽内,此处不作特别限定。另外,矩形槽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具体的形状根据第二防滑块311的形状而定,而第二防滑块311的形状、大小、尺寸根据产品的设计需要以及适应场景等进行调整选择,只要能够实现防滑即可,此处不做特别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防滑块311关于鞋底的中线对称分布,位于中线任一侧的多个第二防滑块311等间距分布。这样,在人体行走运动过程中,第二防滑块311所受到的静摩擦力相同,从而避免某个第二防滑块311因承受的摩擦力较大而磨损严重,导致鞋底在于地面接触时,向磨损严重的那侧打滑。另外,矩形槽的大小略大于第二防滑块311的大小,当第二防滑块311受到摩擦力时,矩形槽与第二防滑块311之间的空隙可以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有效的减缓了第二防滑块311的磨损。另外,因为主要是脚掌部100在承受大部分的摩擦力,所以第二防滑块311的摩擦系数可以小于第一防滑块121的摩擦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二防滑块311的一侧设有一个第二防滑槽312,使得第二防滑区310的防滑性能增加。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第二防滑块311 的一侧可以各设置两个、三个等多个第二防滑槽312,同时,第二防滑槽312 不一定需要设置在第二防滑块311的两侧,可以是一侧设置多个第二防滑槽 312。另外,此处不对第二个防滑槽的大小、尺寸、形状做限定,可以根据产品第二防滑块311的设计需要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防滑区310靠近脚跟部300的端部位置设有防滑纹 320。防滑纹320的形状与脚跟部300端部的形状一致。并且防滑纹320为网格状。需要说明的是防滑纹320的形状可以是其他的形状,例如,倒“V”形、波浪形、人字形、半月形等多种形状,在此不对防滑纹320的具体形状和做限定。另外,防滑纹320上设有两个开口321,用于将防滑纹320处的积水或其他液体物质及时排出,保证了防滑纹320的防滑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脚跟部300设置有凹部330,凹部330位于第二防滑区 310的内侧。第二防滑区310上还设置有第二排水槽340,第二排水槽340的一端与凹部330连通,第二排水槽340的另一端延伸至脚跟部300的外缘。凹部 330用于增大脚跟部300的形变容纳空间和空气容纳空间。当鞋底与具有积水或其他液体物质的地面接触时,凹部330发生形变并挤压残留于其腔体内的空气将液体物质沿第二排水槽340压出接触面,能够促使液体物质的排出,进一步提升鞋底的防滑性能。其中,凹部330的形状、材料和结构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选择,只要能够实现压出接触面的液体物质即可,在此不对凹部330的形状、材料和结构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防滑区310上第二排水槽340的一端设有防滑件 350,防滑件350位于第二排水槽340和第二防滑槽312之间。防滑件350沿鞋底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并且远离鞋底的角尖朝向脚跟部300,另外,防滑件350自靠近脚掌部100的一端向靠近脚跟部300的一端朝鞋底远离地面内陷。防滑件350的存在使得第二防滑区310的防滑性能进一步地提升,并且防滑件350自靠近脚掌部100的一端向靠近脚跟部300的一端朝鞋底远离地面内陷,防滑件350被磨损之后防滑效果不至于完全失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鞋,该鞋可以包括鞋面,以及以上所述的鞋底。其中,鞋面连接于鞋底远离地面的表面的外周缘。本实施例的鞋的其他构成可以采用本领域普通人员现在和未来知悉的各种技术方案,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脚掌部、脚跟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之间的足弓部,所述脚掌部上设有减震区,所述减震区由多个减震凸起组合形成,所述减震凸起朝向地面的一面向内凹陷形成弯折面,所述弯折面包括向内凹陷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减震凸起之间设有凹槽,且相邻的所述凹槽相互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掌部的外缘沿周向设有第一防滑区,所述第一防滑区设置在所述减震区的外侧,所述第一防滑区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防滑块,所述第一防滑块的两侧设有第一防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区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排水槽,所述第一防滑区靠近所述减震区的一侧边缘设有环形汇聚槽,所述第一排水槽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汇聚槽连通,所述第一排水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脚掌部的外缘,所述环形汇聚槽的深度低于所述第一排水槽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区远离所述脚跟部的一端沿所述脚掌部的宽度方向设有防滑条,所述防滑条靠近所述减震区的一侧设有分流槽,所述分流槽的中部与所述环形汇聚槽连通,所述分流槽的两端延伸至所述脚掌部的外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弓部上设置有对称布置的弓形区,所述弓形区呈流线型地从所述足弓部的中部朝向远离地面的方向斜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跟部的外缘沿周向设置有第二防滑区,所述第二防滑区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防滑块,所述第二防滑块远离所述脚掌部的一侧设有第二防滑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滑区靠近所述脚跟部的端部位置设有防滑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跟部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位于所述第二防滑区的内侧,所述第二防滑区上设置有第二排水槽,所述第二排水槽的一端与所述凹部连通,所述第二排水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脚跟部的外缘。
10.一种鞋,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鞋底。
CN202021604398.7U 2020-08-05 2020-08-05 鞋底及鞋 Active CN213370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04398.7U CN213370267U (zh) 2020-08-05 2020-08-05 鞋底及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04398.7U CN213370267U (zh) 2020-08-05 2020-08-05 鞋底及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70267U true CN213370267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203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04398.7U Active CN213370267U (zh) 2020-08-05 2020-08-05 鞋底及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702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70267U (zh) 鞋底及鞋
CN210783124U (zh) 一种耐磨防滑排水鞋底
CN211861950U (zh) 一种凹形设计鞋底
CN211558958U (zh) 运动鞋
CN211833109U (zh) 止滑鞋底
CN212994849U (zh) 鞋底及鞋
CN209769149U (zh) 一种高强度防滑登山鞋
CN217407963U (zh) 多层次保护鞋底
CN220109253U (zh) 一种轻质减震鞋底
CN213281753U (zh) 鞋底及鞋
CN212754479U (zh) 鞋底及鞋
CN207912192U (zh) 一种防滑劳保鞋
CN212852655U (zh) 居家多功能拖鞋
CN213128306U (zh) 一种防滑鞋底
CN218500106U (zh) 一种回弯鞋底及运动鞋
CN210726824U (zh) 鞋底及鞋
CN210043292U (zh) 一种稳定支撑鞋底
KR101512787B1 (ko) 미끄럼 방지용 신발밑창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8889364U (zh) 一种导水鞋底及运动鞋
CN213128303U (zh) 一种新型防滑鞋底
CN212545819U (zh) 轻便式抗疲劳鞋
CN216907007U (zh) 一种溯溪鞋底及溯溪鞋
CN210642768U (zh) 一种鞋底
CN210329538U (zh) 一种瓦楞纹防滑耐磨鞋底
CN209473724U (zh) 一种鞋底的多样纹路结构及具有多样纹路结构的鞋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