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66879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66879U
CN213366879U CN202022484857.9U CN202022484857U CN213366879U CN 213366879 U CN213366879 U CN 213366879U CN 202022484857 U CN202022484857 U CN 202022484857U CN 213366879 U CN213366879 U CN 213366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accommodated
sheet
metal elastic
insul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8485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学红
江明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8485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66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66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668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相互连接的绝缘本体和壳体,连接端子穿过绝缘本体的第二通孔且与绝缘本体固定连接,第一金属弹片和壳体的第一连接片同时穿过绝缘本体的第一通孔且第一金属弹片的伸出部分与第一连接片相对设置形成杯口状。所述杯口状结构与线缆通过焊接实现连接时可以一次同时短接两个接触片,增大了接触面积,提高了传输电流的能力,同时使得线缆可以更加稳固可靠的焊接在杯口处,提高了线缆连接的稳定性,且可以用于传输大电流。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接器中的接地件通过金属板冲压形成,接地件与接地线或者接地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两者之间的阻抗值较大,容易产生电荷累积的问题,导致传输效率较差,且接地件焊接空间大,与接地线连接不牢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增大了接触面积,提高了传输电流的能力和线缆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
绝缘本体,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连接端子,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绝缘本体固定连接;
第一金属弹片,所述第一金属弹片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金属弹片包括设置于其一端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伸出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端向第一连接片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及自所述连接部的侧面向所述第一连接片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连接片、连接部、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形成杯口状。
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
第一连接部,包括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
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部相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弹片包括设置于其另一端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所述第二部分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内部弯折的第一弯折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第二金属弹片,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之间,所述第二金属弹片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金属弹片的另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金属弹片的收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的端部设有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内部弯折的第二弯折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延伸部贴靠在所述第一连接片上;
所述壳体的一端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
所述第二金属弹片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内的端部还包括向所述绝缘本体外侧凸设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贴靠在所述第二连接片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的顶部向上延伸有连接臂,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与所述连接臂配合的第一固定孔,所述连接臂收容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内且与所述绝缘本体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金属弹片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内的端部配合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金属弹片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内的端部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内且与所述绝缘本体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凸起,所述壳体上还包括设置于其端部的第三连接片,所述第三连接片具有卡槽,所述凸起收容于所述卡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所述凸起的另一侧面上;
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于其端部且与第三连接片相对的第四连接片;
所述第四连接片收容于所述凹陷部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位于其侧面的开口;
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于其侧面上且向内凸出的卡合件,所述卡合件部分收容于所述开口内。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相互连接的绝缘本体和壳体,连接端子穿过绝缘本体的第二通孔且与绝缘本体固定连接,第一金属弹片和壳体的第一连接片同时穿过绝缘本体的第一通孔且第一金属弹片的伸出部分与第一连接片相对设置形成杯口状。所述杯口状结构与线缆通过焊接实现连接时可以一次同时短接两个接触片,增大了接触面积,提高了传输电流的能力,同时使得线缆可以更加稳固可靠的焊接在杯口处,提高了线缆连接的稳定性,且可以用于传输大电流。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本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金属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金属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图4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壳体2、连接端子3和第一金属弹片4,绝缘本体1和壳体2连接,连接端子3和第一金属弹片4分别设置在绝缘本体1上,如图1-图4所示。
具体地,绝缘本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15,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14包括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第二连接部15包括第四通孔111和第一通槽112,如图5和图6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12和第四通孔111均为圆柱形通孔,第四通孔111与第二通孔12同轴,两者连通,如图6所示。所述连接端子3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2并伸入所述第四通孔111内,所述连接端子3的第一端部32从所述第二通孔12伸出且与第一连接部1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端子3的第二端部33伸入第四通孔111内且与第四通孔111的侧壁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端子3的第二端部33用于插入被连接电子设备的连接端子的插孔内,所述第四通孔111的直径与电子设备的连接端子的外径适配,用于与电子设备的连接端子紧固连接,由此可以向电子设备进行通电。
优选的,第一通孔11和第一通槽112为方形孔。所述第一通孔11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2的外侧,第一通槽112位于第四通孔111的外侧,第一通槽112沿所述第二通孔12的轴向与第一通孔11连通,第一通槽112沿所述第二通孔12的径向与所述第四通孔111连通,由此使得所述第一通孔11通过所述第一通槽112与所述第四通孔111连通,如图5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1还包括第一挡板151,所述第一挡板151位于所述第一通槽112的底部内侧,所述第一挡板151的宽度与第一通槽112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挡板151的高度和厚度均小于第一通槽112的高度和厚度,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挡板151的内侧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形成第四通孔111的部分内壁,以使得第四通孔111的侧壁与电子设备的连接端子的外侧面适配,便于两者紧固连接。第一金属弹片4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并进入所述第一通槽112内,所述第一金属弹片4的第一部分41从所述第一通孔11中伸出且与第一连接部14固定连接,第二部分43延伸至第一通槽112内且与所述第一挡板151的外侧面贴合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挡板151的外侧面为平面,便于第二部分43贴靠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的宽度和第一通槽112的宽度相同,且略小于第四通孔111的直径。所述第一金属弹片4的宽度小于第一通孔11的宽度,且第一金属弹片4位于第一通孔11的部分的厚度小于第一通孔11,以使得第一部分41和位于第一通孔11的部分第一金属弹片4可以沿第一通孔11的厚度方向移动,从而增大第一部分41与第一连接片21的外端部形成的杯口状的尺寸,以适应不同型号的电缆或者端子与其连接。
第一金属弹片4包括一体冲压成型的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3,如图8所示。其中,第一部分41从所述第一通孔11中伸出位于第一连接部14的外侧,第二部分43从所述第一通孔41伸出并延伸至第一通槽112内且与所述第一挡板151的外侧面贴合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壳体2的一端向外设有第一连接片21,所述第一连接片2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且第一连接片21的外端部伸出所述第一通孔11且与第一金属弹片4的第一部分4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金属弹片4的第一部分41和所述第一连接片21用于与地线或者零线电连接。
具体地,第一部分4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延伸部411、连接部412和第二延伸部413,如图8所示。其中,所述连接部412与设置在壳体2上的第一连接片2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411自所述连接部412靠近所述绝缘本体1的一端向第一连接片21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413自所述连接部412的侧面向所述第一连接片21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片21、连接部412、第一延伸部411及第二延伸部413形成杯口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
所述第一连接片21和第一部分41形成的杯口状结构用于连接线缆,当线缆的端部放置于杯口内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线缆端部焊接在杯口内。也即所述杯口状结构可以作为焊盘,所述杯口状结构节省了焊接空间,方便线缆端部插入,且使得线缆可以同时与两个接触片(两个接触片分别是指连接部412和第二延伸部413)接触连接,由此增大了第一金属弹片4与被连接线缆的接触面积,使得被连接线缆能够更加稳固可靠的焊接在杯口内。同时杯口状结构增大了与被连接线缆的接触面积,由此提高了连接器传输电流的能力,确保了连接器充电功能的实现。
进一步地,由于被连接线缆端部焊接在杯口内,这使得第一连接片21也可以直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被连接线缆连接,使得第一连接片21与被连接线缆的接触更加牢固,性能更加优越。
本实施例的杯口状焊盘加工简单,焊接被连接线缆时更方便快捷,缩短了加工工时。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411贴靠在所述第一连接片21上,用于在焊接被连接线缆时,先通过将线缆夹持在第一延伸部411和第一连接片21进行定位,然后再进行焊接,提高了线缆与杯口状结构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杯口状结构连接的线缆可以是接地线缆或者零线,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连接。
第二部分43设置在第一金属弹片4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部分43从第一通孔11中伸出后收容在第二连接部15的第一通槽112内,如图4所示。具体地,第二部分4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431、第一弯折部433和第二连接板432,如图8所示。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431与第一部分4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432与所述第一挡板151的外侧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433从第一挡板151上方向第四通孔111处弯折伸入第四通孔111内,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弯折部433用于与插入第四通孔111内与连接端子3连接的被连接端子的外侧面抵接,由此传输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411设置为向所述第一连接片21方向弯折的弯折结构,且与第一连接片21贴靠部分为平面。所述第一延伸部41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431贴靠在一起,所述第一延伸部411的上端与连接部412靠近所述绝缘本体1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部分43的顶部向上延伸有连接臂421,如图8所示。所述连接臂421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43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且所述连接臂421从所述第一连接板431的顶部向上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延伸部411形成空隙。所述绝缘本体1还包括第一固定孔16,所述第一固定孔16设置在第一通孔1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并延伸至第一通槽112内,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连接臂421卡设在第一固定孔16内,用于将第一金属弹片4和绝缘本体1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连接臂421与所述第一延伸部411之间形成空隙,可以使得第一部分41在第一通孔11的厚度方向移动以适应不同型号的线缆与杯口状结构连接。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弹片4包括两个连接臂421,两个连接臂421对称地设置在第一连接板431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从所述第一连接板431的顶部向上延伸与所述第一延伸部411形成空隙。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两个第一固定孔16,对称地设置在第一通孔11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连接臂421分别卡设在对应的第一固定孔16内,用于提高第一金属弹片4和绝缘本体1连接的稳定性。
连接端子3包括第一端部32和第二端部33,第一端部32从所述第二通孔12伸出且与第一连接部14固定连接,第二端部33伸入第四通孔111内,如图4所示。第四通孔111的直径大于第二端部33的直径,所述第二端部33用于与被连接端子的插孔实现电连接,第四通孔111用于收容被连接端子。第四通孔111的直径与被连接端子的外径适配,第二端部33的直径与被连接端子的插孔直径适配,以使得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可以与被连接端子固定连接,实现电流传输。
所述第一端部32用于与线缆焊接,以使得线缆中的电流传输至第二端部33并传输至与其连接的被连接端子的电子设备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32连接的线缆为火线。进一步地,位于第二通孔12内的部分第一端部32沿周向设置有环形槽31,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14还包括卡孔141,所述卡孔141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4的侧面,如图5所示。所述卡孔141与所述第二通孔12连通,所述卡孔14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通孔12的直径。
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具有开口的卡片6,所述卡片6的宽度略宽于所述卡孔141的宽度,如图10所示。当连接端子3插入第二通孔12内并伸入第四通孔111内后,环形槽31和卡孔141位于同一高度,将所述卡片6从卡孔141插入并从环形槽31的两侧穿过,用于固定连接端子3。进一步地,所述卡孔141还可以设置为外宽内窄的结构,当卡片6插入卡孔141内后可以通过挤压发生形变与连接端子3的两侧卡扣连接,进而实现连接端子3与绝缘本体1的固定连接。
壳体2套设在第二连接部15的外侧,将所述第一金属弹片4的第二部分43限制在第二连接部15内,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壳体2的一端向外设有第一连接片21,所述第一连接片2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第一连接片21的外端部伸出所述第一通孔11且与第一金属弹片4的第一部分41相对设置形成杯口状,如图1和图2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片21与所述第一通孔11的外侧壁贴靠,便于固定被连接线缆。所述第一连接片21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通孔11的宽度,以便于第一连接片21从第一通孔11内穿过。优选地,所述壳体2在第一通孔11的贯通方向上位于第一通孔11的下方,使得第一连接片21恰好穿过第一通孔11且与第一通孔11的外侧壁贴合。
在其它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片21还可以通过弹性形变从第一通孔11内穿过,并与第一通孔11的外侧壁贴靠,由此可以提高第一连接片21与第一通孔11侧壁的贴合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14还包括凹陷部19和凸起18,所述凸起18和凹陷部19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4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如图2和图5所示。对应地,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设置于壳体2端部上的第三连接片23和第四连接片24,第三连接片23和第四连接片2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片21位于第三连接片23和第四连接片24之间的侧面上方,如图7所示。
所述第三连接片23具有卡槽231,第三连接片23与第一连接部14侧面贴合时,所述凸起18收容于所述卡槽231内,所述第四连接片24收容于所述凹陷部19内,由此实现壳体2的整体与绝缘本体1的固定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15的两个相对侧面上分别设有开口123,两个相对侧面分别与第一通槽112所在的侧面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壳体2还包括两个设置于其侧面上且向内凸出的卡合件251,两个卡合件251分别与第三连接片23和第四连接片24位于相同的侧面上,如图7所示。壳体2与第二连接部15连接时,两个卡合件251分别收容于对应的开口123内,进一步提高了壳体2与绝缘本体1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第一连接片21、第三连接片23和第四连接片24通过金属板弯折形成。所述金属壳体可以用于传输电流,使得电子设备接地,防止触电。上述连接器结构的连接端子3的第一端部32可以用于接火线,杯口状结构适于接零线,由此可以实现充电功能。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4上还设有第三通孔13,所述第二通孔12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与所述第三通孔13之间,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部15还包括第二通槽113,与所述第一通槽112相对设置,如图6所示。优选的,第三通孔13和第二通槽113为方形孔,所述第二通槽113位于第四通孔111的外侧且处于第三通孔13的下方,第二通槽113沿所述第二通孔12的轴向与第三通孔13连通,第二通槽113沿所述第二通孔12的径向与所述第四通孔111连通,由此使得所述第三通孔13通过所述第二通槽113与所述第四通孔111连通,如图6所示。
所述绝缘本体1还包括第二挡板152,所述第二挡板152位于所述第二通槽113的底部内侧,所述第二挡板152的宽度与第二通槽113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挡板152的高度和厚度均小于第二通槽113的高度和厚度,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二挡板152的内侧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形成第四通孔111的部分内壁,以使得第四通孔111的侧壁与电子设备的连接端子的外侧面适配,便于两者紧固连接。
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第二金属弹片5,第二金属弹片5穿过所述第三通孔13并进入所述第二通槽113内,如图4所示。具体地,所述第二金属弹片5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13中且与第一连接部14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二通槽113内且与所述第二挡板152的外侧面贴合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挡板152的外侧面为平面,便于第二金属弹片5的端部贴靠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1上设有两个第二固定孔17,对称地设置在第三通孔13的两侧,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弹片5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13内的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金属弹片5的收容于第二通槽113内的端部的宽度,所述第二金属弹片5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13内的端部的两侧卡设在两个第二固定孔17内,用于提高第二金属弹片5和绝缘本体1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通孔13的宽度和第二通槽113的宽度相同,且略小于第四通孔111的直径。所述第二金属弹片5的收容于所述第二通槽113内的端部设有朝向所述第四通孔111内部弯折的第二弯折部521,如图4和图9所示。所述第二弯折部521的下端与第二挡板152的外侧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521用于与插入第四通孔111内与连接端子3连接的被连接端子的外侧面抵接,由此传输电流。
所述壳体2的一端向外还设有第二连接片22,第二连接片22与第一连接片21相对设置,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连接片22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13内且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弹片5的外侧,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连接片22和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13内的第二金属弹片5用于与地线或者零线电连接,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连接。
所述第二金属弹片5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13内的端部还包括向所述绝缘本体1外侧凸设的突出部511,如图9所示。所述突出部511贴靠在所述第二连接片22上,用于在焊接被连接线缆时,先通过将线缆夹持在第二连接片22上和突出部511之间进行定位,然后再进行焊接,提高了线缆与第二金属弹片5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弹片4和第一连接片21形成的杯口状结构用于连接接地线缆,所述连接端子3用于连接火线,所述第二金属弹片5和第二连接片22用于连接零线,由此使得连接器可以与电路连接,实现电流传输。除此之外,电子设备的端子可以插入到连接端子3和第四通孔111之间,实现电子设备与连接器的连接,由此可以通过连接器向电子设备充电。本实施例通过杯口状结构连接接地线缆,可以大大提高连接器传输电流的能力,当有漏电情况发生的时候,可以将电流快速传输出去,从而避免人们被电击。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设置的杯口状结构节省了焊接空间,使得线缆可以同时与两个接触片接触连接,由此增大了接触面积,使得线缆能够更加稳固可靠的焊接在杯口内。同时杯口状结构增大了线缆的接触面积,由此提高了确保了连接器充电功能的实现和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
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的壳体(2),所述壳体(2)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片(21),所述第一连接片(2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
连接端子(3),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2)且与所述绝缘本体(1)固定连接;
第一金属弹片(4),所述第一金属弹片(4)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金属弹片(4)包括设置于其一端的第一部分(41),第一部分(41)伸出所述第一通孔(11)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片(21)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41)包括连接部(412)、自所述连接部(412)靠近所述绝缘本体(1)的一端向第一连接片(21)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411)及自所述连接部(412)的侧面向所述第一连接片(21)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413),所述第一连接片(21)、连接部(412)、第一延伸部(411)及第二延伸部(413)形成杯口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
第一连接部(14),包括所述第一通孔(11)及所述第二通孔(12);
收容于所述壳体(2)内的第二连接部(15),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4)上,所述第一通孔(11)及所述第二通孔(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5)的内部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弹片(4)包括设置于其另一端的第二部分(43),所述第二部分(43)收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5)内,所述第二部分(43)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15)内部弯折的第一弯折部(4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第二金属弹片(5),所述绝缘本体(1)上设有第三通孔(13),所述第二通孔(12)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与所述第三通孔(13)之间,所述第二金属弹片(5)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13),所述第二金属弹片(5)的另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5),所述第二金属弹片(5)的收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5)内的端部设有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15)内部弯折的第二弯折部(5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411)贴靠在所述第一连接片(21)上;
所述壳体(2)的一端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片(21)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片(22),所述第二连接片(22)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13);
所述第二金属弹片(5)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13)内的端部还包括向所述绝缘本体(1)外侧凸设的突出部(511),所述突出部(511)贴靠在所述第二连接片(2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43)的顶部向上延伸有连接臂(421),所述绝缘本体(1)还包括与所述连接臂(421)配合的第一固定孔(16),所述连接臂(421)收容于所述第一固定孔(16)内且与所述绝缘本体(1)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金属弹片(5)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13)内的端部配合的第二固定孔(17),所述第二金属弹片(5)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13)内的端部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固定孔(17)内且与所述绝缘本体(1)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4)还包括凸起(18),所述壳体(2)上还包括设置于其端部的第三连接片(23),所述第三连接片(23)具有卡槽(231),所述凸起(18)收容于所述卡槽(23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4)还包括凹陷部(19),所述凹陷部(19)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4)相对所述凸起(18)的另一侧面上;
所述壳体(2)还包括设置于其端部且与第三连接片(23)相对的第四连接片(24);
所述第四连接片(24)收容于所述凹陷部(19)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5)上设有位于其侧面的开口(123);
所述壳体(2)还包括设置于其侧面上且向内凸出的卡合件(251),所述卡合件(251)部分收容于所述开口(123)内。
CN202022484857.9U 2020-10-30 2020-10-30 连接器 Active CN213366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4857.9U CN213366879U (zh) 2020-10-30 2020-10-30 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4857.9U CN213366879U (zh) 2020-10-30 2020-10-30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66879U true CN213366879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34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84857.9U Active CN213366879U (zh) 2020-10-30 2020-10-30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668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8484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US8894444B2 (en)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including a tubular contact for reducing the height and improving the retention strength against mating or removal
CN102347575B (zh)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和插座
CN107069309A (zh) 防水正反插电连接器
EP3758156B1 (en) Angled electrical header connectors and production method
CN106816786B (zh) 射频连接器组件
US7186141B2 (en) Power connector with fastening member
WO1993001629A1 (en) Dual usage electrical/electronic pin terminal system
CN213366879U (zh) 连接器
CN110854632B (zh) 一种同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20306565U (zh) 冠簧模组及连接器
US6340312B1 (en) Cable end connector having a complete EMI shielding
CN218215769U (zh) 电连接端子及电连接装置
CN209844566U (zh) 车载充电器及车载充电器负极弹片
CN111193134A (zh) 充电插座结构以及充电插座
CN107437674B (zh) 电连接器
CN214625556U (zh) 充电座
TWM584045U (zh) 一種電連接器的接地結構
CN215377756U (zh) 连接端子组件及壳体总成
US11283216B2 (en) First connector, second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15221117U (zh) 4pin充电type-c公头
CN215645117U (zh) 大电流快插连接器
CN216958570U (zh)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6698805U (zh) 充电器
CN218039900U (zh) 一种连接器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