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58973U - 预制复合外墙板及防护外墙 - Google Patents

预制复合外墙板及防护外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58973U
CN213358973U CN202021821260.2U CN202021821260U CN213358973U CN 213358973 U CN213358973 U CN 213358973U CN 202021821260 U CN202021821260 U CN 202021821260U CN 213358973 U CN213358973 U CN 213358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mbing
wall panel
prefabricated composite
concatena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2126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Building Material Test and Certifica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Building Material Test and Certifica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Building Material Test and Certifica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Building Material Test and Certifica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2126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58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58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58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复合外墙板及防护外墙,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其中,预制复合外墙板包括:墙板本体,所述墙板本体沿第一方向具有至少一个拼接边缘,所述拼接边缘具有至少一个攀升部位,且所述攀升部位的攀升方向为第二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墙板本体的拼接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由室外朝向室内的方向。本申请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实现阻挡雨水在拼接缝隙中由外向内流动,能够解决预制外墙板上下拼接的横向拼接缝隙处防水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预制复合外墙板及防护外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复合外墙板及防护外墙。
背景技术
国民经济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作为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筑业现今存在的问题:建造粗放、高污染、高能耗、速度缓慢、事故频发,同时建筑寿命不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同时,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上涨,建筑业的升级改造已成必然,建筑业走的装配化、制造化、精细化的道路是必然选择。
现有的预制外墙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涉及点之一,预制外墙是防护结构,现有技术中有一种预制外墙中的横向拼缝处通常是采用填充棒,密封胶封口的形式进行预制拼接处的防水。
但是,无论是填充棒还是密封胶一旦出现失效,则会造成墙体拼接处阻水防水功能丧失,导致室内潮湿、发霉甚至漏水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复合外墙板及防护外墙,通过墙板拼接处的构造变化解决预制外墙板上下拼接的横向拼接缝隙处的防水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预制复合外墙板,用于上下拼接组成防护外墙,该预制复合外墙板包括:墙板本体,所述墙板本体沿第一方向具有至少一个拼接边缘,所述拼接边缘具有至少一个攀升部位,且所述攀升部位的攀升方向为第二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墙板本体的拼接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由室外朝向室内的方向。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拼接边缘包括所述攀升部位对应的攀升面以及连接在所述攀升面至少一侧的过渡面。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攀升部位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所述攀升部位对应的所述攀升面之间通过所述过渡面连接。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墙板本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结构层、保温层以及饰面层;
其中,所述结构层背离所述饰面层的一侧朝向室内。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攀升面为平面,和/或,所述攀升面为曲面;
所述过渡面为平面,且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攀升面为垂直于所述过渡面的平面;
和/或,所述攀升面为相对所述过渡面倾斜的平面。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攀升面为垂直于所述过渡面的平面;
所述攀升部位于所述饰面层和所述保温层的连接面处;
和/或,所述攀升部位于所述保温层和所述结构层的连接面处。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当相邻所述墙板本体拼接后,相邻所述饰面层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预设距离为0-25mm。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防护外墙,该防护外墙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预制复合外墙板,至少两个所述预制复合外墙板通过拼接边缘相互配合进行上下拼接。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封装组件,所述封装组件设置在相邻所述墙板本体的拼接处;
所述封装组件包括填充件和密封层,所述填充件设置在相邻所述墙板本体的拼缝内,所述密封层设置在所述填充件朝向所述墙板本体室外的一侧,所述密封层覆盖所述墙板本体的拼接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预制复合外墙板及防护外墙,通过在墙板本体第一方向上的拼接边缘设置至少一个攀升部位,且该攀升部位的攀升方向为由室外朝向室内的方向,通过设置攀升部位,可使拼接边缘在第二方向上具有一段高度逐渐上升的攀升面,实现相邻两块墙板本体上下拼接时,墙板本体的攀升部位能够有效阻挡雨水在拼接缝隙中由外向内流动,从而防止雨水通过拼接缝隙进入相邻的墙板本体之间,进而能够增强对雨水的阻隔效果,解决预制外墙板上下拼接的横向拼接缝隙处的防水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复合外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复合外墙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复合外墙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复合外墙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复合外墙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护外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墙板本体1、饰面层101、保温层102、结构层103、拼接边缘2、攀升部位21、攀升面201、过渡面202、封装组件3、填充件301、密封层302、防护外墙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参考附图1-附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出一种预制复合外墙板,用于上下拼接组成防护外墙10,该预制复合外墙板包括:墙板本体1,所述墙板本体1沿第一方向具有至少一个拼接边缘2,所述拼接边缘2具有至少一个攀升部位21,且所述攀升部位21的攀升方向为第二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墙板本体1的拼接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由室外朝向室内的方向。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出的预制复合外墙板用于上下拼接组成防护外墙10,为了解决现有预制外墙中垂直墙面的横向拼接缝隙处的防水问题,横向拼接缝隙处的防水结构一旦失效,则会造成墙体拼接处阻水防水功能丧失,进而导致室内潮湿、发霉甚至漏水等问题,现有技术中的预制外墙的墙板上下拼接处多为平面,墙板在上下拼接时仅仅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但是密封胶极易老化、碎裂,因而在其使用时间较长时,一旦密封胶失效,其防水性能就会逐渐下降甚至丧失阻水防水的功能,雨水则会随着横向拼接缝隙渗入或流入相邻墙板之间,导致室内潮湿、发霉甚至漏水等问题。
进而,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复合外墙板,墙板本体1作为建筑物的外墙连接在建筑物的结构上,其与现有技术中的防护墙板相同,均具有防护等功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理解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墙板本体1为平面板状,其形状大体呈矩形,当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墙板本体1在第一方向上至少具有一个拼接边缘2,第一方向(附图1中双向箭头A所指方向)为墙板本体1的拼接方向,即上下方向,拼接边缘2用于实现相邻墙板本体1的上下拼接;拼接边缘2具有至少一个攀升部位21,且该攀升部位21的攀升方向为第二方向(附图1中箭头B所指方向),第二方向是指由室外朝向室内的方向,当上下两块墙板本体1进行拼接时,两块拼接墙板的相邻拼接边缘2相互匹配嵌合,拼接后形成的拼接缝隙在第二方向上具有一段高度逐渐上升的攀升部位21,根据雨水在自重下会自动向下流淌,进而攀升部位21能够有效阻挡雨水通过拼接缝隙由外向室内流动,从而能够解决预制外墙板上下拼接的横向拼接缝隙处的防水问题,避免现有预制外墙中垂直墙面的水平拼接缝处的防水结构一旦失效,造成的墙体拼接处阻水防水功能丧失,以及导致的室内潮湿、发霉甚至漏水等情况发生。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预制复合外墙板是用在上下拼接的施工情况的,因而拼接方向、第一方向是指上下方向,此处的上下方向不难理解,即为面向墙壁或者面向墙板本体1时,人的上下方向,即为图中的双向箭头A所指方向。当所述墙板本体1为设置在墙壁上侧边缘或下侧边缘时,则该墙板本体1沿第一方向仅具有一侧的拼接边缘2(即下侧或上侧的拼接边缘2),并在该侧的拼接边缘2设置攀升部位21即可,因为墙板本体1靠近墙壁上侧边缘或下侧边缘的一侧在第一方向上不需要与其他墙板本体1进行拼接;而当墙板本体1为设置在墙壁中部位置时,其上下两侧分别需要与相邻的墙板本体1进行拼接,则该墙板本体1沿第一方向的具有两侧的拼接边缘2(即上侧和下侧的拼接边缘2),且两侧的拼接边缘2均需要设置攀升部位21。
具体的,由于拼接边缘2具有至少一个攀升部位21,相邻的墙板本体1的拼接边缘2形成的拼接缝隙不再是由外至内(即图中左至右)平直的,而是在由外至内(即图中左至右)的方向上具有一段高度上升的部位,在雨水沿拼接缝向室内流动的过程中造成阻碍,阻碍水流的流动且延长水流流动路线,进而达到阻挡雨水向室内流入或渗入,提高墙板本体1拼接处的防水功能的效果。攀升部位21可以为垂直攀升面,或倾斜攀升面,以使拼接边缘2形成朝向第二方向攀升的阶梯面,或攀升部位21也可以为圆滑的曲面,此处不作具体限定,根据建筑所处环境以及使用要求,在保证墙板本体1各层粘接牢固的条件下,可以设置多个攀升部位21,从而增强对雨水的阻隔效果,进而提高相邻墙板本体1的拼接边缘2形成的拼接缝处的防水效果。
根据上述所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预制复合外墙板,通过在墙板本体1第一方向上的拼接边缘2设置至少一个攀升部位21,且该攀升部位21的攀升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是指由室外朝向室内的方向,通过设置攀升部位21,可使拼接边缘2在第二方向上具有一段高度逐渐上升的拼接面,实现相邻两块墙板本体1上下右拼接时,墙板本体1的攀升部位21能够有效阻挡雨水在拼接缝隙中由外向内流动,从而防止雨水通过拼接缝隙进入相邻的墙板本体1之间,进而能够增强对雨水的阻隔效果,解决预制外墙板上下拼接的横向拼接缝隙处的防水问题。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附图5,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拼接边缘2包括所述攀升部位21对应的攀升面201以及连接在所述攀升面201至少一侧的过渡面202。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拼接边缘2除攀升部位21对应的攀升面201以外,还包括连接在攀升面201至少一侧的过渡面202,由攀升面201和过渡面202构成的拼接边缘2在第二方向上可形成非平直的拼接缝隙,因此,当上下两块墙板本体1进行拼接时,两块墙板本体1的拼接边缘2相互匹配嵌合,形成的拼接缝隙在第二方向上具有一段高度逐渐上升的攀升部位21,进而攀升部位21能够有效阻挡雨水通过拼接缝隙由外向室内流动;过渡面202可以设置为垂直第一方向的平面,过渡面202的设置,能够起到提高上下两块墙板本体1拼接的稳定性的作用,便于两块墙板本体1的拼接和定位,可提高墙板本体1上下拼接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具体的,攀升部位21可以设置在拼接边缘2的第二方向较靠近中部的位置,如附图1所示,此时,攀升部位21对应的攀升面201的两侧可以分别设置过渡面202,或,攀升部位21还可以设置在拼接边缘2靠近室外或者室内的一侧,如附图2所示,此时,攀升部位21对应的攀升面201仅一侧设置过渡面202即可,此处不作具体限制。攀升高度50-300毫米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4和附图5,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攀升部位21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所述攀升部位21对应的所述攀升面201之间通过所述过渡面202连接。
具体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上下两块墙板本体1的拼接边缘2形成的拼接缝隙处的防水效果,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墙板本体1的拼接边缘2可以设置多个攀升部位21,相邻的攀升部位21对应的攀升面201之间通过过渡面202进行衔接,设置多个攀升部位21能够增加雨水在拼接缝隙中流动的阻力和流动路径,以及可改变雨水的流动方向,从而增加对雨水在拼接缝隙中向室内流动的阻挡作用,具体的攀升部位21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建筑所处环境以及使用要求等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附图5,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墙板本体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结构层103、保温层102以及饰面层101;
其中,所述结构层103背离所述饰面层101的一侧朝向室内。
具体的,为了实现墙板本体1的保温、防护等功能,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墙板本体1可以由依次层叠设置的结构层103、保温层102以及饰面层101构成,其中,饰面层101位于墙板本体1靠近室外的一侧,保温层102位于结构层103和饰面层101之间,起到保温作用,而结构层103位于靠近室内的一侧。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附图5,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攀升面201为平面,和/或,所述攀升面201为曲面;
所述过渡面202为平面,且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所述攀升面201为垂直于所述过渡面202的平面;
和/或,所述攀升面201为相对所述过渡面202倾斜的平面。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过渡面202为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延伸的水平平面,攀升面201可以设置为平面,具体可以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竖直平面(参见附图1),或者还可以为相对过渡面202倾斜一定角度的平面(参见附图3),或者攀升面201还可以设置为曲面,如圆弧面等(参见附图2),当拼接边缘2设置多个攀升部位21时,多个攀升部位21对应的攀升面201可以全部为平面或全部为曲面,还可部分为平面,其余为曲面,此处不作具体限制。在另一实施例中,攀升面201可以设置为曲面,且拼接边缘2还可以由多个连续设置的攀升面201依次连接构成,且在第二方向上呈攀升状态。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地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种情况。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和附图4,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攀升面201为垂直于所述过渡面202的平面;
所述攀升部位21于所述饰面层101和所述保温层102的连接面处;
和/或,所述攀升部位21于所述保温层102和所述结构层103的连接面处。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当攀升面201设置为垂直于过渡面202的竖直平面时,攀升部位21可以设置在墙板本体1相邻层的连接面处,例如:攀升部位21可以设置在饰面层101和保温层102的连接面处,或者攀升部位21还可以设置在保温层102和结构层103的连接面处,当设置两个攀升部位21时,两个攀升部为可以分别设置在饰面层101和保温层102的连接面处以及保温层102和结构层103的连接面处,参见附图4,通过将攀升部位21设置在相邻层的连接面处可提高预制复合外墙板整体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便于生产和施工。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6,在具体实施中,相邻所述墙板本体1拼接后相邻所述饰面层101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预设距离为0-25mm。
具体的,为提高预制复合外墙板整体的美观性以及防水性能,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参考附图2和附图3,可以通过将饰面层101沿第一方向的尺寸设置为小于保温层102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使相邻墙板本体1上的饰面层101之间形成预设距离,或也可参见附图1,将饰面层101沿第一方向的尺寸设置较小,当相邻墙板本体1上的保温层102和结构层103拼接后,饰面层101之间形成预设距离,可保证预制复合外墙板整体外观的一致性和美观性,且通过在饰面层101之间形成的预设距离的缝隙内可以设置填充件并覆盖密封层,也可进一步提高相邻墙板本体1上下拼接的防水性能,具体的预设距离可以为0-25mm,以有效保证相邻墙板本体1的拼接缝隙与其他拼接缝隙的协调一致性,当不需要设置预设距离时,将预设距离取值为0即可。
实施例二
参考附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出一种防护外墙10,该防护外墙10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预制复合外墙板,至少两个所述预制复合外墙板通过拼接边缘2相互配合进行上下拼接。
其中,所述预制复合外墙板即为实施例一所述的预制复合外墙板,其具体结构及原理请参照上述实施例一的详细说明,在此不做过多赘述,通过将至少两个预制复合外墙板的拼接边缘2进行上下拼接,即可形成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外墙10,且能够有效提高防护外墙10的防水性能,避免出现室内潮湿、发霉甚至漏水等情况。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6,在具体实施中,本实施例提出的防护外墙10还包括:
封装组件3,所述封装组件3设置在相邻所述墙板本体1的拼接处;
所述封装组件3包括填充件301和密封层302,所述填充件301设置在相邻所述墙板本体1的拼缝内,所述密封层302设置在所述填充件301朝向所述墙板本体1室外的一侧,所述密封层302覆盖所述墙板本体1的拼接处。
具体的,为了保证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外墙10的防水性能,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相邻的墙板本体1上下拼接完成后,在形成的拼接缝隙处可设置封装组件3,封装组件3包括所述填充件301和所述密封层302,填充件301为与现有技术中相同的材质与结构,具有填充功能,例如:发泡聚乙烯塑料棒,将其插入相邻墙板本体1的饰面层101之间的拼缝处,即上述相邻饰面层101之间的预设距离处,而后将所述密封层302设置在所述填充件301背离所述保温层102的一侧,即拼缝的外侧,使得密封层302的外表面与所述饰面层101的外表面相平齐,保证防护墙外表美观;其中,所述密封层302为与现有技术中相同的结构材质,例如:密封胶,进而将拼缝的开口处完全封住,防止水进入,配合实施例一中的拼接边缘2的攀升部位21可起到进一步的防水作用;其中,相邻所述墙板本体1在进行上下拼接时,结构层103之间的拼缝无需特殊处理,结构层103是朝向室内的,室内侧尚需装饰装修,在室内墙面抹灰过程中,该缝隙随之密封,该设置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理解并实现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预制复合外墙板,用于上下拼接组成防护外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墙板本体,所述墙板本体沿第一方向具有至少一个拼接边缘,所述拼接边缘具有至少一个攀升部位,且所述攀升部位的攀升方向为第二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墙板本体的拼接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由室外朝向室内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复合外墙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拼接边缘包括所述攀升部位对应的攀升面以及连接在所述攀升面至少一侧的过渡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复合外墙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攀升部位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所述攀升部位对应的所述攀升面之间通过所述过渡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复合外墙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板本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结构层、保温层以及饰面层;
其中,所述结构层背离所述饰面层的一侧朝向室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复合外墙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攀升面为平面,和/或,所述攀升面为曲面;
所述过渡面为平面,且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复合外墙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攀升面为垂直于所述过渡面的平面;
和/或,所述攀升面为相对所述过渡面倾斜的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复合外墙板,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攀升面为垂直于所述过渡面的平面时,所述攀升部位于所述饰面层和所述保温层的连接面处,和/或,所述攀升部位于所述保温层和所述结构层的连接面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复合外墙板,其特征在于:
当相邻所述墙板本体拼接后,相邻所述饰面层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预设距离为0-25mm。
9.一种防护外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预制复合外墙板,至少两个所述预制复合外墙板通过拼接边缘相互配合进行上下拼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护外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封装组件,所述封装组件设置在相邻所述墙板本体的拼接处;
所述封装组件包括填充件和密封层,所述填充件设置在相邻所述墙板本体的拼缝内,所述密封层设置在所述填充件朝向所述墙板本体室外的一侧,所述密封层覆盖相邻所述墙板本体的拼接处。
CN202021821260.2U 2020-08-27 2020-08-27 预制复合外墙板及防护外墙 Active CN213358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1260.2U CN213358973U (zh) 2020-08-27 2020-08-27 预制复合外墙板及防护外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1260.2U CN213358973U (zh) 2020-08-27 2020-08-27 预制复合外墙板及防护外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58973U true CN213358973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47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21260.2U Active CN213358973U (zh) 2020-08-27 2020-08-27 预制复合外墙板及防护外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589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22562U (zh) 一种防潮防火型复合板材
US20230250630A1 (en) Slab joint leakage-proof structure, prefabricated roof panel, and prefabricated roof panel system
CN213358973U (zh) 预制复合外墙板及防护外墙
CN207469478U (zh) 装配式一体化墙体的拼接缝防水节点结构
CN201535042U (zh) 一种扣压插拼型集成外墙装饰板及转角装饰板
CN213359204U (zh) 预制复合外墙板及防护外墙
CN205976016U (zh) 防水构造以及墙体结构
CN212358930U (zh) 一种建筑用外墙防潮保温板
CN214738984U (zh) 一种密封防水的装配式建筑外挂墙板
CN201090005Y (zh) 防水保温装饰一体化复合板
CN207332026U (zh) 一种纸蜂窝复合外墙板的垂直缝构造结构
CN106401223A (zh) 一种斜顶装配式通信机房
CN106638997B (zh) 型材对接防水结构及阳光房
CN206174539U (zh) 一种斜顶装配式通信机房
CN207063385U (zh) 建筑物转角保温装饰构件
CN206707038U (zh) 岩棉板及其墙面
CN212001981U (zh) 一种屋面防水预制组件
CN210152120U (zh) 一种保温装饰外墙板
CN206158504U (zh) 一种无门槛门结构
CN216766352U (zh) 一种装配式外墙拼接节点的防水结构
CN112060739B (zh) 一种抗潮防渗型外墙面砖
CN216446211U (zh) 装配式墙面板接缝防水密封结构
CN216664577U (zh) 防渗水外墙
CN214531620U (zh) 一种具有防水防火功能的建筑装饰板
CN103741820A (zh) 用于克服墙体热桥效应的保温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