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52501U - 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52501U
CN213352501U CN202021824042.4U CN202021824042U CN213352501U CN 213352501 U CN213352501 U CN 213352501U CN 202021824042 U CN202021824042 U CN 202021824042U CN 213352501 U CN213352501 U CN 213352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axis
axis robot
rotation
driv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240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兵轮
柏中超
梁纶高
刘钟军
武胜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ez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ez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ez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ez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240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52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52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52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下部具有电箱,所述机体的上部设有纵向布置的立柱,所述立柱上连接有沿所述立柱上下移动的移动轴,所述移动轴上连接有相对所述移动轴转动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二转动轴的末端连接第三转动轴,第三转动轴相对于第二转动轴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立柱、移动轴、第一转动轴以及第二转动轴形成四轴布置,可以实现空间运动,将电箱与机体集合在一起,减少占地面积,降低运输成本,且故障率也低。

Description

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机器人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机器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
现有技术中,机器人的负载一般是10kg、20kg、50kg,如果实际应用当中要用到负载30kg的机器人,那只能选50kg的机器人,这样会增加项目成本;另外,现有的机器人中,电箱与机体是分开设置的形式,这样会造成占地面积大,运输费用高,制造成本高,故障率也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箱与机体分开,存在占地面积大、运输成本高、制造成本高以及故障率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下部具有电箱,所述机体的上部设有纵向布置的立柱,所述立柱上连接有沿所述立柱上下移动的移动轴,所述移动轴上连接有相对所述移动轴转动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轴的末端连接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相对于第二转动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轴具有连接在所述立柱上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沿着所述立柱上下移动,所述驱动部朝外延伸有水平部,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在所述水平部,且相对于所述水平部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轴水平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水平部上,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动轴呈水平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朝外延伸,形成负载端。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具有朝向所述驱动部的内端面,所述驱动部活动连接在所述内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内端面上凸设有限制所述驱动部朝上移动高度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驱动部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内端面套设有波纹罩,所述波纹罩位于所述驱动部的上方;所述波纹罩的顶部连接在所述立柱的顶部,所述波纹罩的底部连接在所述驱动部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的下部中具有容腔,所述电箱置于所述容腔中;所述机体的下部的侧边具有连通容腔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门体,所述门体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立柱、移动轴、第一转动轴以及第二转动轴形成四轴布置,可以实现空间运动,将电箱与机体集合在一起,减少占地面积,降低运输成本,且故障率也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四轴机器人可以运用在任何需要的场合,不仅限制于某种具体的运用场合。
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包括机体,机体的下部具有电箱100,电箱100为整个四轴机器人提供电能供应;机体的上部设有纵向布置的立柱101,立柱101上连接有沿立柱101上下移动的移动轴102,移动轴102上连接有相对移动轴102转动的第一转动轴103,第一转动轴103上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04,第二转动轴104相对于第一转动轴103转动,第二转动轴的末端连接第三转动轴106,第三转动轴106相对于第二转动轴转动。
上述提供的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移动轴102、第一转动轴103、第二转动轴104以及第三转动轴106形成四轴布置,可以实现空间运动,将电箱100与机体集合在一起,减少占地面积,降低运输成本,且故障率也低,另外,设置有30KG的负载,可以弥补市场空白。
移动轴102具有连接在立柱101上的驱动部,驱动部沿着立柱101上下移动,驱动部朝外延伸有水平部,第一转动轴103连接在水平部,且相对于水平部转动。驱动部与立柱101之间的移动连接,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是通过导轨连接等,也可以是齿条啮合等。
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上连接有电机,利用电机驱动驱动部沿着立柱101上下移动。
第一转动轴103水平布置。第一转动轴10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水平部上,第二转动轴104连接在第一转动轴103的另一端上。第一转动轴103与水平部之间的连接,可以有多种方式,可以通过转动柱与插孔配合连接转动连接,也可以是其他多种结构,利用电机驱动第一转动轴103相对于水平部水平转动。
第二转动轴104呈水平布置。第二转动轴104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转动轴103的另一端上,第二转动轴104的另一端朝外延伸,形成负载端。第二转动轴104与第一转动轴103之间的连接,可以有多种方式,可以通过转动柱与插孔配合连接转动连接,也可以是其他多种结构,利用电机驱动第二转动轴104相对于第一转动轴103水平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三转动轴106设置在第二转动轴104的末端的下表面,便于第三转动轴106的布置。
立柱101具有朝向驱动部的内端面,驱动部活动连接在内端面上,这样,便于驱动部与立柱101之间的连接。
内端面上凸设有限制驱动部朝上移动高度的限位块,限位块位于驱动部的上方。
立柱101的内端面套设有波纹罩105,波纹罩105位于驱动部的上方;波纹罩105的顶部连接在立柱101的顶部,波纹罩105的底部连接在驱动部的顶部。这样,随着驱动部的上下移动,波纹罩105则相对应的拉长或收缩,从而对驱动部的移动起到缓冲作用。
机体的下部中具有容腔,电箱100置于容腔中;机体的下部的侧边具有连通容腔的开口,开口处设置有门体,门体打开或封闭开口。这样,便于与电箱100进行维护等操作。
本实施例中,四轴机器人属于水平多关节机器人,共有四个自由度(Z、S、R、T),即由一个上下运动的移动轴102(Z)和三个转动轴(S、R、T)组成,三个转动轴分别是第一转动轴103、第二转动轴104以及第三转动轴106。
移动轴102采用精密行星减速机配合齿轮齿条,另外,增加平衡气缸辅助的方式传动,既确保传动的精密度,又降低电机功率,节约了成本。
第一转动轴103以及第二转动轴104采用电机和RV减速直连的方式,实现机器人手臂在旋转范围内任意角度的摆动。
第三转动轴106采用同步轮同步带的方式,将电机后置,这样可以更大的压缩机械手末端的高度,使得机械手末端扁平化,进一步提升了此款机型在冲压自动化应用领域的优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下部具有电箱,所述机体的上部设有纵向布置的立柱,所述立柱上连接有沿所述立柱上下移动的移动轴,所述移动轴上连接有相对所述移动轴转动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轴的末端连接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相对于第二转动轴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轴具有连接在所述立柱上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沿着所述立柱上下移动,所述驱动部朝外延伸有水平部,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在所述水平部,且相对于所述水平部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水平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水平部上,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呈水平布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朝外延伸,形成负载端。
7.如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具有朝向所述驱动部的内端面,所述驱动部活动连接在所述内端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端面上凸设有限制所述驱动部朝上移动高度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驱动部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内端面套设有波纹罩,所述波纹罩位于所述驱动部的上方;所述波纹罩的顶部连接在所述立柱的顶部,所述波纹罩的底部连接在所述驱动部的顶部。
10.如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的下部中具有容腔,所述电箱置于所述容腔中;所述机体的下部的侧边具有连通容腔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门体,所述门体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
CN202021824042.4U 2020-08-27 2020-08-27 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 Active CN213352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4042.4U CN213352501U (zh) 2020-08-27 2020-08-27 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4042.4U CN213352501U (zh) 2020-08-27 2020-08-27 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52501U true CN213352501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47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24042.4U Active CN213352501U (zh) 2020-08-27 2020-08-27 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525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57779U (zh) 一种六自由度八连杆机构式变胞汽车焊接机器人
CN112519915A (zh) 基于轮足式混合移动的协作交互机器人
CN213352501U (zh) 集合电箱的四轴机器人
CN102848375A (zh) 转动运动和平动运动单独控制的空间六自由度机构
CN103273499B (zh) 紧凑型机器人模块化关节及机器人
CN210161159U (zh) 一种双驱动四连杆移摆机械手
CN101700655A (zh) 大工作空间三维移动并联机器人机构
CN104511898A (zh) 两级液电混合式运动平台
CN214189854U (zh) 基于轮足式混合移动的协作交互机器人
CN211137149U (zh) 一种多关节偏置高集成度七轴协作机器人
CN218195280U (zh) 一种5轴摆臂机器人
CN102632498A (zh) 空间全对称三转动一平动并联机构
CN114393594B (zh) 一种机器人
CN206551012U (zh) 一种基于差速驱动结构的六自由度并联机构
CN213918281U (zh) 吊装型关节臂机器人
CN219154617U (zh) 一种机架可浮动式机器人
CN214446516U (zh) 一种多关节重载机械臂
CN109760036A (zh) 基于同步带轮传动的仿人双臂协作机器人
CN218557118U (zh) 一种基于螺纹连接的机械手连接工具
CN217701998U (zh) 一种白车身焊接用机械臂
CN213999472U (zh) 一种scara型机器人
CN217620580U (zh) 混联式六自由度机械臂
CN220614055U (zh) 一种机器人大臂
CN219170911U (zh) 机器人末端驱动器及机器人
CN218082727U (zh) 六轴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