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41010U - 联动式转动插头 - Google Patents

联动式转动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41010U
CN213341010U CN202022162260.2U CN202022162260U CN213341010U CN 213341010 U CN213341010 U CN 213341010U CN 202022162260 U CN202022162260 U CN 202022162260U CN 213341010 U CN213341010 U CN 213341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onductive member
gear
pivot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6226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estek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estek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estek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estek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6226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41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41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41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联动式转动插头,包括外壳、第一插脚及第二插脚,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设在外壳上,第一插脚绕第一轴线可枢转,第二插脚绕第二轴线可枢转,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平行;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之间设有齿轮组件,当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中的一个枢转时,通过齿轮组件带动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中的另一个反向枢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联动式转动插头,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之间设有齿轮组件,当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中的一个枢转时,通过齿轮组件带动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中的另一个反向枢转,如此,只需转动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中的一个即可调节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的角度,以适应两相交流插孔和三相交流插孔的插入,其使用更加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联动式转动插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尤其涉及一种联动式转动插头。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两相插头只能插入相应的两相插座(火线和零线),而不能插入三相插座(火线、零线和地线)。因为两相插座的插孔是互相平行的,而三相插座的火线与零线插孔呈60度角,因此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
近年来人们相继发明了多种能够改变插片角度使之适应二相和三相插座的方便插头。例如:中国实用新型CN2120393U号公开了一种可旋转插片角度的方便插头,但是,这种插头在调节插脚时,需要分别转动两个插脚,分别调节两个插脚的角度,其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联动式转动插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联动式转动插头,包括:
外壳;
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设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一插脚绕第一轴线可枢转,所述第二插脚绕第二轴线可枢转,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平行;
其中,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之间设有齿轮组件,当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中的一个枢转时,通过所述齿轮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中的另一个反向枢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联动式转动插头,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之间设有齿轮组件,当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中的一个枢转时,通过所述齿轮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中的另一个反向枢转,如此,只需转动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中的一个即可调节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的角度,以适应两相交流插孔和三相交流插孔的插入,其使用更加简单方便。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联动式转动插头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壳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取电孔及第二取电孔;
所述联动式转动插头还包括第一导电构件和第二导电构件,所述第一导电构件和第二导电件设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第一导电构件与所述第一取电孔相对,所述第二导电构件与所述第二取电孔相对;
所述第一插脚和所述第二插脚设在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插脚与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电性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一枢接孔和第二枢接孔;
所述第一插脚上穿设有与所述第一枢接孔配合的第一枢转体,所述第二插脚上穿设有与所述第二枢接孔配合的第二枢转体;
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位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枢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枢转体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插脚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外壳内且被折弯形成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插脚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外壳内且被折弯形成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电性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枢转体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枢转体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止挡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枢转体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枢转体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止挡于所述外壳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
面壳,所述面壳具有所述第一表面;
底盖,所述底盖具有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底盖与所述面壳可拆卸连接,且当所述底盖与所述面壳连接时,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相抵,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相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表面还设有第三取电孔;
所述联动式转动插头还包括第三导电构件,所述第三导电构件设在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第三取电孔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构件包括:
第一基片;
三个第一弹性夹片,三个所述第一弹性夹片与所述第一基片连接且向所述第一取电孔延伸,三个所述第一弹性夹片之间限定出第一T型夹持间隙;
所述第二导电构件包括:
第二基片;
三个第二弹性夹片,三个所述第二弹性夹片与所述第二基片连接且向所述第二取电孔延伸,三个所述第二弹性夹片之间限定出第二T型夹持间隙,所述第二T型夹持间隙与所述第一T型夹持间隙在第一方向上对称布置;
其中,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一基片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插脚与所述第二基片电性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导电构件包括:
第三基片;
三对第三弹性夹片,三对所述第三弹性夹片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一对所述第三弹性夹片包括两个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三弹性夹片,两个所述第三弹性夹片之间形成第三夹持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盖上设有卡扣,所述面壳上设有与所述卡扣相扣合的卡口。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联动式转动插头(中规、澳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联动式转动插头(中规、澳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联动式转动插头(中规、澳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联动式转动插头(中规、澳规)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联动式转动插头(中规、澳规)中底盖及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的前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联动式转动插头(中规、澳规)中底盖及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联动式转动插头中底盖及第一导电构件、第二导电构件及第三导电构件的前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联动式转动插头(美规、日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联动式转动插头(美规、日规)中底盖及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的前视图。
附图标记:
10、外壳;
101、面壳;
102、底盖;
H101、第一取电孔;
H102、第二取电孔;
H103、第三取电孔;
H10、第一枢接孔;
H11、第二枢接孔;
20、第一插脚;
201、第一接触部;
21、第二插脚;
211、第二接触部;
30、第一齿轮;
31、第二齿轮;
32、第一枢转体;
33、第二枢转体;
S30、第一台阶面;
S31、第二台阶面;
40、第一导电构件;
401、第一基片;
402、第一弹性夹片;
41、第二导电构件;
411、第二基片;
412、第二弹性夹片;
42、第三导电构件;
421、第三基片;
422、第三弹性夹片。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联动式转动插头。
参照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联动式转动插头,包括外壳10、第一插脚20及第二插脚21。
具体地,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设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插脚20绕第一轴线可枢转,所述第二插脚21绕第二轴线可枢转,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平行。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之间设有齿轮组件,当所述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中的一个枢转时,通过所述齿轮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中的另一个反向枢转。
也就是说,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在外壳10上是可以枢转的,通过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的枢转,可以调节第一插脚20与第二插脚21所形成的角度,进而适应不同国家规范,方便插入不同国家规范的交流插孔,例如中规、美规、澳规、日规等。此外,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之间设有齿轮组件,通过该齿轮组件可以使得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的转动能够形成联动,即当转动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中的一个时,第一插脚20 和第二插脚21中的另一个会反向同步转动,如此,在进行插脚角度调节时,只需要转动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中的任意一个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联动式转动插头,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 21之间设有齿轮组件,当所述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中的一个枢转时,通过所述齿轮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中的另一个反向枢转,如此,只需转动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中的一个即可调节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的角度,以适应两相交流插孔和三相交流插孔的插入,其使用更加简单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联动式转动插头可以直接作为用电设备的电源插头,也即是,该联动式转接插头直接连接电源线,此外,该联动式转动插头也可以作为转接插头,也即是,在该联动式转接插头上设有插孔,电源线的电源插头插入至该联动式转接插头的插孔中,该联动式转接插头再插入至交流插座上,也即是,电源线的电源插头通过该联动式转接插头取电。
参照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联动式转动插头作为转接插头,具体地,外壳10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取电孔H101及第二取电孔H102,该第一取电孔H101和第二取电孔 H102可以供用电设备的电源插头插入。
该联动式转动插头还包括第一导电构件40和第二导电构件41,所述第一导电构件40和第二导电件设在所述外壳10内,且所述第一导电构件40与所述第一取电孔H101相对,所述第二导电构件41与所述第二取电孔H102相对。
第一插脚20和所述第二插脚设在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插脚20与所述第一导电构件40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插脚21与所述第二导电构件41电性接触。
在使用时,可以将用电设备的电源插头插入至该联动式转动插头上的第一取电孔H101和第二取电孔H102中,此时,电源插头的插脚与第一取电孔 H101及第二取电孔H102中的第一导电构件40和第二导电构件41电性接触,而第一导电构件40和第二导电构件41又分别和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 电性接触,因此,当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插入至交流插座中时,交流插座中的交流电即可通过第一插脚20、第二插脚21、第一导电构件40和第二导电构件41传输至电源插头,进而为用电设备供电。
由于不同国家规范的电源插头不同,这些不同国家规范的电源插头有可能并不能直接插入至交流插座中,也即是,在交流插座与电源插头的国家规范不同时,两者是不能相互插接的,所以,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外壳10 的第一表面设置第一取电孔H101和第二取电孔H102,可以使得该联动式转动插头可以作为转接插头,第一取电孔H101和第二取电孔H102可以适应不同国家规范的电源插头插入,而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的国家规范满足交流插座的插入,如此,通过该联动式转动插头可以满足在国际旅行等场景中面对不同国家规范的插头不能正常使用时的插头转换需求。
参照图2、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一枢接孔H10和第二枢接孔H11。第一插脚20上穿设有与所述第一枢接孔H10配合的第一枢转体32,所述第二插脚21上穿设有与所述第二枢接孔H11配合的第二枢转体33。
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30及第二齿轮31,所述第一齿轮30和第二齿轮 31位于所述外壳10内,且所述第一齿轮30与所述第一枢转体3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31与所述第二枢转体33固定连接。
也就是说,第一枢转体32在第一枢接孔H10内可以绕自身轴线可枢转,第二枢转体33在第二枢接孔H11内可绕自身轴线枢转,第一插脚20与第一枢转体32固定且沿第一枢转体32的轴线延伸,第二插脚21与第二枢转体33 固定且沿第二枢转体33的轴线延伸。此外,第一齿轮30与第一枢转体32固定实现同步转动,第二齿轮31与第二枢转体33固定实现同步转动。
由此,当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中的一个转动时,以第一插脚20转动为例,第一插脚20转动时,第一插脚20带动第一枢转体32转动,第一枢转体32再进一步带动第一齿轮30转动,由于第一齿轮30与第二齿轮31啮合,所以,第一齿轮30再进一步带动第二齿轮31转动,第二齿轮31再进一步带动第二枢转体33转动,最后,通过第二枢转体33带动第二插脚21反向转动,如此,实现了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之间的联动,其结构简单,且通过第一枢转体32和第二枢转体33的转动,可以确保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转动顺利可靠。
较佳地,第一齿轮30及第二齿轮31位于外壳10内,且第一齿轮30与第一枢转体32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齿轮31与第二枢转体33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方便于安装,结构也更加简单。
参照图2、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插脚 20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外壳10内且被折弯形成第一接触部201,所述第一接触部201与所述第一导电构件40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插脚21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外壳10内且被折弯形成第二接触部211,所述第二接触部211与所述第二导电构件41电性接触。
如此,一方面,折弯后形成的第一接触部201与第一导电构件40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第二接触部211与第二导电构件41具有更大的接触面,可以确保第一接触部201与第一导电构件40之间,第二接触部211与第二导电构件 41之间电性接触良好,另一方面,由于第一插接及第二插脚21分别被折弯形成第一接触部201和第二接触部211,而第一接触部201和第二接触部211均位于外壳10内,如此,可以利用第一接触部201和第二接触部211的阻挡作用,限制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脱落,提高了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 安装的可靠性。
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齿轮30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枢转体32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一齿轮30与所述第一枢转体32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S30,所述第一台阶面S30止挡于所述外壳10内;所述第二齿轮3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枢转体33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二齿轮31与所述第二枢转体33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S31,所述第二台阶面S31止挡于所述外壳10内。
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台阶面S30与外壳10的止挡作用,可以限制第一枢转体32从外壳10上脱出,而利用第二台阶面S31与外壳10的止挡作用,可以限制第二枢转体33从外壳10上脱出,确保第一枢转体32及第二枢转体 33安装可靠,此外,装配也更加方便简单。
参照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包括面壳101及底盖102,其中,面壳101具有所述第一表面;底盖102具有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底盖102与所述面壳101可拆卸连接,且当所述底盖102与所述面壳101连接时,所述第一接触部201与所述第一导电构件40相抵,所述第二接触部211与所述第二导电构件41相抵。
在装配时,可以现将第一插脚20和第二插脚21装配在底盖102上,将第一导电构件40及第二导电构件41装配在面壳101中,再将底盖102与面壳101连接固定,此时,底盖102与面壳101可以将第一导电构件40、第二导电构件41与第一插脚20的第一接触部201、第二插脚21的第二接触部211 压紧贴合,进而可以确保第一接触部201与第一导电构件40、第二接触部211 与第二导电构件41之间保持电性接触良好。
较佳地,底盖102上设有卡扣,所述面壳101上设有与所述卡扣相扣合的卡口,也即是,底盖102与面壳101可以通过卡扣方式连接,如此,装配更加简单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底盖102和面壳101之间还可以采用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通过紧固螺钉进行锁紧固定等。
参照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表面还设有第三取电孔H103。该联动式转动插头还包括第三导电构件42,所述第三导电构件42设在所述外壳10内且与所述第三取电孔H103相对,如此,第三取电孔H103与第一取电孔H101及第二取电孔H102组成三相电插孔,方便于三相电源插头的插入,使用方便,满足三相用电设备的电源插头需求。
参照图4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构件40 包括第一基片401及三个第一弹性夹片402,三个所述第一弹性夹片402与所述第一基片401连接且向所述第一取电孔延伸,三个所述第一弹性夹片402 之间限定出第一T型夹持间隙。
第二导电构件41包括第二基片411及三个第二弹性夹片412,三个所述第二弹性夹片412与所述第二基片411连接且向所述第二取电孔延伸,三个所述第二弹性夹片412之间限定出第二T型夹持间隙,所述第二T型夹持间隙与所述第一T型夹持间隙在第一方向上对称布置。第一插脚20与所述第一基片401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插脚21与所述第二基片411电性接触。
第三导电构件42包括第三基片421及三对第三弹性夹片422,三对所述第三弹性夹片422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一对所述第三弹性夹片422包括两个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三弹性夹片422,两个所述第三弹性夹片422 之间形成第三夹持间隙。
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第一导电构件40、第二导电构件41和第三导电构件42,可以形成第一T型夹持间隙、第二T型夹持间隙及三个第三夹持间隙,这种第一T型夹持间隙、第二T型夹持间隙及三个第三夹持间隙可以使用不同国家规范的电源插头插入,进而提高该联动式转动插头的通用性。
有利地,外壳10内设有对所述第一导电构件40、第二导电构件41及第三导电构件42进行定位的定位卡槽,如此,方便于第一导电构件40、第二导电构件41及第三导电构件42组装在外壳10内。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联动式转动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设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一插脚绕第一轴线可枢转,所述第二插脚绕第二轴线可枢转,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平行;
其中,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之间设有齿轮组件,当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中的一个枢转时,通过所述齿轮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中的另一个反向枢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式转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取电孔及第二取电孔;
所述联动式转动插头还包括第一导电构件和第二导电构件,所述第一导电构件和第二导电件设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第一导电构件与所述第一取电孔相对,所述第二导电构件与所述第二取电孔相对;
所述第一插脚和所述第二插脚设在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插脚与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电性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动式转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一枢接孔和第二枢接孔;
所述第一插脚上穿设有与所述第一枢接孔配合的第一枢转体,所述第二插脚上穿设有与所述第二枢接孔配合的第二枢转体;
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位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枢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枢转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动式转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脚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外壳内且被折弯形成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插脚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外壳内且被折弯形成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电性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动式转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枢转体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枢转体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止挡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枢转体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枢转体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止挡于所述外壳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动式转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面壳,所述面壳具有所述第一表面;
底盖,所述底盖具有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底盖与所述面壳可拆卸连接,且当所述底盖与所述面壳连接时,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导电构件相抵,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导电构件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动式转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还设有第三取电孔;
所述联动式转动插头还包括第三导电构件,所述第三导电构件设在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第三取电孔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动式转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构件包括:
第一基片;
三个第一弹性夹片,三个所述第一弹性夹片与所述第一基片连接且向所述第一取电孔延伸,三个所述第一弹性夹片之间限定出第一T型夹持间隙;
所述第二导电构件包括:
第二基片;
三个第二弹性夹片,三个所述第二弹性夹片与所述第二基片连接且向所述第二取电孔延伸,三个所述第二弹性夹片之间限定出第二T型夹持间隙,所述第二T型夹持间隙与所述第一T型夹持间隙在第一方向上对称布置;
其中,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一基片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插脚与所述第二基片电性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动式转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电构件包括:
第三基片;
三对第三弹性夹片,三对所述第三弹性夹片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一对所述第三弹性夹片包括两个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三弹性夹片,两个所述第三弹性夹片之间形成第三夹持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动式转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上设有卡扣,所述面壳上设有与所述卡扣相扣合的卡口。
CN202022162260.2U 2020-09-27 2020-09-27 联动式转动插头 Active CN213341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2260.2U CN213341010U (zh) 2020-09-27 2020-09-27 联动式转动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2260.2U CN213341010U (zh) 2020-09-27 2020-09-27 联动式转动插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41010U true CN213341010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68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62260.2U Active CN213341010U (zh) 2020-09-27 2020-09-27 联动式转动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410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38074B1 (en) Electrical socket with rotating receptacle
US6364716B1 (en) Adaptor with rotary plug
US7575436B1 (en) Rotating plug adapter with integral two blade receptacle
CA2714504C (en) Rotating plug adaptor
JP3268650B2 (ja) 遠隔モジュラコネクタ付き回転式電気コネクタ
US9799997B2 (en) Push wire connector having a rotatable release member
CN209516174U (zh) 连接装置
US7458814B2 (en) Twist-check socket and electronic article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CN213341010U (zh) 联动式转动插头
CN215299749U (zh) 一种可调角度的电源插板
CN214013232U (zh) 一种新型可旋转插头转换器
CN216750595U (zh) 排插
CN217281400U (zh) 一种旋转插头结构
KR100608145B1 (ko) 절전형 콘센트와 절전형 멀티 콘센트
CN209805061U (zh) 充电头和充电器
CN220753801U (zh) 一种连接器组件
CN206742630U (zh) 一种旋转插头
CN219811748U (zh) 一种电源插头
CN218549009U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储电设备
CN219350766U (zh) 轨道式插座的适配器
CN218827962U (zh) 一种插头可旋转的插座
CN217137923U (zh) 一种用于洗地机的手柄线路连接结构
CN216362177U (zh) 可旋转的充电插头
CN212725665U (zh) 一种插座、插头及插拔组件
CN220731938U (zh) 具有极性匹配确保结构的电源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