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35662U - 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35662U
CN213335662U CN202022134518.8U CN202022134518U CN213335662U CN 213335662 U CN213335662 U CN 213335662U CN 202022134518 U CN202022134518 U CN 202022134518U CN 213335662 U CN213335662 U CN 2133356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mmunicated
waste heat
water tank
fan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3451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梦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kun Liaoning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kun Liaoning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kun Liaoning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kun Liaoning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3451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356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35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356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排烟口,所述排烟口的右端内侧安装有风速传感器,排烟口的右端连通蛇形管,蛇形管的右端连通沉降仓,所述蛇形管的左端开口朝下倾斜,蛇形管的左端开口大于右端,使得气流经蛇形管后加速流动,所述蛇形管的从左到右的下端高度逐渐降低,蛇形管的下端通过下料管连通,下料管的下端朝右下方倾斜并连通沉降仓的左端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风速传感器得知烟气的风速,进而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阀的开启程度,使得水流量与流速呈正相关,保证出水管的出水温度在合理范围内,同时,通过水箱一和水箱二吸收热量,且水流方向与气体流向相反,提高余热回收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
现有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大都采用水进行换热,存在水热交换效率低,烟气流速不均时,不能跟随进行调整水流量,导致水温不均。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排烟口,所述排烟口的右端内侧安装有风速传感器,排烟口的右端连通蛇形管,蛇形管的右端连通沉降仓,所述蛇形管的左端开口朝下倾斜,蛇形管的左端开口大于右端,使得气流经蛇形管后加速流动,所述蛇形管位于水箱一内,水箱一的左侧上端连接出水管;
所述沉降仓的中部设有竖直的水箱二,水箱二的侧壁与沉降仓内壁之间设有螺旋状的螺旋叶,将内部空间分割为螺旋型通道,所述螺旋叶的下侧设有盘管,盘管的下端通过管道连接水箱一的右下端,盘管的上端贯穿沉降仓连通电磁阀,电磁阀为三通阀,三通阀的左端连接进水管,三通阀的右端连通水箱二的上端,所述水箱二内部设有若干竖直的上升管,上升管的上端连通出气口,所述水箱二的下端左侧设有斜向右下方的导向板,导向板的左方设有风叶一,螺旋型通道的下端与导向板的左方相通,导向板的右方设有风叶二,导向板的下方设有下料口,所述风速传感器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电性连接电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蛇形管的从左到右的下端高度逐渐降低,蛇形管的下端通过下料管连通,下料管的下端朝右下方倾斜并连通沉降仓的左端内部,将沉降的灰尘运输到沉降仓内,进行收集。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升管为若干锥型的管连接而成,增大空气在管内的扰动,提高换热。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箱二的外侧对应上升管的位置固定有竖直向下的导热片,导热片朝水箱二的外侧设有散热片,用于吸收外界的热量,传导到水箱二的水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叶一和风叶二均保证转轴和外侧的风叶,风叶一的风叶小于风叶二的风叶,风叶为过滤网构成,通过气流带动风叶一和风叶二转动,降低风速的同时,可以帮助大颗粒的灰尘沉淀到下料口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降仓和下料管的外侧均设有保温层,减少热量的流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风速传感器得知烟气的风速,进而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阀的开启程度,使得水流量与流速呈正相关,保证出水管的出水温度在合理范围内。
2、本实用新型通过水箱一和水箱二吸收热量,且水流方向与气体流向相反,提高余热回收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中水箱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中风叶一和风叶二单个风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烟口;2、水箱一;3、风速传感器;4、蛇形管;5、下料管;6、沉降仓;7、螺旋叶;8、盘管;9、水箱二;10、进水管;11、电磁阀;12、出水管;13、风叶一;14、风叶二;15、下料口;16、保温层;17、上升管;18、出气口;19、导热片;20、散热片;21、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排烟口1,所述排烟口1的右端内侧安装有风速传感器3,排烟口1的右端连通蛇形管4,蛇形管4的右端连通沉降仓6,所述蛇形管4的左端开口朝下倾斜,蛇形管4的左端开口大于右端,使得气流经蛇形管4后加速流动,所述蛇形管4的从左到右的下端高度逐渐降低,蛇形管4的下端通过下料管5连通,下料管5的下端朝右下方倾斜并连通沉降仓6的左端内部,将沉降的灰尘运输到沉降仓6内,进行收集,所述蛇形管4位于水箱一2内,水箱一2的左侧上端连接出水管12;
所述沉降仓6的中部设有竖直的水箱二9,水箱二9的侧壁与沉降仓6内壁之间设有螺旋状的螺旋叶7,将内部空间分割为螺旋型通道,所述螺旋叶7的下侧设有盘管8,盘管8的下端通过管道连接水箱一2的右下端,盘管8的上端贯穿沉降仓6连通电磁阀11,电磁阀11为三通阀,三通阀的左端连接进水管10,三通阀的右端连通水箱二9的上端,所述水箱二9内部设有若干竖直的上升管17,上升管17的上端连通出气口18,所述上升管17为若干锥型的管连接而成,增大空气在管内的扰动,提高换热,所述水箱二9的外侧对应上升管17的位置固定有竖直向下的导热片19,导热片19朝水箱二9的外侧设有散热片20,用于吸收外界的热量,传导到水箱二9的水中,所述水箱二9的下端左侧设有斜向右下方的导向板21,导向板21的左方设有风叶一13,螺旋型通道的下端与导向板21的左方相通,导向板21的右方设有风叶二14,导向板21的下方设有下料口15,所述风叶一13和风叶二14均保证转轴和外侧的风叶,风叶一13的风叶小于风叶二14的风叶,风叶为过滤网构成,通过气流带动风叶一13和风叶二14转动,降低风速的同时,可以帮助大颗粒的灰尘沉淀到下料口15处,所述风速传感器3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电性连接电磁阀11,所述沉降仓6和下料管5的外侧均设有保温层16,减少热量的流失。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通过排烟口1排出高温烟气,烟气通过风速传感器3的检测,得知烟气的风速,进而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阀11的开启程度,使得水流量与流速呈正相关,保证出水管12的出水温度在合理范围内,烟气通过蛇形管4,大颗粒的灰尘和杂质通过下料管5收集,烟气对水箱一2内的水升温,再通过螺旋型通道上侧的盘管8吸热,散热片20将热量传导到水箱二9内,通过气流带动风叶一13和风叶二14转动,降低风速的同时,可以帮助大颗粒的灰尘沉淀到下料口15处,气流通过上升管17的扰动,进一步去除灰尘和传导热量,降低出气口18处的温度,达到充分的余热回收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风速传感器3得知烟气的风速,进而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阀11的开启程度,使得水流量与流速呈正相关,保证出水管12的出水温度在合理范围内,同时,通过水箱一2和水箱二9吸收热量,且水流方向与气体流向相反,提高余热回收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排烟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口(1)的右端内侧安装有风速传感器(3),排烟口(1)的右端连通蛇形管(4),蛇形管(4)的右端连通沉降仓(6),所述蛇形管(4)的左端开口朝下倾斜,蛇形管(4)的左端开口大于右端;
所述沉降仓(6)的中部设有竖直的水箱二(9),水箱二(9)的侧壁与沉降仓(6)内壁之间设有螺旋状的螺旋叶(7),将内部空间分割为螺旋型通道,所述螺旋叶(7)的下侧设有盘管(8),盘管(8)的下端通过管道连接水箱一(2)的右下端,盘管(8)的上端贯穿沉降仓(6)连通电磁阀(11),电磁阀(11)为三通阀,三通阀的左端连接进水管(10),三通阀的右端连通水箱二(9)的上端,所述水箱二(9)内部设有若干竖直的上升管(17),上升管(17)的上端连通出气口(18),所述水箱二(9)的下端左侧设有斜向右下方的导向板(21),导向板(21)的左方设有风叶一(13),螺旋型通道的下端与导向板(21)的左方相通,导向板(21)的右方设有风叶二(14),导向板(21)的下方设有下料口(15),所述风速传感器(3)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电性连接电磁阀(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管(4)的从左到右的下端高度逐渐降低,蛇形管(4)的下端通过下料管(5)连通,下料管(5)的下端朝右下方倾斜并连通沉降仓(6)的左端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管(17)为若干锥型的管连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二(9)的外侧对应上升管(17)的位置固定有竖直向下的导热片(19),导热片(19)朝水箱二(9)的外侧设有散热片(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一(13)和风叶二(14)均保证转轴和外侧的风叶,风叶一(13)的风叶小于风叶二(14)的风叶,风叶为过滤网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仓(6)和下料管(5)的外侧均设有保温层(16)。
CN202022134518.8U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Active CN213335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34518.8U CN213335662U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34518.8U CN213335662U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35662U true CN213335662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67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34518.8U Active CN213335662U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356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4588B (zh) 一种用于燃气热水器的倒v形结构冷凝换热器
CN2784851Y (zh) 烟管式喷流换热器
CN110529872B (zh) 基于入口烟气温度通信控制的电站锅炉余热利用系统
CN111306812B (zh) 一种太阳能系统、供热通风系统及其建筑屋顶
CN111536818B (zh) 一种蓄热换热器及控制pm2.5的新风系统
CN110986239B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通风系统及其建筑物
CN213335662U (zh) 一种工业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4470282U (zh) 一种回收邮轮烟气余热的整体式热管换热器
CN106595330A (zh) 新型管壳式自动分液冷凝器
CN205191619U (zh) 一种热管换热器
CN103604113B (zh) 一种与静电除尘器一体化的新型管屏式水管换热器
CN202675972U (zh) 一种具有自吹灰功能的相变换热器
CN202757502U (zh) 一种可调负荷热媒体自循环换热器
CN202501624U (zh) 一种用于燃气热水器的倒v形结构冷凝换热器
CN210089439U (zh) 一种石油焦生产用冷却塔
CN201599955U (zh) 多通风双换热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
CN200941017Y (zh) 等流速高效显热回收器
CN215977493U (zh) 一种热管冷凝式空气取水装置
CN205561606U (zh) 一种回收利用烟气余热换热装置
CN102721308B (zh) 一种具有自吹灰功能的相变换热器
CN201637114U (zh) 板盒式烟气冷凝器
CN111609738A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110748913B (zh) 基于蓄热空气温度通信控制的电站锅炉余热利用系统
CN208418689U (zh) 一种翅片管省煤器
CN112197623A (zh) 一种回风热能交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