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35644U - 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塔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塔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35644U
CN213335644U CN202022245552.2U CN202022245552U CN213335644U CN 213335644 U CN213335644 U CN 213335644U CN 202022245552 U CN202022245552 U CN 202022245552U CN 213335644 U CN213335644 U CN 213335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et
dry
pipe
fo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455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吉龙
安源
史国军
冯璟
赵弦
密长海
荣立爽
牛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North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Priority to CN2020222455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35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35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356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塔冷却装置,用于将从湿冷系统通过湿冷风机从湿冷系统出口输出的饱和湿热空气进行消雾处理,其特征在于,其设置于湿冷系统上部的平台上方,包含干冷散热器、密封板、消雾冷却出口、消雾冷却供水管及消雾冷却出水管。其中,若干干冷散热器位于侧壁与若干密封板及湿冷系统的上平台围成相对封闭的混风区域。混风区域下方与湿冷系统出口联通,上方连接有消雾冷却出口。混风区域中,湿冷系统出口与干冷散热器之间设有若干台干冷风机。采用干冷散热器产生热干空气与湿冷系统出口饱和湿热空气混合,降低冷却塔出口混合空气含湿量,实现消雾,并且可根据环境温湿度变化,调整消雾冷却模式,达到高效消雾节水目的。

Description

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塔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装置,主要用于寒冷地区有强制消雾要求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湿冷系统,如机械通风湿冷塔从塔的出口将湿热空气直接排至大气,而在冬季环境温度较低,空气相对湿度较高,塔出口饱和湿热空气与环境空气接触遇冷过程中会形成大量雾滴,导致遮挡视线,影响环境质量,并且冬季大量白雾飘散至道路上易形成滑冰,存在交通隐患。然而现有的消雾冷却塔由于其采用的是降低含湿量的方式或提高出塔气温的方式进行消雾处理,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都会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使得消雾效果变差,现实中在-5℃以下消雾效果逐渐变差,在-10℃及以下的消雾更加不理想。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创新的提出了一种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装置,通过采用干冷散热器产生热干空气与湿冷系统出口饱和湿热空气完全混合,降低冷却塔出口混合空气含湿量和相对湿度,从而实现消雾,并且可根据环境温湿度变化,调整消雾冷却模式,在满足冷却塔出塔水温前提下有效消除水雾,同时极大节省水耗,达到高效消雾节水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装置,其具体的技术手段为:
本实用新型一种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装置,用于将从湿冷系统通过湿冷风机从湿冷系统出口输出的饱和湿热空气进行消雾处理,其特征在于:其设置于该湿冷系统上部的平台上方,包含干冷散热器、密封板、消雾冷却出口、消雾冷却供水管及消雾冷却出水管。其中,若干该干冷散热器位于侧壁与若干该密封板及该湿冷系统的上平台围成相对封闭的混风区域。该混风区域下方与该湿冷系统出口联通,上方连接有该消雾冷却出口。该混风区域中,该湿冷系统出口与该干冷散热器之间设有若干台干冷风机。该干冷散热器与该消雾冷却供水管及该消雾冷却出水管联通。
进一步的,位于其下方的该湿冷系统底部具有湿冷塔水池,其特征在于,该干冷散热器上端与该消雾冷却供水管连接,下端与该消雾冷却出水管连接。该消雾冷却出水管下端连接至该湿冷塔水池。
进一步的,位于其下方的该湿冷系统内具有湿冷塔进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湿冷塔串联管,其一端与该湿冷塔进水管联通,另一端与该消雾冷却供水管联通,中部与该消雾冷却出水管联通。其中,该消雾冷却供水管上,位于该干冷散热器连接端与该湿冷塔串联管连接处之间设有第一阀门。该消雾冷却出水管上,位于该干冷散热器连接端与该湿冷塔串联管连接处之间设有第二阀门。该消雾冷却出水管上,位于其下端与该湿冷塔串联管连接处之间设有第三阀门。该湿冷塔串联管上,位于该消雾冷却供水管连接处与该消雾冷却出水管连接处之间设有第四阀门。该湿冷塔串联管上,位于该湿冷塔进水管连接端与该消雾冷却出水管连接处之间设有第五阀门。
进一步的,该湿冷系统出口与该干冷风机之间设有若干导流百叶窗。
进一步的,该导流百叶窗的窗页开合角度范围为0-90度。
进一步的,该湿冷系统出口的上方覆盖有阻尼装置。
进一步的,该干冷散热器采用翅片管干冷散热器。
进一步的,该干冷风机采用直连式工频风机。该湿冷风机采用变频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干冷散热器产生热干空气与湿冷塔出口饱和湿热空气完全混合,降低冷却塔出口混合空气含湿量和相对湿度,从而实现有效消雾;
(2)采用干冷散热器串联湿冷系统(机械通风湿冷塔),并设置切换阀门,可根据环境温湿度变化,调整消雾冷却模式,在满足冷却塔出塔水温前提下高效消除水雾,同时极大节省水耗。例如:冬季工况采用单独干冷运行,完全消除水雾;非冬季工况通过阀门切换实现干冷散热器与湿冷系统串联运行,并通过控制干冷散风机运行台数、及湿冷风机转速进行干冷散热器、湿冷系统冷却负荷分配,满足出塔水温前提下充分发挥干冷散热器冷却能力,降低冷却塔出口混合空气相对湿度,提高消雾效果;
(3)干冷混风区域设有导流百叶窗,实现干冷散热器与饱和湿冷空气分离,改善干冷散热器运行环境,减少干冷散热器阻垢、腐蚀风险,提高设备寿命;
(4)湿冷系统出口设有阻尼装置,使得干冷散热器出口热干空气与湿冷系统出口饱和湿热空气在混风装置区完全混合,提高冬季消雾效果;
(5)干冷散热器的装置进水采用上进下出方式,利用虹吸原理,减少系统阻力,节省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塔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塔冷却装置,用于将从湿冷系统100通过湿冷风机10从湿冷系统出口11输出的饱和湿热空气进行消雾处理,其设置于上述湿冷系统100上部的平台上方,包含干冷散热器20、密封板21、消雾冷却出口22、消雾冷却供水管23及消雾冷却出水管24。其中,若干上述干冷散热器20位于侧壁并与若干上述密封板21及上述湿冷系统100的上平台围成相对封闭的混风区域25。上述混风区域25下方与上述湿冷系统出口11联通,上方连接有上述消雾冷却出口22。上述混风区域25中,上述湿冷系统出口11与上述干冷散热器20之间设有若干台干冷风机26。上述干冷散热器20与上述消雾冷却供水管23及上述消雾冷却出水管24联通。通过位于上部的干冷散热器20配合干冷风机26产生热干空气与下部的湿冷系统100通过湿冷风机10从湿冷系统出口11向上送出的饱和湿热空气在混合区域25中完全混合,降低混合空气含湿量和相对湿度,从而实现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从消雾冷却出口22送出后的有效消雾。
优选的,如图1所示,上述湿冷系统100底部具有湿冷塔水池12,上述干冷散热器20上端与上述消雾冷却供水管23连接,下端与上述消雾冷却出水管24连接。上述消雾冷却出水管24下端连接至上述湿冷塔水池12。干冷散热器20供水采用上进下出管道连接方式,利用虹吸原理,产生节省能耗,减小循环水泵运行扬程的效果。
优选的,如图1所示,上述湿冷系统100内具有湿冷塔进水管13,本实用新型还包含湿冷塔串联管27,其一端与上述湿冷塔进水管13联通,另一端与上述消雾冷却供水管23联通,中部与上述消雾冷却出水管24联通。其中,上述消雾冷却供水管23上,位于上述干冷散热器20连接端与上述湿冷塔串联管27连接处之间设有第一阀门231;上述消雾冷却出水管24上,位于上述干冷散热器20连接端与上述湿冷塔串联管27连接处之间设有第二阀门241;上述消雾冷却出水管24上,位于其下端与上述湿冷塔串联管27连接处之间设有第三阀门242;上述湿冷塔串联管27上,位于上述消雾冷却供水管23连接处与上述消雾冷却出水管24连接处之间设有第四阀门271;上述湿冷塔串联管27上,位于上述湿冷塔进水管13连接端与所述消雾冷却出水管24连接处之间设有第五阀门272。采用干冷散热器20串联湿冷系统100,并设置切换阀门,进而可根据环境温湿度变化,调整消雾冷却模式,例如:冬季工况采用单独干冷运行,完全消除水雾;非冬季工况通过阀门切换实现干冷散热器与湿冷系统串联运行,在满足冷却塔出塔水温前提下高效消除水雾,同时极大节省水耗。
优选的,如图1所示,上述湿冷系统出口11与上述干冷风机26之间设有若干导流百叶窗28。上述导流百叶窗28的窗页开合角度范围为0-90度。实现干湿分离,改善空冷散热器运行环境,有效降低干冷散热器20的阻垢、腐蚀风险,提高消雾冷却装置的运行寿命。
优选的,如图1所示,上所述湿冷系统出口11的上方覆盖有阻尼装置29。上述阻尼装置29可强化上述混风区域25的流场湍流度,加大湿冷系统出口11输出的饱和湿热空气与干冷散热器20配合干冷风机26送出的干热空气充分的混合,避免因混合不均造成消雾塔出口局部形成水雾。
优选的,如图1所示,上述干冷散热器20采用翅片管干冷散热器。上述干冷风机26采用直连式工频风机。上述湿冷风机10采用变频风机。由此可以根据设计消雾工况(无气象参数时,环境气温可取5℃,相对湿度可取90%)、冷却塔热负荷计算确定干冷风机26台数和干冷散热器20规模。并调整湿冷风机10的转速进行干冷散热器20、湿冷系统的冷却负荷分配,在满足出塔水温前提下充分发挥干冷散热器20冷却能力,降低冷却塔出口混合空气相对湿度,提高消雾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塔冷却装置的根据环境可调的主要运行模式及操作方法如下所述。
模式一:单独干冷散热器运行模式。冬季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干冷散热器20完全能够承担冷却任务,此时关闭上述第五阀门272和第四阀门271,打开第二阀门241、第一阀门231和第三阀门242,循环冷却水旁路进入干冷散热器20冷却,回水至湿冷塔水池12,完全消除水雾且100%节省冷却塔水耗。
模式二:干冷散热器+湿冷系统串联运行模式。春、秋季节环境温度较高、空气湿度较大时,此时采用干冷散热器20+湿式系统100串联运行模式,打开第二阀门241、第一阀门231和第四阀门271,关闭第五阀门272和第三阀门242,循环水从上部进入干冷散热器20进行冷却,充分利用虹吸作用,减少系统阻力,出水从干冷散热器20下部引入湿冷塔继续冷却,满足出塔水温要求。调整混风区域25的导流百叶窗28角度,使得干冷散热器20配合干冷风机26送出的热干空气与湿冷系统出口11输出的饱和湿热空气在混风区域25中通过阻尼装置29充分混合,实现干湿分离和饱和湿热空气与热干空气充分混合。同时通过控制湿冷风机10的转速,在满足出塔水温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风机转速,提高空冷负荷比例,进而达到节水消雾并节能的目的。
模式三:湿冷系统独立运行。当夏季环境温度较高、空气相对湿度较小时,湿式系统出口11送出的饱和湿热空气能够迅速扩散,此时可采用湿冷系统100独立运行,满足出塔水温要求。关闭第二阀门241、第一阀门231和第三阀门242,打开阀门第五阀门272和第四阀门271,单独湿冷系统100运行,干冷散热器20停运。
本实用新型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塔冷却装置,采用干冷散热器产生热干空气与湿冷塔出口饱和湿热空气完全混合,降低冷却塔出口混合空气含湿量和相对湿度,从而实现有效消雾。并可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调整运行模式,使得冷却塔出口空气含湿量和相对湿度可调可控,在满足冷却塔出塔水温前提下完全消除水雾,同时极大节省水耗及耗能,达到高效消雾节水的目的。

Claims (8)

1.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塔冷却装置,用于将从湿冷系统(100)通过湿冷风机(10)从湿冷系统出口(11)输出的饱和湿热空气进行消雾处理,其特征在于:其设置于所述湿冷系统(100)上部的平台上方,包含干冷散热器(20)、密封板(21)、消雾冷却出口(22)、消雾冷却供水管(23)及消雾冷却出水管(24);
其中,若干所述干冷散热器(20)位于侧壁与若干所述密封板(21)及所述湿冷系统(100)的上平台围成相对封闭的混风区域(25);
所述混风区域(25)下方与所述湿冷系统出口(11)联通,上方连接有所述消雾冷却出口(22);所述混风区域(25)中,所述湿冷系统出口(11)与所述干冷散热器(20)之间设有若干台干冷风机(26);
所述干冷散热器(20)与所述消雾冷却供水管(23)及所述消雾冷却出水管(24)联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塔冷却装置,位于其下方的所述湿冷系统(100)底部具有湿冷塔水池(12),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冷散热器(20)上端与所述消雾冷却供水管(23)连接,下端与所述消雾冷却出水管(24)连接;
所述消雾冷却出水管(24)下端连接至所述湿冷塔水池(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塔冷却装置,位于其下方的所述湿冷系统(100)内具有湿冷塔进水管(13),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湿冷塔串联管(27),其一端与所述湿冷塔进水管(13)联通,另一端与所述消雾冷却供水管(23)联通,中部与所述消雾冷却出水管(24)联通;
其中,所述消雾冷却供水管(23)上,位于所述干冷散热器(20)连接端与所述湿冷塔串联管(27)连接处之间设有第一阀门(231);所述消雾冷却出水管(24)上,位于所述干冷散热器(20)连接端与所述湿冷塔串联管(27)连接处之间设有第二阀门(241);所述消雾冷却出水管(24)上,位于其下端与所述湿冷塔串联管(27)连接处之间设有第三阀门(242);所述湿冷塔串联管(27)上,位于所述消雾冷却供水管(23)连接处与所述消雾冷却出水管(24)连接处之间设有第四阀门(271);所述湿冷塔串联管(27)上,位于所述湿冷塔进水管(13)连接端与所述消雾冷却出水管(24)连接处之间设有第五阀门(27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冷系统出口(11)与所述干冷风机(26)之间设有若干导流百叶窗(2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百叶窗(28)的窗页开合角度范围为0-90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冷系统出口(11)的上方覆盖有阻尼装置(29)。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冷散热器(20)采用翅片管干冷散热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冷风机(26)采用直连式工频风机;所述湿冷风机(10)采用变频风机。
CN202022245552.2U 2020-10-09 2020-10-09 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塔冷却装置 Active CN213335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45552.2U CN213335644U (zh) 2020-10-09 2020-10-09 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塔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45552.2U CN213335644U (zh) 2020-10-09 2020-10-09 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塔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35644U true CN213335644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70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45552.2U Active CN213335644U (zh) 2020-10-09 2020-10-09 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塔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356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4669A (zh) * 2021-12-28 2022-03-25 江苏双良冷却系统有限公司 干湿联合冷却塔控制系统及工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4669A (zh) * 2021-12-28 2022-03-25 江苏双良冷却系统有限公司 干湿联合冷却塔控制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14234669B (zh) * 2021-12-28 2023-09-15 江苏双良冷却系统有限公司 干湿联合冷却塔控制系统及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41165B (zh) 一种节能除雾干湿混合冷却塔
CN103743289B (zh) 冷却塔消雾收水装置
CN202747835U (zh) 一种基于出风温湿度检测的冷却塔防白雾控制装置
CN204730411U (zh) 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节能控制器
CN20466547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CN205079668U (zh) 基于效率控制的冷却塔节能控制系统
CN101839528B (zh) 一种用于独立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控制装置
CN201740130U (zh) 温湿度分控型空调机组
CN213335644U (zh) 干湿混合型强制消雾冷却塔冷却装置
CN203785526U (zh) 冷却塔消雾收水装置
CN104033986B (zh) 全热回收型折叠式送、回、排风一体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CN105042816A (zh) 一种适用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热回收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04707397U (zh) 一种风扇型户外的机柜
CN205316736U (zh) 多轴载人飞行器
CN108518791B (zh) 一种大空间建筑分层空调通风系统
CN103363598A (zh) 温湿智控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8042408U (zh) 一种大空间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CN106196230B (zh) 一种中空纤维膜与热泵集成的供热与空气除湿系统
CN204678572U (zh) 基于蒸发冷却与热管、热泵联合的空调机组
CN1123742C (zh) 一种新风机组混风防冻的方法及装置
CN202032690U (zh) 一种用于独立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控制装置
CN213300910U (zh) 强制引风式消雾冷却系统
CN204128099U (zh) 多模式运行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
CN104819536A (zh) 蒸发冷却与热管、热泵相结合的热回收空调机组
CN105066286A (zh) 空气处理设备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